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净信经》为巴利经藏长部行道篇的第六部经。当时,佛陀住在维丹纳的释迦族领地内一处芒果园的殿堂里。
当时,因为尼干陀·若提子的去世,尼干陀内部发生分裂和争论,其在家弟子也对尼干陀失去信仰和护持。于是,沙弥纯陀与阿难陀尊者一起拜见佛陀,就此事向佛陀询问。
首先,佛陀针对正等觉者所教授的法、律和非正等觉者所教授的法、律,以及令弟子苦恼的导师和不令弟子苦恼的导师进行分析,然后对怎样的梵行才是圆满进行说示。佛陀指出,为了此梵行长久住世,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要勤修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进而,佛陀针对哪些事情不解释、哪些事情解释以及其理由进行开示。佛陀还指出了卑劣、粗俗、凡夫、非圣、不具有意义的四种安乐行,以及为了毕竟厌离,为了离贪,为了灭尽,为了寂止,为了证智,为了正觉,为了涅槃而践行并具有极大利益和果报的四种安乐行。
164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住在名为维丹纳的位于释迦族领地内一处芒果园的殿堂里。
当时,尼干陀·若提子在波婆刚刚去世。因为他的去世,尼干陀分裂为二派,相互之间唇枪舌剑,生起辩论、争论、口角而住。
“你不懂此法、此律。我懂此法、此律。”
“你怎么能懂此法、此律?”
“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
“我顺法,你逆法。”
“应该先说的,你却后说。应该后说的,你却先说。”
“你的观点自相矛盾。”
“你的观点已被驳倒,你已输。”
“你已偏离论题,所以应该去游走。如果可能,那么请明辨。”
在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之间唯有杀戮在生起。尼干陀·若提子的在家白衣弟子,他们也对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表示厌恶、不欢喜、舍离,正如对待彼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达出离、不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坍塌的塔、无所依止的法和律。
165 此时,沙弥纯陀在波婆的萨马村度过雨安居,然后靠近尊者阿难陀所在的地方,靠近以后顶礼尊者阿难陀,然后坐于一旁。坐于一旁的沙弥纯陀对尊者阿难陀如下说道:“尊者,尼干陀·若提子在波婆刚刚去世。因为他的去世,尼干陀分裂为二派,相互之间唇枪舌剑,生起辩论、争论、口角而住:‘你不懂此法、此律。我懂此法、此律。’‘你怎么能懂此法、此律?’‘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顺法,你逆法。’‘应该先说的,你却后说。应该后说的,你却先说。’‘你的观点自相矛盾。’‘你的观点已被驳倒,你已输。’‘你已偏离论题,所以应该去游走。如果可能,那么请明辨。’在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之间唯有杀戮在生起。尼干陀·若提子的在家白衣弟子,他们也对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表示厌恶、不欢喜、舍离,正如对待彼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达出离、不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坍塌的塔、无所依止的法和律。”
听闻此言,尊者阿难陀对沙弥纯陀如下说道:“朋友纯陀,这是带去拜见世尊的话题。朋友纯陀,走,我们去靠近世尊。靠近以后向世尊询问此意。”
“好的,尊者。”沙弥纯陀应诺尊者阿难陀。
于是,尊者阿难陀和沙弥纯陀靠近佛陀所在的地方,靠近以后顶礼佛陀,然后坐于一旁。坐于一旁的尊者阿难陀对佛陀如下说道:“尊师,此沙弥纯陀如下说道:‘尊者,尼干陀·若提子在波婆刚刚去世。因为他的去世,尼干陀分裂为二派,相互之间唇枪舌剑,生起辩论、争论、口角而住。“你不懂此法、此律。我懂此法、此律。”“你怎么能懂此法、此律?”“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顺法,你逆法。”“应该先说的,你却后说。应该后说的,你却先说。”“你的观点自相矛盾。”“你的观点已被驳倒,你已输。”“你已偏离论题,所以应该去游走。如果可能,那么请明辨。”在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之间唯有杀戮在生起。尼干陀·若提子的在家白衣弟子,他们也对尼干陀·若提子的出家弟子表示厌恶、不欢喜、舍离,正如对待彼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达出离、不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坍塌的塔、无所依止的法和律。’”
