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第四、萨马村经(Samagamasuttam)

41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住在释迦国的萨马村附近。当时,尼干陀·若提子在波婆刚刚去世。因为他的去世,尼干陀众分裂为二派,相互之间唇枪舌剑,生起辩论、争论、口角而住。

“你不懂此法、此律。我懂此法、此律。”

“你怎么能懂此法、此律?”

“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

“我顺法,你逆法。”

“应该先说的,你却后说。应该后说的,你却先说。”

“你的观点自相矛盾。”

“你的观点已被驳倒,你已输。”

“你已偏离论题,所以应该去游走。如果可能,那么请明辨。”

在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之间唯有杀戮生起。尼干陀·若提子的在家白衣弟子,他们也对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表示厌恶、不欢喜、舍离,正如对待彼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利于出离、不引导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坍塌的塔、无所依止的法和律。

42 此时,沙弥纯陀在波婆度过雨安居,接近萨马村,接近尊者阿难陀所在的地方,靠近以后顶礼尊者阿难陀,然后坐于一旁。坐于一旁的沙弥纯陀对尊者阿难陀如下说道:“尊者,尼干陀·若提子在波婆刚刚去世。因为他的去世,尼干陀众分裂为二派,相互之间唇枪舌剑,生起辩论、争论、口角而住:‘你不懂此法、此律。我懂此法、此律。’‘你怎么能懂此法、此律?’‘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顺法,你逆法。’‘应该先说的,你却后说。应该后说的,你却先说。’‘你的观点自相矛盾。’‘你的观点已被驳倒,你已输。’‘你已偏离论题,所以应该去游走。如果可能,那么请明辨。’在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之间唯有杀戮生起。尼干陀·若提子的在家白衣弟子,他们也对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表示厌恶、不欢喜、舍离,正如对待彼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利于出离、不引导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坍塌的塔、无所依止的法和律。”

听闻此言,尊者阿难陀对沙弥纯陀如下说道:“朋友纯陀,此是带去拜见世尊的话题。朋友纯陀,走,我们去接近世尊所在的地方。靠近以后向世尊询问此意。”

“好的,尊者。”沙弥纯陀应诺尊者阿难陀。

于是,尊者阿难陀和沙弥纯陀接近佛陀所在的地方,靠近以后顶礼佛陀,然后坐于一旁。坐于一旁的尊者阿难陀对佛陀如下说道:“尊师,此沙弥纯陀如下说道:‘尊者,尼干陀·若提子在波婆刚刚去世。因为他的去世,尼干陀众分裂为二派,相互之间唇枪舌剑,生起辩论、争论、口角而住。“你不懂此法、此律。我懂此法、此律。”“你怎么能懂此法、此律?”“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顺法,你逆法。”“应该先说的,你却后说。应该后说的,你却先说。”“你的观点自相矛盾。”“你的观点已被驳倒,你已输。”“你已偏离论题,所以应该去游走。如果可能,那么请明辨。”在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之间唯有杀戮生起。尼干陀·若提子的在家白衣弟子,他们也对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表示厌恶、不欢喜、舍离,正如对待彼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利于出离、不引导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坍塌的塔、无所依止的法和律。’

尊师,我如下思考:‘在世尊涅槃以后,不要在僧团中生起诤论,此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

43 “阿难陀,对此如何思考?我为你们讲述的我所证知的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你是否看到哪怕是两个比丘于这些法存在不同的意见?”

“尊师,在世尊所证知并讲述的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我没有看到哪怕是两个比丘于这些法存在不同的意见。然而,尊师,即使是随顺世尊而住之人,在世尊涅槃以后,在此僧团中也会在严格生活法或增上波罗提木叉方面产生诤论,此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

阿难陀,严格生活法或增上波罗提木叉方面的诤论是小事,阿难陀,如果在道或行道上产生诤论,此诤论则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

44 “阿难陀,此是六种诤论根。阿难陀,哪六种?在此,阿难陀,比丘成为易愤怒者、有怨恨者。阿难陀,成为易愤怒者、有怨恨者的比丘,其对导师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阿难陀,比丘对导师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其在僧团中生起诤论。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像这样,阿难陀,你们要于内、于外找到诤论根。于是,阿难陀,你们要努力舍弃彼邪诤论根。像这样,阿难陀,你们要于内、于外不见诤论根。于是,阿难陀,你们要令彼邪诤论根将来不产生影响而行动。像这样,舍断彼邪诤论根。这样做,彼邪诤论根将来则不产生影响。

进而,阿难陀,比丘成为伪善者、恼害者。阿难陀,成为伪善者、恼害者的比丘,其对导师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阿难陀,比丘对导师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其在僧团中生起诤论。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像这样,阿难陀,你们要于内、于外找到诤论根。于是,阿难陀,你们要努力舍弃彼邪诤论根。像这样,阿难陀,你们要于内、于外不见诤论根。于是,阿难陀,你们要令彼邪诤论根将来不产生影响而行动。像这样,舍断彼邪诤论根。这样做,彼邪诤论根将来则不产生影响。

