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第六、散陀迦经(Sandakasuttam)

223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住在憍赏弥附近的高希达精舍。此时,遍历行者散陀迦与五百左右遍历行者组成的遍历行者大众一起住在毕洛叉窟。

傍晚,尊者阿难陀从禅坐中出定,然后对比丘众说道:“诸朋友,我们去天然洞看洞窟。”

“好,尊者。”彼比丘众应答尊者阿难陀。于是,尊者阿难陀与众多比丘众一起向天然洞所在的地方走去。这时,遍历行者散陀迦正与遍历行者大众坐在一起。他们在大声、高声、嘈杂地谈论着各种无益话题,如国王话题、强盗话题、大臣话题、军队话题、恐惧话题、战争话题、食物话题、饮品话题、衣服话题、卧具话题、花鬘话题、香料话题、亲族话题、车乘话题、村庄话题、城镇话题、城市话题、地方话题、女性话题、男性话题、英雄话题、街谈巷议话题、井边话题、祖先话题、杂言碎语话题、世界起源论、海洋起源论、有无有话题等。

遍历行者散陀迦看到尊者阿难陀从远处走来,看到以后,遍历行者散陀迦命令自己的大众保持安静:“诸尊者,请安静!诸尊者,请不要出声!此沙门乔达摩的弟子沙门阿难陀正走来。沙门乔达摩的弟子众住在憍赏弥附近,此是其中的沙门阿难陀。彼诸尊者喜欢肃静,赞叹宁静。看到安静的众人,会考虑接近。”于是,彼遍历行者众安静下来。

224 于是,尊者阿难陀走近遍历行者散陀迦。遍历行者散陀迦对尊者阿难陀如下说道:“欢迎阿难陀尊者。欢迎阿难陀尊者。阿难陀尊者已经很久没有为我们提供机会了,已经很久没有来了。阿难陀尊者,请坐,这里有准备好的坐具。”

尊者阿难陀坐在准备好的坐具上。遍历行者散陀迦则取一较低的坐具坐于一旁。尊者阿难陀对坐于一旁的遍历行者散陀迦如下问道:“散陀迦,你们现在为了什么话题而坐在一起?你们中断的话题是什么?”

“阿难陀尊者,请不要在意我们刚才坐在一起谈论的话题。阿难陀尊者,这些话题,阿难陀尊者以后可以随时听到。请阿难陀尊者为我们阐明自己的导师的法语。”

“既然那样,那么,散陀迦,你仔细听,充分作意。我来说。”

“好的,尊者。”遍历行者散陀迦应答尊者阿难陀。尊者阿难陀如下说道:“散陀迦,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阐述了此四非梵住,亦阐述了四无安息梵行,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

“那么,阿难陀尊者,什么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彼四非梵住,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

225 “散陀迦,在此,有的导师是如此说者、如此见者:‘没有布施,没有供养,没有祭品,没有善恶行的业果报异熟,没有此世,没有彼世,没有母亲,没有父亲,没有化生有情。世上没有正行、正实践的沙门、婆罗门自我证知、证得、阐述此世和彼世。人由四大要素组成。当命终时,地归地要素,水归水要素,火归火要素,风归风要素,诸根归于虚空。以棺木为第五的人将死者带去墓地。骨头变成灰色,祭品变成灰尘。布施乃愚蠢之言说。任何阐述有论者都在阐述虚伪、虚妄的戏论。无论愚者还是贤者,身体灭后都会断灭、灭亡,死后不复存在。’

