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第九、大马邑经(Maha-assapurasuttam)

415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住在鸯伽国一座名为马邑的鸯伽人的城市附近。在此,佛陀对比丘众说道:“诸比丘。”

“尊师。”彼比丘众应诺佛陀。

佛陀如下说道:“诸比丘,人们称呼你们为‘沙门’‘沙门。’你们被询问‘你们是谁’时,也自称‘我们是沙门。’因此,诸比丘,你们对于如此的称呼,如此的自称,应该‘有成为沙门,成为婆罗门的法,我们要受持该法而行动,像这样,我们要与我们的此称呼相符合,与此自称相符合。为此,我们受用衣、食、卧具、医药等资具,布施者于我们将会获得大果报、大功德,我们的此出家也功不唐捐,会有果报,有结果。’诸比丘,你们应该像这样学习。”

416 “那么,诸比丘,成为沙门,成为婆罗门的法是什么?

‘具足惭愧。’诸比丘,你们应该像这样学习。然而,诸比丘,你们或许认为:‘我们具足惭愧,仅仅做到如此就已经足够,我们就已经达成沙门的目的,我们没有任何于此之上应做之事’,仅仅满足于此。诸比丘,我对你们说,我告诉你们,诸比丘,你们不要停留在那种沙门的目的上,令沙门的目的衰退,在此之上还有应做之事。”

417 “那么,诸比丘,在此之上的应做之事是什么?

‘我们的身行清净,明了开放,无缺陷,无遮覆。因为身行清净而不自赞毁他。’诸比丘,你们应该像这样学习。然而,诸比丘,你们或许认为:‘我们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清净,仅仅做到如此就已经足够,我们就已经达成沙门的目的,我们没有任何于此之上应做之事’,仅仅满足于此。诸比丘,我对你们说,我告诉你们,诸比丘,你们不要停留在那种沙门的目的上,令沙门的目的衰退,在此之上还有应做之事。”

418 “那么,诸比丘,在此之上的应做之事是什么?

‘我们的语行清净,明了开放,无缺陷,无遮覆。因为语行清净而不自赞毁他。’诸比丘,你们应该像这样学习。然而,诸比丘,你们或许认为:‘我们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清净,语行清净,仅仅做到如此就已经足够,我们就已经达成沙门的目的,我们没有任何于此之上应做之事’,仅仅满足于此。诸比丘,我对你们说,我告诉你们,诸比丘,你们不要停留在那种沙门的目的上,令沙门的目的衰退,在此之上还有应做之事。”

419 “那么,诸比丘,在此之上的应做之事是什么?

‘我们的意行清净,明了开放,无缺陷,无遮覆。因为意行清净而不自赞毁他。’诸比丘,你们应该像这样学习。然而,诸比丘,你们或许认为:‘我们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清净,语行清净,意行清净,仅仅做到如此就已经足够,我们就已经达成沙门的目的,我们没有任何于此之上应做之事’,仅仅满足于此。诸比丘,我对你们说,我告诉你们,诸比丘,你们不要停留在那种沙门的目的上,令沙门的目的衰退,在此之上还有应做之事。”

420 “那么,诸比丘,在此之上的应做之事是什么?

‘我们的活命清净,明了开放,无缺陷,无遮覆。因为活命清净而不自赞毁他。’诸比丘,你们应该像这样学习。然而,诸比丘,你们或许认为:‘我们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清净,语行清净,意行清净,活命清净,仅仅做到如此就已经足够,我们就已经达成沙门的目的,我们没有任何于此之上应做之事’,仅仅满足于此。诸比丘,我对你们说,我告诉你们,诸比丘,你们不要停留在那种沙门的目的上,令沙门的目的衰退,在此之上还有应做之事。”

421 “那么,诸比丘,在此之上的应做之事是什么?

我们守护诸根门。以眼观色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眼根而住,其结果是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我们为了其摄护而行,守护眼根,对眼根加以防护。以耳闻声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耳根而住,其结果是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我们为了其摄护而行,守护耳根,对耳根加以防护。以鼻嗅香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鼻根而住,其结果是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我们为了其摄护而行,守护鼻根,对鼻根加以防护。以舌品味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舌根而住,其结果是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我们为了其摄护而行,守护舌根,对舌根加以防护。以身接触所触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身根而住,其结果是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我们为了其摄护而行,守护身根,对身根加以防护。以意知法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意根而住,其结果是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我们为了其摄护而行,守护意根,对意根加以防护。’诸比丘,你们应该像这样学习。然而,诸比丘,你们或许认为:‘我们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清净,语行清净,意行清净,活命清净,守护诸根门,仅仅做到如此就已经足够,我们就已经达成沙门的目的,我们没有任何于此之上应做之事’,仅仅满足于此。诸比丘,我对你们说,我告诉你们,诸比丘,你们不要停留在那种沙门的目的上,令沙门的目的衰退,在此之上还有应做之事。”

422 “那么,诸比丘,在此之上的应做之事是什么?

