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第十经 合诵经(Sangitisuttam)

内容简介

《合诵经》为巴利经藏长部行道篇的第十部经。当时,佛陀与大比丘僧众一起住在末罗国波婆城附近的锻造工之子周那的芒果林里。

本经的开始,波婆的末罗族人听说佛陀与大比丘僧众住在周那的芒果林里,于是便请求佛陀最先使用刚刚建好的新集会所优跋达卡。在优跋达卡,佛陀以众多法语对波婆的末罗族人进行了教示、训诫、鼓舞、令欢喜、激励。在波婆的末罗族人离开以后,佛陀授意舍利弗尊者对比丘僧众进行开示。

当时,尼干陀·若提子在波婆刚刚去世。因为他的去世,尼干陀分裂为二派,相互之间唇枪舌剑,生起辩论、争论、口角而住。尼干陀·若提子的在家白衣弟子也对尼干陀弟子生起厌恶。

针对此事,舍利弗尊者告诫比丘僧众,佛陀所说之法,是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正等觉者所教授的法;因此,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舍利弗尊者从一法直至十法,次第讲述。在本经的最后,佛陀对舍利弗尊者的讲法予以肯定。

296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与由五百比丘组成的大比丘僧众一起在末罗国游化,进入名为波婆的末罗族人的城市。实际上,佛陀住在波婆附近的锻造工之子周那的芒果林里。

一、新集会所优跋达卡

297 此时,波婆的末罗族人刚刚建好一间名为优跋达卡的新集会所,还没有被沙门、婆罗门或任何人居住过。波婆的末罗族人听说:“佛陀与由五百比丘组成的大比丘僧众一起在末罗国游化,进入名为波婆的末罗族人的城市。实际上,佛陀住在波婆附近的锻造工之子周那的芒果林里。”于是,波婆的末罗族人接近佛陀所在的地方,接近以后顶礼佛陀,然后坐于一旁。

坐于一旁的波婆的末罗族人对佛陀如下说道:“尊师,波婆的末罗族人的名为优跋达卡的此新集会所刚刚建好不久,还没有被沙门、婆罗门或任何人居住过。尊师,请世尊首先受用。世尊首先受用以后,波婆的末罗族人再受用。这将成为波婆的末罗族人长远的利益和安乐。”佛陀默然应允。

298 波婆的末罗族人得知佛陀应允以后,便从座位站起,顶礼佛陀,右转接近集会所,接近以后在集会所里铺好所有的毯子,为佛陀准备好坐具,灌满水瓶,点亮油灯,然后接近佛陀所在的地方,接近以后顶礼佛陀,然后立于一旁。立于一旁的波婆的末罗族人对佛陀如下说道:“尊师,集会所里所有的毯子已经铺好,世尊的坐具已经铺好,水瓶已经灌满,油灯已经点亮。尊师,请世尊安排时间。”

299 于是,佛陀着衣,持衣钵,与比丘僧众一起靠近集会所。靠近以后洗足,进入集会所,背对着中间的柱子,面东而坐。比丘僧众也洗足以后进入集会所,背对着西侧的墙壁,佛陀在前,面东而坐。波婆的末罗族人也洗足以后进入集会所,背对着东侧的墙壁,佛陀在前,面西而坐。于是,夜晚,佛陀以众多法语对波婆的末罗族人进行了教示、训诫、鼓舞、令欢喜、激励。

“婆悉吒,夜晚已深,现在你们可以考虑离开。”

“遵命,尊师。”波婆的末罗族人应诺佛陀以后从座位站起,然后顶礼佛陀,右转离去。

300 在波婆的末罗族人离去后不久,佛陀环视一直沉默的比丘僧众,然后对尊者舍利弗说道:“舍利弗,比丘僧众已远离昏沉、睡眠。舍利弗,你来为彼比丘僧众开示法语。我的背痛,我要疗痛。”

“遵命,尊师。”尊者舍利弗应诺佛陀。

于是,佛陀将大衣四折铺好,右脇如狮子卧,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上,具念,具正知,作意起身之念。

二、尼干陀的分裂

301 当时,尼干陀·若提子在波婆刚刚去世。因为他的去世,尼干陀分裂为二派,相互之间唇枪舌剑,生起辩论、争论、口角而住。

“你不懂此法、此律。我懂此法、此律。”

“你怎么能懂此法、此律?”

“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

“我顺法,你逆法。”

“应该先说的,你却后说。应该后说的,你却先说。”

“你的观点自相矛盾。”

“你的观点已被驳倒,你已输。”

“你已偏离论题,所以应该去游走。如果可能,那么请明辨。”

在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之间唯有杀戮在生起。尼干陀·若提子的在家白衣弟子,他们也对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表示厌恶、不欢喜、舍离,正如对待彼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利于出离、不引导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坍塌的塔、无所依止的法和律。

302 于是,尊者舍利弗对比丘众说道:“诸朋友,尼干陀·若提子在波婆刚刚去世。因为他的去世,尼干陀分裂为二派,相互之间唇枪舌剑,生起辩论、争论、口角而住:‘你不懂此法、此律。我懂此法、此律。’‘你怎么能懂此法、此律?’‘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顺法,你逆法。’‘应该先说的,你却后说。应该后说的,你却先说。’‘你的观点自相矛盾。’‘你的观点已被驳倒,你已输。’‘你已偏离论题,所以应该去游走。如果可能,那么请明辨。’在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之间唯有杀戮在生起。尼干陀·若提子的在家白衣弟子,他们也对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表示厌恶、不欢喜、舍离,正如对待彼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利于出离、不引导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坍塌的塔、无所依止的法和律。”

“的确如此,尊者,这是因为法和律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利于出离,不引导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 “然而,诸朋友,此法是佛陀为我们所说,是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正等觉者所教授,因此,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

“那么,诸朋友,哪些是佛陀为我们所说,是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正等觉者所教授的法,因此,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

三、一法

303 “诸朋友,有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一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哪一法?

(1)一切有情皆依饮食而住。

(2)一切有情皆依行而住。

诸朋友,这些就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一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

四、二法

304 “诸朋友,有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二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哪二法?

(1)名和色。

(2)无明和有爱。

(3)有见和非有见。

(4)无惭和无愧。

(5)惭和愧。

(6)恶言性和恶友性。

(7)善言性和善友性。

(8)入罪善巧性和出罪善巧性。

(9)入定善巧性和出定善巧性。

(10)界善巧性和作意善巧性。

(11)入处善巧性和缘起善巧性。

(12)根据善巧性和非根据善巧性。

(13)正直和羞耻。

(14)忍辱和柔和。

(15)友爱和亲切。

(16)不害和净行。

(17)失念和不正知。

(18)念和正知。

(19)根门不守护和饮食不知量。

(20)根门守护和饮食知量。

(21)思择力和修习力。

(22)念力和定力。

(23)止息和内观。

(24)寂止相和策励相。

(25)策励和不散乱。

(26)戒不具足和见不具足。

(27)戒具足和见具足。

(28)戒清净和见清净。

(29)见清净和相应的见精勤。

(30)于应厌离处生起的厌离心和恐惧者的如理精勤。

(31)于善法的不满足和于精勤的不退转。

(32)明和解脱。

(33)灭尽智和无生智。

诸朋友,这些就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二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

五、三法

305 “诸朋友,有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三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哪三法?

(1)三不善根:贪不善根、嗔不善根、痴不善根。

(2)三善根:不贪善根、不嗔善根、不痴善根。

(3)三恶行: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

(4)三善行: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

(5)三不善浅观:欲浅观、恚浅观、害浅观。

(6)三善浅观:无欲浅观、无恚浅观、无害浅观。

(7)三不善思维:欲思维、恚思维、害思维。

(8)三善思维:无欲思维、无恚思维、无害思维。

(9)三不善想:欲想、恚想、害想。

(10)三善想:无欲想、无恚想、无害想。

(11)三不善界:欲界、恚界、害界。

(12)三善界:无欲界、无恚界、无害界。

(13)还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14)还有三界:色界、无色界、灭尽界。

(15)还有三界:低劣界、中等界、妙胜界。

(16)三渴爱:欲渴爱、有渴爱、无有渴爱。

(17)还有三渴爱:欲渴爱、色渴爱、无色渴爱。

(18)还有三渴爱:色渴爱、无色渴爱、灭尽渴爱。

(19)三结缚:有身见、疑惑、戒禁取。

(20)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

(21)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22)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