于是,散陀迦,有智之人进行深刻思考:‘此令人尊敬的导师是如此说者、如此见者:“没有布施,没有供养,没有祭品,没有善恶行的业果报异熟,没有此世,没有彼世,没有母亲,没有父亲,没有化生有情。世上没有正行、正实践的沙门、婆罗门自我证知、证得、阐述此世和彼世。人由四大要素组成。当命终时,地归地要素,水归水要素,火归火要素,风归风要素,诸根归于虚空。以棺木为第五的人将死者带去墓地。骨头变成灰色,祭品变成灰尘。布施乃愚蠢之言说。任何阐述有论者都在阐述虚伪、虚妄的戏论。无论愚者还是贤者,身体灭后都会断灭、灭亡,死后不复存在。”如果此令人尊敬的导师的话是真实,那么,虽然我未曾作但是在此已作,虽然我未曾住但是在此已住。对于我,两方面同样都能到达沙门性。我不说:“二者在身体破灭以后,都将被破坏、灭亡,死后将不存在。”这些受人尊敬的导师裸行、秃头、跪坐、拔须发过于精进,虽然我住于多子的床上,受用着迦尸产的旃檀,受持着花、香、油,使用着黄金、白银,但是与这些受人尊敬的导师获得同样的结果。对于未来,彼我会知道什么?会见到什么?我还会在这些导师处行梵行吗?’其如此了知“此是非梵行住”以后,厌恶并远离彼梵行。散陀迦,此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第一个非梵住,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

226 “进而,散陀迦,在此,有的导师是如此说者、如此见者:‘无论行为还是令行为,无论切断还是令切断,无论苦恼还是令苦恼,无论烦恼还是令烦恼,无论疲惫还是令疲惫,无论惊恐还是令惊恐,抑或是杀生、偷盗、入室盗窃、掠夺、抢夺、路上打劫、与他人妻私通、说妄语,行为者并没有作恶。即使用轮盘利刃把地上有情做成一个肉球、一堆肉泥,也不因此有恶果,也不会招致恶果。即使到恒河南岸杀生、令杀生、切断、令切断、苦恼、令苦恼,也不因此有恶果,也不会招致恶果。即使到恒河北岸布施、令布施、供养、令供养,也不因此有功德,也不会带来功德。即使布施、调伏、自制、实语,也不因此有功德,也不会带来功德。’

于是,散陀迦,有智之人进行深刻思考:‘此令人尊敬的导师是如此说者、如此见者:“无论行为还是令行为,无论切断还是令切断,无论苦恼还是令苦恼,无论烦恼还是令烦恼,无论疲惫还是令疲惫,无论惊恐还是令惊恐,抑或是杀生、偷盗、入室盗窃、掠夺、抢夺、路上打劫、与他人妻私通、说妄语,行为者并没有作恶。即使用轮盘利刃把地上有情做成一个肉球、一堆肉泥,也不因此有恶果,也不会招致恶果。即使到恒河南岸杀生、令杀生、切断、令切断、苦恼、令苦恼,也不因此有恶果,也不会招致恶果。即使到恒河北岸布施、令布施、供养、令供养,也不因此有功德,也不会带来功德。即使布施、调伏、自制、实语,也不因此有功德,也不会带来功德。”如果此令人尊敬的导师的话是真实,那么,虽然我未曾作但是在此已作,虽然我未曾住但是在此已住。对于我,两方面同样都能到达沙门性。我不说:“二者在身体破灭以后,都将被破坏、灭亡,死后将不存在。”这些受人尊敬的导师裸行、秃头、跪坐、拔须发过于精进,虽然我住于多子的床上,受用着迦尸产的旃檀,受持着花、香、油,使用着黄金、白银,但是与这些受人尊敬的导师获得同样的结果。对于未来,彼我会知道什么?会见到什么?我还会在这些导师处行梵行吗?’其如此了知“此是非梵行住”以后,厌恶并远离彼梵行。散陀迦,此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第二个非梵住,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

227 “进而,散陀迦,在此,有的导师是如此说者、如此见者:‘有情的杂染没有因也没有缘。有情无因无缘而杂染。有情的清净没有因也没有缘。有情无因无缘而清净。没有自己的行为,没有他人的行为。没有勇猛,没有威力,没有精进,没有丈夫之势,没有丈夫之勇。一切有情、一切生命、一切生物、一切有生命者均没有自在力,均没有力量,均没有精进,只是依靠命运、依靠结合、依靠本性而变化,通过六个阶段经历乐和苦。’

