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究罗檀陀经 | Kūṭadantasutta

段晴 译

1.如是我闻1。有一时节,世尊与大比丘众五百人,旅行到摩揭陀国,于摩揭陀国名叫伽驽秣陀2的婆罗门村住下。在那里,世尊止宿于芒果树园3。那时候,婆罗门究罗檀陀者定居在伽驽秣陀。此地人民炽盛,草、柴、水丰盈,谷物繁茂,享受国王的供奉,是摩揭陀国王塞尼耶·频毗娑罗所赐予的梵圣领地,受王保护。

那时,究罗檀陀婆罗门已备好大祭祀,有七百头公牛,七百头牡犊,七百头牝犊,七百头山羊,七百头羖羊,全为祭祀用。

2.伽驽秣陀的婆罗门众家主听说:“沙门乔达摩,即释迦子,从释迦族出家,在摩揭陀国游历,有大比丘众五百人相伴,来到伽驽秣陀,止宿于伽驽秣陀的芒果林。关于世尊乔达摩,流传有如此善好名声:‘此世尊是阿罗汉,等正觉,具足明行,善逝,知世间,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他自知亲证之后向世界宣说,包括了天、魔、梵天、沙门、婆罗门、百姓、天人众。他演示初善法、中善法、后善法,意味深长,绘声绘色。他阐释纯粹圆满清净之梵行。能见到如此这般应受供者,真是太好了。”

于是,伽驽秣陀的众婆罗门家主从伽驽秣陀出来,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前往芒果林而去。

3.此时,究罗檀陀婆罗门正在高楼上午休。究罗檀陀婆罗门看到众婆罗门家主从伽驽秣陀出来,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前往芒果林而去。看到之后,便招呼一侍者道:“喂,先生,众婆罗门家主为什么从伽驽秣陀出来,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前往芒果林而去呢?

“先生,有沙门乔达摩,即释迦子,从释迦族出家,在摩揭陀国游历,有大比丘众五百人相伴,来到伽驽秣陀,止宿于伽驽秣陀的芒果林。关于世尊乔达摩,流传有如此善好名声:‘此世尊是阿罗汉,等正觉,具足明行,善逝,知世间,无上丈夫调御土,天人师,佛,世尊。’这些人都是去看世尊乔达摩。’

4.于是究罗檀陀婆罗门思忖道:“我也曾听说:‘此沙门乔达摩通晓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我不通晓这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我却欲施行大祭祀。我何不去造访沙门乔达摩,好问询这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

于是,究罗檀陀婆罗门招呼那刹帝利说:“那么好吧,侍从,请到伽驽秣陀的众婆罗门家主那儿去。到后,请对那些伽驽秣陀的婆罗门家主这么说:‘尊者,究罗檀陀婆罗门这么说:“各位尊者且慢行,究罗檀陀婆罗门也要去见沙门乔达摩。”’”

“好,尊者。”那侍从如此回答究罗檀陀婆罗门后,便前往伽驽秣陀的众婆罗门家主那儿去。到了后,对伽驽秣陀的众婆罗门家主说了此番话:“究罗檀陀婆罗门这么说:‘各位尊者且慢行,究罗檀陀婆罗门也要去见沙门乔达摩。’”

5.那时候,数百名婆罗门居住在伽驽秣陀,(为的是)“我们当经历究罗檀陀婆罗门的大祭祀。”这些婆罗门听说“究罗檀陀婆罗门也要去见沙门乔达摩”,于是,众婆罗门来到究罗檀陀婆罗门处,到了后对他说这番话:“尊者究罗檀陀果真要去见沙门乔达摩吗?

“正是我所愿。我也要去看沙门乔达摩。”

6.“惟愿尊者究罗檀陀不去见沙门乔达摩。尊者究罗檀陀不应去见沙门乔达摩。如果尊者究罗檀陀去见沙门乔达摩,尊者究罗檀陀的声誉将受损,而沙门乔达摩的声誉将增盛。正因为尊者究罗檀陀婆的声誉会受损,沙门乔达摩的声誉会增盛,由此缘故,尊者究罗檀陀不应去见沙门乔达摩。沙门乔达摩应来见尊者究罗檀陀。

