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建军 段晴 译
Ven. Phra Surapornchai Samacitto(释心平) / Ven. Phramahā Ariya Ariyajayo(释善圣) / Mr. Chakhrit Laemmuang(查克利) / Miss. Wilaipom Sucharitthammakul(萧贞贞) 协助证义
1.如是我闻1。一时,世尊与五百大比丘僧游行于拘萨罗国,到达一个叫做摩那沙加达2的拘萨罗婆罗门村。在那里世尊住于摩那沙加达村北阿致罗筏底河岸的芒果林3中。
2.尔时,有许多极负盛名、家财万贯的婆罗门居住在摩那沙加达村,例如婆罗门商伽4,婆罗门多梨车,婆罗门莲花亢,婆罗门生漏5,婆罗门忉提耶6以及其他极负盛名、家财万贯的婆罗门。
3.当婆悉吒和婆罗堕散步漫游7时,发生了关于道和非道的争论。
4.学子婆悉吒如是说:“这才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此乃婆罗门莲花亢所宣说。”
5.学子婆罗堕如是说:“这才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此乃婆罗门多梨车所宣说。”
6.学子婆悉吒既不能使学子婆罗堕信服,学子婆罗堕也不能令学子婆悉吒信服。
7.于是,学子婆悉吒对学子婆罗堕说:“婆罗堕,从释迦族出家的释迦族子沙门乔达摩正在摩那沙加达村,住于摩那沙加达村北的阿致罗筏底河岸的芒果林中。关于世尊乔达摩的善名如是传播:‘世尊是阿罗汉、等正觉、具足明行、善逝、知世间、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婆罗堕,我们去沙门乔达摩处吧,到了以后我们去询问沙门乔达摩。沙门乔达摩如何向我们解释,我们就如何接受。”“好的,朋友。”学子婆罗堕答应了学子婆悉吒。
8.于是学子婆悉吒和婆罗堕来到世尊处。到了以后,他们与世尊互相招呼,互致问候,互叙亲切友好的话语,然后坐于一旁。已坐于一旁的学子婆悉吒对世尊这样说:“尊者乔达摩,当我们散步漫游时,发生了关于道和非道的争论。我如是说:‘这才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此乃婆罗门莲花亢所宣说。’婆罗堕如是说:‘这才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此乃婆罗门多梨车所宣说。’尊者乔达摩,在此出现了争论、争议,各执己见。’
9.“婆悉吒,你如是说:‘这才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此乃婆罗门莲花亢所宣说。’学子婆罗堕如是说:‘这就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此乃婆罗门多梨车所宣说。’那么,婆悉吒,你们对何起争论,对何起争议,对何各执己见?”
10.“尊者乔达摩,对道和非道。尊者乔达摩,婆罗门宣说各种道,例如婆罗门达利耶、婆罗门提提利耶、婆罗门旃都伽、婆罗门旃达瓦、婆罗门梵行,是不是所有这些道都能导致解脱,能令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吗?尊者乔达摩,正如在村庄或市镇不远处,有许多条不同道路,而所有的道路都会在村庄汇合,同样地,尊者乔达摩,婆罗门宣说各种道,例如达利耶婆罗门、提提利耶婆罗门、旃都伽婆罗门、旃达瓦婆罗门、梵行婆罗门,是不是所有这些道都能导致解脱,能令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呢?
11.“婆悉吒,你说‘能令实现’?”
“尊者乔达摩,我说‘能令实现’。”
“婆悉吒,你说‘能令实现’?”
“尊者乔达摩,我说‘能令实现’。”
“婆悉吒,你说‘能令实现’。”
“尊者乔达摩,我说‘能令实现’。”
12.“那么,婆悉吒,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中,可有一位婆罗门曾亲见梵天?”
“没有,尊者乔达摩。”
“婆悉吒,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中,可有一位为师者曾亲见梵天?”
“没有,尊者乔达摩。”
“婆悉吒,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中,可有一位祖师曾亲见梵天?”
“没有,尊者乔达摩。”
“婆悉吒,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中,上溯至七代先师,可有人曾亲见梵天?”
