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第五经 欢喜经(SampasadanIyasuttam)

内容简介

《欢喜经》为巴利经藏长部行道篇的第五部经。当时,佛陀住在那烂陀附近的波波利菴婆林里。

舍利弗尊者来到佛陀面前发出赞叹之言“无论是沙门,还是婆罗门,在此正等觉方面,过去不曾有、将来不会有、现在也没有超越世尊者”,并指出此为自己通过对法的类推而得出的结论。

在本经中,舍利弗尊者从三十七菩提分法、内外六处、四种入胎、四种告知种类、四种见的入定、七种人施设、七种觉支、四种行道、言语等行为、四种教诫、他人解脱智、三种常住论、宿住随念智、有情生死智、两种神变等方面阐述了佛陀的最上说法。

听闻舍利弗尊者的阐述,优陀夷尊者加以赞叹。佛陀教导舍利弗尊者要时常对四众弟子讲述上述之最上法。本经的最后指出,“欢喜”就是解答的同义词。

一 、舍利弗的狮子吼

141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住在那烂陀附近的波波利菴婆林里。尊者舍利弗靠近佛陀。靠近以后顶礼佛陀,然后坐于一旁。坐于一旁的尊者舍利弗对佛陀如下说道:“尊师,对于世尊,我是如此地确信,无论是沙门,还是婆罗门,在此正等觉方面,过去不曾有、将来不会有、现在也没有超越世尊者。”

142 “舍利弗,你发出此伟大、洪亮之言,是准确把握,是狮子吼:‘尊师,对于世尊,我是如此地确信,无论是沙门,还是婆罗门,在此正等觉方面,过去不曾有、将来不会有、现在也没有超越世尊者。’然而,对于那些过去出现的彼诸阿罗汉、正等觉者,对于彼一切诸佛,舍利弗,你能以心熟知、了知其心:‘彼诸佛陀有如此戒’‘彼诸佛陀有如此法’‘彼诸佛陀有如此慧’‘彼诸佛陀有如此住’‘彼诸佛陀有如此解脱’吗?”

“此不能,尊师。”

“那么,对于那些将来出现的彼诸阿罗汉、正等觉者,对于彼一切诸佛,舍利弗,你能以心熟知、了知其心:‘彼诸佛陀有如此戒’‘彼诸佛陀有如此法’‘彼诸佛陀有如此慧’‘彼诸佛陀有如此住’‘彼诸佛陀有如此解脱’吗?”

“此不能,尊师。”

“那么,对于现在出现的阿罗汉、正等觉者的我,舍利弗,你能以心熟知、了知其心,‘世尊有如此戒’‘世尊有如此法’‘世尊有如此慧’‘世尊有如此住’‘世尊有如此解脱’吗?”

“此不能,尊师。”

“既然如此,那么,舍利弗,你对于过去、将来、现在的彼诸阿罗汉、正等觉者并不存在他心智。舍利弗,你为何发出此伟大、洪亮之言,是准确把握,是狮子吼:‘尊师,对于世尊,我是如此地确信,无论是沙门,还是婆罗门,在如此正等觉方面,过去不曾有、将来不会有、现在也没有超越世尊者’?”

143 “尊师,我对于过去、将来、现在的彼诸阿罗汉、正等觉者并不存在他心智,尽管如此,我了知法的类推。尊师,恰似王国边地的城市,有着坚固的城楼、坚固的城墙,只有一个城门,有一位贤能、聪明、智慧、善于遮止、擅长引导的守门人。他将该城市内所有的道路依次走遍,没有发现城墙缝隙、城墙裂口乃至猫鼠的出入口。于是,他这样想:‘任何粗大有情进出此城,他们都仅从此门进出。’尊师,像这样,我了知法的类推。尊师,那些过去出现的阿罗汉、正等觉者,彼一切诸佛均舍弃令慧弱化的心随烦恼的五蓋,于四念处善住立心,于七觉支如实修习,现证无上正等觉。尊师,那些将来出现的阿罗汉、正等觉者,彼一切诸佛均舍弃令慧弱化的心随烦恼的五蓋,于四念处善住立心,于七觉支如实修习,现证无上正等觉。尊师,现在的阿罗汉、正等觉者的世尊舍弃令慧弱化的心随烦恼的五蓋,于四念处善住立心,于七觉支如实修习,现证无上正等觉。”

144 “尊师,在此,我为了法而靠近世尊。尊师,世尊为我开示了依次递进、各为殊胜、兼具黑白两者的法。随着世尊开示依次递进、各为殊胜、兼具黑白两者的法,我于彼法了知某法,于诸法达到依止,于尊师具足净信:‘世尊是正等觉者,法为世尊所善说,弟子僧伽是善行者。’”