“从出身而论,尊者究罗檀陀从母系、父系双方都得好出身,血统纯正,上溯到第七世祖宗而无混杂,无可挑剔。因为从出身而论,尊者究罗檀陀无论从母系、父系双方都得好出身,血统纯正,上溯到第七世祖先而无混杂,无可挑剔,由此缘故,尊者究罗不应去见沙门乔达摩,倒是沙门乔达摩应来见尊者究罗檀陀。

“尊者究罗檀陀富有,拥有无量钱财,尽享五欲,……(省略“由此缘故”以下句)。

“尊者究罗檀陀是学者,持明者,精通三吠陀,以及词汇、仪轨、文字、词源,第五为史传,通晓(吠陀)诗韵,是语法家,于诸般顺世论的大人相法,无不综练。

“尊者究罗檀陀身形伟岸,颜貌端正,令感亲切,容色殊胜,具有梵天仪容和光辉,相貌举世无双。

“尊者究罗檀陀戒德全面,德高望重,具足增上戒德。

“尊者究罗檀陀话语友善,善能说辩;用词优雅,义味清正,词语明达,令人明解其意。

“尊者究罗檀陀是众人的轨范师,大师之师,教授三百青年婆罗门诵明咒。从各国各方,众多青年学子寻求明咒而来至尊者究罗檀陀处,欲从他学习明咒。

“尊者究罗檀陀年长,老耄,具长者威仪,已达高龄。而沙门乔达摩尚年轻,是年轻的出家人。

“尊者究罗檀陀为摩揭陀国王塞尼耶。频毗娑罗所尊敬、敬重、崇拜、供奉。尊者究罗檀陀为婆罗门莲花亢4所尊敬、敬重、崇拜、供奉。

“尊者究罗檀陀住在伽驽秣陀,那里人口众多,水、草、柴丰盛,谷物繁茂,是国王所供奉,摩揭陀国王塞尼耶·频毗娑罗所赐予的梵圣领地,受王的保护。因此,尊者究罗檀陀不应该去见沙门乔达摩。而沙门乔达摩应该来见尊者究罗檀陀。

7.被这样告知后,究罗檀陀婆罗门对那些婆罗门说了这番话:

“如此请听我说:是我们应该去拜谒尊者乔达摩,而尊者乔达摩不应来看我们。从出身而论,沙门乔达摩无论从母系、父系双方都得好出身,血统纯正,上溯到第七世祖宗而无混杂,无可挑剔。因为从出身而论,沙门乔达摩无论从母系、父系双方都得好出身,血统纯正,上溯到第七世祖宗而无混杂,无可挑剔,所以沙门乔达摩不应该来看我们,而我们应该去拜谒尊者乔达摩。

“沙门乔达摩舍离众多亲属而出家。沙门乔达摩,抛弃了众多藏于地下和置于地上的黄金财宝而出家。

“沙门乔达摩,稚嫩,年轻,头发乌黑,具足盛年妙色,以少壮初龄而从家出家。尽管父母不情愿,涕泣泪流满面,沙门乔达摩依然剃除须发,披上袈裟衣,从家出家。

“沙门乔达摩形体伟岸,颜貌端正,令感亲切,容色殊胜,具有梵天仪容和光辉,相貌举世无双。

“沙门乔达摩戒德完善,有崇高的戒德,善好戒德,具足善好戒德。

“沙门乔达摩话语友善,善能说辩,用词优雅,义味清正,词语明达,令人明解其意。

“沙门乔达摩是众人的轨范师,大师之师。沙门乔达摩断除欲染,绝无矫饰。

“沙门乔达摩,是说业者、说作为者,敬重修清净梵行的婆罗门众。沙门乔达摩,从列位第一的刹帝利家族出家。沙门乔达摩舍离富有、财宝盈溢、尽享五欲之家而出家。

“为向沙门乔达摩谘询,许多人从外国、遥远的地方前来。数千天神归依沙门乔达摩。到处传布着关于世尊乔达摩的善好名声:‘世尊是阿罗汉,等正觉,具足明行,善逝,知世间,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

