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梵网经 | Brahmajālasutta

朱竞旻 译 / 段晴 校改

Ven. Phra Surapornchai Samacitto(释心平) / Ven. Phramahā Ariya Ariyajayo(释善圣) / Mr. Chakhrit Laemmuang(查克利) / Miss. Wilaipom Sucharitthammakul(萧贞贞) 协助证义

1.1如是我闻1。一时,世尊与五百大比丘僧在王舍城与那烂陀之间的旅途上行进。有游方者2善念3与青年弟子梵赐4也在王舍城与那烂陀之间的旅途上行进。那时,游方者善念以多种方式毁谤佛、毁谤法、毁谤僧,而游方者善念的青年弟子梵赐却以多种方式称赞佛、称赞法、称赞僧。如此,师徒二人彼此言辞直接对立,跟随于世尊与比丘僧之后。

2.继而,世尊与比丘僧在芒果树园5国王的小屋住了一晚。游方者善念与弟子梵赐青年也在芒果树园国王的小屋住了一晚。那时,游方者善念以多种方式毁谤佛、毁谤法、毁谤僧,而游方者善念的弟子梵赐青年却以多种方式称赞佛、称赞法、称赞僧。如此,师徒二人彼此言辞直接对立,跟随于世尊与比丘僧之后。

3.继而,夜尽拂晓时,众比丘起身,在道场6中安坐集会,发生了这样的讨论:“不可思议!各位!稀有!各位!能知、能见的世尊、应供、等正觉善知众生的种种性情。而游方者善念以多种方式毁谤佛、毁谤法、毁谤僧,游方者善念的青年弟子梵赐却以多种方式称赞佛、称赞法、称赞僧。如此,这师徒二人彼此言辞直接对立,跟随于世尊与比丘僧之后。”

4.继而,世尊知道了比丘们有这番讨论,便来到了道场,在准备好的座位上入座。入座后,世尊对众比丘说:“比丘们!你们现在安坐于此,是在讨论什么?你们中途未完的讨论是什么?”

这样说完后,众比丘对世尊说:“世尊7!从夜晚到黎明,我们起身,在道场中安坐集会,产生了这样的讨论:‘不可思议!(……)跟随于世尊与比丘僧之后。’世尊!这就是我们之间的谈话,还没有说完,这时世尊来了。”

5.“比丘们!假如别人毁谤我,或毁谤法,或毁谤僧,此时你们不应憎恨,不应郁闷,心不应愤怒。假如别人毁谤我,或毁谤法,或毁谤僧,此时如果你们生气或恼怒,那还能了解他们的(话是)嘉言(还是)恶语吗?”

“不能,世尊!”

“假如别人毁谤我,或毁谤法,或毁谤僧,此时,因其不属实,你们应当揭示其不属实:‘这不属实,这是错误的,在我们当中没有这回事,在我们当中这事不存在。’

6.“比丘们!假如别人称赞我,或称赞法,或称赞僧,此时你们不应愉悦,不应欢喜,心不应得意。比丘们!假如别人称赞我,或称赞法,或称赞僧,此时如果你们愉悦、欢喜、得意,那么你们会由此而有障碍。假如别人称赞我,或称赞法,或称赞僧,此时,因其属实,你们应当承认(这)是事实:‘这是事实,这是真的,在我们当中有这回事,在我们当中这事存在。

7.“比丘们!凡夫8只会以琐碎的、微不足道的戒行9称赞如来。比丘们!凡夫只会以哪些琐碎的、微不足道的戒称赞如来呢?

8.“比丘们!凡夫称赞如来时,只会说:‘沙门乔达摩舍离杀生、拒绝10杀生,放下棍棒,放下刀枪,有惭愧(心),怀有怜悯,始终利益、同情一切众生。’

“比丘们!凡夫称赞如来时,或者会说:‘沙门乔达摩舍离不与取、拒绝不与取,取被给予(的东西),乐求被给予(的东西),以无偷盗的清净心而住。’

“比丘们!凡夫称赞如来时,或者会说:‘沙门乔达摩舍离非梵行,具有梵行,离罪恶而行11,拒绝淫行。’

9.“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沙门乔达摩远离妄言、拒绝妄言,说真话、实(话)、可信(话)、可靠(话),不欺骗世人。’

“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沙门乔达摩远离两舌、拒绝两舌12,从这里听说,不到那里通报,以离间这些人;从那里听说,也不通报给这里的人,以离间那些人。如此,他使分裂者团结13,是和合者的鼓励者,乐于和谐,喜于和谐,悦于和谐,是说促成和谐的话的人。’

“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沙门乔达摩远离恶口14、拒绝恶口,佛只说无过失、悦耳、为人喜爱、悦人心、优雅、令众人满意、令众人愉悦的话。’

“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沙门乔达摩远离绮语15,拒绝绮语,只适时地说务实的言语、有内容的言语、如法的言语、合律的言语,有价值的、合乎情理的、有重点的、有意义的言语。

10.“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沙门乔达摩拒绝伤害种子和草木。沙门乔达摩一日一食,拒绝夜晚进食,沙门乔达摩拒绝异时食。沙门乔达摩拒绝观看舞蹈、歌唱、音乐、表演。沙门乔达摩拒绝持用花环、香、涂香16以及装饰打扮。沙门乔达摩拒绝高床、大床。沙门乔达摩拒绝接受金银。沙门乔达摩拒绝接受生的谷物。沙门乔达摩拒绝接受生的肉类。沙门乔达摩拒绝接受妇女和少女。沙门乔达摩拒绝接受男仆和女奴。沙门乔达摩拒绝接受鸡和猪。沙门乔达摩拒绝接受山羊、绵羊。沙门乔达摩拒绝接受象、牛、马、驴16。沙门乔达摩拒绝接受田地。沙门乔达摩拒绝充任往返信差和使者。沙门乔达摩拒绝买卖,沙门乔达摩拒绝以秤欺诈、以铜欺诈17、度量的欺诈。沙门乔达摩拒绝贿赂、欺骗和欺诈的行为。沙门乔达摩拒绝破坏、屠杀、捆绑、拦路抢劫、入村抢劫这些暴力行为。’”

《小戒》终。

11.“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比丘们!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致力于伤害种子和草木,例如根种、茎种、节种、顶尖种、种种(的植物)18。而沙门乔达摩拒绝了这种对种子和草木的伤害。’

12.“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比丘们!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致力于享受积蓄,例如食品的积蓄、饮料的积蓄、衣物的积蓄、车乘的积蓄、床的积蓄、香的积蓄、副食品19的积蓄。而沙门乔达摩拒绝了这种对积蓄的享受。’

13.“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热衷于观看表演,例如舞蹈、歌唱、音乐、演出20、说故事、手声21、敲锣22、陶柱鼓23、幻城24、旃陀罗杂耍25、竹杠戏26、洗骨葬27、斗象、斗马、斗水牛、斗公牛、斗山羊、斗绵羊、斗鸡、斗鹌鹑、棒打、拳击、摔跤、格斗、军队、列兵、阅兵。而沙门乔达摩拒绝了这种对表演的观看。’

14.“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热衷于赌博这种放逸之所在,例如八道棋、十道棋、虚空棋、环道28、抽石子29、套圈、打木栓、手指戏30、掷骰、叶笛31、锄地游戏、倒立、玩具风车、叶斗32、玩具车、玩具弓、猜字、读心术、模仿畸形。而沙门乔达摩拒绝了这种赌博、放逸之所在。’

15.“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热衷于(受用)高床、大床,例如榻椅、支座刻有动物图案的床座、长毛床罩、彩色羊毛床罩、白羊毛床罩、绣花床罩、棉床垫、带图案的床罩、双花边毯、单花边毯、带宝石绣花的床罩、丝绸床罩、大毛毯、象垫、马垫、车垫、乌鹿皮垫、羚鹿皮制毛毡、上有覆盖的床座、双边红枕床座。而沙门乔达摩拒绝了受用这种高床、大床。’

16.“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热衷于行装饰打扮,例如涂身、按摩33、泡澡、健身34、(照)镜子、(涂)眼膏、(带)香花环、脸上扑粉、脸上涂膏、戴手镯、佩头饰、持杖、拿鼻烟管、带刀、打伞、穿彩鞋、缠头巾、怀宝珠、携拂尘、着带飘带的白衣。而沙门乔达摩拒绝了行装饰打扮。

17.“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热衷于傍生言35,例如谈论国王、谈论盗贼、谈论大臣、谈论军队、谈论危险、谈论战争、谈论食品、谈论饮料、谈论衣服、谈论床、谈论花环、谈论香、谈论亲属、谈论车、谈论村庄、谈论小镇、谈论城市、谈论地区、谈论女人、谈论男人、谈论英雄、街谈巷议、于汲水处议、谈论故人、闲言碎语、谈论世间、谈论海洋、谈论此有此无。而沙门乔达摩拒绝了这些傍生言。’