166 “纯陀,像这样,这是因为法和律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达出离,不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纯陀,在此,导师是非正等觉者,法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达出离,不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然而,弟子于该法而住,不是法随法行者,不是如法行者,不是随法行者,从该法脱离而存在。他是应如此被言说者:‘朋友,因此你有诸利养,因此你是善获得。你的导师是非正等觉者,法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达出离,不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然而,你于该法而住,不是法随法行者,不是如法行者,不是随法行者,从该法脱离而存在。’像这样,纯陀,此时,导师也应被责难,此时,法也应被责难,然而,此时,弟子应该像这样被褒扬。纯陀,或许有人对这样的弟子如下说道:‘尊者,你应该按照你的导师所展示、所告知的法那样去行动。’有人劝诫,有人被劝诫,被劝诫者因此而行动。他们全部生出更多的非福。此为何故?纯陀,像这样,因为法和律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达出离,不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
167 “在此,纯陀,另外,导师是非正等觉者,法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达出离,不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弟子于该法而住,是法随法行者,是如法行者,是随法行者,受持该法而存在。他是应如此被言说者:‘朋友,因此你没有诸利养,因此你不是善获得,你的导师是非正等觉者,法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达出离,不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你于该法而住,是法随法行者,是如法行者,是随法行者,受持该法而存在。’像这样,纯陀,此时,导师也应被责难,此时,法也应被责难,此时,弟子也应被责难。纯陀,或许有人对这样的弟子如下说道:‘尊者的确朝着正理而努力,将到达正理。’有人褒扬,有人被褒扬,被褒扬者因此而进一步精进。他们全部生出更多的非福。此为何故?纯陀,像这样,因为法和律被恶告知,被恶教授,不达出离,不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教授。”
168 “在此,纯陀,导师是正等觉者,法和律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是正等觉者所教授。然而,弟子于该法而住,不是法随法行者,不是如法行者,不是随法行者,从该法脱离而存在。他是应如此被言说者:‘朋友,因此你没有诸利养,因此你不是善获得,你的导师是正等觉者,法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是正等觉者所教授。然而,你于该法而住,不是法随法行者,不是如法行者,不是随法行者,从该法脱离而存在。’像这样,纯陀,此时,导师也应被褒扬,此时,法也应被褒扬,然而,此时,弟子应被责难。纯陀,或许有人对这样的弟子如下说道:‘尊者,你应该按照你的导师所展示、所告知的法那样去行动。’有人劝诫,有人被劝诫,被劝诫者因此而行动。他们全部生出更多的福。此为何故?纯陀,像这样,因为法和律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是正等觉者所教授。”
169 “在此,纯陀,导师是正等觉者,法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是正等觉者所教授。弟子于该法而住,是法随法行者,是如法行者,是随法行者,受持该法而存在。或许有人对这样的弟子如下说道:‘朋友,因此你有诸利养,因此你是善获得,你的导师是正等觉者,法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是正等觉者所教授。你于该法而住,是法随法行者,是如法行者,是随法行者,受持该法而存在。’像这样,纯陀,此时,导师也应被褒扬,此时,法也应被褒扬,此时,弟子也应被褒扬。纯陀,或许有人对这样的弟子如下说道:‘尊者的确朝着正理而努力,将到达正理。’有人褒扬,有人被褒扬,被褒扬者因此而进一步精进。他们全部生出更多的福。此为何故?纯陀,像这样,因为法和律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是正等觉者所教授。”
170 “纯陀,在此,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导师于世上生起,法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是正等觉者所教授。然而,其弟子于善法未被教授其意义。对于他们,完整、完全的梵行没有被明确,没有被清晰,没有用涵盖一切的词语加以统摄,没有为神变所证明,没有为天人所善说明。此时,他们的导师去世。纯陀,这样的导师去世对于弟子来说,其就是苦恼。此为何故?他们的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导师于世上生起,法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是正等觉者所教授,然而,‘我们于善法不被教授。完整、完全的梵行没有被明确,没有被清晰,没有用涵盖一切的词语加以统摄,没有为神变所证明,没有为天人所善说明。此时,我们的导师去世’。纯陀,这样的导师去世对于弟子来说,其就是苦恼。
