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大典尊经 | Mahāgovindasutta

朱竞旻 段晴 译

Ven. Phramahā Taneth Tanarato(释法悦) / Ven. Phramahā Ariya Ariyajayo(释善圣) / Mr. Chakhrit Laemmuang(查克利) / Miss. Wilaipom Sucharitthammakul(萧贞贞) 协助证义

如是我闻1

1.一时,世尊住于王舍城鹫峰山2中。尔时,乾闼婆子般遮斯喀3于夜将尽时,光彩奕奕,将鹫峰山照耀无余。他来到世尊处,到了后向世尊礼敬,在一旁坐下。坐在一旁的乾闼婆子般遮斯喀对世尊这样说:

“尊者,我愿报告我在三十三天面前所听闻、所受持之事。”

世尊说:“般遮斯喀,你说吧。”

(以下是般遮斯喀所说:4

2.尊者,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那是布萨自恣的十五满月夜,所有三十三天坐于普法堂集会,大天神坐在周围,四大天王坐在四方,东方持国大天王面向西方坐于众天神之前,南方增长大天王面向北方坐于众天神之前,西方广目大天王面向东方坐于众天神之前,北方多闻大天王面向南方坐于众天神之前。尊者,当所有三十三天坐于善法堂集会,大天神坐在周围,四大天王坐在四方时,而后我们入座。尊者,那些在世尊处修梵行之后,而今生于三十三天的天神,以容色及名誉超越其他天神。因此,尊者,三十三天皆悦豫欢喜、生起喜悦:“的确,天众在增长,阿修罗众在衰落!

3.尔时,尊者,众天之帝释知道了三十三天之欢喜,以此偈颂赞叹道:

“三十三天众,及主皆欢喜。

敬礼于如来,如来法实善。

见到新众天,颜好誉显赫,

皆于善逝处,修过梵行来。

光色名与寿,更胜他诸天,

智慧佛弟子,转生来到此。

忉利天与主,为此而欢喜。

敬礼于如来,如来法实善。”

尊者,由此,三十三天更为悦豫欢喜、生起喜悦:“确实,天众在增长,阿修罗众在衰落!”

4.尔时,尊者,众天之帝释知道了三十三天的快乐,对三十三天说:“诸君,你们愿意听闻对世尊的八种如实称赞吗?”

“我们愿意听闻对世尊的八种如实称赞。”

尊者,尔时众天之帝释便对三十三天讲述对于世尊的八种如实称赞。

(帝释天讲述道:)

5.“三十三天尊者,你们是否知道?世尊为众生之福益,为众生之安乐,为怜悯世人,为天与人之利益安乐而行事。为众生之福益,为众生之安乐,为怜悯世人,为天与人之利益安乐而行事,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5,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6.“世尊所普说法,是现证、无时、来则可见、引人入胜、为智者所各自证知的。能如此开示引导法的、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7.“世尊已善宣说‘此为善’,曾善说‘此为不善’,宣说了‘此为有罪’,‘此为无罪’,‘此是应亲近’,‘此是不应亲近’,‘此为低劣’,‘此为胜妙’,‘此是黑、白及黑白对阵’。如此开示诸法善、不善、有罪、无罪、可亲近、不可亲近、低劣、胜妙、黑、白及黑白对阵者,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8.“世尊确已对众声闻宣说了通往涅槃之道,而涅槃与道两相融合。犹如恒河水与阎穆那河水融为一体,如此这般,世尊为声闻弟子宣说了通往涅槃之道,而涅槃与道两相融合。如此宣说通往涅槃之道,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9.“对于行于圣道的有学圣者,以及诸漏已尽、(梵行)已立者,世尊真正是不可多得的良伴。世尊不舍弃他们,始终乐于独处。如此始终乐于独处者,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10.“世尊确已生起利养,已生起名望。因此我想,刹帝利众6等都亲近他充满欢喜,世尊却毫不贡高7,仅摄食而已。如此毫不贡高,仅摄食而已,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11.“世尊真正说如做、做如说。如此说如做,做如说,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12.“世尊确已度疑、离惑,实现完成对初梵行的意愿。如此已度疑、离惑,实现完成对初梵行的意愿者,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尊者,众天之帝释对:三十三天说完了这八种对世尊的如实称赞。尊者,此时,三十三天听完对世尊的八种如实称赞后,更为悦豫欢喜、生起喜悦。