(23)三慢:我胜慢、我等慢、我劣慢。

(24)三时:过去时、将来时、现在时。

(25)三边:有身边、有身集边、有身灭边。

(26)三受: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

(27)三苦性:苦苦性、行苦性、坏苦性。

(28)三聚:邪性决定聚、正性决定聚、不定聚。

(29)三昏暗:对过去怀疑、疑惑、不信解、不净信;对将来怀疑、疑惑、不信解、不净信;对现在怀疑、疑惑、不信解、不净信。

(30)如来三不守护:诸朋友,如来是身行清净,如来没有‘他人对于我的这个不知晓’从而需要如来加以守护的身恶行。

诸朋友,如来是语行清净,如来没有‘他人对于我的这个不知晓’从而需要如来加以守护的语恶行。

诸朋友,如来是意行清净,如来没有‘他人对于我的这个不知晓’从而需要如来加以守护的意恶行。

(31)三障碍:贪障碍、嗔障碍、痴障碍。

(32)三火:贪火、嗔火、痴火。

(33)还有三火:应供火、居家火、应施火。

(34)三种色聚:有见有对色、无见有对色、无见无对色。

(35)三行:福行、非福行、不动行。

(36)三人:有学人、无学人、非有学非无学人。

(37)三长老:出身长老、法长老、俗称长老。

(38)三福业事:布施,此是福业事;戒,此是福业事;修习,此是福业事。

(39)三举罪事:依见、依闻、依疑。

(40)三欲再生:诸朋友,有现前欲的有情,其作用于现前的诸欲。例如,部分人和部分堕恶处的天神,此是第一欲再生。

诸朋友,有化作欲的有情,其作用于化作的诸欲,例如,乐化天神,此是第二欲再生。

诸朋友,有他化欲的有情,其作用于他化的诸欲,例如,他化自在天神,此是第三欲再生。

(41)三乐再生:诸朋友,有不断生起,住于乐的有情。例如,梵身天神,此是第一乐再生。

诸朋友,有因乐而充满、圆满、完全、遍满的有情。其经常、不时地发出自叹语:‘啊,乐!啊,乐!’例如,光音天神,此是第二乐再生。

诸朋友,有因乐而充满、圆满、完全、遍满的有情。其只满足于寂静并体验乐。例如,遍净天神,此是第三乐再生。

(42)三慧:有学慧、无学慧、非有学非无学慧。

(43)还有三慧:思所成慧、闻所成慧、修所成慧。

(44)三杖:闻杖、离杖、慧杖。

(45)三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46)三眼:肉眼、天眼、慧眼。

(47)三学: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

(48)三修习:身修习、心修习、慧修习。

(49)三无上:见无上、行道无上、解脱无上。

(50)三定:有浅观、有深观的定;无浅观唯深观的定;无浅观、无深观的定。

(51)还有三定:空定、无相定、无愿定。

(52)三净行:身净行、语净行、意净行。

(53)三牟尼位:身牟尼位、语牟尼位、意牟尼位。

(54)三善巧:增益善巧、减损善巧、方法善巧。

(55)三骄慢:无病骄慢、青壮骄慢、寿命骄慢。

(56)三主权:我主权、世主权、法主权。

(57)三论事:谈论与过去时间有关的话语:‘过去如此’;谈论与将来时间有关的话语:‘将来如此’;谈论与现在时间有关的话语:‘现在如此’。

(58)三明:宿住随念智明、有情生死智明、漏尽智明。

(59)三住处:天住处、梵住处、圣住处。

(60)三神变:神通神变、记说神变、教示神变。

诸朋友,这些就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三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

六、四法

306 “诸朋友,有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四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哪四法?

(1)四念处:诸朋友,在此,比丘具正勤,具正知,具念,调伏世间的贪欲和忧恼,于身体随观身体而住。

具正勤,具正知,具念,调伏世间的贪欲和忧恼,于感受随观感受而住。

具正勤,具正知,具念,调伏世间的贪欲和忧恼,于心随观心而住。

具正勤,具正知,具念,调伏世间的贪欲和忧恼,于诸法随观诸法而住。

(2)四正勤:诸朋友,在此,比丘为了令未生起的恶不善法不生起而生起意欲,策励,策励,勤精进,发心努力。

为了令已生起的恶不善法舍断而生起意欲,策励,勤精进,发心努力。

为了令未生起的善法生起而生起意欲,策励,勤精进,发心努力。

为了令已生起的善法住立、不错乱、广大、修习、圆满而生起意欲,勤精进,发心努力。

(3)四神足:诸朋友,在此,比丘修习具足欲定和精勤行的神足。

修习具足心定和精勤行的神足。

修习具足精进定和精勤行的神足。

修习具足观定和精勤行的神足。

(4)四禅定:诸朋友,在此,比丘由于离开诸欲,离开诸不善法,到达并住立于有浅观、有深观、因远离而生喜和乐的初禅。

由于浅观和深观寂灭,到达并住立于内部清净的心一境性,到达无浅观、无深观、具有因定而生喜和乐的第二禅。

离开喜,住于舍,具念,具正知,以身体感知乐,到达并住立于圣者所说的‘有舍、具念、住于乐’的第三禅。

舍弃乐,舍弃苦,以前早已熄灭喜和忧,到达并住立于非苦非乐、舍念遍净的第四禅。”

307 (5)“四定修习:诸朋友,有被修习、被多修习,为了现世的乐住而转起的定修习。

诸朋友,有被修习、被多修习,为了智见的获得而转起的定修习。

诸朋友,有被修习、被多修习,为了具念和正知而转起的定修习。

诸朋友,有被修习、被多修习,为了诸漏的灭尽而转起的定修习。

诸朋友,如何是被修习、被多修习,为了现世的乐住而转起的定修习?诸朋友,在此,比丘由于离开诸欲,离开诸不善法,到达并住立于有浅观、有深观、因远离而生喜和乐的初禅。由于浅观和深观寂灭,比丘到达并住立于内部清净的心一境性,到达无浅观、无深观,具有因定而生喜和乐的第二禅。比丘离开喜,住于舍,具念,具正知,以身体感知乐,到达并住立于圣者所说的‘有舍、具念、住于乐’的第三禅。比丘舍弃乐,舍弃苦,以前早已熄灭喜和忧,到达并住立于非苦非乐、舍念遍净的第四禅。诸朋友,这就是被修习、被多修习,为了现世的乐住而转起的定修习。

诸朋友,如何是被修习、被多修习,为了智见的获得而转起的定修习?在此,比丘作意光明想,如白昼思维黑夜,如黑夜思维白昼,保持白昼想。像这样,以无覆之心、不被覆藏之心修习光明心。诸朋友,这就是被修习、被多修习,为了智见的获得而转起的定修习。

诸朋友,如何是被修习、被多修习,为了具念和正知而转起的定修习?诸朋友,在此,比丘的受被了知生起,被了知存在,被了知灭亡。想被了知生起,被了知存在,被了知灭亡。浅观被了知生起,被了知存在,被了知灭亡。诸朋友,这就是被修习、被多修习,为了具念和正知而转起的定修习。

诸朋友,如何是被修习、被多修习,为了诸漏的灭尽而转起的定修习?在此,比丘随观五取蕴的生灭而住。这就是色,这就是色的生起,这就是色的灭尽。这就是受,这就是受的生起,这就是受的灭尽。这就是想,这就是想的生起,这就是想的灭尽。这就是行,这就是行的生起,这就是行的灭尽。这就是识,这就是识的生起,这就是识的灭尽。诸朋友,这就是被修习、被多修习,为了诸漏的灭尽而转起的定修习。”

308 (6)“四无量:诸朋友,在此,比丘以慈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亦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包含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慈俱在之心遍满而住。

以悲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亦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包含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悲俱在之心遍满而住。

以喜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亦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包含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喜俱在之心遍满而住。

以舍俱在之心遍满一个方向而住,同样,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亦遍满而住。像这样,于上下四维,于一切处,把一切作为自己,对于包含一切的世界,以广大、巨大、无量、无怨恨、无嗔恚的舍俱在之心遍满而住。

(7)四无色:诸朋友,在此,比丘因为超越所有色想,有对想灭尽,不作意种种想,故而到达并住立于‘虚空乃无边’的空无边处。

因为超越所有空无边处,故而到达并住立于‘识乃无边’的识无边处。

因为超越所有识无边处,故而到达并住立于‘乃无所有’的无所有处。

因为完全超越无所有处,故而到达并住立于非想非非想处。

(8)四依止:诸朋友,在此,比丘对某物思考以后再受用,对某物思考以后再忍受,对某物思考以后再回避,对某物思考以后再除去。”

309 (9)“四圣种姓:诸朋友,在此,比丘是各种僧衣的知足者,是满足于所有僧衣的称赞者,不会遭遇僧衣方面的不合适、不威仪。不会因未获得僧衣而苦恼,对获得的僧衣不执著、不失念、不犯罪过,见过患、具出离慧而受用。因为满足于所有僧衣,所以不自赞、不毁他。因为善巧、不懈怠、具正知、有念,所以,诸朋友,此就被称为‘住立于被称为最古圣种姓的比丘。’

进而,诸朋友,比丘是各种托钵食的知足者,是满足于所有托钵食的称赞者,不会遭遇托钵食方面的不合适、不威仪。不会因未获得托钵食而苦恼,对获得的托钵食不执著、不失念、不犯罪过,见过患、具出离慧而受用。因为满足于所有托钵食,所以不自赞、不毁他。因为善巧、不懈怠、具正知、有念,所以,诸朋友,此就被称为‘住立于被称为最古圣种姓的比丘。’

进而,诸朋友,比丘是各种坐卧处所的知足者,是满足于所有坐卧处所的称赞者,不会遭遇坐卧处所方面的不合适、不威仪。不会因未获得坐卧处所而苦恼,对获得的坐卧处所不执著、不失念、不犯罪过,见过患、具出离慧而受用。因为满足于所有坐卧处所,所以不自赞、不毁他。因为善巧、不懈怠、具正知、有念,所以,诸朋友,此就被称为‘住立于被称为最古圣种姓的比丘。’

进而,诸朋友,比丘是享受舍断者,欢喜舍断,是享受修习者,欢喜修习。因为是享受舍断者,欢喜舍断,是享受修习者,欢喜修习,所以不自赞、不毁他。因为善巧、不懈怠、具正知、有念,所以,诸朋友,此就被称为‘住立于被称为最古圣种姓的比丘。’”

310 (10)“四精勤:摄护精勤、舍断精勤、修习精勤、防护精勤。

诸朋友,如何是摄护精勤?诸朋友,在此,比丘以眼观色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眼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其依摄护而行,守护眼根,对眼根加以防护。

以耳闻声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耳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其依摄护而行,守护耳根,对耳根加以防护。

以鼻嗅香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鼻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其依摄护而行,守护鼻根,对鼻根加以防护。

以舌品味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舌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其依摄护而行,守护舌根,对舌根加以防护。

以身接触所触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身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其依摄护而行,守护身根,对身根加以防护。

以意知法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意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其依摄护而行,守护意根,对意根加以防护。诸朋友,此就被称为摄护精勤。

