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晴 李颖 译
Ven. Phra Surapornchai Samacitto(释心平) / Ven. Phramahā Ariya Ariyajayo(释善圣) / Mr. Chakhrit Laemmuang(查克利) / Miss. Wilaipom Sucharitthammakul(萧贞贞) 协助证义
1.1.如是我闻1。一时世尊住于王舍城鹫峰山。那时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子想要征伐跋衹,他如此说道:“跋衹有如是大强势、如是大威力,我将根除它,摧毁它,陷其于灾难不幸之中。”
2.尔后,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子唤来摩揭陀大臣雨势婆罗门道:“婆罗门,你去,往赴世尊之处。到了以后,你便以头面顶礼佛足,以我的话,问讯世尊无病无恙否,起居轻便否,强健否,安稳乐住否,(并且说:)‘尊者,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子以头面顶礼世尊之足,问讯世尊无病无恙否,起居轻便否,强健否,安稳乐住否?’并这么说:‘尊者,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子想要征伐跋衹。他这么说:“跋衹有如是大强势,如是大威力,我将根除它,摧毁它,陷其于灾难不幸之中。”’凡是世尊所答复的话,你要好好记住,禀告于我。如来从不说虚妄语。
3.摩揭陀国大臣雨势婆罗门应诺阿阇世王道:“是。”便令套好众多精美车乘,驱车前往鹫峰山。乘车行罢可供车辆通行的路程,便从车上下来,步行至世尊处,与世尊相互问候、互叙亲切愉悦之语,随后坐到一旁。入座后,摩揭陀大臣雨势婆罗门便向世尊说道:“尊者乔达摩,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子以头面顶礼佛足,问讯世尊无病无恙否,起居轻便否,强健否,安稳乐住否?尊者乔达摩,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子想要征伐跋衹。他这么说:‘那些跋衹人有如是大强势、如是大威力,我将根除它,摧毁它,陷其于灾难不幸之中。’’
4.那时尊者阿难在世尊身后侍立,为世尊扇扇。于是世尊唤阿难道:“阿难,你是否听说跋衹人常聚集、多集会?”
“世尊,我听说跋衹人常聚集、多集会。”
“阿难,只要跋衹人常聚集、多集会,则跋衹人增盛可期,无有衰亡。阿难,你是否听说跋衹人同心协力地集合、行动、做他们应做的事务?”
“世尊,我听说跋衹人同心协力地集合、行动、做他们应当做的事务。”
“阿难,只要跋衹人同心协力地集合、行动、做他们应当做的事务,则跋祗人增盛可期,无有衰亡。阿难,你是否听说跋衹人不立未立者,不废已立者,奉行遵照往昔所立的跋衹正法而运作?”
“世尊,我听说跋衹人不立未立者,不废已立者,奉行遵照往昔所立的跋衹正法而运作。”
“阿难,只要跋衹人不立未立者,不废已立者,接受并遵照往昔所立的跋衹正法而运作,则跋衹人增盛可期,无有衰亡。阿难,你是否听说跋衹人尊敬、敬重、崇拜、供奉跋衹高龄老者,并在意他们的忠告?”
“世尊,我听说跋衹人尊敬、敬重、礼敬、孝敬跋衹高龄老者,并在意他们的忠告。”
“阿难,只要跋衹人尊敬、敬重、礼敬、孝敬跋衹高龄老者,并在意他们的忠告,则跋衹人增盛可期,无有衰亡。阿难,你是否听说跋衹人不强行掳掠、拘禁善家女好女童?”
“世尊,我听说跋衹人不强行掳掠、拘禁善家女好女童。”
“阿难,若跋衹人不强行掳掠、拘禁善家女子女童,则跋衹人增盛可期,无有衰亡。阿难,你是否听说跋衹人尊敬、敬重、崇拜、供奉彼国内外的跋衹塔庙,并且对于先前已施已做的如理供奉并不废止取消?”
“世尊,我听说跋衹人尊敬、敬重、崇拜、供奉彼国内外的跋衹塔庙,并且对于先前已施已做的如理供奉并不废止取消。”
“阿难,只要跋衹人尊敬、敬重、崇拜、供奉彼国内外之跋衹塔庙,且对于先前己施已做的如理供奉不废止取消,则跋衹人增盛可期,无有衰亡。阿难,你是否听说跋衹人对诸位阿罗汉,善于给他们提供合理的保护、卫护、护佑,且尚未前来跋衹的阿罗汉愿来,已来的阿罗汉愿在跋衹安住?”
“尊者,我听说跋祗人对诸位阿罗汉,善于为他们提供合理的保护、卫护、护佑,且尚未前来跋衹的阿罗汉愿来,已来的阿罗汉愿在跋衹安住。”
“阿难,只要跋衹人对诸位阿罗汉,善于为他们提供合理的保护、卫护、护佑,且尚未前来跋衹的阿罗汉愿来,已来的阿罗汉愿在跋衹安住,则跋衹人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5.于是世尊向摩揭陀大臣雨势婆罗门说道:“婆罗门,一次我住在毗舍离娑罗多支提。在那里,我为那些跋衹人宣说了这七种不退法。婆罗门,只要这七种不退法在跋衹人中存驻,且跋衹人实现这七种不退法,则跋衹人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听到这样说,摩揭陀大臣雨势婆罗门向世尊说道:“乔达摩,具备一种不退法便可令跋衹人必得增盛,无有衰亡,更何况具备七种不退法!乔达摩,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子,委实不应挑起战事,除非(使用)外交谈判或挑拨离间。乔达摩,因事务繁忙,我们暂且告辞。”“婆罗门,敬请尊便2。”摩揭陀大臣雨势婆罗门因世尊的话而欢喜欣悦,从座起身离去。
6.世尊在雨势婆罗门去后不久,便唤尊者阿难道:“阿难,你去,凡是住在王舍城附近的比丘,你就把他们召集起来,齐聚于讲堂之内。”“是,世尊。”尊者阿难应诺世尊,便将住在王舍城附近的比丘们召集齐聚在讲堂里,随后来到世尊处,礼敬世尊,站到一旁,而向世尊说道:“世尊,僧团已集合,敬请尊便。”
于是世尊从座中起身,前往讲堂。到了之后,世尊坐在所设的座位上,告众比丘道:“比丘,我将宣说七种不退法,你们且听,善加思惟,我将宣说。”
众比丘回答世尊说:“是,世尊!”
世尊说道:“比丘,只要比丘常聚集、多集会,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同心办力地集合、行动、处理僧务,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不立未立者,不废已立者,遵照奉行往昔所设立的诸学处而运作,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尊敬、敬重、礼敬、孝敬那些上座比丘3、长老4、僧团师父、僧团领袖,并思量他们的忠告,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不屈服于已生的导致轮回的贪欲,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乐意以阿兰若、寺院为居所,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各护其念5:‘是否未曾来过的梵行同修愿来,而已来到的则愿安稳乐住?’那么众比丘之增盛可期,应无衰亡。”
“比丘,只要这七种不退法能在比丘中存驻,且比丘能实现这七种不退法,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7.“比丘,我将宣说另外七种不退法,你们且听,善加思惟,我将宣说。”
众比丘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世尊如是说:“比丘,只要比丘不喜俗务、不以俗务为乐、不热衷于俗务,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不喜闲谈6、不以闲谈为乐、不热衷于闲谈,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不喜酣睡、不以酣睡为乐、不热衷于酣睡,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不喜朋党交游、不以朋党交游为乐、不热衷于朋党交游,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不怀恶欲,不受恶欲支配,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不以恶人为友,不与恶人为伍,不与恶人亲密,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不因中途小得而止步不前7,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这七种不退法能在比丘众中存驻,且比丘能实现这七种不退法,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8.“比丘,我将宣说另外七种不退法,你们且听,善加思惟,我将宣说。”
众比丘回答世尊说:“是,世尊!”
“比丘,只要比丘怀有信心,有惭愧、惧恶、多闻、勇猛精进、常护念、多智,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比丘,只要这七种不退法能在比丘众中存驻,且比丘能实现这七种不退法,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9.“比丘,我将宣说另外七种不退法,你们且听,善加思惟,我将宣说。”
众比丘回答世尊说:“是,世尊!”
世尊说道:“比丘,只要比丘修习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这七种不退法能在比丘众中存驻,且比丘能实现这七种不退法,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10.“比丘,我将为你们宣说另外七种不退法,你们且听,善加思惟,我将宣说。”
众比丘回答世尊说:“是,世尊!
世尊如是说道:“比丘,只要比丘修习无常想、无我想、不净想、忧苦想8、舍离想9、心清净想10、涅槃想,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这七种不退法能在比丘众中存驻,且比丘能实现这七种不退法,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11.“比丘,我将为你们宣说六种不退法,你们且听,善加思惟,我将宣说。”
众比丘回答世尊说:“是,世尊!”
世尊如是说道:“比丘,只要比丘不论公开或是私下,都能以身业慈对待同行梵行人,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不论公开或是私下,都能以口业慈对待同行梵行人,(……)以意业慈对待同行梵行人,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对于所得到的合法净物,即使仅只一钵所有,也并不独享,而是与有戒行、同行梵行人分享所得,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实行戒行沙门业,不论公开或是私下,都能与同行梵行人始终坚守无缺、无隙、无瑕、无业染、自在、为智者所赞美、无触染、有助于修定的戒行,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比丘实行正见沙门业,不论公开或是私下,都能与同行梵行人坚守那通向解脱、能令实践者烦恼尽断的圣见,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比丘,只要这六种不退法能在比丘众中存驻,且比丘能实现这六种不退法,则比丘增盛可期,无有衰亡。”
12.世尊住在王舍城鹫峰山上时,常为众比丘讲说如是法要:“此即戒,此即定,此即慧。修戒成,则定有大果报、大利益。修定成,则慧有大果报、大利益。修慧成,则心能完全从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等诸漏中解脱。”
13.世尊在王舍城随意住已,便唤尊者阿难道:“阿难,我们去往芒果树园吧。”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于是世尊与大比丘众一道前往芒果树园的皇家屋舍里。
14.世尊住在皇家屋舍时,常为众比丘讲说如是法要:“此即戒,此即定,此即慧。修戒成,则定有大果报、大利益。修定成,则慧有大果报、大利益。修慧成,则心能完全自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等诸漏中解脱。”
15.世尊在芒果树园中随意住已,便唤尊者阿难道:“阿难,我们去往那烂陀吧。”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于是世尊与大比丘众一道往赴那烂陀波婆利芒果林。
16.那时尊者舍利子来到世尊面前,礼敬世尊,坐到一旁,而向世尊说道:“我净信世尊: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任何沙门或婆罗门堪比世尊的智慧,比他更高明。”“舍利子,你所说的话豪迈而勇敢,坚定无二,如狮子吼:‘我如此净信世尊;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任何沙门或婆罗门堪比世尊的智慧,能比他更高明。’”
“舍利子,在过去漫漫长夜,曾有众多阿罗汉等正觉者,你是否已经以己心明了这些尊者的心而知道‘那些世尊有如是戒,成就如是法、如是慧、如是行、如是解脱’?”
“不也,世尊。”
“再者,舍利子,在未来时,将有众多阿罗汉等正觉者,你是否已经以己心明了这些尊者的心而知道‘那些世尊将有如是戒,将成就如是法、如是慧、如是行、如是解脱’?”
“不也,世尊。”
“再者,舍利子,如今我是阿罗汉等正觉者,你是否已经以己心明了我的心。而知道‘世尊有如是戒,成就如是法、如是慧、如是行、如是解脱’?”
“不也,世尊。”
“如此,舍利子,你未能以己心明了过去、未来、现在的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心,那么你何以发出豪迈勇敢之言,坚定无二,如狮子吼道:‘我对世尊有如是信心:无论在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任何沙门或婆罗门在正觉上比世尊更加高明’?”
17.“世尊,我着实不能以己心明了过去、未来、现在之阿罗汉等正觉者的心,但我通晓类比法11。世尊,譬如国王有城池位于边境,城基城墙牌楼入口都很坚固,仅只有一门出入。那里有一位聪明睿智的守门人,他把陌生人拒在门外,准许相识者进入。当巡视城池四周时,看不见城墙相接处或裂口缝隙能容小猫穿过。他如是忖道:‘任何粗蠢巨物进出此城,都必须通过这道门才能出入。’世尊,我也是这样,通晓类比法。过去岁月的那些阿罗汉等正觉者,他们都已舍弃致令心染、慧弱的五盖,令心依止于四念处,如实修成七觉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未来时的那些阿罗汉等正觉者,他们全部将舍弃致令心染、慧弱的五盖,将令心依止于四念处,将如实修成七觉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世尊您是此世阿罗汉等正觉者,已舍弃致令心染、慧弱的五盖,令心依止于四念处,如实修成七觉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18.世尊在那烂陀住于波婆利芒果林时,常为众比丘讲说如是法要:“此即戒,此即定,此即慧。修戒成,则定有大果报、大利益。修定成,则慧有大果报、大利益。修慧成,则心能完全从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等诸漏中解脱。”
19.世尊在那烂陀随意住已,便唤尊者阿难道:“阿难,我们去往波陀厘村吧。”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于是世尊与大比丘众一道前往波陀厘村。
20.那时波陀厘村的诸位优婆塞听闻世尊抵达波陀厘村,便来到世尊之处,到了之后,礼敬世尊,随后退坐一旁,向世尊说道:“恳请世尊光临憩馆。”世尊默然接受。
21.波陀厘村的优婆塞们知晓世尊已许,便从座位起身,向世尊致敬,右绕礼拜之后,即往憩馆。到了之后,将憩馆尽铺敷具12,设好座位,置罢水罐,点燃油灯,他们便再次来到世尊面前,礼敬世尊,站到一旁,向世尊如此说道:“世尊,憩馆己尽铺敷具,座位已设,水罐已安置,油灯已点燃。世尊,敬请尊便。”
22.于是世尊于黄昏时分,穿好衣服,着衣持钵,与比丘众一道前往憩馆。到了之后,洗足已,方入憩馆,背靠中柱面东而坐。僧团也洗足而入憩馆,依西墙,在世尊身后,面东而坐。波陀厘村优婆塞也洗足进入憩馆,依东墙,面向世尊朝西而坐。
23.世尊告波陀厘村众优婆塞道:“众家主,坏戒德破戒德的人有五种忧苦。哪五种?众家主,坏戒德破戒德的人由于放逸懈怠而遭受财产的损失。这是坏戒德破戒德的人遭受的第一忧苦。
“另外,众家主,坏戒德破戒德的人恶名远播。这就是坏戒德破戒德的人遭受的第二忧苦。
“另外,众家主,坏戒德破戒德的人,不论接近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家主众、沙门众,他都会自惭形秽、沮丧不堪。这就是坏戒德破戒德的人遭受的第忧苦。“另外,众家主,坏戒德破戒德的人临死时糊涂昏聩。这就是坏戒德破戒德的人遭受的第四忧苦。
“另外,众家主,坏戒德破戒德的人身坏命终之后,将堕入恶处恶趣,转世在地狱之中。这就是坏戒德破戒德的人遭受的第五忧苦。众家主,这就是坏戒德破戒德的人遭受的五种忧苦。
24.“众家主,具戒德持戒德的人有五种好报。哪五种?众家主,具戒德持戒德的人由于精进不懈怠,能获得大财富。这就是具戒德持戒德者的第一好报。
“另外,众家主,具戒德持戒德的人芳名流布。这就是具戒德持戒德者的第二好报。
“另外,众家主,具戒德持戒德的人不论接近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家主众、沙门众,他都会自信满溢、镇定自若。这就是具戒德持戒德者的第三好报。
“另外,众家主,具戒德持戒德的人,死时不糊涂,不昏聩。这就是具戒德持戒德者的第四好报。
“另外,众家主,具戒德持戒德的人,身坏命终后,当生于善趣天界。这就是具戒德持戒德者的第五好报。众家主,这就是具戒德持戒德者的五种好报。
25.随后,世尊以说法启发、激励、鼓舞波陀厘村的众优婆塞,令他们欢喜,随后遣散他们道:“众家主,夜已深,各位请自便。”众优婆塞回答世尊说:“是,世尊!”随即从座位起,礼敬并右绕礼拜之后,离去。去后不久,世尊即入空室之内。
26.那时,摩揭陀大臣须尼陀和雨势为了防御跋衹而在波陀厘村建造城池。那个时候,有数千位天神在波陀厘村占据土地。凡是大神所在的地方,有大权势的国王大臣便倾心于在那里建筑屋舍。凡是中等天神所在的地方,有中等权势的国王大臣便倾心于在那里建筑屋舍。凡是低等天神所在的地方,有低等权势的国王大臣便倾心于在那里建筑屋舍。
27.世尊以清净超凡的天眼察见数千天神在波陀厘村占据地盘,便在破晓时分起身,唤尊者阿难道:“阿难,什么人在波陀厘村修建城池?”