于是,散陀迦,有智之人进行深刻思考:‘此令人尊敬的导师是如此说者、如此见者:“有情的杂染没有因也没有缘。有情无因无缘而杂染。有情的清净没有因也没有缘。有情无因无缘而清净。没有自己的行为,没有他人的行为。没有勇猛,没有威力,没有精进,没有丈夫之势,没有丈夫之勇。一切有情、一切生命、一切生物、一切有生命者均没有自在力,均没有力量,均没有精进,只是依靠命运、依靠结合、依靠本性而变化,通过六个阶段经历乐和苦。”如果此令人尊敬的导师的话是真实,那么,虽然我未曾作但是在此已作,虽然我未曾住但是在此已住。对于我,两方面同样都能到达沙门性。我不说:“二者在身体破灭以后,都将被破坏、灭亡,死后将不存在。”这些受人尊敬的导师裸行、秃头、跪坐、拔须发过于精进,虽然我住于多子的床上,受用着迦尸产的旃檀,受持着花、香、油,使用着黄金、白银,但是与这些受人尊敬的导师获得同样的结果。对于未来,彼我会知道什么?会见到什么?我还会在这些导师处行梵行吗?’其如此了知“此是非梵行住”以后,厌恶并远离彼梵行。散陀迦,此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第三个非梵住,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

228 “进而,散陀迦,在此,有的导师是如此说者、如此见者:‘此七身非所作、自然成、非所化、非所造、非所生,如山顶般不动,如石柱般直立。它们不动摇,不变异,不相互加害,并不为了乐或苦或苦乐而彼此不满。哪七身?地身、水身、火身、风身、乐、苦,第七灵魂。此七身非所作、自然成、非所化、非所造、非所生,如顶般不动,如石柱般直立。它们不动摇,不变异,不相互加害,并不为了乐或苦或苦乐而彼此不满。因此,没有杀害者、令杀者、听者、说者、了知者、令知者。即便有人用锋利的刀剑切断头颅,也没有谁夺取谁的生命。只是刀剑在七身之间的裂口处落下而已。

有一百四十万主要胎。有六千业、六百业、五百业,五业、三业、一业和半业。有六十二行道、六十二中劫、六个阶级、八个人地。有四千九百生活,有四千九百遍历行者,有四千九百龙所,有两千感官、三千地狱、三十六尘界、七想胎、七无想胎、七节胎、七天神、七人、七鬼、七湖、七突起、七断崖、七百断崖、七梦、七百梦、八百四十万大劫。愚者或贤者在这里流转、轮回,完成全部的苦。在这里,没有‘我通过戒、净行、苦行、梵行令未熟业成熟,或通过反复接触令已熟业终结’。根本没有。乐和苦可以测量,轮回限定。没有增减,没有盛衰。恰似扔出去的线球松散开。像这样,愚者或贤者流转、轮回,完成全部的苦。’

于是,散陀迦,有智之人进行深刻思考:‘此令人尊敬的导师是如此说者、如此见者:“此七身非所作、自然成、非所化、非所造、非所生,如山顶般不动,如石柱般直立。它们不动摇,不变异,不相互加害,并不为了乐或苦或苦乐而彼此不满。哪七身?地身、水身、火身、风身、乐、苦,第七灵魂。此七身非所作、自然成、非所化、非所造、非所生,如山顶般不动,如石柱般直立。它们不动摇,不变异,不相互加害,并不为了乐或苦或苦乐而彼此不满。因此,没有杀害者、令杀者、听者、说者、了知者、令知者。即便有人用锋利的刀剑切断头颅,也没有谁夺取谁的生命。只是刀剑在七身之间的裂口处落下而已。

有一百四十万主要胎。有六千业、六百业、五百业,五业、三业、一业和半业。有六十二行道、六十二中劫、六个阶级、八个人地。有四千九百生活,有四千九百遍历行者,有四千九百龙所,有两千感官、三千地狱、三十六尘界、七想胎、七无想胎、七节胎、七天神、七人、七鬼、七湖、七突起、七断崖、七百断崖、七梦、七百梦、八百四十万大劫。愚者或贤者在这里流转、轮回,完成全部的苦。在这里,没有‘我通过戒、净行、苦行、梵行令未熟业成熟,或通过反复接触令已熟业终结’。根本没有。乐和苦可以测量,轮回限定。没有增减,没有盛衰。恰似扔出去的线球松散开。像这样,愚者或贤者流转、轮回,完成全部的苦。”如果此令人尊敬的导师的话是真实,那么,虽然我未曾作但是在此已作,虽然我未曾住但是在此已住。对于我,两方面同样都能到达沙门性。我不说:“二者在身体破灭以后,都将被破坏、灭亡,死后将不存在。”这些受人尊敬的导师裸行、秃头、跪坐、拔须发过于精进,虽然我住于多子的床上,受用着迦尸产的旃檀,受持着花、香、油,使用着黄金、白银,但是与这些受人尊敬的导师获得同样的结果。对于未来,彼我会知道什么?会见到什么?我还会在这些导师处行梵行吗?’其如此了知“此是非梵行住”以后,厌恶并远离彼梵行。散陀迦,此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第四个非梵住,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