诸朋友,如何是舍断精勤?诸朋友,在此,比丘对于已生起的欲思维不认可,舍断,除去,令灭,使之成为虚无。对于已生起的嗔思维不认可,舍断,除去,令灭,使之成为虚无。对于已生起的害思维不认可,舍断,除去,令灭,使之成为虚无。对于已生起的恶不善法不认可,舍断,除去,令灭,使之成为虚无。诸朋友,此就被称为舍断精勤。

诸朋友,如何是修习精勤?诸朋友,在此,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依舍弃修习念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依舍弃修习择法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依舍弃修习精进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依舍弃修习喜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依舍弃修习轻安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依舍弃修习定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依舍弃修习舍觉支。诸朋友,此就被称为修习精勤。

诸朋友,如何是防护精勤?诸朋友,在此,比丘守护已生起的善定相,即骨想、虫啖食想、青瘀想、断坏想、膨胀想。诸朋友,此就被称为防护精勤。

(11)四智:法智、类比智、他心智、世俗智。

(12)还有四智:苦智、苦集智、苦灭智、引导苦灭尽的行道智。”

(13)“四预流支:亲近善人、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14)四预流者支:诸朋友,在此,圣弟子于佛陀具足绝对的净信:‘据此,彼佛陀是阿罗汉、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于法具足绝对的净信:‘法为佛陀所善说,是自证、随时、应来看者、具引导性、智者各自可经验。’

于僧具足绝对的净信:‘佛陀的弟子僧众是善行者,佛陀的弟子僧众是正行者,佛陀的弟子僧众是正理行者,佛陀的弟子僧众是和敬行者,佛陀的此四双八辈弟子僧众是应供食者,是应供献者,是应供养者,是应合掌者,是世间的无上福田。’

具足圣者所爱、无缺、无暇、无斑点、无混杂、自由、为识者所称赞、无取著、令人至三摩地的戒。

(15)四沙门果: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16)四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17)四食:第一或粗或细的物质食、第二触食、第三意思食、第四识食。

(18)四识住:诸朋友,住立的识因为色,以色为所缘,以色为所依,布满喜悦而住立,增大,增长,扩大。

诸朋友,住立的识因为受,以受为所缘,以受为所依,布满喜悦而住立,增大,增长,扩大。

诸朋友,住立的识因为想,以想为所缘,以想为所依,布满喜悦而住立,增大,增长,扩大。

诸朋友,住立的识因为行,以行为所缘,以行为所依,布满喜悦而住立,增大,增长,扩大。

(19)四行非道:欲不应行、嗔不应行、痴不应行、怖不应行。

(20)四渴爱的生起:诸朋友,比丘生起渴爱是因为衣而生起。

诸朋友,比丘生起渴爱是因为托钵食而生起。

诸朋友,比丘生起渴爱是因为坐卧处所而生起。

诸朋友,比丘生起渴爱是因为这种有无论而生起。

(21)四行道:迟通达苦行道、速通达苦行道、迟通达乐行道、速通达乐行道。

(22)还有四行道:不能忍行道、能忍行道、调御行道、平静行道。

(23)四法足:无贪法足、无嗔法足、正念法足、正定法足。

(24)四法受:诸朋友,有现在是苦、将来是苦果的法受。

诸朋友,有现在是苦、将来是乐果的法受。

诸朋友,有现在是乐、将来是苦果的法受。

诸朋友,有现在是乐、将来是乐果的法受。

(25)四法蕴: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

(26)四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27)四住立处:慧住立处、谛住立处、舍住立处、止息住立处。”

312 (28)“四记问:必答记问、反诘记问、分别记问、搁置记问。

(29)四业:诸朋友,有黑果的黑业。

诸朋友,有白果的白业。

诸朋友,有黑白果的黑白业。

诸朋友,有为了业的灭尽而转起的非白非黑果的非白非黑业。

(30)四应证觉法:应以念证觉宿住,应以眼证觉有情的生死,应以身证觉八解脱,应以慧证觉诸漏的灭尽。

(31)四暴流: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无明暴流。

(32)四缚:欲缚、有缚、见缚、无明缚。

(33)四离缚:欲缚的离缚、有缚的离缚、见缚的离缚、无明缚的离缚。

(34)四束缚:贪是身束缚。嗔是身束缚。戒禁取是身束缚。对此真实的执著是身束缚。

(35)四取著:欲取著、见取著、戒禁取著、自语取著。

(36)四胎:卵生胎、胎生胎、湿生胎、化生胎。

(37)四入胎:诸朋友,在此,有部分有情以不正知进入母胎,以不正知住于母胎,以不正知出离母胎。这是第一种入胎。

进而,诸朋友,在此,有部分有情以正知进入母胎,以不正知住于母胎,以不正知出离母胎。这是第二种入胎。

进而,诸朋友,在此,有部分有情以正知进入母胎,以正知住于母胎,以不正知出离母胎。这是第三种入胎。

进而,诸朋友,在此,有部分有情以正知进入母胎,以正知住于母胎,以正知出离母胎。这是第四种入胎。

(38)四自体获得:诸朋友,有自体获得,当自体获得时,只有我的思维进入,其他思维不进入。

诸朋友,有自体获得,当自体获得时,只有其他思维进入,我的思维不进入。

诸朋友,有自体获得,当自体获得时,我的思维进入,其他思维亦进入。

诸朋友,有自体获得,当自体获得时,我的思维不进入,其他思维亦不进入。”

313 (39)“四清净布施:诸朋友,有布施,施者清净,受者不清净。

诸朋友,有布施,受者清净,施者不清净。

诸朋友,有布施,施者不清净,受者亦不清净。

诸朋友,有布施,施者清净,受者亦清净。

(40)四摄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41)四非圣语:妄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

(42)四圣语:远离妄语、远离离间语、远离粗恶语、远离杂秽语。

(43)还有四非圣语:未见说见、未闻说闻、未觉说觉、未识说识。

(44)还有四圣语:未见说未见、未闻说未闻、未觉说未觉、未识说未识。

(45)还有四非圣语:见说未见、闻说未闻、觉说未觉、识说未识。

(46)还有四圣语:见说见、闻说闻、觉说觉、识说识。”

314 (47)“四种人:诸朋友,在此,有一种人苦行自己,从事自我苦行的实践。

诸朋友,在此,有一种人苦行其他,从事苦行其他的实践。

诸朋友,在此,有一种人苦行自己,从事自我苦行的实践,亦苦行其他,从事苦行其他的实践。

诸朋友,在此,有一种人不苦行自己,不从事自我苦行的实践,亦不苦行其他,不从事苦行其他的实践。其不自苦、不苦其他,于现世依梵体自我住立,是无欲、寂灭、清凉、感受乐之人。

(48)还有四种人:诸朋友,在此,有一种人行道是为了自利,不是为了利他。

诸朋友,在此,有一种人行道是为了利他,不是为了自利。

诸朋友,在此,有一种人行道不是为了自利,亦不是为了利他。

诸朋友,在此,有一种人行道是为了自利,亦是为了利他。

(49)还有四种人:到达暗黑的暗黑者、到达光明的暗黑者、到达暗黑的光明者、到达光明的光明者。

(50)还有四种人:不动沙门、红莲沙门、白莲沙门、沙门中的柔软沙门。

诸朋友,这些就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四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

第一诵分完

七、五法

315 “诸朋友,有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五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哪五法?

(1)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2)五取蕴: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

(3)五妙欲:眼睛所看见的欢喜、可爱、可意、喜色、具贪、贪染的色。

耳朵所听闻的欢喜、可爱、可意、喜色、具贪、贪染的声。

鼻子所嗅到的欢喜、可爱、可意、喜色、具贪、贪染的气味。

舌头所品尝的欢喜、可爱、可意、喜色、具贪、贪染的滋味。

身体所接触的欢喜、可爱、可意、喜色、具贪、贪染的所触。

(4)五归趣:地狱、畜生、饿鬼、人、天。

(5)五悭吝:对住所的悭吝、对种姓的悭吝、对利养的悭吝、对赞誉的悭吝、对法的悭吝。

(6)五蓋:贪欲蓋、嗔恚蓋、昏沉、睡眠蓋、掉举、后悔蓋、疑惑蓋。

(7)五下分束缚:有身见、怀疑、戒禁取、爱欲、嗔恚。

(8)五上分束缚:色贪、无色贪、慢心、掉举、无明。

(9)五学处: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邪淫、远离妄语、远离放逸因的米酒、果酒等酒类。”

316 (10)“五不可能:诸朋友,漏尽的比丘不可能故意地夺取有情的生命。

漏尽的比丘不可能以偷盗行为获取不与取。

漏尽的比丘不可能行淫法。

漏尽的比丘不可能讲故意的妄语。

漏尽的比丘不可能像以前在家里那样渴望、受用蓄财。

(11)五厄难:亲族厄难、受用厄难、病厄难、戒厄难、见厄难。诸朋友,有情不会因为亲族厄难、受用厄难、病厄难而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于苦处、恶处、难处的地狱。诸朋友,有情会因为戒厄难、见厄难而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于苦处、恶处、难处的地狱。

(12)五具足:亲族具足、受用具足、无病具足、戒具足、见具足。诸朋友,有情不会因为亲族具足、受用具足、无病具足而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于善道的天界。诸朋友,有情会因为戒具足、见具足而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于善道的天界。

(13)坏戒者的五破戒过患:诸朋友,在此,破戒的坏戒者由于放逸而遭受巨大的财物损失。这是坏戒者的第一种破戒过患。

进而,诸朋友,于破戒的坏戒者生起恶名声。这是坏戒者的第二种破戒过患。

进而,诸朋友,破戒的坏戒者在祭祀时靠近他人,如刹帝利、婆罗门、居家者、沙门等,只能畏惧地、羞耻地接近。这是坏戒者的第三种破戒过患。

进而,诸朋友,破戒的坏戒者糊涂地死去。这是坏戒者的第四种破戒过患。

进而,诸朋友,破戒的坏戒者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于苦处、恶处、难处的地狱。这是坏戒者的第五种破戒过患。

