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相應部35相應153經/有法門嗎經(處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有除了就從信[某人],除了從[個人的]愛好,除了從口傳,除了從理論的深思,除了從沈思後接受之見解外的法門,比丘由此法門能記說完全智:『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嗎?」
「大德!我們的法以世尊為根本,以世尊為導引,以世尊為依歸,大德!如果世尊能說明這所說的義理,那就好了!聽聞世尊的[教說]後,比丘們將會憶持的。」
「那樣的話,比丘們!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有除了就從信[某人],除了從[個人的]愛好,除了從口傳,除了從理論的深思,除了從沈思後接受之見解外的法門,比丘由此法門能記說完全智:『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而,比丘們!什麼是除了就從信[某人],……(中略)除了從沈思後接受之見解外的法門,比丘由此法門能記說完全智:『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以眼見色後,自身內有貪、瞋、癡,他了知:『我的自身內有貪、瞋、癡。』或自身內沒有貪、瞋、癡,他了知:『我的自身內沒有貪、瞋、癡。』
比丘們!凡比丘以眼見色後,自身內有貪、瞋、癡,他了知:『我的自身內有貪、瞋、癡。』或自身內沒有貪、瞋、癡,他了知:『我的自身內沒有貪、瞋、癡。』者,比丘們!這些法能從[個人的]愛好而知,或能從口傳而知,或能從理論的深思而知,或能從沈思後接受的見解而知嗎?」
「不,大德!」
「比丘們!這些法不是能從慧看見後而知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這是除了就從信[某人],除了從[個人的]愛好,除了從口傳,除了從理論的深思,除了從沈思後接受之見解外的法門,比丘由此法門能記說完全智:『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中略)。
再者,比丘們!比丘以舌嚐味道後,自身內有貪、瞋、癡,他了知:『我的自身內有貪、瞋、癡。』或自身內沒有貪、瞋、癡,他了知:『我的自身內沒有貪、瞋、癡。』
比丘們!凡比丘以舌嚐味道後,自身內有貪、瞋、癡,他了知:『我的自身內有貪、瞋、癡。』或自身內沒有貪、瞋、癡,他了知:『我的自身內沒有貪、瞋、癡。』者,比丘們!這些法能從[個人的]愛好而知,或能從口傳而知,或能從理論的深思而知,或能從沈思後接受的見解而知嗎?」
「不,大德!」
「比丘們!這些法不是能從慧看見後而知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這也是除了就從信[某人],除了從[個人的]愛好,除了從口傳,除了從理論的深思,除了從沈思後接受之見解外的法門,比丘由此法門能記說完全智:『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再者,比丘們!比丘以意識知法後,自身內有貪、瞋、癡,他了知:『我的自身內有貪、瞋、癡。』或自身內沒有貪、瞋、癡,他了知:『我的自身內沒有貪、瞋、癡。』
比丘們!凡比丘以意識知法後,自身內有貪、瞋、癡,他了知:『我的自身內有貪、瞋、癡。』或自身內沒有貪、瞋、癡,他了知:『我的自身內沒有貪、瞋、癡。』者,比丘們!這些法能從[個人的]愛好而知,或能從口傳而知,或能從理論的深思而知,或能從沈思後接受的見解而知嗎?」
「不,大德!」
「比丘們!這些法不是能從慧看見後而知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這也是除了就從信[某人],除了從[個人的]愛好,除了從口傳,除了從理論的深思,除了從沈思後接受之見解外的法門,比丘由此法門能記說完全智:『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