nikaya

中部95經/鄭計經(婆羅門品[10])(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與大比丘僧團一起在憍薩羅國進行遊行,抵達名叫歐玻沙達的憍薩羅婆羅門村落,在那裡,世尊就住在歐玻沙達北邊,歐玻沙達的天神林,沙羅樹林中。
當時,鄭計婆羅門住在歐玻沙達,[該地]人口增盛繁榮,有草、薪木與水,有穀物,適合國王使用,是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施與他的、王室禮物的、淨施的[地方]。
歐玻沙達的婆羅門屋主們聽聞:
「先生!釋迦人之子、從釋迦族出家的沙門喬達摩,與大比丘僧團一起在憍薩羅國進行遊行,抵達名叫歐玻沙達的憍薩羅婆羅門村落,住在歐玻沙達北邊,歐玻沙達的天神林沙羅樹林中,又,那位喬達摩尊師有這樣的好名聲被傳播著:『像這樣,那位世尊是阿羅漢、遍正覺者、明與行具足者、善逝、世間知者、應該被調御人的無上調御者、人天之師、佛陀、世尊。』他以證智自作證後,為這包括天、魔、梵的世界;包括沙門、婆羅門的世代;包括諸天、人宣說,他教導開頭是善、中間是善、完結是善;意義正確、辭句正確的法,他說明唯獨圓滿、遍清淨的梵行,見到像那樣的阿羅漢,那就好了!」

那時,歐玻沙達的婆羅門屋主們從歐玻沙達出來後,一群追隨一群,面朝北走,往天神林的沙羅樹林。
當時,鄭計婆羅門進入高樓的上層午睡。鄭計婆羅門看見歐玻沙達的婆羅門屋主們從歐玻沙達出來後,一群追隨一群,面朝北走,往天神林的沙羅樹林。看見後,召喚守護員:
「守護員先生!為何歐玻沙達的婆羅門屋主們從歐玻沙達出來後,一群追隨一群,面朝北走,往天神林的沙羅樹林呢?」
「鄭計先生!有位釋迦人之子、從釋迦族出家的沙門喬達摩,與大比丘僧團一起在憍薩羅國進行遊行,抵達名叫歐玻沙達的憍薩羅婆羅門村落,住在歐玻沙達北邊,歐玻沙達的天神林,沙羅樹林中,又,那位喬達摩尊師有這樣的好名聲被傳播著:『像這樣,那位世尊是阿羅漢、遍正覺者、明與行具足者、善逝、世間知者、應該被調御人的無上調御者、人天之師、佛陀、世尊。』他們為了見那位喬達摩尊師而前往。」
「那樣的話,守護員先生!去見歐玻沙達的婆羅門屋主們,抵達後,請你對歐玻沙達的婆羅門屋主們這麼說:『先生!鄭計婆羅門這麼說:「尊師們!請等一下,鄭計婆羅門也將為了見沙門喬達摩而前往。」』」
「是的,先生!」那位守護員回答鄭計婆羅門後,去見歐玻沙達的婆羅門屋主們。抵達後,對歐玻沙達的婆羅門屋主們這麼說:
「先生!鄭計婆羅門這麼說:『尊師們!請等一下,鄭計婆羅門也將為了見沙門喬達摩而前往。』」

