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增支部3集67經/薩哈經(莊春江譯)
有一次,尊者難達葛住在舍衛城東園鹿母講堂。
那時,彌迦羅的孫子薩哈與謝枯尼亞的孫子沙那去見尊者難達葛,抵達後,向尊者難達葛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難達葛對彌迦羅的孫子薩哈這麼說:
「來!薩哈!你們不要因口傳、不要因傳承、不要因傳說這樣、不要因經藏之教、不要因邏輯推論、不要因推理、不要因理論的深思、不要因沈思後接受之見解、不要因有能力者的形象、不要因『沙門是我們尊敬的』[而遵循],薩哈!如果當你們自己知道:『這些法是不善的,這些法是有罪的,這些法是智者所責備的,完成與受持這些法導向不利與苦。』時,那時,薩哈!你們應該捨斷。
薩哈!你們怎麼想:有貪嗎?」
「是的,大德!」
「薩哈!我說,這個意義是『貪婪』。薩哈!這位貪的貪婪者殺生、未給予而取、誘拐人妻、說虛妄,也勸導他人如此,那有長久的不利與苦嗎?」
「是的,大德!」
「薩哈!你們怎麼想:有瞋嗎?」
「是的,大德!」
「薩哈!我說,這個意義是『惡意』。薩哈!這位有瞋害心的憤怒者殺生、未給予而取、誘拐人妻、說虛妄,也勸導他人如此,那有長久的不利與苦嗎?」
「是的,大德!」
「薩哈!你們怎麼想:有癡嗎?」
「是的,大德!」
「薩哈!我說,這個意義是『無明』。薩哈!這位進入了無明的愚癡者殺生、未給予而取、誘拐人妻、說虛妄,也勸導他人如此,那有長久的不利與苦嗎?」
「是的,大德!」
「薩哈!你們怎麼想:這些法是善的或不善的呢?」
「不善的,大德!」
「是有罪的或無罪的呢?」
「有罪的,大德!」
「是智者所責備的或智者所稱讚的呢?」
「智者所責備的,大德!」
「完成與受持這些法導向不利與苦或不[導向]呢?或者,這裡,它是怎樣的呢?」
「大德!完成與受持這些法導向不利與苦,這裡,它是這樣的。」
「薩哈!像這樣,我們說此:『來!薩哈!你們不要因口傳、不要因傳承、不要因傳說這樣、不要因經藏之教、不要因邏輯推論、不要因推理、不要因理論的深思、不要因沈思後接受之見解、不要因有能力者的形象、不要因「沙門是我們尊敬的」[而遵循],薩哈!如果當你們自己知道:「這些法是不善的,這些法是有罪的,這些法是智者所責備的,完成與受持這些法導向不利與苦。」時,那時,薩哈!你們應該捨斷。』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被說。
來!薩哈!你們不要因口傳、不要因傳承、不要因傳說這樣、不要因經藏之教、不要因邏輯推論、不要因推理、不要因理論的深思、不要因沈思後接受之見解、不要因有能力者的形象、不要因『沙門是我們尊敬的』[而遵循],薩哈!如果當你們自己知道:『這些法是善的,這些法是無罪的,這些法是智者所稱讚的,完成與受持這些法導致利益與安樂。』時,那時,薩哈!你們應該進入後而住。
薩哈!你們怎麼想:有無貪嗎?」
「是的,大德!」
「薩哈!我說,這個意義是『不貪婪』。薩哈!這位無貪的不貪婪者既不殺生,不未給予而取、不誘拐人妻、不說虛妄,也不勸導他人如此,那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嗎?」
「是的,大德!」
「薩哈!你們怎麼想:有無瞋嗎?」
「是的,大德!」
「薩哈!我說,這個意義是『無惡意』。薩哈!這位無瞋害心的不憤怒者既不殺生,不未給予而取、不誘拐人妻、不說虛妄,也不勸導他人如此,那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嗎?」
「是的,大德!」
「薩哈!你們怎麼想:有無癡嗎?」
「是的,大德!」
「薩哈!我說,這個意義是『明』。薩哈!這位進入了明的不愚癡者既不殺生,不未給予而取、不誘拐人妻、不說虛妄,也不勸導他人如此,那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嗎?」
「是的,大德!」
「薩哈!你們怎麼想:這些法是善的或不善的呢?」
「善的,大德!」
「是有罪的或無罪的呢?」
「無罪的,大德!」
「是智者所責備的或智者所稱讚的呢?」
「智者所稱讚的,大德!」
「完成與受持這些法導致利益與安樂或不[導致]呢?或者,這裡,它是怎樣的呢?」
「大德!完成與受持這些法導致利益與安樂,這裡,它是這樣的。」
「薩哈!像這樣,我們說此:『來!薩哈!你們不要因口傳、不要因傳承、不要因傳說這樣、不要因經藏之教、不要因邏輯推論、不要因推理、不要因理論的深思、不要因沈思後接受之見解、不要因有能力者的形象、不要因「沙門是我們尊敬的」[而遵循],薩哈!如果當你們自己知道:「這些法是善的,這些法是無罪的,這些法是智者所稱讚的,完成與受持這些法導致利益與安樂。」時,那時,薩哈!你們應該進入後而住。』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被說。
薩哈!那位這麼離貪婪、離惡意、不迷亂、正知、憶念的聖弟子,他以與慈俱行之心……(中略)以與悲俱行之心……(中略)以與喜悅俱行之心……(中略)以與平靜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三方,像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以與平靜俱行之心,以廣大、以出眾、以無量、以無怨恨、以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他這麼了知:『有此,有下劣的,有勝妙的,有這想類的超出與出離。』當他這麼知、這麼見時,心從欲的煩惱解脫、從有的煩惱解脫、從無明的煩惱解脫,當解脫時,有『[這是]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他這麼了知:『我以前是貪者,那是不善的,現在不存在了,像這樣,這是善的;我以前是瞋者,……(中略)我以前是癡者,那是不善的,現在不存在了,像這樣,這是善的。』他當生是無飢渴者、已達涅槃者、已平靜者、自己是梵已生者、住於樂的經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