171 “纯陀,在此,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导师于世上生起,法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是正等觉者所教授。其弟子于善法被教授其意义。对于他们,完整、完全的梵行被明确,被清晰,用涵盖一切的词语加以统摄,为神变所证明,为天人所善说明。此时,他们的导师去世。纯陀,这样的导师去世对于弟子来说,其就不是苦恼。此为何故?他们的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导师于世上生起,法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是正等觉者所教授,‘我们于善法被教授。完整、完全的梵行被明确,被清晰,用涵盖一切的词语加以统摄,为神变所证明,为天人所善说明。此时,我们的导师去世。’纯陀,这样的导师去世对于弟子来说,其就不是苦恼。”
172 “纯陀,即使是这些条件具足的梵行,如果导师不是长老、耆宿、出家已久、人到晚年、高龄,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并不完全。”
“纯陀,正因如此,故而,如果是这些条件具足的梵行,导师也是长老、耆宿、出家已久、人到晚年、高龄,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173 “纯陀,即使是这些条件具足的梵行,导师也是长老、耆宿、出家已久、人到晚年、高龄,然而,如果其长老比丘弟子不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并不完全。”
“纯陀,正因如此,故而,如果是这些条件具足的梵行,导师也是长老、耆宿、出家已久、人到晚年、高龄,其长老比丘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174 “纯陀,即使是这些条件具足的梵行,导师也是长老、耆宿、出家已久、人到晚年、高龄,其长老比丘弟子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然而,如果其中坚比丘弟子不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并不完全。
纯陀,正因如此,故而,如果是这些条件具足的梵行,导师也是长老、耆宿、出家已久、人到晚年、高龄,其长老比丘弟子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其中坚比丘弟子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纯陀,即使是这些条件具足的梵行,导师也是长老、耆宿、出家已久、人到晚年、高龄,其长老比丘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其中坚比丘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然而,如果其新参比丘弟子不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并不完全。
纯陀,正因如此,故而,如果是这些条件具足的梵行,导师也是长老、耆宿、出家已久、人到晚年、高龄,其长老比丘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其中坚比丘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其新参比丘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纯陀,即使上述均具足,然而,如果其长老比丘尼弟子不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并不完全。
纯陀,即使上述均具足,然而,如果其中坚比丘尼弟子不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并不完全。
纯陀,即使上述均具足,然而,如果其新参比丘尼弟子不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并不完全。
纯陀,即使上述均具足,然而,如果其居家者、白衣、梵行者的优婆塞弟子不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并不完全。
纯陀,即使上述均具足,然而,如果其居家者、白衣、欲行者的优婆塞弟子不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并不完全。
纯陀,即使上述均具足,然而,如果其居家者、白衣、梵行者的优婆夷弟子不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并不完全。
纯陀,即使上述均具足,然而,如果其居家者、白衣、欲行者的优婆夷弟子不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并不完全。