當時,五百位各國的婆羅門以某些必須作的事住在歐玻沙達,那些婆羅門聽聞:「鄭計婆羅門將為了見沙門喬達摩而前往。」那時,那些婆羅門去見鄭計婆羅門。抵達後,對鄭計婆羅門這麼說:「是真的嗎?鄭計尊師將為了見沙門喬達摩而前往?」
「是的,先生們!我將為了見沙門喬達摩而前往。」
「鄭計尊師!不要為了見沙門喬達摩而前往,鄭計尊師不值得為了見沙門喬達摩而前往,而是沙門喬達摩值得為了見鄭計尊師而前來。
鄭計尊師從母親與父親兩方都是好的出身,直到祖父七代血統清淨,血統論是沒混亂的、無可責難的,凡鄭計尊師從母親與父親兩方都是好的出身,直到祖父七代血統清淨,血統論是沒混亂的、無可責難的者,以這個理由,鄭計尊師不值得為了見沙門喬達摩而前往,而是沙門喬達摩值得為了見鄭計尊師而前來。
鄭計尊師是富有者、大富者、大財富者,……(中略)。
鄭計尊師是讀誦者、持咒者;是三吠陀的字彙、儀軌、音韻論與語源論、古傳歷史為第五的通曉者,聖句的通曉者、懂文法者;是在世間論與大丈夫相上的無欠缺者,……(中略)。
鄭計尊師是英俊的、好看的、端正的、具備最美的容色,有梵天的容色、梵天的威嚴、無劣的外表可見,……(中略)。
鄭計尊師是持戒者、戒增長者、具備戒增長,……(中略)。
鄭計尊師是善言語者、善做言說事者、具備話語優雅、明瞭、流暢、令知義理者,……(中略)。
鄭計尊師是許多老師與老師的老師,教導三百位學生婆羅門咒語,……(中略)。
鄭計尊師是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的恭敬、尊重、尊敬、禮拜、崇拜者,……(中略)。
鄭計尊師是玻科勒沙低婆羅門的恭敬、尊重、尊敬、禮拜、崇拜者,……(中略)。
鄭計尊師住在歐玻沙達,[該地]人口增盛繁榮,有草、薪木與水,有穀物,適合國王使用,是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施與他的、王室禮物的、淨施的[地方],凡鄭計尊師住在歐玻沙達,[該地]人口增盛繁榮,有草、薪木與水,有穀物,適合國王使用,是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施與他的、王室禮物的、淨施的[地方]者,以這個理由,鄭計尊師不值得為了見沙門喬達摩而前往,而是沙門喬達摩值得為了見鄭計尊師而前來。」

當這麼說時,鄭計婆羅門對那些婆羅門這麼說:
「那樣的話,先生們!請你們也聽我的:我們正值得為了見沙門喬達摩而前往,而非喬達摩尊師值得為了見我們而前來。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從母親與父親兩方都是好的出身,直到祖父七代血統清淨,血統論是沒混亂的、無可責難的,凡沙門喬達摩確實從母親與父親兩方都是好的出身,直到祖父七代血統清淨,血統論是沒混亂的、無可責難的者,以這個理由,那位喬達摩尊師不值得為了見我們而前來,然而,我們正值得為了見喬達摩尊師而前往。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放棄在地窖與樓上很多金條與金幣後出家,……(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年輕的,黑髮的青年,具備青春的幸福,在人生之初期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在父母不欲、淚滿面、哭泣著時,剃除髮鬚、裹上袈裟衣後,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英俊的、好看的、端正的、具備最美的容色,有梵天的容色、梵天的威嚴、無劣的外表可見,……(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持戒者、聖戒者、善戒者、具備善戒,……(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善言語者、善做言說事者、具備話語優雅、明瞭、流暢、令知義理者,……(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許多老師與老師的老師,……(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滅盡欲貪者、離浮躁淺薄者,……(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業論者、[有]作業論者、對無惡婆羅門的人們之尊敬者,……(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高貴族姓、純剎帝利族姓出家者,……(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富有、大富、大財富族姓出家者,……(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越過國家、越過地方而來[的問題]之被詢問者,……(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被好幾千天神生類歸依者,……(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有這樣的好名聲被傳播著:『像這樣,那位世尊是阿羅漢、遍正覺者、明與行具足者、善逝、世間知者、應該被調御人的無上調御者、人天之師、佛陀、世尊。』……(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具備三十二大丈夫相,……(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歡迎你來、和善親切、喜悅、不皺眉頭、口齒清晰、先說話的說話者,……(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被摩揭陀國斯尼耶頻毘娑羅王與其兒子、妻子生類歸依者,……(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被憍薩羅國波斯匿王與其兒子、妻子生類歸依者,……(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是被玻科勒沙低婆羅門與其兒子、妻子生類歸依者,……(中略)。
先生們!沙門喬達摩確實已到達歐玻沙達,住在歐玻沙達北邊,歐玻沙達的天神林沙羅樹林中,又,先生們!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來到我們的村落土地者,他們是我們的客人,客人應該被恭敬、應該被尊重、應該被尊敬、應該被禮拜[、應該被崇拜],凡沙門喬達摩確實已到達歐玻沙達,住在歐玻沙達的北邊歐玻沙達的天神林,沙羅樹林中者,沙門喬達摩是我們的客人,客人應該被恭敬、應該被尊重、應該被尊敬、應該被禮拜[、應該被崇拜],以這個理由,那位喬達摩尊師不值得為了見我們而前來,然而,我們正值得為了見喬達摩尊師而前往。先生們!我對那位喬達摩尊師的稱讚只學得那麼一些,但那位喬達摩尊師非只有這樣的稱讚,因為,那位喬達摩尊師有無量的稱讚。
由於具備這每一支,那位喬達摩尊師不值得為了見我們而前來,然而,我們正值得為了見喬達摩尊師而前往。」
「那樣的話,先生!我們全部為了見那位沙門喬達摩而前往。」