二、善法说示

145 “尊师,进而,世尊于诸善法说示法,此为最上。那么,此诸善法即为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尊师,在此,比丘因诸漏灭尽,现世自我证知、证得、具足无烦恼的心解脱、慧解脱而住。尊师,于诸善法,此为最上。世尊对其全部证知,于世尊全部证知的诸善法之上不再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进而证知的应证知者。”

三、处施设说示

146 “尊师,进而,世尊于诸处施设说示法,此为最上。尊师,此为六内外处,眼和诸色、耳和诸声、鼻和诸香、舌和诸味、身和诸触、意和诸法。尊师,于诸处施设,此为最上。世尊对其全部证知,于世尊全部证知的诸处施设之上不再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进而证知的应证知者。”

四、入胎说示

147 “尊师,进而,世尊于入胎说示法,此为最上。尊师,此为四入胎。尊师,在此,一部分人无正知地进入母胎,无正知地停留于母胎,无正知地出于母胎。这是第一入胎。

尊师,进而,在此,一部分人正知地进入母胎,无正知地停留于母胎,无正知地出于母胎。这是第二入胎。

尊师,进而,在此,一部分人正知地进入母胎,正知地停留于母胎,无正知地出于母胎。这是第三入胎。

尊师,进而,在此,一部分人正知地进入母胎,正知地停留于母胎,正知地出于母胎。这是第四入胎。尊师,于诸入胎,此为最上。”

五、告知种类的说示

148 “尊师,进而,世尊于告知种类说示法,此为最上。尊师,此为四告知种类。尊师,在此,一部分人根据相加以告知:‘你的意也如这样。你的意也是如此。你的心也是这样。’其也多告知,则成为那样,而不是其他。这是第一告知种类。

尊师,进而,在此,一部分人不是根据相加以告知,而是根据听到人、非人、天人的声音加以告知:‘你的意也如这样。你的意也是如此。你的心也是这样。’其也多告知,则成为那样,而不是其他。这是第二告知种类。

尊师,进而,在此,一部分人不是根据相加以告知,也不是根据听到人、非人、天人的声音加以告知,而是根据浅观者、深观者之观遍满的声音加以告知:‘你的意也如这样。你的意也是如此。你的心也是这样。’其也多告知,则成为那样,而不是其他。这是第三告知种类。

尊师,进而,在此,一部分人不是根据相加以告知,也不是根据听到人、非人、天人的声音加以告知,也不是根据浅观者、深观者之观遍满的声音加以告知,而是根据进入无浅观、无深观定的入定者的心熟知、了知其心:‘此尊者的诸意行稳定,因此其心直接思维此思考。’其多告知,则成为那样,而不是其他。这是第四告知种类。尊师,于告知种类,此为最上。”

六、见入定的说示

149 “尊师,进而,世尊于见入定说示法,此为最上。尊师,此为四见入定的说示。尊师,在此,某沙门或婆罗门通过精勤、努力、勤行、不放逸、正思维,达到一定心三摩地。依这种入三摩地之心观察脚底以上、发梢以下、由皮肤四周包围、充满种种不净物的此身体:‘此身体具有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肉、筋、骨、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胸膜、脾脏、肺脏、肠子、肠间膜、胃中物、大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水、脂膏、唾液、鼻涕、关节滑液、小便。’这是第一见入定。

进而,尊师,在此,某沙门或婆罗门通过精勤、努力、勤行、不放逸、正思维,达到一定心三摩地。依这种入三摩地之心观察脚底以上、发梢以下、由皮肤四周包围、充满种种不净物的此身体:‘此身体具有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肉、筋、骨、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胸膜、脾脏、肺脏、肠子、肠间膜、胃中物、大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水、脂膏、唾液、鼻涕、关节滑液、小便。’然后,超越人的皮肤、血、肉以后观察骨头。这是第二见入定。

进而,尊师,在此,某沙门或婆罗门通过精勤、努力、勤行、不放逸、正思维,达到一定心三摩地。依这种入三摩地之心观察脚底以上、发梢以下、由皮肤四周包围、充满种种不净物的此身体:‘此身体具有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肉、筋、骨、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胸膜、脾脏、肺脏、肠子、肠间膜、胃中物、大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水、脂膏、唾液、鼻涕、关节滑液、小便。’然后,超越人的皮肤、血、肉以后观察骨头。了知人的意识流动,未切断两个世界,于此世界住立,亦于彼世界不住立。这是第三见入定。