“沙门乔达摩具足三十二大人相。沙门乔达摩,总是说“来吧,欢迎”。他言语和善,亲切和蔼,无锁眉头,欢喜和悦,见人称善。

“沙门乔达摩,受四众礼敬、尊敬、敬重、供奉、供养。众多天人虔信沙门乔达摩。无论世尊乔达摩止宿于哪个村子、聚落,哪个村子、聚落的百姓就不受鬼神触挠。

“沙门乔达摩拥有僧团、信众,是各种群众的导师,各个教派的首领也尊他为首尊。一些沙门、婆罗门也有名声鹊起,但不能堪比沙门乔达摩的盛誉。沙门乔达摩的盛誉来自无上明行的具足。

“摩揭陀国王塞尼耶·频毗娑罗及其王子、嫔妃、侍从、大臣俱尽形寿归依沙门乔达摩。拘萨罗国王波斯匿王及其王子、嫔妃、侍从、大臣俱尽形寿归依沙门乔达摩。莲花亢婆罗门及其儿子、夫人、侍者、臣下俱尽形寿归依沙门乔达摩。沙门乔达摩受摩揭陀国王塞尼耶·频毗娑罗礼敬、尊敬、敬重、供奉、供养。沙门乔达摩,受拘萨罗国王波斯匿王礼敬、尊敬、敬重、供奉、供养。沙门乔达摩,受莲花亢婆罗门礼敬、尊敬、敬重、供奉、供养。

“沙门乔达摩,已来到伽驽秣陀,止宿于伽驽秣陀的芒果林。凡是沙门、婆罗门来到我们村的领地,都是我们的客人。宾客是我们应该礼敬、尊敬、敬重、供奉、供养的。既然沙门乔达摩来到伽驽秣陀,止宿于伽驽秣陀的芒果林,沙门乔达摩就是我们的宾客。宾客是我们应该礼敬、尊敬、敬重、供奉、供养的,因此,尊者乔达摩不应该来见我们,我们应该去见尊者乔达摩。我把如此赞美奉献给尊者乔达摩,尊者乔达摩却依然未得些微赞颂,因为尊者乔达摩拥有无量的美德。

8.被如是告知后,众婆罗门对究罗檀陀婆罗门这么说:

“若是沙门乔达摩果真如尊者究罗檀陀所赞美的那样,那么即使尊者乔达摩居住于百由旬远开外,有虔信的家族子也应背起行囊前往相见,因此,我们所有人都应去见沙门乔达摩。’

于是,究罗檀陀婆罗门就与大婆罗门众一同前往芒果林,前往世尊处。来到后,与世尊互相问好,互致问候,互叙亲切友好的话语,然后坐于一旁。一些伽驽秣陀的婆罗门家主也向世尊致敬,然后在一旁坐下。有些人与世尊互相问好,互致问候,互叙亲切友好的话语,然后在一旁坐下。有些人向世尊合十指掌,然后在一旁坐下。另有一些人报上姓名族氏,在一旁坐下。有些人沉默不语,坐在一旁。

9.坐在一旁的究罗檀陀婆罗门对世尊说了这番话:

“尊者乔达摩,我听说:‘沙门乔达摩通晓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种祭祀之圆满功’,连我都不能通晓这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我却欲施行大祭祀。我当有幸,惟愿世尊赐示我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

“如此,婆罗门,请谛听,请善记于心,我将说。’

“好,尊者。”究罗檀陀婆罗门这样回答世尊。世尊说了这番话:

10.“婆罗门,从前有一国王,名曰‘大胜’。他富有,广有钱财,尽享五欲,拥有大量金银,应有尽有各式财宝,钱粮丰盈,库藏盈溢。于是,婆罗门,国王大胜到僻静处宴坐,心生思惟道:‘人间广大享受,我已尽得,征服大地圆周之后,我雄霸天下。我何不施设大祀,以使我长长久久得利益安乐。于是,婆罗门,国王大胜敕召主司祭婆罗门,对他说此番话:

“婆罗门,我此番到僻静处宴坐,心生如是思惟:“人间广大享受,我已尽得,征服大地圆周之后,我雄霸天下。我何不施设大祀,以使我长长久久得利益安乐。”婆罗门,我意欲举行大祭祀。尊者,惟愿尊者示教我,令我天长地久,得利益安乐。’

11.“婆罗门,主司祭婆罗门被这样告知后,说了此番话:

