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第三经 安跋达经(Ambatthasuttam)

《安跋达经》为巴利经藏长部戒蕴篇的第三部经。

当时,佛陀与大比丘僧团住在拘萨罗国婆罗门村伊洽难伽罗附近的伊洽难伽罗树林。该村的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得知佛陀到来以后,为了验证世间对佛陀的赞誉之词是否真实,特派遣自己的弟子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前去拜会佛陀。

在婆罗门尊奉的各圣典里记载着三十二大人相。具足大人相者必有两个归趣,即或在家成为转轮圣王,或出家成为佛。根据此记载,青年婆罗门安跋达确认佛陀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并如实告知婆罗门婆卡罗萨提。于是,婆罗门婆卡罗萨提亲自前去拜见佛陀。

在本经中,佛陀首先对于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所持有的婆罗门最高等级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多角度例证刹帝利优于婆罗门,并以大梵天的赞偈加以强调。进而又针对佛教的明、行进行了说明,指出婆罗门所面临的四个破灭门。最后,婆罗门婆卡罗萨皈依佛法僧。

254 如是我闻。

一次,佛陀与五百比丘组成的大比丘僧团在拘萨罗国游化,到达拘萨罗国一个名为伊洽难伽罗的婆罗门村,然后,住在伊洽难伽罗附近的伊洽难伽罗树林。

一、婆卡罗萨提

255 当时,有一位名叫婆卡罗萨提的婆罗门住在拘萨罗国王波斯匿所赐的领地乌卡塔。那是一片人丁兴旺、地肥水美、物产丰富、国王所有的净施地。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听说:“尊者,实际上,释迦族出家的释迦子弟沙门乔达摩与五百比丘组成的大比丘僧团在拘萨罗游化,已到达伊洽难伽罗,现住在伊洽难伽罗的伊洽难伽罗树林。而且,针对该乔达摩尊者具有如下赞誉之声:‘据此,彼佛陀乃是阿罗汉、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自我彻知、证得并阐述了包含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众人、天人在内的此世界。他教导了初善、中善、后善、有内容、有形式、完整圆满、清净的法,令梵行明晰。得见这样的阿罗汉实乃幸事。”

二、青年婆罗门安跋达

256 婆罗门婆卡罗萨提有一位青年婆罗门弟子,名叫安跋达。他是三吠陀的读诵者、持咒者,详熟词汇、规则、音韵、词源,不仅精通三吠陀,还精通第五部分的史传,通晓词法和句法,充分掌握顺世论、大人相论,在师承的三明经典方面得到认可,其本人也认为“我知你所知。你知我所知”。

257 于是,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对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说:“安跋达,听说释迦族出家的释迦子弟沙门乔达摩与五百比丘组成的大比丘僧团在拘萨罗游化,已到达伊洽难伽罗,现住在伊洽难伽罗的伊洽难伽罗树林。而且,针对该乔达摩尊者具有如下赞誉之声:‘据此,彼佛陀乃是阿罗汉、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自我彻知、证得并阐述了包含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众人、天人在内的此世界。他教导了初善、中善、后善、有内容、有形式、完整圆满、清净的法,令梵行明晰。得见这样的阿罗汉实为幸事’。安跋达,你去拜访沙门乔达摩。去了以后观察沙门乔达摩。看看乔达摩尊者是否如传闻所述。看看乔达摩尊者是否是那样的人。我们将通过你的观察如实了解乔达摩尊者。”

258 “尊者,可是,我将如何了解乔达摩尊者‘乔达摩尊者是否如传闻所述。乔达摩尊者是否是那样的人’?”

“安跋达,我们的各圣典里记载着三十二大人相。凡具足大人相者必然具有两个归趣,别无其他。若住家,则成为如法的法王,成为转轮王,征服四海,国土稳固,拥有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人宝、居家者宝、将军宝。亦拥有过千王子,个个勇敢无畏、骁勇善战。其并非采用棍棒、刀剑,而是依法征服广大海洋包围的领域。若舍家出家,则成为阿罗汉、正等觉者,揭开笼罩在世界上面的蒙蔽。安跋达,我是各圣典的教授者,你是各圣典的接受者。”

259 “好,尊者。”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应允婆罗门婆卡罗萨提,然后从坐具上站起,顶礼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后右转,骑上骡子,与众多青年婆罗门一起向伊洽难伽罗树林进发。车乘可以通行的地方,他们乘车前行,车乘无法通行的地方,他们则下车步行进入园林。