进而,尊师,在此,某沙门或婆罗门通过精勤、努力、勤行、不放逸、正思维,达到一定心三摩地。依这种入三摩地之心观察脚底以上、发梢以下、由皮肤四周包围、充满种种不净物的此身体:‘此身体具有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肉、筋、骨、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胸膜、脾脏、肺脏、肠子、肠间膜、胃中物、大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水、脂膏、唾液、鼻涕、关节滑液、小便。’然后,超越人的皮肤、血、肉以后观察骨头。了知人的意识流动,未切断两个世界,于此世界不住立,亦于彼世界住立。这是第四见入定。尊师,于见入定,此为最上。”

七、人施设的说示

150 “尊师,进而,世尊于人施设说示法,此为最上。尊师,此为七人。俱分解脱者、慧解脱者、身证者、得见者、信解脱者、随法行者、随信行者。尊师,于人施设,此为最上。”

八、勤行说示

151 “尊师,进而,世尊于勤行说示法,此为最上。尊师,此为七觉支,即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尊师,于勤行,此为最上。”

九、行道说示

152 “尊师,进而,世尊于行道说示法,此为最上。尊师,此为四行道,即迟通达苦行道、速通达苦行道、迟通达乐行道、速通达乐行道。尊师,对于此迟通达苦行道,尊师,根据苦性和迟钝性两个方面,此行道被称为低劣。尊师,对于此速通达苦行道,根据苦性,此行道被称为低劣。尊师,对于此迟通达乐行道,根据迟钝性,此行道被称为低劣。尊师,对于此速通达乐行道,根据乐性和速通性两个方面,此行道被称为殊胜。尊师,于行道,此为最上。”

十、言语等正行为说示

153 “尊师,进而,世尊于言语正行为说示法,此为最上。在此,尊师,有人讲述不具有妄语、不具有中伤语、不具有两舌语、不具有激愤、不具有期待的语言,讲述具有智慧、具有内容、适时的语言。尊师,于言语正行为,此为最上。

尊师,进而,世尊于人戒正行为说示法,此为最上。尊师,在此,有人真实、净信、无欺诈、无诓骗、无揣摩、无蒙骗、不因利得而欲求利得,于诸根守门户,饭食知量、平等行、专修策励不眠、不倦怠、勤精进,是禅定者、具念者、辩才善巧、正行者、坚固者、具慧者、于诸欲无贪求者、有念、有智。尊师,于人戒正行为,此为最上。”

十一、种种教诫说示

154 “尊师,进而,世尊于种种教诫说示法,此为最上。尊师,此为四教诫。尊师,世尊了知他人各自的如理作意,‘此人按照所教诫进行实践,因为三束缚灭尽,将是预流者,是法的不退转者,是决定者,通往三菩提。’

尊师,世尊了知他人各自的如理作意,‘此人按照所教诫进行实践,因为三束缚灭尽,贪、嗔、痴稀薄,将是一来者,仅一次返回此世界以完结苦。’

尊师,世尊了知他人各自的如理作意,‘此人按照所教诫进行实践,因为五下分束缚灭尽,将是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从那个世界不再返还。’

尊师,世尊了知他人各自的如理作意,‘此人按照所教诫进行实践,因为诸漏灭尽,现世自我证知、证得、具足无烦恼的心解脱、慧解脱而住。’尊师,于种种教诫,此为最上。”

十二、他人解脱智说示

155 “尊师,进而,世尊于他人解脱智说示法,此为最上。尊师,世尊了知他人各自的如理作意,‘此人因为三束缚灭尽,将是预流者,是法的不退转者,是决定者,通往三菩提。’

尊师,世尊了知他人各自的如理作意,‘此人因为三束缚灭尽,贪、嗔、痴稀薄,将是一来者,仅一次返回此世界以完结苦。’

尊师,世尊了知他人各自的如理作意,‘此人因为五下分束缚灭尽,将是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从那个世界不再返还。’

尊师,世尊了知他人各自的如理作意,‘此人因为诸漏灭尽,现世自我证知、证得、具足无烦恼的心解脱、慧解脱而住。’尊师,于他人解脱智,此为最上。”