那時,鄭計婆羅門與大婆羅門群眾一起去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
當時,世尊與一位位年長婆羅門互相歡迎與寒暄後,坐下。
當時,名叫葛玻低葛的學生婆羅門,年輕、剃光頭、十六歲,是三吠陀的字彙、儀軌、音韻論與語源論、古傳歷史為第五的通曉者,聖句的通曉者、懂文法者;在世間論與大丈夫相上的無欠缺者,坐在那群群眾中。當一位位年長婆羅門與世尊談話時,他常常打斷談論。那時,世尊斥責葛玻低葛學生婆羅門:
「當一位位年長婆羅門談話時,尊者婆羅墮若不要打斷談論,請尊者婆羅墮若等待談論完全結束。」
當這麼說時,鄭計婆羅門對世尊這麼說:
「喬達摩尊師不要斥責葛玻低葛學生婆羅門,葛玻低葛學生婆羅門是善男子,葛玻低葛學生婆羅門是多聞者,葛玻低葛學生婆羅門是賢智者,葛玻低葛學生婆羅門是善做言說事者,葛玻低葛學生婆羅門能與喬達摩尊師一起在言詞上對論。」
那時,世尊這麼想:
「確實將有葛玻低葛學生婆羅門關於三明經典的談論,因為婆羅門們如此地尊敬他。」
那時,葛玻低葛學生婆羅門這麼想:
「當沙門喬達摩捕捉到我的眼睛時,那時,我將問沙門喬達摩問題。」
那時,世尊以心思量葛玻低葛學生婆羅門心中的深思後,朝葛玻低葛學生婆羅門以眼捕捉。

那時,葛玻低葛學生婆羅門這麼想:
「沙門喬達摩注意我了,讓我問沙門喬達摩問題。」
那時,葛玻低葛學生婆羅門對世尊這麼說:
「喬達摩先生!這裡,婆羅門的往昔聖句以如此這般相傳與在經藏中,在這裡,婆羅門們一向地來到結論:『這才是真實的,其它都是空虛的。』這裡,喬達摩尊師怎麼說?」
「但,婆羅墮若!婆羅門們中,有任何一位婆羅門這麼說:『我知道此,我看見此:這才是真實的,其它都是空虛的。』嗎?」
「不,喬達摩先生!」
「又,婆羅墮若!婆羅門們中,有任何一位老師、一位老師的老師,直到第七代的老師這麼說:『我知道此,我看見此:這才是真實的,其它都是空虛的。』嗎?」
「不,喬達摩先生!」
「又,婆羅墮若!那些從前的婆羅門仙人們:聖典創造者、聖典轉起者,他們往昔唱誦、教說、合集的聖句,仍被今天的婆羅門們傳唱、跟隨著說、隨說所說的、復誦令誦的者,即:阿桃葛、襪碼葛、襪碼跌挖、威沙咪跌、亞瑪得其、安其勒色、婆羅墮若、襪謝德、迦葉、玻古,他們這麼說:『我們知道此,我們看見此:這才是真實的,其它都是空虛的。』嗎?」
「不,喬達摩先生!」
「婆羅墮若!像這樣,沒有任何一位婆羅門這麼說:『我知道此,我看見此:這才是真實的,其它都是空虛的。』沒有任何一位老師、一位老師的老師,直到第七代的老師這麼說:『我知道此,我看見此:這才是真實的,其它都是空虛的。』那些從前的婆羅門仙人們:聖典創造者、聖典轉起者,他們往昔唱誦、教說、合集的聖句,仍被今天的婆羅門們傳唱、跟隨著說、隨說所說的、復誦令誦的者,即:阿桃葛、襪碼葛、襪碼跌挖、威沙咪跌、亞瑪得其、安其勒色、婆羅墮若、襪謝德、迦葉、玻古,他們也沒這麼說:『我知道此,我看見此:這才是真實的,其它都是空虛的。』