恰逢很多比丘正在空地上经行。于是,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走近众比丘,向他们问道:“尊者,乔达摩尊者现在何处?我们想见乔达摩尊者。”

260 彼众比丘想:“此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是名门之后,亦是著名婆罗门婆卡罗萨提的弟子。这样出身的人与世尊交谈应该没有问题。”于是,彼众比丘回答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安跋达,那有一间房门关闭的精舍。你轻轻靠近那里,慢慢进入玄关,在那里轻咳一声,然后拍打门闩,世尊就会为你打开门。”

261 于是,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轻轻走近房门紧闭的精舍,慢慢进入玄关,在那里轻咳一声,然后拍打门闩。佛陀打开房门,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进入房间。众青年婆罗门也随之进入。他们向佛陀问候,互致值得记忆的欢喜语言以后坐于一旁。然而,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或来回走动或站在那里向坐着的佛陀问候。

262 于是,佛陀对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说道:“安跋达,你曾经和年老、耆宿、老师的老师交谈过。你会像对坐着的我这样来回走动或站着问候吗?”

(一)第一恶毒语言

263 “乔达摩尊者,不会。乔达摩尊者,走着的婆罗门和走着的婆罗门谈话。乔达摩尊者,站着的婆罗门和站着的婆罗门谈话。乔达摩尊者,坐着的婆罗门和坐着的婆罗门谈话。乔达摩尊者,躺着的婆罗门和躺着的婆罗门谈话。然而,乔达摩尊者,对于卑贱、黑色、卑俗的假沙门,我们就是这样讲话,因此,我就是这样对待乔达摩尊者。”

“安跋达,你现在来此是有使命的,你来此是有目的的,你应该充分思考这一目的。诸位尊者,此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尚未完成任务,然而,他现在不去完成,只有慢心。”

264 因为被佛陀指出有尚未完成的任务,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气愤、不满,他不断对佛陀产生愤怒,不断蔑视佛陀,不断责难佛陀。“诸位尊者,依我来看,沙门乔达摩是邪恶之人。”他对佛陀说道:“乔达摩尊者,释迦族出生凶恶。乔达摩尊者,释迦族出生粗俗。乔达摩尊者,释迦族出生轻浮。乔达摩尊者,释迦族出生堕落。卑俗者因为其卑俗而不恭敬婆罗门、不尊重婆罗门、不崇敬婆罗门、不崇拜婆罗门、不尊敬婆罗门。因此,乔达摩尊者,是他们不恰当,是他们不合适。卑俗的释迦族因为卑俗而不恭敬婆罗门、不尊重婆罗门、不崇敬婆罗门、不崇拜婆罗门、不尊敬婆罗门。”像这样,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向释迦族拋掷了第一恶毒语言。

(二)第二恶毒语言

265 “那么,安跋达,释迦族对于你有何过失?”

“乔达摩尊者,一次,我为完成老师婆罗门婆卡罗萨提交给我的任务而前往迦毗罗卫。我到达释迦族的集会堂。当时,众多释迦族成年人和释迦族孩子正在集会堂里,他们坐在高座上相互用手指着,哄笑、玩耍。我认为他们是在嘲笑我,没有人为我提供坐具。因此,乔达摩尊者,是他们不恰当,是他们不合适。卑俗的释迦族因为卑俗而不恭敬婆罗门、不尊重婆罗门、不崇敬婆罗门、不崇拜婆罗门、不尊敬婆罗门。”像这样,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向释迦族抛掷了第二恶毒语言。

(三)第三恶毒语言

266 “安跋达,即使鹌鹑这种小鸟都会在自己的巢穴中鸣叫。安跋达,迦毗罗卫是释迦族人的属地。这些微细小事并不应该令你产生不快。”

乔达摩尊者,有四个阶级,即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乔达摩尊者,四个阶级中的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三个阶级都要侍奉婆罗门。因此,乔达摩尊者,是他们不恰当,是他们不合适。卑俗的释迦族因为卑俗而不恭敬婆罗门、不尊重婆罗门、不崇敬婆罗门、不崇拜婆罗门、不尊敬婆罗门。”像这样,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向释迦族拋掷了第三恶毒语言。

三、女奴后裔

267 这时,佛陀心想:“这个青年婆罗门安跋达以如此强烈的恶毒语言羞辱释迦族,我询问他的姓氏如何?”于是,佛陀向青年婆罗门安跋达问道:“安跋达,您的姓氏是什么?”

