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相應部35相應246經/像琵琶琴那樣經(處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凡任何比丘、比丘尼在能被眼識知的色上,會生起欲、貪、瞋、癡,或甚至心的嫌惡者,應該從那裡遮止心:這是一條有恐怖,有危險,有荊棘,有叢林之道,是歧途、邪道、有劫賊災難的,這是邪惡人親近之道,這不是善人親近之道,這不適合你,因此,應該從能被眼識知的色遮止心。……(中略)。
比丘們!凡比丘、比丘尼在能被舌識知的味道上……(中略)在能被意識知的法上,會生起欲、貪、瞋、癡,或甚至心的嫌惡者,應該從那裡遮止心:這是一條有恐怖,有危險,有荊棘,有叢林之道,是歧途、邪道、有劫賊災難的,這是邪惡人親近之道,這不是善人親近之道,這不適合你,因此,應該從能被意識知的法遮止心。
比丘們!猶如穀作已成熟,而穀作看守人放逸,吃穀作的牛進入穀田後,會走向盡情放縱,會走向放逸。同樣的,比丘們!未受教導的一般人在六觸處上不作防護,在五種欲上走向盡情放縱,走向放逸。
比丘們!猶如榖作已成熟,而其看守人不放逸,如果吃榖作的牛進入榖田,穀作看守人會從牛鼻牢牢地緊捉住;從牛鼻牢牢地緊捉住後,會從兩角牢牢地制伏;從兩角牢牢地制伏後,會以棍棒善打;以棍棒善打後,會驅離。
比丘們!第二次……(中略)比丘們!第三次,如果吃榖作的牛進入榖田,穀作看守人會從牛鼻牢牢地緊捉住;從牛鼻牢牢地緊捉住後,會從兩角牢牢地制伏;從兩角牢牢地制伏後,以棍棒善打;以棍棒善打後,會驅離。
比丘們!這樣,那隻吃穀作的牛走到村落或山林;常站著或常坐著,回憶著那先前棍棒之觸,牠不會再進入榖田了。同樣的,比丘們!當比丘的心在六觸處上被克制、被善克制,則自身內在住立寂靜、安頓、成為專一的、入定。
比丘們!猶如有過去未聽過琵琶琴聲的國王,或國王的大臣,他可能會聽到琵琶琴聲,而這麼說:『喂!這是什麼聲音,這麼會誘人、這麼令人想要、這麼醉人、這麼迷人、這麼會束縛人?』
他會這麼說:『大德!這是名為琵琶琴的,它的聲音這麼會誘人、這麼令人想要、這麼醉人、這麼迷人、這麼會束縛人。』
他會這麼說:『先生!請你去為我拿那琵琶琴來。』
他會拿那琵琶琴來,而這麼說:『大德!這是那聲音這麼會誘人、這麼令人想要、這麼醉人、這麼迷人、這麼會束縛人的琵琶琴。』
他會這麼說:『先生!我不要琵琶琴,請你為我拿那聲音來。』
他會這麼說:『大德!這名為琵琶琴的,有種種要素、大要素;以種種要素努力彈奏,即:緣於腹板,緣於腹皮,緣於頸把,緣於頭,緣於絃,緣於弦撥,緣於男子適當的努力,大德!這樣,這名為琵琶琴的,有種種要素、大要素;以種種要素努力彈奏。』
他會將那琵琶琴劈成十塊或百塊;將那琵琶琴劈成十塊或百塊後,會作成碎片;作成碎片後,會以火燒盡;以火燒盡後會成灰;成灰後會讓大風吹走,或讓湍急的河流沖走,他會這麼說:『先生!這名為琵琶琴確實是無用之物,如任何名為琵琶琴者,這裡,人們對這個成為過度放逸的、沈迷的。』同樣的,比丘們!比丘探尋色,直到所有色的趣處之所及;探尋受,直到所有受的趣處之所及;探尋想,直到所有想的趣處之所及;探尋行,直到所有行的趣處之所及;探尋識,直到所有識的趣處之所及,當他探尋色,直到所有色的趣處之所及;探尋受……(中略)想……行……探尋識,直到所有識的趣處之所及時,凡那『我』,或『我的』,或『我是』者,對他來說,都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