“没有,尊者乔达摩。”
13.“婆悉吒,那些古代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仙人,他们是咒语的创造者,咒语的阐发者,例如阿吒8摩、婆摩、婆摩提婆、毗萨密多9、耶婆提伽、鸯耆罗、婆罗堕、婆悉吒、迦叶、婆咎等仙人,由他们所唱诵、所宣说、所集结的古老的咒语诗句,于今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仍在照样唱诵、照样说,把所说的照样说,把所传授的照样传授,那些仙人可曾如是说‘我们知道、看见梵天从何来,往何方,住何处’?”
“没有,尊者乔达摩。”
14.“由此,婆悉吒,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中,甚至没有一个亲见过梵天。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中,甚至没有一个为师者亲见过梵天。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中,没有一个祖师亲见过梵天。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中,上溯至七代先师,没有一个亲见过梵天。古代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仙人,他们是咒语的创造者,咒语的阐发者,例如阿吒、婆摩、婆摩提婆、毗萨密多、耶婆提伽、鸯耆罗、婆罗堕、婆悉吒、迦叶、婆咎等仙人,由他们所唱诵、阐发、集结的古老的咒语诗句,于今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仍在照样唱诵、照样说,把所说的照样说,把所传授的照样传授,那些仙人未曾如是说:‘我们知道、看见梵天从何来,往何方,住何处。’而通达三明的婆罗门如是说:‘我们所教示之道将通向与之为伴的那位,我们本不认识,本不能见。而这就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婆悉吒,你如何认为?如此一来,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说难道不是荒唐之言吗?”
“尊者乔达摩,若是如此,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说确实沦为荒唐。”
15.“婆悉吒,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教示之道将通往与之为伴的那位,本是他们所不知、所不能见的,(却说)‘这就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无有是处10。婆悉吒,譬如一队盲人,互相牵拽,第一个人不能看见,中间者不能看见,最末者也不能看见。婆悉吒,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说,正如排队的盲人所说,第一个人不能看见,中间者不能看见,最末者也不能看见。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说实沦为荒唐可笑,空洞虚妄。
16.“婆悉吒,你如何认为?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是否像其他许多人一样看见日月,并且当日月升起和落下时,他们双手合十祈祷,赞颂,绕行不断?”“尊者乔达摩,如是。通达三明的婆罗门像其他许多人一样看见日月,并且当日月升起和落下时,他们双手合十祈祷,赞颂,绕行不断。
17.“婆悉吒,你如何认为?因为通达三明的婆罗门像其他许多人一样看见日月,并且当日月升起和落下时,他们双手合十祈祷,赞颂,绕行不断,是否就能够教示通向与日月共行之道,认为‘这就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日月共行’?”
“尊者乔达摩,不能。’
18.“婆悉吒,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像其他许多人一样看见日月,并且当日月升起和落下时,他们双手合十祈祷,赞颂,绕行不断,他们不能够教示通向与日月共行之道,认为‘这就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日月共行’。更何况,梵天不曾为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亲见。梵天不曾为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之师所亲见。梵天也不曾为通达明的婆罗门之祖师所亲见。梵天也不曾为通达三明的婆罗门的上溯至七代之祖师所亲见。古代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仙人,他们是咒语的创造者,咒语的阐发者,例如阿吒、婆摩、婆摩提婆、毗萨密多、耶婆提伽、鸯耆罗、婆罗堕、婆悉吒、迦叶、婆咎等仙人,由他们所唱诵、阐发、集结的古老的咒语诗句,于今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仍在照样唱诵、照样说,把所说的照样说,把所传授的照样传授,那些仙人未曾如是说:‘我们知道、看见梵天从何来,往何方,住何处。’而通达三明的婆罗门如是说:‘我们所教示之道将通向与之为伴的那位,我们本不认识,本不能见。而这就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婆悉吒,你如何认为?如此一来,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说难道不是荒唐之言吗?”