(14)持戒者的五具戒功德:诸朋友,在此,具戒的持戒者由于不放逸而财物广聚。这是持戒者的第一种具戒功德。

进而,诸朋友,于具戒的持戒者生起善名声。这是持戒者的第二种具戒功德。

进而,诸朋友,具戒的持戒者在祭祀时靠近他人,如刹帝利、婆罗门、居家者、沙门等,可以自信地、坦然地接近。这是持戒者的第三种具戒功德。

进而,诸朋友,具戒的持戒者清醒地死去。这是持戒者的第四种具戒功德。

进而,诸朋友,具戒的持戒者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于善道的天界。这是持戒者的第五种具戒功德。

(15)诸朋友,呵责的比丘欲呵责他人时,应该自我具备此五法,然后呵责他人。

依适时而说,不是依非适时。

依真实而说,不是依非真实。

依文雅而说,不是依粗暴。

依有意义而说,不是依无意义。

依慈心而说,不是依嗔心。

诸朋友,呵责的比丘欲呵责他人时,应该自我具备此五法,然后呵责他人。”

317 (16)“五精进支:诸朋友,在此,比丘是具信者,确信如来的菩提:‘据此,彼佛陀是阿罗汉、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无病、无恼,具有消化功能良好、不冷不热、适合中庸精进的消化器官。

无谄、无诳,对于导师、智慧的同修行者如实地表明自己。

勤精进,舍弃诸不善法,住于诸善法,具足强大力量和顽强努力,于诸善法不放弃责任。

是具慧者,具足令至生灭尽、圣抉择、令苦完全灭尽的慧。”

318 (17)“五净居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18)五不还者:中般涅槃者、生般涅槃者、无行般涅槃者、有行般涅槃者、到达上流色究竟天者。”

319 (19)“五心荒芜:诸朋友,在此,比丘对导师怀疑、疑惑、不信解、不净信。诸朋友,彼比丘对导师怀疑、疑惑、不信解、不净信,其就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此为第一个心荒芜。

进而,诸朋友,比丘对法怀疑、疑惑、不信解、不净信。诸朋友,彼比丘对法怀疑、疑惑、不信解、不净信,其就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此为第二个心荒芜。

进而,诸朋友,比丘对僧怀疑、疑惑、不信解、不净信。诸朋友,彼比丘对僧怀疑、疑惑、不信解、不净信,其就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此为第三个心荒芜。

进而,诸朋友,比丘对学怀疑、疑惑、不信解、不净信。诸朋友,彼比丘对学怀疑、疑惑、不信解、不净信,其就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此为第四个心荒芜。

进而,诸朋友,比丘对同修行者嗔恚、不合意、存害心、不高兴。诸朋友,彼比丘对同修行者嗔恚、不合意、存害心、不高兴,其就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此为第五个心荒芜。”

320 (20)“五心束缚:诸朋友,在此,比丘于诸欲是未离欲者,未离意欲、未离爱情、未离渴求、未离热恼、未离渴望。诸朋友,彼比丘于诸欲是未离欲者,未离意欲、未离爱情、未离渴求、未离热恼、未离渴望,其就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此为第一个心束缚。

进而,诸朋友,比丘于身体是未离欲者,未离意欲、未离爱情、未离渴求、未离热恼、未离渴望。诸朋友,彼比丘于身体是未离欲者,未离意欲、未离爱情、未离渴求、未离热恼、未离渴望,其就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此为第二个心束缚。

进而,诸朋友,比丘于色是未离欲者,未离意欲、未离爱情、未离渴求、未离热恼、未离渴望。诸朋友,比丘于色是未离欲者,未离意欲、未离爱情、未离渴求、未离热恼、未离渴望,其就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此为第三个心束缚。

进而,诸朋友,比丘随欲满腹而食,专注于躺卧乐、睡眠乐而住。诸朋友,比丘随欲满腹而食,专注于躺卧乐、睡眠乐而住,其就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此为第四个心束缚。

进而,诸朋友,比丘志求某一天众而行梵行:‘我通过此戒或戒禁或苦行或梵行而生为天或天众。’诸朋友,比丘志求某一天众而行梵行:‘我通过此戒或戒禁或苦行或梵行而生为天或天众’,其就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不能倾心于勇猛、专修、坚忍、精勤,此为第五个心束缚。

(21)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22)还有五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

(23)还有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321 (24)“五出离界:诸朋友,在此,比丘作意诸欲时,心于诸欲不跃进、不欢喜、不伫立、不放逸。其作意离欲时,心于离欲跃进、欢喜、伫立、解脱。其心善行、善修、善生起、善解脱,于诸欲离束缚。因欲而诸漏、诸坏、诸热恼生起,其从此解脱,其不感受该感受。此即被称为诸欲出离。

进而,诸朋友,在此,比丘作意嗔恚时,心于嗔恚不跃进、不欢喜、不伫立、不放逸。其作意不嗔时,心于不嗔跃进、欢喜、伫立、解脱。其心善行、善修、善生起、善解脱,于嗔恚离束缚。因嗔恚而诸漏、诸坏、诸热恼生起,其从此解脱,其不感受该感受。此即被称为嗔恚出离。

进而,诸朋友,在此,比丘作意恼害时,心于恼害不跃进、不欢喜、不伫立、不放逸。其作意不恼时,心于不恼跃进、欢喜、伫立、解脱。其心善行、善修、善生起、善解脱,于恼害离束缚。因恼害而诸漏、诸坏、诸热恼生起,其从此解脱,其不感受该感受。此即被称为恼害出离。

进而,诸朋友,在此,比丘作意诸色时,心于诸色不跃进、不欢喜、不伫立、不放逸。其作意非色时,心于非色跃进、欢喜、伫立、解脱。其心善行、善修、善生起、善解脱,于诸色离束缚。因色而诸漏、诸坏、诸热恼生起,其从此解脱,其不感受该感受。此即被称为色出离。

进而,诸朋友,在此,比丘作意有身时,心于有身不跃进、不欢喜、不伫立、不放逸。其作意有身灭时,心于有身灭跃进、欢喜、伫立、解脱。其心善行、善修、善生起、善解脱,于有身离束缚。因有身而诸漏、诸坏、诸热恼生起,其从此解脱,其不感受该感受。此即被称为有身出离。”

322 (25)“五解脱处:诸朋友,在此,导师或与导师等同的同修行者为比丘说法。诸朋友,导师或与导师等同的同修行者为比丘说法,其于彼法完全理解意义、完全理解法。完全理解意义、完全理解法者生起喜悦,因喜悦而生欢喜,因欢喜而身轻安,因身轻安而感知乐,因为乐而心定。这就是第一解脱处。

进而,诸朋友,导师或与导师等同的同修行者没有对比丘说法,然而,为他人针对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进行详细讲解。诸朋友,导师或与导师等同的同修行者没有对比丘说法,然而,为他人针对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进行详细讲解,其于彼法完全理解意义、完全理解法。完全理解意义、完全理解法者生起喜悦,因喜悦而生欢喜,因欢喜而身轻安,因身轻安而感知乐,因为乐而心定。这就是第二解脱处。

进而,诸朋友,导师或与导师等同的同修行者没有对比丘说法,也没有为他人针对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进行详细讲解,然而,详细地读诵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诸朋友,导师或与导师等同的同修行者没有对比丘说法,也没有为他人针对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进行详细讲解,然而,详细地读诵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其于彼法完全理解意义、完全理解法。完全理解意义、完全理解法者生起喜悦,因喜悦而生欢喜,因欢喜而身轻安,因身轻安而感知乐,因为乐而心定。这就是第三解脱处。

进而,诸朋友,导师或与导师等同的同修行者没有对比丘说法,也没有为他人针对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进行详细讲解,也没有详细地读诵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然而,用心浅观、深观、随作意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诸朋友,导师或与导师等同的同修行者没有对比丘说法,也没有为他人针对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进行详细讲解,也没有详细地读诵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然而,用心浅观、深观、随作意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其于彼法完全理解意义、完全理解法。完全理解意义、完全理解法者生起喜悦,因喜悦而生欢喜,因欢喜而身轻安,因身轻安而感知乐,因为乐而心定。这就是第四解脱处。

进而,诸朋友,导师或与导师等同的同修行者没有对比丘说法,也没有为他人针对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进行详细讲解,也没有详细地读诵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也没有用心浅观、深观、随作意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然而,以慧正确把握、善作意、正理解、善贯通某一禅定相。诸朋友,导师或与导师等同的同修行者没有对比丘说法,也没有为他人针对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进行详细讲解,也没有详细地读诵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也没有用心浅观、深观、随作意如是听闻、如是学习的法,然而,以慧正确把握、善作意、正理解、善贯通某一禅定相,其于彼法完全理解意义、完全理解法。完全理解意义、完全理解法者生起喜悦,因喜悦而生欢喜,因欢喜而身轻安,因身轻安而感知乐,因为乐而心定。这就是第五解脱处。

(26)五成熟解脱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的无我想、舍想、离贪想。

诸朋友,这些就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五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

八、六法

323 “诸朋友,有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六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哪六法?