“世尊,是摩揭陀大臣须尼陀和雨势为了防御跋衹而在波陀厘村建造城池。”
28.“阿难,摩揭陀大臣须尼陀和雨势就好像曾跟三十三天商议过似的,他们来这座波陀厘村建造城池。我在这里以清净超凡的天眼察见有数千天神在这座波陀厘村占据土地。阿难,凡是大神所在的地方,有大权势的国王大臣便倾心于在那里建筑屋舍。凡是中等天神所在的地方,有中等权势的国王大臣便倾心于在那里建筑屋舍。凡是低等天神所在的地方,有低等权势的国王大臣便倾心于在那里建筑屋舍。阿难,只要圣处存在13,只要商贸活动持续不断,这波陀厘子城必将成为大都市及集贸市场14。阿难,波陀厘子城将有三大患。即火患、水患、联盟分裂。”
29.那时摩揭陀大臣须尼陀与雨势前来世尊之处,到了之后,便与世尊相互问候、互叙亲切悦耳的话语,尔后退至一旁,退至一旁的须尼陀与雨势向世尊说道:“恳请尊者乔达摩与比丘们一道,纳受我们今日供养。”世尊默而受之。
30.须尼陀与雨势知晓世尊已许,便各自归家,在家中备好精致嚼食啖食,尔后通知世尊道:“尊者乔达摩,饭食已备,敬请尊便。”
于是世尊于午前时分,着衣持钵,与大比丘众一道前往摩揭陀大臣须尼陀与雨势的居所。到了以后,便坐在所设的座位上。摩揭陀大臣须尼陀和雨势亲手以精致嚼食啖食敬奉给佛陀为上首的比丘众,令他们满意愉悦。随后,世尊食毕,抽手离钵,摩揭陀大臣须尼陀与雨势便取一低座,退坐一旁。
31.摩揭陀大臣须尼陀与雨势坐在一旁,世尊以此偈颂赞叹须尼陀与雨势道:
“智者当在建舍处,
供养持戒梵行者。
若是天神得供养,
受得礼敬还报人。
天怜人犹母待子。
有天眷顾福祚长。”
世尊以此偈颂赞叹摩揭陀大臣须尼陀与雨势之后,便从座中起身离去。
32.那时摩揭陀大臣须尼陀与雨势在世尊身后追随,说道:“今日沙门乔达摩从哪座门走出,哪座门就叫做‘乔达摩门’。从哪个渡口渡过恒河,哪个渡口就叫做‘乔达摩渡’。”于是世尊穿过的门就叫做“乔达摩门”。
33.随后,世尊走近恒河。那时恒河水满及岸,乃至鸦雀可饮。有众多欲达彼岸的人,或求舟、或求筏、或结桴。而犹如在一力士做屈臂、伸臂的瞬间,世尊已经与大比丘众一道于此岸消失,复现于对岸。
34.世尊见那些想要渡达彼岸的人,或求舟、或求筏、或结桴,察知其意而在此岸上有感而自说偈曰:
“俗人渡湖海,
水畔搭桥梁。
忙于造舟桴,
智者已安渡。”
第一日诵。
2.1.然后,世尊唤尊者阿难道:“阿难,我们去往拘底村吧。”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于是世尊与大比丘众一道往赴拘底村。到了之后,就住在拘底村。
2.世尊告诉众比丘道:“比丘,由于不能觉悟、参透四圣谛,我与你们于漫漫长世流转轮回。哪四种?比丘,由于不能觉悟、参透苦谛,我与你们于漫漫长世流转轮回。比丘,由于不能觉悟、参透苦集谛,我与你们于漫漫长世流转于生死轮回之间。比丘,由于不能觉悟、参透苦灭谛,我与你们于漫漫长世流转于生死轮回之间。比丘,由于不能觉悟、参透苦灭之道谛,我与你们于漫漫长世流转于生死轮回之间。比丘,苦谛现已悟现已解,苦集谛现已悟现已解,苦灭谛现已悟现已解,苦灭之道谛现已悟现已解,对有的贪爱现已断灭,对生的贪恋现已灭尽,此时已经没有再生。’
3.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师尊又说偈道:
“不能如实见四谛,
故此长久陷轮回。
得证四谛绝有欲,
苦根尽除无再生。”
4.世尊住在拘底村时,常为众比丘讲说如是法要:“此即戒,此即定,此即慧。修戒成,则定有大果报、大利益。修定成,则慧有大果报、大利益。修慧成,则心能完全从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等诸漏中解脱。”
5.那时世尊在拘底村随意住已,便唤尊者阿难道:“阿难,我们去往那提伽吧。”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于是世尊与大比丘众一道前往那提伽。世尊住在那提伽一所砖房之中。
6.随后,尊者阿难上前礼敬世尊,退坐一旁,向世尊如是说道:“世尊,有比丘名为娑罗者死于那提伽,他将趣生于何处?来世如何?有比丘尼名为难陀者死于那提伽,她将趣生于何处?来世如何?有优婆塞名为须陀多者死于那提伽,他将趣生于何处?来世如何?有优婆夷名为须伽陀者死于那提伽,她将趣生于何处?来世如何?有优婆塞名为拘句多者死于那提伽,他将趣生于何处?来世如何?有优婆塞名为伽林拘者,(……)有优婆塞名为尼伽陀者,(……)有优婆塞名为伽提须和者,(……)有优婆塞名为度脱者,(……)有优婆塞名为扇度脱者,(……)有优婆塞名为婆多者,(……)有优婆塞名为须跋多者死于那提伽,他将趣生于何处?来世如何?”
7.“阿难,娑罗比丘除漏尽,已于现世法中自证神通,获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阿难,难陀比丘尼由于断除五种欲界桎梏而(成为)化生者,于那里获得涅槃,于该世(实现)不退转法。须陀多优婆塞已断三结,灭贪嗔痴,得斯陀含果,唯再来此世一次即可得苦灭寂。须伽陀优婆夷已断三结,得预流果,势必不堕恶趣,终成正觉。阿难,拘句多优婆塞已断除五种欲界桎梏而(成为)化生者,于那里获得涅槃,于该世(实现)不退转法。阿难,伽林拘优婆塞,(……)阿难,尼伽陀优婆塞,(……)阿难,伽提须和优婆塞,(……)阿难,度脱优婆塞,(……)阿难,扇度脱优婆塞,(……)阿难,婆多优婆塞,(……)珂难,须跋多优婆塞已断除五种欲界桎梏而(成为)化生者,于那里获得涅槃,于该世(实现)不退转法。阿难,还有五十多位在那提伽死去的优婆塞,他们都已经断除五种欲界桎梏而(成为)化生者,于那里获得涅槃,于该世(实现)不退转法。另有九十多位在那提伽死去的优婆塞,他们都已经断除三结,灭贪嗔痴,得斯陀含果,唯再来此世一次即可得苦灭寂。另有五百多位在那提伽死去的优婆塞,他们已断三结,得预流果,势必不堕恶趣,终成正觉。”
8.“阿难,人辈当死,不足为奇。如果每每有人死去,你们都来如来处询问此事,实令如来疲倦15。因此,阿难,我将教授名曰法镜的法门。具备此法镜的圣声闻弟子,依其所愿而能获解自身:‘我已断灭地狱、畜生道、饿鬼道,不堕一切恶处恶趣,我已得预流果,不堕恶趣,最终必能成就正觉。’”
9.“阿难,何为法镜法门,具此圣声闻弟子可依其愿而获对自身的预知,即‘我已断除地狱、畜生道、饿鬼道,断除一切恶处、恶趣、落难处,我已得预流果,不陷恶道,最终必能成就正觉。’?阿难,圣声闻弟子对佛陀有坚定净信:‘世尊是阿罗汉、等正觉者、具备明行、善逝、知世间、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对于法有坚定净信:‘法为世尊所善说,是现证、无时、来则可见、循循善诱、智者各自证知。’对于僧团有坚定净信:‘世尊的声闻弟子僧团妙行端正,世尊的声闻弟子僧团刚正于行,世尊的声闻弟子僧团奉行正理,世尊的声闻弟子僧团不偏不倚16,尽是四双之人、八辈之士,应得敬爱、应受供养、应得布施、应受合十礼敬,是世间无上福田。’具足为圣人所喜、无缺、无隙、不染、无业染、自由自在、为智者赞美、不为触染、有益于定的戒行。
“阿难,此即为法镜法门,具此圣声闻弟子可依其所愿而获对自身的预知:‘我已断绝地狱、畜生道、饿鬼道,断除一切恶处、恶趣、落难处,我已得预流果,不陷恶道,最终必能成就正觉。’”
10.世尊于那提伽砖房中住时,常为众比丘宣说如是法要:“此即戒,此即定,此即慧。(……)则心能完全从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等诸漏中解脱。”
11.随后,世尊在那提伽随意住已,便唤尊者阿难道:“阿难,我们去往毗舍离吧。”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于是世尊与大比丘众一道前往毗舍离。到了之后,世尊便住在毗舍离安婆波利林。
12.世尊告众比丘道:“比丘,比丘应当始终具念正知,这就是我对你们的教诲。比丘,何谓比丘具念?比丘于身观身,精勤正觉具念,摒弃俗世贪欲忧戚。比丘于受观受,(……)于心观心,(……)于法观法,精勤正知具念,摒弃俗世贪欲忧戚,比丘具念即是如此。
13.“比丘,何谓比丘正知?比丘在前行后退时端心正念,在前瞻后顾时端心正念,在弯曲伸展时端心正念,在持僧伽梨17、钵、袈裟时端心正念,在吃、喝、咀嚼时端心正念,在排便排尿时端心正念,在行、止、坐、眠、醒来、言谈、沉默时端心正念。比丘,比丘正知即是这样。比丘,比丘应当始终具念正知,这就是我对你们的教诲。”
14.那时,有一名高级妓女名叫安婆波利,她听说:“世尊已经到达毗舍离,住在我的安婆波利林里。”于是安婆波利套好众多精美车乘,驱车离开毗舍离,前往树园。乘车行罢可供车辆通行的道路,便从车上下来,步行至世尊处。到了之后,她礼敬世尊,随后坐到一旁。
于是,世尊以说法启发、激励、鼓舞妓女安婆波利,令她欢喜。而安婆波利受到世尊说法的启发、激励、鼓舞,十分欢喜,向世尊这样说:“师尊,恳请世尊与比丘众一道明日接受我供养。”世尊默然接受。安婆波利知道世尊已经同意,便从座位起身,向世尊致敬,右绕礼拜世尊之后,离去。
15.毗舍离的离车人听说:“世尊已经到达毗舍离,住在安婆波利林里。”于是那些离车人套好众多精美车乘,驱车离开毗舍离。他们中一些人是清一色的蓝色,涂蓝妆,穿蓝衫,佩蓝饰。一些是清一色的黄色,涂黄汝,穿黄衫,佩黄饰。一些是清一色的红色,涂红妆,衣红衫,佩红饰。一些是清一色的白色,涂白妆,穿白衫,佩白饰。
16.于是(发生)名妓安婆波利冲撞离车少年郎,车毂、轮、轭皆相对撞。于是那些离车人向安婆波利说道:“嗨18,安婆波利,你为何冲撞离车少年郎,车毂、轮、轭皆相对撞?”“众公子,因为我已邀世尊与比丘众一道,明日受我供养。”“嗨,安婆波利,给我们这一餐吧,我们用十万金换!”“众公子,即使你们把毗舍离连同藩属19都给我,我也不会让出这伟大的一餐。
于是离车人弹指而叹道:“唉,我们竟被一芒果女20打败!唉,我们竟被一芒果女耍骗!”于是他们前往安婆波利林。
17.世尊从远处看见那些离车人前来,便告众比丘道:“比丘,如果有比丘从前没见过三十三天,且看离车人众。比丘,且观离车人众。比丘,且将这离车人众当作三十三天。’
18.那些离车人乘车行罢可供车辆通行的路程,便从车上下来,步行至世尊处。到了之后,便礼敬世尊,退坐一旁。世尊以说法启发、激励、鼓舞那些离车人,令他们欢喜。而那些离车人受到世尊说法的启发、激励、鼓舞,十分欢喜,便对世尊这样说:“尊者,恳请世尊与比丘众一道明日接受我们的供养。”“离车众,我已接受安婆波利女明日供养。”于是那些离车人弹指而叹曰:“唉,我们竟被一芒果女打败!唉,我们竟被一芒果女耍骗!”
