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36相應7經/生病經第一(受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毘舍離大林重閣講堂。
那時,世尊在傍晚時,從獨坐中出來,去病房。抵達後,在設置好的座位坐下。
坐好後,世尊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比丘應該具念、正知地等待[死的]時候到來,這是我們對你們的教誡。
而,比丘們!比丘怎樣是具念的呢?比丘們!這裡,比丘住於在身上隨觀身,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婪、憂;住於在受上隨觀受……(中略)住於在心上隨觀心……(中略)住於在法上隨觀法,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婪、憂,比丘們!這樣,比丘是具念的。
而,比丘們!比丘怎樣是正知的呢?比丘們!這裡,比丘在前進、後退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前視、後視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肢體]曲伸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穿]衣、持鉢與大衣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飲、食、嚼、嚐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大小便動作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行、住、坐、臥、清醒、語、默時是正知於行為者,比丘們!這樣,比丘是正知的。
比丘們!比丘應該具念、正知地等待[死的]時候到來,這是我們對你們的教誡。
比丘們!當比丘住於這樣具念、正知、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如果他的樂受生起,他這麼了知:『我的這樂受生起了,那是有緣的,非無緣的,緣於什麼呢?就緣於此身,但此身是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而緣於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之身所生起的樂受,從哪裡有常的呢?』他在身上與樂受上住於隨觀無常、住於隨觀消散、住於隨觀離貪、住於隨觀滅、住於隨觀斷念。當他在身上與樂受上住於隨觀無常、住於隨觀消散、住於隨觀離貪、住於隨觀滅、住於隨觀斷念時,那身與樂受的貪煩惱潛在趨勢被他捨斷。
比丘們!當比丘住於這樣的具念、正知、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如果他的苦受生起,他這麼了知:『我的這苦受生起了,那是有緣的,非無緣的,緣於什麼呢?就緣於此身,但此身是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而緣於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之身所生起的苦受,從哪裡有常的呢?』他在身上與苦受上住於隨觀無常、住於隨觀消散、住於隨觀離貪、住於隨觀滅、住於隨觀斷念。當他在身上與苦受上住於隨觀無常、……(中略)住於隨觀斷念時,那身與苦受的嫌惡煩惱潛在趨勢被他捨斷。
比丘們!當比丘住於這樣的具念、正知、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如果他的不苦不樂受生起,他這麼了知:『我的這不苦不樂受生起了,那是有緣的,非無緣的,緣於什麼呢?就緣於此身,但此身是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而緣於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之身所生起的不苦不樂受,從哪裡有常的呢?』他在身上與不苦不樂受上住於隨觀無常、住於隨觀消散、住於隨觀離貪、住於隨觀滅、住於隨觀斷念。當他在身上與不苦不樂受上住於隨觀無常、……(中略)住於隨觀斷念時,那身與不苦不樂受的無明煩惱潛在趨勢被他捨斷。
如果他感受樂受,他了知:『它是無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執的。』他了知:『它是不被歡喜的。』
如果他感受苦受,他了知:『它是無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執的。』他了知:『它是不被歡喜的。』
如果他感受不苦不樂受,他了知:『它是無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執的。』他了知:『它是不被歡喜的。』
如果他感受樂受,他已離繫地感受它;如果他感受苦受,他已離繫地感受它;如果他感受不苦不樂受,他已離繫地感受它。
當他感受身體終了的感受時,他了知:『我感受身體終了的感受。』當他感受生命終了的感受時,他了知:『我感受生命終了的感受。』他了知:『以身體的崩解,隨後生命耗盡,就在這裡,一切被感受的、不被歡喜的都將成為清涼。』
比丘們!猶如緣於油,與緣於燈芯,油燈才能燃燒,從其油與燈芯的耗盡,沒了食物,就會熄滅。同樣的,比丘們!當比丘感受身體終了的感受時,他了知:『我感受身體終了的感受。』當他感受生命終了的感受時,他了知:『我感受生命終了的感受。』他了知:『以身體的崩解,隨後生命耗盡,就在這裡,一切被感受的、不被歡喜的都將成為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