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第三、大方广经(Mahavedallasuttam)

449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附近的祇陀林给孤独园。

傍晚,尊者摩诃俱絺罗从禅坐出定,接近尊者舍利弗所在的地方,靠近以后与尊者舍利弗互致问候,互致令人欢喜、值得铭记之言以后坐于一旁。

坐于一旁的尊者摩诃俱絺罗对尊者舍利弗如下说道:“朋友,所谓‘无慧’‘无慧’。那么,朋友,因为什么而被称为‘无慧’?”

“‘不了知’‘不了知’,朋友,因此而被称为‘无慧’。那么,不了知什么?不了知‘此是苦’。不了知‘此是苦的生起’。不了知‘此是苦的灭尽’。不了知‘此是通往苦灭尽的行道’。‘不了知’‘不了知’,朋友,因此而被称为‘无慧’。”

“朋友,太好了。”尊者摩诃俱絺罗欢喜、随喜尊者舍利弗所说,然后向尊者舍利弗进一步提出询问:“朋友,所谓‘有慧’‘有慧’。那么,朋友,因为什么而被称为‘有慧’?”

“‘了知’‘了知’,朋友,因此而被称为‘有慧’。了知什么?了知‘此是苦’。了知‘此是苦的生起’。了知‘此是苦的灭尽’。了知‘此是通往苦灭尽的行道’。‘了知’‘了知’,朋友,因此而被称为‘有慧’。”

“朋友,所谓‘识’‘识’。那么,朋友,根据什么而被称为°识’?”

“‘了别’‘了别’,朋友,据此而被称为‘识’。了别什么?了别乐,了别苦,了别非苦非乐。‘了别’‘了别’,朋友,据此而被称为‘识’。”

“朋友,‘慧’和‘识’,这些法是联系在一起的,还是毫无关系?这些法能否彼此剥离而了解其不同?”

“朋友,‘慧’和‘识’,这些法是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毫无关系。这些法不能彼此剥离而了解其不同。因为,朋友,‘了知’就是‘了别’,‘了别’就是‘了知’。因此,这些法是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毫无关系。这些法不能彼此剥离而了解其不同。”

“朋友,‘慧’和‘识’,这些法是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毫无关系,那么有何不同?”

“朋友,‘慧’和‘识’,这些法是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毫无关系,然而,‘慧’是须修习者,‘识’是须遍知者。此是它们的不同。”

450 “朋友,所谓‘受’‘受’。那么,朋友,根据什么而被称为‘受’?”

“‘感受’‘感受’,朋友,据此而被称为‘受’。感受什么?感受乐,感受苦,感受非苦非乐。‘感受’‘感受’,朋友,据此而被称为‘受’。”

“朋友,所谓‘想’‘想’。那么,朋友,根据什么而被称为想’?”

“‘觉知’‘觉知’,朋友,据此而被称为‘想’。觉知什么?觉知青色,觉知黄色,觉知红色,觉知白色。‘觉知’‘觉知’,朋友,据此而被称为‘想’。”

“朋友,‘受’‘想’和‘识’,这些法是联系在一起的,还是毫无关系?这些法能否彼此剥离而了解其不同?”

“朋友,‘受’‘想’和‘识’,这些法是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毫无关系。这些法不能彼此剥离而了解其不同。因为,朋友,‘感受’就是‘觉知’,‘觉知’就是‘了别’。因此,这些法是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毫无关系。这些法不能彼此剥离而了解其不同。”

451 “那么,朋友,通过五根被舍弃的遍净意识可以到达哪里?”

“朋友,通过五根被舍弃的遍净意识可以到达‘虚空乃无边’的空无边处,可以到达‘识乃无边’的识无边处,可以到达‘乃无所有’的无所有处。”

“那么,朋友,可以到达的法通过什么了知?”

“朋友,可以到达的法通过慧眼了知。”

“那么,朋友,慧以何为目的?”

“朋友,慧以证智为目的,以遍知为目的,以舍离为目的。”

452 “那么,朋友,为了正见的生起而有多少缘?”