纯陀,即使上述均具足,然而,如果其梵行非成功,富裕,广为传播,随众众多,广大,为天人所善说明,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并不完全。
纯陀,即使上述均具足,然而,并没有到达利得的顶点和名声的顶点,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不完全。
然而,纯陀,如果是这些条件具足的梵行,导师也是长老、耆宿、出家已久、人到晚年、高龄。其长老比丘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其中坚比丘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其新参比丘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纯陀,如果上述均具足,其长老比丘尼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纯陀,如果上述均具足,其中坚比丘尼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纯陀,如果上述均具足,其新参比丘尼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纯陀,如果上述均具足,其居家者、白衣、梵行者的优婆塞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纯陀,如果上述均具足,其居家者、白衣、欲行者的优婆塞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纯陀,如果上述均具足,其居家者、白衣、梵行者的优婆夷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纯陀,如果上述均具足,其居家者、白衣、欲行者的优婆夷弟子也是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纯陀,如果上述均具足,其梵行成功,富裕,广为传播,随众众多,广大,为天人所善说明,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纯陀,如果上述均具足,已到达利得的顶点和名声的顶点,那么,像这样,因为该理由,其梵行完全。”
175 “纯陀,现在,我是阿罗汉、正等觉者的导师,于世上生起,法被善告知,被善教授,利于出离,引导至寂静,是正等觉者所教授。我的诸弟子众也于善法被教授。对于他们,完整、完全的梵行被明确,被清晰,用涵盖一切的词语加以统摄,为神变所证明,为天人所善说明。纯陀,我是导师,是长老、耆宿、出家已久、人到晚年、高龄。
纯陀,现在,对于我,拥有长老比丘弟子,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
纯陀,现在,对于我,拥有中坚比丘弟子,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
纯陀,现在,对于我,拥有新参比丘弟子,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
纯陀,现在,对于我,拥有长老比丘尼弟子,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
纯陀,现在,对于我,拥有中坚比丘尼弟子,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
纯陀,现在,对于我,拥有新参比丘尼弟子,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
纯陀,现在,对于我,拥有居家者、白衣、梵行者的优婆塞弟子,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
纯陀,现在,对于我,拥有居家者、白衣、欲行者的优婆塞弟子,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
纯陀,现在,对于我,拥有居家者、白衣、梵行者的优婆夷弟子,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
纯陀,现在,对于我,拥有居家者、白衣、欲行者的优婆夷弟子,聪明,被训练,有自信,已达安稳,适合善说正法,适合对生起的邪说通过如法的说法加以充分抑制,抑制以后阐释有神变的法。
其梵行成功,富裕,广为传播,随众众多,广大,为天人所善说明。”
176 “纯陀,现在诸导师于世上生起,然而,纯陀,我没有看到其他任何一位导师达到这样的利得顶点和名声顶点。纯陀,现在诸僧众或团体于世上生起,然而,纯陀,我没有看到其他任何一个僧众达到这样的利得顶点和名声顶点。纯陀,其正确言说应该是:‘所有样相具足、所有样相完整、没有缺陷、完整圆满的梵行被善阐述,被善说明。’只有对此才是其正确言说:‘所有样相具足、所有样相完整、没有缺陷、完整圆满的梵行被善阐述,被善说明。’”
“纯陀,实际上郁陀迦·罗摩子说了以下话语:‘见者不见。’那么,见何者不见?锐利的剃刀,只见其背,不见其刃,此即被称为‘见者不见。’然而,郁陀迦·罗摩子所述仅仅是针对剃刀这样卑劣、粗俗、凡夫、非圣、不具有意义的事物。
