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长部》译后记

五月下旬的杭城,尽管还没有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梅雨季节,但是连绵不断的阴雨和持续的闷热,却在昭示着今年的梅雨或许已经提早到来了。透过薄薄的雨雾,小天竺一带的娑罗树在悄然无声地枝叶繁茂,挺拔向上的娑罗花也在竞相开放,或许这些可以为因天气而烦躁的人们带来一丝安宁和欣慰。

校毕最后一页经文,长部“行道篇”的翻译至此便暂告一段落。回溯巴利佛典《长部》的起译之日,不觉之中已过去了两年有余。在此期间尽管遇到了诸多苦难,经历了诸多磨难,但是,我们还是顺利地完成了(一)“戒蕴篇”和(二)“摩诃篇”的翻译、校对、出版乃至部分经书的结缘工作。这一切的一切,都无不得益于诸佛菩萨的加持和社会诸方大德的鼎力相助,于此感恩无量。如今,(三)“行道篇”也已搁笔定稿,这意味着巴利佛典《长部》三十四部经的全部翻译工作终于完成,遂感有必要将这两年来的情况做一小结。

自《长部》(一)“戒蕴篇”出版以后,我们陆续收到来自诸方的反馈。有些是就内容方面的,有些是就形式方面的,有些是建议性的,有些是鼓励性的。面对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深切地意识到身上的责任,故在(二)“摩诃篇”和(三)“行道篇”的翻译、校对等过程中,对于原有的翻译方针和一些细节做了适当的调整。总括各类反馈信息,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尽管我们采取了多人轮流校对等形式,但是在校对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疏忽,导致(一)“戒蕴篇”和(二)“摩诃篇”中出现了一些字词上的错漏。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已经与出版社取得联系,希望能在再版时得以修改。

第二、有一些译词虽然词义并没有错误,但是在阅读上略感不顺。关于此类问题,我们在充分考量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随顺和调整。对于经文中的重复部分,在(二)“摩诃篇”和(三)“行道篇”中将翻译更加趋于精练化,并尽量保持各经所出同类术语的协调统一。

第三、反馈信息中提及最多的是本次翻译与古译以及现代同类新译之间的关系。关于此问题,我们在此重申,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着序言中所明示的根本原则。我们认为,一部经典可以根据不同时代或不同受众存在着不同版本的翻译,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版本读诵或阅读。我们的译本主要面向现代及未来的学佛者或其他有意了解佛教经典的读者,所以在译词的选择上,有些与古译或现代新译不同,我们在充分尊重古今译本的基础上采取了较为折中的态度,以现代人能够读懂为原则。

第四、译本在印刷方面选择了比现代普通出版物略大的字号,从而将《长部》的三个部分分别成册。此举主要是为了方便读诵。接下来的《中部》也将继续采取这种格式。当然,待今后有其他因缘之时,我们也会考虑以三部合一或单部经为单位的多样化方式出版,以满足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参与统筹、翻译、校对的人员均为出家众,由于每人常住的寺院不同,所处分散,因此无法如古时的翻经大德们那样就译词或译文做面对面的切磋推敲,这无疑使最终的定稿在凝练度上留有一定的缺憾。尽管如此,《长部》翻译的完成,仍令参与译、校的全体人员欢欣鼓舞,因为我们的译经事业毕竟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我们坚信,在诸佛菩萨的加持下,在诸方大德的鼓励下,在广大受众的期待下,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不断前行,以实现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目标。

慧音、慧观合十

2016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