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第六经 摩诃梨经(Mahalisuttam)

《摩诃梨经》为巴利经藏长部戒蕴篇的第六部经。

当时,佛陀住在毗舍离国的大林重阁精舍。尊者纳耆陀担当佛陀的侍者。因要事住在毗舍离国众多拘萨罗国的婆罗门使者、摩揭陀国的婆罗门使者以及带领众多离车族人的离车族人奥塔达来到大林重阁精舍拜见佛陀。

在本经的前半部分,对于离车族人奥塔达的疑问,佛陀讲解了获得天眼、天耳神通的因缘,同时指出,比丘们在此修行,并不是为了现证这些神通,而是为了更加殊妙、更加殊胜的其他法。

在本经的后半部分,佛陀以遍历行者目笛雅和木钵行者的弟子阇利耶有关灵魂与身体是否相同的提问为例,从戒定慧的层面讲述了八正道之佛教的基本行道以及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之殊胜佛果。

一、婆罗门使者

359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住在毗舍离国的大林重阁精舍。此时,众多拘萨罗国的婆罗门使者和摩揭陀国的婆罗门使者也因为某些要事住在毗舍离国。这些拘萨罗国的婆罗门使者和摩揭陀国的婆罗门使者听说:“尊者,实际上,释迦族出家的释迦子弟乔达摩尊者现住在毗舍离国的大林重阁精舍。而且,针对该乔达摩尊者具有如下赞誉之声:‘据此,彼佛陀乃是阿罗汉、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自我彻知、证得并阐述了包含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众人、天人在内的此世界。他教导了初善、中善、后善、有内容、有形式、完整圆满、清净的法,令梵行明晰。得见这样的阿罗汉实乃幸事。”

360 于是,这些拘萨罗国的婆罗门使者和摩揭陀国的婆罗门使者向大林重阁精舍走去。当时,尊者纳耆陀担任佛陀的侍者。于是,这些拘萨罗国的婆罗门使者和摩揭陀国的婆罗门使者便走近尊者纳耆陀。

走近以后,他们对尊者纳耆陀如下说道:“纳耆陀尊者,乔达摩尊者现在哪里?我们想见乔达摩尊者。”“诸位尊者,现在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佛陀正在禅坐。”

于是,这些拘萨罗国的婆罗门使者和摩揭陀国的婆罗门使者坐到一旁,暗想“我们见了乔达摩尊者以后再离开”。

二、离车族人奥塔达

361 离车族人奥塔达也带领众多离车族人走近大林重阁精舍尊者纳耆陀所在的地方。走近以后,他礼拜尊者纳耆陀,然后立于一旁。

立于一旁的离车族人奥塔达对尊者纳耆陀如下说道:“纳耆陀尊者,乔达摩尊者现在哪里?我们想见乔达摩尊者。”

“摩诃梨,现在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佛陀正在禅坐。”

于是,离车族人奥塔达坐到一旁,暗想:“我见了乔达摩尊者以后再离开”。

362 沙弥希哈走近尊者纳耆陀。走近以后,他礼敬尊者纳耆陀,然后立于一旁。

立于一旁的沙弥希哈对尊者纳耆陀如下说道:“迦萨帕尊者,这些众多拘萨罗国的婆罗门使者和摩揭陀国的众多婆罗门使者来此是想见世尊,离车族人奥塔达与众多离车族人来此也是想见世尊。迦萨帕尊者,请允许这些人见世尊。”

“既然如此,那么,希哈,你去禀告世尊。”

“好,尊者。”沙弥希哈应允尊者纳耆陀以后走近佛陀。走近以后顶礼佛陀,然后立于一旁。

立于一旁的沙弥希哈对佛陀如下说道:“尊师,众多拘萨罗国的婆罗门使者和摩揭陀国的婆罗门使者来此想见世尊,离车族人奥塔达与众多离车族人也来此想见世尊。尊师,请允许这些人见世尊。”