“‘国王陛下的国家遭遇盗贼的损害滋扰,村庄被盗贼毁坏,聚落被盗贼毁坏,城镇被盗贼毁坏。国王陛下在国家如此遭遇破坏滋扰之时,意欲主持祭供,国王陛下将因此而做不宜之事。若是国王陛下这么认为:“我当以杀、监禁、讨伐、呵斥、驱逐,消灭此盗贼难。”如是此盗贼难将不得平息消灭。那些躲过杀戮者,后日将危害国王的国家。但是,要依此治理良策,此番盗贼难当得平息消灭,即凡是那些能在国王的国家辛勤修田业畜牧者,还请国王陛下为他们提供种子食粮;凡是能在国王的国家买卖经商者,还请国王陛下为他们提供资助;凡是在国王的国家堪当御用之才者,还请国王发给他们口粮薪酬。百姓各个经营其业,将不会扰害国王的国家。我想,国王将始终拥有丰富的税收,各个地域安享太平,无扰无害,人民欢乐喜悦,有子孙在怀中嬉戏,家家不闭户。’

“‘好吧,尊者。’婆罗门,国王大胜答应大主司祭后,为那些能在国王的国家辛勤修田业畜牧的人,发放了种子食粮。为那些能在国王的国家买卖经商的人,提供了资助。为那些在国王的国家堪当御用之才的人,发给了口粮薪酬。这些百姓各个经营其业,不再扰害国王的国家。国王始终拥有丰富的税收,各个地域安享太平,无扰无害,人民欢乐喜悦,有子孙在怀中嬉戏,家家不闭户。

12.“于是,婆罗门,国王大胜敕召来主司祭婆罗门,说了这番话:‘我平息了盗贼难。依赖尊者的治理良策,我的税收丰盛,各个地域安享太平,无扰无害,人民欢乐喜悦,有子孙在怀中嬉戏,家家不闭户,我想。我今欲举行大祭祀,惟愿尊者示教于我,令我天长地久,得利益安乐。’

“‘那么,国王陛下,凡是在王国中城镇、国土的刹帝利藩王,国王陛下皆应出报:“我今意欲举行大祭祀,各位尊者,惟愿应允,令我天长地久,得利益安乐。”凡是那些在王国中城镇、国土的大臣眷属,(……)住在城镇、国土的广有财富的婆罗门,(……)住在城镇、国土的富裕家主,国王陛下皆应出报:“我今意欲举行大祭祀,各位尊者,惟愿应允,令我天长地久,得利益安乐。”’

“‘好,尊者。’婆罗门,国王大胜答应主司祭婆罗门后,凡是城镇、国土的刹帝利藩王,大胜国王皆出报曰:‘我今意欲举行大祭祀,各位尊者,惟愿应允,令我天长地久,得利益安乐。’‘请王施设祭祀吧,大王,今正是祭祀时。’

“凡是那些在王国中城镇、国土的大臣眷属,(……)住在城镇、国土的广有财富的婆罗门,(……)住在城镇、国土的富裕家主,国王大胜皆曾出报:‘我今意欲举行大祭祀,各位尊者,惟愿应允,令我天长地久,得利益安乐。’‘请王施设祭祀吧,大王,今正是祭祀时。’

“如此,这四种佐助党羽成为他祭祀的辅助条件。

13.“国王大胜八支具足:他从出身而论,从母系、父系双方都得好出身,血统纯正,上溯到第七世祖先而无混杂,无可挑剔。他身形伟岸,颜貌端正,令感亲切,容色殊胜,具有梵天仪容和光辉,相貌举世无双。他富有,广有钱财,尽享五欲,拥有大量金银,应有尽有各式财宝,钱粮丰盈,库藏盈溢。他力量强大,拥有忠诚、服从教诫、令怨敌闻其声誉而靡伏的四种兵。他有求必应,慷慨大方,是布施之主,不闭门庭,成为沙门、婆罗门、贫困者、乞丐、乞求者的供应之源,广积功德。他博学于天下的学问。对一切所说,都能知道其意义,说:‘这是此说之意义,这是此说之意义。’他是智者,深谋远虑,明达,能知晓过去未来今世之意义。国王大胜具备这八支。因此,这八支成为那次祭祀的辅助条件。