纯陀,对于称‘见者不见’者,其正确言说应该是‘见者不见。’那么,见何者不见?‘像这样,所有样相具足、所有样相完整、没有缺陷、完整圆满的梵行被善阐述,被善说明’,像这样,见其。‘在此其应被摒除,像这样,其将完全遍净’,像这样,不见其。‘在此其应被添加,像这样,其将完全遍净’,像这样,不见其。纯陀,对于称‘见者不见’者,其正确言说应该是‘所有样相具足、所有样相完整、没有缺陷、完整圆满的梵行被善阐述,被善说明。’只有对此才是其正确言说:‘所有样相具足、所有样相完整、没有缺陷、完整圆满的梵行被善阐述,被善说明。’”
177 “纯陀,因此,此是我证知并为你们阐述的诸法,大家全体集合、开会,应该根据含义对含义、根据表现对表现进行结集,不应该争论,这样,此梵行则可长期久住,其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
那么,纯陀,哪些法是我证知并为你们阐述的诸法,大家全体集合、开会,应该根据含义对含义、根据表现对表现进行结集,不应该争论,这样,此梵行则可长期久住,其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此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纯陀,这些就是我证知并为你们阐述的诸法,大家全体集合、开会,应该根据含义对含义、根据表现对表现进行结集,不应该争论,这样,此梵行则可长期久住,其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安乐,为了对世界的怜悯,为了人天的利益、利得、安乐。”
178 “纯陀,为此,如果为了你们和合、友好、一致而学习的某同修行者在僧众中说法,而且,你们如下认为:‘此尊者错误地把握含义,错误地加以表现。’对于他,不应该极大欢喜,也不应该责难。不欢喜、不责难,应该对他如下说道:‘尊者,对于此含义,这些表现和那些表现,哪些恰当?对于这些表现,此含义和彼含义,哪个恰当?’如果他如下回答:‘尊者,对于此含义,只有这些表现恰当,彼亦同。对于这些表现,此含义恰当,彼亦同’,那么,他不应该被称扬,不应该被贬斥。不称扬、不贬斥,应该对于该含义和那些表现进行观察,令其充分了解。”
179 “进而,纯陀,如果其他同修行者在僧众中说法,而且,你们如下认为:‘此尊者错误地把握含义,正确地加以表现。’对于他,不应该极大欢喜,也不应该责难。不欢喜、不责难,应该对他如下说道:‘尊者,对于这些表现,此含义和彼含义,哪个恰当?’如果他如下回答:‘尊者,对于这些表现,只有此含义恰当,彼亦同’,那么,他不应该被称扬,不应该被贬斥。不称扬、不贬斥,应该对于彼含义进行观察,令其充分了解。”
180 “进而,纯陀,如果其他同修行者在僧众中说法,而且,你们如下认为:‘此尊者正确地把握含义,错误地加以表现。’对于他,不应该极大欢喜,也不应该责难。不欢喜、不责难,应该对他如下说道:‘尊者,对于此含义,这些表现和那些表现,哪个恰当?’如果他如下回答:‘尊者,对于此含义,这些表现恰当,彼亦同’,那么他不应该被称扬,不应该被贬斥。不称扬、不贬斥,应该对于彼表现进行观察,令其充分了解。”
181 “进而,纯陀,如果其他同修行者在僧众中说法,而且,你们如下认为:‘此尊者正确地把握含义,正确地加以表现。’对于他所说的‘好’,应该极大欢喜,应该随喜。对于他所说的‘好’极大欢喜、随喜,应该对他如下说道:‘尊者,我们是利得。尊者,我们是善得。我们见到尊者这样的同修行者具有这样的含义和表现。’”
182 “纯陀,我并没有仅仅为了防护现世的烦恼而为你们说法。纯陀,我也没有仅仅为了防护将来的烦恼而说法。纯陀,我既为了防护现世的烦恼而说法,也为了防护将来的烦恼而说法。因此,纯陀,对于你们,衣服被我允许,对于你们,此为恰当:‘其仅仅是为了防御寒冷,防御酷暑,防御虻、蚊、风热、爬虫类的接触,仅仅是为了覆盖下体。’
纯陀,对于你们,托钵食被我允许,对于你们,此为恰当:‘其仅仅是为了此身体的存续和存活,为了止息恼害,为了资益梵行,如此这样,击退旧的苦受,不再生起新的苦受,于是,我将无罪生存,住于安乐。’
对于你们,坐卧处所被我允许,对于你们,此为恰当:‘其仅仅是为了防御寒冷,防御酷暑,防御虻、蚊、风热、爬虫类的接触。其仅仅是为了去除季节性的危险,安住于禅坐。’
对于你们,医药资具被我允许,对于你们,此为恰当:‘其仅仅是为了舍断已经生起的诸病恼的感受,为了最终无有病恼。’”
183 “纯陀,确有此理,外道遍历行者会这样说道:‘沙门释子实践安乐行而住。’纯陀,如此发话的外道遍历行者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尊者,其安乐行是哪种?因为安乐行有多种多样。’
纯陀,有四种安乐行,卑劣、粗俗、凡夫、非圣、不具有意义,不是为了厌离,不是为了离贪,不是为了灭尽,不是为了寂止,不是为了证智,不是为了正觉,不是为了涅槃而践行。哪四个?
在此,纯陀,某愚痴之人不断地杀害生命来愉悦、满足自己。这是第一种安乐行。
进而,纯陀,在此,某人不断地获取不与取来愉悦、满足自己。这是第二种安乐行。
进而,纯陀,在此,某人不断地说妄语来愉悦、满足自己。这是第三种安乐行。
进而,纯陀,在此,某人拥有、具备五欲而满足自己。这是第四种安乐行。
纯陀,这就是四种安乐行,卑劣、粗俗、凡夫、非圣、不具有意义,不是为了厌离,不是为了离贪,不是为了灭尽,不是为了寂止,不是为了证智,不是为了正觉,不是为了涅槃而践行。
纯陀,确有此理,外道遍历行者会这样说道:‘沙门释子实践此四种安乐行而住。’他们应该得到你们的回答:‘不是如此。’他们对你们没有正确地表述,而是以不真、不实诽谤你们。”
184 “纯陀,有四种安乐行,为了毕竟厌离,为了离贪,为了灭尽,为了寂止,为了证智,为了正觉,为了涅槃而践行。哪四个?