“好,希哈,请在精舍树阴处准备坐具。”

“好,尊师。”沙弥希哈应诺佛陀以后在精舍树阴处准备好坐具。”

363 佛陀从精舍出来坐在精舍树阴下准备好的坐具上。那些拘萨罗国的众多婆罗门使者和摩揭陀国的众多婆罗门使者走近佛陀。走近以后,他们与佛陀互致问候,互致令人欢喜、值得铭记之言,然后坐于一旁。离车族人奥塔达也与众多离车族人一起走近佛陀。走近以后顶礼佛陀,然后坐于一旁。

364 坐于一旁的离车族人奥塔达对佛陀如下说道:“尊师,数日前,离车族出身的素那卡塔来到我这里。来到以后对我如下说道:‘摩诃梨,我做世尊的侍者近三年。我的确看到了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然而却没有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尊师,离车族人素那卡塔没有听到的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究竟是存在,抑或是不存在?”

三、一方修行的禅定

365 “摩诃梨,离车族人素那卡塔没有听到的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的确存在,并非不存在。”

“那么,其的确存在,并非不存在,然而离车族人素那卡塔却没有听到的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此为何因?此为何缘?”

366 “摩诃梨,例如,有比丘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而不是为了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于东方修行一方禅定。由于他于东方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不是为了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而修行一方禅定,故而,他于东方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却没有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此为何因?摩诃梨,这是因为比丘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而不是为了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于东方修行一方禅定。”

367 “进而,摩诃梨,例如,有比丘于南方、于西方、于北方乃至于上下四维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而不是为了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而修行一方禅定。由于他于南方、于西方、于北方乃至于上下四维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不是为了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而修行一方禅定,故而,他于南方、于西方、于北方乃至于上下四维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没有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此为何因?摩诃梨,这是因为比丘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而不是为了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于南方、于西方、于北方乃至于上下四维而修行一方禅定。”

368 “摩诃梨,例如,有比丘为了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而不是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于东方修行一方禅定。由于他于东方为了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不是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而修行一方禅定,故而,他于东方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没有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此为何因?摩诃梨,这是因为比丘为了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而不是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于东方修行一方禅定。”

369 “进而,摩诃梨,有比丘于南方、于西方、于北方乃至于上下四维为了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而不是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而修行一方禅定。由于他于南方、于西方、于北方乃至于上下四维为了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不是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而修行一方禅定,故而,他于南方、于西方、于北方乃至于上下四维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没有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此为何因?摩诃梨,这是因为比丘为了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而不是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于南方、于西方、于北方乃至于上下四维而修行一方禅定。”

370 “在此,摩诃梨,有比丘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和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于东方修习双方禅定。由于他于东方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和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而修习双方禅定,故而,他于东方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和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此为何因?摩诃梨,这是因为比丘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和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于东方修行双方禅定。”

371 “进而,摩诃梨,有比丘于南方、于西方、于北方乃至于上下四维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和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修习双方禅定。由于他于南方、于西方、于北方乃至于上下四维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和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修习双方禅定,故而,他于南方、于西方、于北方乃至于上下四维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和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此为何因?摩诃梨,这是因为比丘为了看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色和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于南方、于西方、于北方乃至于上下四维而修行双方禅定。摩诃梨,这就是因,这就是缘,离车族人的素那卡塔没有听到非常可爱、令人愉悦、充满魅力的天音是存在,非不存在。”

372 “尊师,比丘们是为了现证这种定修习才在世尊这里修梵行吗?”

“摩诃梨,比丘们不是为了现证这种定修习才在我这里修梵行。摩诃梨,还有更加殊妙、更加殊胜的其他法,比丘们为了现证而在我这里修梵行。”

四、四圣果

373 “那么,尊师,比丘们为了现证才在世尊这里修梵行的更加殊妙、更加殊胜的其他法是什么?”