18.“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热衷于诤讼,例如:“这法、律,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会知道吗?”“你走在邪路,我行于正途。”“我的话有道理,你的毫无意义。36”“该前边的话后边说,该后边说的话前边说。37”“你所认为的已被翻盘。”“你的主张,已被颠覆。”“你已失败38。”“走!去解开你的主张!39你要是能耐的话,就反驳!”而沙门乔达摩拒绝了这些争论之言。’

19.“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致力于充任往返信差和使者,例如国王的差使、国王大臣的差使、刹帝利的差使、婆罗门的差使、家主的差使、童子的差使,“从这儿到那儿去,从那儿到别处去。”“拿走这个,把这个拿来,把这个拿到某处去。”而沙门乔达摩拒绝了这些往返信差和使者的行为。’

20.“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成为欺诈者、巧言索取者40、占卜者、讥讽者41、贪于以得求得42。而沙门乔达摩拒绝这些欺诈、谈论名利等。’”

《中戒》终。

21.“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靠着傍生术之邪命过活,例如(观)肢体相、征兆、出生、梦、体相、鼠所咬断43、火祭44、勺子祭45、谷壳祭、糠祭、米祭、酥祭、香油祭、口祭46、血祭、手相术、堪舆术、刹帝利术47、禳息术、恶鬼术、地术、蛇术、毒术、蝎子术、鼠术、鸟术、乌鸦术、预测寿命、挡箭术、兽轮48”。而沙门乔达摩拒绝这些傍生术。

22.“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靠着傍生术之邪命过活,例如(观)宝珠相49、棍棒相、衣物相、刀剑相、箭相、弓相、武器相、女人相、男人相、童子相、童女相、男奴相、女奴相、象相、马相、水牛相、公牛占相、牛占相、山羊相、绵羊相、鸡相、鹌鹑相、蜥蜴相、耳环相、乌龟相、鹿相。而沙门乔达摩拒绝这些傍生术。’

23.“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靠着傍生术之邪命过活,例如:(预测)“国王们将出发。”“国王们将不出发。”“我方的国王们将逼近。”“敌方的国王们将撤退。”“我方的国王们必胜!”“敌方的国王们必败!”“这将胜利,这将失败。”而沙门乔达摩拒绝这些傍生术。’

24.“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靠着傍生术之邪命过活,例如:预测“将发生月食。”“将发生日食。”“将发生星宿食。”“日月将在轨道上运行。”“日月将偏离轨道运行。”“星宿将在轨道上运行。”“星宿将偏离轨道运行。”“将发生流星陨落。”“将发生天火50。”“将发生地震。”“将打雷51。”“将发生日月星辰的升降晦明。”“月食将会有这样的果报。”“日食将会有这样的果报。”“星宿食将会有这样的果报。”“日月食将会有这样的果报。”“日月在轨道上运行将会有这样的果报。”“日月偏离轨道运行将会有这样的果报。”“星辰在轨道上运行将会有这样的果报。”“星辰偏离轨道运行将会有这样的果报。”“流星沦落将会有这样的果报。”“天火将会有这样的果报。”“地震将会有这样的果报。”“打雷将会有这样的果报。”“日月星辰的升降晦明将会有这样的果报。”而沙门乔达摩拒绝这些傍生术。’

25.“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靠着傍生术之邪命过活,例如:(预测)“将下雨。”“将不下雨。”“将有丰收。”“将有饥荒。”“将有平安。”“将有危险。”“将有瘟疫。”“将康复。”(从事)印、算、数、诗、顺世论。而沙门乔达摩拒绝这些傍生术。

26.“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靠着傍生术之邪命过活,例如:娶、嫁、媾合、离间、借债、开销、降福、降祸、堕胎、封舌术、封颚术、手语、颚语、耳语、问镜子、问童女、问天、侍奉太阳、侍奉大(神)52、口中吐火、祈告吉祥天女。而沙门乔达摩拒绝这些傍生术。’

27.“比丘们!凡夫赞叹如来时,或者会说:‘有些沙门、婆罗门享用信施之食后,靠着傍生术之邪命过活,例如:(从事)许愿、还愿、堪與、造男业53、不男业54、筑地基、遍撒土地、洗业55、沐浴56、献祭、(催)吐、(致)泻、除上火、泄下火57、(催)泻缓解头疼、涂耳油、洗眼、治鼻子、涂眼药水、涂眼药膏、眼科学、外科、儿科、开根块草药处方和泻药。而沙门乔达摩拒绝这些傍生术。’

“比丘们!凡夫只会以琐碎的、微不足道的戒行称赞如来。”

《大戒》终。

28.“比丘们!在此之外还有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最胜、超越推论范围、微妙、唯智者所知的诸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开示,应当以此如实、正确地赞叹如来。

“比丘们!是哪些法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最胜、超越推论范围、微妙、唯智者所知,如来亲知、亲证而开示,应当以之如实、正确地赞叹如来呢?

29.“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持)过去际(论)、能观过去事58,从过去出发,以十八种依据宣说种种见解59。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因何、依何,而(持)过去际(论)、能观过去事、从过去出发,以十八种依据宣说种种见解呢?

30.“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持常住论,以四种依据宣说我及世间常住。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因何、依何而持常住论,以四种依据宣说我及世间常住呢?

31.“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通过砥砺60、精炼、勤修、不放逸、正作意61,得到如此的心定;心定时62,能回忆63数前生——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万生、数百生、数千生、数十万生,‘我在某处(有)如是名、如是族、如是种姓64、如是食、如是苦乐感受、如是寿量;我(的)从彼处死65,(又)在某处出生,有如是名、如是族、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苦乐感受、如是寿量;我从彼处死,在这里受生。’回忆到这具有种种状态的、细致的数前生。

“他这样说:‘我及世间常住,如同山顶和石柱般屹立;众生流转、轮回、死亡、出生,而(我)恒常存在。为什么呢?(因为)我通过砥砺、精勤、串习、不放逸、正作意,得到如此的心定;心定时,能回忆数前生——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数百生、数千生、数十万生,“我在某处(有)如是名、如是族、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苦乐感受、如是寿量;我从彼处死,(又)在某处出生,有如是名、如是族、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苦乐感受、如是寿量;我从彼处死,在这里受生。”回忆到这具有种种状态的、细致的数前生。由此我认识到:我及世间常住,如同山顶和石柱般屹立;众生流转、轮回、死亡、出生,而(我)恒常存在。’

“比丘们!这就是第一种理由,有一些(持)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我及世间常住。

32.“比丘们!又有第二类沙门、婆罗门,他们因何、依何而持无因生论,宣称我及世间无因而生呢?

“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通过砥砺、精勤、勤修、不放逸、正作意,得到如此的心定;心定时,能回忆数前生——一成坏66、二成坏、三成坏、四成坏、五成坏、十成坏,‘我在某处(有)如是名、如是族、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苦乐感受、如是寿量;我从彼处死67,(又)在某处出生,有如是名、如是族、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苦乐感受、如是寿量;我从彼处死,在这里受生。’回忆到这具有种种状态的、细致的数前生。

“他这样说:‘我及世间常住,如同山顶和石柱般屹立;众生流转、轮回、死亡、出生,而(我)恒常存在。为什么呢?(因为)我通过勇猛、精勤、串习、不放逸、正作意,得到如此的心定;心定时,能回忆数前生——一成坏、二成坏、三成坏、四成坏、五成坏、十成坏,“我在某处(有)如是名、如是族、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苦乐感受、如是寿量;我从彼处死,(又)在某处出生,有如是名、如是族、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苦乐感受、如是寿量;我从彼处死,在这里受生。”回忆到这具有种种状态的、细致的数前生。由此我认识到:我及世间常住,(如同)石女,(如同)屹立于山顶的石柱;众生流转、轮回、死亡、出生,而(我)恒常存在。’

“比丘们!这就是第二种理由,有一些(持)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我及世间常住。

33.“比丘们!还有第三种理由,(那些持)常住论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我及世间常住——这是什么呢?

“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通过勇猛、精勤、串习、不放逸、正作意,得到如此的心定;心定时,能回忆数前生——十成坏、二十成坏、三十成坏、四十成坏,‘我在某处(有)如是名、如是族、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苦乐感受、如是寿量;我从彼处死,(又)在某处出生,有如是名、如是族、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苦乐感受、如是寿量;我从彼处死,在这里受生。’回忆到这具有种种状态的、细致的数前生。

“他这样说:‘我及世间常住,(如同)石女,(如同)屹立于山顶的石柱;众生流转、轮回、死亡、出生,而(我)恒常存在。为什么呢?(因为)我通过勇猛、精勤、串习、不放逸、正作意,得到如此的心定;心定时,能回忆数前生——十成坏、二十成坏、三十成坏、四十成坏,“我在某处(有)如是名、如是族、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苦乐感受、如是寿量;我从彼处死,(又)在某处出生,有如是名、如是族、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苦乐感受、如是寿量;我从彼处死,在这里受生。”回忆到这具有种种状态的、细致的数前生。由此我认识到:我及世间常住,(如同)石女,(如同)屹立于山顶的石柱;众生流转、轮回、死亡、出生,而(我)恒常存在。’

“比丘们!这就是第三种理由,有一些(持)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我及世间常住。

34.“比丘们!又有第四类沙门、婆罗门,他们因何、依何而持常住论,宣称我及世间常住呢?