在此,纯陀,比丘由于离开诸欲,离开诸不善法,到达并住立于有浅观、有深观、因远离而生喜和乐的初禅。这是第一种安乐行。
进而,纯陀,比丘由于浅观和深观的寂灭,到达并住立于内部清净的心一境性,到达无浅观、无深观、具有因定而生喜和乐的第二禅。这是第二种安乐行。
进而,纯陀,比丘离开喜,住于舍,具念,具正知,以身体感知乐,到达并住立于圣者所说的‘有舍、具念、住于乐’的第三禅。这是第三种安乐行。
进而,纯陀,比丘舍弃乐,舍弃苦,以前早已熄灭喜和忧,到达并住立于非苦非乐、舍念遍净的第四禅。这是第四种安乐行。
纯陀,这就是四种安乐行,为了毕竟厌离,为了离贪,为了灭尽,为了寂止,为了证智,为了正觉,为了涅槃而践行。
纯陀,确有此理,外道遍历行者会这样说道:‘沙门释子实践此四种安乐行而住。’他们应该得到你们的回答:‘是如此。’他们对你们正确地表述,并没有以不真、不实诽谤你们。”
185 “纯陀,确有此理,外道遍历行者会这样说道:‘尊者,实践并住于此四种安乐行可期待何果报、何利益?’纯陀,如此发话的外道遍历行者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尊者,实践并住于此四种安乐行可期待四种果报、四种利益。哪四种?
尊者,在此,比丘因为三种束缚的灭尽而成为预流者。是法的不退转者,是决定者,通往三菩提。这是第一种果报、第一种利益。
进而,尊者,比丘因为三束缚灭尽,贪、嗔、痴稀薄而成为一来者,仅一次返回此世界以完结苦。这是第二种果报、第二种利益。
进而,尊者,比丘因为五下分束缚灭尽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从那个世界不再返还。这是第三种果报、第三种利益。
进而,尊者,比丘因为诸漏灭尽,现世自我证知、证得、具足无烦恼的心解脱、慧解脱而住。这是第四种果报、第四种利益。尊者,实践并住于此四种安乐行可期待此四种果报、四种利益。’”
186 “纯陀,确有此理,外道遍历行者会这样说道:‘沙门释子住于不确定法。’纯陀,如此发话的外道遍历行者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尊者,存在着具知、具见的阿罗汉、正等觉者、佛陀为弟子说示、制定、永远不被战胜的诸法。尊者,恰似深深立于地基上不为动摇的帝释天庭的门柱、铁柱。像这样,尊者,具知、具见的阿罗汉、正等觉者、佛陀为弟子说示、制定的诸法永远不被战胜。
尊者,彼比丘是阿罗汉、漏尽者、修行完成者、应做已做者、重负已卸者、已达己利者、有结漏尽者、完全了知的解脱者,其不可能从事九种实践。
尊者,漏尽的比丘不可能故意地夺取诸有情的生命;漏尽的比丘不可能从事不与取或被称为偷盗的行为;漏尽的比丘不可能行淫法;漏尽的比丘不可能故意地说妄语;漏尽的比丘不可能像以前在家时那样以渴望而受用蓄财;漏尽的比丘不可能行欲不应行;漏尽的比丘不可能行嗔不应行;漏尽的比丘不可能行痴不应行;漏尽的比丘不可能行怖不应行。
尊者,彼比丘是阿罗汉、漏尽者、修行完成者、应做已做者、重负已卸者、已达己利者、有结漏尽者、完全了知的解脱者,其不可能从事此九种实践。’”
187 “纯陀,确有此理,外道遍历行者会这样说道:‘对于过去的时间,沙门乔达摩告知无量的智见,然而,对于未来的时间,不告知无量的智见。此是为何?此是因何?’由于愚痴、不聪明,彼外道遍历行者认为,因为具有不同的智见而应该主张不同的智见。纯陀,对于过去的时间,如来具有随念智,其随念其所希望。对于未来的时间,如来生起菩提生智:‘此为最后生,今后不再有生。’纯陀,与过去相关,如果也是不真,是不实,不具有利益,那么,如来不解说。纯陀,与过去相关,如果也是真,是实,不具有利益,那么,如来不解说。纯陀,与过去相关,如果也是真,是实,具有利益,然而对于提问的解说,如来是知道适时者。
纯陀,与未来相关,如果也是不真,是不实,不具有利益,那么,如来不解说。纯陀,与未来相关,如果也是真,是实,不具有利益,那么,如来不解说。纯陀,与未来相关,如果也是真,是实,具有利益,然而对于提问的解说,如来是知道适时者。
纯陀,与现在相关,如果也是不真,是不实,不具有利益,那么,如来不解说。纯陀,与现在相关,如果也是真,是实,不具有利益,那么,如来不解说。纯陀,与现在相关,如果也是真,是实,具有利益,然而对于提问的解说,如来是知道适时者。”
188 “像这样,纯陀,对于过去、未来、现在的诸法,如来是适时话语者、真实话语者、讲利益者、讲法者、讲律者,因此被称为‘如来’。
