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孤起,仗缘所生。两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佛陀诞生于印度。他虽贵为释迦国王子,出于对人世间的悲悯而出家,经过六年的苦行探索,终于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为了开觉群迷,佛陀在随后的四十余年中,游化四方,随机设教,广说方便,度无量众生。佛陀于娑罗双树下般涅槃以后,佛弟子将其所说之法结集,或经口口相传,或经文字演化,广泛传播,绵延不断。
东汉明帝夜梦金人,派蔡中郎出使天竺,请来摄摩腾、竺法兰。白马驮经卷至洛阳,佛陀之教由此于中土弘演开来。其后来华传经者不绝如缕,若竺法护、鸠摩罗什、昙无谶、求那跋陀罗等。继而,中土亦有不畏艰难,穿越大漠西行求法者,若东晋之法显,大唐之玄奘、义净等。他们虽国别不同,种族不同,时代不同,但都怀揣着一颗以翻译佛教经典、传播佛法教义为己任的热忱之心。
与以上史称之北传佛教相对应,自印度阿育王时代起,佛教开始向现今的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印尼等南方国家弘传,从而形成了另一条路径,即通常所说的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相比,南传佛教在经典传承方面大体具有如下特征:
(一)所依据的经典原文为巴利语,而不是北传佛教所依据的梵文、西域文等。佛教作为世界性宗教,拥有着由梵、巴、汉、藏、日、韩等不同文字和不同语言记述的庞大经典体系。巴利语作为古印度语言之一,与其他佛典语言不同,只为记述佛陀教导的相关话语所用,故被称为“圣典语言”。
(二)南传佛教使用巴利语记载的藏经虽采用各自国家的文字,但是并未进行翻译。作为古印度的语言,巴利语以层次分明、语言表达朴素为特征,更多地保留着古印度本土的思维方式和相关文化,非常有利于我们从更加广阔的视野理解和把握佛陀的教义。
(三)经过历史上的六次结集,巴利藏经已逐步被整合成一套包含经、律、论三藏在内的完整系统。易言之,以巴利语记述的巴利藏经、经、律。论三藏完备。具足八万四千法蕴。尽管巴利语藏经中包含着不可胜数的独立经典,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则可全然视之为一大部藏经。
(四)就经典内容而言,巴利藏经以阐发原始佛教教义为主要线索,这一点恰好可以与以宣说大乘佛教教义为主的北传经典构成互补,二者相得益彰。
在南传佛教国家以外的地区最早关注巴利藏经的是欧美世界的学者。如英国巴利文本学会(PTS)从19世纪后叶便开始整理和校刊巴利藏经,在将其罗马字化的同时,陆续翻译成英文,于欧美世界广泛传播,坚持一百多年,此项工作今天仍在继续。继而是日本学界和僧团于上个世纪2、30年代开始联手展开的巴利藏经的日译工程。日本新一代巴利语专家片山一良先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依据缅甸第六次结集版着手巴利藏经的新译工作,历经二十余年孜孜不倦。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杭州佛学院自成立以来,一向秉承学修并重、诸宗并弘、兼容并包之办学宗旨,鼓励和支持各类佛学研究、讲经说法以及经典翻译活动的展开,成绩斐然,已为教界、学界所共睹。考虑到目前汉语世界尚缺少一部完整的汉译巴利藏经,故而积极推进此项计划便自然成为杭州佛学院责无旁贷的任务。
译经宏业,需妙达文荃,虔虔不懈。我们坚信,在我们不断精进下,在每一位发心者的不懈努力和悉心护持下。再现佛陀慈悲与智慧的汉译巴利佛典将一部接一部地呈现在华语世界的读者面前。佛法如莲花,播放智慧的芬芳。祝愿有缘遇到汉译巴利佛典的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巴利藏经的经、律、论三藏中找到契机适己的法宝,畅饮法的甘露,体味法的喜悦。
云林光泉
2017年吉月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