13.尊者,此时,一些天神说:“啊!诸君!愿四等正觉出世,像世尊这样说法。那定是为众生之福益,为众生之安乐,为怜悯世人,为天与人之利益安乐。

一些天神说:“休说四位等正觉。啊!诸君!愿三等正觉出世,像世尊这样说法。那定是为众生之福益,为众生之安乐,为怜悯世人,为天与人之利益安乐。”

一些天神说:“休说三位等正觉。啊!诸君!愿二等正觉出世,像世尊这样说法。那定是为众生之福益,为众生之安乐,为怜悯世人,为天与人之利益安乐。”

14.尊者,说完后,众天之帝释对三十三天说道:“诸君,一个世界中,有两位阿罗汉、等正觉不前不后出世,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这种机会,没有这种场合。诸君啊,愿世尊无灾、无病,长久住世,那定会带来众生之利益、众生之安乐、为怜悯世人,带来天与人的利益安乐。”

那时,尊者,三十三天因此事集会坐于善法堂。思考、讨论过此事,四大天王也被告知相关事,被教诫相关事,他们立于各自的座位,不离开。

天王闻语获教诫,

意净寂然立本位。

15.尊者,这时,北方出现了赫奕光明,超越众天神的神威。尊者,此时,众天之帝释对三十三天说:“诸君,当此征兆显现时,光明出现,辉耀赫奕,梵天将出现。光明出现,辉耀赫奕,就是梵天出现的前兆。’

瑞兆显时梵天出,

广大光辉兆梵天。

尊者,此时,三十三天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说):“让我们见证此光辉将变成什么,待验证后,我们去他那里。”四大天王也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说):“让我们见证此光辉将变成什么,待验证后,我们去他那里。”三十三天听到后,众天一致说:“让我们见证此光辉将变成什么,待验证后,我们去他那里。”

16.尊者,当梵天常童子向三十三天显现时,化作粗体而显现。尊者,梵天原本的身色无法达到三十三天的眼界。尊者,当梵天常童子向三十三天显现时,以其身色光辉以及声望超逾其他天神。尊者,正如金身明耀超逾人身,如此,尊者,当梵天常童子向三十三天显现时,以其身色光辉以及声望超逾其他天神。

尊者,当梵天常童子向三十三天显现时,其会众之中没有任何天神向他敬礼、起迎或请他入座。所有天神都默然合掌,结跏趺坐:“现在,梵天常童子对哪位天神的床座有所希求,就会在哪位天神的床座上就座。”尊者,梵天常童子在哪位天神的床座上就座,哪位天神便感到极为满足、极为欢喜。尊者,正如刹帝利新受灌顶安立为王,他便感到极为满足、极为欢喜,如此,尊者,梵天常童子在哪位天神的床座上就座,哪位天神便感到极为满足、极为欢喜。

17.尊者,那时,梵天常童子知道了三十三天皆欢喜,便隐身,以此偈颂随喜道:

“三十三天众,及主皆欢喜。

敬礼于如来,如来法实善。

见到新众天,颜好誉显赫,

皆于善逝处,修过梵行来。

光色名与寿,更胜他诸天,

智慧佛弟子,转生来到此。

忉利天与主,为此而欢喜。

敬礼于如来,如来法实善。”

18.尊者,梵天常童子说了此事。尊者,说此事的梵天常童子有具备八种特质的声音,即:亲切声,易了声,潘软声,和调声,清澈声,不误声,深妙声,雄浑声。尊者,梵天常童子正是以这种声音对那些会众开示,而除此之外的会众则听不到这种声音。尊者,具有这样八种特质的声音被称为梵音。

19.尊者,那时,三十三天对梵天常童子说:“善哉,梵天!我们对此思索而欢喜。众天之帝释讲述了对于那位世尊的八种如实称赞,我们对此思索而欢喜。”

