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第四、大摩罗迦经(Mahamalukyasuttam)

129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附近的祇陀林给孤独园。在此,佛陀对比丘众说道:“诸比丘。”

“尊师。”彼比丘众应诺佛陀。

佛陀如下说道:“诸比丘,你们是否受持我所解释的五下分束缚?”

听闻此言,尊者摩罗迦子对佛陀说道:“我受持世尊所解释的五下分束缚。”

“那么,摩罗迦子,你怎样受持我所解释的五下分束缚?”

“尊师,我受持世尊所解释的五下分束缚之有身见。尊师,我受持世尊所解释的五下分束缚之怀疑。尊师,我受持世尊所解释的五下分束缚之戒禁取。尊师,我受持世尊所解释的五下分束缚之爱欲。我受持世尊所解释的五下分束缚之嗔恚。像这样,尊师,我受持世尊所解释的五下分束缚。”

“摩罗迦子,你到底是为了谁而如此受持我所解释的五下分束缚?摩罗迦子,外道的遍历行者不是以此婴儿比喻作为论据加以非难吗?摩罗迦子,因为对于幼小、无知的婴儿,没有有身见,其怎么会生起有身见?其有身见的烦恼在潜藏。因为对于幼小、无知的婴儿,也没有法,其怎么会于法生起怀疑?其怀疑的烦恼在潜藏。因为对于幼小、无知的婴儿,也没有戒,其怎么会于戒生起戒禁取?其戒禁取的烦恼在潜藏。因为对于幼小、无知的婴儿,也没有欲,其怎么会于欲生起爱欲?其爱欲的烦恼在潜藏。因为对于幼小、无知的婴儿,也没有有情,其怎么会于有情生起嗔恚?其嗔恚的烦恼在潜藏。摩罗迦子,外道的遍历行者不是以此婴儿比喻作为论据加以非难吗?”

听闻此言,尊者阿难陀对佛陀如下说道:“尊师,现在正是时候。善逝,现在正是世尊明示五下分束缚的时候。听闻世尊的解说,比丘众将受持。”

“那么,阿难陀,你们仔细听,充分作意。我来说。”

“遵命,尊师。”尊者阿难陀应诺佛陀。佛陀如下说道:

130 “在此,阿难陀,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不熟知圣人法,没有于圣人法得到教导,不见善人,不熟知善人法,没有于善人法得到教导,其依为有身见所束缚、为有身见所战胜之心而住。对于已经生起的有身见的出离,不如实了知。对于他,此有身见刚强,未被舍断,是下分束缚。

依为怀疑所束缚、为怀疑所战胜之心而住。对于已经生起的怀疑的出离,不如实了知。对于他,此怀疑刚强,未被舍断,是下分束缚。

依为戒禁取所束缚、为戒禁取所战胜之心而住。对于已经生起的戒禁取的出离,不如实了知。对于他,此戒禁取刚强,未被舍断,是下分束缚。

依为爱欲所束缚、为爱欲所战胜之心而住。对于已经生起的爱欲的出离,不如实了知。对于他,此爱欲刚强,未被舍断,是下分束缚。

依为嗔恚所束缚、为嗔恚所战胜之心而住。对于已经生起的嗔恚的出离,不如实了知。对于他,此嗔恚刚强,未被舍断,是下分束缚。”

131 “在此,阿难陀,有闻圣弟子见圣人,熟知圣人法,于圣人法得到教导,见善人,熟知善人法,于善人法得到教导,其依不为有身见所束缚、不为有身见所战胜之心而住。对于已经生起的有身见的出离,如实了知。对于他,此潜藏的烦恼之有身见被舍断。