婆羅墮若!猶如一隊失明者一個抓著一個,最前面的看不見,中間的也看不見、最後面的也看不見。同樣的,婆羅墮若!婆羅門們的所說確實變成像一隊失明者一樣,最前面的看不見,中間的也看不見、最後面的也看不見,婆羅墮若!你怎麼想:當存在這樣時,婆羅門的信是否變成無根的呢?」
「喬達摩先生!在這裡,婆羅門們不僅以信而尊敬,在這裡,婆羅門們也以口傳而尊敬。」
「婆羅墮若!你先走到信,現在說口傳。婆羅墮若!有這五法,在當生中有二種結果,哪五個呢?信、[個人的]愛好、口傳、理論的深思、沈思後接受之見解,婆羅墮若!這些是當生有二種果報的五法。婆羅墮若!有善信,但那是空的、空虛的、虛妄的;有非善信,但那是真實的、如實的、無例外的,婆羅墮若!有善[個人的]愛好,……(中略)有善口傳,……(中略)有善理論的深思,……(中略)有善沈思後接受之見解,但那是空的、空虛的、虛妄的;有非善沈思後接受之見解,但那是真實的、如實的、無例外的,婆羅墮若!保護真理的有智之人想一向地來到結論:『這才是真實的,其它都是空虛的。』在這裡是不適當的。」

「喬達摩先生!但,什麼情形是真理的保護?什麼情形是真理的不保護?我們問喬達摩尊師真理的保護。」
「婆羅墮若!如果有信的男子[說]:『我的信是這樣。』像這樣說保護了真理,而這樣他就不一向地來到結論:『這才是真實的,其它都是空虛的。』[婆羅墮若!這個情形是真理的保護,這個情形他保護真理,這個情形我們安立真理的保護,而這樣那[還]不是真理的隨覺。]婆羅墮若!如果男子有[個人的]愛好……(中略)婆羅墮若!如果男子有口傳……(中略)婆羅墮若!如果男子有理論的深思……(中略)婆羅墮若!如果男子有沈思後接受之見解,『我的沈思後接受之見解是這樣。』像這樣說保護了真理,而這樣他就不一向地來到結論:『這才是真實的,其它都是空虛的。』婆羅墮若!這個情形是真理的保護,這個情形他保護真理,這個情形我們安立真理的保護,而這樣那[還]不是真理的隨覺。」

「喬達摩先生!這個情形是真理的保護,這個情形他保護真理,這個情形我們看見真理的保護,但,喬達摩先生!什麼情形是真理的隨覺?什麼情形他領悟真理?我們問喬達摩尊師真理的隨覺。」
「婆羅墮若!這裡,比丘依止某村落或城鎮而住,屋主或屋主之子來見他後,在三法上:在能貪的法上、在能瞋的法上、在能癡的法上探查他:『這位尊者有像這樣能貪的法,心被像這樣能貪的法佔據,當不知道時,他會說:「我知道。」或當沒看見時,他會說:「我看見。」或會勸導其他人因為那樣[行動]而會有他們長久的不利與苦嗎?』當探查他時,他這麼知道:『這位尊者沒有像這樣能貪的法,心被像這樣能貪的法佔據,當不知道時,他會說:「我知道。」或當沒看見時,他會說:「我看見。」或會勸導其他人因為那樣[行動]而會有他們長久的不利與苦。又,像這樣,這位尊者的身行儀、語行儀如那無貪欲者,又,凡這位尊者教導的法,那個法是甚深的、難見的、難覺的、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微妙的、被賢智者所體驗的,那個法不被貪欲者善教導。』