十三、常住论说示

156 “尊师,进而,世尊于常住论说示法,此为最上。尊师,此为三常住论。在此,尊师,某沙门或婆罗门通过精勤、努力、勤行、不放逸、正思维,达到一定心三摩地。依这种入三摩地之心随念各种宿住。例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一百生、一千生、十万生、数百生、数千生、数十万生。‘在那里,我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这样的乐苦经历、这样的寿命。彼死后,生在那里。在那里,彼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这样的乐苦经历、这样的寿命。彼死后,再生到这里。’如此有行相、有境遇地随念种种宿住。他如下说道:‘我也知道过去的时间,世界破灭和成立。我也知道将来的时间,世界将破灭和将成立。我和世界均是常住、不生、如石柱般矗立不动。彼有情流转、轮回、死亡、出生,然而是常住。’这是第一种常住论。

尊师,进而,某沙门或婆罗门通过精勤、努力、勤行、不放逸、正思维,达到一定心三摩地。依这种入三摩地之心随念各种宿住。例如,一坏成、二坏成、三坏成、四坏成、五坏成、十坏成。‘在那里,我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这样的乐苦经历、这样的寿命。彼死后,生在那里。在那里,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这样的乐苦经历、这样的寿命。彼死后,再生到这里。’如此有行相、有境遇地随念种种宿住。他如下说道:‘我也知道过去的时间,世界破灭和成立。我也知道将来的时间,世界将破灭和将成立。我和世界均是常住、不生、如石柱般矗立不动。彼有情流转、轮回、死亡、出生,然而是常住。’这是第二种常住论。

尊师,进而,某沙门或婆罗门通过精勤、努力、勤行、不放逸、正思维,达到一定心三摩地。依这种入三摩地之心随念各种宿住。例如,十坏成、二十坏成、三十坏成、四十坏成。‘在那里,我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这样的乐苦经历、这样的寿命。彼死后,生在那里。在那里,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这样的乐苦经历、这样的寿命。彼死后,再生到这里。’如此有行相、有境遇地随念种种宿住。他如下说道:‘我也知道过去的时间,世界破坏和成立。我也知道将来的时间,世界将破坏和将成立。我和世界均是常住、不生、如石柱般矗立不动。彼有情流转、轮回、死亡、出生,然而是常住。’这是第三种常住论。尊师,于常住论,此为最上。”

十四、宿住随念智说示

157 “尊师,进而,世尊于宿住随念智说示法,此为最上。在此,尊师,某沙门或婆罗门通过精勤、努力、勤行、不放逸、正思维,达到一定心三摩地。依这种入三摩地之心随念各种宿住。例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一百生、一千生、十万生、数成劫、数坏劫、数成坏劫。‘在那里,我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这样的乐苦经历、这样的寿命。彼死后,生在那里。在那里,彼具有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种姓、这样的食物、这样的乐苦经历、这样的寿命。彼死后,再生到这里。’如此有行相、有境遇地随念种种宿住。尊师,天神具有算数所无法计算、无法计数的寿命。然而,每个自体过去或于有色或于无色,或于有想或于无想或于非有想非无想住立。如此有行相、有境遇地随念种种宿住。尊师,于宿住随念智,此为最上。”

十五、生死智说示

158 “尊师,进而,世尊于诸有情的生死智说示法,此为最上。在此,尊师,某沙门或婆罗门通过精勤、努力、勤行、不放逸、正思维,达到一定心三摩地。依这种入三摩地之心,以清净、非凡的天眼观察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善趣、恶趣的众有情的死亡、再生,了知众有情随业而行。‘事实上,这些受人尊敬的有情因为具足身恶业,具足语恶业,具足意恶业,诽谤圣人,是邪见者,是邪见业的受持者。他们的身体破灭,死后将再生于苦处、恶处、难处的地狱。然而,那些受人尊敬的有情因为具足身善业,具足语善业,具足意善业,不诽谤圣人,是正见者,是正见业的受持者。他们的身体破灭,死后将再生于善道的天界。’像这样,以清净、非凡的天眼观察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善趣、恶趣的众有情的死亡、再生,了知众有情随业而行。尊师,于诸有情的生死智,此为最上。”

十六、种种神变说示

159 “尊师,进而,世尊于种种神变说示法,此为最上。尊师,此为二神变。尊师,有有漏、有依、被称为非圣的神变。尊师,有无漏、无依、被称为圣的神变。

那么,尊师,何为有漏、有依、被称为非圣的神变?在此,尊师,某沙门或婆罗门通过精勤、努力、勤行、不放逸、正思维,达到一定心三摩地。依这种入三摩地之心,体验着各种神通。变成一、变成多,变成多、变成一,无障碍地出现、隐藏、穿墙、穿越城墙、穿越山脉,恰似在虚空中。在地里上下沉浮,恰似在水里。在水中也不沉没,恰似在地上。在空中结跏趺而行,恰似有翅膀的鸟。即使是具有大神力、大威力的月亮和太阳,也可以用手触摸,还可以在梵天界用身体行使自在力。尊师,此就是有漏、有依、被称为非圣的神变。

