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第九、苏跋经(Subhasuttam)

462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附近的祇陀林给孤独园。当时,托提耶之子青年婆罗门苏跋为某些应做之事而住在舍卫城的某居家者家中。当时,托提耶之子青年婆罗门苏跋对其所居住的居家者家中的彼居家者如下说道:“居家者,我这样听说:‘诸阿罗汉不远离舍卫城。’那么,今天我们何不礼敬某位沙门、婆罗门?”

“尊者,彼世尊住在舍卫城附近的祇陀林给孤独园。尊者,您可以礼敬彼世尊。”于是,托提耶之子青年婆罗门苏跋应答彼居家者后,向佛陀所在的地方接近。靠近以后与佛陀互致问候,互致值得记忆的欢喜语言以后坐于一旁。坐于一旁的托提耶之子青年婆罗门苏跋对佛陀如是说道:“乔达摩尊者,诸婆罗门如下声称:‘在家者成为如理善法的成就者。出家者不成为如理善法的成就者’。对此,乔达摩尊者如何说?”

463 “青年婆罗门,我对此是说分别者,我对此不是说决定者。青年婆罗门,我不称赞邪命实践的在家者或出家者。青年婆罗门,因为邪命实践者邪命实践的缘故,在家者或出家者不成为如理善法的成就者。青年婆罗门,我称赞在家者或出家者的正确实践。青年婆罗门,因为正确实践者正确实践的缘故,在家者或出家者成为如理善法的成就者。”

“乔达摩尊者,诸婆罗门如下声称:‘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的在家事业成为大的果报。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的出家事业成为小的果报。’对此,乔达摩尊者如何说?”

“青年婆罗门,对此我也是说分别者,我对此不是说决定者。有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的事业,倘若失败,则成为小的果报。青年婆罗门,有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的事业,倘若成功,则成为大的果报。

青年婆罗门,有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的事业,倘若失败,则成为小的果报。有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的事业,倘若成功,则成为大的果报。

青年婆罗门,什么是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的事业,倘若失败,则成为小的果报?耕作是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的事业,倘若失败,则成为小的果报。青年婆罗门,什么是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的事业,倘若成功,则成为大的果报?耕作是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的事业,倘若成功,则成为大的果报。

青年婆罗门,什么是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的事业,倘若失败,则成为小的果报?青年婆罗门,贸易是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的事业,倘若失败,则成为小的果报。青年婆罗门,什么是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的事业,倘若成功,则成为大的果报?贸易是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的事业,倘若成功,则成为大的果报。”

464 “像这样,青年婆罗门,耕作是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的事业,倘若失败,则成为小的果报。像这样,青年婆罗门,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的在家事业,倘若失败,则成为小的果报。

像这样,青年婆罗门,耕作是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的事业,倘若成功,则成为大的果报。像这样,青年婆罗门,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的在家事业,倘若成功,则成为大的果报。

像这样,青年婆罗门,贸易是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的事业,倘若失败,则成为小的果报。像这样,青年婆罗门,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的出家事业,倘若失败,则成为小的果报。

像这样,青年婆罗门,贸易是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的事业,倘若成功,则成为大的果报。像这样,青年婆罗门,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的出家事业,倘若成功,则成为大的果报。”

“乔达摩尊者,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五法。”

“青年婆罗门,倘若无妨,请你于此众人处说出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的彼五法。”

“乔达摩尊者,我想在尊者以及与尊者无异之人的座前但说无妨。”

“青年婆罗门,那么请说。”

“乔达摩尊者,真实是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的第一法。乔达摩尊者,苦行是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的第二法。乔达摩尊者,梵行是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的第三法。乔达摩尊者,学习是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的第四法。乔达摩尊者,布施是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的第五法。乔达摩尊者,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了此等五法。对此,乔达摩尊者如何说?”

“那么,青年婆罗门,在婆罗门中有没有一位婆罗门这样说过:‘我自我证知、现证此等五法,然后宣说果报’?”

“此没有,乔达摩尊者。”

“那么,青年婆罗门,在婆罗门的阿奢梨师中,或阿奢梨师的阿奢梨师中,以及在婆罗门七世前的阿奢梨师中有没有一位阿奢梨师这样说过:‘我自我证知、现证此等五法,然后宣说果报’?”