散陀迦,这些就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彼四非梵住,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

“阿难陀尊者,实在是稀有。阿难陀尊者,实在是未曾有。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彼四非梵住,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那么,阿难陀尊者,什么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四无安息梵行,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

229 “在此,散陀迦,有的导师自我宣称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是无余智见:‘我无论是行走、站立,还是睡觉、清醒,智见都连续、恒常现前。’其进入空弃房屋,没有获得托钵食,也被狗咬,也遇到凶暴的大象,也遇到凶暴的马,也遇到凶暴的牛,也询问女子和男子的名、姓,也询问村庄、城镇的名、路。其被问道:‘此是什么?’回答:‘我是应该进入空弃房屋者,于是进入。我是不应该获得托钵食者,因此没有获得。我是应该被狗咬者,因此被咬。我是应该与凶暴的大象遭遇者,因此遭遇。我是应该与凶暴的马遭遇者,因此遭遇。我是应该与凶暴的牛遭遇者,因此遭遇。我是应该询问女子和男子的名、姓者,因此询问。我是应该询问村庄、城镇的名、路者,因此询问。’

于是,散陀迦,有智之人进行深刻思考:‘此令人尊敬的导师自我宣称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是无余智见:“我无论是行走、站立,还是睡觉、清醒,智见都连续、恒常现前。其进入空弃房屋,没有获得托钵食,也被狗咬,也遇到凶暴的大象,也遇到凶暴的马,也遇到凶暴的牛,也询问女子和男子的名、姓,也询问村庄、城镇的名、路。其被问道:“此是什么?”回答:“我是应该进入空弃房屋者,于是进入。我是不应该获得托钵食者,因此没有获得。我是应该被狗咬者,因此被咬。我是应该与凶暴的大象遭遇者,因此遭遇。我是应该与凶暴的马遭遇者,因此遭遇。我是应该与凶暴的牛遭遇者,因此遭遇。我是应该询问女子和男子的名、姓者,因此询问。我是应该询问村庄、城镇的名、路者,因此询问。”于是,其如此了知‘此梵行无安息’以后,厌恶并远离彼梵行。散陀迦,此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第一个无安息梵行,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

230 “进而,散陀迦,在此,有的导师是依据传闻者,是以传闻为真实者。其依据传闻、传说,依据所具有的经藏来阐释法。然而,散陀迦,作为依据传闻者、以传闻为真实者的导师或是善闻,或是恶闻,或是如是闻,或是非如是闻。

于是,散陀迦,有智之人进行深刻思考:‘此令人尊敬的导师是依据传闻者,是以传闻为真实者。其依据传闻、传说,依据所具有的经藏来阐释法。然而,作为依据传闻者、以传闻为真实者的导师或是善闻,或是恶闻,或是如是闻,或是非如是闻。’于是,其如此了知‘此梵行无安息’以后,厌恶并远离彼梵行。散陀迦,此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第二个无安息梵行,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

231 “进而,散陀迦,在此,有的导师是推论者、思辨者。其受推理限制,按照思维分析,根据己见阐释法。然而,散陀迦,作为推论者、思辨者的导师或是善推理,或是恶推理,或是如是推理,或是非如是推理。

于是,散陀迦,有智之人进行深刻思考:‘此令人尊敬的导师是推论者、思辨者。其受推理限制,按照思维分析,根据己见阐释法。然而,作为推论者、思辨者的导师或是善推理,或是恶推理,或是如是推理,或是非如是推理。’于是,其如此了知‘此梵行无安息’以后,厌恶并远离彼梵行。散陀迦,此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第三个无安息梵行,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