“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是寻思者、推测者68,经过周密寻思,经过实行考察,以自黠慧,这样说:‘我及世间常住,(如同)石女,(如同)屹立于山顶的石柱;众生流转、轮回、死亡、出生,而(我)恒常存在。

“比丘们!这就是第四种理由,有一些(持)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我及世间常住。’

35.“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正是)以此四事宣称我及世间常住。一切宣称我及世间常住的沙门、婆罗门,都是以这四事或其中之一(为理由),没有此外(的理由)。

36.“比丘们!如来知晓这些见解(若)被如此执取、如此理解,(将会)有如此的趣向、如此的后世。如来(不但)知晓这个,还知晓比这更高明的,但不执著于这种认识;由于不执著,自知寂灭。比丘们!如来(对)受69的起、落、味道70、过患、出离法71,如实知已,无取72而解脱。

37.“比丘们!那些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殊胜、非推度境、微妙、唯智者所知的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宣说。正赞叹者应以此如实赞叹如来。”

《第一日诵》终。

2.1“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持部分常住论,以四种依据宣说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因何、依何,而持部分常住论,以四种依据宣说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呢?

2.“比丘们!有一时,经过很久,此世界坏灭。世界坏灭时,多数有情转生于光音(天)73。在那里,他们为意所造、以禅悦为食、自身发光、行于空中、清净安住,长时(如此)。

3.“比丘们!有一时,经过很久,此世界生成。世界生成时,出现了空的梵宫。这时,某有情因寿命耗尽或福德耗尽,从光音天殁,投生于空梵宫。在那里,他为意所造、以禅悦为食、自身发光、行于空中、清净安住,长时(如此)。

4.“那时,他长久独居,没有喜悦,生起了渴望:‘唉!但愿别的有情来这儿。’这时,别的有情因为寿命耗尽或福德耗尽,从光音天死去,投生于梵宫,做他的伙伴。他们也是为意所造、以禅悦为食、自身发光、行于空中、清净安住,长时(如此)。

5.“比丘们!那时,那最初投生的有情这样想:‘我是梵、大梵、超胜者、不败者、见一切者、支配者、自在者、造作者、幻化者、最胜者、主宰者、具势者、已生未生者之父74。这一切众生都是我造化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先前我这么想:“唉!但愿别的有情来这儿。”我这样心中发愿,这一切众生(就)来到了这儿。’

“那些后来投生的有情又这样想:‘这是尊贵的梵、大梵、超胜者、不败者、见一切者、支配者、自在者、造作者、幻化者、最胜的创造者、操纵者、已有当有之父。我们是由这尊贵的梵天幻化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到他最初出生,(而)我们后生。’

6.“比丘们!那最初投生的有情更长寿、更有姿色、更有威力,而那些后来投生的有情较短寿、较丑陋、力量较弱。

“比丘们!确有可能,此时某有情从此身死去,来到这一世。来到这一世后,他离家出家。从家出家后,勇猛、精勤、串习不放逸、正作意,得到如此的心定;心定时,能回忆前一生,此外则不能回忆。

“他这样说:‘他是尊贵的梵、大梵、超胜者、不败者、见一切者、支配者、自在者、造作者、幻化者、最胜的创造者、操纵者、已有当有之父。我们是由这尊贵的梵天幻化的,他如此存在——常住、稳定、永恒、不改变、如此安住。而我们则是由这位尊贵的梵所幻化的,是不稳定的、短暂的、短寿的、来到这一世的。’

“比丘们!这就是第一种理由,有一些(持)部分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

7.“比丘们!又有第二类沙门、婆罗门,他们因何、依何而持部分常住论,宣称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呢?

“比丘们!有名为‘嬉伤75’的天神,长久住于嬉笑、娱乐、欲爱。他们长久住于嬉笑、娱乐、欲爱,忘失正念。这些忘失正念的诸天从此身死去76

8.“比丘们!此时某有情从此身死去,来到这一世。来到这一世后,他从家出家。从家出家后,勇猛、精勤、串习、不放逸、正作意,得到如此的心定;心定时,能回忆前一生,此外则不能回忆。

9.“他这样说:‘那些不是“乐过犯”的尊贵的天神不长久住于嬉笑、娱乐、欲爱;他们不长久住于嬉笑、娱乐、欲爱,不忘失记忆;那些天神由于不忘失记忆,身不死,常住、稳定、永恒、不改变,如此安住。而我们是乐过犯(天神),长久住于嬉笑、娱乐、欲爱;我们由于长久住于嬉笑、娱乐、欲爱,而忘失记忆;由于忘失记忆,而如此这般身死、无常、不稳定、短暂、短寿,来到这一世。’

“比丘们!这就是第二种理由,有一些(持)部分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

10.“比丘们!又有第三类沙门、婆罗门,他们因何、依何而持部分常住论,宣称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呢?

“比丘们!有名为‘意伤77’,的天神,长久以来相互嫉妒;由于他们相互嫉妒久了,彼此间心染污;他们彼此心染污,身心疲惫。这些天神从此身死去。

11.“比丘们!此时某有情从此身死去,来到这一世。来到这一世后,他从家出家。从家出家后,勇猛、精勤、串习不放逸、正作意,得到如此的心定;心定时,能回忆前生,此外则不能回忆。

12.“他这样说:‘那些不是“意伤”的尊贵的天神不长久相互嫉妒;他们不长久相互嫉妒,彼此间心不染污;他们彼此心不染污,未曾身心疲惫;他们由此而身不死,常住、稳定、永恒、不改变、如此安住。而我们是意伤(天神),长久以来相互嫉妒;由于我们因相互嫉妒久了,彼此间心染污;由于彼此心染污,身心疲惫,而如此这般身死、无常、不稳定、短暂、变异,来到这一世。’

“比丘们!这就是第三种理由,有一些(持)部分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

13.“比丘们!又有第四类沙门、婆罗门,他们因何、依何而持部分常住论,宣称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呢?

“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是寻思者、推测者,以种种方便寻思、熟习推测,(以)自己的机智说:‘被称为眼、耳、鼻、舌、身的我,是无常、不稳定、短暂、变异的;而被称为心、意、识的我,则是常住、稳定、永恒、不改变、如此安住的。’

“比丘们!这就是第四种理由,有一些(持)部分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

14.“比丘们!那些(持)部分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正是)以此四事宣称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比丘们!一切(持)部分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都是以这四事或其中之一(为理由)宣称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没有此外(的理由)。

15.“比丘们!如来知晓这些见解(若)被如此执取、如此理解,(将会)有如此的趣向、如此的后世。如来(不但)知晓这个,还知晓比这更高明的,但不执著于这种认识;由于不执著,自知寂灭。比丘们!如来(对)受的起、落、乐处、过患、出离法,如实知已,无取而解脱。

“比丘们!那些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殊胜、非推度境、微妙、唯智者所知的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宣说。正赞叹者应以此如实赞叹如来。”

16.“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持)有边无边论,以四种依据宣说我及世间有边无边。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因何、依何(而持)有边无边论,以四种依据宣说世间有边无边呢?

17.“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通过勇猛、精勤、串习不放逸、正作意,得如此的心定;如此心定时,于此世间想到了边际。

“他这么说:‘这周行的世间是有边际的。这是为什么呢?我通过勇猛(……)得如此的心定;如此心定时,于此世间想到了边际。因此我知道这周行的世间是有边际的。’

“比丘们!这就是第一种理由,有一些(持)有边无边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世间有边无边。

18.“比丘们!又有第二类沙门、婆罗门,他们因何、依何而持有边无边论,宣称世间有边无边呢?

“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通过勇猛、精勤、串习、不放逸、正作意,得如此的心定;如此心定时,于此世间想到了无边际。

“他这么说:‘这世间无边无际。凡沙门、婆罗门认为‘这周行的世间有边际’,他们在妄语。这是为什么呢?我通过勇猛(……)得如此的心定;如此心定时,于此世间想到了无边际。因此我知道这世间无边无际。

“比丘们!这就是第二种理由,有一些(持)有边无边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世间有边无边。

19.“比丘们!又有第三类沙门、婆罗门,他们因何、依何而持有边无边论,宣称世间有边无边呢?