“此没有,乔达摩尊者。”

“那么,青年婆罗门,彼婆罗门往昔的仙人如何?例如,阿达卡、婆摩卡、婆摩得跋、毗舍靡塔、耶摩塔吉、鸯耆罗萨、巴罗德瓦迦、婆塞达、卡萨帕、跋古,他们是圣典的制造者、圣典的宣说者,今日的婆罗门随说、随诵他们歌唱、歌咏、收集的古老圣典,按照所说而随说,按照所诵而随诵,他们有没有这样说过:‘我自我证知、现证此等五法,然后宣说果报’吗?”

“此没有,乔达摩尊者。”

“从以上来看,在婆罗门中没有一位婆罗门这样说过:‘我自我证知、现证此等五法,然后宣说果报。’在婆罗门的阿奢梨师中,或阿奢梨师的阿奢梨师中,以及在婆罗门七世前的阿奢梨师中也没有一位阿奢梨师这样说过:‘我自我证知、现证此等五法,然后宣说果报。’彼婆罗门往昔的仙人,例如,阿达卡、婆摩卡、婆摩得跋、毗舍靡塔、耶摩塔吉、鸯耆罗萨、巴罗德瓦迦、婆塞达、卡萨帕、跋古,他们是圣典的制造者、圣典的宣说者,今日的婆罗门随说、随诵他们歌唱、歌咏、收集的古老圣典,按照所说而随说,按照所诵而随诵,他们也没有这样说过:‘我自我证知、现证此等五法,然后宣说果报。’

像这样,青年婆罗门,恰似一群盲人,前后排着队,前面的人也看不见,中间的人也看不见,后面的人也看不见。青年婆罗门,婆罗门之所说正像这个盲人列队的比喻一样,前面的人也看不见,中间的人也看不见,后面的人也看不见。”

466 如此听闻,因为被佛陀以盲人比喻所说,托提耶之子青年婆罗门苏跋气愤、不满,便只是训斥佛陀,只是责难佛陀,只是对佛陀说道:“沙门乔达摩或许成为邪恶之人。”他对佛陀说道:“乔达摩尊者,须婆伽园主婆卡罗萨提·呜呼奴奴婆罗门这样说道:‘正像这样,在此,有些沙门、婆罗门声称各种超人法的最胜智见。对于他们,此言只不过是笑柄,只不过是虚名,只不过是徒然,只不过是虚伪。因为以人之身,或知道、或看见、或见证、或达到各种超人法的最胜智见,此道理不存在。’”

“青年婆罗门,须婆伽园主婆卡罗萨提·呜呼奴奴婆罗门是否能以自心了知一切沙门、婆罗门的心?”

“乔达摩尊者,须婆伽园主婆卡罗萨提·呜呼奴奴婆罗门即使连自己女仆富妮佳的心都不能以自心了知,怎么能以自心了知一切沙门、婆罗门的心呢?”

“青年婆罗门,例如,天生的盲人看不见黑白色,看不见青色,看不见黄色,看不见红色,看不见深红色,看不见异同,看不见星光,看不见日月。假如他这样说;‘没有黑白色,没有看见黑白色的人。没有青色,没有看见青色的人。没有黄色,没有看见黄色的人。没有红色,没有看见红色的人。没有深红色,没有看见深红色的人。没有异同,没有看见异同的人。没有星光,没有看见星光的人。没有日月,没有看见日月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我没有看见他们,因此,他们不存在。’青年婆罗门,他这样说正确吗?”

“乔达摩尊者,此不正确。因为有黑白色,有看见黑白色的人。有青色,有看见青色的人。有黄色,有看见黄色的人。有红色,有看见红色的人。有深红色,有看见深红色的人。有异同,有看见异同的人。有星光,有看见星光的人。有日月,有看见日月的人。因此,‘我不知道他们,我没有看见他们,因此,他们不存在’,乔达摩尊者,他这样说不正确。”

“像这样,须婆伽园主婆卡罗萨提·呜呼奴奴婆罗门是盲人,是无眼者。他或知道、或看见、或见证、或达到各种超人法的最胜智见,此道理不存在。”

467 “青年婆罗门,对此如何思考?彼等拘萨罗国的婆罗门大家,例如商伽婆罗门、塔卢库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婆罗门、加努索尼婆罗门以及你的父亲托提耶,他们哪个更好,是依共许发话者,还是依不共许发话者?”

“依共许,乔达摩尊者。”

“他们哪个更好,是思量后发话者,还是非思量后发话者?”

“思量后,乔达摩尊者。”

“他们哪个更好,是省察后发话者,还是非省察后发话者?”

