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三、譬喻集(Opammavaggo)

内容简介

《譬喻集》共包括十部经,分别为《锯譬喻经》《蛇譬喻经》《蚂蚁冢经》《中转车经》《食饵经》《圈套经》《小象足迹譬喻经》《大象足迹譬喻经》《大心材譬喻经》和《小心材譬喻经》。

第一部《锯譬喻经》中,佛陀教育比丘应如何处理与他人尤其是与比丘尼的交往,指出于此法和律修行之人对于外在的各种干扰,应心不动摇。佛陀还教诫比丘对他人说话的五种方式,应以慈俱在之心遍满而住。

第二部《蛇譬喻经》中,佛陀指出学习佛法,要以智慧对诸法的含义加以考察,应该正确地把握,这样将会生起长久的利益和安乐,然而对法不应加以执持和抓取。此经中出现了筏喻教导。

第三部《蚂蚁冢经》中,一女神向鸠摩罗·迦叶尊者提出问题,并请求鸠摩罗·迦叶尊者向佛陀询问答案。鸠摩罗·迦叶尊者向佛陀询问,佛陀逐一进行了解释。

第四部《中转车经》中,首先是佛陀与众多比丘对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尊者的赞誉。之后,是舍利弗尊者与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尊者之间的对话。舍利弗尊者围绕在佛陀身边修行的目的,从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解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乃至无取著的般涅槃等多个层面逐次提出问题,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尊者以中转车为例加以回答。

第五部《食饵经》中,佛陀列举面对猎人所撒食饵采取不同对策的四种鹿群,指出,为了不陷入魔罗所撒世间财物的圈套,如法修行的比丘应该身处魔罗的领域之外,做魔罗看不见、踪迹消失、魔罗领域外之人,超脱对世界的执著。

第六部《圈套经》中,佛陀讲述了自己在尚未证得正等觉之时的修行,当证得无杂染、无上、无碍安稳的涅槃时,在梵天的请求下决定向世人说法,并令五众比丘亦证果。佛陀指出,为了不陷入魔罗的圈套,如法修行的比丘应该身处魔罗的领域之外,做魔罗看不见、踪迹消失、魔罗领域外之人,超脱对世界的执著。

第七部《小象足迹譬喻经》的前半部分中,遍历行者毕洛提迦以象林中象的足迹为例,高度称赞佛陀。听了该称赞,婆罗门加努索尼前去拜访佛陀,佛陀继而指出,依信出家修行的比丘是圣戒蕴的具足者,亦是圣根守护的具足者,亦是正念和正知的具足者,其舍弃削弱智慧、令心随烦恼的五蓋,住于禅定,心从欲的烦恼、存在的烦恼、无明的烦恼中解脱出来,最后生起于解脱获得解脱之智。

第八部《大象足迹譬喻经》中,舍利弗尊者详细解释了四圣谛,并从内外的角度对五取蕴进行了说明。当他人谩骂、诽谤、恼害、痛苦或打自己时,应看到色无常,受无常,想无常,行无常,识无常。心只对要素所缘关注、净信、确立、确信。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者,依于善的舍而住立。

第九部《大心材譬喻经》中,针对提婆达多离开僧团,佛陀以寻找心材,追求心材,为了获得心材而到处行走之人为例,指出此梵行不是以利得、恭敬、名声为利益,不是以戒具足为利益,不是以定具足为利益,不是以智见为利益。不动的心解脱才是此梵行的意义。

第十部《小心材譬喻经》中,针对婆罗门频迦洛拘阐的提问,佛陀指出此梵行不是以利得、恭敬、名声为利益,不是以戒具足为利益,不是以定具足为利益,不是以智见为利益。不动的心解脱才是此梵行的意义。因此,依信而出家的修行者,不应因获得了利得、恭敬、名声而不追求更殊胜的戒具足,也不应戒具足而不追求更殊胜的定具足,也不应定具足而不追求更殊胜的智见,也不应因为智见而不追求不动的心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