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四、大对集(Mahayamakavaggo)

内容简介

《大对集》共包括十部经,分别为《小牛角经》《大牛角经》《大牧牛者经》《小牧牛者经》《小萨遮迦经》《大萨遮迦经》《小渴爱灭尽经》《大渴爱灭尽经》《大马邑经》和《小马邑经》。

第一部《小牛角经》中,佛陀通过与阿那律尊者的对话,指出共住的比丘应该如何和合、友好、无诤、融洽,以欢喜之眼彼此相看而住,如何不放逸、精进、自我努力而住,从而可以到达并乐住于不同层面的超人法的最圣智见。

第二部《大牛角经》中,阿难陀尊者、离婆多尊者、摩诃目犍连尊者、摩诃迦叶尊者、阿那律尊者、舍利弗尊者分别如理解答了什么样的比丘可以令比丘居住的园林放光。最后,佛陀指出,除此之外,精勤禅定,誓从诸烦恼中获得心解脱的比丘亦是令比丘居住的园林放光者。

第三部《大牧牛者经》中,佛陀以牧牛者为例,指出为了于此法和律获得繁荣、增长、扩大,比丘应该知色,擅长特相,驱除虫卵,包扎伤口,放烟,知道浅滩,知道饮用水,知道道路,熟悉牧场,有余榨取乳汁,给与长老、耆宿、出家已久、僧团之父、僧团指导者的比丘足够的恭敬。

第四部《小牧牛者经》中,佛陀指出,比丘对此世善巧,对彼世善巧;对魔王领域善巧,对非魔王领域善巧;对死神领域善巧,对非死神领域善巧,则能够横渡魔王的河流,平安地到达彼岸,获得长久的利益和安乐。

第五部《小萨遮迦经》中,围绕五蕴无常、五蕴无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之教导,佛陀与擅长辩论的尼干陀门徒之子萨遮迦进行辩论并将其驳倒。在本经的最后,佛陀指出,虽然布施者未离贪、未离嗔、未离痴,但是其布施将具有功德和大功德,因为被供养者离贪、离嗔、离痴。

第六部《大萨遮迦经》中,佛陀指出存在着非身修习和非心修习,也存在着身修习和心修习。在所有修行中,如来是最高者。如来已经舍断杂染、可再生、有怖畏、结苦果、将带来生老死的烦恼,将来不会再生。

第七部《小渴爱灭尽经》中,应帝释天之请求,佛陀指出了渴爱灭尽解脱者、终极究竟者、终极无碍安稳者、终极梵行者、终极完结者、天人中之最上者的比丘所具有的特质。摩诃目犍连尊者到天庭询问帝释天,看帝释天是否真正理解。在摩诃目犍连尊者的大神通威力下,放逸的帝释天重复了佛陀所说。

第八部《大渴爱灭尽经》中,针对渔民之子萨帝比丘生起的识为常之邪见,佛陀再次开示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缘起观。

第九部《大马邑经》中,佛陀教导比丘为了与自己的称呼相符合,与自称相符合,应该受持沙门、婆罗门法,心从欲的烦恼、存在的烦恼、无明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于解脱生起已解脱之智。这样的比丘则是沙门、婆罗门、洗浴者、明智者、洗净者、圣人、阿罗汉。

第十部《小马邑经》中,佛陀则从另一个角度教导比丘为了与自己的称呼相符合,与自称相符合,实践沙门的如理行道。指出从任何家庭舍家出家之人,其根据如来所教导的法和律,修习慈悲喜舍而获得内在的寂静,这样的内部寂静者就是实践沙门如理行道者。从任何家庭舍家出家之人,由于诸烦恼的灭尽而于现世自我证知、证得、成就无烦恼的心解脱、慧解脱而住,因为诸烦恼灭尽而成为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