“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通过勇猛、精勤、串习不放逸、正作意,得如此的心定;如此心定时,于此世间想到了上下有边际、宽度无边际。

“他这么说:‘这世间亦有边亦无边。凡断言“这环行世间有边”的沙门、婆罗门,他们在妄语。凡断言“这世间无边无际”的沙门、婆罗门,他们也在妄语。(其实)这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为什么呢?我通过勇猛(……)得如此的心定;如此心定时,于此世间想到了上下有边际、宽度无边际。因此我知道这世间亦有边亦无边。

“比丘们!这就是第三种理由,有一些(持)有边无边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世间有边无边。

20.“比丘们!又有第四类沙门、婆罗门,他们因何、依何而持有边无边论,宣称世间有边无边呢?

“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是寻思者、推测者,以种种方便寻思、熟习推测,(以)自己的机智这样说:‘这世间非有边非无边。凡断言“这环行世间有边”的沙门、婆罗门,他们在妄语。凡断言“这世间无边无际”的沙门、婆罗门,他们也在妄语。凡断言“世间亦有边亦无边”的沙门、婆罗门,(同样)也在妄语。其实这世界非有边非无边。’

“比丘们!这就是第四种理由,有一些(持)有边无边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世间有边无边。

21.“比丘们!那些(持)有边无边论的沙门、婆罗门(正是)以此四事宣称世间有边无边。比丘们!一切(持)有边无边论的沙门、婆罗门,都是以这四事或其中之一(为理由)宣称世间有边无边,没有此外(的理由)。

22.“比丘们!如来知晓这些见解(若)被如此执取、如此理解,(将会)有如此的趣向、如此的后世。如来(不但)知晓这个,还知晓比这更高明的,但不执著于这种认识;由于不执著,自知寂灭。比丘们!如来(对)受的起、落、乐处、过患、出离法,如实知已,无取而解脱。

“比丘们!那些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殊胜、非推度境、微妙、唯智者所知的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宣说。正赞叹者应以此如实赞叹如来。’

23.“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是混乱论者78,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以四种依据(宣说)混乱论。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因何、依何,(而当)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以四种依据宣说混乱论呢?

24.“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不能如实认识‘这是善’,(也)不能如实认识‘这是恶’。他想:‘我的确不能如实认识“这是善”,我的确不能如实认识“这是恶”。在我的确不能如实认识“这是善”,(又)不能如实认识“这是恶”时,我或许会解说“这是善”,或许会解说“这是恶”,这样我就有妄语。我有妄语,就有恼害;有恼害,就有障碍。’

“如此,他们(因)惧怕妄语、厌恶妄语,(便)既解说‘这不是善’,也解说‘这也不是恶’;当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我不认为是这样,我不认为是那样,我不认为是另外的样子;我不认为不是;我没不认为不是。’

“比丘们!这就是第一种理由,有一些(持)混乱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

25.“比丘们!又有第一类沙门、婆罗门,他们因何、依何而持混乱论,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呢?

“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不能如实认识‘这是善’,(也)不能如实认识‘这是恶’。他想:‘我的确不能如实认识“这是善”,我的确不能如实认识“这是恶”。在我的确不能如实认识“这是善”,(也)不能如实认识“这是恶”时,我或许会解说“这是善”,或许会解说“这是恶”,这样我就有欲、爱染、嗔或愤怒。我有欲、贪、嗔或愤怒,就有取79;有取,就有恼害;有恼害,就有障碍。’

“如此,他们(因)惧怕取、厌恶取,(便)既不解说‘这是善’,也不解说‘这是恶’:当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我不认为是这样,我不认为是那样,我不认为是另外的样子;我不认为不是;我没不认为不是。’

“比丘们!这就是第二种理由,有一些(持)混乱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

26.“比丘们!又有第三类沙门、婆罗门,他们因何、依何而持混乱论,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呢?

“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不能如实认识‘这是善’,(也)不能如实认识‘这是恶’。他想:‘我的确不能如实认识“这是善”,我的确不能如实认识“这是恶”。在我的确不能如实认识“这是善”,(也)不能如实认识“这是恶”时,我或许会解说“这是善”,或许会解说“这是恶”。然而有沙门、婆罗门是明智的、聪慧的、善辩的,就像能断除丝发(的神箭手),他们能以智慧断除偏见80。他们会质询我、诘问我、与我交谈。对于质询我、诘问我、与我交谈的人而言,我不能解答;若不能解答,我就有恼害;有恼害,就有障碍。’

“如此,他们(因)惧怕质询、厌恶质询,(便)既不解说‘这是善’,也不解说‘这是恶’:当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我不认为是这样,我不认为是那样,我不认为是另外的样子:我不认为不是;我没不认为不是。

“比丘们!这就是第三种理由,有一些(持)混乱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

27.“比丘们!又有第四类沙门、婆罗门,他们因何、依何而持混乱论,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呢?

“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愚痴蠢笨。由于愚痴蠢笨,当于此于彼被询问时,他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你如果问我“他世存在吗”,而我认为他世存在,我就会解答“他世存在”;(然而)我会解答“我不认为是这样,我不认为是那样,我不认为是另外的样子;我不认为不是;我没不认为不是。81”你如果问我“他世不存在吗”“他世既存在又不存在吗”“他世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吗”“化生82有情存在吗”“化生有情不存在吗”“化生有情既存在又不存在吗”“化生有情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吗”“善恶业有果报吗”“善恶业没有果报吗”“善恶业既有果报又无果报吗”“善恶业既非有果报又非无果报吗”“如来死后有吗”“如来死后无吗”“如来死后亦有亦无吗”“如来死后非有非无吗”,而我认为是这样,我会解答“如来死后非有非无”;(然而)我会解答“我不认为是这样,我不认为是那样,我不认为是另外的样子;我不认为不是;我没不认为不是。”

“比丘们!这就是第四种理由,有一些(持)混乱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

28.“比丘们!那些(持)混乱论的沙门、婆罗门,于此于彼被询问时,正是以这四种依据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比丘们!一切(持)混乱论、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的沙门、婆罗门,都是以这四事或其中之一(为理由),没有此外(的理由)。

29.“比丘们!如来知晓这些见解(若)被如此执取、如此理解,(将会)有如此的趣向、如此的后世。如来(不但)知晓这个,还知晓比这更高明的,但不执著于这种认识;由于不执著,自知寂灭。比丘们!如来(对)受的起、落、乐处、过患、出离法,如实知已,无取而解脱。

“比丘们!那些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殊胜、非推度境、微妙、唯智者所知的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宣说。正赞叹者应以此如实赞叹如来。”

30.“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是无因生论者,以两种依据(宣说)我及世间无因而生。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因何、依何以两种依据(宣说)我及世间无因而生呢?

31.“比丘们!有些天神名为无想83。因为生起想,这些天神从那身死去。或许(其中)某有情从那身死去后,来到了此世。他来到此世,出家;他出家,通过勇猛、精勤、串习、不放逸、正作意,得如此的心定;如此心定时,回忆起了(过去)生起想(时的情况)。此外则不能回忆。

“他这么说:‘我及世间是无因而生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从前不存在,而今我由不存在而转变为存在。’

“比丘们!这就是第一种理由,那些(持)无因生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我及世间无因而生。

32.“比丘们!又有第二类沙门、婆罗门,他们因何、依何而持无因生论,宣称我及世间无因而生呢?

“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是寻思者、推测者,以种种方便寻思、熟习推测,(以)自己的机智这样说:‘我及世间无因而生。’

“比丘们!这就是第二种理由,那些(持)无因生论的沙门、婆罗门因此、依此宣称我及世间无因而生。

33.“比丘们!那些(持)无因生论的沙门、婆罗门,正是以这两种依据宣称我及世间无因而生。比丘们!凡是(持)无因生论、宣称我及世间无因而生的沙门、婆罗门,都是以这二事或其中之一(为理由),没有此外(的理由)。

34.“比丘们!如来知晓这些见解(若)被如此执取、如此理解,(将会)有如此的趣向、如此的后世。如来(不但)知晓这个,还知晓比这更高明的,但不执著于这种认识;由于不执著,自知寂灭。比丘们!如来(对)受的起、落、乐处、过患、出离法如实知已,无取而解脱。

“比丘们!那些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殊胜、非推度境、微妙、唯智者所知的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宣说。正赞叹者应以此如实赞叹如来。

35.“比丘们!正是以这十八种依据,那些沙门、婆罗门(持)过去际(论)、能见过去事,以过去为凭,宣说种种见解。比丘们!凡是那些(持)过去际(论)、能见过去事,以过去为凭,宣说种种见解的沙门、婆罗门,都是以这十八事或其中之一(为理由),没有此外(的理由)。

36.“比丘们!如来知晓这些见解(若)被如此执取、如此理解,(将会)有如此的趣向、如此的后世。如来(不但)知晓这个,还知晓比这更高明的,但不执著于这种认识;由于不执著,自知寂灭。比丘们!如来(对)受的起、落、乐处、过患、出离法如实知已,无取而解脱。

“比丘们!那些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殊胜、非推度境、微妙、唯智者所知的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宣说。正赞叹者应以此如实赞叹如来。”

37.“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持)未来际(论)、随见于未来,对于未来以四十四种依据宣说种种见解。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因何、依何而(持)未来际(论)、随见于过去、对于未来以四十四种根据宣说种种见解呢?