“我姓坎哈雅纳,乔达摩尊者。”

“可是,安跋达,追溯你往昔父母的姓氏,释迦族出自贵族,你却是释迦族女奴的后裔。另外,安跋达,释迦族的祖先是奥卡喀王。”

“安跋达,往昔,奥卡喀王有一美丽、善良的王后。他想把自己的王国传给她的孩子,于是把年长的王子奥卡姆喀、卡罗坎达、哈提尼卡、西尼苏罗逐出。他们离开王国以后在喜玛拉雅山腹地莲花池畔的大萨卡树林安家。为了避免人种的混杂,他们与自己的姊妹结婚生活。”

“不久,安跋达,奥卡喀王问大臣们:‘尊者,王子们现在居于何处?’‘陛下,在喜玛拉雅山腹地莲花池畔有大萨卡树林,王子们现在居住在那里。他们为了避免人种的混杂而与自己的姊妹结婚生活。’于是,奥卡喀王发出感叹:‘尊者,王子们实真可敬!尊者,王子们实极可敬!’安跋达,自此开始有了释迦族。他们就是释迦族的祖先。”

安跋达,奥卡喀王有一名叫蒂萨的女奴。她生了一个名叫坎哈的孩子。刚刚出生的坎哈说道:‘妈妈,给我洗澡。妈妈,把我洗净。妈妈,让我摆脱不净。我为你而存在。’安跋达,就像现在的人看到鬼而称其为鬼一样,安跋达,那个时候,人们称鬼为‘坎哈’。他们这样说:‘这个人刚刚出生就会讲话,坎哈出生了,鬼出生了。’安跋达,此后便有了坎哈雅纳。他就是坎哈雅纳族的祖先。像这样,安跋达,追溯你往昔父母的姓氏,释迦族出自贵族,你却是释迦族女奴的后裔。”

268 听闻此言,那些青年婆罗门对佛陀说道:“乔达摩尊者不要以女奴后裔之言极大羞辱安跋达。乔达摩尊者,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是善生,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是良家之后,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多闻。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言善。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博学。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可以与乔达摩尊者针对此言进行对论。”

269 于是,佛陀对那些青年婆罗门说:“如果诸位青年婆罗门这样认为:‘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是恶生,青年婆罗门安跋达非良家之后,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寡闻。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言恶。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劣慧。青年婆罗门安跋达不能与乔达摩尊者针对此言进行对论。’那么,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安静,你们与我针对此言进行对论。如果诸位青年婆罗门这样认为:‘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是善生,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是良家之后,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多闻。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言善。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博学。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可以与乔达摩尊者针对此言进行对论。’那么,你们安静,青年婆罗门安跋达与我针对此言进行对论。”

“乔达摩尊者,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是善生,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是良家之后,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多闻。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言善。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博学。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可以与乔达摩尊者针对此言进行对论。我们安静,青年婆罗门安跋达与乔达摩尊者针对此言进行对论。”

270 于是,佛陀对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说道:“安跋达,我向你如法提问,即便不愿意,也请你解答。如果你不解答,或言辞闪烁,或沉默不语,或所答非所问,那么,你的头颅将会立即七裂。安跋达,你怎样认为?你从年老、耆宿、老师的老师的婆罗门那里所听到的坎哈雅纳族是怎样的由来?谁是坎哈雅纳族的祖先?”

听闻此言,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沉默不语。第二次,佛陀如下问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安跋达,你怎样认为?你从年老、耆宿、老师的老师的婆罗门那里所听到的坎哈雅纳族是怎样的由来?谁是坎哈雅纳族的祖先?”第二次,青年婆罗门安跋达仍沉默不语。于是,佛陀对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如下说道:“安跋达,你要立即回答。现在不是你沉默的时候。安跋达,如果被如来如法询问三次却不作回答,那么,你的头颅将会立即七裂。”

271 这时,金刚手夜叉手持炽热、燃烧、耀眼的大铁锤立于青年婆罗门安跋达的头顶上空。他想:“如果这个青年婆罗门安跋达三次被佛陀如法提问却不当场回答,我就令他的头颅七裂。”当然,只有佛陀和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能够看到这个金刚手夜叉。

272 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恐惧、战栗、浑身发抖,只能求助佛陀的保护,只能求助佛陀的庇护,只能求助佛陀的救护。他就近坐下后对佛陀如下问道:“乔达摩尊者说了什么?请乔达摩尊者再说一遍。”

“安跋达,你怎样认为?你从年老、耆宿、老师的老师的婆罗门那里所听到的坎哈雅纳族是怎样的由来?谁是坎哈雅纳族的祖先?”

