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与大比丘僧众一起在拘萨罗国游化,进入拘萨罗国一个名为频头城的婆罗门村。
频头城的婆罗门居家者们听说:“朋友,听说释迦族出家的释迦子弟沙门乔达摩与大比丘僧众在拘萨罗国游化,已经到达频头城。而且,彼乔达摩尊者具有如下赞誉之声:‘据此,彼佛陀乃是阿罗汉、正等觉者、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自我证知、证得、阐述了包含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人天众在内的此世界。其教导了初善、中善、后善、有内容、有形式、完整圆满、清净的法,令梵行明晰。’得见这样的阿罗汉实乃幸事。”
于是,频头城的婆罗门居家者们接近佛陀所在的地方,靠近以后,有些人顶礼佛陀后坐于一旁。有些人向佛陀问候,互致值得记忆的欢喜语言以后坐于一旁。有些人向佛陀行合掌礼后坐于一旁。有些人向佛陀通报姓名之后坐于一旁。有些人默然坐于一旁。佛陀对坐于一旁的频头城的婆罗门居家者们如下说道:
435 “居家者们,如果外道遍历行者如此提问:‘居家者们,怎样的沙门、婆罗门不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居家者们,被如此提问,你们应向那些外道遍历行者如此说明:‘那些于眼所识色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的沙门、婆罗门,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不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此为何故?因为我们也于眼所识色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事实上,在他们身上看不见更上的正行。因此,彼等尊贵的沙门、婆罗门不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
那些于耳所识声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的沙门、婆罗门,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不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此为何故?因为我们也于耳所识声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事实上,在他们身上看不见更上的正行。因此,彼等尊贵的沙门、婆罗门不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
那些于鼻所识香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的沙门、婆罗门,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不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此为何故?因为我们也于鼻所识香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事实上,在他们身上看不见更上的正行。因此,彼等尊贵的沙门、婆罗门不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
那些于舌所识味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的沙门、婆罗门,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不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此为何故?因为我们也于舌所识味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事实上,在他们身上看不见更上的正行。因此,彼等尊贵的沙门、婆罗门不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
那些于身所识触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的沙门、婆罗门,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不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此为何故?因为我们也于身所识触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事实上,在他们身上看不见更上的正行。因此,彼等尊贵的沙门、婆罗门不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
那些于意所识法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的沙门、婆罗门,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不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此为何故?因为我们也于意所识法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事实上,在他们身上看不见更上的正行。因此,彼等尊贵的沙门、婆罗门不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
居家者们,被如此提问,你们应当向那些外道遍历行者如此说明。”
436 “进而,居家者们,如果外道遍历行者如此提问:‘居家者们,怎样的沙门、婆罗门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居家者们,被如此提问,你们应向那些外道遍历行者如此说明:‘那些于眼所识色离贪、离嗔、离痴,于内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行的沙门、婆罗门,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此为何故?因为我等于眼所识色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事实上,在我们身上看不见更上的正行。因此,彼等尊贵的沙门、婆罗门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
那些于耳所识声离贪、离嗔、离痴,于内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行的沙门、婆罗门,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此为何故?因为我等于耳所识声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事实上,在我们身上看不见更上的正行。因此,彼等尊贵的沙门、婆罗门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
那些于鼻所识香离贪、离嗔、离痴,于内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行的沙门、婆罗门,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此为何故?因为我等于鼻所识香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事实上,在我们身上看不见更上的正行。因此,彼等尊贵的沙门、婆罗门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
那些于舌所识味离贪、离嗔、离痴,于内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行的沙门、婆罗门,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此为何故?因为我等于舌所识味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事实上,在我们身上看不见更上的正行。因此,彼等尊贵的沙门、婆罗门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
那些于身所识触离贪、离嗔、离痴,于内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行的沙门、婆罗门,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此为何故?因为我等于身所识触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事实上,在我们身上看不见更上的正行。因此,彼等尊贵的沙门、婆罗门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
那些于意所识法离贪、离嗔、离痴,于内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行的沙门、婆罗门,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此为何故?因为我等于意所识法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于内未有寂静心,依身、依语、依意而行正与邪,事实上,在我们身上看不见更上的正行。因此,彼等尊贵的沙门、婆罗门应受到尊敬、尊重、恭敬、供养。’
居家者们,被如此提问,你们应当向那些外道遍历行者如此说明。”
437 “进而,居家者们,如果外道遍历行者如此提问:尊者们的行相是什么,推比是什么,据此,尊者你们才这样说:“事实上,彼尊者们为了离贪或为了调伏贪而行道,为了离嗔或为了调伏嗔而行道,为了离痴或为了调伏痴而行道”’?
居家者们,被如此提问,你们应向彼等外道遍历行者如此说明:‘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彼尊者们受用阿兰若、密林等边地的坐卧处。而且,在那里没有因不断看见而生起大欢喜的眼所识色,也没有因不断听到而生起大欢喜的耳所识声,也没有因不断嗅到而生起大欢喜的鼻所识香,也没有因不断品尝而生起大欢喜的舌所识味,也没有因不断接触而生起大欢喜的身所识触。诸朋友,这些就是行相,这些就是推比,据此我们才这样说:“事实上,彼尊者们为了离贪或为了调伏贪而行道,为了离嗔或为了调伏嗔而行道,为了离痴或为了调伏痴而行道。”’
居家者们,被如此提问,你们应向那些外道遍历行者如此说明。”
如此听闻,频头城的婆罗门居家者们对佛陀如下说道:“乔达摩尊者,实在是殊胜!乔达摩尊者,实在是殊胜!乔达摩尊者,恰似扶起跌倒者,打开覆盖物,给迷路之人指明道路,为了让有眼之人看到诸色而在黑暗中点亮灯火。像这样,乔达摩尊者采用多种方法阐明了法。在此,乔达摩尊者,我们皈依乔达摩尊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团。从今以后,请乔达摩尊者接受我们成为优婆塞,做我们一生的皈依处。”
(频头城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