“摩诃梨,在此,比丘因为灭尽了三种束缚而成为预流者,成为不退转者,成为决定者,成为可以到达正觉之人。摩诃梨,这也是比丘们为了现证而在我这里修梵行的更加殊妙、更加殊胜的法。”

“进而,摩诃梨,由于三种束缚的灭尽,贪嗔痴微薄,比丘成为一来者,仅仅一次返回这个世界灭尽全部的苦。摩诃梨,这也是比丘们为了现证而在我这里修梵行的更加殊妙、更加殊胜的法。”

“进而,摩诃梨,由于灭尽了五下分的束缚,比丘成为不还者,在那里成为般涅槃者,不再从彼世界返回。摩诃梨,这也是比丘们为了现证而在我这里修梵行的更加殊妙、更加殊胜的法。”

“进而,摩诃梨,由于烦恼的灭尽,比丘成为无漏者、心解脱者、慧解脱者,于现世自我了知、现证、成就而住,摩诃梨,这也是比丘们为了现证而在我这里修梵行的更加殊妙、更加殊胜的法。摩诃梨,这些都是比丘们为了现证而在我这里修梵行的更加殊妙、更加殊胜的法。”

五、八正道

374 “那么,尊师,为了现证这些法,有没有道?有没有行道?”

“摩诃梨,有现证这些法的道,有行道。”

375 “那么,尊师,现证这些法的道是什么?行道是什么?”

“其就是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摩诃梨,这就是现证这些法的道。这就是行道。”

六、两位出家人

376 “摩诃梨,一次,我住在憍赏弥的高希达精舍。这时,两位出家人,即遍历行者目笛雅和木钵行者的弟子阇利耶走近我。走近以后,与我互致问候,互致令人欢喜、值得铭记之言,然后立于一旁。这两位立于一旁的出家人对我如下说道:‘乔达摩尊者,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

377 “‘那么,尊者,请听,请充分集中意念。我来说。’‘好,尊者。’他们两位出家人应诺我。”

“我如下说道:‘在此,尊者,如来之阿罗汉、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生于世上。他自我彻知、证得并阐述了包含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众人、天人在内的此世界。他教导了初善、中善、后善、有内容、有形式、完整圆满、清净的法,令梵行明晰。’”

‘某居家者或其孩子或其他各阶层的人听闻此法。听闻此法后,其对如来具足信仰。具足信仰的他如下思考:“家庭生活障碍重重,如同行走泥泞土路,出家则似空旷露地。居家生活很难像贝磨珍珠般进行完全圆满、完全遍净的梵行。我剃除须发、披上僧衣而舍家出家如何?”’

‘此后,他舍弃或多或少的财产,舍弃或多或少的亲戚,剃除须发、披上僧衣而舍家出家。’

‘出家以后,他在波罗提木叉的保护下获得保护,具足正行与行处,于微罪中见恐怖,受持、修习诸学处,具足善口业和善语业,命根清净、戒行圆满、守护根门,具足念和正知,是知足者。’”

(1)小戒

“‘尊者,在此,比丘舍弃杀生,是杀生的远离者,是舍弃刀者,是舍弃剑者,具足惭愧,具足怜悯,心怀对一切生命的同情而住。这是他的戒。’

‘舍弃不与取,是不与取的远离者,是所施与者,是等待施与者,自己住于不与取的清净。这也是他的戒。’舍弃秽行,是梵行者,是淫法、秽法的远离者、慎行者。这也是他的戒。’

‘舍弃妄语,是远离妄语者,是实语者、真语者、信语者、诚语者、无欺诈世界者。这也是他的戒。’

‘舍弃离间语,是远离离间语者。不会为了离间而将此处所听讲与彼处,不会为了离间而将彼处所听讲与此处。像这样,令不和者融合,令和合者满足,欢喜和合、愉悦和合,讲述带来和合的话语。这也是他的戒。’

‘舍弃粗语,是远离粗语者。讲述悦耳、柔和、充满爱意、令人愉快、高雅、众所喜闻、众所欢喜之言。这也是他的戒。’