14.“主司祭婆罗门具备四支:从出身而论,他从母系、父系双方都得好出身,血统纯正,上溯到第七世祖先而无混杂,无可挑剔。他是学者,持明者,精通三吠陀,包括词汇、仪轨、文字、词源,第五为史传,通晓(吠陀)诗韵,是语法家,于诸般顺世论的大人相法,无不综练。他戒德全面,德高望重,具足增上戒德。他是智者,深谋远虑,明达,是第一,或者第二个执掌祭祀之勺者。大主司祭具备这四支。这四支成为那次祭祀的辅助条件。

15.“于是,婆罗门,在祭祀之前,主司祭婆罗门告诫国王大胜三种心态变化:‘陛下,国王意欲举行大祭祀时,恐会生起丝丝悔意:“我将失去大量可享受之财富。”国王陛下不应起如此悔意。国王正在举行大祭祀时,恐会生起丝丝悔意:“我正在失去大量可享受之财富。”国王陛下不应起如此悔意。国王在完成大祭祀后,恐会生起丝丝悔意:“我失去了大量可享受之财富。”国王陛下不应起如此悔意。’

“婆罗门,主司祭婆罗门在祭祀之前告诚国王大胜这三种心态变化。”

16.“于是,婆罗门,在祭祀之前,主司祭婆罗门举十事例,为国王大胜开解缘起受纳者而生的悔意:‘将有杀生者和戒除杀生者来参加陛下的祭祀。此处那些杀生的人,他们因此而自有果报。此处那些戒除杀生的人,请陛下为他们施与,令他们喜悦,也就净化了他们的内心。将有惯偷盗的人和戒除了偷盗的人,(……)将有纵欲邪淫的人和戒除了纵欲邪淫的人,将有说谎的人和戒除了说谎的人,将有惯于恶言恶语的人和戒除了恶言恶语的人,将有说话粗俗的人和戒除了说粗俗话的人,将有惯于绮语的人和戒除了绮语的人,将有贪取的人和戒除了贪取的人,将有心怀恶意的人和没有恶意的人,将有持邪见的人和持正见的人来参加陛下的祭祀。此处那些持邪见的人自当因此而得果报。此处那些持有正见的人,请陛下为他们施与,令他们喜悦,也就净化了他们的内心。’婆罗门,主司祭婆罗门在祭祀之前,以这十事例为国王大胜开解缘起受纳者而生的悔意。

17.“于是,婆罗门,主司祭婆罗门举十六事例,为意欲施设大祭司的国王大胜开解其心,鼓励其心,激励其心,令他欢心:

“‘当国王陛下举行大祭祀时,或许会有人说:“国王大胜举行大祭祀,却没有邀请到城镇、国土的刹帝利藩王参加他的大祭祀,但是国王陛下却在举行如此这等规模的大祭祀。”如此说国王陛下的人没有从事实出发。那些城镇、国土的刹帝利藩王皆受到国王陛下的邀请。因此,国王陛下应该知道:“陛下当施与,陛下当喜悦,陛下当令内心净化。”当国王陛下举行大祭祀时,或许会有人说:“国王大胜举行祭祀,却没有邀请城镇、国土的大臣眷属,(……)住在城镇、国土的广有财富的婆罗门,(……)住在城镇、国土的富裕家主,但是国王陛下却在举行如此这等规模的大祭祀。”如此说国王陛下的人没有从事实出发。那些城镇、国土的富裕的家主皆受到国王陛下的邀请。因此,国王陛下应该知道:“陛下当施与,陛下当喜悦,陛下当令内心净化。”

“‘当国王陛下举行大祭祀时,或许会有人说:“从出身而论,他没有从母系、父系双方得好出身,并非血统纯正,并非上溯到第七世祖先而无混杂、无可挑剔。但是国王陛下却在举行如此大规模的祭祀。”如此说国王陛下的人没有从事实出发。若论出身,陛下从母、父双方皆得好出身,血统纯正,上溯到第七世祖先而无混杂、无可挑剔。因此,国王陛下应当知道:“陛下当施与,陛下当喜悦,陛下当令内心净化。”