尊者,那时,梵天常童子对众天之帝释说:“善哉,天主!我也想听对于那位世尊的八种如实称赞。

“是,大梵。”尊者,众天之帝释便对梵天常童子讲述对于那位世尊的八种如实称赞。

20.(帝释天讲述道:)“大梵,您怎么认为?世尊为众生之福益,为众生之安乐,为怜悯世人,为天与人之利益安乐而行事。为众生之福益,为众生之安乐,为怜悯世人,为天与人之利益安乐而行事,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21.“世尊的法,的确是善说、现见、适时、公开、引导、为智者所各自证知的。如此开示引导之法,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22.“此是应亲近’,‘此是不应亲近’,‘此为低劣’,‘此为胜妙’,‘此是黑、白及黑白对阵’。如此开示诸法善、不善、有罪、无罪、可亲近、不可亲近、低劣、胜妙、黑、白及黑白对阵者,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23.“世尊真正对众声闻宣说了通往涅槃之道;而道与涅槃相结合,恰似恒河水与阎穆那河水相结合、会合。如此,世尊宣说了通往涅槃之道,而道与涅槃相结合。如此宣说通往涅槃之道,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24.“世尊真正得与行于圣道的有学圣者、以及诸漏已尽、(梵行)已立者为伴。世尊不舍弃他们,始终乐于独处。如此始终乐于独处者,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25.“世尊真正已生起利养,已生起名望。因此我想,刹帝利众等都亲近他充满欢喜,世尊却毫不贡高,仅摄食而已。如此毫不贡高,仅摄食而已者,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26.“世尊真正说如做、做如说。如此说如做、做如说,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27.“世尊确已度疑、离惑,实现完成对初梵行的意愿。如此已度疑、离惑,实现完成对初梵行的意愿者,具备这种特质的大师,我们过去不曾见,此世除世尊外再无等伦。”

尊者,众天之帝释对梵天常童子说完了这八种对世尊的如实称赞。尊者,此时,梵天常童子听完对世尊的八种如实称赞后,更为悦豫欢喜、生起喜悦。

28.尊者,那时,梵天常童子显现粗体后,化为般遮斯喀童子之状而对三十三天显现。他升于空中,在虚空中结跏跌坐。尊者,犹如力士结跏跌坐在稳妥安放于地面的长椅上,尊者,梵天常童子正是如此升于空中,在虚空中结跏跌坐。而后,他对三十三天说:

29.“仁友,三十三天,你们是否知道?自漫漫长时起,世尊已成大智者。

————————8

仁友,往昔有一位国王,名叫提三钵底9。提三钵底国王有一位国师,名叫典尊10。提三钵底国王有一位王子,名叫雷努。典尊婆罗门有一位儒童子11,名叫乔底巴罗12。雷努王子、乔底巴罗儒童,另有六位刹帝利,这八人是朋友。

过了一段日子,典尊婆罗门去世了。典尊婆罗门去世时,提三钵底国王悲叹道:“唉!恰恰在我们把所有事务彻底交给典尊婆罗门,而我们要具足拥有五欲美,尽享五欲时,恰在此时,典尊婆罗门去世了!”

这样说完后,雷努王子对提三钵底国王说:“大王,不要为典尊婆罗门的去世过度悲伤。大王,典尊婆罗门有一个儒童子,名叫乔底巴罗,比父亲更博学,也比父亲更能干。凡是他的父亲所指导的事务,也应让乔底巴罗儒童指导。”

“是这样吗,王子?”

“是这样的,大王。”

30.仁友,那时,提三钵底国王召见一个人道:“嘿,伙计!你到乔底巴罗儒童那里去,到了之后对乔底巴罗儒童这么说:乔底巴罗儒童,祝您吉祥!提三钵底国王召见乔底巴罗儒童。仁友,提三钵底国王想见乔底巴罗儒童。”

“是!”仁友,此人答应了提三钵底国王之后,来到了乔底巴罗儒童那里,到了之后对乔底巴罗儒童说:“乔底巴罗儒童,祝您吉祥!提三钵底国王召见乔底巴罗儒童。仁友,提三钵底国王想见乔底巴罗儒童。”

“是,尊者。”仁友,乔底巴罗儒童答应了这个人。而后,他来到提三钵底国王那里,到了之后,与提钵底国王互相问候,互致亲切友好的话语后,坐在一边。提三钵底国王对坐在一边的乔底巴罗儒童说:“乔底巴罗儒童,请您指导我们,乔底巴罗,请不要拒绝指导我们。我把你安立于你父亲的位置,将你祝圣13为典尊。”

“是,尊者。”仁友,乔底巴罗儒童答应了提三钵底国王。

31.仁友,那时,提三钵底国王将乔底巴罗儒童祝圣为典尊,把他安立于他父亲的位置。乔底巴罗儒童被祝圣为典尊,被安立于父亲的位置,凡他的父亲所指导的事务,他就指导;凡他的父亲所不指导的事务,他也不指导;凡他的父亲所从事的事业,他就从事;凡他的父亲所未从事的事业,他也不从事。此时,人们称他为:“仁友,这真是典尊婆罗门!仁友,这真是大典尊婆罗门!”由于这个原因,乔底巴罗儒童得到了“大典尊,大典尊”的称号。