“尊者乔达摩,如此一来,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说确实沦为荒唐。”
“善哉,婆悉吒。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教示之道将通向与之为伴的那位,本是他们所不知、所不能见的,(却说)‘这就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无有是处。
19.“婆悉吒,譬如一人如是说:‘我想要爱上此国最美的女人。’人们就会说:‘嘿,你想要爱上此国最美的女人,你知道这个地区最美的女人是刹帝利、婆罗门、吠舍,抑或是首陀罗吗?’被问的人说道:‘不。’人们就会这样说:‘嘿,你想要爱上此国最美的女人,你知道她的名字、氏族、是高是矮,或是中等个头,是墨是黑,或是金色皮肤,住在某个村庄小镇,或是城市呢?’被问的人说道:‘不。’人们就会这样说:‘嘿!你想要爱上你不知道也没有看见的吗?’被问的人说道:‘确实。’婆悉吒,你如何认为?倘若如此,此人所说是否沦为荒唐?”
“尊者乔达摩,若是如此,此人所说确实荒唐。”
20.“婆悉吒,如是,梵天不曾为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亲见。梵天不曾为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之师所亲见。梵天也不曾为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之祖师所亲见。梵天也不曾为通达三明的婆罗门的上溯至七代之所亲见。古代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仙人,他们是咒语的创造者,咒语的阐发者,例如阿吒、婆摩、婆摩提婆、毗萨密多、耶婆提伽、鸯耆罗、婆罗堕、婆悉吒、迦叶、婆咎等仙人,由他们所唱诵、阐发、集结的古老的咒语诗句,于今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仍在照样唱诵、照样说,把所说的照样说,把所传授的照样传授,那些仙人未曾如是说:‘我们知道、看见梵天从何来,往何方,住何处’。而通达三明的婆罗门如是说:‘我们所教示之道将通向与之为伴的那位,我们本不认识,本不能见。而这就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婆悉吒,你如何认为?如此一来,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说是否沦为荒唐?”
“尊者乔达摩,如此一来,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说确实荒唐。”
“善哉,婆悉吒。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教示之道将通向与之为伴的那位,本是他们所不知、所不能见的,(却说)‘这就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无有是处。
21.“婆悉吒,譬如有人为了攀上宫殿而在街衢十字路口竖立梯子。人们会这么对他说:‘嘿,这人,你要为攀上宫殿竖立梯子,你知道这宫殿是在东方还是南方,在西还是在北,是高是低,或是中等?被问的人说道:‘不知道。’人们就会这样对他说:‘你竖立梯子是为了攀上你不知道也没有看见的宫殿吗?’被问的人说道:‘确实。’婆悉吒,你如何认为?若是如此,此人所说是否沦为荒唐?”
“尊者乔达摩,若是如此,此人所说确实荒唐。”
22.“婆悉吒,如是,梵天不曾为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亲见。梵天不曾为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之师所亲见。梵天也不曾为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之祖师所亲见。梵天也不曾为通达三明的婆罗门的上溯至七代之所亲见。古代那些通达明的婆罗门仙人,他们是咒语的创造者,咒语的阐发者,例如阿吒、婆摩、婆摩提婆、毗萨密多、耶婆提伽、鸯耆罗、婆罗堕、婆悉吒、迦叶、婆咎等仙人,由他们所唱诵、阐发、集结的古老的咒语诗句,于今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仍在照样唱诵、照样说,把所说的照样说,把所传授的照样传授,那些仙人未曾如是说:‘我们知道、看见梵天从何来,往何方,住何处。’而通达三明的婆罗门如是说:‘我们所教示之道将通向与之为伴的那位,我们本不认识,本不能见。而这就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婆悉吒,你如何认为?如此一来,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说是否沦为荒唐?”
“尊者乔达摩,如此一来,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所说确实荒唐。”
23.“善哉,婆悉吒。那些通达明的婆罗门所教示之道将通向与之为伴的那位,本是他们所不知、所不能见的,(却说)‘这就是通途,是通向解脱的真正道,行此道者得与梵天为伴。’无有是处。”
24.“婆悉吒,譬如阿致罗筏底河其水充盈至岸,乌鸦得饮。一人欲渡至彼岸,他站于此岸对彼岸喊道:‘彼岸过来,彼岸过来。’婆悉吒,你怎么认为?是否阿致罗筏底河彼岸会因为此人的召唤、祈请、愿望和高兴而来此岸吗?”