232 “进而,散陀迦,在此,有的导师是愚痴者、愚钝者。其因为愚痴、愚钝而被提问时语言含糊、闪烁其辞:‘我不认为是此,我也不认为是彼。我不认为是他,我也不认为是非他,我更不认为是非非他。’

于是,散陀迦,有智之人进行深刻思考:‘此令人尊敬的导师是愚痴者、愚钝者。其因为愚痴、愚钝而被提问时语言含糊、闪烁其辞:“我不认为是此,我也不认为是彼。我不认为是他,我也不认为是非他,我更不认为是非非他。”,于是,其如此了知‘此梵行无安息’以后,厌恶并远离彼梵行。散陀迦,此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第四个无安息梵行,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

散陀迦,这些就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彼四无安息梵行,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

“阿难陀尊者,实在是稀有。阿难陀尊者,实在是未曾有。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世尊所阐述的彼四无安息梵行,有智之人尽可能不住于如此梵行,住者则不能到达正善法。那么,阿难陀尊者,彼导师是何语者,是何论者,由此,有智之人尽可能地住于梵行,住者到达正善法?”

233 “在此,散陀迦,如来之阿罗汉、正等觉者、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生于世上。其自我证知、证得、阐述了包含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人天众在内的此世界。其教导了初善、中善、后善、有内容、有形式、完整圆满、清净的法,令梵行明晰。某居家者或其孩子或其他各阶层的人听闻此法。听闻此法后,其对如来具足信仰。具足信仰的他如下思考:‘家庭生活障碍重重,如同行走在泥泞土路上,出家则似空旷露地。居家生活很难像贝磨珍珠般进行完全圆满、完全遍净的梵行。我剃除须发、披上僧衣而舍家出家如何?’此后,其舍弃或多或少的财产,舍弃或多或少的亲戚,剃除须发、披上僧衣而舍家出家。

像这样,出家以后,其具足比丘的学和戒,舍弃杀生,是杀生的远离者,是舍弃刀者,是舍弃剑者,具足惭愧,具足怜悯,心怀对一切生命的同情而住。舍弃不与取,是不与取的远离者,是所施与者,是等待施与者,自己住于不与取的清净。舍弃秽行,是梵行者,是淫法、秽法的远离者、慎行者。舍弃妄语,是远离妄语者,是实语者、真语者、信语者、诚语者、无欺诈世界者。舍弃离间语,是远离离间语者。不会为了离间而将此处所听讲与彼处,不会为了离间而将彼处所听讲与此处。像这样,令不和者融合,令和合者满足,乐意和合,欢喜和合,愉悦和合,讲述带来和合的话语。舍弃粗恶语,是远离粗恶语者。讲述悦耳、柔和、充满爱意、令人愉快、高雅、众所喜闻、众所欢喜之言。舍弃杂秽语,是远离杂秽语者,适时发话,讲述真实,表达意义,讲法说律,适时发表合理有度、令人铭记、意味深长的话语。

其远离对草木的破坏。是一食者,不吃夜食,是非时食的远离者。是观看欣赏舞蹈、歌曲、说书、演艺的远离者。是以装饰粉饰为目的受持花、香、油的远离者。是高广大床的远离者。是受持黄金、白银的远离者。是受持生谷物的远离者。是受持生肉的远离者。是受持妇女、女童的远离者。是受持女奴、男奴的远离者。是受持山羊、绵羊的远离者。是受持鸡、猪的远离者。是受持象、牛、马、骡的远离者。是受持田地、宅地的远离者。是从事遣使工作的远离者。是买卖的远离者。是短斤少两、使用伪币、藏尺掖寸的远离者。是贿赂、欺瞒、欺诈等蒙骗行为的远离者。是拦劫、杀害、绑架、伏击、掠夺等暴力行为的远离者。

其满足于蔽体的僧衣和果腹的托钵食。恰如有翅膀的鸟无论飞往哪里,都仅仅携带着翅膀飞翔。像这样,比丘满足于蔽体的僧衣和果腹的托钵食,无论走到哪里都受持而行。其因具足此圣戒蕴,所以内感无罪之乐。