32.仁友,那时,大典尊婆罗门来到六刹帝利那里,到了后对六刹帝利说:“仁友,提三钵底国王已年老、年长、耆宿、衰老、垂暮。仁友,谁知寿命何日终结?或许当提三钵底国王驾崩后,国王的权臣们会将雷努王子灌顶为王。尊者,仁友,你们去雷努王子那里,到了之后对雷努王子这么说:‘仁友,我们是雷努王子可爱、悦意、不厌的朋友。您以什么为乐,我们就以什么为乐。您以什么为苦,我们就以什么为苦。提三钵底国王已年老、年长、耆宿、衰老、垂暮。仁友,谁知寿命何日终结?或许当提三钵底国王驾崩后,国王的权臣会将雷努灌顶为王。如果您得到王位,请把王国与我们分享。’”

33.“是,尊者。”仁友,这些刹帝利答应了大典尊。而后,他们来到雷努王子那里,到了之后对雷努王子说:“仁友,我们是雷努王子可爱、悦意、不厌的朋友。您以什么为乐,我们就以什么为乐。您以什么为苦,我们就以什么为苦。提三钵底国王已年老、年长、普宿、衰老、垂暮。仁友,谁知寿命何日终结?或许当提三钵底国王驾崩后,国王的权臣会将雷努灌顶为王。如果您得到王位,请把王国与我们分享。

(雷努王子说:)“仁友,在我的王国中,除了你们,哪还有别人能使安乐增长?仁友,如果我得到了王位,便会把王国与你们分享。”

34.仁友,过了一段日子,提三钵底国王驾崩了。提三钵底国王驾崩后,国王的权臣将雷努王子灌顶为王。灌了顶的雷努王具足拥有五欲美,尽享五欲。

那时,大典尊婆罗门来到六刹帝利那里,到了之后对六刹帝利说:“仁友,提三钵底国王驾崩,尊贵的雷努被安立为王,具足拥有五欲美,尽享五欲。仁友,谁能确知14?五欲使人迷醉。仁友,你们去雷努王那里,到了之后对雷努王这样说:‘仁友,提三钵底国王驾崩后,尊贵的雷努被安立为王。您可曾记得那番话?

“是,尊者。”六刹帝利答应了大典尊婆罗门。而后,他们来到雷努王那里。到了之后,对雷努王说:“什二友,提三钵底国王驾崩后,尊贵的雷努被安立为王。您可曾记得那番话?”

(雷努王说:)“仁友,我当然记得那番话。然而,仁友,谁能把这块北方广阔、南方如车头的大地等分为七份?”

(六刹帝利说:)“仁友,除了大典尊婆罗门,哪儿还有别人能办到?’

35.仁友,于是,雷努王召见一个人道:“嘿,伙计!你到大典尊婆罗门那里去,到了之后对大典尊婆罗门这么说:尊者,雷努王召见您。”

“是!”仁友,此人答应了雷努王之后,来到了大典尊婆罗门那里,到了之后对大典尊婆罗门说:“尊者,雷努王召见您。’

“是,尊者。”于是,大典尊婆罗门答应了这个人。而后,他来到雷努王那里,到了之后,与雷努王互相问候,互致亲切友好的话语后,坐在一边。雷努王对坐在一边的大典尊婆罗门说:“典尊,请您把这块北方广阔、南方如车头的大地等分为七份。

“是,尊者。”大典尊婆罗门答应了雷努王。而后,他把这块北方广阔、南方如车头的大地等分为七份,全都安置为车头形。

36.在此,中央是雷努王的国土,羯陵迦有檀多城,阿湿迦有钵多那,阿凡提有摩咽沙底,苏维罗有罗卢迦,毗提诃有弥体罗,鸯伽有瞻波,迦尸有波罗奈,它们是典尊所建。

仁友,那时,六刹帝利各以所得而欢喜,心满意足:“我们所希求的、所意欲的、所意图的、所想要的,已经得到。”所谓:

萨埵菩、梵授、毗舍婆、婆罗,

雷努、二持国,是七婆罗多。

第一日诵。

37.仁友,那时,六刹帝利来到大典尊婆罗门那里,到了之后对大典尊婆罗门说:“正如典尊您是雷努王可爱、悦意、不厌的朋友,典尊您是我们可爱、悦意、不厌的朋友。请您指导我们,典尊,请不要拒绝指导我们,典尊。”

“是,尊者。”大典尊婆罗门答应了六刹帝利。于是大典尊婆罗门指导已登上王位的七刹帝利,并对七位富足婆罗门及七百位净行者15传诵真言。

38.仁友,后来,大典尊婆罗门有这样的美名传扬:“大典尊婆罗门亲见梵天,大典尊婆罗门亲自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那时,大典尊婆罗门想道:“我有这样的美名传扬:大典尊婆罗门亲见梵天,大典尊婆罗门亲自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然而,我并未见到梵天,也没有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我曾听说年长、耆宿、身为轨范师及众师之师的婆罗门说起:有于雨季四月中宴坐而修悲禅者,能见到梵天,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不如我就于雨季四月中宴坐而修悲禅吧!”

