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增支部4集199經/渴愛經(莊春江譯)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誘惑的、流動的、廣佈的、執著的渴愛,這世間皆被它所覆蓋、包圍,成為糾纏的線軸、打結的線球,為蘆草與燈心草團,不能超越苦界、惡趣、下界、輪迴,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什麼是誘惑的、流動的、廣佈的、執著的渴愛,這世間皆被它所覆蓋、包圍,成為糾纏的線軸、打結的線球,為蘆草與燈心草團,不能超越苦界、惡趣、下界、輪迴呢?
比丘們!有這關於自身內的十八種渴愛思潮、關於自身外的十八種渴愛思潮。
什麼是關於自身內的十八種渴愛的思潮呢?
比丘們!有『我存在』[的觀念],則有『我是這樣的』、有『我正是這樣的』、有『我是其它的』、有『我是不存在的』、有『我是存在的』、有『我可能存在』、有『我可能是這樣的』、有『我可能正是這樣的』、有『我可能是其它的』、有『願我存在』、有『願我是這樣的』、有『願我正是這樣的』、有『願我是其它的』、有『我將存在』、有『我將是這樣的』、有『我將正是這樣的』、有『我將是其它的』[之觀念],這些是關於自身內的十八種渴愛的思潮。
而,比丘們!什麼是關於自身外的十八種渴愛思潮呢?
比丘們!有『我以此而存在』[的觀念],則有『我以此而是這樣的』、有『我以此而正是這樣的』、有『我以此而是其它的』、有『我以此而是不存在的』、有『我以此而是存在的』、有『我以此而可能存在』、有『我以此而可能是這樣的』、有『我以此而可能正是這樣的』、有『我以此而可能是其它的』、有『願我以此而存在』、有『願我以此而是這樣的』、有『願我以此而正是這樣的』、有『願我以此而是其它的』、有『我將以此而存在』、有『我將以此而是這樣的』、有『我將以此而正是這樣的』、有『我將以此而是其它的』[之觀念],這些是關於自身外的十八種渴愛思潮。
像這樣,有關於自身內的十八種渴愛思潮、關於自身外的十八種渴愛思潮,比丘們!這些被稱為三十六種渴愛思潮。
像這樣,過去的三十六種渴愛思潮、未來的三十六種渴愛思潮、現在的三十六種渴愛思潮,這樣有百八種渴愛思潮。
比丘們!這是那誘惑的、流動的、廣佈的、執著的渴愛,這世間皆被它所覆蓋、包圍,成為糾纏的線軸、打結的線球,為蘆草與燈心草團,不能超越苦界、惡趣、下界、輪迴。」

附註:
「十八愛行」的內容,SA.984作「有我、欲我、……」,《舍利弗阿毘曇》作「因此有此、……」(以[ ]表示),《具舍論》作「執我現決定有、……」(以{ }表示),南傳作「我存在、……」(以/表示),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我是、……」(以「」表示):
(1)有我[因此有此]{執我現決定有}/我存在(Asmīti)「我是」(I am)。
(2)欲我[因彼而有]{執我現如是有}/我是這樣的(itthasmīti)「我是這樣的」(I am thus)。
(3)爾我[如是因有]{執我現有}/我正是這樣的(evaṃsmīti)「我正是這樣的」(I am just so)。
(4)有我[常因有]{執我當決定有}/我是存在的(satasmīti)「我是持久的」(I am lasting)。
(5)無我[不常因有]{執我現無}/我是不存在的(asasmīti)「我逐漸消失」(I am evanescent)。
(6)異我[異因有]{執我現變異有}/我是其它的(aññathāsmīti)「我是別的」(I am otherwise)。
(7)當我[我當有彼]{執我當如是有}/我可能存在(santi, 另作siyanti)「我可能是」(I may be)。
(8)不當我[我當有如是]{執我當有}/我可能是這樣的(itthaṃ santi)「我可能是這樣的」(I may be thus)。
(9)欲我[我當有因得]{執我當無}/我可能正是這樣的(evaṃ santi)「我可能正是這樣的」(I may be just so)。
(10)當爾時[彼得]{執我當別有}/願我存在(apihaṃ santi)「願我是」(May I be)。
(11)當異異我[我當有異]{執我當變異有}/我可能是其它的(aññathā santi)「我可能是別的方式」(I may be otherwise)。
(12)或欲我[如是得]{執我當決定別有}/願我是這樣的(apihaṃ itthaṃ santi)「願我是這樣的」(May I be thus)。
(13)或爾我[希望當有]{執我當如是別有}/願我正是這樣的(apihaṃ evaṃ santi)「願我正是這樣的」(May I be just so)
(14)或異[異得]{執我當變異別有}/願我是其它的(apihaṃ aññathā santi)「願我是別的」(May I be otherwise)。
(15)或然[希望彼當有]{執我亦當有}/我將存在(bhavissanti)「我將是」(I shall be)。
(16)或欲然[希望如是當有]{執我亦當決定有}/我將是這樣的(itthaṃ bhavissanti)「我將是這樣的」(I shall be thus)。
(17)或爾然[希望異當有]{執我亦當如是有}/我將正是這樣的(evaṃ bhavissanti)「我將正是這樣的」(I shall be just so)。
(18)或異[或異然]{執我亦當變異有}/我將是其它的(aññathā bhavissanti)「我將是別的」(I shall be otherw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