世尊的话让离车人欢喜欣悦。于是,他们从座位起身,向世尊致敬,右绕礼拜世尊之后离去。
19.经过一夜,名妓安婆波利在自己的园子里准备好精致嚼食啖食,随后去通知世尊道:“世尊,供养已经备好,敬请尊便。”于是世尊于午前时分,着衣持钵,与比丘众一道前往安婆波利的住所。到了之后,坐于所设之座。安婆波利亲手以精致嚼食啖食敬奉给以世尊为上首的比丘众,令他们满意欣悦。随后,安婆波利见世尊食毕,手已离钵,便取一低座,坐于一旁,向世尊言道:“尊者,我将这座园子,敬献给以佛陀为上首的比丘众。”世尊接受了这座园子。于是,世尊以说法启发、激励、鼓舞妓女安婆波利,令她欢喜,然后便从座位起身离去。
20.世尊在毗舍离安婆波利林住时,常为众比丘说法:“此即戒,此即定,此即慧。修戒成,则定有大果报、大利益。修定成,则慧有大果报、大利益。修慧成,则心能完全自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等诸漏中解脱。”
21.那时世尊在毗舍离安婆波利林随意住已,便唤尊者阿难道:“阿难,我们去往白鹿坡村。”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于是世尊与大比丘众一道前往白鹿坡村,到了之后,世尊便住在这座村里。
22.世尊对比丘们说道:“比丘,你们去毗舍离周边,随友、随伴、随知己安排雨季安居。我就在这白鹿坡村坐雨安居。
众比丘回答世尊说:“是,世尊!”遂在毗舍离周边,随友、随伴、随知己安排雨季安居。世尊则留在白鹿坡村坐雨安居。
23.世尊坐雨安居时,罹患重病,痛苦不堪,濒临绝命。世尊具念正知,忍受此不堪忍受之苦。世尊如是想道:“我不应如此作为,即未曾告知侍从、未曾通知僧团便入般涅槃。我今当以精进力消减病症,驾驭寿限。”
于是,世尊便以精进力消减病症,驾驭寿限。世尊病愈。
24.痊愈不久,世尊便从住处走出,坐在寺院阴凉处所设的座位上。于是尊者阿难来到世尊处,到了以后,便礼敬世尊,坐在一旁。在一旁坐下,便对世尊说:
“世尊,我终于见到世尊安康,终于见到世尊平安21。因世尊生病,我的身体也似乎变得沉重僵直,我分不清东西南北,辨不清诸物。但我仍有些许宽慰:‘在未对僧团有所交代之前,世尊不会入般涅槃。’”
25.“阿难,僧团于我还有何期待?阿难,我所说之法,不分内外。阿难,如来法中没有秘而不宣之法22。阿难,若有人这样想:‘我能庇护僧团’、‘僧团听命于我’,他定当给僧团有所交代。阿难,如来不这样想:‘我能庇护僧团’、‘僧团听命于我’,为何如来还要对僧团有所交代?阿难,如今我已老,己年迈,老耄之人将走完人生,寿命将终。我的年龄已八十岁。阿难,犹如一辆破旧木车,不过以皮绳维系而勉强行驶,阿难,如来的身体也是一样,仅凭勉强维系而行走。阿难,当如来于一切相不作意、灭一切受而入于无相心定时,阿难,如来之身,方可安乐。
26.“因此,阿难,你们应当以已为洲,以己为归依,勿以他人为归依。应当以法为洲,以法为归依,勿以其他为归依。阿难,比丘如何以己为洲,以已为归依,勿以他人为归依,应当以法为洲,以法为归依,勿以其他为归依呢?
“阿难,比丘于身观身,精勤正知具念,摒弃俗世贪欲忧戚。于受观受,(……)于心观心,(……)于法观法,精勤正知具念,摒弃俗世贪欲忧戚。阿难,比丘如此可实现以己为洲,以己为归依,不以他者为归依。以法为洲,以法为归依,不以他者为归依。“阿难,现在或我入灭以后,凡是能实现以己为洲,以己为归依的,不归依他人者,凡是能以法为洲,以法为归依,而不以他人为归依者,阿难,凡是这些乐于修学的人,将成为我的至优至尊的比丘。”
第二日诵。
3.1.尔后,世尊于清晨时分穿好衣服,着衣持钵,入毗舍离乞食。于毗舍离城行乞之后,吃过之后,从乞食处返回时,世尊唤尊者阿难道:“阿难,你拿上坐具,我们去遮婆罗支提午憩。”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于是携坐具,跟随在世尊身后。
2.世尊前往遮婆罗支提。到后,坐于所备座位。尊者阿难礼敬世尊,坐于一旁。世尊对阿难说道:“阿难,毗舍离甚可爱乐!优檀那支提甚可爱乐!乔达摩支提甚可爱乐!七芒果支提甚可爱乐!多子支提甚可爱乐!娑罗多支提甚可爱乐!遮婆罗支提甚可爱乐!
3.“阿难,若有人练成四如意足,使成习惯,驾驭如车,使成基本,已谙熟、积累起、完善了四如意足,他可因需要而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阿难,如来即已练成四如意足,使成习惯,驾驭如车,使成基本,已谙熟、积累起、完善了四如意足,他可因需要而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
4.尊者阿难未能领会世尊粗大的兆相,宽泛光辉,因此未能恳求世尊道:“世尊,惟愿世尊住世一劫,惟愿善逝住世一劫,为众生利益,为众生安乐,为慈悯世间,为天人的利益和安乐!”因为他的心被魔罗侵占。
5.如是第二次、第三次,世尊对阿难说:“阿难,毗舍离甚可爱乐!优檀那支提甚可爱乐!乔达摩支提甚可爱乐!七芒果支提甚可爱乐!多子支提甚可爱乐!娑罗多支提甚可爱乐!遮婆罗支提甚可爱乐!
“阿难,若有人练成四如意足,使成习惯,驾驭如车,使成基本,已谙熟、积累起、完善了四如意足,他可因需要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阿难,如来即已练成四如意足,使成习惯,驾驭如车,使成基本,已谙熟、积累起、完善了四如意足,他可因需要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
尊者阿难还是未能领会世尊发出的粗大的兆相,宽泛光辉,因此未能恳求世尊道:“世尊,惟愿世尊住世一劫!惟愿善逝住世一劫,为众生利益,为众生安乐,为慈悯世间,为天人的利益和安乐!”因为他的心被魔罗侵占。
6.尔后,世尊告尊者阿难道:“阿难,你去吧。请你自便。”
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遂从座位起身,礼敬世尊,右绕礼拜世尊后离去,在不远的另一棵树根处坐下。
7.阿难去后不久,罪恶的魔罗来至世尊处,走近后,站在一旁,对世尊说:“世尊,世尊今当入般涅槃,善逝今当入般涅槃,现在是世尊入般涅槃的时候了。世尊曾如此说:‘恶魔,只要我还没有这样的比丘声闻弟子,他们学有所成,训练有素,熟练自如,多闻,掌握正法,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他们自己学到师傅23的教诲后,又宣讲,演说,传授,确立,解释,分析,阐明,并能以正法降伏异论,展示法的神奇,(只要没有这样的比丘声闻弟子,)我将不入般涅槃。’
8.“世尊,如今世尊已有比丘声闻弟子,他们学有所成,训练有素,熟练自如,多闻,掌握正法,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他们自己学到师傅的教诲后,又宣讲,演说,传授,确立,解释,分析,阐明,并能以正法降伏异论,展示法的神奇。世尊今当入般涅槃,善逝今当入般涅槃,现在是世尊入般涅槃的时候了。
“世尊曾如此说道:‘恶魔,只要我还没有这样的比丘尼声闻弟子,她们学有所成,训练有素,(……)只要我还没有这样的优婆塞声闻弟子,他们学有所成,训练有素,熟练自如,多闻,掌握正法,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他们自己学到师傅的教诲后,又宣讲,演说,传授,确立,解释,分析,阐明,并能以正法降伏异论,展示法的神奇,(只要没有这样的优婆塞声闻弟子,)我将不入般涅槃。’
“世尊,如今世尊已有这样的优婆塞声闻弟子,他们学有所成,训练有素,熟练自如,多闻,掌握正法,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他们自己学到师傅的教诲后,又宣讲,演说,传授,确立,解释,分析,阐明,并能以正法降伏异论,展示法的神奇。世尊今当入般涅槃,善逝今当入般涅槃,现在是世尊入般涅槃的时候了。
“世尊曾如此说道:‘恶魔,只要我还没有这样的优婆夷声闻弟子,她们学有所成,训练有素,熟练自如,多闻,掌握正法,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她们自己学到师傅的教诲后,又宣讲,演说,传授,确立,解释,分析,阐明,并能以正法降伏异论,展示法的神奇,(只要没有这样的优婆夷声闻弟子,)我将不入般涅槃。
“世尊,如今世尊已有这样的优婆夷声闻弟子,她们学有所成,训练有素,熟练自如,多闻,掌握正法,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她们自己学到师傅的教诲后,又宣讲,演说,传授,确立,解释,分析,阐明,并能以正法降伏异论,展示法的神奇。世尊今当入般涅槃,善逝今当入般涅槃,现在是世尊入般涅槃的时候了。
“世尊曾这样说:‘恶魔,只要此梵行尚未繁荣、昌盛、广布,为多方传颂,乃至天人善说,我当不入般涅槃。’今世尊之梵行已经繁荣、昌盛、广布,为多方传颂,乃至天人善说。世尊今当入般涅槃,善逝今当入般涅槃,现在是世尊入般涅槃的时候了。”
9.听到这样说,世尊对魔罗说:“恶魔,你毋庸多虑。如来不久将入般涅槃。从此刻起三个月后,如来将入般涅槃。”
10.于是,世尊在遮婆罗支提正觉正知而放弃寿行。那时大地震动,令人恐惧,令人毛骨悚然,且天鼓震响。世尊察知此事,在那时有感而自说偈曰:
“有生有量亦无量24,
牟尼尽弃有生行25。
内心喜悦入正定,
破除我染犹甲胄。”
11.而尊者阿难思忖道:“这大地震真不可思议,真奇妙。这大地震令人恐惧,令人毛骨悚然,且天鼓震响。世尊,是何因,是何缘,而有这大地震出现呢?”
12.于是尊者阿难走近世尊,到了之后,礼敬世尊,坐于一边,然后对世尊这样说:“世尊,此大地震真不可思议,真奇妙。这大地震令人恐惧,令人毛骨悚然,且天鼓震响。世尊,是何因,是何缘,而有这大地震出现呢?”
13.“阿难,有八种因缘,可致大地震动。哪八种?此大地止依于水上,水止依于风上,风住于虚空。大风刮起的时候,大风动则水动,水动则地动。这是导致大地震动的第一因缘。
14.“另外,阿难,具有神通、心自在的沙门或婆罗门,或有大神通大威力的天神,他们修地想少,而修水想无限。他使大地颤抖,震动,摇晃,超强震动。这是导致大地震动的第二因缘。
15.“另外,阿难,当菩萨正知具念,自兜率天宫下凡,入于母胎,那时大地颤抖,震动,摇晃,超强震动。这是导致大地震动的第三因缘。
16.“另外,阿难,当菩萨正知具念,出母胎时,那时大地颤抖,震动,摇晃,超强震动。这是导致大地震动的第四因缘。
17.“另外,阿难,当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时,那时大地颤抖,震动,摇晃,超强震动。这是导致大地震动的第五因缘。
18.“另外,阿难,当如来初转无上法轮时,那时大地颤抖,震动,摇晃,超强震动。这是导致大地震动的第六因缘。
19.“另外,阿难,当如来具念正知,舍弃寿行时,那时大地颤抖,震动,摇晃,超强震动。这是导致大地震动的第七因缘。
20.“另外,阿难,当如来入无余涅槃界时,那时大地颤抖,震动,摇晃,超强震动。这是导致大地震动的第八因缘。阿难,这就是致使大地震动的八种因缘。
21.“阿难,有八种众。哪八种?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家主众,沙门众,四大王众,三十三天众,魔众,梵众。
22.“阿难,我记得曾加入数百刹帝利众。在我入座、攀谈、交谈之前,他们有何肤色,我便有何肤色。他们用何语音,我便用何语音。我说法,启发、鼓舞、激励(他们),令(他们)欢喜。当我演说的时候,他们都不认识我,说:‘这位演说者是天神还是凡人?’在以说法启发、鼓舞、激励,令他们欢喜之后,我便消失。我消失了,他们仍然不知道是我,说:‘这隐去者是天神还是凡人?’
23.“阿难,我记得曾加入数百婆罗门众。阿难,我记得曾加入数百婆罗门众(……)家主众(……)沙门众(……)四大王众(……)三十三天众(……)魔众(……)梵众。在我入座、攀谈、交谈之前,他们有何肤色,我有何肤色。他们用何语音,我便用何语音。我说法,启发、鼓舞、激励(他们),令(他们)欢喜。当我演说的时候,他们都不认识我,说:‘这位演说者是天神还是凡人?在以说法启发、鼓舞、激励,令他们欢喜之后,我便消失。我消失了,他们仍然不知道是我,说:‘这隐去者是天神还是凡人?’
“阿难,这就是八种众。
24.“阿难,有八种胜处。哪八种?
25.“一人修得内色想26,能见外界诸色,有限的,美的,丑的。他有如是想:‘胜诸色后,我能知能见。’此即第一胜处。
26.“一人修得内色想,能见外界诸色,无限的,美的,丑的,他有如是想:‘胜诸色后,我能知能见。’此即第:二胜处。
27.“一人修得内无色想,能见外界诸色,有限的,美的,丑的,他有如是想:‘胜诸色后,我能知能见。’此即第三胜处。
28.“一人修得内无色想,能见外界诸色,无限的,美的,丑的。他有如是想:‘胜诸色后,我能知能见。’此即第四胜处。
29.“一人修得内无色想,能见外界诸色是青色、青貌、青观、青光。犹如水葫芦花,是青色、青貌、青观、青光。又如波罗奈布两面柔滑,是青色、青貌、青观、青光,如是一人修得内无色想者,能见外界渚色是青色、青貌、青观、青光。他有如是想:‘胜诸色后,我能知能见。’此即第五胜处。
30.“一人修得内无色想,能见外界诸色是黄色、黄貌、黄观、黄光。犹如羯尼伽罗花,是黄色、黄貌、黄观、黄光,又如波罗奈布两面光滑,是黄色、黄貌、黄观、黄光,如是一人修得内无色想者,能见外界诸色是黄色、黄貌、黄观、黄光。他有如是想:‘胜诸色后,我能知能见。’此即第六胜处。
31.“一人修得内无色想,能见外界诸色是红色、红貌、红观、红光。犹如般豆衹婆伽花,是红色、红貌、红观、红光。又如波罗奈布两面光滑,是红色、红貌、红观、红光,如是一人修得内无色想,能见外界诸色是红色、红貌、红观、红光。他有如是想:‘胜诸色后,我能知能见。’此即第七胜处。”
32.“一人修得内无色想,能见外界诸色是白色、白貌、白观、白光。犹如太白星,是白色、白貌、白观、白光。又如波罗奈布两面光滑,是白色、白貌、白观、白光,如是一人修得内无色想,能见外界诸色是白色、白貌、白观、白光。他有如是想:‘胜诸色后,我能知能见。’此即第八胜处。
33.“阿难,有八种解脱。哪八种?