“‘当国王陛下举行大祭祀时,或许会有人说:“国王陛下在举行大祭祀,可他并非身形伟岸,颜貌端正,令感亲切,容色殊胜,具有梵天仪容和光辉,相貌举世无双。(……)他并非富有,广有钱财,尽享五欲,拥有大量金银,并非应有尽有各式财宝,钱粮丰盈,库藏盈溢。(……)他并非力量强大,拥有忠诚、服从教诫、令怨敌闻其声誉而靡伏的四种兵。(……)他不是有求必应,慷慨大方,非布施之主,并非不闭门庭,不是沙门、婆罗门、贫困者、乞丐、乞求者的供应之源,不广积功德。(……)他并非博学于天下的学问。(……)并非对一切所说,都知道其意义,说:‘这是此说之意义,这是此说之意义。’(……)他不是智者,并非深谋远虑,明达,不能知晓过去未来今世之意义。(……)但是国王陛下却在举行如此这般大规模的祭祀。”如此说国王陛下的人没有从事实出发。国王陛下是智者,深谋远虑,明达,能知晓过去未来今世之意义。因此,国王陛下应当知道:“陛下当施与,陛下当喜悦,陛下当令内心净化。”

“‘当国王陛下举行大祭祀时,或许会有人说:“国王陛下在举行大祭祀,但他却并非拥有主司祭婆罗门,他从出身而论,非从母、父双方都得好出身,血统纯正,上溯到第七世祖先而无混杂,无可挑剔。但是,国王陛下却在举行如此这般大规模的祭祀。”如此说国王陛下的人没有从事实出发。国王陛下的主司祭婆罗门从母、父双方都得好出身,血统纯正,上溯到第七世祖先而无混杂,无可挑剔。因此,国王陛下应该知道:“陛下当施与,陛下当喜悦,陛下当令内心净化。”(……)当国王陛下举行大祭祀时,或许会有人说:“国王陛下在举行大祭祀,但是他却不拥有主司祭,他是学者、持明者,并非精通三吠陀,包括词汇、仪轨、文字、词源,第五为史传,通晓(吠陀)诗韵,是语法家,于诸般顺世论的大人相法,无不综练。(……)他却不拥有主司祭,他戒德全面,德高望重,具足增上戒德。(……)他却不拥有主司祭婆罗门,他是智者,深谋远虑,明达,是第一,或者第二个执掌祭祀之勺者。但是国王陛下却在举行如此这般的大祭祀。”如此说国王陛下的人没有从事实出发。国王陛下的主司祭婆罗门是智者,深谋远虑,明达,是第一,或者第二个执掌祭祀之勺者。因此,国王陛下应该知道:“陛下当施与,陛下当喜悦,陛下当令内心净化。”

“婆罗门,主司祭婆罗门举这十六事例,为意欲施设大祭司的国王大胜开解其心,鼓励其心,激励其心,令他欢心。

18.“婆罗门,祭祀进行时,牛未被宰杀,山羊未被宰杀,鸡、猪未被宰杀,各种生灵均未遭到屠杀。树等未被砍伐以做成祭牲柱,草等未被割去以充祭草。那些被称作‘奴隶’、‘仆人’或者‘工匠’者,无恐杖罚,无恐恐吓,无泪流满面的哭泣,为祭祀而工作。他们想做,他们就做。他们不想做,他们就不做。他们想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他们不想做什么,他们就不做什么。仅用清奶油、芝麻油、鲜奶油、酸奶、蜂蜜和甘蔗汁来完成祭祀。

19.“于是,婆罗门,城镇、国土的刹帝利藩王,城镇、国土的大臣眷属,城镇、国土的广有财富的婆罗门,城镇、国土的富裕家主,各自携带大量的财宝,来到国王大胜面前,他们这么说:‘大王,这是大量自家财宝,为助王而赍来。请大王收纳。’

“‘我自有凭借合法税收聚集起来的无量财产,已足够我用。这些汝等自己留着吧,再带回去吧。

“这些人被王拒绝后退到一旁,彼此商议道:‘我们把这些财宝再带回自家,这令我等成何体统。国王大胜在举行大祭祀,让我们为他佐助祭祀吧。

20.“于是,婆罗门,城镇、国土的刹帝利藩王于祭坛之东设置财宝。城镇、国土的大臣眷属于祭坛之南设置财宝。城镇、国土的广有财富的婆罗门于祭坛之西设置财宝。城镇、国土的富裕家主于祭坛之北设置财宝。婆罗门,这些祭祀进行时,牛未被宰杀,山羊未被宰杀,鸡、猪未被宰杀,各种生灵均未遭到屠杀。树等未被砍伐,以做成祭牲柱,草等未被割去,以充祭草。那些被称作‘奴隶’、‘仆人’或者‘工匠’者,无恐杖罚,无恐恐吓,无泪流满面的哭泣,为祭祀而工作。他们想做,他们就做。他们不想做,他们就不做。他们想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他们不想做什么,他们就不做什么。仅用清奶油、芝麻油、鲜奶油、酸奶、蜂蜜和甘蔗汁来完成祭祀。