‘我们饮食知量,如理观察,食用食物,不是为了嬉戏,不是为了慢心,不是为了养颜,不是为了庄严,其仅仅是为了此身体的存续和存活,为了止息恼害,为了资益梵行,如此这样,击退旧的苦受,不再生起新的苦受,我们将会无罪、安乐而住。’诸比丘,你们应该像这样学习。然而,诸比丘,你们或许认为:‘我们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清净,语行清净,意行清净,活命清净,守护诸根门,饮食知量,仅仅做到如此就已经足够,我们就已经达成沙门的目的,我们没有任何于此之上应做之事’,仅仅满足于此。诸比丘,我对你们说,我告诉你们,诸比丘,你们不要停留在那种沙门的目的上,令沙门的目的衰退,在此之上还有应做之事。”

423 “那么,诸比丘,在此之上的应做之事是什么?

‘我们要策励不眠。白天通过经行和禅坐从诸障碍法中净心。初夜分通过经行和禅坐从诸障碍法中净心。中夜分右胁如狮子卧,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上,具念,具正知,作意起身之念。后夜分通过经行和禅坐从诸障碍法中净心。’诸比丘,你们应该像这样学习。然而,诸比丘,你们或许认为:我们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清净,语行清净,意行清净,活命清净,守护诸根门,饮食知量,策励不眠,仅仅做到如此就已经足够,我们就已经达成沙门的目的,我们没有任何于此之上应做之事’,仅仅满足于此。诸比丘,我对你们说,我告诉你们,诸比丘,你们不要停留在那种沙门的目的上,令沙门的目的衰退,在此之上还有应做之事。”

424 “那么,诸比丘,在此之上的应做之事是什么?

‘我们应是念和正知的具足者。前进、后退时,是正知行者。前视、后视时,是正知行者。曲臂、伸臂时,是正知行者。受持僧伽梨衣、钵、衣时,是正知行者。吃、喝、咀嚼、品尝时,是正知行者。行大便、小便时,是正知行者。行走、站立、就座、睡眠、清醒、言语、沉默时,是正知行者。’诸比丘,你们应该像这样学习。然而,诸比丘,你们或许认为:‘我们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清净,语行清净,意行清净,活命清净,守护诸根门,饮食知量,策励不眠,是念和正知的具足者,仅仅做到如此就已经足够,我们就已经达成沙门的目的,我们没有任何于此之上应做之事’,仅仅满足于此。诸比丘,我对你们说,我告诉你们,诸比丘,你们不要停留在那种沙门的目的上,令沙门的目的衰退,在此之上还有应做之事。”

425 “那么,诸比丘,在此之上的应做之事是什么?

在此,诸比丘,比丘亲近远离的坐卧处,如阿兰若、树下、山岳、溪谷、洞窟、冢间、丛林、野外、草堆等。吃完饭,结束托钵食以后,其结跏趺而坐,保持身体正直,于面前起念。其舍弃对世界的贪欲,住于无贪欲之心。因为无贪欲,故心得到净化。舍弃嗔恚,住于无嗔恚之心。哀愍一切有情,因为无嗔恚,故心得到净化。舍弃昏沉、睡眠,远离昏沉、睡眠而住,是具有光明想者,是具有正念者,心从昏沉、睡眠得到净化。舍弃掉举、后悔,平静而住,内心寂静,舍弃掉举、后悔,心得到净化。舍弃疑惑,超越疑惑而住。对善法无疑,舍弃疑惑,心得到净化。”

426 “诸比丘,例如,有人借债从事各种事业。这些事业成功,他还清了以往所借的债务款项,除此之外还有剩余可以用于养活妻子。这时他想:“我以前借债从事各种事业。

这些事业成功,我还清了以往所借的债务款项,除此之外还有剩余可以用于养活妻子。’因此,他获得喜悦,到达欢喜。

例如,有人患病,是苦于疾病的重患病人,食欲不振,身体虚弱。后来,他摆脱病魔,食欲大增,体力恢复。这时他想:‘我以前患病,是苦于疾病的重患病人,食欲不振,身体虚弱。然而现在,我摆脱病魔,食欲大增,体力恢复。’因此,他获得喜悦,到达欢喜。

例如,有人身陷囹圄。后来,他出狱获得自由,他的财产也没有失去。这时他想:‘我以前身陷囹圄。然而现在,我出狱获得自由,我的财产也没有失去。’因此,他获得喜悦,到达欢喜。