进而,阿难陀,比丘成为嫉妒者、悭吝者。阿难陀,成为嫉妒者、悭吝者的比丘,其对导师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阿难陀,比丘对导师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其在僧团中生起诤论。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像这样,阿难陀,你们要于内、于外找到诤论根。于是,阿难陀,你们要努力舍弃彼邪诤论根。像这样,阿难陀,你们要于内、于外不见诤论根。于是,阿难陀,你们要令彼邪诤论根将来不产生影响而行动。像这样,舍断彼邪诤论根。这样做,彼邪诤论根将来则不产生影响。

进而,阿难陀,比丘成为狡猾者、诳惑者。阿难陀,成为狡猾者、诳惑者的比丘,其对导师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阿难陀,比丘对导师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其在僧团中生起诤论。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像这样,阿难陀,你们要于内、于外找到诤论根。于是,阿难陀,你们要努力舍弃彼邪诤论根。像这样,阿难陀,你们要于内、于外不见诤论根。于是,阿难陀,你们要令彼邪诤论根将来不产生影响而行动。像这样,舍断彼邪诤论根。这样做,彼邪诤论根将来则不产生影响。

进而,阿难陀,比丘成为恶欲者、邪见者。阿难陀,成为恶欲者、邪见者的比丘,其对导师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阿难陀,比丘对导师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其在僧团中生起诤论。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像这样,阿难陀,你们要于内、于外找到诤论根。于是,阿难陀,你们要努力舍弃彼邪诤论根。像这样,阿难陀,你们要于内、于外不见诤论根。于是,阿难陀,你们要令彼邪诤论根将来不产生影响而行动。像这样,舍断彼邪诤论根。这样做,彼邪诤论根将来则不产生影响。

进而,阿难陀,比丘成为固执己见者、难舍己见者。阿难陀,成为固执己见者、难舍己见者的比丘,其对导师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阿难陀,比丘对导师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其在僧团中生起诤论。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像这样,阿难陀,你们要于内、于外找到诤论根。于是,阿难陀,你们要努力舍弃彼邪诤论根。像这样,阿难陀,你们要于内、于外不见诤论根。于是,阿难陀,你们要令彼邪诤论根将来不产生影响而行动。像这样,舍断彼邪诤论根。这样做,彼邪诤论根将来则不产生影响。

阿难陀,此就是六种诤论根。”

46 “阿难陀,此是四种诤事。阿难陀,哪四种?诤论诤事、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阿难陀,此就是四种诤事。阿难陀,此是七种诤事的止息,即为了生起的诤事的止息、寂灭,应采取现前调伏、应采取忆念调伏、应采取不糊涂调伏、应采取自发露、多数裁决、弹劾彼罪相、茅草覆地。”

47 “阿难陀,如何是现前调伏?在此,阿难陀,比丘众对于法、非法、律、非律进行诤论。于是,阿难陀,比丘众应全体和合,集合在一起。集合以后应对于法的指导论加以共同商议。对于法的指导论加以共同商议以后,于是,有都同意的地方,就用其止息诤事。像这样,阿难陀,就是现前调伏。有些诤事需要如此加以止息,就是依据现前调伏。”

48 “阿难陀,如何是多数裁决?阿难陀,彼比丘众无法在该处所止息该诤事。于是,阿难陀,有比丘比较多的处所,比丘众应去彼处所。于是,应全体和合,集合在一起。集合以后应对于法的指导论加以共同商议。对于法的指导论加以共同商议以后,于是,有都同意的地方,就用其止息诤事。像这样,阿难陀,就是多数裁决。有些诤事需要如此加以止息,就是依据多数裁决。”

49 “阿难陀,如何是忆念调伏?阿难陀,在此,比丘众对于犯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的比丘加以呵责:‘朋友,你记得犯了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吗?’

他如下回答:‘朋友,我不记得犯过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

对于该比丘,阿难陀,应采取忆念调伏。像这样,阿难陀,就是忆念调伏。有些诤事需要如此加以止息,就是依据忆念调伏。”

50 “阿难陀,如何是不糊涂调伏?阿难陀,在此,比丘众对于犯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的比丘加以呵责:‘朋友,你记得犯了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吗?’

他如下回答:‘朋友,我不记得犯过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

对此,其加以解释,加以审问:‘朋友,你要认真地想一想,是否记得犯了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

他如下回答:‘朋友,我精神错乱了,心智颠倒了。我精神错乱的时候,可能做了很多不符合沙门的行为,说了过分的话语,然而我对其不记得。因为我是精神错乱时而为。’

对于该比丘,阿难陀,应采取不糊涂调伏。像这样,阿难陀,就是不糊涂调伏。有些诤事需要如此加以止息,就是依据不糊涂调伏。”

51 “阿难陀,如何是自发露?在此,阿难陀,被呵责或未被呵责的比丘记起犯罪,阐明、发露。此时,阿难陀,该比丘应靠近较为年长的比丘,一肩搭衣,顶礼双足,胡跪合掌,对其如下说道:‘大德,我犯了某某罪,我对其忏悔。’

其如下说:‘你看到了?’

