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第十、小心材譬喻经(Culasaropamasuttam)

312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附近的祇陀林给孤独园。当时,婆罗门频迦洛拘阐接近佛陀所在的地方,靠近以后与佛陀互致问候,互致令人欢喜、值得铭记之言以后坐于一旁。

坐于一旁的婆罗门频迦洛拘阐对佛陀如下说道:“乔达摩尊者,此沙门、婆罗门率领僧团,拥有大众,为众人师,名声显赫,德高望重,为教团主,广受尊敬。例如,富兰·迦叶、末迦利·瞿舍罗、阿夷多·翅舍钦婆罗、迦据陀·迦旃延、散若夷·毗罗梨沸、尼干陀·若提子。他们是全部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主张,还是全部没有证明自己的主张?还是一部分已经证明,一部分没有证明?”

“婆罗门,把那种提问放下。所谓他们是全部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主张,还是全部没有证明自己的主张,还是一部分已经证明,一部分没有证明。婆罗门,我来为你说法,你仔细听,充分作意。我来说。”

“好,尊者。”婆罗门频迦洛拘阐应诺佛陀。

佛陀如下说道:

313 “婆罗门,例如,有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然而,其越过了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越过外皮,切割并带走枝叶,认为‘这就是心材’。有眼之人看到以后将如下说道:此尊贵之人的确不知道心材,不知道肤材,不知道皮材,不知道外皮,不知道枝叶。因为此尊贵之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却越过了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越过外皮,切割并带走枝叶,认为“这就是心材”。对于使用心材,发挥心材作用的利益,其不会感受到。’”

314 “进而,婆罗门,例如,有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然而,其越过了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切割并带走外皮,认为‘这就是心材’。有眼之人看到以后将如下说道:‘此尊贵之人的确不知道心材,不知道肤材,不知道皮材,不知道外皮,不知道枝叶。因为此尊贵之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却越过了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切割并带走外皮,认为“这就是心材”。对于使用心材,发挥心材作用的利益,其不会感受到。’”

315 “进而,婆罗门,例如,有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然而,其越过了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越过心材,越过肤材,切割并带走皮材,认为‘这就是心材’。有眼之人看到以后将如下说道:‘此尊贵之人的确不知道心材,不知道肤材,不知道皮材,不知道外皮,不知道枝叶。因为此尊贵之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却越过了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越过心材,越过肤材,切割并带走皮材,认为“这就是心材”。对于使用心材,发挥心材作用的利益,其不会感受到。’”

316 “进而,婆罗门,例如,有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然而,其越过了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越过心材,切割并带走肤材,认为‘这就是心材’。有眼之人看到以后将如下说道:‘此尊贵之人的确不知道心材,不知道肤材,不知道皮材,不知道外皮,不知道枝叶。因为此尊贵之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却越过了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越过心材,切割并带走肤材,认为“这就是心材”。对于使用心材,发挥心材作用的利益,其不会感受到。’”

317 “进而,婆罗门,例如,有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其仅仅切割并带走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的心材,知道‘这就是心材。’有眼之人看到以后将如下说道:‘此尊贵之人的确知道心材,知道肤材,知道皮材,知道外皮,知道枝叶。因为此尊贵之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其仅仅切割并带走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的心材,知道“这就是心材。”对于使用心材,发挥心材作用的利益,其会感受到。’”

318 “像这样,婆罗门,在此,某善家子弟依信仰而舍家出家,成为出家人:‘我为生、老、病、愁、悲、苦、忧、恼所苦恼,为苦所苦恼,被苦所战胜。或许能够获知此苦蕴的全部灭尽。’像这样,他出家以后,利得、恭敬、名声生起。他因为彼利得、恭敬、名声而欢喜,感觉满意。他因为彼利得、恭敬、名声而自赞毁他:‘我具有利得、恭敬、名声,然而,其他比丘不为人知、无能。’不为了证明比利得、恭敬、名声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不努力,执著于生活,变得怠慢。