(1)六内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

(2)六外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

(3)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4)六触身: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5)六感受身:眼触所生感受、耳触所生感受、鼻触所生感受、舌触所生感受、身触所生感受、意触所生感受。

(6)六想身:色想、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

(7)六思身:色思、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思。

(8)六渴爱身:色渴爱、声渴爱、香渴爱、味渴爱、触渴爱、法渴爱。”

324 (9)“六不尊重:诸朋友,在此,比丘对导师不尊重、不顺从而住。

对法不尊重、不顺从而住。

对僧不尊重、不顺从而住。

对学不尊重、不顺从而住。

对不放逸不尊重、不顺从而住。

对友情不尊重、不顺从而住。

(10)六尊重:诸朋友,在此,比丘对导师尊重、顺从而住。

对法尊重、顺从而住。

对僧尊重、顺从而住。

对学尊重、顺从而住。

对不放逸尊重、顺从而住。

对友情尊重、顺从而住。

(11)六喜近行:以眼观色,思维喜悦根据的色。

以耳闻声,思维喜悦根据的声。

以鼻嗅香,思维喜悦根据的香。

以舌品味,思维喜悦根据的味。

以身接触所触,思维喜悦根据的触。

以意知法,思维喜悦根据的法。

(12)六忧近行:以眼观色,思维忧恼根据的色。

以耳闻声,思维忧恼根据的声。

以鼻嗅香,思维忧恼根据的香。

以舌品味,思维忧恼根据的味。

以身接触所触,思维忧恼根据的触。

以意知法,思维忧恼根据的法。

(13)六舍近行:以眼观色,思维舍根据的色。

以耳闻声,想维舍根据的声。

以鼻嗅香,思维舍根据的香。

以舌品味,思维舍根据的味。

以身接触所触,思维舍根据的触。

以意知法,思维舍根据的法。

(14)六应忆持法:诸朋友,在此,比丘在同修行者中或当面或背后均示现慈身业,此亦为具有可意、具有尊重的应忆持法,为了摄护、无诤、和合、一性而转起。

进而,诸朋友,比丘在同修行者中或当面或背后均示现慈语业。此亦为具有可意、具有尊重的应忆持法,为了摄护、无诤、和合、一性而转起。

进而,诸朋友,比丘在同修行者中或当面或背后均示现慈意业。此亦为具有可意、具有尊重的应忆持法,为了摄护、无诤、和合、一性而转起。

进而,诸朋友,比丘对于如法获得的法利益乃至自己钵中所盛,对于这样的利益,无差别受用,与有戒的同修行者共同受用。此亦为具有可意、具有尊重的应忆持法,为了摄护、无诤、和合、一性而转起。

进而,诸朋友,比丘对于无缺、无暇、无污、无染、自由、为智者所称赞、无取著、引导至定的戒,在同修行者中或当面或背后均平等住于这样的戒。此亦为具有可意、具有尊重的应忆持法,为了摄护、无诤、和合、一性而转起。

进而,诸朋友,比丘对于可达出离、平等地将其实践者引导至苦灭尽的圣见,在同修行者中或当面或背后均平等住于这样的见。此亦为具有可意、具有尊重的应忆持法,为了摄护、无诤、和合、一性而转起。”

325 (15)“六诤论根:

诸朋友,在此,比丘成为易愤怒者、有怨恨者。诸朋友,成为易愤怒者、有怨恨者的比丘,其对导师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诸朋友,比丘对导师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其在僧中生起诤论。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像这样,诸朋友,你们要于内、于外找到诤论根。于是,诸朋友,你们要努力舍弃彼邪诤论根。像这样,诸朋友,你们要于内、于外不见诤论根。于是,诸朋友,你们要使彼邪诤论根将来则不产生影响而行动。像这样,舍断彼邪诤论根。这样做,彼邪诤论根将来不产生影响。

进而,诸朋友,比丘成为伪善者、欺瞒者。诸朋友,成为伪善者、欺瞒者的比丘,其对导师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诸朋友,比丘对导师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其在僧中生起诤论。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像这样,诸朋友,你们要于内、于外找到诤论根。于是,诸朋友,你们要努力舍弃彼邪诤论根。像这样,诸朋友,你们要于内、于外不见诤论根。于是,诸朋友,你们要使彼邪诤论根将来则不产生影响而行动。像这样,舍断彼邪诤论根。这样做,彼邪诤论根将来不产生影响。

进而,诸朋友,比丘成为嫉妒者、悭吝者。诸朋友,成为嫉妒者、悭吝者的比丘,其对导师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诸朋友,比丘对导师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其在僧中生起诤论。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像这样,诸朋友,你们要于内、于外找到诤论根。于是,诸朋友,你们要努力舍弃彼邪诤论根。像这样,诸朋友,你们要于内、于外不见诤论根。于是,诸朋友,你们要使彼邪诤论根将来则不产生影响而行动。像这样,舍断彼邪诤论根。这样做,彼邪诤论根将来不产生影响。

进而,诸朋友,比丘成为狡猾者、狡诈者。诸朋友,成为狡猾者、狡诈者的比丘,其对导师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诸朋友,比丘对导师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其在僧中生起诤论。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像这样,诸朋友,你们要于内、于外找到诤论根。于是,诸朋友,你们要努力舍弃彼邪诤论根。像这样,诸朋友,你们要于内、于外不见诤论根。于是,诸朋友,你们要使彼邪诤论根将来则不产生影响而行动。像这样,舍断彼邪诤论根。这样做,彼邪诤论根将来不产生影响。

进而,诸朋友,比丘成为恶欲者、邪见者。诸朋友,成为恶欲者、邪见者的比丘,其对导师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诸朋友,比丘对导师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其在僧中生起诤论。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像这样,诸朋友,你们要于内、于外找到诤论根。于是,诸朋友,你们要努力舍弃彼邪诤论根。像这样,诸朋友,你们要于内、于外不见诤论根。于是,诸朋友,你们要使彼邪诤论根将来则不产生影响而行动。像这样,舍断彼邪诤论根。这样做,彼邪诤论根将来不产生影响。

进而,诸朋友,比丘成为固执己见者、难舍己见者。诸朋友,成为固执己见者、难舍己见者的比丘,其对导师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诸朋友,比丘对导师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法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对僧也不尊重、不顺从而住,学也不完整,其在僧中生起诤论。诤论不是更多人的利益,不是更多人的快乐,是人天的不利益、不利得、苦。像这样,诸朋友,你们要于内、于外找到诤论根。于是,诸朋友,你们要努力舍弃彼邪诤论根。像这样,诸朋友,你们要于内、于外不见诤论根。于是,诸朋友,你们要使彼邪诤论根将来则不产生影响而行动。像这样,舍断彼邪诤论根。这样做,彼邪诤论根将来则不产生影响。

(16)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326 (17)“六应出离界:诸朋友,在此,比丘或许这样说:‘我修习、多修、通晓、依止、全力以赴、聚集、善精勤慈心解脱,尽管如此,嗔恚全面占据我心而住。’他应该得到这样的回答:‘不可以那样。’‘尊者,不许那样说!不许诽谤佛陀!因为诽谤佛陀实在不好。因为佛陀没有那样说过。尊者,此没有道理、没有机会,所谓修习、多修、通晓、依止、全力以赴、聚集、善精勤慈心解脱,尽管如此,嗔恚全面占据彼心而住,此道理不存在。尊者,因为嗔恚的出离,此正是慈心解脱。’

诸朋友,在此,比丘或许这样说:‘我修习、多修、通晓、依止、全力以赴、聚集、善精勤悲心解脱,尽管如此,害意全面占据我心而住。’他应该得到这样的回答:‘不可以那样。’‘尊者,不许那样说!不许诽谤佛陀!因为诽谤佛陀实在不好。因为佛陀没有那样说过。尊者,此没有道理、没有机会,所谓修习、多修、通晓、依止、全力以赴、聚集、善精勤悲心解脱,尽管如此,害意全面占据彼心而住,此道理不存在。尊者,因为害意的出离,此正是悲心解脱。’

诸朋友,在此,比丘或许这样说:‘我修习、多修、通晓、依止、全力以赴、聚集、善精勤喜心解脱,尽管如此,不快乐全面占据我心而住。’他应该得到这样的回答:‘不可以那样。’‘尊者,不许那样说!不许诽谤佛陀!因为诽谤佛陀实在不好。因为佛陀没有那样说过。尊者,此没有道理、没有机会,所谓修习、多修、通晓、依止、全力以赴、聚集、善精勤喜心解脱,尽管如此,不快乐全面占据彼心而住,此道理不存在。尊者,因为不快乐的出离,此正是喜心解脱。’

诸朋友,在此,比丘或许这样说:‘我修习、多修、通晓、依止、全力以赴、聚集、善精勤舍心解脱,尽管如此,贪全面占据我心而住。’他应该得到这样的回答:‘不可以那样。’‘尊者,不许那样说!不许诽谤佛陀!因为诽谤佛陀实在不好。因为佛陀没有那样说过。尊者,此没有道理、没有机会,所谓修习、多修、通晓、依止、全力以赴、聚集、善精勤舍心解脱,尽管如此,贪全面占据彼心而住,此道理不存在。尊者,因为贪的出离,此正是舍心解脱。’

诸朋友,在此,比丘或许这样说:‘我修习、多修、通晓、依止、全力以赴、聚集、善精勤无相心解脱,尽管如此,随相识全面占据我心而住。’他应该得到这样的回答:‘不可以那样。’‘尊者,不许那样说!不许诽谤佛陀!因为诽谤佛陀实在不好。因为佛陀没有那样说过。尊者,此没有道理、没有机会,所谓修习、多修、通晓、依止、全力以赴、聚集、善精勤无相心解脱,尽管如此,随相识全面占据彼心而住,此道理不存在。尊者,因为一切相的出离,此正是无相心解脱。’

诸朋友,在此,比丘或许这样说:‘我已经离开“是我”,我不承认“此是我”,尽管如此,怀疑、疑惑之箭全面占据我心而住。’他应该得到这样的回答:‘不可以那样。’‘尊者,不许那样说!不许诽谤佛陀!因为诽谤佛陀实在不好。因为佛陀没有那样说过。尊者,此没有道理、没有机会,所谓我已经离开“是我”,我不承认“此是我”,尽管如此,怀疑、疑惑之箭全面占据彼心而住,此道理不存在。尊者,因为怀疑、疑惑之箭的出离,此正是我慢的断除。’”

327 (18)“六无上:见无上、闻无上、利得无上、三学无上、奉三宝事无上、随念无上。

(19)六随念处: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施随念、天随念。

328 (20)六常住:诸朋友,在此,比丘以眼观色,非善意、非恶意,具念,具正知住于舍。

以耳闻声,非善意、非恶意,具念,具正知住于舍。

以鼻嗅香,非善意、非恶意,具念,具正知住于舍。

以舌品味,非善意、非恶意,具念,具正知住于舍。

以身接触所触,非善意、非恶意,具念,具正知住于舍。

以意识法,非善意、非恶意,具念,具正知住于舍。”

329 (21)“六阶层:诸朋友,在此,有一部分人属于黑色阶层,生黑法。

诸朋友,在此,有一部分人属于黑色阶层,生白法。

诸朋友,在此,有一部分人属于黑色阶层,生非黑非白的涅槃。

诸朋友,在此,有一部分人属于白色阶层,生白法。

诸朋友,在此,有一部分人属于白色阶层,生黑法。

诸朋友,在此,有一部分人属于白色阶层,生非黑非白的涅槃。

(22)六抉择分想:于无常的无常想、于苦的苦想、无我想、舍离想、离贪想、灭想。

诸朋友,这些就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六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

九、七法

330 “诸朋友,有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七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哪七法?”