“有色见色,此即第一解脱。
“内无色想,能见外界诸色,此即第二解脱。
“笃信于‘净’,此即第三解脱。
“超越一切色想、灭嗔想、于种种想皆不作意,入驻于‘虚空无边’的空无边处,此即第四解脱。
“超越一切空无边处,入驻于‘识无边’的识无边处住,此即第五解脱。
“超越一切识无边处,入驻于‘一无所有’的无所有处住,此即第六解脱。
“超越一切无所有处,入驻于非想非非想处住,此即第七解脱。
“彻底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驻于灭受想定,此即第八解脱。
“阿难,此即八种解脱。
34.“阿难,往昔我住于郁卢毗罗,在尼连禅河岸上的一棵榕树下成就无上正觉。那时,罪恶的魔罗向我走来。来到后,站在一旁,对我说:‘世尊今当入般涅槃,善逝今当入般涅槃,现在正是如来入涅槃的时候。”
35.“听到这样说,阿难,我回答魔罗:‘恶魔,只要我还没有这样的比丘声闻弟子,他们学有所成,训练有素,熟练自如,多闻,掌握正法,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他们自己学到师傅的教诲后,又宣讲,演说,传授,确立,解释,分析,阐明,并能以正法降伏异论,展示法的神奇,(只要没有这样的比丘声闻弟子,)我将不入般涅槃。
“‘只要我还没有这样的比丘尼声闻弟子,她们学有所成,训练有素,熟练自如,多闻,掌握正法,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她们自己学到师傅的教诲后,又宣讲,演说,传授,确立,解释,分析,阐明,并能以正法降伏异论,展示法的神奇,(只要没有这样的比丘尼声闻弟子,)我将不入般涅槃。
“‘只要我还没有这样的优婆塞声闻弟子,他们学有所成,训练有素,熟练自如,多闻,掌握正法,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他们自己学到师傅的教诲后,又宣讲,演说,传授,确立,解释,分析,阐明,并能以正法降伏异论,展示法的神奇,(只要没有这样的优婆塞声闻弟子,)我将不入般涅槃。
“‘只要我还没有这样的优婆夷声闻弟子,她们学有所成,训练有素,熟练自如,多闻,掌握正法,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她们自己学到师傅的教诲后,又宣讲,演说,传授,确立,解释,分析,阐明,并能以正法降伏异论,展示法的神奇,(只要没有这样的优婆夷声闻弟子,)我将不入般涅槃。
“‘只要此梵行尚未繁荣、昌盛、广布,为多方所传颂,乃至天人善说,我当不入般涅槃。’
36.“阿难,今日在遮婆罗支提,罪恶的魔罗来至我处,对我说:‘世尊今当入般涅槃,善逝今当入般涅槃,现在正是如来入般涅槃的时候,世尊!世尊曾这样说:“恶魔,只要我还没有这样的比丘声闻弟子,他们学有所成,训练有素,熟练自如,多闻,掌握正法,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他们自己学到师傅的教诲后,又宣讲,演说,传授,确立,解释,分析,阐明,并能以正法降伏异论,展示法的神奇,(只要没有这样的比丘声闻弟子,)我将不入般涅槃。”
“‘世尊,如今世尊已有比丘声闻弟子,他们学有所成,训练有素,熟练自如,多闻,掌握正法,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他们自己学到师傅的教诲后,又宣讲,演说,传授,确立,解释,分析,阐明,并能以正法降伏异论,展示法的神奇。世尊今当入般涅槃,善逝今当入般涅槃,现在是世尊入般涅槃的时候了。
“‘世尊曾这样说:“只要我还没有这样的比丘尼声闻弟子,(……)优婆塞声闻弟子,(……)优婆夷声闻弟子,(……)只要我拥有的此梵行尚未繁荣、昌盛、广布,为多方所传颂,乃至天人善说,我当不入般涅槃。”今世尊之梵行已经繁荣、昌盛、广布,为多方所传颂,乃至天人善说。世尊今当入般涅槃,善逝今当入般涅槃,现在是世尊入般涅槃的时候了。’
37.“听到这样说,我回答:‘恶魔,你毋庸多虑。如来不久将入般涅槃。从此刻起三个月后,如来将入般涅槃。’阿难,今天在这遮婆罗支提,如来正念正知,已舍寿行。”
38.听到这样说,尊者阿难对世尊说:“世尊,惟愿世尊住世一劫,惟愿善逝住世一劫,为众生利益,为众生安乐,为慈悯世间,为天人的利益和安乐!”
“阿难,好了,不要恳求如来。现在并非恳求如来的时机。’
39.尊者阿难第二次(……)第三次对世尊这样说:“世尊,惟愿世尊住世劫,惟愿善逝住世一劫,为众生利益,为众生安乐,为慈悯世间,为天人的利益和安乐!”
“阿难,你可相信如来的觉悟?”
“是的,世尊。”
“那么,阿难,你为何烦扰如来三次之多?”
40.“世尊,我曾听世尊亲口说,我记住了世尊亲口说的话:‘若有人练成、常修、驾驭、通达、成就、谙熟、善使四如意足,他可因需要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阿难,如来即已练成(……)四如意足,他可因需要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
“阿难,你信吗?”
“是的,世尊。”
“所以,阿难,这是你错失(良机),你的过失。当如来发出粗大的兆相,发出宽泛的光辉时,你未能察觉,未能请求世尊:‘世尊,惟愿世尊住世一劫,惟感善逝住世一劫,为众生利益,为众生安乐,为慈悯世间,为人天的利益和安乐!’阿难,若是你能恳求如来,如来会两次回绝你的话,但是第三次就会允诺。因此,阿难,这是你错失(良机),你的过失。”
41.“阿难,有一次我住于王舍城鹫峰山上。在那里,我曾对你说:‘阿难,王舍城甚可爱乐!阿难,鹫峰山甚可爱乐!阿难,若有人练成、常修、驾驭、通达、成就、谙熟、善使四如意足,他可因需要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阿难,如来即已练成、常修、驾驭、通达、成就、谙熟、善使四如意足,他可因需要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然而,阿难,当如来发出粗大的兆相,发出宽泛的光辉时,你未能察觉,未能请求世尊:‘世尊,惟愿世尊住世一劫,惟愿善逝住世一劫,为众生利益,为众生安乐,为慈悯世间,为人天的利益和安乐!’阿难,若你能恳求如来,如来会两次回绝你的话,但是第三次就会允诺。因此,阿难,这是你错失(良机),你的过失。
42.“阿难,有一次我住于王舍城乔达摩榕树林中,(……)我住于王舍城盗贼崖,(……)王舍城吠婆罗山麓的七叶洞,(……)王舍城仙人吞山麓的时岩,(……)王舍城凉林蛇酒坡,(……)王舍城苦修林,(……)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27,(……)王舍城耆婆林,(……)王舍城曼直林鹿苑。
43.“阿难,在这些地方,我都曾对你说过:‘阿难,王舍城甚可爱乐!阿难,鹫峰山甚可爱乐!阿难,乔达摩榕树林甚可爱乐!盗贼崖甚可爱乐!吠婆罗山麓的七叶洞甚可爱乐!仙人吞山麓的时岩甚可爱乐!王舍城凉林中的蛇酒坡甚可爱乐!苦修林甚可爱乐!迦兰陀竹林园甚可爱乐!耆婆林甚可爱乐!曼直林鹿苑甚可爱乐!
44.“阿难,若有人练成、常修、驾驭、通达、成就、谙熟、善使四如意足,他可因需要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阿难,如来即已练成、常修、驾驭、通达、成就、谙熟、善使四如意足,他可因需要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然而,当如来发出粗大的兆相,发出宽泛的光辉时,你未能察觉,未能请求世尊:‘世尊,惟愿世尊住世一劫,惟愿善逝住世一劫,为众生利益,为众生安乐,为慈悯世间,为人天的利益和安乐!’阿难,若是你能恳求如来,如来会两次回绝你的话,但是第三次就会允诺。因此,阿难,这是你错失(良机),你的过失。
45.“阿难,我曾住于毗舍离优檀那支提。在那里,我曾对你说过:‘阿难,毗舍离甚可爱乐!阿难,优檀那支提甚可爱乐!阿难,若有人练成、常修、驾驭、通达、成就、谙熟、善使四如意足,他可因需要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阿难,如来即已练成、常修、驾驭、通达、成就、谙熟、善使四如意足,他可因需要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然而,当如来发出粗大的兆相,发出宽泛的光辉时,你未能察觉,未能请求世尊:‘世尊,惟愿世尊住世一劫,惟愿善逝住世一劫,为众生利益,为众生安乐,为慈悯世间,为人天的利益和安乐!’阿难,若是你能恳求如来,如来会两次回绝你的话,但是第三次就会允诺。因此,阿难,这是你错失(良机),你的过失。
46.“阿难,有一次在毗舍离,我住在乔达摩支提,(……)毗舍离,我住在七芒果支提,(……)舍离,我住在多子支(……)七舍离,我住在娑罗多支提(……)
47.“甚至今天,阿难,在此遮婆罗支提,我也曾对你说:‘阿难,毗舍离甚可爱乐,优檀那支提甚可爱乐,乔达摩支提甚可爱乐,七芒果支提甚可爱乐,多子支提甚可爱乐,娑罗多支提甚可爱乐,遮婆罗支提甚可爱乐!阿难,若有人练成、常修、驾驭、通达、成就、谙熟、善使四如意足,他可因需要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阿难,如来即已练成、常修、驾驭、通达、成就、谙熟、善使四如意足,如来可因需要住世一劫,或一劫之余。’然而,阿难,当如来发出粗大的兆相,发出宽泛的光辉时,你未能察觉,未能请求世尊:‘世尊,惟愿世尊住世一劫,惟愿善逝住世一劫,为众生利益,为众生安乐,为慈悯世间,为人天的利益和安乐!’阿难,若是你能恳求如来,如来会两次回绝你的话,但是第三次就会允诺。因此,阿难,这是你错失(良机),你的过失。
48.“阿难,难道我过去不曾告诉你:‘一切恩爱、心爱必然无常变化,生离死别,他我异别28。因此这有什么奇怪的呢?有生、有成、有为者注定坏灭。愿其永不坏灭,那是不可能的。’阿难,那被如来放弃、扔掉、解缚、割舍者,正是已舍弃的寿行。如来以一言而说:‘如来不久将入般涅槃。从此刻起三个月后,如来将入般涅槃。’要让如来为了寿命而食言,那是不可能的。阿难,我们去往大林楼阁讲堂吧。”
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
49.于是世尊与尊者阿难一道前往大林楼阁讲堂。到了之后,世尊便对阿难说道:“阿难,你去,凡是住在毗舍离附近的比丘,你把他们都召集起来,让他们聚集在讲堂里。
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随后便让住于毗舍离的比丘们都聚集到讲堂之中,然后来至世尊面前,礼敬世尊,立于一旁,对世尊这样说:“世尊,僧团已聚集,世尊敬请尊便。”
50.于是世尊前往讲堂,到后,坐在设好的座位上,随即对比丘们说:“比丘,凡我参透并且宣说的诸法,你们在认真学习之后,要温习修习、努力实践,以令梵行迥永长存。这是为了众生的利益,众生的安乐,为了慈悯世间,为了天人的利益和安乐。比丘,哪些是我参透并且为你们宣说的诸法,你们在认真学习之后,当温习、修习、努力实践,以令梵行迥永长存,为了众生的利益,众生的安乐,为了慈悯世间,为了天人的利益和安乐呢?例如: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比丘,这些是我参透并且宣说的诸法,这些是你们在认真学习之后,要温习、修习、努力实践的,以令梵行迥永长存,为了众生的利益,众生的安乐,为了慈悯世间,为了天人的利益和安乐。
51.世尊告诉众比丘:“比丘,我现在告诉你们,诸行乃是衰灭法。你们要毫不松懈,以达圆满29。如来不久将入般涅槃。从此刻起三个月后,如来将入般涅槃。”
世尊说了这番话,善逝说过这番话,导师又说道:
“吾寿已成熟,吾命将限止。
当辞汝等去,完成自归依。
比丘当勤勉,具念持净戒。
善调伏入定,须随护已心。
谁于此法律,坚守无懈怠,
脱离生轮转,终结诸苦难。”
第三日诵。
4.1.世尊于午前时分穿好衣服,着衣持钵,进入毗舍离城乞食。于毗舍离城行乞后,吃过之后,从乞食处返回。世尊象视毗舍离30,对尊者阿难说道:“阿难,这是如来最后一次观望毗舍离。阿难,我们去往盘陀村吧。”
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于是世尊与大比丘众俱来至盘陀村。世尊住在盘陀村。
2.在那里,世尊告诉众比丘:“比丘,由于不能认识、参透四种法,我与你们于漫漫长世流转轮回。哪四种?由于不能觉悟、参透圣戒,我与你们于漫漫长世流转轮回。由于不能觉悟、参透圣慧,我与你们于漫漫长世流转轮回。由于不能认识、参透圣定,我与你们于漫漫长世流转轮回。由于不能觉悟、参透圣解脱,我与你们于漫漫长世流转轮回。比丘,正是觉悟了、参透了圣戒,正是觉悟了、参透了圣慧,正是觉悟了、参透了圣定,正是觉悟了、参透了圣解脱,才斩断对有的贪恋,割断对有的欲望,现在才没有了再生。”
3.世尊说了这番话,善逝说过这番话,导师又说道:
“戒定慧无上解脱,
此道美誉佛陀悟。
如是佛陀全通晓,
曾为比丘说是法。
为师终结诸苦难,
世间眼入般涅槃。”
4.世尊住在盘陀村时,对众多比丘宣说如是法要:“此即戒,此即定,此即慧。修戒成,则定有大果报、大利益。修定成,则慧有大果报、大利益。修慧成,则心能完全自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等诸漏中解脱。”
5.世尊在盘陀村随意住已,便唤尊者阿难道:“阿难,我们前往小象村,(……)安婆村,(……)瞻部村,(……)薄伽城。
6.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于是世尊与大比丘众俱来至薄伽城。
7.世尊住于薄伽城欢喜支提。在那里,世尊告诉众比丘:“比丘,我将宣说四大教法。你们且听,善加思惟,我将宣说。
众比丘回答世尊说:“是,世尊。”
8.于是世尊如是说:“比丘,有比丘可能会这样说:‘我曾听世尊亲口说、亲口受教,此是法,此是律,此是为师的教导。’对此比丘所说,不应欣悦,也不应诟病,而应认真记录那些语句修辞,在经中推其虚实,在律中探究有无。如果那些语句修辞未得经、律验证,未在经、律中出现,那么便可以据此而说:‘这必定不是世尊之言,而是比丘的谬解。’如是,比丘,你们应当弃之不理。如果那些(语句修辞)依经、律查询,确得经中验实,确得律中验证,那么便可以据此而说:‘这确实是世尊之言,这是比丘的善持。’比丘,这就是你们应当记持的第一大教法。