‘舍弃绮语,是远离绮语者,适时发话,讲述真实、表达意义,讲法语、律语,适时发表合理有度、令人铭记、意味深长的话语。这也是他的戒。’

‘远离对草木的破坏。是一食者,不吃夜食,是非时食的远离者。是观看欣赏舞蹈、歌曲、说书、演艺的远离者。是以装饰粉饰为目的受持花、香、油的远离者。是高广大床的远离者。是受持黄金白银的远离者。是受持生谷物的远离者。是受持生肉的远离者。是受持妇女、女童的远离者。是受持女奴、男奴的远离者。是受持山羊、绵羊的远离者。是受持鸡、猪的远离者。是受持象、牛、马、骡的远离者。是受持田地、宅地的远离者。是从事遣使工作的远离者。是买卖的远离者。是短斤少两、使用伪币、藏尺掖寸的远离者。是贿赂、欺瞒、欺诈等蒙骗行为的远离者。是拦劫、杀害、绑架、埋伏、掠夺等暴力行为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2)中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对草木等的破坏,诸如对以根为种、以茎为种、以节为种、以芽为种、第五类就是以种子为种的草木等的破坏,然而,他是草木破坏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对受用物的储藏,诸如对食物的储藏,对饮品的储藏,对衣服的储藏,对车辆的储藏,对卧具的储藏,对香料的储藏,对财产的储藏等。然而,他是此类受用物储藏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表演类的观看,如观看欣赏舞蹈、歌曲、音乐、杂耍、说书、手鼓、钹鼓、魔术、掷球游戏、竹竿游戏、尸骨清洗、斗象、斗马、斗水牛、斗公牛、斗山羊、斗绵羊、斗鸡、斗鹌鹑、棍术、拳击、摔跤、军事演习、军队列队、军队部署、阅兵等。然而,他是此类表演观看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放逸因的赌博类事情,如八目棋、十目棋、虚空棋、踢石子、堆石子、赌博板游戏、打棍仗、猜字、掷色子、吹叶笛、玩锄头、倒立、风车游戏、玩棕榈叶、飙车、弓箭、测字、读心术、模仿畸形等。然而,他是此放逸因的赌博类事情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高广大床,如高大寝床、华丽寝床、黑毛毡、羚羊毛皮、白羊毛、羊毛布、厚铺垫、毛织毯、双侧镶边的毛毯、一侧镶边的毛毯、镶有宝石的毯子、绢毯、毛织毯、象背坐垫、马背坐垫、车座垫、羚羊毛坐垫、特等羚羊毛坐垫、有顶盖的床、两边有红色靠枕的床等。然而,他是此类高广大床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放逸因的粉饰打扮类事情,如涂身、按摩、沐浴、手脚按摩、镜子、美睫、花鬘涂香、涂脸香粉、面霜、手镯、发饰、手杖、药筒、刀剑、阳伞、花鞋、头冠、珠宝、拂尘、镶有长边飘带的白衣等。然而,他是此放逸因的粉饰打扮类事情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谈论无益话题,如谈论国王话题、强盗话题、大臣话题、军队话题、恐惧话题、战争话题、食物话题、饮品话题、衣服话题、卧具话题、华鬘话题、香料话题、亲族话题、车乘话题、村庄话题、城镇话题、城市话题、地方话题、女性话题、男性话题、英雄话题、街谈巷议话题、井边话题、祖先话题、杂言碎语话题、世界起源论、海洋起源论、有无有话题等。然而,他是此类无益话题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论诤,如“你不懂此法、此律,我懂此法、此律。”“你怎么能懂此法、此律?”“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顺法,你逆法。”“应该先说的,你却后说,应该后说的,你却先说。”“你的观点自相矛盾。”