(1)七圣财:信财、戒财、惭财、愧财、博闻财、施财、慧财。

(2)七觉支:念等觉支、择法等觉支、精进等觉支、喜等觉支、轻安等觉支、定等觉支、舍等觉支。

(3)七定资具: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

(4)七不正法:诸朋友,在此,比丘为无信者、无惭者、无愧者、寡闻者、懈怠者、失念者、恶慧者。

(5)七正法:诸朋友,在此,比丘为信者、惭者、愧者、博闻者、勤精进者、念现前者、具慧者。

(6)七善人法:诸朋友,在此,比丘为知法者、知意者、知己者、知量者、知时者、知众者、知人者。”

331 (7)“七殊妙事:诸朋友,在此,比丘于学受持生起强烈意欲,将来亦于学受持不离意欲。

于法观察生起强烈意欲,将来亦于法观察不离意欲。

于欲调伏生起强烈意欲,将来亦于欲调伏不离意欲。

于禅坐生起强烈意欲,将来亦于禅坐不离意欲。

于勤精进生起强烈意欲,将来亦于勤精进不离意欲。

于念聪敏生起强烈意欲,将来亦于念聪敏不离意欲。

于见洞察生起强烈意欲,将来亦于见洞察不离意欲。

(8)七想:无常想、无我想、不净想、过患想、舍离想、离贪想、灭尽想。

(9)七力: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

332 (10)“七识住:诸朋友,有种种身、种种想的有情,例如人、部分天神、部分堕于恶趣者,这是第一种识住。

诸朋友,有种种身、一种想的有情,例如最初生起的梵身天神,这是第二种识住。

诸朋友,有一种身、种种想的有情,例如光音天神,这是第三种识住。

诸朋友,有一种身、一种想的有情,例如遍净天神,这是第四种识住。

诸朋友,完全超越色想,有对想灭尽,不作意种种想,到达了‘虚空乃无边’的空无边处的有情,这是第五种识住。

诸朋友,完全超越空无边处,到达了‘识乃无边’的识无边处的有情,这是第六种识住。

诸朋友,完全超越识无边处,到达了‘乃无所有’的无所有处的有情,这是第七种识住。

(11)七应供养之人:俱分解脱者、慧解脱者、身证者、得见者、信解脱者、随法行者、随信行者。

(12)七随眠:贪随眠、嗔随眠、见随眠、疑随眠、慢随眠、有贪随眠、无明随眠。

(13)七结缚:爱结缚、嗔结缚、见结缚、疑结缚、慢结缚、有贪结缚、无明结缚。

(14)七诤止息:为了不断生起的诤论的止息和寂止,应采取现前调伏、应采取忆念调伏、应采取不糊涂调伏、应采取自发露、多数裁决、弹劾彼罪相、茅草覆地。诸朋友,这些就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七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

第二诵分完

十、八法

333 “诸朋友,有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八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哪八法?

(1)八邪性: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

(2)八正性: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3)八应供养之人:预流果者、为证预流果而行道者、一来果者、为证一来果而行道者、不还果者、为证不还果而行道者、阿罗汉果者、为证阿罗汉果而行道者。”

334 (4)“八懈怠:诸朋友,在此,比丘有应做之事。他如下思考:‘我有应做之事。做事,我的身体将会疲劳。好,我躺下。’他躺下,不是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一懈怠。

进而,诸朋友,比丘做完应做之事。他如下思考:‘我做完应做之事。做完事,我的身体疲劳。好,我躺下。’他躺下,不是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二懈怠。

进而,诸朋友,比丘有应行之路。他如下思考:‘我有应行之路。行路,我的身体将会疲劳。好,我躺下。’他躺下,不是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三懈怠。

进而,诸朋友,比丘行完了路。他如下思考:‘我行完了路。行完路,我的身体疲劳。好,我躺下。’他躺下,不是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四懈怠。

进而,诸朋友,比丘在乡村或城镇游化托钵,没有获得所需要的足够的或粗或细的食物。他如下思考:‘我在乡村或城镇游化托钵,没有获得所需要的足够的或粗或细的食物,为此我的身体疲劳、不堪任。好,我躺下。’他躺下,不是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五懈怠。

进而,诸朋友,比丘在乡村或城镇游化托钵,获得所需要的足够的或粗或细的食物。他如下思考:‘我在乡村或城镇游化托钵,获得所需要的足够的或粗或细的食物,为此我的身体沉重、不堪任,我的肚子实在胀。好,我躺下。’他躺下,不是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六懈怠。

进而,诸朋友,比丘患了小病。他如下思考:‘我患了小病,适合躺着。好,我躺下。’他躺下,不是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七懈怠。

进而,诸朋友,比丘病愈,病痊愈不久。他如下思考:‘我病愈,病痊愈不久,为此我的身体虚弱、不堪任。好,我躺下。’他躺下,不是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八懈怠。”

335 (5)“八努力:诸朋友,在此,比丘有应做之事。他如下思考:‘我有应做之事。做应做之事,则不容易作意诸佛的教导。好,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他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一努力。

进而,诸朋友,比丘已做完应做之事。他如下思考:‘我已做完应做之事。做事的我不能作意诸佛的教导。好,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他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二努力。

进而,诸朋友,比丘有应行之路。他如下思考:‘我有应行之路。行路的我不容易作意诸佛的教导。好,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他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三努力。

进而,诸朋友,比丘行完了路。他如下思考:‘我行完了路。行路的我不能作意诸佛的教导。好,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他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四努力。

进而,诸朋友,比丘在乡村或城镇游化托钵,没有获得所需要的足够的或粗或细的食物。他如下思考:‘我在乡村或城镇游化托钵,没有获得所需要的足够的或粗或细的食物,为此我的身体轻快、堪任。好,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他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五努力。

进而,诸朋友,比丘在乡村或城镇游化托钵,获得所需要的足够的或粗或细的食物。他如下思考:‘我在乡村或城镇游化托钵,获得所需要的足够的或粗或细的食物,为此我的身体有力、堪任。好,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他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六努力。

进而,诸朋友,比丘患了小病。他如下思考:‘我患了小病,我的病有加重的可能性。好,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他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七努力。

进而,诸朋友,比丘病愈,病痊愈不久。他如下思考:‘我病愈,病痊愈不久,我的病有复发的可能性。好,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他为了获得未获得、为了到达未到达、为了证得未证得而努力精进。这是第八努力。”

336 (6)“八布施事:欢喜地进行布施。

恐惧地进行布施。

以‘为我而布施’而进行布施。

‘将为我而布施’而进行布施。

‘布施好’而进行布施。

‘我煮饭,这些人不煮饭,煮饭的我不给不煮饭者布施则不适合’而进行布施。

‘进行此布施,则好名声于我生起’而进行布施。

为了心庄严、为了心资具而进行布施。”

337 (7)“八布施生起:诸朋友,在此,某人为沙门、婆罗门布施食物、饮品、衣服、车乘、花、香、油、卧具、住所、灯具。其对于彼布施怀有期待。其看到刹帝利大富豪、婆罗门大富豪、居家者大富豪获得、具足、自娱五种妙欲。其如下思考:‘啊,但愿在我的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与刹帝利大富豪共住,与婆罗门大富豪共住,与居家者大富豪共住。’其调整此心、确立此心、修行此心,其心不是为了脱离卑劣进一步修习,只是为了再生于该地而转起。然而,我说因为其是具戒者,而不是因为是恶戒者。诸朋友,具戒者成功,因为心的志向清净。

进而,诸朋友,在此,某人为沙门、婆罗门布施食物、饮品、衣服、车乘、花、香、油、卧具、住所、灯具。其对于彼布施怀有期待。其听到‘四大天王长寿、美貌、多乐’。其如下思考:‘啊,但愿在我的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与四大天王共住。’其调整此心、确立此心、修行此心,其心不是为了脱离卑劣进一步修习,只是为了再生于该地而转起。然而,我说因为其是具戒者,而不是因为是恶戒者。诸朋友,具戒者成功,因为心的志向清净。

进而,诸朋友,在此,某人为沙门、婆罗门布施食物、饮品、衣服、车乘、花、香、油、卧具、住所、灯具。其对于彼布施怀有期待。其听到‘三十三天神长寿、美貌、多乐’。其如下思考:‘啊,但愿在我的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与三十三天王共住。’其调整此心、确立此心、修行此心,其心不是为了脱离卑劣进一步修习,只是为了再生于该地而转起。然而,我说因为其是具戒者,而不是因为是恶戒者。诸朋友,具戒者成功,因为心的志向清净。