9.“另外,比丘,有比丘可能会这样说:‘某处住有僧团,其僧团中有长老大德。我曾听此僧团亲口说、亲口受教,此是法、此是律、此是为师的教导。’对此比丘所说,不应欣悦,也不应诟病,而应认真记录那些语句修辞,在经中推其虛实,在律中探究有无。如果那些语句修辞未得经、律验证,未在经、律中出现,那么便可以据此而说:‘这必定不是世尊之言,而是僧团的谬解。’如是,比丘,你们应当弃之不理。如果那些(语句修辞)依经、律查询,确得经中验实,确得律中验证,那么便可以据此而说:‘这确实是世尊之言,这是僧团的善解。’比丘,这就是你们应当记持的第二大教法。
10.“另外,比丘,有比丘可能会这样说:‘某处住有许多长老比丘,他们多闻、通晓圣言、持法、持律、持本母。我曾听这些长老亲口说、亲口受教,此是法,此是律,此是为师的教导。’对此比丘所说,不应欣悦,也不应诟病,而应认真记录那些语句修辞,在经中推其虚实,在律中探究有无。如果那些语句修辞未得经、律验证,未在经、律中出现,那么便可以据此而说:‘这必定不是世尊之言,而是那些长老的谬解。’如是,比丘,你们应当弃之不理。如果那些(语句修辞)依经、律查询,确得经中验实,确得律中验证,那么便可以据此而说:‘这确实是世尊之言,这是长老的善解。’比丘,这就是你们应当记持的第三大教法。
11.“另外,比丘,有比丘可能会这样说:‘某处住有一长老比丘,他多闻、通晓圣言、持法、持律、持本母。我曾听此长老亲口说、亲口受教,此是法,此是律,此是为师的教导。’对此比丘所说,不应欣悦,也不应诟病,而应认真记录那些语句修辞,在经中推其虚实,在律中探究有无。如果那些语句修辞未得经律验证,未在经、律中出现,那么便可以据此而说:‘这必定不是世尊之言,而是那个长老的谬解。’如是,比丘,你们应当弃之不理。如果那些(语句修辞)依经、律查询,确得经中验实,确得律中验证,那么便可以据此而说:‘这确实是世尊之言,这是长老的善解。’比丘,这就是你们应当记持的第四大教法。
“比丘,这就是你们应当记持的四大教法。”
12.世尊住于薄伽城欢喜支提时,常对比丘宣说如是法要:“此即戒,此即定,此即慧。修戒成,则定有大果报、大利益。修定成,则慧有大果报、大利益。修慧成,则心能完全从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等诸漏中解脱。’
13.那时,世尊在薄伽城随意住已,便唤尊者阿难道:“阿难,我们去往波波城。”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于是世尊与大比丘众一道来至波波。在那儿,世尊住在铁匠之子纯陀的芒果林中。
14.铁匠之子纯陀听说“世尊已经来到波波,住在我的芒果林中”。于是铁匠之子纯陀前来拜见世尊,到后,礼敬世尊,随即坐于一旁。世尊以说法启发、激励、鼓舞铁匠之子纯陀,令他欢喜。
15.铁匠之子纯陀受到世尊说法的启发、激励、鼓舞,十分欢喜,便对世尊说:“世尊,惟愿世尊与比丘众一道,受我明日供养。”世尊默然接受。
16.铁匠之子纯陀知世尊接受了邀请,便从座位起身,向世尊致敬,右绕礼拜世尊之后离开。
17.于是,经过一夜,铁匠之子纯陀在自己家中备好精致嚼食啖食及许多猪树耳31,然后告知世尊时间:“已适时,世尊,饭食已备好。”
18.于是世尊于午前时分穿好衣服,着衣持钵,与比丘众一道前往铁匠之子纯陀的居所。到后,世尊便坐在已经备好的座位上,对铁匠之子纯陀说道:“纯陀,你把那些准备好的猪树耳盛予我,把其他嚼食啖食盛予比丘众。”
铁匠之子纯陀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便将准备好的猪树耳盛予世尊,其他嚼食啖食盛予比丘众。
19.世尊告诉铁匠之子纯陀道:“纯陀,凡是剩余的猪树耳,你要挖坑全部埋掉。纯陀,我于天界、魔界、梵界,乃至包括沙门、婆罗门在内的天人众中,,不能看见有谁吃下此物可以完全消化,如来除外。”
铁匠之子纯陀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便将剩下的猪树耳全部挖坑埋掉。然后来到世尊面前,礼敬世尊,坐到一旁。世尊以说法启发、激励、鼓舞铁匠之子纯陀,令他欢喜,随后从座位起身离去。
20.世尊吃过铁匠纯陀的供养之后,罹患重病,腹泻痢血,痛苦不堪,濒临绝命。世尊具念正知,忍受此不堪容忍之苦。于是,世尊唤尊者阿难道:“阿难,我们去往拘尸那罗。”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
吃过纯陀饭,我闻如是语,
世尊患病笃,剧痛临寿终。
因食猪树耳,师尊起重疾。
痢血仍不止,世尊有吩咐:
我当徒步行,前往拘夷城32。
21.于是世尊避开大道,走到一棵树下,对尊者阿难说道:“阿难,你将我的僧伽梨衣33叠为四折。阿难,我很疲惫,要坐一会儿。”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随即便把僧伽梨衣叠为四折。
22.世尊坐在敷设好的座位上,唤尊者阿难道:“阿难,你去取水来,我口渴了,想要喝水。
听到这样说,尊者阿难便对世尊说:“世尊,刚刚有五百辆车乘经过,水被车轮所阻,水流细小,浑浊不堪。世尊,不远处有鸡冠河,其水澄净,怡人,清凉,清澈,有好津渡,甚可爱乐。在那里,世尊可以饮水,又可以清凉身体。”
23.世尊第二次唤尊者阿难道:“阿难,你去取水来,我口渴了,想要喝水。”
尊者阿难第二次对世尊如此说道:“世尊,刚刚有五百辆车乘经过,水被车轮所阻,水流细小,浑浊不堪。世尊,不远处有鸡冠河,其水澄净,怡人,清凉,清澈,有津渡,甚可爱乐。在那里,世尊可以饮水,又可以清凉身体。”
24.世尊第三次唤尊者阿难道:“阿难,你去取水来,我口渴了,想要喝水。”
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便持钵走向那条小溪。那条溪流中,车辙纵横,水流细少,浑浊肮脏。尊者阿难走近时,水流变得澄澈清亮,不再浑浊,汨汨流淌。
25.于是尊者阿难如是忖道:“真不可思议,真奇妙!这都是由于如来的大神通力、大威力。此溪流中本来车辙纵横,水流细少,浑浊肮脏。当我走近时,水变得澄澈清亮,不再浑浊,汨汩流淌。”便用钵取了水,走到世尊面前,对世尊说道:“真不可思议,世尊,真奇妙,世尊!这都是由于如来的大神通力、大威力。此溪流中本来车辙纵横,水流细少,浑浊肮脏,当我走近时,水变得澄澈清亮,不再浑浊,汨汩流淌。世尊请喝水,善逝请喝水!”于是世尊喝了水。
26.那时有一个名叫蒲拘娑的人,他是力士族子,阿拉罗·伽罗的声闻弟子,刚好在从拘尸那罗到波波城的路上。力士族子蒲拘娑见到世尊坐在一树根处,便走近世尊,礼敬世尊之后坐于一旁,对世尊这样说:“真不可思议,世尊,真奇妙!世尊,出家人居然如此安住寂静!
27.“世尊,从前阿拉罗·伽罗行于路上,曾离开大道,在不远的树根处午憩。那时,世尊,有五百辆车从阿拉罗·伽罗近旁驶过。有一个人跟在车队后面走,走近阿拉罗·伽罗,然后对他说:
“‘尊者,你看见五百辆车驶过了吗?”
“不,仁友,我没有看到。’
“‘那么,尊者,你听到声音了吗?’
“‘不,仁友,我没有听到。
“‘尊者,你睡着了吗?’
“‘不,仁友,我没有睡着。’
“‘尊者,你有知觉吗?’
“‘有,仁友。’
“‘尊者,你清醒有知觉,却没有看到五百辆车从近旁驶过,也没有听到声响吗?尊者,而且连你的僧伽梨衣也已经被灰尘沾染了。’
“是的,仁友。’
“然后,世尊,这个人便如此忖道:‘真不可思议,真奇妙!出家人居然如此安住寂静!虽然清醒有知觉,却未看到五百车乘从近旁驶过,也没有听到声响。’那人表达了对阿拉罗·伽罗的高广崇拜,随后离去。”
28.“蒲拘娑!你认为哪一个更为奇特或者更难以实现呢?(例如:)一个虽清醒有知觉,却不见不闻五百辆车从近旁驶过。另一个虽清醒有知觉,却在天降大雨、电闪雷鸣时不见不闻。”
29.“世尊,怎么能比呢?纵然有五百辆车、或六百辆车、或七百辆车、或八百辆车、或九百辆车、或一千辆车,还是那个虽然清醒有知觉,却在天降大雨、电闪雷鸣时不见不闻的人更为奇特、更加难以实现。”
30.“蒲拘娑,我曾住在阿图玛打谷仓,那时天降大雨、电闪雷鸣,打谷仓附近的两个农夫兄弟和四头公牛都被(雷电)击杀。于是,从阿图玛走出大批群众,来到那被击杀的两个农夫兄弟和四头公牛处。
31.“那时,蒲拘娑,我从打谷仓的门口出来,在户外经行。有个人从人群中向我走来,向我礼敬之后,站在一旁。我对他说:
“‘仁友!众人为何聚集?
“‘世尊,今天天降大雨,电闪雷鸣,打谷仓附近的两个农夫兄弟和四头公牛都被雷电打死,因此聚集了很多人。世尊,您当时在哪里?
“‘仁友,我就在这里。’
“‘世尊,那您看到了吗?
“‘仁友,我没有看到。’
“‘世尊,那您听见声音了吗?
“‘仁友,我不曾听见声音。’
“‘世尊,您睡着了吗?’
“‘仁友,我没有睡着。’
“‘世尊,您有知觉吗?’
“‘有,仁友。
“‘世尊,您居然清醒有知觉,却未见未闻天降大雨、电闪雷鸣吗?’
“‘是的,仁友。
33.“蒲拘娑,随后此人如是忖道:‘真不可思议,真奇妙!出家人居然如此安住寂静!虽然清醒有知觉,却在天降大雨,电闪雷鸣的时候,既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声音。’此人表达了对我的高广崇拜,礼敬于我,右绕礼拜而去。”
34.听到如是说,力士族子蒲拘娑对世尊这样说:“世尊,我对阿拉罗·伽罗的崇信,(犹如)受到飓风的摇撼,受到湍急河流的冲刷。真是绝妙,世尊,真是绝妙,世尊!犹如扶正颠倒,拨开杂草枯叶,为迷途者指明道路,在黑暗处持有油灯,令‘有眼者能见种种色’,如此世尊以种种方便阐释法。世尊,我归依世尊,归依法,归依僧团。世尊,惟愿世尊收我为优婆塞,从现在起直至命终。”
35.然后,力士族子蒲拘娑唤来一人道:“你去取来两幅金色柔软布披身34。”
那人应诺力士族子蒲拘娑道:“是,尊者。”随即便拿来两幅金色柔软布披身。
力士族子蒲拘娑便将这两幅金色柔软布披身献予世尊:“世尊,惟愿世尊慈悯,接受这两幅金色柔软布披身。”
“这样的话,你给我披上一件,给阿难披上一件。”
力士族子、蒲拘娑回答世尊说:“是,世尊。”然后给世尊披上一件,给尊者阿难披上一件。
36.世尊以说法启发、激励、鼓舞力士族子蒲拘娑,令他欢喜。而力士族子蒲拘娑受世尊说法的启发、激励、鼓舞,十分欢喜,便从座位起身,向世尊致敬,右绕礼拜世尊之后离去。
37.力士族子蒲拘娑离去后不久,尊者阿难把两幅金色柔软布披身都覆盖在世尊身上。这两幅布披在世尊身上却好像没了光彩35。于是尊者阿难对世尊如此说道:“真不可思议,世尊,真奇妙,世尊!如来肤色竟然如此纯净光辉。这两幅金色柔软布披上世尊身上,竟然显得黯然无色。”
“是这样的,阿难。如来之身在两个时候极为纯净,肤色光辉灿烂。哪两个时候?一为如来证悟无上正等正觉之夜,一为入无余涅槃之夜。阿难,这就是如来之身格外纯净,肤色光辉灿烂的两个时候。
38.“阿难,今夜后夜分,如来将在拘尸那罗附近,力士族的娑罗林中,于娑罗双树之间入般涅槃。阿难,我们去往鸡冠河吧。”
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
两袭金辉衣,蒲拘娑所献。
导师金体色,无遮更辉奕。
39.于是世尊与大比丘众一道往赴鸡冠河。到了之后,世尊入河沐浴、饮水,然后渡河来到芒果林。世尊唤尊者纯陀道:“纯陀,你将我的僧伽梨衣叠为四折。纯陀,我很疲惫,想要躺下。”
尊者纯陀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便将僧伽梨衣叠为四折。
40.于是世尊以右胁侧位呈狮子眠,累足而卧,具念正知,作起身想意。尊者纯陀那时坐于世尊面前。
佛陀来至鸡冠河,
水呈清凉净宜悦,
导师疲乏入其中,
如来世间无伦比。
洗浴饮水方渡河,
比丘众中为首尊。
师尊世尊宣法者,
大仙来至芒果林。
唤来比丘名纯陀,
四叠敷地我当卧。
纯陀受命修成者,
速速将衣四叠敷。
师尊色乏巳安卧,
纯陀亦于师前坐。
42.随即,世尊唤尊者阿难道:
“阿难,若有人令铁匠之子纯陀产生悔恨:‘纯陀,你不会有福报,你不会有功德。如来享用了你最后供食而入了般涅槃。’阿难,应该消除对铁匠之子纯陀的悔恨之心:
“‘仁友纯陀,你会有福报,你会有功德。如来在享用了你最后供食之后便入了般涅槃。仁友纯陀,我曾听世尊亲口授教,有两种供食,有同样善果,同样果报。与其他施舍相比,有更大善果,更大果报,更大利益。哪两种供食?一者如来食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二者为如来食后,入无余涅槃。这两种供食有同样善果,同样果报。与其他供食相比,有更大善果,更大果报,更大利益。铁匠子纯陀尊者积下导致长寿之业,铁匠子纯陀尊者积下导致美貌之业,铁匠子纯陀尊者积下导致安乐之业,铁匠子纯陀尊者积下导致美誉之业,铁匠子纯陀尊者积下导致升天之业,铁匠子纯陀尊者积下导致权势之业。
“阿难,铁匠之子纯陀的悔恨之心应被如是消除。”
43.那时,世尊察知此意,有感而自说偈曰:
“布施者增福,
律已者无憎,
为善者消罪。
灭除贪嗔痴,
便已入涅槃。’
第四日诵。
5.1世尊唤尊者阿难道:“阿难,我们去往希连禅河36对岸,拘尸那罗城优波婆陀力士族人37的娑罗林吧。”
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
于是世尊与大比丘众一道前往希连禅河对岸,拘尸那罗城优波婆陀力士族的娑罗林。到了以后,世尊唤尊者阿难道:“阿难,你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设床,令头朝北。我很疲惫,想要躺下。”
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于是便在娑罗双树间铺设了床,令头朝北。世尊,以右胁侧位呈狮子眠,累足而卧,具念正知。
2.那时花期未至的娑罗双树花尽数盛放,为供养如来而缤纷散落于如来身上。天曼陀罗花从空中降下,为供养如来而缤纷散落于如来身上。天旃檀香末从空中降下,为供养如来而缤纷散落于如来身上。天乐器在空中奏响为供养如来,天歌缭绕于空中,为供养如来。
3.世尊告诉尊者阿难道:“阿难,花期未至的娑罗双树花尽数盛放,为供养如来而缤纷散落于如来身上。天上的曼陀罗花从空中降下,为供养如来而缤纷散落于如来身上。天上的旃檀香求从空中降下,为供养如来而缤纷散落于如来身上。天乐器在空中奏响为供养如来,天歌缭绕于空中为供养如来。
“阿难,如来从未受到如此般礼敬,或敬重,或尊敬,或供养,或崇拜。阿难,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他正是在礼敬、敬重、尊敬、供养、供奉如来。因此,阿难,‘我们要奉行正法,不偏不倚,遵法而行。’阿难,当如是谨记。”
4.那时,尊者乌波伐那站在世尊前方为世尊扇扇。世尊让尊者乌波伐那避开:“比丘,请你让开,不要站在我前面。”于是尊者阿难付道:“这位乌波伐那尊者长久以来服侍世尊不离左右。然而世尊却在最后时刻让乌波伐那尊者避开:‘比丘,请你让开,不要站在我前面。’是何因何缘,世尊让乌波伐那尊者避开:‘比丘,请你让开,不要站在我前面。’?”
