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大会经 | Mahāsamayasutta

段晴 孙皓 译

Ven. Phramahā Pai Buddhisampuñṇo(释圆觉) / Ven. Phramahā Ariya Ariyajayo(释善圣) / Mr. Chakhrit Laemmuang(查克利) / Miss. Wilaipom Sucharitthammakul(萧贞贞) 协助证义

1.如是我闻1。一时,世尊与五百大比丘众住于释迦族迦毗罗卫城的大林内,此五百大比丘皆为阿罗汉。十方世界的众多天神为觐见世尊及比丘众而齐聚一堂。

2.尔时,四净居天思忖道:“此世尊与五百大比丘众住于释迦国迦毗罗卫城的大林之内,此五百大比丘皆为阿罗汉。十方世界的众多天神为觐见世尊及比丘众而齐聚一堂。我们何不也去世尊处,然后在他面前各自唱偈呢?”

3.于是,恍若一力士在做屈臂、伸臂的瞬间,众天神已于净居天消失,复现于世尊之前。尔时,众天神礼敬世尊,礼毕立于一旁。立于一旁的一位天神便在世尊面前唱偈曰:

“大会在林中,

诸天齐来聚。

我等赴法会,

为见无败僧。’

尔时,另有天神在世尊面前唱此偈曰:

“比丘意专注,

我心得匡正。

如御者执缰,

智者护诸根。”

随后,另有天神在世尊面前唱此偈曰:

“先除芜与障2

无动拔铁柱3

洁净无垢行,

善象佛调御4。”

随后,另有天神在世尊前唱此偈曰:

“归依佛之人,

皆不赴恶趣。

舍此人身后,

成就天神身。”

4.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道:“诸比丘,十方世界的众多天神为觐见世尊及比丘众而齐聚一堂。诸比丘,在过去时代曾有诸阿罗汉、等正觉者,众多天神为觐见这些世尊而聚集,一如我等此时。诸比丘,在未来时期将有诸阿罗汉、等正觉者,众多天神为觐见这些世尊而聚集,一如我等此时。诸比丘,我将告知众天神的名字,我将宣说众天神的名字,我将教示众天神的名字。汝等要谛听,善加思忆,我将说。”

众比丘应诺世尊道:“是。”

世尊便说道(以下是世尊所说,引号省略):

5.我将以偈述,依止地天者5

居在山洞中,精进而专意。

独处如狮子,战胜惊悚畏。

心洁白纯净,明澈无混浊。

更有五百余,迦毗罗卫居。

于是大师唤6,乐教弟子众:

“诸天纷纷到,比丘众当知。”

得闻佛告示,当勤加精进。

6.众僧得显识,能见非人众。

或能见一百;或可见七万。

或有见十万,俱是非人众。

或有见无限,遍满各方向。

洞察此一切,具眼者欲说。

于是大师唤,乐教弟子众:

“诸天纷纷到,比丘众当知。

我将以诗偈,次第为汝说。”

7.夜叉有七千,迦毗罗地居。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雪山诸夜叉,六千貌纷异。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舍罗山夜叉,三千貌纷异。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夜叉一万六,奇貌皆不一。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8.五百毗波蜜,夜叉貌殊异。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王舍金毗罗7,毗富罗山居。

更得万夜叉,恭敬于左右。

王舍金毗罗,亲谒比丘林。

提头赖吒王,镇守在东方。

9.乾闼婆之主,盛名之大王,

其子众力大,皆字因陀罗。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毗楼勒天王,镇守在南方。

鸠槃荼之主,盛名之大王。

其子众力大,皆字因陀罗。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毗楼博叉王,镇守在西方。

各龙王之主,盛名之大王。

其子众力大,皆字因陀罗。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鸠鞞罗天王,镇守在北方。

乃夜叉之主,盛名之大王。

其子众力大,皆字因陀罗。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东提头赖吒,南毗楼勒王。

西毗楼博叉,北鸠鞭罗王。

此乃四天王,遍一切四方。

光辉耀熠熠,立迦毗罗林。

10.其奴多幻术,骗术多诡诈。

摩耶鸠坦茶,吠坦茶毗荼。

毗荼车湛陀,及迦摩谢陀。

紧努乾度者,以及尼乾度。

波纳多以及,乌波摩若者。

复有摩多利,帝释之御者。

心军乾闼婆,天神子那罗。

及迦涅娑婆,般遮斯喀者。

丁拔卢携女,苏利耶婆吒。

如此他类王,乾闼婆伴主,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11.从天、毗舍离,共达车诸龙,

甘波与罗阁,波耶龙携族,

朱木那龙承,持国天盛誉,

巨象伊罗末,皆来诣会林。

天上再生族8,飞禽眼清明。

因见诸龙王,嗔怒恼火生。

此类从虚空,降临林园中。

飞禽有名号,质陀金翅鸟。

此时众龙王,皆无险象生,

佛佑得平安,无怖金翅鸟。

龙王金翅鸟,柔语相问候,

龙王金翅鸟,共归依佛陀。

12.败于金刚手,阿修罗卧海。

此类天王兄,神通威望足。

大怖黑甘阁,陀那吠娑魔,

吠婆须支地9,婆诃携那木10

波利有百子,皆名吠罗吒。

披挂集强军,来诣罗喉主:

“愿您今日好,比丘众聚林。”