进而,诸朋友,在此,某人为沙门、婆罗门布施食物、饮品、衣服、车乘、花、香、油、卧具、住所、灯具。其对于彼布施怀有期待。其听到‘耶摩天神长寿、美貌、多乐’。其如下思考:‘啊,但愿在我的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与耶摩天神共住。’其调整此心、确立此心、修行此心,其心不是为了脱离卑劣进一步修习,只是为了再生于该地而转起。然而,我说因为其是具戒者,而不是因为是恶戒者。诸朋友,具戒者成功,因为心的志向清净。

进而,诸朋友,在此,某人为沙门、婆罗门布施食物、饮品、衣服、车乘、花、香、油、卧具、住所、灯具。其对于彼布施怀有期待。其听到‘兜率天神长寿、美貌、多乐’其如下思考:‘啊,但愿在我的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与兜率天神共住。’其调整此心、确立此心、修行此心,其心不是为了脱离卑劣进一步修习,只是为了再生于该地而转起。然而,我说因为其是具戒者,而不是因为是恶戒者。诸朋友,具戒者成功,因为心的志向清净。

进而,诸朋友,在此,某人为沙门、婆罗门布施食物、饮品、衣服、车乘、花、香、油、卧具、住所、灯具。其对于彼布施怀有期待。其听到‘乐化天神长寿、美貌、多乐’。其如下思考:‘啊,但愿在我的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与乐化天神共住。’其调整此心、确立此心、修行此心,其心不是为了脱离卑劣进一步修习,只是为了再生于该地而转起。然而,我说因为其是具戒者,而不是因为是恶戒者。诸朋友,具戒者成功,因为心的志向清净。

进而,诸朋友,在此,某人为沙门、婆罗门布施食物、饮品、衣服、车乘、花、香、油、卧具、住所、灯具。其对于彼布施怀有期待。其听到‘他化自在天神长寿、美貌、多乐’。其如下思考:‘啊,但愿我的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与他化自在天神共住。’其调整此心、确立此心、修行此心,其心不是为了脱离卑劣进一步修习,只是为了再生于该地而转起。然而,我说因为其是具戒者,而不是因为是恶戒者。诸朋友,具戒者成功,因为心的志向清净。

进而,诸朋友,在此,某人为沙门、婆罗门布施食物、饮品、衣服、车乘、花、香、油、卧具、住所、灯具。其对于彼布施怀有期待。其听到‘梵身天神长寿、美貌、多乐’其如下思考:‘啊,但愿我的身体坏灭,死后再生,与梵身天神共住。’其调整此心、确立此心、修行此心,其心不是为了脱离卑劣进一步修习,只是为了再生于该地而转起。然而,我说因为其是具戒者,而不是因为是恶戒者。诸朋友,具戒者成功,因为心的志向清净。

(8)八众: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居家者众、沙门众、四天王众、三十三天众、魔众、梵天众。

(9)八世间法:利得、非利得、名誉、不名誉、毁訾、赞誉、乐、苦。”

338 (10)“八胜处:某内有色想者见外诸少量的美色、恶色,‘我对其征服、了知、看到’,成为这样的有想者。这是第一胜处。

某内有色想者见外诸无量的美色、恶色,‘我对其征服、了知、看到’,成为这样的有想者。这是第二胜处。

某内无色想者见外诸少量的美色、恶色,‘我对其征服、了知、看到’,成为这样的有想者。这是第三胜处。

某内无色想者见外诸无量的美色、恶色,‘我对其征服、了知、看到’,成为这样的有想者。这是第四胜处。

某内无色想者见外诸青色、青颜色、青特征、青光泽。恰似青色亚麻花具有青颜色、青特征、青光泽。又恰似波罗奈产的两面光滑的青色布,具有青颜色、青特征、青光泽。像这样,某内无色想者见外诸青色、青颜色、青特征、青光泽,‘我对其征服、了知、看到’,成为这样的有想者。这是第五胜处。

某内无色想者见外诸黄色、黄颜色、黄特征、黄光泽。恰似黄色迦尼迦花具有黄颜色、黄特征、黄光泽。又恰似波罗奈产的两面光滑的黄色布,具有黄颜色、黄特征、黄光泽。像这样,某内无色想者见外诸黄色、黄颜色、黄特征、黄光泽,‘我对其征服、了知、看到’,成为这样的有想者。这是第六胜处。

某内无色想者见外诸红色、红颜色、红特征、红光泽。恰似红色般豆时婆迦花具有红颜色、红特征、红光泽。又恰似波罗奈产的两面光滑的红色布,具有红颜色、红特征、红光泽。像这样,某内无色想者见外诸红色、红颜色、红特征、红光泽,‘我对其征服、了知、看到’成为这样的有想者。这是第七胜处。

某内无色想者见外诸白色、白颜色、白特征、白光泽。恰似白色启明星具有白颜色、白特征、白光泽。又恰似波罗奈产的两面光滑的白色布,具有白颜色、白特征、白光泽。像这样,某内无色想者见外诸白色、白颜色、白特征、白光泽,‘我对其征服、了知、看到’,成为这样的有想者。这是第八胜处。”

339 (11)“八解脱:有色者见诸色,此是第一解脱。

于内无色想者外见诸色,此是第二解脱。

胜解就是清净者,此是第三解脱。

完全超越色想,有对想灭尽,不作意种种想,到达‘虚空乃无边’的空无边处,这是第四种解脱。

完全超越空无边处,到达‘识乃无边’的识无边处,这是第五种解脱。

完全超越识无边处,到达‘乃无所有’的无所有处,这是第六种解脱。

完全超越无所有处,到达并住立于非想非非想处,这是第七种解脱。

完全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到达并住立于想受灭,这是第八种解脱。

诸朋友,这些就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八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

十一、九法

340 “诸朋友,有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九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哪九法?

(1)九嗔怒事:‘其为我做了无意义的事情’而发嗔怒。

‘其在为我做无意义的事情’而发嗔怒。

‘其将为我做无意义的事情’而发嗔怒。

‘其为我可爱、可意者做了无意义的事情’而发嗔怒。

‘其在为我可爱、可意者做无意义的事情’而发嗔怒。

‘其将为我可爱、可意者做无意义的事情’而发嗔怒。

‘其为我不可爱、不可意者做了有意义的事情’而发嗔怒。

‘其在为我不可爱、不可意者做有意义的事情’而发嗔怒。

‘其将为我不可爱、不可意者做有意义的事情’而发嗔怒。

(2)九嗔怒调伏:‘其为我做了无意义的事情,怎么可以对其有要求?’从而调伏嗔怒。

‘其在为我做无意义的事情,怎么可以对其有要求?’从而调伏嗔怒。

‘其将为我做无意义的事情,怎么可以对其有要求?’从而调伏嗔怒。

‘其为我可爱、可意者做了无意义的事情,怎么可以对其有要求?’从而调伏嗔怒。

‘其在为我可爱、可意者做无意义的事情,怎么可以对其有要求?’从而调伏嗔怒。

‘其将为我可爱、可意者做无意义的事情,怎么可以对其有要求?’从而调伏嗔怒。

‘其为我不可爱、不可意者做了有意义的事情,怎么可以对其有要求?’从而调伏嗔怒。

‘其在为我不可爱、不可意者做有意义的事情,怎么可以对其有要求?’从而调伏嗔怒。

‘其将为我不可爱、不可意者做有意义的事情,怎么可以对其有要求?’从而调伏嗔怒。”

341 (3)“九有情居:诸朋友,有种种身、种种想的有情,例如人、部分天神、部分堕于恶趣者,这是第一种有情居。

诸朋友,有种种身、一种想的有情,例如最初生起的梵身天神,这是第二种有情居。

诸朋友,有一种身、种种想的有情,例如光音天神,这是第三种有情居。

诸朋友,有一种身、一种想的有情,例如遍净天神,这是第四种有情居。

诸朋友,有无想、无感知的有情,例如无想有情天神,这是第五种有情居。

诸朋友,有完全超越色想,有对想灭尽,不作意种种想,到达了‘虚空乃无边’的空无边处的有情,这是第六种有情居。

诸朋友,有完全超越空无边处,到达了‘识乃无边’的识无边处的有情,这是第七种有情居。

诸朋友,有完全超越识无边处,到达了‘乃无所有’的无所有处的有情,这是第八种有情居。

诸朋友,有完全超越无所有处,到达并住立于非想非非想处的有情,这是第九种有情居。”

342 (4)“九梵行住的不时不节:诸朋友,在此,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生于世上,令得寂静,令般涅槃,引导至涅槃,善逝所教导的法得到阐述。尽管如此,此人再生于地狱。这是第一梵行住的不时不节。

进而,诸朋友,在此,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生于世上,令得寂静,令般涅槃,引导至涅槃,善逝所教导的法得到阐述。尽管如此,此人再生为畜生。这是第二梵行住的不时不节。

进而,诸朋友,在此,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生于世上,令得寂静,令般涅槃,引导至涅槃,善逝所教导的法得到阐述。尽管如此,此人再生为饿鬼。这是第三梵行住的不时不节。

进而,诸朋友,在此,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生于世上,令得寂静,令般涅槃,引导至涅槃,善逝所教导的法得到阐述。尽管如此,此人再生为阿修罗。这是第四梵行住的不时不节。

进而,诸朋友,在此,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生于世上,令得寂静,令般涅槃,引导至涅槃,善逝所教导的法得到阐述。尽管如此,此人再生为某长寿天身。这是第五梵行住的不时不节。

进而,诸朋友,在此,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生于世上,令得寂静,令般涅槃,引导至涅槃,善逝所教导的法得到阐述。尽管如此,此人再生为边地的野蛮、无智之人。那里不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所到之处。这是第六梵行住的不时不节。