5.于是尊者阿难对世尊说道:“世尊,这位乌波伐那尊者长久以来服侍世尊,不离左右。然而世尊却在最后时刻让乌波伐那尊者避开:‘比丘,请你让开,不要站在我前面。’是何因何缘,世尊让乌波伐那尊者避开:‘比丘,请你让开,不要站在我前面。’?
“阿难,十方世界众多天神聚集来为见如来,乃至拘尸那罗力士族人娑罗林周围二十由旬之内无不充满有大神力的天神,甚至连发尖刺穿的地方都没有。阿难,众天神抱怨道:‘我们远道而来为见如来。如来、阿罗汉、等正觉者绝少降生此世。今夜后夜分,如来将入般涅槃。然而这位有大能量的比丘却站在如来前面挡住,而我们不得在最后时刻瞻仰如来。’阿难,诸天神如此抱怨。”
6.“世尊,世尊注意到的天神何等状况?”
“阿难,虚空中的天神有地想者,他们揪扯头发,伸臂号泣,闷绝倒地,宛转回遑:‘世尊过早涅槃,善逝过早涅槃,世间之眼过早衰陨!’阿难,地面上的天神有地想者,一样揪扯头发,伸臂号泣,闷绝倒地,宛转回遑:‘世尊过早涅槃,善逝过早涅槃,世间之眼过早衰陨!’而那些离欲具念正知的天神则忍住悲痛:‘诸行无常。凡间如何可得?38’”
7.“世尊,过去众比丘于四面八方坐雨季安居后,都来瞻仰如来。我们得以见到那些意修比丘39,得以礼拜服侍他们。世尊,如来去世之后,我们将不得见那些意修比丘,不能侍奉他们了。”
8.“阿难,有四处可供净信善家子瞻仰缅怀。哪四处?‘如来降生于此。’阿难,此即为净信善家子瞻仰怀念之处。‘如来于此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阿难,此即为净信善家子瞻仰缅怀之处。‘如来于此处初转无上法轮。’阿难,此即为净信善家子瞻仰缅怀之处。‘如来于此处入无余涅槃。’阿难,此即为净信善家子瞻仰缅怀之处。
“阿难,此即供净信善家子瞻仰缅怀的四处。阿难,净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将会来此说:‘如来于此降生’,‘如来于此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如来于此初转无上法轮’,‘如来于此入无余涅槃’。阿难,一切周游支提朝圣、怀净信而终者,他们在身坏命终之后将往生于善趣天界。
9.“世尊,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女子?”
“阿难,不见即可。”
“见到的时候,应当如何而行?”
“阿难,不与交谈即可。”
“世尊,若其主动攀谈,又应当如何而行?”
“阿难,应当护念。”
10.“世尊,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如来身?”
“阿难,你们不要为供养如来身而操心。阿难,你们应当为自己努力,致力于自身,为了自己坚持不放逸,不懈怠,精进奋发。阿难,有刹帝利智者、婆罗门智者、家主智者,他们崇信如来,将会供养如来舍利。”
11.“那么,世尊,应当如何处理如来舍利呢?”
“阿难,如何处理转轮王身,就如何处理如来身。”
“那么,世尊,如何处理转轮王身呢?”
“阿难,人们以新布缠裹转轮王身,用新布缠裹之后,以精梳棉缠裹,之后再用新布缠裹。以这种方式,次第包裹至五百层,然后将转轮王身置于铁制40香油罐中,再盖以铁制罐,以种种香木搭成薪垛,焚烧转轮王身。此后,于四衢大道交会口处为转轮王建塔。阿难,人们即是如此处理转轮王身。
“阿难,人们如何处理转轮王身,就要如此处理如来身。应该在四衢大道交会口处为如来建塔。若有人在那里献上花鬟、香、香粉、彩绘,或礼敬,或生净信心,他们将得到长久的利益安乐。
12.“阿难,唯有四种人应得立塔。哪四种?如来阿罗汉等正觉者应得立塔。辟支佛应得立塔。如来声闻弟子应得立塔。转轮王应得立塔。
“阿难,为何如来阿罗汉等正觉者应得立塔?阿难,‘这是如来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塔’,众人能以此念生净信心。他们生净信心,身坏命终后,能往生善趣天界。阿难,这就是如来阿罗汉等正觉者应得立塔的原因。
“阿难,为何辟支佛应得立塔?‘这是辟支佛世尊之塔’,众人能以此念生净信心。他们生净信心,身坏命终后,能往生善趣天界。阿难,这就是辟支佛应得立塔的原因。
“阿难,为何如来的声闻弟子应得立塔?‘这是如来阿罗汉等正觉者的声闻弟子的塔。’众人能以此念生净信心。他们生净信心,身坏命终后,能往生善趣天界。阿难,这就是如来声闻弟子应得立塔的原因。
“阿难,为何转轮王应得立塔?‘这是合法法王的塔。’众人能以此念生净信心。他们生净信心,待身坏命终后,能往生善趣天界。阿难,这就是转轮王应得立塔的原因。阿难,这就是四种应得立塔的人。”
13.尔后,尊者阿难进入僧房,倚扶门框而悲泣道:“我还是个学子,修习未成,而疼爱我的师尊却要入般涅槃了。”
于是世尊唤众比丘道:“比丘,阿难在哪里?”
“世尊,阿难尊者进了僧房,倚扶门框而悲泣道:‘我还是个学子,修习未成,而疼爱我的师尊却要入般涅槃了。’”
于是世尊唤一名比丘道:“比丘,你去,把我的话告知阿难:‘仁友阿难,世尊唤你。’”
这位比丘回答世尊说:“是,世尊。”随即走到尊者阿难处,对尊者阿难这样说:“仁友阿难,世尊唤你。”尊者阿难回答比丘说:“好的,仁友。”然后来到世尊面前,礼敬世尊,随后坐到一旁。
14.世尊对尊者阿难说:“好了,阿难,不要悲伤,不要痛苦。阿难,我以前不是这样告诉过你们:‘一切恩爱、心爱必然无常变化,生离死别,他我异别。’阿难,凡间如何可得?有生、有成、有为者注定坏灭。惟愿此类永不坏灭,那是不可能的。阿难,在漫长的日日夜夜中,你以慈善、有益、安乐、不二、无量之身业侍奉如来,以慈善(……)口业(……)以慈善、有益、安乐、不二、无量之意业侍奉如来,阿难,你已获得功德,努力吧!你将很快达到解脱41。”
15.于是,世尊对众比丘说:“比丘,在往昔的漫长岁月中,有众多阿罗汉、等正觉者,这些世尊曾拥有最好的侍者,一如我有阿难。比丘,在未来的漫长岁月中,有众多阿罗汉、等正觉者,这些世尊会拥有最好的侍者,一如我有阿难。比丘,阿难是智者。他知道(进止时节):‘此时适宜众比丘来觐见如来’,‘此时适宜众比丘尼,此时适宜优婆塞,此时适宜优婆夷,此时适宜国王、国王的大臣、外道及外道弟子。’
16.“比丘,阿难有四种不可思议奇妙法。哪四种?比丘,若有比丘众前来拜见阿难,一见便能心生欢喜。若阿难为其说法,闻语即能心生欢喜。若阿难沉默,比丘众便心怀怅怏。
“比丘,若有比丘尼众(……)优婆塞众(……)优婆夷众前来拜见阿难,一见便能心生欢喜。若阿难为其说法,闻语即能心生欢喜。比丘,若阿难沉默,优婆夷众便心怀怅怏。比丘,阿难有这四种不可思议奇妙法。
“比丘,转轮王有四种不可思议奇妙法。
“比丘,若有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家主众(……)沙门众前来拜见转轮王,一见便能心生欢喜。若转轮王为其说法,闻语即能心生欢喜。若转轮王沉默,沙门众便心怀怅怏。
“比丘,阿难也有这四种不可思议奇妙法。比丘,若有比丘众(……)比丘尼众(……)优婆塞众(……)优婆夷众前来拜见阿难,一见便能心生欢喜。若阿难为其说法,闻语即能心生欢喜。比丘,若阿难沉默,优婆夷众便心怀怅快。比丘,阿难有这四种不可思议奇妙法。”
17.听到如此说,尊者阿难对世尊说:“世尊,惟愿世尊不要在这鄙陋贫瘠的郊外城镇入般涅槃。世尊,有其他大都市,如瞻波城、王舍城、舍卫城、娑及多城、乔赏弥城、波罗奈城42,惟愿世尊在那里入般涅槃。那里有众多富裕的刹帝利,富裕的婆罗门,富裕的家主,都崇信如来,他们会供养如来身。’
“阿难,不要这么说。不要说这是鄙陋贫瘠的郊外城镇。
18.“阿难,过去有位国王名叫大善见,他是合法的转轮法王,征服四方,王土稳固,具足七宝。阿难,这拘尸那罗是大善见王的王城,名为拘舍婆提,东西长十二由旬,南北宽七由旬。阿难,此拘舍婆提王城繁荣富足,百姓众多,人口稠密,食物丰盛。犹如众天王城阿罗迦曼陀43繁荣富足,百姓众多,人口稠密,食物丰盛,阿难,拘舍婆提王城正是如此繁荣富足,百姓众多,人口稠密,食物丰盛。
“阿难,拘舍婆提城日夜恒有十种声音,即象声、马声、车声、鼓声、小鼓声、琴瑟声、歌声、螺号声、铙钹声44,以及第十种声,即吃喝咀嚼声。
19.“阿难,你去,到拘尸那罗后,请告知拘尸那罗的力士族:‘婆晒吒族人45,如来将于今夜后夜分入般涅槃。前去吧,婆晒吒族人!不要过后充当后悔人:‘如来在我们的地界入般涅槃,而我们却未能在最后时刻得见如来。’”
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随即便穿好衣服,着衣持钵,与一个同伴一起进了拘尸那罗城。
20.那时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正为一些事情聚集在议事厅。尊者阿难走向拘尸那罗城力士族人的议事厅,到了之后,便告知力士族人:“婆晒吒族人,如来将于今夜后夜分入般涅槃。前去吧,婆晒吒族人!不要过后充当后悔人:‘如来在我们的地界入般涅槃,而我们却未能在最后时刻得见如来。’’
21.听了尊者阿难的话,力士族人、力士族子、力士族儿媳以及力士族女眷陷入悲痛,心情愁苦。他们揪扯头发,伸臂号泣,闷绝倒地,宛转回遑,说:“世尊过早涅槃,善逝过早涅槃,世间之眼过早衰陨!”于是,陷入悲痛、心情愁苦的力士族人、力士族子力士族儿媳以及力士族女眷前往优波婆陀力士族人的娑罗林,来到尊者阿难那里。
22.于是,尊者阿难忖道:“若是我让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一个一个地去礼敬世尊,还不等他们全部礼敬过世尊,恐怕这一夜就过去了。我应当安排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按家族,一家一家,次第礼敬世尊:‘世尊,唤如此姓名的力士携子、妻、家眷、亲友顶礼世尊之足。’”
于是,尊者阿难便安排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分家族次第礼敬世尊,(并说):“世尊,唤如此姓名的力士携子、妻、家眷、亲友顶礼世尊之足。”
尊者阿难便以这种方式,在前夜时分就让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全部礼敬了世尊。
23.那时有位名叫须跋陀的游方僧住在拘尸那罗。他听说“沙门乔达摩将在今夜后夜分入般涅槃”。于是他思忖道:“我曾听年高德重、师中之师的众游方僧说:‘如来、阿罗汉、等正觉者绝少降生此世。’今夜后夜分沙门乔达摩就将入般涅槃,可我还有疑惑法。我对沙门乔达摩有如是信心:‘沙门乔达摩能教我法,让我舍离疑惑法。’”
24.于是游方僧须跋陀前往优波婆陀力士族人的娑罗林,找到尊者阿难,对阿难这样说:“尊敬的阿难,我曾听年高德重、师中之师的众游方僧说:‘如来、阿罗汉、等正觉者绝少降生此世。’今夜后夜分沙门乔达摩就将入般涅槃,可我还有疑惑法。我对沙门乔达摩有如是信心:‘沙门乔达摩能教我法,让我舍离疑惑法。’尊者阿难,让我面见沙门乔达摩吧。”
听到这样说,尊者阿难便对游方僧须跋陀这样说:“好了,仁友须跋陀,不要打扰如来。世尊很疲惫。”游方僧须跋陀第二次(……)第三次对尊者阿难这样说;“尊敬的阿难,我曾听年高德重、师中之师的众游方僧行说:‘如来、阿罗汉、等正觉者绝少降生此世。’今夜后夜分沙门乔达摩就将入般涅槃,可我还有疑惑法。我对沙门乔达摩有如是信心:‘沙门乔达摩能教我法,让我舍离疑惑法。’尊者阿难,让我面见沙门乔达摩吧。”
尊者阿难也第三次这样回答道:“好了,仁友须跋陀,不要打扰如来。世尊很疲惫。’
25.世尊听到尊者阿难与游方僧须跋陀的对话,便唤尊者阿难道:“好了,阿难,不要阻止须跋陀。阿难,让须跋陀来见如来。须跋陀于我所问,皆出于求真而问46,并非蓄意打扰。我解答他所问的问题,他能很快理解。”
于是尊者阿难对游方僧须跋陀这样说:“仁友须跋陀,你去吧。世尊给了你机会。”
26.游方僧须跋陀走近世尊,与世尊相互问候、互叙亲切愉悦之语,然后坐到一旁。坐下后,游方僧须跋陀对世尊说:“尊敬的乔达摩,一些沙门和婆罗门拥有僧团,追随者众多,为众人师。他们是教派创始人,举世闻名,为大众所崇敬,例如富楼那·迦叶,末伽梨·瞿舍利,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婆浮陀·伽旃延,散若夷·毗罗梨沸,尼乾陀·若提子47,是否他们这些人全部按照自己所宣称的那样获得了真知,还是全都没有获得真知?或是一些人获得真知,而另一些人没有获得真知?”