13.地水与火风,诸天皆来此。

伐楼那及众,月天携耶瑟,

慈悲天神众,皆足盛美誉。

十路十类天,颜貌皆迥异。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14.纹胡娑呵利,皆属天神众。

阿娑摩天神,夜摩乃双生。

月天诸眷属,簇拥月天来。

日天诸眷属,簇拥日天来。

曼达雨云神,簇拥星宿来。

婆娑主最胜,帝释毁堡者,

十路十类天,颜貌皆迥异。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15.娑诃普天至,光明如火焰。

阿力陀罗阁,身耀青花光。

水天与携法,不死与不动11

苏赖耶罗际,伐娑婆涅西,

十路十类天,颜貌皆迥异。

具神遞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16.沙曼大沙曼,类人超人类,

嬉乐天众来,意乐天众到,

绿族诸天神,红天神俱到。

达彼大达彼12,盛誉天神众,

十路十类天,颜貌皆迥异。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17.须伽迦罗诃,阿卢那众天,

携同吠喀那,跟随偓陀来13

毗车克天众,娑陀摩多天,

诃罗加奢天,弥沙声望大14

波纯努来到,雷鸣雨四方。

十路十类天,颜貌皆迥异。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18.差弥与兜率,夜摩及伽沙,

皆有大名望。蓝鞞达迦天,

拉摩最胜天,赭提阿娑伐,

化乐诸天来,复来他化天。

十路十类天,颜貌皆迥异。

具神通光辉,兼妙颜美名。

怀欢喜愉悦,入比丘会林。

19.共计六十天,颜貌皆迥异,

以名类15前来,其余皆类似。

“如来断转生,无芜越瀑流,

如此无漏人,我等欲得见,

如龙渡瀑流,如月出黑分。”

20.善梵巴拉莫16,皆为神通子。

常童子帝须17,同来诣会林。

大梵天统领,梵界有千数。

生得光辉耀,身伟名声扬。

兹有十自在,各有大威力,

诃利于正中,围绕簇拥来。

21.一切诸天神,悉数皆前来,

不落因陀罗,梵天也在内。

魔军亦来到,且看黑魔痴。

“速将其擒拿,以贪得束缚。”

汝等包围之,勿令得脱逃。

于是大元帅,怂恿大黑军。

以掌击大地,制造恐怖音。

如雨季雨云,电闪又雷鸣。

尔后魔忿怒,不由自主撤。

22.洞察此一切,具眼者说明:

于是大师唤,乐教弟子众:

“魔军纷纷到,比丘众当知。”

得闻佛告示,当勤加精进。

离贪魔不近,一毛不倾动。

战胜度危难,各个美名扬。

声闻弟子众,各类众神灵,

欢欣皆喜悦,此为世人知。

《大会经》终。


  1. 本经略相当于汉译《长阿含》卷第十二的《大会经》(CBETA,T1,no.1,p.79b3),以及《佛说大三摩惹经》(CBETA,T01,no.19,p.258,a10)等。 

  2. 此处巴利语各版本有差异。缅甸版为khīlaṃ,泰国版为khilaṃ。按泰国版翻译,应译作“芜”(见本书《合诵经》第十九“五心芜”)。按缅甸版应翻译成“柱”。缅甸版觉音注khīlaṃ为:rāgadosamohakhīlaṃ,即贪嗔痴之柱。 

  3. 铁柱:indakhīlaṃ,应译作“因陀罗柱”。关于因陀罗柱,《杂阿含经》卷15有:“譬如因陀罗柱,铜铁作之,于深入地中,四方猛风不能令动。”(CBETA,T02,no.99,p.107,b7-8)。 

  4. “佛”对应原文的cakkhumatā“具眼者”。具眼者,依据觉音注(Sv.2.681):pañcahi cakkhūhi cakkhumantena,为“具有五眼者”。 

  5. “地天”指地居天(bhumma deva)。 

  6. 大师:satthar,指佛陀。如来十号之一。下同。 

  7. 金毗罗:Kumbhīra,夜叉首领。毗富罗:Vepulla。两个音译名根据古译,参阅《长阿含》卷12(CBETA,T01,no.1,p.79c)。 

  8. 鸟类与婆罗门都是再生族。鸟先有蛋,再经孵化,因此是再生。 

  9. 这里是两个阿修罗,吠婆:Vepacitti;须支地:Sucitti。 

  10. 这里含两个名字,婆诃:Pahārāda,阿修罗的名字。那木:Namucī,天神子,魔的名字。 

  11. 以上之“水天”、“携法”、“不死”与“不动”皆是天神名。 

  12. 这里涉及两路天神,达彼(到达彼岸),译自Pāraga。大达彼(大到彼岸者),译自Mahāpāraga。 

  13. 这里涉及五路天神:须伽(Sukkhā)、迦罗诃(Kanumhā)、阿卢那(Aruṇā)、吠喀那(Veghanasā)、偓陀(Odātagayhā),皆为复数。 

  14. 这里涉及四路天神:毗车克(Vicakkhanā)、娑陀摩多(Sadāmattā)、诃罗加奢(Hāragajā)、弥沙(Missakā)皆为复数。 

  15. 觉音注为:Nāmanvayena āgacchunti nāmabhāgena nāmakoṭṭhāsena āgatā,意即以名字分类而来。 

  16. 此处有两个天神的名字,善梵(Subrahman)以及巴拉莫(Paramatta)。 

  17. 此处有两个天神的名字,常童子(Sanaṃkumāra)以及帝须(Tis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