38.“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持死后有想论84,以十六种依据宣说我死后有想。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因何、依何而以十六种依据(持)死后有想论,宣称我死后有想呢?

“他们宣称:‘我死后有色85、常住而有想。’他们宣称:‘我死后无色、常住而有想。’(……)‘我亦有色亦无色而有想。’(……)‘我非有色非无色而有想。’(……)‘我有边际。’(……)我没有边际。’(……)‘我亦有边亦无边。’(……)我非有边非无边。’(……)‘我有唯一想。’(……)‘我有多种想。’(……)‘我想少。’(……)我想无限。’(……)‘我一向安乐。’(……)‘我一向痛苦。’‘我苦乐。’‘我死后非苦非乐、常住而有想。’他们宣称。

39.“比丘们!正是以这十六种依据,那些(持)死后有想论的沙门、婆罗门宣称我死后有想。比丘们!凡是那些(持)死后有想论、宣称我死后有想的沙门、婆罗门,都是以这十六事或其中之一(为理由),没有此外(的理由)。

40.“比丘们!如来知晓这些见解(若)被如此执取、如此理解,(将会)有如此的趣向、如此的后世。如来(不但)知晓这个,还知晓比这更高明的,但不执著于这种认识;由于不执著,自知寂灭。比丘们!如来(对)受的起、落、乐处、过患、出离法如实知已,无取而解脱。

“比丘们!那些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殊胜、非推度境、微妙、唯智者所知的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宣说。正赞叹者应以此如实赞叹如来。”

第二日诵终。

3.1“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持死后无想论,以八种依据宣说我死后有想。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因何、依何,而以八种依据(持)死后无想论,宣称我死后有想呢?

2.“他们宣称:‘我死后有色、常住而无想。’他们宣称:‘我死后无色‘我亦有色亦无色(……)‘我非有色非无色(……)‘我有边际(……)‘我没有边际(……)‘我亦有边亦无边(……)‘我死后非有边非无边、常住而无想。’他们宣称。

3.“比丘们!正是以这八种依据,那些(持)死后无想论的沙门、婆罗门宣称我死后无想。比丘们!凡是那些(持)死后无想论、宣称我死后无想的沙门、婆罗门,都是以这八事或其中之一(为理由),没有此外(的理由)。

4.“比丘们!如来知晓这些见解(若)被如此执取、如此理解,(将会)有如此的趣向、如此的后世。如来(不但)知晓这个,还知晓比这更高明的,但不执著于这种认识;由于不执著,自知寂灭。比丘们!如来(对)受的起、落、乐处、过患、出离法如实知已,无取而解脱。

“比丘们!那些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殊胜、非推度境、微妙、唯智者所知的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宣说。正赞叹者应以此如实赞叹如来。

5.“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持死后非想非非想论,以八种依据宣说我死后非想非非想。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因何、依何而以八种依据(持)死后非想非非想论,宣称我死后非想非非想呢?

6.“他们宣称:‘我死后有色、常住而非想非非想。’‘我无色(……)‘我亦有色亦无色(……)‘我非有色非无色(……)‘我有边际(……)‘我没有边际(……),‘我亦有边亦无边(……)’‘我死后非有边非无边、常住,而非想非非想。’他们宣称。

7.“比丘们!正是以这八种依据,那些(持)死后非想非非想论的沙门、婆罗门宣称我死后非想非非想。比丘们!凡是那些(持)死后非想非非想论、宣称我死后非想非非想的沙门、婆罗门,都是以这八事或其中之一(为理由),没有此外(的理由)。

8.“比丘们!如来知晓这些见解(若)被如此执取、如此理解,(将会)有如此的趣向、如此的后世。如来(不但)知晓这个,还知晓比这更高明的,但不执著于这种认识;由于不执著,自知寂灭。比丘们!如来(对)受的起、落、乐处、过患、出离法,如实知已,无取而解脱。

“比丘们!那些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殊胜、非推度境、微妙、唯智者所知的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宣说。正赞叹者应以此如实赞叹如来。”

9.“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持断灭论,以七种依据宣说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因何、依何而以七种依据(持)断灭论,宣称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呢?

10.“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持这种论说、持这种见解:‘朋友!此我有色,是由四大种所成,是父母所生,因身体的断灭而被停息、被毁坏,所以死后不存在。朋友!至此,此我彻底消灭。’他们就这样宣称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

11.“还有别人这么说:‘朋友!如你所说的这个我确实存在,我不说它不存在;然而,朋友,并不是这个我至此彻底消灭。此外还有属天的、有色的、欲界的、吃段食的我。你不能认识它,无法见到它;我认识它又见到它。朋友!是这个我,因身体的断灭而被停息、被毁坏,死后不存在。朋友!至此,此我彻底消灭。’他们就这样宣称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

12.“还有别人这么说:‘朋友!如你所说的这个我确实存在,我不说它不存在;然而,朋友,并不是这个我至此彻底消灭。此外还有属天的、有色的、由意成就的、具备一切大肢体小肢体的、根不残缺的我。你不能认识它,无法见到它;我认识它又见到它。朋友!是这个我,因身体的断灭而被停息、被毁坏,死后不存在。朋友!至此,此我彻底消灭。’他们就这样宣称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

13.“还有别人这么说:‘朋友!如你所说的这个我确实存在,我不说它不存在;然而,朋友,并不是这个我至此彻底消灭。此外还有个我——它全然因超越色想86,因有对想87灭没,因对种种想不作意88,作意“空无边”而达到空无边处89。你不能认识它,无法见到它;我认识它又见到它。朋友!是这个我,因身体的断灭而被停息、被毁坏,死后不存在。朋友!至此,此我彻底消灭。’他们就这样宣称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

14.“还有别人这么说:‘朋友!如你所说的这个我确实存在,我不说它不存在;然而,朋友,并不是这个我至此彻底消灭。此外还有个我一它全然超越了空无边处,作意“识无边”而达到识无边处。你不能认识它,无法见到它;我认识它又见到它。朋友!是这个我,因身体的断灭而被停息、被毁坏,死后不存在。朋友!至此,此我彻底消灭。’他们就这样宣称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

15.“还有别人这么说:‘朋友!如你所说的这个我确实存在,我不说它不存在;然而,朋友,并不是这个我至此彻底消灭。此外还有个我——它全然超越了识无边处,作意“无所有”而达到无所有处。你不能认识它,无法见到它;我认识它又见到它。朋友!是这个我,因身体的断灭而被停息、被毁坏,死后不存在。朋友!至此,此我彻底消灭。’他们就这样宣称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

16.“还有别人这么说:‘朋友!如你所说的这个我确实存在,我不说它不存在;然而,朋友,并不是这个我至此彻底消灭。此外还有个我一它全然超越了识无边处,作意“此寂静,此微妙”而达到非想非非想处。你不能认识它,无法见到它;我认识它又见到它。朋友!是这个我,因身体的断灭而被停息、被毁坏,死后不存在。朋友!至此,此我彻底消灭。’他们就这样宣称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

17.“比丘们!正是以这七种依据,那些(持)断灭论的沙门、婆罗门宣称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比丘们!凡是那些(持)断灭论、宣称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的沙门、婆罗门,都是以这七事或其中之一(为理由),没有此外(的理由)。

18.“比丘们!如来知晓这些见解(若)被如此执取、如此理解,(将会)有如此的趣向、如此的后世。如来(不但)知晓这个,还知晓比这更高明的,但不执著于这种认识;由于不执著,自知寂灭。比丘们!如来(对)受的起、落、乐处、过患、出离法如实知已,无取而解脱。

“比丘们!那些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殊胜、非推度境、微妙、唯智者所知的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宣说。正赞叹者应以此如实赞叹如来。

19.“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持现法涅槃论90,他们以五种依据宣称众生有至高现法涅槃。比丘们!那些沙门、婆罗门因何、依何而(持)现法涅槃论,以五种理由宣称众生有至高现法涅槃呢?