“好了,须跋陀,且停止这样想:‘是否他们这些人全部按照自己所宣称的那样获得了真知,还是全都没有获得真知?抑或是一些人获得真知,而另一些人没有获得真知?’须跋陀,我将为你说法,你要聆听,善加记持,我将宣说。”
游方僧须跋陀回答世尊说:“是,世尊。”世尊说了这番话:
27.“须跋陀,任何法与律,只要其中不见八圣道,那里就没有沙门可言48,没有第二沙门可言,没有第三沙门可言,没有第四沙门可言。任何法与律,只要其中有八圣道,那里就有沙门,有第二沙门,有第三沙门,有第四沙门。须跋陀,我的法与律之中有八圣道,所以,须跋陀,在此有沙门,有第二沙门,有第三沙门,有第四沙门。其他主张派别都空无沙门。须跋陀,若这些比丘正住,则世间不缺阿罗汉。
告汝须跋陀:
我年二十九,
出家求善道,
自我出家起,
已过五十秋。
智慧法域行49,
域外无沙门。
亦无第二沙门,亦无第三沙门,亦无第四沙门。其他主张派别都空无沙门。须跋陀,若这些比丘正住,则世间不缺阿罗汉。”
28.听到这样说,游方僧须跋陀对世尊说:“殊胜妙绝,世尊,殊胜妙绝,世尊,犹如扶正颠倒,拨开杂草枯叶,为迷途者指明道路,在黑暗处持有油灯,令‘有眼者能见种种色’,世尊以种种方便阐释法。世尊,我归依世尊,归依法,归依僧团。世尊,请接纳我于世尊面前出家,得受具足戒。
“须跋陀,若人先前是外道,希望在此法与律中出家、受具足戒,那么他应当别住四个月,在四个月之后50,那些信心坚定的比丘才准其出家、受具足戒。但我知道这因人而异。”
29.“世尊,若有人先前是外道,希望在此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那么他应当别住四个月,在四个月之后,那些信心坚定的比丘便准其出家、受具足戒、成为比丘。我愿别住四年,在四年之后,恳请信心坚定的比丘们准我出家、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世尊便告知尊者阿难道:“阿难,请让须跋陀出家。”
尊者阿难回答世尊说:“是,世尊。’
30.于是游方僧须跋陀对尊者阿难这样说:“友阿难,你们在师尊处得亲授而成为弟子,有何等大增益,何等大福利啊!
游方僧须跋陀得以在世尊处出家,得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后不久,尊者须跋陀独住静处,不放逸、精勤励力。不久,他于现法中自知亲证无上究竟梵行,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受后有。那些善家子正是为了此义利而从家出家。”
应供须跋陀,终成阿罗汉。
世尊所亲传,最后声闻子。
《希连禅河》第五日诵。
6.1.于是世尊告诉尊者阿难:“阿难,如果你们这样想:‘导师教诲成为过去,我们不再有导师。’阿难,不应这样认为。阿难,我为你们所宣说的法与律,在我入灭之后,便是你们的导师。
2.“另外,阿难,如今比丘间互相以‘仁友’相称谓,在我入灭后,不应再这么做。资历较老的比丘对新来比丘应称呼名字、姓氏或仁友,而新来比丘对资历较老的比丘则应称呼为尊者或大德51。
3.“阿难,在我入灭后,僧团可因需要废除琐细的学处。
4.“阿难,在我入灭之后,应对禅那比丘施行梵罚。
“世尊,何谓梵罚?”
“阿难,无论禅那比丘想要说什么,众比丘都不要跟他搭话,不要劝诫他,不要教育他。”
5.然后,世尊告众比丘:“比丘,若有比丘对佛、法、僧、道、实践心存疑惑或歧义,请你们提问吧,不要过后充当后悔人:‘当世尊亲在眼前时,我们未能当面问世尊。’”
世尊说完,众比丘皆默然。
世尊第二次(……)第三次告众比丘:“比丘,若有比丘对佛、法、僧、道、实践心存疑惑或歧义,请你们提问吧,不要过后充当后悔人:‘当世尊亲在眼前时,我们未能当面问世尊。’”
众比丘依旧默然。
于是世尊告众比丘:“比丘,你们因尊敬师尊,故而不发问。比丘,那么就同伴对同伴说吧。’世尊说完,众比丘依旧默然。
6.于是尊者阿难对世尊如此说道:“真不可思议,世尊,真奇妙,世尊!我于此僧团有如是信心,没有一个比丘对佛、法、僧、道、实践心存疑惑或歧义。’
“阿难,你出于净信而说此言。但是,阿难,如来从来就知晓:‘在此僧团中,没有一个比丘对佛、法、僧、道、实践心存疑惑或歧义。’因为在这五百比丘众当中,阿难,即使最末者,也能证得预流果,实现无堕法,终成正觉。’
7.于是,世尊对众比丘说:“比丘,我现在告诉你们:诸般有为注定衰灭,你们要勤行精进。”
这是如来最后的话。
8.于是世尊入于初禅,从初禅起而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而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而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而入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定起而入识无边处,从识无边处定起而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定起而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定起而入灭受想定。
尊者阿难对尊者阿那律这样说:“尊者阿那律,世尊已般涅槃。
“仁友阿难,世尊尚未般涅槃。世尊进入灭受想定。”
9.随后,世尊从灭受想定起而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定起而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定起而入识无边处,从识无边处定起而入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定起而入四禅,从四禅起而入三禅,从三禅起而入二禅,从二禅起而入初禅,又从初禅起而入二禅,从二禅起而入三禅,从三禅起而入四禅。从四禅起之后,世尊即入于般涅槃。
10.当世尊入般涅槃时,与涅槃同时,大地震动,令人恐惧,令人毛骨悚然,且天鼓震响。当世尊涅槃时,与涅槃同时,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说此偈颂:
“世间有生类,
终归舍身灭。
如此师尊圣,
举世无等伦,
具力如来佛,
今亦寂灭无。
当世尊入般涅槃时,与涅槃同时,诸天之帝释伽因陀罗说此偈颂: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已生当灭,寂灭为乐。”
当世尊入般涅槃时,与涅槃同时,尊者阿那律说偈曰:
“如是心止住,
已断出入息。
无动从寂静,
牟尼离世去。
恬然绝思虑,
尽住于诸受。
油尽灯灭时,
心即得解脱。”
当世尊入般涅槃时,与涅槃同时,尊者阿难说偈曰:
“此时大恐怖,
此时身毛竖。
众善因具足,
佛陀入涅槃。’
当世尊入般涅槃时,那些尚未离欲的比丘们伸臂哭泣,闷绝倒地,宛转回遑:“世尊过早涅槃,善逝过早涅槃,世间之眼过早衰陨!
而那些离欲正念正知的比丘则忍住悲痛道:“诸行无常,凡间如何可得。”
11.随后,尊者阿那律对众比丘说道:“好了,仁友们,你们不要悲痛、不要哭泣了。难道世尊以前不曾这样告诉过你们:‘一切恩爱、心爱必然无常变化,生离死别、他我异别。’仁友们,凡间如何可得?有生、有成、有为者注定坏灭。惟愿此类永不坏灭,那是不可能的。仁友们,众天神在抱怨了。”
“尊者,尊者阿那律注意到的天神何等状况?”
“阿难,虚空中的天神有地想者,他们揪扯头发,伸臂号泣,闷绝倒地,宛转回遑:‘世尊过早涅槃,善逝过早涅槃,世间之眼过早衰陨!’阿难,地面上的天神有地想者,一样揪扯头发,伸臂号泣,闷绝倒地,宛转回遑:‘世尊过早涅槃,善逝过早涅槃,世间之眼过早衰陨!’而那些离欲具念正知的天神则忍住悲痛:‘诸行无常,凡间如何可得。’’
12.于是,尊者阿那律和尊者阿难以说法度过余夜。尊者阿那律唤尊者阿难道:
“仁友阿难,你去,进了拘尸那罗城之后,请通知那里的力士族人:‘众婆晒吒,世尊已般涅槃,你们请便。’”
尊者阿难应诺尊者阿那律道:“是,尊者。”便于午前时分穿好衣服,着衣持钵,与一同伴一同进入拘尸那罗城。那时力士族人正为此事齐聚于议事厅,于是尊者阿难走向拘尸那罗力士族人的议事厅,走近后对那些力士族人说:“婆晒吒族人,世尊已般涅槃,你们请便。”
听了尊者阿难的话,力士族人、力士族子、力士族儿媳以及力士族女眷陷入悲痛,心情愁苦。他们揪扯头发,伸臂号泣,闷绝倒地,宛转回遑,说:“世尊过早涅槃,善逝过早涅槃,世间之眼过早衰陨!
13.于是,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命令众人道:“请你们集中所有拘尸那罗城的香、花鬟和乐手。”随后,力士族人便带着各种香、花鬟、乐手和五百套布前往优波婆陀力士族人的娑罗林,世尊遗体所在之处。到了之后,他们便以舞、歌、乐、花鬟、诸香礼敬、敬重、尊敬、供养、供奉世尊遗体,并张搭天幕和大圆帐篷。如此他们度过了第一天。
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忖道:“今天火化世尊遗体已经太晚。我们明天再火化世尊遗体吧。”于是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以歌舞、奏乐、花鬟、诸香礼敬、敬重、尊敬、供养、供奉世尊遗体,并张搭天幕和大圆帐篷。如此他们度过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
14.第七天时,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忖道:“我们已用舞、歌、乐、花鬟、诸香礼敬、敬重、尊敬、供养、供奉世尊遗体,接下来应当将世尊遗体自城南运出,在城南之外火化。”
那时,八位力士族领袖洗净头、着新衣,说:“我们来抬起世尊遗体。”然而他们却不能抬起。于是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便对尊者阿那律说:“尊者阿那律,为什么这八位力士族领袖洗头着新衣之后,说‘我们来抬起世尊遗体’,结果却不能抬起呢?”
“婆晒吒族人,因为你们有一个意愿,而诸天神却另有意愿。’
15.“尊者,诸天神的意愿如何?”
“婆晒吒族人,你们的意愿是:‘我们已用舞、歌、乐、花鬟、诸香礼敬、敬重、尊敬、供养、供奉世尊遗体,接下来应当将世尊遗体自城南运出,在城南之外火化。’婆晒吒族人,而诸天神的意愿是:‘我们已用天舞、天歌、天乐、天花鬟、天香礼敬、敬重、尊敬、供养、供奉世尊遗体,接下来应当将世尊遗体运至城北,自北门进城,运至城中心,又自东门出,至城东的一座叫做冠缚52的力士族人支提,在那里火化世尊遗体。’”
“尊者,那么就按天神的意愿办吧!
16.那时拘尸那罗城内就连阴沟和垃圾堆上都覆盖了深可齐膝的曼陀罗花。诸天神和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以天和人的舞、歌、乐、花鬟、诸香礼敬、敬重、尊敬、供养、供奉世尊遗体,便将世尊遗体运至城北,自北门进城,运至城中,又自东门出,至城东的冠缚支提,将世尊遗体安放在那里。
17.尔后,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对尊者阿难说道:“尊者阿难,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如来遗体?”
“婆晒吒族人,如何处理转轮王遗体,就如何处理如来遗体。’
“那么,尊者阿难,如何处理转轮王遗体呢?”
婆晒吒族人,人们用新布缠裹转轮王遗体,用新布缠裹之后,再用精梳棉包裹。用精梳棉包裹之后,再以新布包裹。以此种方式,次第包裹至五百层,然后将转轮王遗体置于铁制香油罐中,再盖以铁制罐,用种种香木搭成薪垛,随后焚烧转轮王遗体。此后,于四衢大道交会口处为转轮王建塔。婆晒吒族人,转轮王的遗体即是这样处理的。”
“婆晒吒族人应当像处理转轮王遗体那样来处置如来遗体。应当在四衢大道交会口处为如来建塔。若有人在那里献上花鬟、香、彩绘,或礼敬,或生净信心,那么他们将得到长久的利益安乐。”
18.于是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便唤人道:“你们去把力士族人的精梳棉全部收集起来。”
尔后,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用新布缠裹转轮王遗体,用新布缠裹之后,再用精梳棉包裹。用精梳棉包裹之后,再以新布缠裹。以此种方式,次第包裹至五百层,然后将转轮王遗体置于铁制香油罐中,再盖以铁制罐,用种种香木搭成薪垛,把世尊遗体置于其上。
19.那时尊者大迦叶与五百大比丘众正在从波波城前往拘尸那罗的路上。尊者大迦叶离开道路,坐在一棵树下。那时,有一个邪命外道手持一朵曼陀罗花,从拘尸那罗前往波波。
尊者大迦叶看到这个邪命外道从远处走来,便对他说道:
“仁友,你认识我们的师尊吗?”
“是的,仁友,我认识。沙门乔达摩已于七日之前涅槃。我从那里拿了一朵曼陀罗花。”
于是那些尚未离欲的比丘们便伸臂哭泣,闷绝倒地,宛转回遑:‘世尊过早涅槃,善逝过早涅槃,世间之眼过早衰陨!”
而那些离欲正知具念的比丘则忍住悲痛说:“诸行无常,凡间如何可得。’
20.那时有一位名叫须跋多的老年出家僧侣坐在众人当中。他对众比丘说:“好了,仁友们,不要悲伤,不要难过。我们果真摆脱这大沙门了!我们总被烦扰,(因为他总是说:)‘你们当为此事,不当为此事。’现在我们可以为所欲为了。”
尔后,尊者大迦叶告诉众比丘:
“好了,仁友们,不要悲伤,不要难过。难道师尊事先不曾这样告诉过你们:‘一切恩爱、心爱必然无常变化,生离死别、他我异别。’凡间如何可得?有生、有成、有为者注定坏灭。愿其永不坏灭,那是不可能的。”
21.那时,有四位力士族领袖洗头着新衣,说:“我们将点燃世尊的薪垛。’然而他们却不能点燃。
于是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对尊者阿那律这样说:“尊者阿那律,是何因是何缘,四位力士领袖洗头着新衣,说‘我们将点燃世尊的薪垛’,却不能点燃呢?”
“婆晒吒族人,因为天神另有打算。”
“那么,尊者,天神的意愿如何?”
