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附近的祇陀林给孤独园。在此,佛陀对比丘众说道:“诸比丘。”
“尊师。”彼比丘众应诺佛陀。
佛陀如下说道:“诸比丘,通过观察而不能了知他人之心差别的比丘,像这样,能于如来做分别思考:‘此是正等觉者,抑或不是’吗?”
“尊师,我们的法就是以世尊为根本,以世尊为指导者,以世尊为皈依处。尊师,请世尊为我们明示该所说之含义。听闻世尊的解说,比丘众将受持。”
“那么,诸比丘,你们仔细听,充分作意。我来说。”
“好,尊师。”彼比丘众应诺佛陀。
佛陀如下说道:
488 “诸比丘,通过观察而不能了知他人之心差别的比丘,应于此二法,即于眼、耳所识法思考如来:‘有杂染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对其加以不断思考者如下了知:‘杂染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不存在。’
当对其加以不断思考者如下了知:‘杂染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不存在’时,从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有混合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对其加以不断思考者如下了知:‘混合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不存在。’
当对其加以不断思考者如下了知:‘混合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不存在’时,从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有净白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对其加以不断思考者如下了知:‘净白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存在。’
当对其加以不断思考者如下了知:‘净白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存在’时,从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此尊者是长久到达此善法,还是暂时到达此善法?’对其加以不断思考者如下了知:‘此尊者是长久到达此善法,不是暂时到达此善法。’
当对其加以不断思考者如下了知:‘此尊者是长久到达此善法,不是暂时到达此善法’时,从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此尊者是已经有名、已经获得名声的比丘,在此,对其存在某些过患吗?’诸比丘,因为,只要比丘没有名、没有获得名声,就不存在某些过患。然而,诸比丘,只要比丘有名、获得名声,于其就会存在某些过患。对其加以不断思考者如下了知:‘此尊者是有名、获得名声的比丘,然而,于其不存在某些过患。’
当对其加以不断思考者如下了知:‘此尊者是有名、获得名声的比丘,然而,于其不存在某些过患’时,从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此尊者是无畏的止息吗?此尊者不是有畏的止息吗?因为离贪,因为贪的灭尽而不亲近诸欲吗?’对其加以不断思考者如下了知:‘此尊者是无畏的止息,此尊者不是有畏的止息,因为离贪,因为贪的灭尽而不亲近诸欲。’
诸比丘,如果其他人如下询问该比丘:‘那么,尊者,是什么行相?是什么随相?据此尊者称:“此尊者是无畏的止息,此尊者不是有畏的止息,因为离贪,因为贪的灭尽而不亲近诸欲。”’诸比丘,正确回答的比丘将如下回答:‘因为此尊者无论是于众中还是独自住,对于如此善行者,对于如此恶行者,对于如此教育众人者,对于某些具有财富者,对于某些不执著财富者,此尊者不因此而贬斥他们。另外,我于世尊面前听闻,当面接受:“我是无畏的止息,我不是有畏的止息,因为离贪,因为贪的灭尽而不亲近诸欲。”’”
489 “诸比丘,因此如来是被进一步提问者:‘有杂染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诸比丘,如来进行回答时会如下回答:‘杂染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不存在。’
‘有混合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诸比丘,如来进行回答时会如下回答:‘混合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不存在。’
‘有净白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诸比丘,如来进行回答时会如下回答:‘净白的眼、耳所识法,于如来,它们存在。我是这样的道路,这样的行处,因此不再到达。’
诸比丘,对于如此回答的阿罗汉导师,弟子靠近求法。于是,导师将殊妙的黑白对偶的法逐次对其加以讲解。诸比丘,比丘得到导师对殊妙的黑白对偶的法逐次讲解,其于该法证知以后,于法到达某些法,于导师具有净信:‘佛陀是正等觉者,法为佛陀所善说,佛弟子是正行者。’
诸比丘,假设有其他人询问该比丘:‘尊者,是什么行相?是什么随相?据此尊者说:“佛陀是正等觉者,法为佛陀所善说,佛弟子是正行者。”’诸比丘,正确解答的比丘将如下解答:‘朋友,在此,我靠近世尊求法。世尊将殊妙的黑白对偶的法对我逐次讲解。朋友,我得到导师对殊妙的黑白对偶的法逐次讲解,于是我于该法证知以后,于法到达某些法,于导师具有净信:“佛陀是正等觉者,法为佛陀所善说,佛弟子是正行者。”’”
490 “诸比丘,任何人通过此行相,通过此词语,通过此文句对如来坚定信仰,是根本所生者,是确定者。诸比丘,此就是所谓的有行相者,是有信者,是以见为根本者,是坚固者,不为沙门、婆罗门、天、魔、梵以及世上任何所动摇。像这样,诸比丘,成为于如来进行法观察者。像这样,如来是法性的善观察者。”
此为佛陀所说。彼比丘众内心喜悦,欢喜佛陀所说。
(观察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