其以眼观色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眼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其依律仪而行,守护眼根,对眼根加以防护。

以耳闻声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耳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其依律仪而行,守护耳根,对耳根加以防护。

以鼻嗅香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鼻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其依律仪而行,守护鼻根,对鼻根加以防护。

以舌品味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舌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其依律仪而行,守护舌根,对舌根加以防护。

以身接触触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身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其依律仪而行,守护身根,对身根加以防护。

以意知法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意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其依律仪而行,守护意根,对意根加以防护。其因具足诸根守护,所以内感无罪之乐。

其前进、后退时,皆是正知行者。前视、后视时,皆是正知行者。曲臂、伸臂时,皆是正知行者。受持僧伽梨衣、钵、衣时,皆是正知行者。吃、喝、咀嚼、品尝时,皆是正知行者。行大便、小便时,皆是正知行者。行走、站立、就座、睡眠、清醒、言语、沉默时,皆是正知行者。

其亦是这些圣戒蕴的具足者,亦是这些圣根守护的具足者,亦是这些圣念和正知的具足者,其亲近阿兰若、树下、山岳、溪谷、洞窟、冢间、丛林、野外、草堆等远离的坐卧处。吃完饭,结束托钵食以后,其结跏趺而坐,保持身体正直,于面前起念。其舍弃对世界的贪欲,住于无贪欲之心。因为无贪欲,故心得到净化。舍弃嗔恚,住于无嗔恚之心,哀愍一切有情,因为无嗔恚,故心得到净化。舍弃昏沉、睡眠,远离昏沉、睡眠而住,是具有光明想者,是具有正念、正知者,心从昏沉、睡眠得到净化。舍弃掉举、后悔,平静而住,内心寂静,舍弃掉举、后悔,心得到净化。舍弃疑惑,超越疑惑而住,对善法无疑,舍弃疑惑,心得到净化。

其舍弃此五蓋,了知削弱自心的随烦恼。由于离开诸欲,离开诸不善法,其到达并住立于有浅观、有深观、因远离而生喜和乐的初禅。散陀迦,在此,导师的弟子到达如此殊胜境地,由此,有智之人尽可能地住于梵行,住者到达正善法。

进而,散陀迦,由于浅观和深观的寂灭,到达并住立于内部清净的心一境性,到达无浅观、无深观、具有因定而生喜和乐的第二禅。散陀迦,在此,导师的弟子到达如此殊胜境地,由此,有智之人尽可能地住于梵行,住者到达正善法。

进而,散陀迦,离开喜,住于舍,具念,具正知,以身体感知乐,到达并住立于圣者所称的‘有舍、具念、住于乐’的第三禅。散陀迦,在此,导师的弟子到达如此殊胜境地,由此,有智之人尽可能地住于梵行,住者到达正善法。

进而,散陀迦,舍弃乐,舍弃苦,以前早已熄灭喜和忧,到达并住立于非苦非乐、舍念遍净的第四禅。散陀迦,在此,导师的弟子到达如此殊胜境地,由此,有智之人尽可能地住于梵行,住者到达正善法。

进而,散陀迦,其以如此安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任、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将心转向宿住随念智。其随念着多种宿住。例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一百生、一千生、十万生,多个坏劫生、多个成劫生、多个坏成劫生。‘在那里,我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感受这样的乐和苦,具有这样的寿命。在那里死去,再生到那里。在那里,我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感受这样的乐和苦,具有这样的寿命。在那里死去,再生到这里。’像这样,随念着具有行相、具有境况的多种宿住。散陀迦,在此,导师的弟子到达如此殊胜境地,由此,有智之人尽可能地住于梵行,住者到达正善法。