例如,有人身为奴隶,无法自主,依附他人,不能去想去的地方。后来,他摆脱奴隶之身,成为自主而不依附他人的自由人,能去想去的地方。这时他想:‘我以前身为奴隶,无法自主,依附他人,不能去想去的地方。然而现在,我摆脱了奴隶之身,成为自主而不依附他人的自由人,能去想去的地方。’因此,他获得喜悦,到达欢喜。

例如,有一持巨财的富人走在险途上,饥饿、恐惧。后来他穿过险途到达安稳的村边,安稳、无惧。这时他想:‘我以前是一持巨财的富人走在险途上,饥饿、恐惧。然而现在,我穿过险途到达安稳的村边,安稳、无惧。’因此,他获得喜悦,到达欢喜。

像这样,诸比丘,比丘像考察负债、疾病、牢狱、奴隶境地、险途一样于自身看到此未断的五蓋。

像这样,诸比丘,比丘像考察无债、无病、摆脱牢狱、自由人、平稳境地一样于自身看到此已断的五蓋。”

427 “其舍弃此五蓋,了知削弱自心的随烦恼,由于离开诸欲,离开诸不善法,到达并住立于有浅观、有深观、因远离而生喜和乐的初禅。其身体为远离所生的喜和乐所充满、圆满、完满、遍满,整个身体没有远离所生的喜和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诸比丘,例如,熟练的洗浴工或其弟子在铜盆内放入洗浴粉,然后不断注入水,使之溶解。该洗浴粉的颗粒完全湿润,完全溶化,完全融于整盆水中,没有泄漏。像这样,诸比丘,比丘的身体为远离所生的喜和乐所充满、圆满、完满、遍满,整个身体没有远离所生的喜和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

428 “进而,诸比丘,由于浅观和深观的寂灭,比丘到达并住立于内部清净的心一境性,到达无浅观、无深观、具有因定而生喜和乐的第二禅。其身体为定所生的喜和乐所充满、圆满、完满、遍满,整个身体没有为定所生的喜和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诸比丘,例如,有个具有甚深泉眼的湖,其东方没有水的入口,其南方没有水的入口,其西方没有水的入口,其北方没有水的入口,天亦没有时时下雨。此时,泉中涌出冷水,充满、圆满、完满、遍满整个湖。整个湖里没有不被冷水接触的地方。像这样,诸比丘,比丘的身体为定所生的喜和乐所充满、圆满、完满、遍满,整个身体没有为定所生的喜和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

429 “进而,诸比丘,比丘离开喜,住于舍,具念,具正知,以身体感知乐,到达并住立于圣者所称的‘有舍、具念、住于乐’的第三禅。其身体为无喜的乐所充满、圆满、完满、遍满,整个身体没有无喜的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诸比丘,例如,青莲池或红莲池或白莲池里生长着青莲、红莲、白莲,生于水内,在水里开放,到达水面,没于水中,它们从根到顶被冷水完全浸透,完全遍满,整个莲池里的青莲、红莲、白莲没有不被冷水接触的地方。像这样,诸比丘,比丘的身体为无喜的乐所充满、圆满、完满、遍满,整个身体没有无喜的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

430 “进而,诸比丘,比丘舍弃乐,舍弃苦,以前早已熄灭喜和忧,到达并住立于非苦非乐、舍念遍净的第四禅。其身体坐在那里,为清净的心所遍满,整个身体没有清净遍净的心所接触不到的地方。诸比丘,例如,一个人坐在那里,从头往下披上一件白衣,整个身体没有白衣所覆盖不到的地方。像这样,诸比丘,比丘的身体坐在那里,为清净的心所遍满,整个身体没有清净遍净的心所接触不到的地方。”

431 “其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任、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引领心转向宿住随念智。其随念着多种宿住。例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一百生、一千生、十万生,多个坏劫生、多个成劫生、多个坏成劫生。‘在那里,我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感受这样的乐和苦,具有这样的寿命。在那里死去,再生到那里。在那里,我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感受这样的乐和苦,具有这样的寿命。在那里死去,再生到这里。’像这样,其随念着具有行相、具有境况的多种宿住。

诸比丘,例如,有人从自己的村庄到其他村庄,又从那个村庄到其他村庄。后来,他从那个村庄返回自己的村庄。于是,他这样想:‘我从自己的村庄到其他村庄。在那里,我这样站立,这样就座,这样言语,这样沉默。我从那个村庄到其他村庄。在那里,我这样站立,这样就座,这样言语,这样沉默。后来,我从那个村庄返回自己的村庄。’像这样,诸比丘,比丘随念着多种宿住。例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一百生、一千生、十万生,多个坏劫生、多个成劫生、多个坏成劫生。‘在那里,我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感受这样的乐和苦,具有这样的寿命。在那里死去,再生到那里。在那里,我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感受这样的乐和苦,具有这样的寿命。在那里死去,再生到这里。’像这样,其随念着具有行相、具有境况的多种宿住。”