“省察后,乔达摩尊者。”

“他们哪个更好,是所讲之言伴随意义,还是所讲之言非伴随意义?”

“伴随意义,乔达摩尊者。”

“青年婆罗门,对此如何思考?如果这样的话,那么,须婆伽园主婆卡罗萨提·呜呼奴奴婆罗门之所说是依共许,还是依非共许?”

“依非共许,乔达摩尊者。”

“所说是思量后,还是非思量后?”

“非思量后,乔达摩尊者。”

“所说是省察后,还是非省察后?”

“非省察后,乔达摩尊者。”

“所说是伴随意义,还是非伴随意义?”

“非伴随意义,乔达摩尊者。”

“青年婆罗门,有此等五蓋。哪五种?贪欲蓋、嗔恚蓋、昏沉、睡眠蓋、掉举、后悔蓋、疑惑蓋,青年婆罗门,此等就是五蓋。须婆伽园主婆卡罗萨提·呜呼奴奴婆罗门被此五蓋所覆盖、所障碍、所遮盖、所缠缚。他或知道、或看见、或见证、或达到各种超人法的最胜智见,此道理不存在。”

468 “青年婆罗门,有此等五种妙欲。哪五种?欢喜、可爱、可意、喜爱、伴随欲、为贪所染的眼所识色。欢喜、可爱、可意、喜爱、伴随欲、为贪所染的耳所识声。欢喜、可爱、可意、喜爱、伴随欲、为贪所染的鼻所识香。欢喜、可爱、可意、喜爱、伴随欲、为贪所染的舌所识味。欢喜、可爱、可意、喜爱、伴随欲、为贪所染的身所识触。

青年婆罗门,此等就是五种妙欲。青年婆罗门,须婆伽园主婆卡罗萨提·呜呼奴奴婆罗门执著、执迷、贪恋、不见过患、无出离慧地享用此等五种妙欲。他或知道、或看见、或见证、或达到各种超人法的最胜智见,此道理不存在。”

“青年婆罗门,对此如何思考?依靠草和薪柴燃烧的火,或是不依靠草和薪柴燃烧的火,其中哪一个更加具有光焰、光泽、光亮?”

“乔达摩尊者,假如不依靠草和薪柴能令火燃烧的话,那么该火更加具有火焰、光泽、光亮。”

“青年婆罗门,在此,不依靠草和薪柴而能令火燃烧,除了具有神通,否则没有机会。青年婆罗门,依靠五种妙欲而于彼处生起的喜,青年婆罗门,我说此喜恰如依靠草和薪柴令火燃烧。青年婆罗门,依靠除去诸欲,除去诸不善法而于彼处生起的喜,青年婆罗门,我说此喜恰如不依靠草和薪柴令火燃烧。

青年婆罗门,能除去诸欲,能除去诸不善法的喜是什么?青年婆罗门,在此,比丘由于离开诸欲,离开诸不善法,到达并住立于有浅观、有深观、因远离而生喜和乐的初禅。青年婆罗门,此是远离诸欲,远离诸不善法的喜。进而,青年婆罗门,由于浅观和深观的寂灭,比丘到达并住立于内部清净的心一境性,到达无浅观、无深观、具有因定而生喜和乐的第二禅。青年婆罗门,此是远离诸欲,远离诸不善法的喜。”

469 “青年婆罗门,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五法。在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所告知的五法中,哪个被告知是更大果报的法?”

“乔达摩尊者,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五法。在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所告知的五法中,布施被告知是更大果报的法。”

“青年婆罗门,对此如何思考?此处有为某位婆罗门准备的大供养。此时,两位婆罗门到来,说:‘我们在此处接受为某某婆罗门准备的大供养吧。’于是,一位婆罗门生起如此愿望:‘啊,实际上,应该是我在席上获得最上座、最上水、最上食,不是另一位婆罗门在席上获得最上座、最上水、最上食。’然而,青年婆罗门,必有此理,是另一位婆罗门在席上获得最上座、最上水、最上食,不是彼婆罗门在席上获得最上座、最上水、最上食。由于‘是另一位婆罗门在席上获得最上座、最上水、最上食,不是我在席上获得最上座、最上水、最上食’,其嗔恚、不满。那么,青年婆罗门,诸婆罗门对其告知怎样的果报?”