纯陀,在与天一起、与魔一起、与梵天一起的世界里,在与沙门、婆罗门一起、与天人一起的众生中,所见、所闻、所思、所识、已达、所求、意所思维的一切均为如来所现觉,因此被称为‘如来’。
纯陀,如来于夜晚现等觉无上正等觉,于夜晚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于此期间言说、言讲、说示,其一切真实,无有不同,因此被称为‘如来’。
纯陀,如来实行如所说,实语如所行。像这样,实行如所说,实语如所行,因此被称为‘如来’。
纯陀,在与天一起、与魔一起、与梵天一起的世界里,在与沙门、婆罗门一起、与天人一起的众生中,如来是胜利者,是不被战胜者,是全见者,是全能者,因此被称为‘如来’。”
189 “纯陀,确有此理,外道遍历行者会这样说道:‘尊者,究竟如何?如来死后是存在,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纯陀,如此发话的外道遍历行者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尊者,对于“如来死后是存在,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世尊不解释。’
纯陀,确有此理,外道遍历行者会这样说道:‘尊者,究竟如何?如来死后不存在,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纯陀,如此发话的外道遍历行者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尊者,对于“如来死后不存在,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世尊不解释。’
纯陀,确有此理,外道遍历行者会这样说道:‘尊者,究竟如何?如来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纯陀,如此发话的外道遍历行者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尊者,对于“如来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世尊不解释。’
纯陀,确有此理,外道遍历行者会这样说道:‘尊者,究竟如何?如来死后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纯陀,如此发话的外道遍历行者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尊者,对于“如来死后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世尊不解释。’
纯陀,确有此理,外道遍历行者会这样说道:‘尊者,为何沙门乔达摩对其不解释?’纯陀,如此发话的外道遍历行者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尊者,因为不具有意义,不具有法,不是为了梵行的开始,不是为了厌离,不是为了离贪,不是为了灭尽,不是为了寂止,不是为了证智,不是为了正觉,不是为了涅槃而践行,所以世尊对其不解释。’”
190 “纯陀,确有此理,外道遍历行者会这样说道:‘尊者,那么,沙门乔达摩对什么进行解释?’纯陀,如此发话的外道遍历行者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尊者,此是苦,世尊进行解释。此是苦的生起,世尊进行解释。尊者,此是苦的灭尽,世尊进行解释。尊者,此是通往苦灭尽的行道,世尊进行解释。’
纯陀,确有此理,外道遍历行者会这样说道:‘尊者,为何沙门乔达摩对其进行解释?’纯陀,如此发话的外道遍历行者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尊者,因为其具有意义,具有法,是为了梵行的开始,是为了厌离,是为了离贪,是为了灭尽,是为了寂止,是为了证智,是为了正觉,是为了涅槃而践行,所以世尊对其解释。’”
191 “纯陀,与过去相关的见的所依,如果其应该被解释,那么,我为你们对其进行解释。既然其不应该被解释,我为什么要为你们对其进行解释?纯陀,与未来相关的见的所依,如果其应该被解释,那么,我为你们对其进行解释。既然其不应该被解释,我为什么要为你们对其进行解释?
纯陀,哪些是与过去相关的见的所依,如果其应该被解释,那么,我为你们对其进行解释。既然其不应该被解释,我为什么要为你们对其进行解释?
