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狮子吼集》共包括十部经,分别为《小狮子吼经》《大狮子吼经》《大苦蕴经》《小苦蕴经》《推理经》《心荒芜经》《丛林经》《蜜丸经》《二种浅观经》和《浅观形相经》。
第一部《小狮子吼经》中,佛陀指出了佛教与外道的根本区别在于此法与律是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所善阐述、善教授,其利于出离,引导如法修行者至寂静,只有在此法与律中才存在着四沙门果,即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第二部《大狮子吼经》中包含着部分与《长部(一)戒蕴篇》的《大狮子吼经》相似的内容。在本经的前半部分,佛陀详述了佛德、十如来力、四无畏。在后半部分中,佛陀阐述了各种苦行,指出通过苦行并不能获得超人法的特殊的最胜智见。
第三部《大苦蕴经》中,佛陀教导了诸欲的乐味、过患和出离,诸色的乐味、过患和出离,诸感受的乐味、过患和出离。
第四部《小苦蕴经》中,佛陀指出贪、嗔、痴未被彻底舍断,则不能舍弃家庭,不能舍弃对诸欲的享乐。本经以阐述诸欲的乐味、过患和出离为主。
第五部《推理经》中,摩诃目犍连尊者首先教导比丘如何区分恶语业和善语业,然后加以推理,由己所不欲恶语业而不行恶语业,审查自己,住于诸善法学习。
第六部《心荒芜经》中,佛陀指出了令比丘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的五种心荒芜和五种心束缚,只有舍弃心荒芜,断除心束缚,具足勤勇等十五支,才可以成正等觉,证得无上的无碍安稳。
第七部《丛林经》中,佛陀指出存在着各种丛林道场和导师,真正修行、求解脱的比丘应该住于什么样的道场进行修行,应该接近什么样的导师接受教导。
第八部《蜜丸经》中,摩诃迦旃延尊者应比丘众的请求将佛陀简略进行的开示加以详细阐释,讲解了六根、六境、六识的关系。
第九部《二种浅观经》中,佛陀指出一个人大量地随观、探求哪里,心就会朝向哪里,因此在修行过程中要把握自己的心,行禅定,莫放逸。
第十部《浅观形相经》中,佛陀指出专修增上心的比丘应时时作意五个征相,要舍弃伴随贪、伴随嗔、伴随痴的恶不善浅观,令其消亡,从而达到内心的确立、安稳、统一、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