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12相應70經/蘇尸摩經(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飼養處的竹林中。
當時,世尊被恭敬、被敬重、被尊重、被禮敬、被崇敬,為衣服、施食、住處、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的利得者,比丘僧團也被恭敬、被敬重、被尊重、被禮敬、被崇敬,為衣服、施食、住處、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的利得者。而其他外道遊行者們不被恭敬、不被敬重、不被尊重、不被禮敬、不被崇敬,不為衣服、施食、住處、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的利得者。
當時,遊行者蘇尸摩與大遊行者眾一起住在王舍城。
那時,遊行者群眾對遊行者蘇尸摩這麼說:
「來!蘇尸摩學友!你到沙門喬達摩那裡行梵行,學得法後,來教我們,我們學得那個法後,將對在家人說,這樣,我們也會被恭敬、被敬重、被尊重、被禮敬、被崇敬,為多衣服、施食、住處、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的利得者。」
「是的,學友!」遊行者蘇尸摩回答自己的群眾後,就去見尊者阿難。抵達後,與尊者阿難相互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遊行者蘇尸摩對尊者阿難這麼說:
「阿難學友!我想要在這法、律中行梵行。」
那時,尊者阿難帶著遊行者蘇尸摩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阿難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位遊行者蘇尸摩這麼說:『阿難學友!我想要在這法、律中行梵行。』」
「那樣的話,阿難!你們令蘇尸摩出家吧。」
遊行者蘇尸摩得在世尊面前出家,得受具足戒。
而當時,眾多比丘在世尊面前記說完全智:
「我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尊者蘇尸摩聽說眾多比丘在世尊面前記說完全智:
「我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那時,尊者蘇尸摩就去見那些比丘。抵達後,與那些比丘相互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蘇尸摩對那些比丘這麼說:
「聽說尊者們在世尊面前記說完全智:『我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是真的嗎?」
「是的,學友!」
「而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諸位尊者經驗各種神通:有了一個後變成多個,有了多個後變成一個;現身、隱身;無阻礙地穿牆、穿壘、穿山而行猶如在虛空中;在地中作浮出與潛入猶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不沈沒猶如在地上;以盤腿而坐在空中前進猶如有翅膀的鳥;以手碰觸、撫摸日月這麼大神通力、這麼大威力;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嗎?」
「不,學友!」
「而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諸位尊者以清淨、超越人的天耳界聽見天與人二者不論是遠、是近的聲音嗎?」
「不,學友!」
「而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諸位尊者以心熟知心後,能了知其他眾生、其他個人:有貪的心了知為『有貪的心』,離貪的心了知為『離貪的心』;有瞋的心了知為『有瞋的心』,離瞋的心了知為『離瞋的心』;有癡的心了知為『有癡的心』,離癡的心了知為『離癡的心』;收斂的心了知為『收斂的心』,散亂的心了知為『散亂的心』;廣大的心了知為『廣大的心』,未廣大的心了知為『未廣大的心』;更上的心了知為『更上的心』,無更上的心了知為『無更上的心』;得定的心了知為『得定的心』,未得定的心了知為『未得定的心』;已解脫的心了知為『已解脫的心』,未解脫的心了知為『未解脫的心』嗎?」
「不,學友!」
「而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諸位尊者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許多壞劫、許多成劫、許多壞成劫:『在那裡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那裡,而在那裡又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這裡。』像這樣,你們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嗎?」
「不,學友!」
「而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諸位尊者以清淨、超越人的天眼,看見當眾生死時、往生時,在下劣、勝妙,美、醜,幸、不幸中,了知眾生依業流轉:『這些眾生諸君,具備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斥責聖者,邪見與持邪見之業行,他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或者這些眾生諸君,具備身善行、語善行、意善行,不斥責聖者,正見與持正見之業行,他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像這樣,你們以清淨、超越人眼的天眼,看見當眾生死時、往生時,在下劣、勝妙,美、醜,幸、不幸中,了知眾生依業流轉嗎?」
「不,學友!」
「而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們以身觸後住於那些超越色的無色寂靜解脫嗎?」
「不,學友!」
「現在,諸位尊者!這裡,這回答與這些法的未等至,學友們!這怎麼可能呢?」
「蘇尸摩學友!我們是慧解脫者。」
「我不了知這尊者們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請尊者們為我說明,以便我能了知這尊者們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那就好了!」
「不論你能了知或不能了知,蘇尸摩學友!然而,我們是慧解脫者。」
那時,尊者蘇尸摩起座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蘇尸摩將他與那些比丘間的交談全部告訴世尊。
「蘇尸摩!法住智在前,然後涅槃智。」
「大德!我不了知這世尊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請世尊為我說明,以便我能了知這世尊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那就好了!」
「蘇尸摩!不論你能了知或不能了知,法住智在前,然後涅槃智。
蘇尸摩!你怎麼想:色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而凡為無常的,是苦的,或是樂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為無常的、苦的、變易法,你適合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嗎?」