进而,诸朋友,在此,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生于世上,令得寂静,令般涅槃,引导至涅槃,善逝所教导的法得到阐述。此人再生于中部地区。尽管如此,其是邪见、颠倒想者:‘没有布施,没有供养,没有祭品,没有善恶业的果报异熟,没有此世,没有彼世,没有母亲,没有父亲,没有化生有情。世上没有正行、正实践的沙门和婆罗门自证、觉悟、阐述此世、彼世。’这是第七梵行住的不时不节。

进而,诸朋友,在此,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生于世上,令得寂静,令般涅槃,引导至涅槃,善逝所教导的法得到阐述。此人再生于中部地区。尽管如此,其无慧、愚钝、聋哑,不能思考善说、恶说的意义。这是第八梵行住的不时不节。

进而,诸朋友,在此,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未生于世上,令得寂静,令般涅槃,引导至涅槃,善逝所教导的法未得到阐述。尽管此人再生于中部地区。尽管其有慧,不愚钝,不聋哑,能够思考善说、恶说的意义。这是第九梵行住的不时不节。”

343 (5)“九次第住:诸朋友,在此,比丘由于离开诸欲,离开诸不善法,到达并住立于有浅观、有深观、因远离而生喜和乐的初禅。由于浅观、深观寂灭,比丘到达并住立于内部清净的心一境性,到达无浅观、无深观,具有因定而生喜和乐的第二禅。比丘离开喜,住于舍,具念,具正知,以身体感知乐,到达并住立于圣者所说的‘有舍、具念、住于乐’的第三禅。比丘舍弃乐,舍弃苦,以前早已熄灭喜和忧,到达并住立于非苦非乐、舍念遍净的第四禅。完全超越色想,有对想灭尽,不作意种种想,到达并住立于‘虚空乃无边’的空无边处。完全超越空无边处,到达并住立于‘识乃无边’的识无边处。完全超越识无边处,到达并住立于‘乃无所有’的无所有处。完全超越无所有处,到达并住立于非想非非想处。完全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到达并住立于想受灭。”

344 (6)“九次第灭:对于进入初禅者,欲想灭尽。对于进入二禅者,浅观、深观灭尽。对于进入三禅者,喜灭尽。对于进入四禅者,出入息灭尽。对于进入空无边处者,色想灭尽。对于进入识无边处者,空无边处想灭尽。对于进入无所有处者,识无边处想灭尽。对于进入非想非非想处者,无所有处想灭尽。对于进入想受灭者,想和受灭尽。”

诸朋友,这些就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九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

十二、十法

345 “诸朋友,有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十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哪十法?

(1)十依护法:诸朋友,在此,比丘是具戒者。为波罗提木叉律仪所防护,具足正行和正处而住,于微罪之中见怖畏,于诸学处受持、学习。诸朋友,比丘是具戒者。为波罗提木叉律仪所防护,具足正行和正处而住,于微罪之中见怖畏,于诸学处受持、学习,此也是依护法。

进而,诸朋友,比丘是多闻者、持闻者、集闻者。对于充分讲述初善、中善、后善、有内容、有形式、完整圆满、清净梵行的彼诸法,对于这样的法是多闻者,是充足者,通过语言加以积集、作意观察,以见善加以贯通。诸朋友,比丘是多闻者、持闻者、集闻者。对于充分讲述初善、中善、后善、有内容、有形式、完整圆满、清净梵行的彼诸法,对于这样的法是多闻者,是充足者,通过语言加以积集、作意观察,以见善加以贯通,此也是依护法。

进而,诸朋友,比丘是善知识、善同伴、善朋友。诸朋友,比丘是善知识、善同伴、善朋友,此也是依护法。

进而,诸朋友,比丘是顺从者,具足顺从法,是忍受者、善取教诫者。诸朋友,比丘是顺从者,具足顺从法,是忍受者、善取教诫者,此也是依护法。

进而,诸朋友,比丘是对同修行者各种所应做之事都善巧、不懈怠者,具足相应方法进行观察,应该这样做,应该这样调整。诸朋友,比丘是对同修行者各种所应做之事都善巧、不懈怠者,具足相应方法进行观察,应该这样做,应该这样调整,此也是依护法。

进而,诸朋友,比丘是渴望法者、谈欢喜语言者,是对胜法、胜律具有广大喜悦者。诸朋友,比丘是渴望法者、谈欢喜语言者,是对胜法、胜律具有广大喜悦者,此也是依护法。

进而,诸朋友,比丘对于任何衣、食、坐卧具、医药都是知足者。诸朋友,比丘对于任何衣、食、坐卧具、医药都是知足者,此也是依护法。

进而,诸朋友,比丘是勤精进者,舍弃不善法,受持诸善法,强有力、勤努力,于诸善法不放弃责任而住。诸朋友,比丘是勤精进者,舍弃不善法,受持诸善法,强有力、勤努力,于诸善法不放弃责任而住,此也是依护法。

进而,诸朋友,比丘是具念者,具足最胜敏锐念,对于长久以前之所做、长久以前之所说都能记忆、随念。诸朋友,比丘是具念者,具足最胜敏锐念,对于长久以前之所做、长久以前之所说都能记忆、随念,此也是依护法。

进而,诸朋友,比丘是具慧者,具足令至生灭尽、圣抉择、令苦完全灭尽的慧。诸朋友,比丘是具慧者,具足令至生灭尽、圣抉择、令苦完全灭尽的慧,此也是依护法。”

346 (2)“十遍处:于上下、四维、无二种、无量思维地遍处。

于上下、四维、无二种、无量思维水遍处。

于上下、四维、无二种、无量思维火遍处。

于上下、四维、无二种、无量思维风遍处。

于上下、四维、无二种、无量思维青遍处。

于上下、四维、无二种、无量思维黄遍处。

于上下、四维、无二种、无量思维赤遍处。

于上下、四维、无二种、无量思维白遍处。

于上下、四维、无二种、无量思维空遍处。

于上下、四维、无二种、无量思维识遍处。”

347 (3)“十不善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嗔、邪见。

(4)十善道: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邪淫、远离妄语、远离离间语、远离粗恶语、远离杂秽语、不贪、不嗔、正见。”

348 (5)“十圣住:诸朋友,在此,比丘是五分舍断者、六支具足者、一守护者、四依止者、除遣种种谛者、完全彻底舍弃欲者、清净思维者、身行轻安者、善解脱心者、善解脱慧者。

诸朋友,何谓比丘是五分舍断者?诸朋友,在此,比丘舍断贪欲,舍断嗔恚,舍断昏沉、睡眠,舍断掉举、后悔,舍断疑惑。像这样,诸朋友,比丘是五分舍断者。

诸朋友,何谓比丘是六支具足者?诸朋友,在此,比丘以眼观色,非善意、非恶意,具念,具正知住于舍。以耳闻声,非善意、非恶意,具念,具正知住于舍。以鼻嗅香,非善意、非恶意,具念,具正知住于舍。以舌品味,非善意、非恶意,具念,具正知住于舍。以身接触所触,非善意、非恶意,具念,具正知住于舍。以意识法,非善意、非恶意,具念,具正知住于舍。像这样,诸朋友,比丘是六支具足者。

诸朋友,何谓比丘是一守护者?诸朋友,在此,比丘通过守护意达到心具足。像这样,诸朋友,比丘是一守护者。

诸朋友,何谓比丘是四依止者?诸朋友,在此,比丘对某物思考以后加以受用,对某物思考以后加以忍受,对某物思考以后加以回避,对某物思考以后加以除去。像这样,诸朋友,比丘是四依止者。

诸朋友,何谓比丘是除遺种种谛者?诸朋友,在此,对于比丘,有各种沙门、婆罗门的种种谛,所有这些被除去、除遣、舍弃、排除、丢出、舍断、脱离。像这样,诸朋友,比丘是除遣种种谛者。

诸朋友,何谓比丘是完全彻底舍弃欲者?诸朋友,在此,比丘舍断欲求,舍断有求,止息梵行求。像这样,诸朋友,比丘是完全彻底舍弃欲者。

诸朋友,何谓比丘是清净思维者?诸朋友,在此,比丘的贪思维被舍弃,嗔思维被舍弃,害思维被舍弃。像这样,诸朋友,比丘是清净思维者。

诸朋友,何谓比丘是身行轻安者?诸朋友,在此,比丘舍弃乐,舍弃苦,以前已经熄灭喜和忧,到达并住立于非苦非乐、舍念遍净的第四禅。像这样,诸朋友,比丘是身行轻安者。

诸朋友,何谓比丘是善解脱心者?诸朋友,在此,比丘心从贪解脱,心从嗔解脱,心从痴解脱。像这样,诸朋友,比丘是善解脱心者。

诸朋友,何谓比丘是善解脱慧者?诸朋友,在此,比丘深知‘如被连根斩断的多罗树,对于我,贪已被舍弃,将来不再生。’深知‘如被连根斩断的多罗树,对于我,嗔已被舍弃,将来不再生。’深知‘如被连根斩断的多罗树,对于我,痴已被舍弃,将来不再生。’像这样,诸朋友,比丘是善解脱慧者。

(6)十无学法:无学正见、无学正思、无学正语、无学正业、无学正命、无学正精进、无学正念、无学正定、无学正智、无学正解脱。

诸朋友,这些就是知者、见者、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彼佛陀所善阐述的十法。大家应合诵,不应诤论。只有这样做,此梵行才能够长久地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而存在。”

349 这时,佛陀起身对尊者舍利弗说道:“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你善巧地对诸比丘讲述了合诵法门。”这是导师对尊者舍利弗所说的认可。彼众比丘内心喜悦,欢喜尊者舍利弗所说。

(合诵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