依不为怀疑所束缚、不为怀疑所战胜之心而住。对于已经生起的怀疑的出离,如实了知。对于他,此潜藏的烦恼之怀疑被舍断。

依不为戒禁取所束缚、不为戒禁取所战胜之心而住。对于已经生起的戒禁取的出离,如实了知。对于他,此潜藏的烦恼之戒禁取被舍断。

依不为爱欲所束缚、不为爱欲所战胜之心而住。对于已经生起的爱欲的出离,如实了知。对于他,此潜藏的烦恼之爱欲被舍断。

依不为嗔恚所束缚、不为嗔恚所战胜之心而住。对于已经生起的嗔恚的出离,如实了知。对于他,此潜藏的烦恼之嗔恚被舍断。”

132 “阿难陀,为了五下分束缚的舍断,有道,有行道。不遵循此道、此行道而了知、看到、舍断五下分束缚,这样的道理不存在。阿难陀,例如,不剥去直立、坚实的大树的外皮,不剥去肤材而剥取心材,这样的道理不存在。正像这样,阿难陀,为了五下分束缚的舍断,有道,有行道。不遵循此道、此行道而了知、看到、舍断五下分束缚,这样的道理不存在。

阿难陀,为了五下分束缚的舍断,有道,有行道。遵循此道、此行道而了知、看到、舍断五下分束缚,这样的道理存在。阿难陀,例如,剥去直立、坚实的大树的外皮,剥去肤材而剥取心材,这样的道理存在。正像这样,阿难陀,为了五下分束缚的舍断,有道,有行道。遵循此道、此行道而了知、看到、舍断五下分束缚,这样的道理存在。

阿难陀,例如,恒河的水充满,水面与河岸齐平,乌鸦都可以喝到。此时有一无力之人到来:‘我要以手臂横渡此恒河,平安到达对岸。’其不可能凭手臂横渡此恒河,平安到达对岸。正像这样,阿难陀,任何人,对于为了有身灭而教示的法,心不踊跃,不欢喜,不住立,不解脱,就应该将其看作是彼无力之人。

阿难陀,例如,恒河的水充满,水面与河岸齐平,乌鸦都可以喝到。此时有一强力之人到来:‘我要凭手臂横渡此恒河,平安到达对岸。’其可能以手臂横渡此恒河,平安到达对岸。正像这样,阿难陀,任何人,对于为了有身灭而教示的法,心踊跃,欢喜,住立,解脱,就应该将其看作是彼强力之人。”

133 “那么,阿难陀,为了五下分束缚的舍断,什么是道?什么是行道?在此,阿难陀,比丘由于离开生存所依,舍弃诸不善法,对于一切身粗重止息,由于离开诸欲,离开诸不善法,到达并住立于有浅观、有深观、因远离而生喜和乐的初禅。对于与色有关、与受有关、与想有关、与行有关、与识有关的诸法,从无常、苦、病、肿瘤、箭、重患、疾患、他者、败坏、空、无我看此诸法。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心集中于不死界:‘此是寂静,此是殊妙,此是一切行的止静,一切生存所依的舍弃,渴爱的灭尽、离贪、灭尽、寂灭。其于此住立,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即使没有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因为其对法的爱,因为其对法的喜,因五下分束缚的灭尽,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从那个世界不再返还。阿难陀,此也是为了五下分束缚的舍断的道,是行道。

进而,阿难陀,比丘由于浅观和深观的寂灭,到达并住立于内部清净的心一境性,到达无浅观、无深观、具有因定而生喜和乐的第二禅。对于与色有关、与受有关、与想有关、与行有关、与识有关的诸法,从无常、苦、病、肿瘤、箭、重患、疾患、他者、败坏、空、无我看此诸法。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心集中于不死界:‘此是寂静,此是殊妙,此是一切行的止静,一切生存所依的舍弃,渴爱的灭尽、离贪、灭尽、寂灭。’其于此住立,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即使没有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因为其对法的爱,因为其对法的喜,因五下分束缚的灭尽,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从那个世界不再返还。阿难陀,此也是为了五下分束缚的舍断的道,是行道。