“你的观点已被驳倒,你已输。”“你已偏离论题,所以应该去游学。如果可能,那么请明辨”。然而,他是此类论诤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受人差使,如接受国王、大臣、刹帝利、婆罗门、居家者、孩童的差使。“过来!”“过去!”“把这个拿过去!”“把那个拿过来!”然而,他是此类差使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欺骗、饶舌、示相、诈骗、贪求利养等。然而,他是此类欺骗行为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3)大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肢体占相、凶吉先兆、解梦、占鼠相、献火、献勺、献麸、献糠、献米、献酥油、献麻油、献口、献血、占手相、看家宅风水、统治学、占墓地、鬼神术、土地术、蛇术、毒术、蝎子术、老鼠术、禽鸟术、乌鸦术、算命、防箭术、禽兽论等。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看珠宝相、看衣服相、看手杖相、看刀相、看剑相、看箭相、看弓相、看武器相、看女人相、看男人相、看男童相、看女童相、看男仆相、看女仆相、看象相、看马相、看水牛相、看公牛相、看母牛相、看山羊相、看绵羊相、看鸡相、看鹌鹑相、看蜥蜴相、看耳环相、看乌龟相、看鹿相。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诸王将前进、诸王将不前进、友方诸王将到达、敌方诸王将撤退、敌方诸王将到达、友方诸王将撤退、友方诸王将胜利、敌方诸王将战败、敌方诸王将胜利、友方诸王将战败、据此将会取得胜利、据此将会战败。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将出现月食、将出现日食、将出现星食、日月将沿轨道行走、日月将脱离轨道行走、星辰将沿轨道行走、星辰将脱离轨道行走、将有流星坠落、将发生天火、将发生地震、将打雷、月、日、星辰将上升、下沉、污浊、洁净、发生月食将会有此类结果、发生日食将会有此类结果、发生星食将会有此类结果、日月沿轨道行走将会有此类结果、日月脱离轨道行走将会有此类结果、星辰沿轨道行走将会有此类结果、星辰脱离轨道行走将会有此类结果、流星坠落将会有此类结果、天火发生将会有此类结果、发生地震将会有此类结果、打雷将会有此类结果、月、日、星辰上升、下沉、污浊、洁净,将会有此类结果。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将下雨、将干旱、将丰收、将歉收、将和平、将有恐惧、将患病、将健康等掐指、心算、目测、作诗法、诡辩论等。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出嫁迎娶、调停和解、催债、借贷、招财、破财、堕胎治疗、僵硬舌头、僵硬下颚、令举双手、下颚咒、耳咒、询问镜子、询问少女、询问天神、太阳崇拜、巨物崇拜、喷火、招请吉祥天神等。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祈愿、还愿、祭鬼、祭地、恢复精力、令丧精力、房屋奠基仪式、房宅洒净、漱口、沐浴、供牲、呕吐、泻肚、上泻、下泻、头痛治疗、制耳油、制眼药、治疗鼻子、上眼药、涂眼膏、眼科治疗、外科治疗、儿科治疗、草药调制等。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像这样,戒行圆满的比丘在戒的防护下绝对不会生起恐惧之念。尊者,恰似打败敌人的灌顶刹帝利王决不会对敌人感到恐惧。正是这样,尊者,戒行圆满的比丘在戒的防护下绝对不会生起恐惧之念。因为具足此圣戒蕴,所以内心感知无罪之乐。尊者,像这样,比丘成为戒的具足者。’”