婆罗门,此正像那个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然而,却越过了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越过外皮,切割并带走枝叶,认为这就是心材’。对于使用心材,发挥心材作用的利益,其不会感受到。婆罗门,我依据此譬喻说的就是这种人。”

319 “进而,婆罗门,在此,某善家子弟依信仰而舍家出家,成为出家人:‘我为生、老、病、愁、悲、苦、忧、恼所苦恼,为苦所苦恼,被苦所战胜。或许能够获知此苦蕴的全部灭尽。像这样,他出家以后,利得、恭敬、名声生起。他不因为彼利得、恭敬、名声而欢喜,不感觉满意。他不因为彼利得、恭敬、名声而自赞毁他。为了证明比利得、恭敬、名声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努力,不执著于生活,不变得怠慢。其到达戒具足。他因为彼戒具足而欢喜,感觉满意。他因为彼戒具足而自赞毁他:‘我是有戒,是善法,然而,其他比丘是恶戒,是恶法。’不为了证明比戒具足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不努力,执著于生活,变得怠慢。

婆罗门,此正像那个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然而,却越过了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切割并带走外皮,认为‘这就是心材’。对于使用心材,发挥心材作用的利益,其不会感受到。婆罗门,我依据此譬喻说的就是这种人。”

320 “进而,婆罗门,在此,某善家子弟依信仰而舍家出家,成为出家人:‘我为生、老、病、愁、悲、苦、忧、恼所苦恼,为苦所苦恼,被苦所战胜。或许能够获知此苦蕴的全部灭尽。’像这样,他出家以后,利得、恭敬、名声生起。他不因为彼利得、恭敬、名声而欢喜,不感觉满意。他不因为彼利得、恭敬、名声而自赞毁他。为了证明比利得、恭敬、名声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努力,不执著于生活,不变得怠慢。其到达戒具足。他因为彼戒具足而欢喜,但是不感觉满意。他不因为彼戒具足而自赞毁他。为了证明比戒具足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努力,不执著于生活,不变得怠慢。其到达定具足。他因为彼定具足而欢喜,感觉满意。他因为彼定具足而自赞毁他:‘我有定,心是一境,然而,其他比丘无定,心散乱。’不为了证明比定具足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不努力,执著于生活,变得怠慢。

婆罗门,此正像那个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然而,却越过了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越过心材,越过肤材,切割并带走外皮,认为‘这就是心材’对于使用心材,发挥心材作用的利益,其不会感受到。婆罗门,我依据此譬喻说的就是这种人。”

321 “进而,婆罗门,在此,某善家子弟依信仰而舍家出家,成为出家人:‘我为生、老、病、愁、悲、苦、忧、恼所苦恼,为苦所苦恼,被苦所战胜。或许能够获知此苦蕴的全部灭尽。’像这样,他出家以后,利得、恭敬、名声生起。他不因为彼利得、恭敬、名声而欢喜,不感觉满意。他不因为彼利得、恭敬、名声而自赞毁他。为了证明比利得、恭敬、名声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努力,不执著于生活,不变得怠慢。其到达戒具足。他因为彼戒具足而欢喜,但是不感觉满意。他不因为彼戒具足而自赞毁他。为了证明比戒具足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努力,不执著于生活,不变得怠慢。其到达定具足。他因为彼定具足而欢喜,但是不感觉满意。他不因为彼定具足而自赞毁他。为了证明比定具足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努力,不执著于生活,不变得怠慢。其获得智见。他因为彼智见而欢喜,感觉满意。他因为彼智见而自赞毁他:‘我作为知者、见者而住。然而,其他比丘作为不知者、不见者而住’。不为了证明比彼智见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不努力,执著于生活,变得怠慢。

婆罗门,此正像那个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然而,却越过了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越过心材,切割并带走肤材,认为‘这就是心材’。对于使用心材,发挥心材作用的利益,其不会感受到。婆罗门,我依据此譬喻说的就是这种人。”