“不会,尊者乔达摩。”
25.“婆悉吒,如是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根本放弃了那些婆罗门本来应为之法,却奉行那些婆罗门本不应为之法,由是才这么说:‘我们召唤因陀罗,我们召唤月神,我们召唤水天,我们召唤自在天,我们召唤生主,我们召唤梵天,我们召唤大神通者,我们召唤阎魔。’
“婆悉吒,那些放弃了婆罗门本来应为之法,却奉行婆罗门本不应为之法的通达三明的婆罗门,却因为召唤、祈请、愿望和高兴,而在身坏命终后得与梵天为伴,实无有是处。
26.“婆悉吒,譬如阿致罗筏底河其水充盈至岸,鸟鸦得饮。一人欲渡至彼岸,在此岸他将双手紧紧缚于背后,为一桎梏所紧锁。婆悉吒,你如何认为?是否阿致罗筏底河彼岸会过来此岸?”
“不会,尊者乔达摩。
27.“婆悉吒,如是在圣贤者之律中,五种欲乐被称为桎梏,被叫做牢狱。哪五种呢?眼睛所识之色可爱迷人,充满魅力,伴随欲望,令人耽溺。耳朵所识之声(……)鼻子所识之香(……)舌头所识之味(……)身体所识之触可爱迷人,充满魅力,伴随欲望,令人耽溺。婆悉吒,在圣贤者之律中,五种欲乐被称为桎梏,被叫做牢狱。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为此五种欲乐所缚,昏头昏脑,过失不断,未识其害,不知逃脱,而耽乐其中。
28.“婆悉吒,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放弃了那些婆罗门本来应为之法,却奉行那些婆罗门本来不应为之法,为五种欲乐所缚,昏头昏脑,过失不断,未识其害,不知逃脱,耽乐其中,为欲望所束缚,却在身坏命终获得和梵天的结合。实无有是处。
29.“婆悉吒,正如阿致罗筏底河其水充盈至岸,乌鸦得饮。一人欲渡至彼岸,以头巾裹住头,躺于此岸。婆悉吒,你是如何认为的?是否阿致罗筏底河彼岸会过来此岸吗?”
“不会,尊者乔达摩。’
30.“婆悉吒,如是在圣贤者的律中,五盖被称为障碍,被叫做阻隔,被称为覆盖,被叫做捆绑。哪五盖呢?欲欲盖,嗔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婆悉吒,此五盖在圣戒律中被称为障碍,被叫做阻隔,被称为覆盖,被叫做捆绑。婆悉吒,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为此五盖所障碍,所阻隔,所覆盖,所捆绑。婆悉吒,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放弃那些婆罗门本来应为之法,却奉行婆罗门本不应作之法,为五盖所障碍,所阻隔,所覆盖,所捆绑,却在身坏命终后得与梵为伴。实无有是处。
31.“婆悉吒,你如何认为?你是否听那些耄耋耆老祖师级婆罗门说梵天有妻子产业还是无妻无产?”
“尊敬的乔达摩,无妻无产。”
“他是有怨心还是无怨心?”
“尊敬的乔达摩,无怨心。”
“他有害心还是没有害心?”
“尊敬的乔达摩,没有害心。”
“他有烦恼还是无烦恼?”
“尊敬的乔达摩,无烦恼。”
“他是有神威还是没有神威?”
“尊敬的乔达摩,有神威。”
32.“婆悉吒,你如何认为?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有妻产业还是无妻无产?”
“尊敬的乔达摩,有妻子产业。”
“他们有怨心还是无怨心?”
“尊敬的乔达摩,有怨心。”
“他有害心还是没有害心?”
“尊敬的乔达摩,有害心。”
“他有烦恼还是无烦恼?”
“尊敬的乔达摩,有烦恼。”
“他是有神威还是没有神威?”
“尊敬的乔达摩,没有神威。”
33.“如是,婆悉吒,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有妻子产业,而梵天无妻无产。如此,这些通达三明、有妻子产业的婆罗门和无妻无产的梵天之间有联系有相同之处吗?’
“尊敬的乔达摩,没有。
34.“善哉,婆悉吒。那些有妻子产业、通达三明的婆罗门在身坏命终后而能与梵天为伴,实无有是处。
35.“婆悉吒,如此,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有怨心,梵天无怨心。(……)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有害心,(……)梵天无害心。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有烦恼,梵天无烦恼。(……)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无神威,梵天有神威。那些无神威的、通达三明的婆罗门与有神威的梵天之间有联系有相同之处吗?”