‘我看到了。’

‘今后应防护。’

‘我今后防护。’

像这样,阿难陀,就是自发露。有些诤事需要如此加以止息,就是依据自发露。”

52 “阿难陀,如何是弹劾彼罪相?阿难陀,在此,比丘众对于犯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的比丘加以呵责:‘朋友,你记得犯了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吗?’

他如下回答:‘朋友,我不记得犯过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

对此,其加以解释,加以审问:‘朋友,你要认真地想一想,是否记得犯了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

他如下回答:‘朋友,我不记得犯过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朋友,我记得犯过如此小罪。’

对此,其加以解释,加以审问:‘朋友,你要认真地想一想,是否记得犯了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

他如下回答:‘朋友,我承认犯过某某小罪,虽然没有被指出。为什么我犯了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被指出而不承认?’

其如下说:‘的确,朋友,你犯了某某小罪,没有被指出而承认,为什么你犯了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被指出却不承认?朋友,你要认真地想一想,是否记得犯了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

他如下回答:‘朋友,我承认犯过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我是因着急才这样说,我是因慌张才这样说:“我不记得犯过波罗夷或似波罗夷如此重罪。”’

像这样,阿难陀,就是弹劾彼罪相。有些诤事需要如此加以止息,就是依据弹劾彼罪相。”

53 “阿难陀,如何是茅草覆地?阿难陀,在此,对于发生争吵,产生不和,生起论争而住的比丘众,大量非沙门行为横行,流言四起。于是,比丘众应全体和合,集合在一起。集合以后,一方比丘众中有智慧的比丘从座站起,一肩搭衣,合掌,应向僧团如此告白:

‘尊者,请僧团听我说。在此,我们发生争吵,对于产生不和、生起论争而住的我们,大量非沙门行为横行,流言四起。如果僧团认为合适,那么我来指出此尊者们所犯之罪、我所犯之罪,为了此尊者们的利益,为了我的利益,在僧团中间应该采取茅草覆地的方式,除了大的罪行,除了与在家人有关的罪行。’

然后,另一方比丘众中有智慧的比丘从座站起,一肩搭衣,合掌,应向僧团如此告白:

‘尊者,请僧团听我说。在此,我们发生争吵,对于产生不和,生起论争而住的我们,大量非沙门行为横行,流言四起。如果僧团认为合适,那么我来指出此尊者们所犯之罪、我所犯之罪,为了此尊者们的利益,为了我的利益,在僧团中间应该采取茅草覆地的方式,除了大的罪行,除了与在家人有关的罪行。’

像这样,阿难陀,就是茅草覆地。有些诤事需要如此加以止息,就是依据茅草覆地。”

54 “阿难陀,此六法应记忆,其带来喜爱,得到尊重,为了摄护、为了无诤、为了和合、为了一致而转起。哪六法?在此,阿难陀,比丘对于同修行者或当面或背后均示现慈身业。此也是应记忆法,其会带来喜爱,得到尊重,为了摄护、为了无诤、为了和合、为了一致而转起。

进而,阿难陀,比丘对于同修行者或当面或背后均示现慈语业。此也是应记忆法,其会带来喜爱,得到尊重,为了摄护、为了无诤、为了和合、为了一致而转起。

进而,阿难陀,比丘对于同修行者或当面或背后均示现慈意业。此也是应记忆法,其会带来喜爱,得到尊重,为了摄护、为了无诤、为了和合、为了一致而转起。

进而,阿难陀,比丘有如法所得、依法而得的利得乃至自己钵中的仅有物,其将这样的利得与有戒的同修行者共同食用,无差别食用。此也是应记忆法,其会带来喜爱,得到尊重,为了摄护、为了无诤、为了和合、为了一致而转起。

进而,阿难陀,有无缺、无暇、无斑点、无污点、自由、为智者所称赞、无执取、令至三摩地的诸戒,于此诸戒,比丘对于同修行者或当面或背后均平等具戒而住。此也是应记忆法,其会带来喜爱,得到尊重,为了摄护、为了无诤、为了和合、为了一致而转起。

进而,阿难陀,有圣出离的见,引导其作者正确地灭尽苦。于此见,比丘对于同修行者或当面或背后均平等具见而住。此也是应记忆法,其会带来喜爱,得到尊重,为了摄护、为了无诤、为了和合、为了一致而转起。

阿难陀,此六法应记忆,其会带来喜爱,得到尊重,为了摄护、为了无诤、为了和合、为了一致而转起。

阿难陀,你们应受持、转起此应记忆的六法。阿难陀,在此六法应记忆中,你们是否看到你们不认可的或细小或粗大的言路?”

“尊师,没看到。”

“阿难陀,因此,你们应受持、转起此应记忆的六法。其会成为你们长久的利益和安乐。”

此为佛陀所说。尊者阿难陀内心喜悦,欢喜佛陀所说。

(萨马村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