432 “其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任、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引领心转向众有情的死生智。其以清净、非凡的天眼观察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善趣、恶趣的众有情的死亡、再生,了知众有情随业而行。‘事实上,这些受人尊敬的有情因为具足身恶业,具足语恶业,具足意恶业,诽谤圣人,是邪见者,是邪见业的受持者。他们的身体破灭,死后将再生于苦处、恶处、难处、地狱。然而,那些受人尊敬的有情因为具足身善业,具足语善业,具足意善业,不诽谤圣人,是正见者,是正见业的受持者。他们的身体破灭,死后将再生于善处、天界。’像这样,比丘以清净、非凡的天眼观察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善趣、恶趣的众有情的死亡、再生,了知众有情随业而行。

诸比丘,例如,有两座有门的房子。有眼之人站在中间观看人们从房子里或进或出,或散步或信步。像这样,诸比丘,比丘以清净、非凡的天眼观察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善趣、恶趣的众有情的死亡、再生,了知众有情随业而行。‘事实上,这些受人尊敬的有情因为具足身恶业,具足语恶业,具足意恶业,诽谤圣人,是邪见者,是邪见业的受持者。他们的身体破灭,死后将再生于苦处、恶处、难处、地狱。然而,那些受人尊敬的有情因为具足身善业,具足语善业,具足意善业,不诽谤圣人,是正见者,是正见业的受持者。他们的身体破灭,死后将再生于善处、天界。’像这样,比丘以清净、非凡的天眼观察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善趣、恶趣的众有情的死亡、再生,了知众有情随业而行。”

433 “其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任、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引领心转向诸烦恼的灭尽智。其如实了知‘此是苦’,如实了知‘此是苦的生起’,如实了知‘此是苦的灭尽’,如实了知‘此是通往苦灭尽的行道’。如实了知‘这些是烦恼’,如实了知‘此是烦恼的生起’,如实了知‘此是烦恼的灭尽’,如实了知‘此是通往烦恼灭尽的行道’。如此知者、如此见者,心从欲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存在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无明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于解脱生起已解脱之智。了知‘生命已尽,梵行已毕,应作已作,无有再生’。

诸比丘,例如,高山上有一个清澄、清净、清澈的湖。在那里,一位有眼之人站在岸边看到牡蛎、贝壳、砂砾、石子、鱼群或走或停。于是,他这样想:‘这是一个清澄、清净、清澈的湖。里面有牡蛎、贝壳、砂砾、石子、鱼群或走或停。’像这样,诸比丘,比丘如实了知‘此是苦’,如实了知‘此是苦的生起’,如实了知‘此是苦的灭尽’,如实了知‘此是通往苦灭尽的行道’。如实了知‘这些是烦恼’,如实了知‘此是烦恼的生起’,如实了知‘此是烦恼的灭尽’,如实了知‘此是通往烦恼灭尽的行道’。如此了知、如此见者心从欲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存在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无明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于解脱生起‘获得解脱’之智。了知‘生命已尽,梵行已毕,应作已作,无有再生’。”

434 “诸比丘,此比丘亦被称为‘沙门’,亦被称为‘婆罗门’,亦被称为‘洗浴者’,亦被称为‘明智者’,亦被称为‘洗净者’,亦被称为‘圣人’,亦被称为‘阿罗汉’。

诸比丘,比丘如何成为沙门?因为杂染、再生、不幸、苦果、将来带来生老死的恶不善法于其已经寂止。像这样,诸比丘,比丘成为沙门。

诸比丘,比丘如何成为婆罗门?因为杂染、再生、不幸、苦果、将来带来生老死的恶不善法于其已经被拒绝。像这样,诸比丘,比丘成为婆罗门。

诸比丘,比丘如何成为洗浴者?因为杂染、再生、不幸、苦果、将来带来生老死的恶不善法于其已经被洗涤。像这样,诸比丘,比丘成为洗浴者。

诸比丘,比丘如何成为明智者?因为杂染、再生、不幸、苦果、将来带来生老死的恶不善法于其已经被了知。像这样,诸比丘,比丘成为明智者。

诸比丘,比丘如何成为洗净者?因为杂染、再生、不幸、苦果、将来带来生老死的恶不善法于其已经消失。像这样,诸比丘,比丘成为洗净者。

诸比丘,比丘如何成为圣人?因为杂染、再生、不幸、苦果、将来带来生老死的恶不善法于其已经远离。像这样,诸比丘,比丘成为圣人。

诸比丘,比丘如何成为阿罗汉?因为杂染、再生、不幸、苦果、将来带来生老死的恶不善法于其已经远离。像这样,诸比丘,比丘成为阿罗汉。”

此为佛陀所说。彼比丘众内心喜悦,欢喜佛陀所说。

(大马邑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