20.“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持这种论说,持这种见解:‘朋友!此我具足拥有五欲,享受快乐,因而,朋友!至此,此我得到至高现法涅槃。’他们就这样宣说至高现法涅槃。

21.“还有别人这么说:‘朋友!如你所说的这个我确实存在,我不说它不存在;然而,朋友,并不是这个我得到至高现法涅槃。这是为什么呢?欲都是无常的、痛苦的、变易的,而对它们而言,会因变异转化而生出忧、悲、苦、恼、愁。朋友!当此我离欲、离不善法,达到有寻、有伺的、由离所生的、有喜有乐的初禅时,朋友!至此,此我得到至高现法涅槃。’他们就这样宣说至高现法涅槃。

22.“还有别人这么说:‘朋友!如你所说的这个我确实存在,我不说它不存在;然而,朋友,并不是这个我得到至高现法涅槃。这是为什么呢?凡于此有寻伺的,都被称为是粗的。当此我由寻伺平息而达到内心清净、心一境性、无寻无伺的、由定所生的、有喜有乐的二禅时,朋友!至此,此我得到至高现法涅槃。’他们就这样宣说至高现法涅槃。

23.“还有别人这么说:‘朋友!如你所说的这个我确实存在,我不说它不存在;然而,朋友,并不是这个我得到至高现法涅槃。这是为什么呢?凡于此中有喜、心的兴奋,都被称为是粗。当此我离染于喜,具念、正知,通过身体感受乐时,达到了第三禅而安住,圣人称之为“舍、具念、住于乐”。朋友!至此,此我得到至高现法涅槃。’他们就这样宣说至高现法涅槃。

24.“还有别人这么说:‘朋友!如你所说的这个我确实存在,我不说它不存在;然而,朋友,并不是这个我得到至高现法涅槃。这是为什么呢?凡于此中有乐、心的受用,都被称为是粗。当我因断除苦,断除乐,以前的欢喜和忧郁不显现,而达到舍念清净的四禅时,朋友!至此,此我得到至高现法涅槃。’他们就这样宣说至高现法涅槃。

25.“比丘们!那些持现法涅槃论的沙门、婆罗门,正是以这五种依据宣称众生有至高现法涅槃。比丘们!凡是持现法涅槃论、宣称众生有至高现法涅槃的沙门、婆罗门,都是以这五种或其中之一(为理由),没有此外(的理由)。

26.“比丘们!如来知晓这些见解(若)被如此执取、如此理解,(将会)有如此的趣向、如此的后世。如来(不但)知晓这个,还知晓比这更高明的,但不执著于这种认识;由于不执著,自知寂灭。比丘们!如来(对)受的起、落、乐处、过患、出离法如实知已,无取而解脱。

‘比丘们!那些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殊胜、非推度境、微妙、唯智者所知的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宣说。正赞叹者应以此如实赞叹如来。”

27.“比丘们!正是以这四十四种依据,那些沙门、婆罗门(持)未来际(论)、随见于未来,对于未来宣说种种见解。比丘们!凡是那些(持)未来际(论)、随见于未来,对于未来宣说种种见解的沙门、婆罗门,都是以这四十四事或其中之一(为理由),没有此外(的理由)。

28.“比丘们!如来知晓这些见解(若)被如此执取、如此理解,(将会)有如此的趣向、如此的后世。如来(不但)知晓这个,还知晓比这更高明的,但不执著于这种认识;由于不执著,自知寂灭。比丘们!如来(对)受的起、落、乐处、过患、出离法如实知已,无取而解脱。

“比丘们!那些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殊胜、非推度境、微妙、唯智者所知的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宣说。正赞叹者应以此如实赞叹如来。

29.“比丘们!正是以这六十二种依据,那些沙门、婆罗门(持)过去际(论)、未来际(论)、过去未来际(论),随见于过去未来,宣说种种关于过去未来的见解。

“比丘们!凡是那些(持)过去际(论)、未来际(论)、过去未来际(论),随见于过去未来,宣说种种关于过去未来的见解的沙门、婆罗门,都是以这六十二事或其中之一(为理由),没有此外(的理由)。

30.“比丘们!如来知晓这些见解(若)被如此执取、如此理解,(将会)有如此的趣向、如此的后世。如来(不但)知晓这个,还知晓比这更高明的,但不执著于这种认识;由于不执著,自知寂灭。比丘们!如来(对)受的起、落、乐处、过患、出离法如实知已,无取而解脱。

31.“比丘们!那些深邃、难见、难知、寂静、殊胜、非推度境、微妙、唯智者所知的法,如来亲知、亲证而宣说。正赞叹者应以此如实赞叹如来。’

32.“比丘们!于此,持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种依据宣称我及世间常住。这些沙门、婆罗门只有无知、无见、不如实的感受91,只有沉溺于渴欲者的焦虑与纠结。

33.“比丘们!于此,持部分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种依据宣称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这些沙门、婆罗门只有无知、无见的感受,只有沉溺于渴欲者的焦虑与纠结。

34.“比丘们!于此,持有边无边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种依据宣称我及世间有边无边。这些沙门、婆罗门只有无知、无见的感受,只有沉溺于渴欲者的焦虑与纠结。

35.“比丘们!于此,持混乱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种依据,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这些沙门、婆罗门只有无知、无见的感受,只有沉溺于渴欲者的焦虑与纠结。

36.“比丘们!于此,持无因生论的沙门、婆罗门,以两种依据,于此于彼(宣说)我及世间无因而生论。这些沙门、婆罗门只有无知、无见的感受,只有沉溺于渴欲者的焦虑与纠结。

37.“比丘们!于此那些(持)过去际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十八种依据随见于过去、依于过去,宣说种种关于过去的见解。这些沙门、婆罗门只有无知、无见的感受,只有沉溺于渴欲者的焦虑与纠结。

38.“比丘们!于此,那些持死后有想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十六种依据宣称我死后有想。这些沙门、婆罗门只有无知、无见的感受,只有沉溺于渴欲者的焦虑与纠结。

39.“比丘们!于此,那些持死后无想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八种依据宣称我死后无想。这些沙门、婆罗门只有无知、无见的感受,只有沉溺于渴欲者的焦虑与纠结。

40.“比丘们!于此,那些持死后非想非非想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八种依据宣称我死后非想非非想。这些沙门、婆罗门只有无知、无见的感受,只有沉溺于渴欲者的焦虑与纠结。

41.“比丘们!于此,那些持断灭论的沙门、婆罗门,以七种依据宣称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这些沙门、婆罗门只有无知、无见的感受,只有沉溺于渴欲者的焦虑与纠结。

42.“比丘们!于此,那些持现法涅槃论的沙门、婆罗门,以五种依据宣称众生有至高现法涅槃。这些沙门、婆罗门只有无知、无见的感受,只有沉溺于渴欲者的焦虑与纠结。

43.“比丘们!于此,那些(持)未来际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十四种依据随见于未来、依于未来,宣说种种关于未来的见解的。这些沙门、婆罗门只有无知、无见的感受,只有沉溺于渴欲者的焦虑与纠结。

44.“比丘们:于此,那些(持)过去际论、未来际论、过去未来际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六十二种依据随见于过去未来、依于过去未来,宣说种种关于过去未来的见解。这些沙门、婆罗门只有无知、无见的感受,只有沉溺于渴欲者的焦虑与纠结。

45.“比丘们!于此,持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种依据宣称我及世间常住,是缘于触92

46.“比丘们!于此,持部分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种依据宣称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是缘于触。

47.“比丘们!于此,持有边无边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种依据宣称我及世间有边无边,是缘于触。

48.“比丘们!于此,持混乱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种依据,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是缘于触。

49.“比丘们!于此,持无因生论的沙门、婆罗门以两种依据宣称世间无因而生,是缘于触。

50.“比丘们!于此,持过去际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十八种依据随见于过去、依于过去,宣说种种关于过去的见解,是缘于触。

51.“比丘们!于此,持死后有想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十六种依据宣称我死后有想,是缘于触。

52.“比丘们!于此,持死后无想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八种依据宣称我死后无想,是缘于触。

53.“比丘们!于此,持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八种依据宣称我死后非有想非无想,是缘于触。

54.“比丘们!于此,持断灭论的沙门、婆罗门以七种依据宣称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是缘于触。

55.“比丘们!于此,持现法涅槃论的沙门、婆罗门以五种依据宣称至高现法涅槃,是缘于触。

56.“比丘们!于此,持未来际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十八种依据随见于未来、依于未来,宣说种种关于未来的见解,是缘于触。

57.“比丘们!于此,持过去际论、未来际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六十二种依据随见于过去未来、依于过去未来,宣说种种关于过去未来的见解,是缘于触。

58.“比丘们!于此,持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种依据宣称我及世间常住,除了触以外,他们不可能体证到别的(立论原因)。93

59.“比丘们!于此,持部分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种依据宣称我及世间部分常住、部分非常住,除了触以外,他们不可能体证到别的(立论原因)。

60.“比丘们!于此,持有边无边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种依据宣称我及世间有边无边,除了触以外,他们不可能体证到别的(立论原因)。