“婆晒吒族人!众天神有意愿:‘尊者大迦叶与五百大比丘众正在从波波城赶往拘尸那罗的路上。在尊者大迦叶没有礼敬世尊遗体之前,世尊的薪垛便不能燃起。’”
“尊者,那么就按天神的意愿办吧!
22.尔后,尊者大迦叶来至拘尸那罗的冠缚支提处,世尊的火葬薪垛处。到了以后,尊者大迦叶偏袒一肩,双手合十,右绕薪垛三圈,顶礼世尊之足。
五百比丘也偏袒一肩,双手合十,右绕薪垛三圈,顶礼世尊之足。当尊者大迦叶与五百比丘顶礼完毕时,世尊的火葬薪垛不点而自燃。
23.在焚烧如来遗体的时候,皮肤、筋肉、关节骨液既未化灰,也未成烟,只剩下舍利。犹如清酥油或者香油燃烧,既不见灰,也不见烟,世尊的遗体燃烧时,皮肤、筋肉、关节骨液既未化灰,也未成烟,只剩下舍利。
那五百层布中,只有两层被焚化,即最里面和最外面的。
世尊遗体焚尽时,天空出现一喷水柱,浇灭世尊的薪垛。又从娑罗树涌出一喷水柱,浇灭世尊的薪垛。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以种种香水浇灭世尊的薪垛。随后,力士族人在议事厅里以长矛为篱垣,以弓为壁垒,围绕世尊舍利,以舞、歌、乐、花鬟、诸香礼敬、敬重、尊敬、供养、供奉世尊舍利。
24.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子听说“世尊已在拘尸那罗入般涅槃”,随后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子便向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派去了使者,说:“世尊是刹帝利,我也是刹帝利,我有资格得到世尊舍利的一部分。我也将为世尊舍利建一座大塔。”
毗舍离的离车人听说:“世尊已在拘尸那罗入般涅槃。”随后离车人便向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派去了使者,说:“世尊是刹帝利,我们也是刹帝利,我们有资格得到世尊舍利的一部分。我们将为世尊舍利建一座大塔。”
迦毗罗卫的释迦族人听说:“世尊已在拘尸那罗入般涅槃。”随后迦毗罗卫释迦族人便向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派去了使者,说:“世尊是我族中最殊胜者,我们有资格得到世尊舍利的一部分,我们将为世尊舍利建一座大塔。”
阿拉贾帕的布罗人听说:“世尊已在拘尸那罗入般涅槃。”随后阿拉贾帕的布罗人便向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派去了使者,说:“世尊是刹帝利,我们也是刹帝利,我们有资格得到世尊舍利的一部分。我们将为世尊舍利建座大塔。”
罗摩村的拘利人听说:“世尊已在拘尸那罗入般涅槃。”随后拘利人便向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派去了使者,说:“世尊是刹帝利,我们也是刹帝利,我们有资格得到世尊舍利的一部分。我们将为世尊舍利建一座大塔。”
毗陀洲的婆罗门听说:“世尊已在拘尸那罗入般涅槃。”随后毗陀洲的婆罗门便向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派去了使者,说:“世尊是刹帝利,我是婆罗门,我有资格得到世尊舍利的一部分,我将为世尊舍利建一座大塔。”
波波城的力士族入听说:“世尊已在拘尸那罗入般涅槃。”随后波波城的力士族人便向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派去了使者,说:“世尊是刹帝利,我们也是刹帝利,我们有资格得到世尊舍利的一部分。我们将为世尊舍利建一座大塔。”
25.听到这样说,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便对这群人如此答道:“世尊在我们村的地界内入般涅槃。我们不会把世尊的舍利分给别人。”
听到这样说:香姓53婆罗门对众人说:
“诸君且听我一言,
佛曾为我说忍辱。
无上丈夫遗舍利,
不该瓜分起争端。
众人君子当团结,
心平气和做八分。
普令十方起佛塔,
广众净信于佛陀。”
“那么,婆罗门,你就来把世尊舍利平分为八份吧。”
“当如是。”香姓婆罗门答应了众人,便把世尊舍利平分为八份。随即对众人说:“诸位,请把这只罐子给我吧。我也将为此罐建一座大塔。”
他们便把罐子给了香姓婆罗门。
26.毗婆利林的孔雀族听说:“世尊已在拘尸那罗入般涅槃。”于是便向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派去了使者,说:“世尊是刹帝利,我们也是刹帝利,我们有资格得到世尊舍利的一部分。我们将为世尊舍利建一座大塔。”
“世尊舍利已经全部分完,一份不剩了。你们拿走这些地灰吧。”于是他们拿走了地灰。
27.尔后,摩揭陀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子在王舍城为世尊舍利建起大塔。
毗舍离的离车人在毗舍离为世尊舍利建起大塔。
迦毗罗卫的释迦族在迦毗罗卫为世尊舍利建起大塔。
阿拉贾帕的布罗人在阿拉贾帕为世尊舍利建起大塔。
罗摩村的拘利人在罗摩村为世尊舍利建起大塔。
毗陀洲的婆罗门在毗陀洲为世尊舍利建起大塔。
波波城的力士族人在波波为世尊舍利建起大塔。
拘尸那罗的力士族人在拘尸那罗为世尊舍利建起大塔。
香姓婆罗门也为罐子建造了大塔。
毗婆利林的孔雀族人在毗婆利林为灰建起大塔。
此即八座舍利塔,第九罐塔,第十灰塔。
28.如来舍利八份分,七份受供瞻部洲。
无上丈夫所遗一,
罗摩村中龙王供。
三十三天供一牙,
犍陀罗城受供一。
羯陵迦国复有一,
另有一牙龙王供。
大地被其光彩辉,
更得盛供为严饰。
世间眼者遗舍利,
享供奉者亲供奉。
天帝龙王人王供,
杰士君子献奉养。
鞠躬合十敬礼已,
佛陀万劫难值遇。
《大般涅槃经》终。
此经约略相当于《长阿含》的《游行经》。另与法显译《大般涅槃经》(CBETA,T01,no.7,p.196,b27)部分类似。 ↩
此处原文:kālaṃ maññasi,古译为“善宜知时”,在此根据词语本身表达的含义将其翻译为白话文“敬请尊便”。 ↩
上座比丘:bhikkhu thera,指德高望重的比丘。 ↩
长老:rattaññū,有四个含义:①专指最初证悟的比丘乔陈如。②指最早证悟的比丘、优婆塞、优婆夷等。③指能证入涅槃的人。④出家已久僧腊高的比丘。 ↩
此处原文satiṃ upaṭṭhapessanti,译作“护念”,但并非取“保护”之意,而是表示“维护、近伺、保养”。 ↩
此处原文为“bhassārāmā”,译为“喜好闲谈”。根据注释,这“闲谈”指的是绮语。 ↩
此处原文为“bhikkhū na oramattakena visesādhigamena antarāvosānaṃ āpajjissanti”,意思是:比丘在向着阿罗汉果修行的中途,不应因为小得而停止进取最高果位。 ↩
忧苦想:指观想疾病带来痛苦。 ↩
舍离想:指观想舍离不善法。 ↩
心清净想:指观想没有贪爱、断尽贪爱。 ↩
类比法:dhammanvaya。Anvaya即anu+i,字面含义为随行。据本经巴利语注释,所谓“类比法”是比量智:anumānañāṇa。即把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彼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此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这是佛教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 ↩
此处原文sabbasanthariṃ santhataṃ āvasathāgāraṃ santharitvā,未曾说明所铺之物是什么,因此在此仅以“敷具”一词指代。 ↩
指兴盛繁荣处。 ↩
原文puṭabhedanaṃ,意作“包裹打开之处”。 ↩
“疲倦”对译vihesā。如来只有身体的疲倦,没有心的烦恼,故此处译作“疲倦”。 ↩
这一节可参阅玄莫的相应译文:“妙行”、“质直行”、“如理行”、“法随法行”。参阅玄奘译《集异门足论》(CBETA,T26,no.1536,p.401b-c)。 ↩
Saṅghāṭi,旧译“僧伽梨”,佛教僧侣的三衣之一,意译作“大衣,重衣”等,用现代汉语译出的话,可以选择“夹袍”,以突出这种衣物经双重缝制的特点。 ↩
“嗨”对译原文je。je有“贱人,婢女”之意义。觉音注释:je是ālapanavacanaṃ“打招呼用语”。因此译作“嗨”。 ↩
连同藩属:Sāhāraṃ。 ↩
觉音注:Ambakāyāti itthikāya “Ambakāyā即女子”。根据PTS P-E dictionary,这个词含贬义。现参考英译本(Walshe 1995,p.243)译出“芒果女”。 ↩
这后半句的巴利语:diṭṭhaṃ me Bhante bhagavato khamanīyaṃ。其中khamanīyaṃ直译作“可忍受”。根据上下文,这里转译作“平安”。 ↩
原文ācariyamuṭṭhi,按照字面直译是“导师握拳不传之法”之意,即秘而不宣之法。 ↩
觉音注:Sakaṃ ācariyakanti attano ācariyavādaṃ“‘自己师傅的’,即自己的师傅的话”。师傅,即古译的“阿阇梨”、“轨范师”,等。 ↩
“有量”,原义“可称量”,多有所指,如现世的狗、豺等。欲界之业可称量,他世之业不可称量,无色界不可称量,等等。 ↩
“有生行”指“再生”。 ↩
觉音注:ajjhattarūpe parikammavasena ajjhattaṃ rūpasaññī nāma hoti“以对内色的修习掌控,而成为内有色想者”。 ↩
迦兰陀竹林园:veḷuvana kalandaka-nivāpe。kalandaka意译“松鼠”。nivāpe意译“饲料,饵”。 ↩
此处原文“sabbeheva piyehi manāpehi nānābhāvo vinābhāvo aññathābhāvo”,根据觉音注释,piyehi manāpehi指父母亲友。因生而有nānābhāvo,因死而有vinābhāvo,因有而有aññathābhāvo。此处即基于此意而将其译为变化、离别、异别。 ↩
意思是,以不放逸而达到灭尽诸漏。 ↩
此处原文“nāgāpalokitaṃ vesāliṃ apaloketvā”,意作“象视吠舍离”。所谓“象视”乃是一个比喻,盖因凡人回头远顾时须要踮起脚尖,而如来不必如此,就如同大象在回首顾视的时候不必踮起脚尖一般。 ↩
此处原文“sūkaramaddavaṃ”,从字面上可以作两种理解,即:①将其看作一个依主释复合词,意为“猪身上柔软的部分”;②多财释复合词,意为“猪所迷恋之物”。觉音注释里认为这是一种不太老也不太嫩的野猪肉,亦有另外的解释说这是一种混合了牛的五种产品如牛乳、牛肉等等煮的米饭。有学者认为佛陀当年受供之地,至今都还有农夫喜食一种名叫sūkara-kaṇḍa的树耳,即汉译中的“旃檀树耳”。因此将其译作树耳似更恰当。参阅Davids 1910,p.137,note 1。 ↩
拘尸那罗城,古译本也译作“拘夷城”。 ↩
原文saṅghāṭi,音译僧伽梨,亦名称憎伽胝、僧伽致、僧伽鸱、僧伽知,是比丘三衣(僧伽梨、安陀会,郁多罗僧)之一。意译为大衣、杂碎衣或众聚时衣,由九条至二十五条布料制成,是大法会等比较庄重的场合时所穿着的僧服。 ↩
此处译经思路参照古译。《大般涅槃经》有:“汝可取我金色劫贝二张持来,我欲上佛。侍人奉敕,即取将来。”《大般涅槃经》卷2(CBETA,T01,no.7,p.198,b10-11)。译者按,所谓“劫贝”即是现今所谓“棉布”。印度人有将一块长幅布料披裹在身上的习俗,因此这里没有译作“袍”或“衣”或“斗篷”等。“披身”对译dhāraṇīyaṃ。根据觉音注释,antarantarā mayā dhāretabbaṃ“我可时不时披戴”是dhāraṇīyaṃ的意义。 ↩
意思是,世尊身体的光辉更加灿烂,而覆盖在他身上的金灿灿的布却显得没了光彩,犹如木炭外暗而内红。 ↩
此处原文hiraññavatiyānadiyā,意为金栏河。此处音译作希连禅河。 ↩
“力士”对译原文“malla”,“力士族人”对译“malla”的复数。这词原有“角斗士”之意义。这里没有参照英译本采取凭音转字的办法,一方面参考了古译,例如《大般涅盘经》卷3:“汝今可入鸠尸那城语诸力士道”(CBETA,T01,no.7,p.203,a21-22)。另一方面,“力士”的译法更符合后文所设情景。后文有八力士抬棺不能抬起的情节,以“力士”而更显出原文叙述的层次。 ↩
指在有五蕴相续的凡间,肉体不可能不灭。 ↩
原文“manobhāvanīye”,根据觉音注释,有两种含义,一指经过修行,得智慧增长,灭除贪欲尘染等的比丘。二指应受到尊敬的比丘。见到这样的比丘,后学比丘要站直,不得坐下。学长比丘走过,要为他们拿伞、钵、袍等,为他们设置座位,并站在一旁。英译:well-trained,“训练有素的”。这里按字面直译出“意修”。 ↩
此处原文āyasāya,意为“铁质的”。觉音注释说,此处虽言是铁,实则是金。 ↩
原文anāvaso“漏尽”。这里用“解脱”译出。 ↩
波罗奈:Bārāṇasī,即为今印度城市瓦拉纳西一带。 ↩
此处原文āḷakamandā,意译即“箭钝”。音译阿罗迦曼陀。 ↩
根据古译,这“铙钹声”的用途,大约在于“扣钟击磬”以“设大会”。例如《大般涅盘经》卷2:“此城恒有十种音声,一者象声、二者马声、三者车声、四者鼓声、五者螺声、六者琴瑟等声、七者歌声、八者扣钟击磬设大会声、九者赞叹持戒人声、十者互共说法语论之声。”(CBETA,T01, no.7,p.201,a23-27)。 ↩
“婆晒吒”是家族的姓氏。 ↩
“求真”译aññā-,这个词一般解作“知识,智慧”。“求真”的译法参考了觉音的巴利语注释。参考了英译“enlightenment”。Walshe 1995,p.267。 ↩
即六师外道。富楼那·迦叶是无因无缘论者;末伽梨·瞿舍利是决定论者;阿耆多是顺世论者;婆浮陀是七要素论者;散若夷·毗罗梨沸是怀疑论者;尼乾陀·若提子是耆那教创始人。 ↩
此处据觉音注释,应被理解为沙门果,即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无学果;亦可音译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
根据觉音注释,“智慧法城”指佛说八圣道之领域。越出八圣道,则没有沙门业可言。 ↩
此处特指,有志加入僧团者,应先在别处隔离独居,独居结束后,再请二十位比丘见证。 ↩
也译作“具寿”。 ↩
此处原文makuṭabandhanaṃ。根据词义,译作“冠缚”。 ↩
此处原文doṇo,音译为陀那。在此遵古译而作“香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