當探查他時,他看見[他]從能貪的法中清淨,之後更進一步在能瞋的法上探查他:『這位尊者有像這樣能瞋的法,心被像這樣能瞋的法佔據,當不知道時,他會說:「我知道。」或當沒看見時,他會說:「我看見。」或會勸導其他人因為那樣[行動]而會有他們長久的不利與苦嗎?』當探查他時,他這麼知道:『這位尊者沒有像這樣能瞋的法,心被像這樣能瞋的法佔據,當不知道時,他會說:「我知道。」或當沒看見時,他會說:「我看見。」或會勸導其他人因為那樣[行動]而會有他們長久的不利與苦。又,像這樣,這位尊者的身行儀、語行儀如那無瞋怒者,又,凡這位尊者教導的法,那個法是甚深的、難見的、難覺的、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微妙的、被賢智者所體驗的,那個法不被瞋怒者善教導。』

當探查他時,他看見[他]從能瞋的法中清淨,之後更進一步在能癡的法上探查他:『這位尊者有像這樣能癡的法,心被像這樣能癡的法佔據,當不知道時,他會說:「我知道。」或當沒看見時,他會說:「我看見。」或會勸導其他人因為那樣[行動]而會有他們長久的不利與苦嗎?』當探查他時,他這麼知道:『這位尊者沒有像這樣能癡的法,心被像這樣能癡的法佔據,當不知道時,他會說:「我知道。」或當沒看見時,他會說:「我看見。」或會勸導其他人因為那樣[行動]而會有他們長久的不利與苦。又,像這樣,這位尊者的身行儀、語行儀如那無癡者,又,凡這位尊者教導的法,那個法是甚深的、難見的、難覺的、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微妙的、被賢智者所體驗的,那個法不被愚癡者善教導。』
當探查他時,他看見[他]從能癡的法中清淨,那時,他使對他的信確立,當信已生起時,他往見;當往見時,他尊敬;當尊敬時,他傾耳;當傾耳時,他聽聞法;聽聞法後,他憶持,當憶持法時,他觀察道理;當觀察道理時,他沉思地接受法;當有沉思接受法時,欲被生起;當欲已生起時,敢行;敢行後衡量;衡量後努力;當有自我努力時,以身作證最高真理,以慧貫通後看見它。
婆羅墮若!這個情形是真理的隨覺,這個情形他領悟真理,這個情形我們安立真理的隨覺,而這樣那[還]不是真理的到達。」

「喬達摩先生!這個情形是真理的隨覺,這個情形他領悟真理,這個情形我們看見真理的隨覺,但,喬達摩先生!什麼情形是真理的到達?什麼情形他到達真理?我們問喬達摩尊師真理的到達。」
「婆羅墮若!那些法的熟習、修習、多修習有真理的到達,婆羅墮若!這個情形是真理的到達,這個情形他到達真理,這個情形我們安立真理的到達。」