61.“比丘们!于此,持混乱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种依据,于此于彼被询问时,陷入胡言乱语,(宣说)混乱论,除了触以外,他们不可能体证到别的(立论原因)。

62.“比丘们!于此,持无因生论的沙门、婆罗门以两种依据宣称世间无因而生,除了触以外,他们不可能体证到别的(立论原因)。

63.“比丘们!于此,持过去际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十八种依据随见于过去、依于过去,宣说种种关于过去的见解,除了触以外,他们不可能体证到别的(立论原因)。

64.“比丘们!于此,持死后有想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十六种依据宣称我死后有想,除了触以外,他们不可能体证到别的(立论原因)。

65.“比丘们!于此,持死后无想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八种依据宣称我死后无想,除了触以外,他们不可能体证到别的(立论原因)。

66.“比丘们!于此,持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八种依据宣称我死后非有想非无想,除了触以外,他们不可能体证到别的(立论原因)。

67.“比丘们!于此,持断灭论的沙门、婆罗门以七种依据宣称众生有断灭、毁坏、消失,除了触以外,他们不可能体证到别的(立论原因)。

68.“比丘们!于此,持现法涅槃论的沙门、婆罗门以五种依据宣称至高现法涅槃,除了触以外,他们不可能体证到别的(立论原因)。

69.“比丘们!于此,持未来际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十八种依据随见于未来、依于未来,宣说种种关于未来的见解,除了触以外,他们不可能体证到别的(立论原因)。

70.“比丘们!于此,持过去际论、未来际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六十二种依据随见于过去未来、依于过去未来,宣说种种关于过去未来的见解,除了触以外,他们不可能体证到别的(立论原因)。

71.“比丘们!那些持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四种依据宣称我及世间常住,那些持部分常住论的沙门、婆罗门,持有边无边论的沙门、婆罗门,持混乱论的沙门婆罗门,持无因生论的沙门、婆罗门,持过去际论的沙门、婆罗门,持死后有想论的沙门、婆罗门,持死后无想论的沙门、婆罗门,持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论的沙门、婆罗门,持断灭论的沙门、婆罗门持现法涅槃论的沙门、婆罗门,持未来际论的沙门、婆罗门,持过去际论、未来际论的沙门、婆罗门,以六十种依据随见于过去未来、依于过去未来,宣说种种关于过去未来的见解,他们统统是通过六触处而感受;他们只有缘于受的爱、缘于爱的取、缘于取的有、缘于有的生、缘于生的老、死、忧、悲、苦、恼生起。

“比丘们!(若)比丘如实了知六触处的起、落、乐处、过患、出离法,(就)了解到了比这一切94更高超的东西。

72.“比丘们!凡持过去际论、未来际论的沙门、婆罗门,随见于过去未来、依于过去未来,宣说种种关于过去未来的见解,他们统统被六十二事困在(见)网之内,被(见网)束缚而沉浮,全然进入网内而沉浮。

“比丘们!正如老练的渔夫或渔夫的弟子能用细孔的网覆盖小水塘,想到:‘凡是这个小水塘中的粗大的生命,统统被困在了网内;被(网)束缚而沉浮,全然进入网内而沉浮。’比丘们!正像这样,凡持过去际论、未来际论的沙门、婆罗门,随见于过去未来、依于过去未来,宣说种种关于过去未来的见解,他们统统被六十二事困在(见)网之内,被(见网)束缚而沉浮,全然进入网内而沉浮。

73.“比丘们!如来的身已切断能引出有95(的绳索)。只要身住,天和人就能看到他;而(一旦)身坏命终,天和人就看不到他了。

“比丘们!正如芒果树茎被切断时,凡是系于茎的芒果,一切依于它的东西,亦随之而倒;比丘们!正像这样,如来的身已切断能引出有(的绳索)。只要身住,天和人就能看到他;而(一旦)身坏命终,天和人就看不到他了。”

74.(世尊)这样说时,具寿阿难对世尊说:“稀有,世尊!奇迹,世尊!这个法门96叫什么名字呢?”

世尊说:“由此,阿难!这义网法门,你当受持;这法网法门,你当受持;这梵网法门,你当受持;这见网法门,你当受持;这无上胜战法门,你当受持。”

世尊说完后,悦意众比丘对世尊所说感到欢喜。(世尊)说此经时,一千世界震动。

《梵网经》终。


  1. 此经约略相当于《长阿含》中的《梵动经》。另有汉译单行本名《梵网六十二见经》(CBETA,T01.no.21,p.264),以下简称《梵网经》。 

  2. 游方者:paribbājaka,此词多指外道出家人, 

  3. 善念:Suppiya,《梵网经》作“须卑”。 

  4. 梵赐:Brahmadatta,《梵网经》音译作“梵达摩纳”。 

  5. 芒果树园:Ambalatthikā,音译“安婆波利园”。汉译佛典中亦作“庵婆罗林”、“菴婆罗林”等。此处《长阿含》作“竹林”(梵Venuvanavihāra),《梵网经》则作“祗树给孤独园”,皆不一致。 

  6. 道场:maṇdalamāle,此据古译。直译“圆形的场地”、“坛场”,一般覆以简易的屋顶,外围以柱子支撑,充作讲堂或集会厅。《长阿含》作“讲堂”。 

  7. 世尊:原文bhante,是人称代词敬语bhavaṃ(您)的复数呼格。有译为“尊者”、“大德”等。在这里由于是对世尊的呼唤语,译为“世尊”(下同)。 

  8. 凡夫:puthujjano,梵pṛthagjana,玄奘译“异生”。见道位以下皆为凡夫,即尚未证得四向四果的人,包括佛教徒和非佛教徒。 

  9. 琐碎的、微不足道的戒行:appamattakaṃ oramattakaṃ sīlamattakaṃ,《长阿含》作“小缘威仪戒行”,《梵网经》作“但有诫”。 

  10. 拒绝:paṭivirata,亦可译“断除”、“戒除”等。用于佛则“拒绝”更为妥当。 

  11. 离罪恶而行:ārācārin,《长阿含》作“所行清洁”,《梵网经》作“乐清净行”。 

  12. 两舌:pisuṇāvāca,梵paiśunya,亦译“离间语”。 

  13. 团结:sahita, samagga,古译“和合”。 

  14. 恶口:pharusāvāca,梵paruṣavāca,亦译“粗恶语”。 

  15. 绮语:samphappalāpa,梵saṃbhinnapralāpa,古译“杂秽语”、“无义语”等。 

  16. 涂香:vilepana,指香水,香油等。  2

  17. 山羊、绵羊:ajeḷaka,马、驴:assavaḷavā,缅甸文版作(Mmr. 1.5)assavaḷava。 

  18. 根种、茎种、节种、顶尖种、种种:mūla-bīja khandha-bīja phalu-bīja agga-bīja bīja-bījam,分别指由根、茎、节、顶尖和种繁衍的植物。茎:khandha,梵skandha,聚、蕴。这里指块茎、树干等。 

  19. 副食品:āimisa,据觉音注,这是指各种调料以及豆子、肉等食物。 

  20. 演出:pekkha,梵prekṣā<pra-√īkṣ,指公开的表演。 

  21. 手声:pānissara,梵*pāṇisvara,指用手铃等乐器演奏。 

  22. 敲锣:vetāla,梵同,据觉音注为一种能唤起死尸的敲锣法术。梵文中此词有恶魔、幽灵之义,也有诗人之义。 

  23. 陶柱鼓:kumbhathūṇa,鼓的一种。kumbha,陶器、瓶罐。thūṇa,献祭柱。 

  24. 幻城:sobhanagaraka,指一种魔术,在空中变现出幻化的城市。 

  25. 旃陀罗杂耍:caṇḍāla。觉音注(Sv.1.84)::ayoguḷakīḷā,caṇḍālānaṃ sāṇadhovanakīḷāti ‘pi vadanti.铁球嬉戏,亦有说为诸旃陀罗之水中跳跃嬉戏。 

  26. 竹杠戏:vaṃsa。觉音注(Sv.1.86):veḷuṃ ussāpetvā kīḷanaṃ,指举起竹杠嬉戏。 

  27. 洗骨葬:dhovana,一种仪式。依据巴利语注疏,可知大抵习俗,指在某些地区,亲人死了不烧,挖坑埋葬。等到身体腐烂之后,取出来,清洗骨殖,以香涂抹后,安置。星曜时,在某处安置骨殖后,就在某处供奉酒等,然后哭泣,哀号,喝酒。 