那么,尊师,何为无漏、无依、被称为圣的神变?在此,尊师,比丘如果希望‘于厌腻住于无厌腻想’,于是住于无厌腻想;如果希望‘于无厌腻住于厌腻想’,于是住于厌腻想;如果希望‘于厌腻和无厌腻住于无厌腻想’,于是住于无厌腻想;如果希望‘于厌腻和无厌腻住于厌腻想’,于是住于厌腻想;如果希望‘除去厌腻和无厌腻二者住于舍,具念,具正知’,于是住于舍,具念,具正知。尊师,此就是无漏、无依、被称为圣的神变。尊师,于种种神变,此为最上。世尊对其全部证知,于世尊全部证知的种种神通之上不再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进而证知的应证知者。”

十七、不同方式的师德说示

160 “尊师,具有净信的善家子弟以勤精进、强力、人的刚毅、人的精进、人的勇猛、人的忍耐所获得的,世尊均已获得。尊师,世尊没有沉耽于低劣、野蛮、低俗、非圣、无利益的欲乐实践的欲乐,没有沉耽于苦、非圣、无利益的苦行实践。世尊可以随意获得、轻易获得、轻松获得增上心的现世乐住的四禅定。”

十八、施与实践的方法

161 “尊师,如果有人这样问我:‘尊敬的舍利弗,过去在三菩提方面是否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超过世尊?’如果这样问我,尊师,我会回答:‘没有。’

‘尊敬的舍利弗,未来在三菩提方面是否将有沙门或婆罗门超过世尊?’如果这样问我,尊师,我会回答:‘没有。’

‘尊敬的舍利弗,现在在三菩提方面是否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超过世尊?’如果这样问我,尊师,我会回答:‘没有。’

尊师,如果有人这样问我:‘尊敬的舍利弗,过去在三菩提方面是否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等同世尊?’如果这样问我,尊师,我会回答:‘有。’

‘尊敬的舍利弗,未来在三菩提方面是否将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等同世尊?’如果这样问我,尊师,我会回答:‘有。’

‘尊敬的舍利弗,现在在三菩提方面是否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等同世尊?’如果这样问我,尊师,我会回答:‘没有。’

尊师,如果有人这样问我:‘尊敬的舍利弗,为何一部分认可,一部分不认可?’如果这样问我,尊师,我会如下回答:‘朋友,我在世尊面前听闻,当面受教:“过去在三菩提方面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等同我。”朋友,我在世尊面前听闻,当面受教:“未来在三菩提方面将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等同我。”朋友,我在世尊面前听闻,当面受教:“一个世界里没有道理、没有机会、不会不前不后地同时出现两个阿罗汉的正等觉者。此不存在。”’

尊师,如此被询问,如此回答时,我是否是世尊所说的阐述者?我没有以不实诽谤世尊吧?我针对法随法进行了阐述吧?不存在令某如法的说随说受到呵责的地方吧?”

“舍利弗,的确,如此被询问,如此回答时,就是我所说的阐述者,没有以不实诽谤我,是针对法随法进行了阐述,不存在令某如法的说随说受到呵责的地方。”

十九、希有未曾有

162 如此听闻,尊者优陀夷对佛陀如下说道:“尊师,真是希有,尊师,真是未曾有,如来的少欲、知足、节制!这是因为虽然如来具有如此大神力、如此大威力,尽管如此,却没有自我彰显。尊师,如果遍历行者的外道在自身看到某个特别法,仅仅如此,他们就会大肆宣扬。尊师,真是希有,尊师,真是未曾有,如来的少欲、知足、节制!这是因为虽然如来具有如此大神力、如此大威力,尽管如此,却没有自我彰显。”

“优陀夷,你看,如来的少欲、知足、节制。如来具有如此大神力、如此大威力,尽管如此,却没有自我彰显。优陀夷,遍历行者的外道在自身看到某个特别法,仅仅如此,他们就会大肆宣扬。优陀夷,你看,如来的少欲、知足、节制。如来具有如此大神力、如此大威力,尽管如此,却没有自我彰显。”

163 于是,佛陀对尊者舍利弗说道:“因此,舍利弗,你要经常对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讲述此法门。舍利弗,有对如来怀有怀疑、疑虑之愚人,听了此法门,其对如来怀有的怀疑、疑虑将被断除。”像这样,尊者舍利弗在佛陀面前获得此净信。因此,其“欢喜”即是解答的同义语。

(欢喜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