“乔达摩尊者,我所听正如乔达摩尊者所说。坎哈雅纳族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是坎哈雅纳族的祖先。”

四、安跋达家族史

273 听闻此言,那些青年婆罗门大声高声地喊叫起来:“尊者,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其实是恶生!尊者,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其实不是良家之后!尊者,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其实是释迦族女奴的后裔!尊者,相对于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来说,释迦族才是高贵家族!我们曾认为应该呵责的沙门乔达摩实际上才是说法之人。”

274 这时,佛陀心想:“这些青年婆罗门以女奴后裔之言极大侮辱了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我要让他获得自由。”于是,佛陀对那些青年婆罗门说道:“诸位青年婆罗门,你们不要用女奴后裔之言侮辱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坎哈实际上是一位伟大的仙人。他到南方学习了梵咒,然后来找奥卡喀王,要求娶摩达露频公主。奥卡喀王心想:‘我不会同意这个身为女奴孩子的沙门娶我的摩达露频公主。’气愤的国王内心不悦,搭箭在弓。然而,他不能放箭,也不能收弓。”

“这时,诸位青年婆罗门,众大臣走近仙人坎哈,对他说道:‘仙人,请让国王获得平安。仙人,请让国王获得平安。’‘国王将获得平安。然而,如果国王向下射箭,那么,在国王的整个国土内,该范围内的大地就会遭到破坏。’‘仙人,请让国王获得平安。请让国土获得平安。’‘国王将获得平安。国土也将获得平安。然而,如果国王向上射箭,那么,在国王的整个国土内,七年将不会下雨。’‘仙人,请让国王获得平安。请让国土获得平安。请天神下雨。’‘国王将获得平安。国土也将获得平安。天神也会下雨。如果国王向年长的王子射箭,王子将无惧无伤。’于是,诸位青年婆罗门,众大臣禀告奥卡喀王:‘请奥卡喀王向年长的王子射箭。王子将无惧无伤。’于是,奥卡喀王向年长的王子射箭,果然王子无惧无伤。于是,恐惧、战栗、浑身发抖、担心受到梵杖责罚的奥卡喀王将摩达露频公主嫁给仙人坎哈。所以,你们不要用女奴后裔之言侮辱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坎哈是一个伟大仙人。”

五、刹帝利族最高

275 随后,佛陀询问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安跋达,你怎么认为?如果一个刹帝利男子和一个婆罗门女子结婚,结婚后生了小孩。那么,这个刹帝利男子和婆罗门女子所生的孩子能否在婆罗门那里获得坐具或水?”

“乔达摩尊者,能够获得。”

“另外,婆罗门可否会让他食用用于供养、庆祝、献供、飨食的食物?”

“乔达摩尊者,会让他食用。”

“另外,婆罗门可否会教他各种咒语?”

“乔达摩尊者,会教。”

“另外,在婆罗门女性那里,他是受到欢迎还是遭到拒绝?”

“乔达摩尊者,受到欢迎。”

“另外,刹帝利族可否会通过刹帝利灌顶形式给他灌顶?”

“乔达摩尊者,不会。”

“这是为何?”

“乔达摩尊者,因为他的出生随母亲。”

“安跋达,你怎么认为?如果一个婆罗门男子和一个刹帝利女子结婚,结婚后生了小孩。这个婆罗门男子和刹帝利女子所生的孩子能否在婆罗门那里获得坐具或水?”

“乔达摩尊者,能够获得。”

“另外,婆罗门可否会让他食用用于供养、庆祝、献供、飨食的食物?”

“乔达摩尊者,会让他食用。”

“另外,婆罗门可否会教他各种咒语?”

“乔达摩尊者,会教。”

“在婆罗门女性那里,他是受到欢迎还是遭到拒绝?”

“乔达摩尊者,受到欢迎。”

“另外,刹帝利族可否会通过刹帝利灌顶仪式给他灌顶?”

“乔达摩尊者,不会。”

“这是为何?”

“乔达摩尊者,因为他的出生随父亲。”

276 “像这样,无论是从女性所生,还是从男性所生,刹帝利最胜,婆罗门低劣。安跋达,你怎么认为?如果在婆罗门中,某婆罗门因为某种原因被剃光了头,被用灰炭刺青,被逐出王国或城市,那么,他能否在婆罗门那里获得坐具或水?”