进而,阿难陀,比丘离开喜,住于舍,具念,具正知,以身体感知乐,到达并住立于圣者所称的‘有舍、具念、住于乐’的第三禅。对于与色有关、与受有关、与想有关、与行有关、与识有关的诸法,从无常、苦、病、肿瘤、箭、重患、疾患、他者、败坏、空、无我看此诸法。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心集中于不死界:‘此是寂静,此是殊妙,此是一切行的止静,一切生存所依的舍弃,渴爱的灭尽、离贪、灭尽、寂灭。’其于此住立,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即使没有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因为其对法的爱,因为其对法的喜,因五下分束缚的灭尽,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从那个世界不再返还。阿难陀,此也是为了五下分束缚的舍断的道,是行道。

进而,阿难陀,比丘舍弃乐,舍弃苦,以前早已熄灭喜和忧,到达并住立于非苦非乐、舍念遍净的第四禅。对于与色有关、与受有关、与想有关、与行有关、与识有关的诸法,从无常、苦、病、肿瘤、箭、重患、疾患、他者、败坏、空、无我看此诸法。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心集中于不死界:‘此是寂静,此是殊妙,此是一切行的止静,一切生存所依的舍弃,渴爱的灭尽、离贪、灭尽、寂灭。’其于此住立,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即使没有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因为其对法的爱,因为其对法的喜,因五下分束缚的灭尽,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从那个世界不再返还。阿难陀,此也是为了五下分束缚的舍断的道,是行道。

进而,阿难陀,比丘完全超越色想,有对想灭尽,不作意种种想,到达并住立于‘虚空乃无边’的空无边处。对于与受有关、与想有关、与行有关、与识有关的诸法,从无常、苦、病、肿瘤、箭、重患、疾患、他者、败坏、空、无我看此诸法。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心集中于不死界:‘此是寂静,此是殊妙,此是一切行的止静,一切生存所依的舍弃,渴爱的灭尽、离贪、灭尽、寂灭。’其于此住立,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即使没有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因为其对法的爱,因为其对法的喜,因五下分束缚的灭尽,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从那个世界不再返还。阿难陀,此也是为了五下分束缚的舍断的道,是行道。

进而,阿难陀,比丘完全超越空无边处,到达并住立于‘识乃无边’的识无边处。对于与受有关、与想有关、与行有关、与识有关的诸法,从无常、苦、病、肿瘤、箭、重患、疾患、他者、败坏、空、无我看此诸法。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心集中于不死界:‘此是寂静,此是殊妙,此是一切行的止静,一切生存所依的舍弃,渴爱的灭尽、离贪、灭尽、寂灭。’其于此住立,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即使没有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因为其对法的爱,因为其对法的喜,因五下分束缚的灭尽,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从那个世界不再返还。阿难陀,此也是为了五下分束缚的舍断的道,是行道。

进而,阿难陀,比丘完全超越识无边处,到达并住立于‘乃无所有’的无所有处。完全超越无所有处,到达并住立于非想非非想处。完全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到达并住立于想受灭。对于与受有关、与想有关、与行有关、与识有关的诸法,从无常、苦、病、肿瘤、箭、重患、疾患、他者、败坏、空、无我看此诸法。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其因彼诸法而心解脱,心集中于不死界:‘此是寂静,此是殊妙,此是一切行的止静,一切生存所依的舍弃,渴爱的灭尽、离贪、灭尽、寂灭。’其于此住立,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即使没有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因为其对法的爱,因为其对法的喜,因五下分束缚的灭尽,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从那个世界不再返还。阿难陀,此也是为了五下分束缚的舍断的道,是行道。”

“尊师,此就是道,就是行道,为了五下分束缚的舍断。那么,为何有些比丘成为心解脱者,有些比丘成为慧解脱者?”

“阿难陀,因此,我说根有差别性。”

此为佛陀所说。尊者阿难陀内心喜悦,欢喜佛陀所说。

(大摩罗迦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