322 “进而,婆罗门,在此,某善家子弟依信仰而舍家出家,成为出家人:‘我为生、老、病、愁、悲、苦、忧、恼所苦恼,为苦所苦恼,被苦所战胜。或许能够获知此苦蕴的全部灭尽。像这样,他出家以后,利得、恭敬、名声生起。他不因为彼利得、恭敬、名声而欢喜,不感觉满意。他不因为彼利得、恭敬、名声而自赞毁他。

为了证明比利得、恭敬、名声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努力,不执著于生活,不变得怠慢。其到达戒具足。他因为彼戒具足而欢喜,但是不感觉满意。他不因为彼戒具足而自赞毁他。

为了证明比戒具足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努力,不执著于生活,不变得怠慢。其到达定具足。他因为彼定具足而欢喜,但是不感觉满意。他不因为彼定具足而自赞毁他。

为了证明比定具足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努力,不执著于生活,不变得怠慢。其获得智见。他因为彼智见而欢喜,但是不感觉满意。他不因为彼智见而自赞毁他。

为了证明比智见更殊胜、更殊妙的法而生起意欲,努力,不执著于生活,不变得怠慢。”

323 “婆罗门,哪些是比智见更殊胜、更殊妙的法?在此,婆罗门,比丘由于离开诸欲,离开诸不善法,到达并住立于有浅观、有深观、因远离而生喜和乐的初禅。婆罗门,此亦是比智见更殊胜、更殊妙的法。

进而,婆罗门,由于浅观和深观的寂灭,比丘到达并住立于内部清净的心一境性,到达无浅观、无深观、具有因定而生喜和乐的第二禅。婆罗门,此亦是比智见更殊胜、更殊妙的法。

进而,婆罗门,比丘离开喜,住于舍,具念,具正知,以身体感知乐,到达并住立于圣者所称的‘有舍、具念、住于乐’的第三禅。婆罗门,此亦是比智见更殊胜、更殊妙的法。

进而,婆罗门,比丘舍弃乐,舍弃苦,以前早已熄灭喜和忧,到达并住立于非苦非乐、舍念遍净的第四禅。婆罗门,此亦是比智见更殊胜、更殊妙的法。

进而,婆罗门,比丘因为超越所有色想,有对想灭尽,不作意种种想,故而到达并住立于‘虚空乃无边’的空无边处。婆罗门,此亦是比智见更殊胜、更殊妙的法。

进而,婆罗门,比丘因为超越所有空无边处,故而到达并住立于‘识乃无边’的识无边处。婆罗门,此亦是比智见更殊胜、更殊妙的法。

进而,婆罗门,比丘因为超越所有识无边处,故而到达并住立于‘乃无所有’的无所有处。婆罗门,此亦是比智见更殊胜、更殊妙的法。

进而,婆罗门,比丘因为完全超越无所有处,故而到达并住立于非想非非想处。婆罗门,此亦是比智见更殊胜、更殊妙的法。

进而,婆罗门,比丘完全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到达并住立于想受灭,以慧观诸烦恼的灭尽。婆罗门,此亦是比智见更殊胜、更殊妙的法。”

324 “婆罗门,此正像那个人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其仅仅切割并带走具有心材的矗立的大树的心材,知道‘这就是心材。’对于使用心材,发挥心材作用的利益,其会感受到。婆罗门,我依据此譬喻说的就是这种人。

如上所示,婆罗门,此梵行不是以利得、恭敬、名声为利益,不是以戒具足为利益,不是以定具足为利益,不是以智见为利益。婆罗门,此不动的心解脱,婆罗门,此才是此梵行的意义,此才是心材,此才是完结。”

听闻此言,婆罗门频迦洛拘阐对佛陀如下说道:“乔达摩尊者,实在是殊胜!乔达摩尊者,实在是殊胜!乔达摩尊者,恰似扶起跌倒者,打开覆盖物,给迷路之人指明道路,为了让有眼之人看到诸色而在黑暗中点亮灯火。正像这样,乔达摩尊者采用多种方法阐明了法。在此,请允许我皈依乔达摩尊者,归依法,归依比丘僧团。此后,请乔达摩尊者接受我成为优婆塞,做我一生的皈依处。”

(小心材譬喻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