“乔达摩尊者,不能。”

“另外,婆罗门可否会让他食用用于供养、庆祝、献供、飨食的食物?”

“乔达摩尊者,不会。”

“另外,婆罗门可否会教他各种咒语?”

“乔达摩尊者,不会。”

“另外,在婆罗门女性那里,他是受到欢迎还是遭到拒绝?”

“乔达摩尊者,遭到拒绝。”

“安跋达,你怎么认为?如果在刹帝利中,某刹帝利因为某种原因被剃光了头,被用灰炭刺青,被逐出王国或城市,那么,他能否在婆罗门那里获得坐具或水?”

“乔达摩尊者,能够获得。”

“另外,婆罗门可否会让他吃供养、庆祝、献供、飨食的食物?”

“乔达摩尊者,会让他食用。”

“另外,婆罗门可否会教他各种咒语?”

“乔达摩尊者,会教。”

“另外,在婆罗门女性那里,他是受到欢迎还是遭到拒绝?”

“乔达摩尊者,受到欢迎。”

277 “安跋达,仅仅通过上述内容便可知,刹帝利最胜,婆罗门低劣。因为刹帝利将他剃光了头,用灰炭刺青,逐出了王国或城市。像这样,安跋达,刹帝利遭到了最高的侮辱。尽管如此,刹帝利最胜,婆罗门低劣。安跋达,大梵天唱诵了以下偈词:

若依种姓论,

刹帝利最高;

若在人天中,

明行足最高。”

“安跋达,大梵天唱诵的偈词符合韵律,并不是不符合韵律,是善言,不是恶言,具有含义,不是没有含义。安跋达,我也如下说:

若依种姓论,

刹帝利最高;

若在人天中,

明行足最高。”

第一诵分完

六、明行论

278 “那么,乔达摩尊者,那个行是什么?那个明是什么?”

“安跋达,因为具足无上的明行,故‘你配我’、‘你不配我’等身世论不会被言说,种姓论不会被言说,骄慢的言论不会被言说。安跋达,在娶妻、嫁女、婚嫁时,像‘你配我,你不配我’等身世论被言说,种姓论被言说,骄慢的言论被言说。安跋达,像这样,无论是谁,只要与身世论有关、与种姓论有关、与骄慢的言论有关、与嫁娶有关,他就远离了明行的具足。安跋达,舍弃身世论、种姓论、骄慢的言论、婚嫁,则成为无上明行具足的现证者。

(一)行

279 “那么,乔达摩尊者,那个行是什么?那个明是什么?”

安跋达,在此,如来之阿罗汉、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生于世上。他自己彻知、证得并阐述了包含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众人、天人在内的此世界。他教导了初善、中善、后善、有内容、有形式、完整圆满、清净的法,令梵行明晰。某居家者或其孩子或其他各阶层的人听闻此法。听闻此法后,其对如来具足信仰。具足信仰的他如下思考:‘家庭生活障碍重重,如同行走泥泞土路,出家则似空旷露地。居家生活很难像贝磨珍珠般进行完全圆满、完全遍净的梵行。我剃除须发、披上僧衣而舍家出家如何?’”

“此后,他舍弃或多或少的财产,舍弃或多或少的亲戚,剃除须发、披上僧衣而舍家出家。”

“出家以后,他在波罗提木叉的保护下获得保护,具足正行与行处,于微罪中见恐怖,受持、修习诸学处,具足善口业和善语业,命根清净、戒行圆满、守护根门,具足念和正知,是知足者。”

(1)小戒

“安跋达,比丘如何成为戒具足者?安跋达,在此,比丘舍弃杀生,是杀生的远离者,是舍弃刀者,是舍弃剑者,具足惭愧,具足怜悯,心怀对一切生命的同情而住。这是他的戒。”

“舍弃不与取,是不与取的远离者,是所施与者,是等待施与者,自己住于不与取的清净。这也是他的戒。”

“舍弃秽行,是梵行者,是淫法、秽法的远离者、慎行者。这也是他的戒。”

“舍弃妄语,是远离妄语者,是实语者、真语者、信语者、诚语者、无欺诈世界者。这也是他的戒。”