  28. 环道:parihārapatha,一种游戏,在地上设置种种圆形道,游戏时必须在规定的环道上行走。 

  29. 抽石子:santikā,一种游戏,棋子或石子码放在一起,用手指抽取而无动,有动静则为输者。 

  30. 手指戏:salākahattha,salāka可指小木棍、手指、脚趾等。 

  31. 叶笛:paṅgacīra,以两片树叶为笛而吹。 

  32. 叶斗:pattāḷhaka,树叶做的一种容器。āḷhaka(梵āḍhaka),一种容量单位,等于四个(梵)prastha。 

  33. 按摩:parimaddana,据觉音注(Sv.1.16),是为了塑造身材的按摩。 

  34. 健身:sambāhana,字面意思也是“按摩”。 

  35. 傍生言:tiracchānakathā,指低劣无用、有碍于解脱的谈论。 

  36. 我的话有道理,你的毫无意义(sahitam me,asahitan te),参见觉音注(Sv.1.91):sahitaṃ me ti mayhaṃ vacanaṃ sahitaṃ silitthaṃ atthayuttaṃ kāraṇayuttanti attho. Asahitaṃ te ti tuyhaṃ vacanaṃ asahitaṃ asiliṭṭhaṃ.“我的话是一致的、连贯的、合义的、合因的、你的话是不一致的、不连贯的。” 

  37. 《长阿含》作“以前著后,以后著前”,《梵网经》作“语言前后颠倒”。 

  38. 失败:niggahīta,梵nigṛhīta,古译“堕负”,因明学术语,指被驳倒,立宗失败。 

  39. 觉音注(Sv.1.91):Cara vādappamokkhāyā ti dosamocanatthaṃ cara,vicara;tattha tattha gantvā sikkhāti attho。“走!去解开你的主张!”意为:为了解开你的过失,走吧!走开!意思是:去到处学习吧!《长阿含》:“若有所疑,当来问我,我尽能答。”《梵网经》:“至无复受其言,卿当学行。”均不一致。 

  40. 巧言索取者:lapaka 

  41. 讥讽者:nippesika,据觉音注(Sv.1.91),指以讥讽的方式求利养。 

  42. 以得求得:lābhena lābhaṃ,邪命的一种,即自说利养以求利养。 

  43. 指用鼠咬的痕迹来占卜。《长阿含》:“鼠啮能为解咒。” 

  44. 祭:homa,古译“护摩”。 

  45. 指一种祭祀,由祭司祀选择勺子,不同的勺子代表不同的预兆。 

  46. 据觉音注(Sv.1.93),指口含谷种,喷向火堆。 

  47. 指政治学、政事论:nītisattha,梵nītiśāstra。 

  48. 兽轮:migacakka,梵mṛgacakra,指通晓各种动物的语言。miga(梵mṛga)可指鹿、羚羊,也可泛指野兽。 

  49. 宝珠相:maṇilakkhaṇa,梵*maṇilakṣaṇa,第三格依主释,指以宝珠占卜。下同。 

  50. 据觉音注(Sv.1.95),指台风到来之前天空火红异常。 

  51. 打雷:devadundubhi,字面为“天鼓”。 

  52. 大:mahat,据觉音注,此指梵天。 

  53. 造男业:vassakamma,据觉音注(Sv.1.97),指把双性人变成男人。 

  54. 不男业:vossakamma,指把男人变成双性人。此处“男”指的是男人,“不男”指的是半择迦。把不男改造成男人,是为造男业;把男人改造成不男,是为不男业。改造者仅使之变为无欲,男根不能消失。半择迦:paṇḍaka,古代意译为“不男”。 

  55. 洗业:ācamana,据觉音注(Sv.1.98),指为别人喷水施法。 

  56. 沐浴:nahāpana,指为别人沐浴洗礼,表示祝福。 

  57. 据泰译,或指打嗝和放屁。 

  58. 《长阿含》:“本劫本见。”《梵网经》:“于过去劫中见过去事。” 

  59. 见解:adhivuttipada,觉音注及缅甸版(Mmr 1.12)为adhimuttipada,所宣说的观点、文句。 

  60. 砥砺:ātappa,据觉音注(Sv.1.104),意为:勇猛精进地燃烧烦恼,使之消失殆尽。 

  61. 作意:manasikāra,心所有法之一,指注意、警觉。此据玄奘译名。正作意在此指恰到好处地作意修定,专注一处。 

  62. 心定:原文前一个“定”为samādhi(三摩地,等持),后一个“定”为samāhita(三摩呬多,等引)。 

  63. 回忆:anussarati,古译“随念”,相应于念心所。 

  64. 种姓:vaṇṇa,字面含义为颜色、肤色。 

  65. 原文为so(他)。 

  66. 成坏,指世界的成劫(vivaṭṭakappa)和坏劫(saṃvaṭṭakappa)。一个大劫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一成坏”指代一劫。 

  67. 原文为so(他)。 

  68. 推测者:vāmaṅsī,这里的“推测”:vīmaṅsā=vīmaṃsā,思虑。觉音注(Sv.1.107)为Vīmaṃsā nāma tulanā ruccanā khamanā。Yathā hi puriso yaṭṭhiyā udakaṃ vīmaṃsitvā otarati,evam eva yo tulayitvā ruccitvā khamāpetvā diṭṭhiṃ gaṇhāti,so “vīmaṃsī” ti veditabbo 所谓推测是指称量、选择、容忍。正如一个人用棍子测水之后下水,如此那个经过称量、选择、容忍后而持见解者,被称为“推测者”。 

  69. 受:vedanā,梵同,十二缘起的第七支,心所之一,指心对境的领纳作用,分为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参见《长部》之《大念住经》。 

  70. 味道:assāda,古译作“味”、“味著”等。 

  71. 出离法:nissaraṇa,字面即“出离”,《长阿含》作“出要”。 

  72. 取:upādāna,十二缘起的第九支,心所之一,指以烦恼执著三界,引后有业的作用,分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四种。参见《大念住经》。 

  73. 光音天:Ābhasaradeva,色界二禅的最高天。 

  74. 即已有者(已生者)和未有者(未生者)之父。 

  75. 嬉伤:Khiḍḍāpadosika,因沉迷嬉乐而有过失。 

  76. 据觉音注(Sv.1.113),人六天不吃饭还可以活,这种天神一顿不吃就会死。他们过度沉迷娱乐,忘记吃饭,所以死去。 

  77. 意伤:manopadosika,因心中嫉妒而有过失。 

  78. 混乱论:amarāvikkhepikā。 

  79. 取:Upādāna。有漏(sāsava)的代名词。 

  80. 这里“神箭手”的原文:vālavedhi,直译“断毛者”。依据觉音注(Sv.1.118),这里的意思是说,这些人犹如神箭手,对异方的恶见,即使微细如毛发,也能以智慧断除。 

  81. 意为:然而我不知道答案,所以我胡乱解答一通。 

  82. 化生:四生之一。“四生”是有情的四种投生类型: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83. 无想天是外道修成的最高层的天。此天一切心心所法灭而不起,仅存色蕴,故名。此处“想”不仅指想蕴,而是泛指一切心心所法。说一切有部认为无想天是四禅广果天的一部分,上座部则认为无想天是四禅中单独的一层天。 

  84. 死后有想论:《梵网经》作“想论”。此处“想”也是泛指一切心心所法。“死后有想论”亦即认为死后存在具有心心所法的“我”的观点。 

  85. 色:rūba,指五蕴中的色蕴。 

  86. 色想:rūpasaññā,这里的“想”,据觉音注是指禅定中的所缘。 

  87. 有对想:paṭighasaññā,这里“对”,据觉音注,指因根境相合而显现的具有根境识的想心所。《俱舍论》则把“有对”分为障碍有对、境界有对和所缘有对三种。 

  88. 作意:manasikāra,梵manaḥkāra,心所有法之一。觉音《清净道论》(PTS p.466)将“作意”定义为manamhi kāro(于意中造作),且分为支持所缘(ārammaṇapaṭipādaka)、支援路径(vīthipaṭipādaka)和支持速行(javanapaṭipāda)三种。说一切有部将“作意”定义为“令心有所警觉”。这里所谓“对种种想不作意”,意即不著意、不观想种种所缘境。 

  89. 以下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是无色界四天,相应于四无色定、四无色地。 

  90. 现法涅槃:当下即有解脱涅槃。 

  91. 这里的“感受”与“渴欲”对应于十二缘起中的“受”(vedanā)支和“爱”(taṇhā,梵tṛṣṇā)支。 

  92. 触:这里的触是十二缘起的一支。具体指“六触”,即六根、六境、六识的分别和合。 

  93. 意为:他们只是随自己的触而立论,而非见到了真实而立论。《长阿含》卷14:“若离触缘而立论者,无有是处。”(CBETA,T01,no. 1,p.93c) 

  94. 这一切:指六十二见。 

  95. 有:bhava,指欲有、色有、无色有、常作为轮回(saṃsāra)的代名词。 

  96. 法门:dhammapariyāya,这里指宣说该法门的这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