“综上所述,四种佐助党羽,具足八支的国王大胜,具足四支的主司祭婆罗门,这便是三足鼎立。婆罗门,这个便是被称为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

21.被如此告知后,那些婆罗门纷纷高声说,提高嗓音说,大声地说:“善哉,祭祀!善哉,祭祀圆满之功!”究罗檀陀婆罗门却沉默不语地坐着。于是,众婆罗门对究罗檀陀婆罗门说了这番话:“尊者究罗檀陀,缘何您不为沙门乔达摩的妙语连珠而欢欣?”

“我并非不为沙门乔达摩的妙语胜说而欢欣。谁要是不因沙门乔达摩的妙语连珠而欢欣鼓舞,他的脑袋会裂开。然而,我还有如此之想:‘沙门乔达摩并没有说“如是我闻”,或者“如是应有”,沙门乔达摩却说“那时曾如是,那时此处曾如是”。’尊者,我这样想:‘沙门乔达摩必定是那时候的国王大胜,祭祀之主,或者是主司祭婆罗门,那次祭祀的掌司者。’尊者沙门乔达摩可知否,在完成了或者掌司完成了如此这般的祭祀之后,在身坏命终后,他当生在善趣,生在天堂的世界?”

“我知道,在完成了或者掌司完成了如此这般的祭祀之后,在身坏命终后,我当生在善趣,生在天堂的世界。那时我正是主司祭婆罗门,掌司完成了那次祭祀。”

22.“尊者乔达摩,除此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种祭祀,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婆罗门,除此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以外,确有其他种祭祀,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尊者乔达摩,那么是何他种祭祀,要比那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节俭,却更好,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婆罗门,那些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布施给戒德全面的出家人,如此之祭祀要比那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23.“尊者乔达摩,何因何缘令此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要比那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婆罗门,阿罗汉或者成功踏上阿罗汉之道的人不会参加如此这般之祭祀。是何缘故?婆罗门,因为此处可见有杖罚、卡脖子之事。因此,阿罗汉或者成功踏上阿罗汉之道的人不去参加如此这般之祭祀。那些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布施给戒德全面的出家人,婆罗门啊,阿罗汉或者成功踏上阿罗汉之道的人去参加如此这般之祭祀。是何缘故?婆罗门,因为此处没有见到杖罚、卡脖子之事。因此,阿罗汉或者成功踏上阿罗汉之道的人去参加如此这般之祭祀。婆罗门,这就是因,这就是缘,令此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要比那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24.“尊者乔达摩,除此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以外,除此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种祭祀,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婆罗门,除此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以外,除此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以外,确有其他种祭祀,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尊者乔达摩,那么是何他种祭祀,要比那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以及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更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婆罗门,若是为四方僧众造僧房,婆罗门,如此祭祀要比那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病之功以及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更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25.“尊者乔达摩,除此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以外,除此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以外,除此布施僧房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种祭祀,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婆罗门,除此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以外,除此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以外,除此布施僧房以外,确有其他种祭祀,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尊者乔达摩,那么是何他种祭祀,要比那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比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以及比布施僧房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婆罗门,若怀着欢喜心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婆罗门,此种祭祀要比那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比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以及比布施僧房更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26.“尊者乔达摩,除此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以外,除此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以外,除此布施僧房以外,除此三归依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种祭祀,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婆罗门,除此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以外,除此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以外,除此布施僧房以外,除此:三归依以外,确有其他种祭祀,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尊者乔达摩,那么是何他种祭祀,要比那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比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比布施僧房,以及比三归依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婆罗门,若以欢喜心受持诸学处,断杀生,离偷盗,不纵欲邪淫,不欺骗,不饮酒,远离令人懈怠的麻醉品,婆罗门啊,此种祭祀要比那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比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比布施僧房,以及比三归依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27.“尊者乔达摩,除此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以外,除此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以外,除此布施僧房以外,除此三归依以外,除此诸学处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种祭祀,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婆罗门,除此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以外,除此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以外,除此布施僧房以外,除此三归依以外,除此诸学处以外,确有他种祭祀,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尊者乔达摩,那么是何他种祭祀,要比那包括十六辅助条件在内的三分祭祀圆满之功,比从家族延续下来的恒常布施,比布施僧房,比三归依,以及比诸学处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婆罗门,如来出现于世间,是阿罗汉,等正觉,……如《沙门果经》所广说。(……)如此,婆罗门,比丘成就戒德。(……)进入初禅。婆罗门,此种祭祀比先前所有种祭祀都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进入二禅(……)三(……)四禅。婆罗门,此种祭祀比先前所有种祭祀都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能引领、调整心以达到智见。婆罗门,此种祭祀比先前所有种祭祀都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