“朋友,为了正见的生起而有二缘:来自外部的评价和如理作意。朋友,为了正见的生起而有此二缘。”

“那么,朋友,正见因被多少支摄护而具有心解脱的果,具有心解脱果的功德,具有慧解脱的果,具有慧解脱果的功德?”

“朋友,正见因被五支摄护而具有心解脱的果,具有心解脱果的功德,具有慧解脱的果,具有慧解脱果的功德。朋友,在此,正见被戒摄护,被闻摄护,被议论摄护,被止摄护,被观摄护。朋友,正见因被此五支摄护而具有心解脱的果,具有心解脱果的功德,具有慧解脱的果,具有慧解脱果的功德。”

453 “那么,朋友,有多少有?”

“朋友,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那么,朋友,如何成为未来再生起者?”

“朋友,为无明所覆盖、为渴爱所束缚的有情,随处欢喜,像这样,成为未来再生起者。”

“那么,朋友,如何成为未来不再生起者?”

“朋友,离无明,明生起,渴爱灭尽,像这样,成为未来不再生起者。”

454 “那么,朋友,什么是初禅?”

“朋友,在此,比丘离开诸欲,离开诸不善法,到达并住立于有浅观、有深观、因远离而生喜和乐的初禅。朋友,此即被称为初禅。”

“那么,朋友,初禅有多少支?”

“朋友,初禅有五支。在此,朋友,到达初禅的比丘具有浅观、深观、喜、乐、心一境性。朋友,初禅有此五支。”

“那么,朋友,于初禅,多少支被舍弃,多少支具足?”

“朋友,于初禅,五支被舍弃,五支具足。在此,朋友,到达初禅的比丘,贪欲被舍弃,嗔恚被舍弃,昏沉、睡眠被舍弃,掉举、后悔被舍弃,疑惑被舍弃。具有浅观、深观、喜、乐、心一境性。朋友,于初禅,此五支被舍弃,此五支具足。”

455 “朋友,五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其领域不同,行处相异,不能经验相互之间的领域和行处。朋友,对于此五根,领域不同,行处相异,不能经验相互之间的领域和行处,那么,什么是所依?是什么经验其领域和行处?”

“朋友,五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其领域不同,行处相异,不能经验相互之间的领域和行处。朋友,对于此五根,领域不同,行处相异,不能经验相互之间的领域和行处,那么,意是所依,是意经验其领域和行处。”

456 “朋友,五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朋友,此五根依何而住立?”

“朋友,五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朋友,此五根依寿命而住立。”

“那么,朋友,寿命依何而住立?”

“朋友,寿命依热而住立。”

“那么,朋友,热依何而住立?”

“朋友,热依寿命而住立。”

“朋友,在此我这样理解舍利弗尊者所言:‘寿命依热而住立。’朋友,在此我这样理解舍利弗尊者所言:‘热依寿命而住立。’朋友,如何把握此所言之含义呢?”

“朋友,我为你作譬喻。智慧之人也通过譬喻把握所言之含义。朋友,例如,燃烧的油灯依火焰而知道光,依光而知道火焰。像这样,朋友,寿命依热而住立,热依寿命而住立。”

457 “朋友,彼寿行,其就是被感受之法,还是彼寿行不是被感受之法?”

“朋友,彼寿行不是被感受之法。朋友,如果彼寿行就是被感受之法,那么对于入定于想受灭的比丘就没有出定。因此,朋友,彼寿行不是被感受之法,所以,对于入定于想受灭的比丘就有出定。”

“朋友,那么,此时有多少法舍弃此身体?此时,此身体被舍弃、被丢弃,如同无有思想的木柴般横卧。”

“朋友,此时有寿、热、识三法舍弃此身体,此时,此身体被舍弃、被丢弃,如同无有思想的木柴般横卧。”

“朋友,此死去的死者与此到达想受灭的比丘之间,他们有不同吗?”