「喬達摩先生!這個情形是真理的到達,這個情形他到達真理,這個情形我們看見真理的到達,但,喬達摩先生!哪個法對真理的到達多助益?我們問喬達摩尊師對真理的到達多助益的法。」
「婆羅墮若!勤奮對真理的到達多助益,如果不勤奮,則不會到達真理,因為勤奮,因此他到達真理,因此勤奮對真理的到達多助益。」
「但,喬達摩先生!哪個法對勤奮多助益?我們問喬達摩尊師對勤奮多助益的法。」
「婆羅墮若!衡量對勤奮多助益,如果不衡量,則不會勤奮,因為衡量,因此他勤奮,因此衡量對勤奮多助益。」
「但,喬達摩先生!哪個法對衡量多助益?我們問喬達摩尊師對衡量多助益的法。」
「婆羅墮若!敢行對衡量多助益,如果沒有敢行,則不會衡量,因為敢行,因此他衡量,因此敢行對衡量多助益。」
「但,喬達摩先生!哪個法對敢行多助益?我們問喬達摩尊師對敢行多助益的法。」
「婆羅墮若!欲對敢行多助益,如果欲不被生起,則不會敢行,因為欲被生起,因此他敢行,因此欲對敢行多助益。」
「但,喬達摩先生!哪個法對欲多助益?我們問喬達摩尊師對欲多助益的法。」
「婆羅墮若!法的沉思接受對欲多助益,如果不沉思地接受法,則欲不被生起,因為沉思地接受法,因此欲被生起,因此法的沉思接受對欲多助益。」
「但,喬達摩先生!哪個法對法的沉思接受多助益?我們問喬達摩尊師對法的沉思接受多助益的法。」
「婆羅墮若!道理的觀察對法的沉思接受多助益,如果不觀察道理,則不沉思地接受法,因為他觀察道理,因此他沉思地接受法,因此道理的觀對法的沉思接受多助益。」
「但,喬達摩先生!哪個法對道理的觀察多助益?我們問喬達摩尊師對道理的觀察多助益的法。」
「婆羅墮若!法的憶持對道理的觀察多助益,如果不憶持法,則不觀察道理,因為他憶持法,因此他觀察道理,因此法的憶持對道理的觀察多助益。」
「但,喬達摩先生!哪個法對法的憶持多助益?我們問喬達摩尊師對法的憶持多助益的法。」
「婆羅墮若!法的聽聞對法的憶持多助益,如果不聽聞法,則不憶持法,因為他聽聞法,因此他憶持法,因此法的聽聞對法的憶持多助益。」
「但,喬達摩先生!哪個法對法的聽聞多助益?我們問喬達摩尊師對法的聽聞多助益的法。」
「婆羅墮若!傾聽對法的聽聞多助益,如果不傾耳,則不聽聞法,因為他傾耳,因此他聽聞法,因此傾聽對法的聽聞多助益。」
「但,喬達摩先生!哪個法對傾聽多助益?我們問喬達摩尊師對傾聽多助益的法。」
「婆羅墮若!尊敬對傾聽多助益,如果不尊敬,則不傾耳,因為他尊敬,因此他傾耳,因此尊敬對傾聽多助益。」
「但,喬達摩先生!哪個法對尊敬多助益?我們問喬達摩尊師對尊敬多助益的法。」
「婆羅墮若!往見對尊敬多助益,如果不往見,則不尊敬,因為他往見,因此他尊敬,因此往見對尊敬多助益。」
「但,喬達摩先生!哪個法對往見多助益?我們問喬達摩尊師對往見多助益的法。」
「婆羅墮若!信對往見多助益,如果信不被生起,則不往見,因為信被生起,因此他往見,因此信對往見多助益。」

「我們問喬達摩尊師真理的保護,喬達摩尊師回答真理的保護,而我們喜歡且接受它,而且我們因此而滿意;我們問喬達摩尊師真理的隨覺,喬達摩尊師回答真理的隨覺,而我們喜歡且接受它,而且我們因此而滿意;我們問喬達摩尊師真理的到達,喬達摩尊師回答真理的到達,而我們喜歡且接受它,而且我們因此而滿意;我們問喬達摩尊師真理的到達多助益的法,喬達摩尊師回答真理的到達多助益的法,而我們喜歡且接受它,而且我們因此而滿意;凡我們問喬達摩尊師的,喬達摩尊師回答它,而我們喜歡且接受它,而且我們因此而滿意,喬達摩先生!之前我們這麼理解:『誰是卑賤、黑色、親族腳子孫的禿頭假沙門們?誰是法的了知者?』喬達摩尊師確實使我對沙門生起沙門的愛、沙門的淨信、沙門的尊重。
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中略)請喬達摩尊師記得我為優婆塞,從今天起終生歸依。」
鄭計經第五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