“尊敬的乔达摩,没有。”
36.“善哉,婆悉吒。那些没有神威、通达三明的婆罗门在身坏命终后而得与有神威的梵天为伴,实无有是处。婆悉吒,行此(非道)后11,那些通达三明的婆罗门,如陷泥淖12,陷入绝望,以为有更容易的办法能渡过。因此,婆罗门的三明被称为三明荒漠,三明丛林,三明灾难。
37.被这样告知,学子婆悉吒对世尊这样说:“尊敬的乔达摩,我曾这样听说:‘沙门乔达摩了知通往与梵天为伴之道。’”
“婆悉吒,你如何认为?摩那沙加达村在这附近,离这儿不远吧?”
“正是,尊敬的乔达摩。摩那沙加达村在这附近,离这儿不远。”
“婆悉吒,你如何认为?比方有一人生于、长于摩那沙加达村,有人问这个来自摩那沙加达村的人去往摩那沙加达村的路。婆悉吒,这个生长于摩那沙加达村的人被问到通往摩那沙加达村之路时,会懵懂困惑吗?”
“不会如此,尊敬的乔达摩。为何?尊敬的乔达摩,这个生长于摩那沙加达村的人熟知一切摩那沙加达村的路。
38.“婆悉吒,即使是这个生长于摩那沙加达村的人被问到通往摩那沙加达村之路时发生懵懂困惑,如来也不会在被问到梵界或通往梵界之道时,发生懵懂或困惑。婆悉吒,我了知梵天、梵界、通往梵界之道,依此而行者终达梵界。此我了知。”
39.被这样告知,学子婆悉吒对世尊这样说:“我曾听说:‘沙门乔达摩传授通向与梵天为伴之道。’尊敬的乔达摩,请传授我们通往与梵天为伴之道,尊敬的乔达摩,请您拔济婆罗门子孙。”“那么,婆悉吒,谛听,善思,我将宣说。”“好的,尊者。”学子婆悉吒答应了世尊。世尊这样说:
40.“婆悉吒,如来出于世间,是阿罗汉,等正觉,具足明行,善逝,知世间,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他自知亲证之后向世界宣说,包括了天、魔、梵天、沙门、婆罗门、人、天人众。他教授初善法、中善法、后善法,文义巧妙,宣说纯一圆满清白梵行之法。
41.“家主、家主子或其他再生种姓来听法。听法以后,对如来产生净信。由于具足净信,他如是思忖:‘在家生活是拥挤尘道,出家生活则海阔天空。在家生活者不容易过上彻底圆满、彻底清净、犹如磨光海螺壳般的梵行生活。我何不剃除发须,穿上袈裟,离开家出家?’一段时间后,他抛弃产业,无论产业大小,舍弃亲族,无论亲族大小,剃除发须,穿上袈裟,离开家出家。
42.“如是出家者始终依解脱戒律仪自律,遵守净行,见微罪亦生怖畏,于诸学处内受持而学,成就善身业、口业,清净活命,成就戒行,护卫感官之门,具念正知并且安乐。
43.“婆悉吒,比丘如何成就戒行?此谓比丘舍离杀生、拒绝13杀生(……)由安乐而心入定(……)。
76.“他始终能以慈心遍满一方,如是第二方,如是第三方,如是第四方。如此以宽广、博大、无量、无怨、无恚之慈心,周遍上下、平行,一切处、一切遍处、一切世界。
77.“婆悉吒,犹如一个强大的吹海螺者能不费吹灰之力通知四方,婆悉吒,如是通过修习慈心,通过心的解脱,但凡为欲界14业者,无一遗留,无一存住于彼处15。婆悉吒,这就是得与梵天为伴之道。
78.“复次,婆悉吒,比丘始终能以悲心(……)喜心(……)舍心遍满一方,如是第二方,如是第三方,如是第四方。如此以宽广、博大、无量、无怨、无恚之慈心,周遍上下、平行,一切处、一切遍处、一切世界。
79.“婆悉吒,正如一个强大的吹海螺者会不费吹灰之力通知四方,婆悉吒,如是通过修习舍,通过心的解脱,但凡为欲界业者,无一遗留,无一存住于彼处。婆悉吒,这就是得与梵天为伴之道。
80.“婆悉吒,你如何认为?有如此行的比丘有妻子产业还是无妻子产业?”