纯陀,某些沙门、婆罗门是如此言者,是如此见者:‘我和世界是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
纯陀,某些沙门、婆罗门是如此言者,是如此见者:‘我和世界是非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和世界是常也是非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和世界既不是常也不是非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和世界是自造,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和世界是他造,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和世界既是自造也是他造,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和世界既不是自造也不是他造,是无因生起,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是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是非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既是常也是非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既不是常也不是非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是自造,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是他造,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既是自造也是他造,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既不是自造也不是他造,是无因生起,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
192 “纯陀,其中,彼沙门、婆罗门是如此言者,是如此见者:‘我和世界是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靠近他们如下问道:‘尊者,此存在吗?称“我和世界是常”。’如果他们对我如下说道:‘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那么,我对于他们不认可。此为何故?因为存在着具有其他观点的有情。纯陀,对于此概念,我没有看到与我相同者,更不用说超过者。我才是此增上概念的增上者。”
193 “纯陀,在此,彼沙门、婆罗门是如此言者,是如此见者:‘我和世界是非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和世界是常也是非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和世界既不是常也不是非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和世界是自造,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和世界是他造,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和世界既是自造也是他造,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和世界既不是自造也不是他造,是无因生起,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是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是非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既是常也是非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既不是常也不是非常,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是自造,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是他造,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苦和乐既是自造也是他造,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
纯陀,在此,彼沙门、婆罗门是如此言者,是如此见者:‘苦和乐既不是自造也不是他造,是无因生起,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靠近他们如下问道:‘尊者,此存在吗?称“苦和乐既不是自造也不是他造,是无因生起”。’如果他们对我如下说道:‘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那么,我对于他们不认可。此为何故?因为存在着具有其他观点的有情。纯陀,对于此概念,我没有看到与我相同者,更不用说超过者。我才是此增上概念的增上者。
纯陀,这些与过去相关的见的所依,如果其应该被解释,那么,我为你们对其进行解释。既然其不应该被解释,我为什么要为你们对其进行解释?”
194 “纯陀,哪些是与未来相关的见的所依,如果其应该被解释,那么,我为你们对其进行解释。既然其不应该被解释,我为什么要为你们对其进行解释?
纯陀,某些沙门、婆罗门是如此言者,是如此见者:‘我有色,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
纯陀,某些沙门、婆罗门是如此言者,是如此见者:‘我无色,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既有色又无色,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既非有色又非无色,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有想,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无想,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既有想又无想,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既非有想又非无想,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被破坏、消失,死后不存在。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
纯陀,其中,某些沙门、婆罗门是如此言者,是如此见者:‘我有色,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靠近他们如下问道:‘尊者,此存在吗?称“我有色,死后无病”。’如果他们对我如下说道:‘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那么,我对于他们不认可。此为何故?因为存在着具有其他观点的有情。纯陀,对于此概念,我没有看到与我相同者,更不用说超过者。我才是此增上概念的增上者。”
195 “纯陀,在此,某些沙门、婆罗门是如此言者,是如此见者:‘我无色,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既有色又无色,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既非有色又非无色,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有想,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无想,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既有想又无想,死后无病。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既非有想又非无想。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
纯陀,某些沙门、婆罗门是如此言者,是如此见者:‘我被破坏、消失,死后不存在。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我靠近他们如下问道:‘尊者,此存在吗?称“我被破坏、消失,死后不存在”。’如果他们对我如下说道:‘此才是真实,其他是虚妄’,那么,我对于他们不认可。此为何故?因为存在着具有其他观点的有情。纯陀,对于此概念,我没有看到与我相同者,更不用说超过者。我才是此增上概念的增上者。
纯陀,这些与未来相关的见的所依,如果其应该被解释,那么,我为你们对其进行解释。既然其不应该被解释,我为什么要为你们对其进行解释?”
196 “纯陀,为了舍断、超越此与过去相关的见的所依、此与未来相关的见的所依,像这样,四念处已经被我说示、告知。哪四个?
纯陀,在此,比丘具正勤,具正知,具念,调伏世间的贪欲和忧恼,于身体随观身体而住。具正勤,具正知,具念,调伏世间的贪欲和忧恼,于感受随观感受而住。具正勤,具正知,具念,调伏世间的贪欲和忧恼,于心随观心而住。具正勤,具正知,具念,调伏世间的贪欲和忧恼,于诸法随观诸法而住。纯陀,为了舍断、超越此与过去相关的见的所依、此与未来相关的见的所依,像这样,此四念处已经被我说示、告知。”
197 此时,尊者优婆跋纳正站在佛陀后面为佛陀执扇。于是,尊者优婆跋纳对佛陀如下说道:“尊师,真是稀有!尊师,真是未曾有!尊师,此法门真是净信!尊师,此法门真是善净信!尊师,此法门叫做什么法门?”
“优婆跋纳,如你这样说,你就把此法门叫做‘净信’加以受持。”
此为佛陀所说。尊者优婆跋纳内心喜悦,欢喜佛陀所说。
(净信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