‘他了知(……)不受后有’。婆罗门,此种祭祀比先前所有种祭祀都更为节俭,更少麻烦,却有更大果报,得更大功德。婆罗门,在此祭祀圆满之功之外,再无他种祭祀圆满之功更崇高,更精妙。

28.被这样告知后,究罗檀陀婆罗门对世尊说了这番话:“真是绝妙,尊者乔达摩,真是绝妙,尊者乔达摩!尊者乔达摩,犹如扶正颠倒,犹如拨开杂草枯叶,为迷途者指明道路,在黑暗中持有油灯,‘有眼者得见种种色’,尊者乔达摩以种种方式所宣说之法正如此(透彻)。我归依世尊乔达摩,归依法,归依比丘僧团。惟愿尊者乔达摩收我为优婆塞,从现在起直至命终。

“尊者乔达摩,我今放舍那七百头公牛、七百头牡犊、七百头牝犊、七百头山羊、七百头段羊,任其生活,任其嚼食青草,饮清凉的水,任凉风吹拂其身。’

29.于是,世尊为究罗檀陀婆罗门次第开讲,例如讲布施,讲戒德,讲天界,阐说各种欲的过患、鄙陋与烦恼,以及舍离世俗生活的益处。当世尊知道究罗檀陀婆罗门心健全、柔软、无碍、喜悦、清净时,于是即宣说诸佛所称扬的教法,即苦、集,灭、道。犹如洁白无瑕的布正堪染色,究罗檀陀婆罗门正是这样,于座上即生无瑕清净的法眼:“凡是集法,皆是灭法。”

30.于是,究罗檀陀婆罗门已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疑、离惑、得无所畏,不由于他而入佛教法,对世尊说道:“请尊者乔达摩与比丘僧众一道,于明日接受我的供养。”

世尊默然接受。于是,究罗檀陀婆罗门知世尊已接受邀请,便从座起,对世尊行礼,行右绕礼,然后离去。于是,究罗檀陀婆罗门经过一夜在自己祭坛处准备好精致的嚼食和啖食,使人告知世尊时间:“尊者乔达摩,斋食已备好,宜是用斋之时。”

于是世尊于午前时分,着衣持钵,与比丘众一道前往究罗檀陀婆罗门的祭坛处。来到后,在备好的座席上就座。于是究罗檀陀婆罗门以精致嚼食啖食敬奉给以佛陀为上首的比丘众,令他们饱足、满意。

于是,究罗檀陀婆罗门在世尊用过餐,手离开钵之后,另取一低座,坐于一旁。坐于一旁后,世尊以说法启发、激励、鼓舞究罗檀陀婆罗门,令他欢喜后从座位站起,离去。

《究罗檀陀婆罗门经》终。


  1. 此经汉译佛典《长阿含》有相应版本,即《究罗檀头经》。这里音译词与古译略有不同,参阅《长阿含》卷15(CBETA,T01,no.1,p.96c)。 

  2. 古译“佉㝹婆提”。 

  3. 芒果树园,即古代音译“庵婆波利园”、“庵婆罗林”、“菴婆罗林”等。 

  4. 莲花亢:pokkharasāti,pokkhara意为“莲花”,sāti是指印度二十七星宿中的“亢宿”。音译作“沸伽罗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