(4)诸根防护

“‘尊者,比丘如何成为诸根的守根门者?在此,尊者,比丘以眼观色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眼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他依律仪而行,守护眼根,对眼根加以防护。以耳闻声、以鼻嗅味、以舌品味、以身体接触所触乃至以意知法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意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他依律仪而行,守护意根,对意根加以防护。他因守护诸根而具足,内感无害之乐。像这样,尊者,比丘成为诸根的守根门者。’”

(5)念和正知

“‘尊者,比丘如何成为念和正知的具足者?在此,尊者,比丘前进、后退时,皆是正知行者。前视、后视时,皆是正知行者。曲臂、伸臂时,皆是正知行者。受持僧伽梨衣、钵、衣时,皆是正知行者。吃、喝、咀嚼、品尝时,皆是正知行者。行大便、小便时,皆是正知行者。行走、站立、就座、睡眠、清醒、言语、沉默时,皆是正知行者。像这样,尊者,比丘成为念和正知的具足者。’”

(6)知足

“‘尊者,比丘如何成为知足者?在此,尊者,比丘满足于蔽体的僧衣和果腹的乞食。无论走到哪里都受持而行。尊者,恰如有翅膀的鸟无论飞往哪里,都仅仅携带着翅膀飞翔。像这样,尊者,比丘满足于蔽体的僧衣和果腹的乞食。无论走到哪里都受持而行。像这样,尊者,比丘成为知足者。’”

(7)舍盖

“‘他亦是为这些圣戒蕴的防护者,亦是这些圣根防护的具足者,亦是这些圣念和正知的具足者,亦是这些圣知足的具足者,他亲近阿兰若处、树下、山岳、溪谷、洞窟、冢间、丛林、野外、草堆等寂静的坐卧处。乞食饭后,他结跏趺而坐,保持身体正直,于面前起念。’

‘他舍弃对世界的贪着,住于无贪着之心,因为无贪着,故心得到净化。他舍弃嗔恚,哀愍一切有情,住于无嗔恚之心,因为无嗔恚,故心得到净化。他舍弃昏沉睡眠,远离昏沉睡眠,是具有光明想者,是具有正念者,因为舍弃昏沉睡眠,故心得到净化。他舍弃掉举后悔,平静而住,内心寂静,因为舍弃掉举后悔,故心得到净化。他舍弃疑惑,超越疑惑,对善法无疑,因为舍弃疑惑,故心得到净化。’

‘他于自身看到五盖的断除,生起喜悦,生起大喜悦,因为喜悦而身体轻安。轻安的身体感知到乐,以有乐的心进入禅定。’”

(8)初禅

“‘他通过远离欲乐,通过远离不善法,到达并安住于因远离而生起的有寻、有伺、有喜乐的初禅。因为这些远离,他的身体为喜乐所充满、圆满、完满、遍满,整个身体没有因远离而生起的喜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比丘达到初禅而住。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正确。’

‘尊者,我亦如此知,如此见,然而我不说“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

(9)二禅

“‘尊者,进而,由于寻伺止灭,比丘到达并安住于内部清净的心一境性、无寻无伺而有喜乐的第二禅。他的身体为定生起的喜乐所充满、圆满、完满、遍满,整个身体没有为定生起的喜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比丘达到二禅而住。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正确。’

‘尊者,我亦如此知,如此见,然而我不说“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

(10)三禅

“‘尊者,进而,离开喜,比丘住于具有念和正知的舍,以身体感知乐,到达并安住于圣人所说的“有舍、具念、住于乐”的第三禅。他的身体为无喜的乐所充满、圆满、完满、遍满,整个身体没有无喜的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达到三禅而住。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正确。’

‘尊者,我亦如此知,如此见,然而我不说“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

(11)四禅

“‘尊者,进而,比丘舍弃乐、舍弃苦,以前早已经没有喜忧,到达并安住于非苦非乐、舍念遍净的第四禅。他的身体坐在那里,为清净的心所遍满,整个身体没有清净遍净的心所接触不到的地方。比丘达到四禅而住。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正确。’

‘尊者,我亦如此知,如此见,然而我不说“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

(12)观智

“‘他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适业、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将心转向智见。他如是了知:“我的这个身体是由四大组成、为父母所生、靠食物维持,是无常、削减、粉碎、变异、分散之法。然而,我的意识依止于此、执着于此。”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正确。’

‘尊者,我亦如此知,如此见,然而我不说“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

(13)意所成神变智

“‘他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适业、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将心转向意所化身。他从此身体化作出另一个有色的意所成、具有大小各肢节、诸根不缺的身体。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正确。’