39.仁友,于是,大典尊婆罗门来到雷努王那里,到了之后,对雷努王说:“我有这样的美名传扬:大典尊婆罗门亲见梵天,大典尊婆罗门亲自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然而,我并未见到梵天,也没有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我曾听说年长、耆宿、为轨范师及众师之师的婆罗门说起:有于雨季四月中宴坐而修悲禅者,能见到梵天,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因此,我想在雨季四月中宴坐而修悲禅。除了一个送饭的人之外,任何人不应靠近。

“典尊,悉听尊便。”

40.仁友,于是,大典尊婆罗门来到六刹帝利那里,到了之后,对六刹帝利说:“我有这样的美名传扬:大典尊婆罗门亲见梵天,大典尊婆罗门亲自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然而,我并未见到梵天,也没有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我曾听说年长、耆宿、为轨范师及众师之师的婆罗门说起:有于雨季四月中宴坐而修悲禅者,能见到梵天,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因此,我想在雨季四月中宴坐而修悲禅。除了一个送饭的人之外,任何人不应靠近。’

“典尊,悉听尊便。”

41.仁友,于是,大典尊婆罗门来到七位富足婆罗门及七百位净行者那里,到了之后,对七位富足婆罗门及七百位净行者说:

“我有这样的美名传扬:大典尊婆罗门亲见梵天,大典尊婆罗门亲自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然而,我并未见到梵天,也没有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我曾听说年长、耆宿、为轨范师及众师之师的婆罗门说起:有于雨季四月中宴坐而修悲禅者,能见到梵天,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因此,仁友,你们要随自己所听闻的所通达的内容广泛地诵习真言,相互传诵真言。我想在雨季四月中宴坐而修悲禅。除了一个送饭的人之外,任何人不应靠近。’

“典尊,悉听尊便。”

42.仁友,于是,大典尊婆罗门来到同等的16四十位夫人那里,到了之后,对同等的四十位夫人说:“我有这样的美名传扬:大典尊婆罗门亲见梵天,大典尊婆罗门亲自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然而,我并未见到梵天,也没有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我曾听说年长、耆宿、为轨范师及众师之师的婆罗门说起:有于雨季四月中宴坐而修悲禅者,能见到梵天,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因此,我想在雨季四月中宴坐而修悲禅。除了一个送饭的人之外,任何人不应靠近。”

“典尊,悉听尊便。”

43.仁友,于是,大典尊婆罗门令人在东方为城市建了一座新会堂。而后在雨季四月中宴坐而修悲禅。除了一个送饭的人之外,任何人未曾靠近。那时,过了四个月,大典尊婆罗门失望而忧虑地想:“我曾听说年长、耆宿、为轨范师及众师之师的婆罗门说起:有于雨季四月中宴坐而修悲禅者,能见到梵天,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然而,我并未见到梵天,也没有与梵天交流、讨论、商谈。”

44.仁友,那时,梵天常童子心知大典尊婆罗门心中所患,便如力士屈伸臂顷,在梵界隐没,在大典尊婆罗门面前显现。仁友,那时大典尊婆罗门见到前所未见的色貌,怖畏、恐惧、毛骨悚然。仁友,那时,怖畏、恐惧、毛骨悚然的大典尊婆罗门对梵天常童子诵偈道:

“颜貌荣吉祥,谁为仁友尊?

无知我等问,何以能知之?”

(梵天常童子回答:)

“梵界中皆知,我为常童子。

诸天皆知我,典尊亦当知。

(大典尊婆罗门说:)

“床座净水涂足油,以及蜜糖献梵天。

请尊享用我供奉,请尊纳受我供奉。”

(梵天常童子回答:)

“我纳汝供养,大典尊请说,

为现世利益,及后世安乐。

汝得有所问,何事汝希求?”

45.仁友,大典尊婆罗门想道:“梵天常童子给了我机会,我是应向梵天常童子询问现世之利,还是后世之利?”