进而,散陀迦,其以如此安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任、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将心转向众有情的死生智。其以清净、非凡的天眼观察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善趣、恶趣的众有情的死亡、再生,了知众有情随业而行。‘事实上,这些受人尊敬的有情因为具足身恶业,具足语恶业,具足意恶业,诽谤圣人,是邪见者,是邪见业的受持者。他们的身体破灭,死后将再生于苦处、恶处、难处的地狱。然而,那些受人尊敬的有情因为具足身善业,具足语善业,具足意善业,不诽谤圣人,是正见者,是正见业的受持者。他们的身体破灭,死后将再生于善道的天界。’像这样,其以清净、非凡的天眼观察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善趣、恶趣的众有情的死亡、再生,了知众有情随业而行。散陀迦,在此,导师的弟子到达如此殊胜境地,由此,有智之人尽可能地住于梵行,住者到达正善法。

进而,散陀迦,其以如此安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任、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将心转向诸烦恼的灭尽智。其如实了知‘此是苦’,如实了知‘此是苦的生起’,如实了知‘此是苦的灭尽’,如实了知‘此是通往苦灭尽的行道’。如实了知‘这些是烦恼’,如实了知‘此是烦恼的生起’,如实了知‘此是烦恼的灭尽’,如实了知‘此是通往烦恼灭尽的行道’。如此了知、如此见者,心从欲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存在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无明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于解脱生起‘获得解脱’之智。了知‘生命已尽,梵行已毕,应作已作,无有再生’。散陀迦,在此,导师的弟子到达如此殊胜境地,由此,有智之人尽可能地住于梵行,住者到达正善法。”

234 “那么,阿难陀尊者,彼比丘是阿罗汉、漏尽者、修行圆满、应作已作、重负已卸、已达己利、有结漏尽、完全了知、已经解脱者,其可以享受诸欲吗?”

“散陀迦,彼比丘是阿罗汉、漏尽者、修行圆满、应作已作、重负已卸、已达己利、有结漏尽、完全了知、已经解脱者,其不可能做五事。

漏尽的比丘不可能故意地夺取诸有情的生命;漏尽的比丘不可能从事不与取或被称为偷盗的行为;漏尽的比丘不可能行淫法;漏尽的比丘不可能故意地说妄语;漏尽的比丘不可能像以前在家时那样以渴望而受用蓄财。散陀迦,彼比丘是阿罗汉、漏尽者、修行圆满、应作已作、重负已卸、已达己利、有结漏尽、完全了知、已经解脱者,其不可能做此五事。”

235 “那么,阿难陀尊者,彼比丘是阿罗汉、漏尽者、修行圆满、应作已作、重负已卸、已达己利、有结漏尽、完全了知、已经解脱者,其无论行走、站立,还是睡觉、清醒,‘我的烦恼灭尽’的智见都连续、恒常现前吗?”

“既然如此,那么,散陀迦,我为你作譬喻。智慧之人通过譬喻把握所言之含义。散陀迦,例如,某人手足被砍断,其无论行走、站立,还是睡觉、清醒,都连续、恒常知道‘我的手足被砍断’,还是对其加以观察而了知‘我的手足被砍断’?”

“阿难陀尊者,该人不是连续、恒常知道‘我的手足被砍断’,而是对其加以观察而了知‘我的手足被砍断’。”

“正像这样,散陀迦,彼比丘是阿罗汉、漏尽者、修行圆满、应作已作、重负已卸、已达己利、有结漏尽、完全了知、已经解脱者,不是连续、恒常地智见现前,知道‘我的烦恼灭尽’,而是对其加以观察而了知‘我的烦恼灭尽’。”

236 “那么,阿难陀尊者,于此法和律有多少人是解脱者?”

“散陀迦,不是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于此法和律有很多人是解脱者。”

“阿难陀尊者,实在是稀有。阿难陀尊者,实在是未曾有。没有称赞自己的法,也没有毁訾他人的法,尽管拥有着具有根据的法教导和众多解脱者。然而,此邪命者就像是失去孩子的母亲的孩子,只是赞扬自己,毁訾其他人,人们知道只有此三人是解脱者,即难陀·婆磋、耆萨·僧耆迦、末迦利·瞿舍罗。”

于是,遍历行者散陀迦对自己的大众说道:“你们要行乔达摩尊者的梵行住。现在,我们的利得、尊敬和名声很难永远舍弃。”像这样,遍历行者散陀迦激励自己的大众住于佛陀的梵行。

(散陀迦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