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46相應52經/法門經(覺支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那時,眾多比丘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衣鉢,為了托鉢進入舍衛城。
那時,那些比丘這麼想:
「在舍衛城為了托鉢而行還太早,讓我們前往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
那時,那些比丘前往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抵達後,與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相互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對那些比丘這麼說:
「道友們!沙門喬達摩對弟子們教導這樣的法:『來!比丘們!你們捨斷心的隨雜染、慧的減弱之五蓋後,如實修習七覺支。』道友們!我們也對弟子們教導這樣的法:『來!學友們!你們捨斷心的隨雜染、慧的減弱之五蓋後,如實修習七覺支。』道友們!這裡,沙門喬達摩與我們,有什麼高下,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差別呢?即:在說法與說法上,在教示與教示上。」
那時,那些比丘們對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的所說,既不歡喜,也沒苛責。不歡喜,沒苛責後,站起來離開[,心想]:
「我們在世尊面前必能了知這所說的義理。」
那時,那些比丘在舍衛城為了托鉢而行後,食畢,從施食處返回,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些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裡,我們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衣鉢,為了托鉢進入舍衛城。大德!我們這麼想:『在舍衛城為了托鉢而行還太早,讓我們前往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大德!那時,我們前往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抵達後,與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相互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大德!在一旁坐好後,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對我們這麼說:『道友們!沙門喬達摩對弟子們教導這樣的法:「來!比丘們!你們捨斷心的隨雜染、慧的減弱之五蓋後,如實修習七覺支。」我們也對弟子們教導這樣的法:「來!學友們!你們捨斷心的隨雜染、慧的減弱之五蓋後,如實修習七覺支。」道友們!這裡,沙門喬達摩與我們,有什麼高下,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差別呢?即:在說法與說法上,在教示與教示上。』大德!那時,我們對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的所說,既不歡喜,也沒苛責。不歡喜,沒苛責後,站起來離開[,心想]:『我們在世尊面前必能了知這所說的義理。』」
「比丘們!當其他外道遊行者們這麼說時,應該能這麼回答:『但,道友們!有法門,經由此法門而五蓋成為十,七覺支成為十四。』
比丘們!當被這麼問時,其他外道遊行者必不能解答,且更會遭到惱害,那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正如那不在[感官的]境域中。比丘們!我不見在這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中,除了如來或如來的弟子或從他們聽聞以外,對這些問題能以解答使心滿意者。
比丘們!什麼法門,經由此法門而五蓋成為十呢?
比丘們!凡有自身內之欲的意欲者,那是蓋;凡有外部之欲的意欲者,那也是蓋,『欲的意欲蓋』像這樣總說,經由這法門它成為二重。
比丘們!凡有自身內之惡意者,那是蓋;凡有外部之惡意者,那也是蓋,『惡意蓋』像這樣總說,經由這法門它成為二重。
比丘們!凡有惛沈者,那是蓋;凡有睡眠者,那也是蓋,『惛沈睡眠蓋』像這樣總說,經由這法門它成為二重。
比丘們!凡有掉舉者,那是蓋;凡有後悔者,那也是蓋,『掉舉後悔蓋』像這樣總說,經由這法門它成為二重。
比丘們!凡有自身內之疑惑者,那是蓋;凡有外部之疑惑者,那也是蓋,『疑惑蓋』像這樣總說,經由這法門它成為二重。
比丘們!有此法門,經由此法門而五蓋成為十。
比丘們!什麼法門,經由此法門而七覺支成為十四呢?
比丘們!凡對於自身內之法的念,那是念覺支;凡對於外部之法的念,那也是念覺支,『念覺支』像這樣總說,經由這法門它成為二重。
比丘們!凡對於自身內之法以慧考察、伺察、到達審慮者,那是擇法覺支;凡對於外部之法以慧考察、伺察、到達審慮者,那也是擇法覺支,『擇法覺支』像這樣總說,經由這法門它成為二重。
比丘們!凡有身體的活力者,那是活力覺支;凡有心理的活力者,那也是活力覺支,『活力覺支』像這樣總說,經由這法門它成為二重。
比丘們!凡有尋、有伺的喜,那是喜覺支;凡無尋、無伺的喜,那也是喜覺支,『喜覺支』像這樣總說,經由這法門它成為二重。
比丘們!凡有身體的寧靜者,那是寧靜覺支;凡有心的寧靜者,那也是寧靜覺支,『寧靜覺支』像這樣總說,經由這法門它成為二重。
比丘們!凡有尋、有伺的定,那是定覺支;凡無尋、無伺的定,那也是定覺支,『定覺支』像這樣總說,經由這法門它成為二重。
比丘們!凡對於自身內之法的平靜者,那是平靜覺支;凡對於外部之法的平靜者,那也是平靜覺支,『平靜覺支』像這樣總說,經由這法門它成為二重。
比丘們!有此法門,經由此法門而七覺支成為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