仁友,那时,大典尊婆罗门想道:“我已善巧现世之利,别人也问我现世之利。还是向梵天常童子询问后世之利吧!”

仁友,于是,大典尊婆罗门对梵天常童子诵偈道:

“我问梵童无疑者,

疑者发问为启人。

当住何法修何学,

凡俗永生梵天界?”

(梵天常童子回答:)

“舍我所有人及物17

心一境性胜解悲,

舍离臭秽离邪行,

当住此法修此学,

凡俗永生梵天界。’

46.“尊者,舍我所有,这我知道。世上有一些人,舍弃或大或小的财物,舍弃或多或少的亲眷,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离家出家。这就是舍我所有。尊者,这我知道。

“尊者,心一境性,这我知道。世上有一些人,住于孤僻的住处、林野、树下、高山、峡谷、窟内、山洞、坟墓、森林、野外草堆。这就是心一境性。尊者,这我知道。

“尊者,胜解悲,这我知道。世上有一些人,以怀有悲悯之心遍满一方而住,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也如此。如此,以怀有悲悯、广大无量、无怨无害的心遍满上方、下方及水平方向一切各处一切世间。这就是胜解悲,这我知道。

“然而,尊者,我不知道您所说的‘臭秽’。

“大梵智慧者,人间何臭秽?

此事我不知,故今请尊说。

众生由何障,而有恶脓吹?

堕于恶趣中,障蔽升梵界。”

(梵天常童子回答:)

“忿怒与虚妄,欺诳及诈伪,

嫉妒与疑惑,恼害于他人,

贪婪与嗔恚,骄慢与愚痴,

束缚于此中,则不离臭秽,

堕于恶趣中,障蔽升梵界。”

“尊者,就我理解,您所说的臭秽,居家者不能轻易克服。尊者,我愿离家出家。”

“典尊,悉听尊便。”

47.仁友,于是,大典尊婆罗门来到雷努王那里,到了之后对雷努王说:“请您现在寻找其他指导国王的国师吧。仁友,我愿离家出家。正如我听梵天所说,居家者极难抑制臭秽。因此,仁友,我愿离家出家。

“我告雷努王,大地之君主:

汝当理国事,我不乐为师。”

(雷努王回答:)

“若是汝缺五欲德,

我能令汝得满足;

凡害汝者我根除。

我是军主辖大地,

汝为父者我为子,

典尊切莫舍弃我!”

(大典尊婆罗门说:)

“我不缺五欲,亦无害我者。

闻得非人言,不再喜居家。”

(雷努王回答:)

“非人何身色?对汝作何言?

而尊听闻后,弃家及我等?”

(大典尊婆罗门说:)

“我先独处持长斋,今日我欲行祭祀。

熊熊祭火已点燃,吉祥草已铺满地。

梵界永恒者,大梵对我现。

彼答我所问,闻已厌居家。”

(雷努王回答:)

“典尊之所说,尊者我信任。

然闻非人说,汝岂能变卦?

典尊是我师,我等当随顺。

如摩尼琉璃,无瑕净无垢,

典尊之所教,我等净遵行。”

“典尊,如果您要离家出家,我也要离家出家。您所向往之处,也是我所向往之处。

48.仁友,那时,大典尊婆罗门来到六刹帝利那里,到了之后对他们说:“请你们现在寻找其他指导国王的国师吧。仁友,我愿离家出家。正如我听梵天所说,居家者极难抑制臭秽。因此,仁友,我愿离家出家。”

仁友,于是,六刹帝利离开到一边,共议道:“仁友,所谓婆罗门都是贪财的。不如我们以财物来说服大典尊婆罗门吧。”

他们来到大典尊婆罗门那里,而后说:“仁友,七国中现有很多的财产,因此,尊者,想要多少就能取多少。”

“够了,仁友!即使我得到诸位那么多财产,也是没用的。我愿舍弃名声,离家出家。正如我听梵天所说,居家者极难抑制臭秽。因此,仁友,我愿离家出家。”

49.仁友,于是,六刹帝利离开到一边,共议道:“仁友,所谓婆罗门都是贪女色的。不如我们以女色诱导大典尊婆罗门吧。”

他们来到大典尊婆罗门那里,而后说:“仁友,七国中现有很多的女人,因此,尊者,想要多少就给多少。”

“够了,仁友!即使我拥有同等的四十位夫人,也是没用的。我愿舍弃她们,离家出家。正如我听梵天所说,居家者极难抑制臭秽。因此,仁友,我愿离家出家。’