‘尊者,我亦如此知,如此见,然而我不说“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

(14)种种神通智

“‘他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适业、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将心转向种种神通。他体验着各种神通。变成一、变成多,变成多、变成一,无障碍地出现、隐藏、穿墙、穿越城墙、穿越山脉,恰似在虚空中。在地里上下沉浮,恰似在水里。在水中也不沉没,恰似在地上。在空中结跏趺而行,恰似有翅膀的鸟。即使是具有大神力、大威力的月亮和太阳,也可以用手触摸,还可以在梵天界用身体行使自在力。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正确。’

‘尊者,我亦如此知,如此见,然而我不说“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

(15)天耳智

“‘他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适业、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将心转向天耳界。他依清净的、非凡的天耳界听到天和人的两种声音,远的和近的。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正确。’

‘尊者,我亦如此知,如此见,然而我不说“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

(16)他心智

“‘他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适业、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将心转向他心智。他以心熟知、了知其他有情、其他人的心。有贪之心则知此是有贪之心。离贪之心则知此是离贪之心。有嗔之心则知此是有嗔之心。离嗔之心则知此是离嗔之心。有痴之心则知此是有痴之心。离痴之心则知此是离痴之心。统一之心则知此是统一之心。散乱之心则知此是散乱之心。大心则知此是大心。非大心则知此是非大心。有上心则知此是有上心。无上心则知此是无上心。已入定之心则知此是已入定之心。尚未入定之心则知此是尚未入定之心。解脱之心则知此是解脱之心。尚未解脱之心则知此是尚未解脱之心。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正确。’

‘尊者,我亦如此知,如此见,然而我不说“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

(17)宿住随念智

“‘他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适业、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将心转向宿住随念智。例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一百生、一千生、十万生,多个坏劫生、多个成劫生、多个坏成劫生。“在那里,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阶层、这样的食物、感受了这样的乐苦、具有这样的寿命。在那里死去再生到那里。在那里,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阶层、这样的食物、感受了这样的乐苦、具有这样的寿命。在那里死去再生到这里。”像这样,他随念着具有行相、具有境况的多种宿住。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正确。’

‘尊者,我亦如此知,如此见,然而我不说“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

(18)天眼智

“‘他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适业、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将心转向众有情的死生智。他以清净非凡的天眼观察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善趣、恶趣的众有情的死亡、再生,了知众有情随业而行。“事实上,这些受人尊敬的有情因为具足身恶业,具足语恶业,具足意恶业,诽谤圣人,是邪见者、邪见业的受持者。他们的身体破灭,死后将再生于苦处、恶处、难处、地狱。然而,那些受人尊敬的有情因为具足身善业,具足语善业,具足意善业,不诽谤圣人,是正见者,是正见业的受持者。他们的身体破灭,死后将再生于善处、天界。”像这样,他以清净非凡的天眼观察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善趣、恶趣的众有情的死亡、再生,了知众有情随业而行。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正确。’

‘尊者,我亦如此知,如此见,然而我不说“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

(19)烦恼尽智

“‘他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适业、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将心转向诸烦恼的尽灭智。他如实了知此是苦,如实了知此是苦的生起,如实了知此是苦的灭尽,如实了知此是通往苦灭尽的行道。如实了知这些是烦恼,如实了知此是烦恼的生起,如实了知此是烦恼的灭尽,如实了知此是通往烦恼灭尽的行道。如此了知、如此见者,心从欲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有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无明的烦恼中解脱出来,生起“于解脱获得解脱”之智,了知“生命已尽,梵行已毕,应作已作,无有再生。”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尊者,比丘如此知,如此见。那么,像“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这种语言表述不正确。’

‘尊者,我亦如此知,如此见,然而我不说“灵魂与身体相同”或“灵魂与身体相异”。’”佛陀如上说法。

离车族人奥塔达欢喜佛陀所说。

(摩诃梨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