“尊敬的乔达摩,无妻无产。”
“有怨心还是无怨心?”
“尊敬的乔达摩,无怨心。”
“有害心还是无害心?”
“尊敬的乔达摩,无害心。”
“有烦恼还是无烦恼?”
“尊敬的乔达摩,无烦恼。”
“他有神威还是没有神威?”
“尊敬的乔达摩,有神威。”
81.“婆悉吒,如是比丘无妻无产,梵天无妻无产。无妻无产的比丘和无妻无产的梵天之间是否有联系有相同之处?”
“有,尊敬的乔达摩。’
“善哉,婆悉吒。无妻无产的比丘在身坏命终后得与梵天为伴,实有是处。婆悉吒,如是比丘无怨心,梵天无怨心(……)比丘无害心,梵天无害心(……)比丘无烦恼,梵天无烦恼(……)比丘有神威,梵天有神威。有神威的比丘和有神威的梵之间是否有联系有相同之处?”“有,尊敬的乔达摩。”
“善哉,婆悉吒。有神威的比丘在身坏命终后得与梵天为伴。实有是处。”
82.被这样告知,学子婆悉吒和婆罗堕对世尊这样说:“尊者乔达摩,卓然妙哉,尊者乔达摩,卓然妙哉。犹如扶正颠倒,拨开杂草枯叶,为入歧途者指明道路,在黑暗处持有油灯,令‘有眼者能见种种色’,尊者乔达摩如此这般以种种方便阐释了法。我们要归依尊者乔达摩、法和僧团。愿尊者乔达摩从今天起接受我归依为优婆塞,直至命终。”
三明经:Tevijja Sutta,《长阿含》中亦为《三明经》,三明,指三吠陀。 ↩
摩那沙加达:manasākaṭaṃ,《长阿含》中译作伊车能伽罗。 ↩
芒果林:ambavana。 ↩
商伽:caṅkī,《长阿含》中未出现此人名。 ↩
生漏:jāṇusoṇi,《长阿含》中未出现此人名。 ↩
忉提耶:todeyyo,《长阿含》中未出现此人名。 ↩
特指长时间盘坐学习或修习之后,为消除疲劳而进行的散步。 ↩
阿吒:aṭṭhaka,古译“阿吒”。 ↩
毗萨密多:vessāmitto,古译“毗婆审婆罗门”,例如《长阿含》卷16(CBETA,T01,no.1,p.105,b25)。 ↩
n’etaṃ ṭhānaṃ vijjati“无有是处”。原文的基本含义指“没有此种可能性”。但考虑到thāna的含义比“可能性“更富有强调的意义,这里采用古译“无有是处”。 ↩
觉音注:Idha kho panā ti idha brahmalokamagge. āsīditvā ti amaggam eva “maggo” ti upagantvā.(Sv.2.405)“idha kho pana此谓通梵界之道。Āsīditvā:走过非道即‘道’后。”英译此处谓having sat down on the bank“坐于河岸”。Walshe 1995,p.193。 ↩
觉音注:Saṃsīdantī ti “samatala” nti saññāya paṅkaṃ otiṇṇā viya anuppavisanti. (Sv.2.405)“saṃsīdanti:认为是‘平地’,却好像陷入泥中”。 ↩
拒绝:paṭivirata,亦可译“断除”、“戒除”等。用于佛则“拒绝”更为妥当。 ↩
根据觉音注(Sv.2.406),pamāṇakataṃ kammaṃ nāma kāmāvacaraṃ vuccati. Appamāṇakataṃ kammaṃ nāma rūpārūpāvacaraṃ. “有量业被称为欲界。非量被称为业色界、无色界。” ↩
“彼处”,指色界无色界业。根据觉音注(Sv.2.406),taṃ kāmāvacarakammaṃ tasmiṃ rūpāvacarārūpāvacarakamme na ohīyati,na tiṭṭhati.“欲界业不在色界、无色界业中逗留、住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