50.“典尊,如果您要离家出家,我们也要离家出家。您所向往之处,也是我们所向往之处。

“凡夫诸欲盛,君若能舍弃18

勤行坚忍行,具足堪忍力,

此道为正道,是为无上道,

善人护善法,得生于梵界。

51.“然而,典尊,请您等待七年。七年后,我们也要离家出家。您所向往之处,也是我们所向往之处。”

“仁友,七年太长了,我不能等你们七年。仁友,谁知寿命何日终结?他世必来临,应以智悟道,应当行善法,应当修梵行,生者无不死。正如我听梵天所说,居家者极难抑制臭秽。因此,仁友,我愿离家出家。”

52.“那么,典尊,请您等待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两年,(……)一年。一年后,我们也要离家出家。您所向往之处,也是我们所向往之处。

53.“仁友,一年太长了,我不能等你们一年。仁友,谁知寿命何日终结?他世必来临,应以智悟道,应当行善法,应当修梵行,生者无不死。正如我听梵天所说,居家者极难抑制臭秽。因此,仁友,我愿离家出家。”

“那么,典尊,请您等待七个月。七个月后,我们也要离家出家。您所向往之处,也是我们所向往之处。”

54.“仁友,七个月太长了,我不能等你们七个月。仁友,谁知寿命何日终结?他世必来临,应以智悟道,应当行善法,应当修梵行,生者无不死。正如我听梵天所说,居家者极难抑制臭秽。因此,仁友,我愿离家出家。”

“那么,典尊,请您等待六个月,(……)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两个月,(……)一个月,(……)半个月。半个月后,我们也要离家出家。您所向往之处,也是我们所向往之处。”

55.“仁友,半个月太长了,我不能等你们半个月。仁友,谁知寿命何日终结?他世必来临,应以智悟道,应当行善法,应当修梵行,生者无不死。正如我听梵天所说,居家者极难抑制臭秽。因此,仁友,我愿离家出家。”

“那么,典尊,请您等待七天,我们将王国托付给自己的儿子和兄弟。七天后,我们也要离家出家。您所向往之处,也是我们所向往之处。”

“仁友,七天不长,我会等你们七天。”

56.仁友,于是,大典尊婆罗门来到七位富足婆罗门及七百位净行者那里,到了之后,对七位富足婆罗门及七百位净行者说:

“请你们现在寻找其他传诵真言的轨范师吧。仁友,我愿离家出家。正如我听梵天所说,居家者极难抑制臭秽。因此,仁友,我愿离家出家。

“典尊,请您不要离家出家。仁友,出家者势力少、利养少,而婆罗门势力大、利养多。”

“诸位不要这么说:出家者势力少、利养少,而婆罗门势力大、利养多。在我之外,还有谁更有势力、更有利养?仁友,我现在是王中之王、婆罗门中之婆罗门、众家主之神。然而我愿舍弃一切,离家出家。正如我听梵天所说,居家者极难抑制臭秽。因此,仁友,我愿离家出家。”

“典尊,如果您要离家出家,我也要离家出家。您所向往之处,也是我所向往之处。”

57.仁友,于是,大典尊婆罗门来到同等的四十位夫人那里,到了之后,对同等的四十位夫人说:“诸女子当中谁想要回家族或亲眷家,请自便,去寻找别的丈夫。诸位,我愿离家出家。正如我听梵天所说,居家者极难抑制臭秽。因此,诸位,我愿离家出家。”

“您就是我们爱戴的亲人中的亲人,是我们爱戴的丈夫中的丈夫。典尊,如果您要离家出家,我也要离家出家。您所向往之处,也是我所向往之处。”

58.仁友,于是,七天后,大典尊婆罗门剃除须发,着袈裟衣,从家出家。大典尊婆罗门出了家,又有七位灌了顶的刹帝利王、七位富足婆罗门及七百位净行者、同等的四十位夫人、数千刹帝利、数千婆罗门、数千家主、数千住于闺房的女人,追随大典尊婆罗门,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离家出家。

而后,仁友,大典尊婆罗门由眷属所围绕,游行村镇王城。仁友,凡大典尊婆罗门一时所到之村镇,在那里他就是王中之王、婆罗门中之婆罗门、众家主之神。仁友,另外,凡某时有人绊倒、摔跤,都这么说:“敬礼大典尊婆罗门,敬礼七国之师!”