“实际上,乔达摩尊者,诸婆罗门并不作这样的布施,即‘由此,他人嗔恚、不满’。实际上,诸婆罗门作具有怜悯的布施。”

“青年婆罗门,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此就是诸婆罗门的第六种积累福德事项,即属于怜悯类的布施。”

“乔达摩尊者,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此就是诸婆罗门的第六种积累福德事项,即属于怜悯类的布施。”

“青年婆罗门,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五法,对此如何思考?你认为此等五法,于居家者中和于出家者中,哪一方更多?”

“乔达摩尊者,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五法,我认为此等五法,于出家者中更多,于居家者中较少。乔达摩尊者,居家者由于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所以不是经常、连续的真实语者。可是,乔达摩尊者,出家者由于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所以是经常、连续的真实语者。

乔达摩尊者,居家者由于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所以不是经常、连续的苦行者。可是,乔达摩尊者,出家者由于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所以是经常、连续的苦行者。

乔达摩尊者,居家者由于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所以不是经常、连续的梵行者。可是,乔达摩尊者,出家者由于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所以是经常、连续的梵行者。

乔达摩尊者,居家者由于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所以不是经常、连续的学习者。可是,乔达摩尊者,出家者由于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所以是经常、连续的学习者。

乔达摩尊者,居家者由于业务众多、事务众多、义务众多、繁务众多,所以不是经常、连续的布施者。可是,乔达摩尊者,出家者由于业务微少、事务微少、义务微少、繁务微少,所以是经常、连续的布施者。

乔达摩尊者,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五法,我认为此等五法,于出家者中更多,于居家者中较少。”

“青年婆罗门,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成就善业而告知五法,我称此等为心的资具,因为此修习而其心无嗔恚、无恼害。青年婆罗门,在此,比丘成为真实语者。彼因自称‘我是真实语者’而获得义理的信受,获得法的信受,获得伴随法的喜悦。伴随善的喜悦,我称此为心的资具,因为此修习而其心无嗔恚、无恼害。

青年婆罗门,在此,比丘成为苦行者。彼因自称‘我是苦行者’而获得义理的信受,获得法的信受,获得伴随法的喜悦。伴随善的喜悦,我称此为心的资具,因为此修习而其心无嗔恚、无恼害。

青年婆罗门,在此,比丘成为梵行者。彼因自称‘我是梵行者’而获得义理的信受,获得法的信受,获得伴随法的喜悦。伴随善的喜悦,我称此为心的资具,因为此修习而其心无嗔恚、无恼害。

青年婆罗门,在此,比丘成为学习者。彼因自称‘我是学习者’而获得义理的信受,获得法的信受,获得伴随法的喜悦。伴随善的喜悦,我称此为心的资具,因为此修习而其心无嗔恚、无恼害。

青年婆罗门,在此,比丘成为布施者。彼因自称‘我是布施者’而获得义理的信受,获得法的信受,获得伴随法的喜悦。伴随善的喜悦,我称此为心的资具,因为此修习而其心无嗔恚、无恼害。

青年婆罗门,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成就善业而告知五法,我称此等为心的资具,因为此修习而其心无嗔恚、无恼害。”

470 如此听闻,托提耶之子青年婆罗门苏跋对佛陀如下说道:“乔达摩尊者,我听说沙门乔达摩知道与梵天共住之道。”

“青年婆罗门,你如何认为,那罗迦罗村距此近,那罗迦罗村是距此不远?”

“乔达摩尊者,的确如此,那罗迦罗村距此近,那罗迦罗村是距此不远。”

“青年婆罗门,你如何认为,有人出生、成长于那罗迦罗村,他从那罗迦罗村出来后立即被询问去那罗迦罗村的道路。青年婆罗门,此人从那罗迦罗村出来后立即被询问去那罗迦罗村的道路,会迟疑或犹豫?”

“不会这样,乔达摩尊者。”

“此为何故?”

“乔达摩尊者,因为此人出生、成长于那罗迦罗村,已经知道通往那罗迦罗村的所有道路。”

“青年婆罗门,出生、成长于那罗迦罗村的人,对于通往那罗迦罗村道路的询问或许会迟疑或犹豫。对于如来来说,如来被询问梵天界或通往梵天界的行道则不会迟疑或犹豫。青年婆罗门,因为我知道梵天、梵天界和通往梵天界的行道,如同再生于梵天界的向道者。”

“乔达摩尊者,我听说沙门乔达摩教导与梵天共住之道。请乔达摩尊者为我教导与梵天共住之道。”

“那么,青年婆罗门,你仔细听,充分作意。我来说。”

“好的,尊师。”托提耶之子青年婆罗门苏跋应诺佛陀。佛陀如下说道:

471 “青年婆罗门,何者是通往与梵天共住的道路?在此,青年婆罗门,比丘以慈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亦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涵盖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慈俱在之心遍满而住。

青年婆罗门,如此修习慈心解脱,其可称量的业不于彼残存,不于彼滞留。像这样,青年婆罗门,恰如一个强壮的吹螺号者可以轻松地通知四方,比丘以慈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亦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涵盖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慈俱在之心遍满而住。青年婆罗门,如此修习慈心解脱,其可称量的业将不于彼处残存,不于彼处滞留。青年婆罗门,这就是通往与梵天共住的道路。

进而,青年婆罗门,比丘以悲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亦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涵盖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悲俱在之心遍满而住。

青年婆罗门,如此修习悲心解脱,其可称量的业不于彼残存,不于彼滞留。像这样,青年婆罗门,恰如一个强壮的吹螺号者可以轻松地通知四方,比丘以悲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亦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涵盖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悲俱在之心遍满而住。青年婆罗门,如此修习悲心解脱,其可称量的业不于彼残存,不于彼滞留。青年婆罗门,这就是通往与梵天共住的道路。

进而,青年婆罗门,比丘以喜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亦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涵盖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喜俱在之心遍满而住。

青年婆罗门,如此修习喜心解脱,其可称量的业不于彼残存,不于彼滞留。像这样,青年婆罗门,恰如一个强壮的吹螺号者可以轻松地通知四方,比丘以喜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亦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涵盖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喜俱在之心遍满而住。青年婆罗门,如此修习喜心解脱,其可称量的业不于彼残存,不于彼滞留。青年婆罗门,这就是通往与梵天共住的道路。

进而,青年婆罗门,比丘以舍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亦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涵盖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舍俱在之心遍满而住。

青年婆罗门,如此修习舍心解脱,其可称量的业不于彼残存,不于彼滞留。像这样,青年婆罗门,恰如一个强壮的吹螺号者可以轻松地通知四方,比丘以舍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亦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涵盖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舍俱在之心遍满而住。青年婆罗门,如此修习舍心解脱,其可称量的业不于彼残存,不于彼滞留。青年婆罗门,这就是通往与梵天共住的道路。”

472 如此听闻,托提耶之子青年婆罗门苏跋对佛陀说道:“乔达摩尊者,实在是殊胜!乔达摩尊者,实在是殊胜!乔达摩尊者,恰似扶起跌倒者,打开覆盖物,给迷路之人指明道路,为了让有眼之人看到诸色而在黑暗中点亮灯火。像这样,乔达摩尊者采用多种方法阐明了法。在此,乔达摩尊者,我皈依乔达摩尊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团。从今以后,请乔达摩尊者接受我成为优婆塞,做我一生的皈依处。乔达摩尊者,我们现在要告辞,我们还有很多应做之事。”

“青年婆罗门,请随意。”

此时,托提耶之子青年婆罗门苏跋欢喜、随喜佛陀所说以后,从座位站起,顶礼佛陀,右转离开。

这时,婆罗门加努索尼乘坐骡马拉的全白色篷车于正中午出舍卫城。婆罗门加努索尼看到托提耶之子青年婆罗门苏跋从远处过来。看到之后对托提耶之子青年婆罗门苏跋说道:“喂,巴罗德瓦迦尊者正中午从哪里过来?”

“尊者,实际上,我从沙门乔达摩那里来。”

“巴罗德瓦迦尊者,你如何认为,关于沙门乔达摩的智慧、辩才?你认为其是智者吗?”

“尊者,我是谁啊?我怎么可以知道沙门乔达摩的智慧、辩才?恐怕只有像沙门乔达摩那样的人才可以知道他的智慧、辩才。”

“巴罗德瓦迦尊者实际上是在极大地称赞沙门乔达摩啊。”

“尊者,我是谁啊?我怎么可以称赞沙门乔达摩?彼乔达摩尊者才是被称赞的天人众中的最上称赞者。”

“那么,根据什么理由,巴罗德瓦迦尊者对沙门乔达摩具有如此的净信?”

“尊者,诸婆罗门为积累福德、为成就善业而告知五法,沙门乔达摩称此等为心的资具,因为此修习而其心无嗔恚、无恼害。”

如此听闻,婆罗门加努索尼从骡马拉的全白色篷车下来。一肩搭衣,朝着彼佛陀的方向合掌礼拜后,发出感叹:“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是利得者,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是善利得者,因为其领土内居住着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

(苏跋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