「不,大德!」
「受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而凡為無常的,是苦的,或是樂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為無常的、苦的、變易法,你適合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嗎?」
「不,大德!」
「想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中略)
「行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而凡為無常的,是苦的,或是樂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為無常的、苦的、變易法,你適合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嗎?」
「不,大德!」
「識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而凡為無常的,是苦的,或是樂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為無常的、苦的、變易法,你適合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嗎?」
「不,大德!」
「蘇尸摩!因此,在這裡,凡任何色,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下劣、或勝妙,或遠、或近,所有色應該以正確之慧被這樣如實看作:『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
凡任何受,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下劣、或勝妙,或遠、或近,所有受應該以正確之慧被這樣如實看作:『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
凡任何想,……(中略)凡任何行,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下劣、或勝妙,或遠、或近,所有行應該以正確之慧被這樣如實看作:『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凡任何識,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下劣、或勝妙,或遠、或近,所有識該以正確之慧被這樣如實看作:『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
蘇尸摩!當這麼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在色上厭,在受上厭,在想上厭,在行上厭,在識上厭;厭者離染,經由離貪而解脫,當解脫時,有『[這是]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蘇尸摩!你看到『以生為緣而有老死』嗎?」
「是的,大德!」
「蘇尸摩!你看到『以有為緣而有生』嗎?」
「是的,大德!」
「蘇尸摩!你看到『以取為緣而有有』嗎?」
「是的,大德!」
「蘇尸摩!你看到『以渴愛為緣而有取』嗎?」
「是的,大德!」
「『以受為緣而有渴愛』……『以觸為緣而有受』……『以六處為緣而有觸』……『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以行為緣而有識』……蘇尸摩!你看到『以無明為緣而有行』嗎?」
「是的,大德!」
「蘇尸摩!你看到『以生滅而老死滅』嗎?」
「是的,大德!」
「蘇尸摩!你看到『以有滅而生滅』嗎?」
「是的,大德!」
「『以取滅而有滅』……『以渴愛滅而取滅』……『以受滅而渴愛滅』……『以觸滅而受滅』……『以六處滅而觸滅』……『以名色滅而六處滅』……『以識滅而名色滅』……『以行滅而識滅』……蘇尸摩!你看到『以無明滅而行滅』嗎?」
「是的,大德!」
「而,蘇尸摩!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經驗各種神通:有了一個後變成多個,有了多個後變成一個;現身、隱身;無阻礙地穿牆、穿壘、穿山而行猶如在虛空中;在地中作浮出與潛入猶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不沈沒猶如在地上;以盤腿而坐在空中前進猶如有翅膀的鳥;以手碰觸、撫摸日月這麼大神通力、這麼大威力;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嗎?」
「不,大德!」
「而,蘇尸摩!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以清淨、超越人的天耳界,聽見天與人二者不論是遠、是近的聲音嗎?」
「不,大德!」
「而,蘇尸摩!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以心熟知心後,能了知其他眾生、其他個人:有貪的心了知為『有貪的心』、……(中略)已解脫的心了知為『已解脫的心』嗎?」
「不,大德!」
「而,蘇尸摩!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生……(中略)像這樣,你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嗎?」
「不,大德!」
「而,蘇尸摩!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以清淨、超越人的天眼,看見當眾生死時……(中略)了知眾生依業流轉嗎?」
「不,大德!」
「而,蘇尸摩!當這麼知、這麼見時,你以身觸後住於那些超越色的無色寂靜解脫嗎?」
「不,大德!」
「現在,這裡,蘇尸摩!這回答與這些法的未等至,蘇尸摩!這怎麼可能呢?」
那時,尊者蘇尸摩以頭落在世尊的腳上,然後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我犯了過錯,如愚者、如愚昧者、如不善者:我在這麼善解說的法律中出家為盜法者,大德!為了未來的自制,請世尊原諒我那樣的罪過為罪過。」
「蘇尸摩!你確實犯了過錯,如愚者、如愚昧者、如不善者:你在這麼善解說的法律中出家為盜法者。
蘇尸摩!猶如捕捉盜賊罪犯後,去見國王:『陛下!這人是盜賊罪犯,任你對這位判決處罰吧。』
那國王會這麼說:『先生!去吧!將這位男子以堅固的繩索牢牢地反綁手腕後,剃光頭,然後打著鼓,從街道到街道;從十字路口到十字路口,出南門,到城南去斬頭。』
國王的僕人,會以堅固的繩索牢牢地反綁那男子雙手後,剃光頭,然後打著鼓,從街道到街道;從十字路口到十字路口,出南門,到城南去斬頭。
蘇尸摩!你怎麼想:那男子會因此而感受到苦與憂嗎?」
「是的,大德!」
「蘇尸摩!縱使那男子會因此而感受到苦與憂,但在這麼善解說的法律中出家為盜法者,有比這個更苦、更強烈的果報,而且,導向下界。
但,蘇尸摩!由於你對罪過見到是罪過後如法懺悔,我們原諒你。蘇尸摩!凡對罪過見到是罪過後如法懺悔者,未來做到自制,在聖者之律中,這是增長。」
大品第七,其攝頌:
「未受教導的二則,再來是兒子的,
有貪與城市,探查、蘆葦束,
憍賞彌與漲高,以及蘇尸摩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