59.仁友,大典尊婆罗门以慈心遍满一方而住,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也如此。如此,以慈、广大无量、无怨无害的心遍满上方、下方及水平方向一切各处一切世间。以悲心(……)。以喜心(……)。以舍心遍满一方而住,第一方、第三方、第四方也如此。如此,以具足行舍、广大无量、无怨无害的心遍满上方、下方及水平方向一切各处一切世间,对诸徒众示现与梵为友之道。

60.仁友,于是,对大典尊婆罗门的教法完全了知一切19者,身坏命终之后,转生到了善趣梵界。不完全了知一切教法者,身坏命终之后,一部分转生与他化自在天众为友,一部分转生与化乐天众为友,一部分转生为兜率天众为友,一部分转生与夜摩天众为友,一部分转生与三十三天众为友,一部分转生与四天王天众为友。那些成就众人中最低之身者,也都成就了乾闼婆之身。

仁友,因此,所有善男子出家都并非徒劳,并非白费,而有果报,有效益20

————————

61.“世尊记得这事吗?”

“般遮斯喀,我记得。那时我就是大典尊婆罗门。我为那些徒众开示了与梵为友之道。然而,般遮斯喀,这种梵行不带来厌离,不带来离欲,不带来灭,不带来寂静,不带来神通,不带来正觉,不带来涅槃,而只能带来转生于梵界。然而,般遮斯喀,我的梵行带来一向厌离,带来离欲,带来灭,带来寂静,带来神通,带来正觉,带来涅槃,这就是圣八支道,亦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般遮斯喀,这种梵行带来一向厌离,带来离欲,带来灭,带来寂静,带来神通,带来正觉,带来涅槃。

62.“般遮斯喀,对我的教法完全了知一切的声闻,灭尽诸漏,于现法中自知亲证达到无漏的心解脱、慧解脱而住。不完全了知一切教法者,一部分灭尽五下分结,成为化身者,在此处得不还法,从此世涅槃。不完全了知一切教法者,一部分灭尽三结,贪嗔痴徹薄,成为一来,来此世一次后,灭尽诸苦。不完全了知一切教法者,一部分灭尽三结,成为预流,得不退转法,当成正觉。般遮斯喀,所有善男子出家都并非徒劳,并非白费,而有果报,有效益21。”

世尊说完后,悦意乾闼婆子般遮斯喀对世尊所说感到欢喜、随喜,向世尊作礼、右绕之后隐没。

《大典尊经》终。


  1. 此经约略相当于《长阿含》的《典尊經》(CBETA,T01,no.1,p.30,b10)。 

  2. 王舍城鹫峰山:Rājagaha Gijjhakūṭa pabbata。 

  3. 见第300页注1 

  4. 引号的省略遵循原典。 

  5. 大师:satthar,如来十号之一。指佛陀。有译为“导师”。此取玄奘通译。 

  6. 据觉音注(Sv.2.656),此处“众刹帝利”兼指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龙、金翅鸟、夜叉、阿修罗、天、梵。 

  7. 原文mada。据觉音注(Sv.2.656),此处mada = pamatta(放逸)。 

  8. 以下应是梵天所说。引号的省略如原典。 

  9. 提三钵底:Disaṃpatī,意为“四方之主”,古译“地主”,参阅《长阿含》卷5(CBETA,T01,no.1,p.31b)。 

  10. 典尊:Govinda,古译名,见《长阿含》卷5(CBETA,T01,no.1,p.31b)。 

  11. 儒童子:māṇava putta。儒童指婆罗门青年。 

  12. 乔底巴罗,Jotipāla,意为“护焰”,古译“焰鬟”,例如《长阿含》卷5(CBETA,T01,no.1,p.31 b23-24)。 

  13. 祝圣:abhisiñcissāmī,即灌顶。 

  14. 据英译(Walshe 1995,p.305),意为: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15. 净行者:nahātaka,字面含义为“沐浴者”。他们每日或在中午或在清晨两次沐浴。 

  16. 依觉音注(Sv.2.263),“同等”,指身色同等、出身同等。 

  17. “舍我所有”,指舍弃对“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之资具的渴欲。 

  18. 如果您舍弃了有情(众生)异生(凡夫)所胶着于其中的诸欲…… 

  19. 依据觉音注(Sv.2.670),所谓“一切”,指“生起八等至、五神通”。 

  20. 依据觉音注(Sv.2.670),“有果报”,指“生于余天界,故有义利”。“有效益”,指“生于梵界,故有效益”。 

  21. 据觉音注(Sv.2.671),证四果为“果报”,证余三果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