“朋友,此死去的死者,其身行停止、止灭,语行停止、止灭,意行停止、止灭,寿命消尽,热寂灭,诸根被破坏。然而,到达想受灭的比丘,其身行停止、止灭,语行停止、止灭,意行停止、止灭,但是,寿命没有消尽,热没有寂灭,诸根清净。朋友,此死去的死者与此到达想受灭的比丘之间,此即是他们的不同。”

458 “那么,朋友,为了到达非苦非乐的心解脱而有多少缘?”

“朋友,为了到达非苦非乐的心解脱而有四缘。在此,朋友,比丘舍弃乐,舍弃苦,以前早已熄灭喜和忧,到达并住立于非苦非乐、舍念遍净的第四禅。朋友,为了到达非苦非乐的心解脱而有此四缘。”

“那么,朋友,为了到达无相心解脱而有多少缘?”

“朋友,为了到达无相心解脱而有二缘,即不作意一切相、作意无相界。朋友,为了到达无相心解脱而有此二缘。”

“那么,朋友,为了无相心解脱的住立而有多少缘?”

“朋友,为了无相心解脱的住立而有三缘,即不作意一切相、作意无相界、过去所为。朋友,为了无相心解脱的住立而有此三缘。”

“那么,朋友,为了无相心解脱的出定而有多少缘?”

“朋友,为了无相心解脱的出定而有二缘,即作意一切相、不作意无相界。朋友,为了无相心解脱的出定而有此二缘。”

459 “朋友,有此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性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此诸法是含义不同、形式不同,还是含义相同、形式不同?”

“朋友,有此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性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朋友,有依据,根据依据,则此诸法含义不同、形式不同。朋友,有依据,根据依据,则此诸法含义相同、形式不同。”

“朋友,是什么样的依据,根据这样的依据,则此诸法含义不同、形式不同?”

“朋友,在此,以慈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涵盖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慈俱在之心遍满而住。

以悲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涵盖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悲俱在之心遍满而住。

以喜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涵盖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喜俱在之心遍满而住。

以舍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涵盖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舍俱在之心遍满而住。朋友,此即所谓的无量心解脱。”

“那么,朋友,如何是无所有心解脱?”

“朋友,在此,比丘完全超越无所有处,到达并安住于‘乃无所有’的无所有处。朋友,此即所谓的无所有心解脱。”

“那么,朋友,如何是空性心解脱?”

“朋友,在此,比丘进入阿兰若或来到树下或进入空弃房屋进行如下深虑:‘此是空,或因我或因我所。’朋友,此即所谓的空性心解脱。”

“那么,朋友,如何是无相心解脱?”

“朋友,在此,比丘不作意所有相,到达并安住于无相心定。朋友,此即所谓的无相心解脱。朋友,是此依据,根据这样的依据,则此诸法含义不同、形式不同。”

“朋友,是什么样的依据,根据这样的依据,则此诸法含义相同、形式不同?”

“朋友,贪是量因,嗔是量因,痴是量因,其为烦恼灭尽的比丘所舍弃,如同被从根部切断,失去根基的多罗树已经不存在,将来不会再生。朋友,这样的无量心解脱不动,是诸心解脱中的顶点。其不动心解脱没有贪,没有嗔,没有痴。

朋友,贪是障碍,嗔是障碍,痴是障碍,其为烦恼灭尽的比丘所舍弃,如同被从根部切断,失去根基的多罗树已经不存在,将来不会再生。朋友,这样的无量心解脱不动,是诸心解脱中的顶点。其不动心解脱没有贪,没有嗔,没有痴。

朋友,贪是相因,嗔是相因,痴是相因。其为烦恼灭尽的比丘所舍弃,如同被从根部切断,失去根基的多罗树已经不存在,将来不会再生。朋友,这样的无量心解脱不动,是诸心解脱中的顶点。其不动心解脱没有贪,没有嗔,没有痴。朋友,是此依据,根据这样的依据,则此诸法含义相同、形式不同。”

此为尊者舍利弗所说。尊者摩诃俱絺罗内心喜悦,欢喜尊者舍利弗所说。

(大方广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