“舍弃离间语,是远离离间语者。不会为了离间而将此处所听讲与彼处,不会为了离间而将彼处所听讲与此处。像这样,令不和者融合,令和合者满足,欢喜和合、愉悦和合,讲述带来和合的话语。这也是他的戒。”

“舍弃粗语,是远离粗语者。讲述悦耳、柔和、充满爱意、令人愉快、高雅、众所喜闻、众所欢喜之言。这也是他的戒。”

“舍弃绮语,是远离绮语者,适时发话,讲述真实、表达意义,讲法语、律语,适时发表合理有度、令人铭记、意味深长的话语。这也是他的戒。”

“远离对草木的破坏。是一食者,不吃夜食,是非时食的远离者。是观看欣赏舞蹈、歌曲、说书、演艺的远离者。是以装饰粉饰为目的受持花、香、油的远离者。是高广大床的远离者。是受持黄金白银的远离者。是受持生谷物的远离者。是受持生肉的远离者。是受持妇女、女童的远离者。是受持女奴、男奴的远离者。是受持山羊、绵羊的远离者。是受持鸡、猪的远离者。是受持象、牛、马、骡的远离者。是受持田地、宅地的远离者。是从事遣使工作的远离者。是买卖的远离者。是短斤少两、使用伪币、藏尺掖寸的远离者。是贿赂、欺瞒、欺诈等蒙骗行为的远离者。是拦劫、杀害、绑架、埋伏、掠夺等暴力行为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2)中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对草木等的破坏,诸如对以根为种、以茎为种、以节为种、以芽为种、第五类就是以种子为种的草木等的破坏,然而,他是草木破坏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对受用物的储藏,诸如对食物的储藏,对饮品的储藏,对衣服的储藏,对车辆的储藏,对卧具的储藏,对香料的储藏,对财产的储藏等。然而,他是此类受用物储藏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表演类的观看,如观看欣赏舞蹈、歌曲、音乐、杂耍、说书、手鼓、钹鼓、魔术、掷球游戏、竹竿游戏、尸骨清洗、斗象、斗马、斗水牛、斗公牛、斗山羊、斗绵羊、斗鸡、斗鹌鹑、棍术、拳击、摔跤、军事演习、军队列队、军队部署、阅兵等。然而,他是此类表演观看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放逸因的赌博类事情,如八目棋、十目棋、虚空棋、踢石子、堆石子、赌博板游戏、打棍仗、猜字、掷色子、吹叶笛、玩锄头、倒立、风车游戏、玩棕榈叶、飙车、弓箭、测字、读心术、模仿畸形等。然而,他是此放逸因的赌博类事情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高广大床,如高大寝床、华丽寝床、黑毛毡、羚羊毛皮、白羊毛、羊毛布、厚铺垫、毛织毯、双侧镶边的毛毯、一侧镶边的毛毯、镶有宝石的毯子、绢毯、毛织毯、象背坐垫、马背坐垫、车座垫、羚羊毛坐垫、特等羚羊毛坐垫、有顶盖的床、两边有红色靠枕的床等。然而,他是此类高广大床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放逸因的粉饰打扮类事情,如涂身、按摩、沐浴、手脚按摩、镜子、美睫、花鬘涂香、涂脸香粉、面霜、手镯、发饰、手杖、药筒、刀剑、阳伞、花鞋、头冠、珠宝、拂尘、镶有长边飘带的白衣等。然而,他是此放逸因的粉饰打扮类事情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谈论无益话题,如谈论国王话题、强盗话题、大臣话题、军队话题、恐惧话题、战争话题、食物话题、饮品话题、衣服话题、卧具话题、华鬘话题、香料话题、亲族话题、车乘话题、村庄话题、城镇话题、城市话题、地方话题、女性话题、男性话题、英雄话题、街谈巷议话题、井边话题、祖先话题、杂言碎语话题、世界起源论、海洋起源论、有无有话题等。然而,他是此类无益话题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论诤,如‘你不懂此法、此律,我懂此法、此律。’‘你怎么能懂此法、此律?’‘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顺法,你逆法。’‘应该先说的,你却后说,应该后说的,你却先说。’‘你的观点自相矛盾。’‘你的观点已被驳倒,你已输。’‘你已偏离论题,所以应该去游学。如果可能,那么请明辨’。然而,他是此类引起论诤的话题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受人差使,如接受国王、大臣、刹帝利、婆罗门、居家者、孩童的差使。‘过来!’‘过去!’‘把这个拿过去!’‘把那个拿过来!’然而,他是此类差使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热衷于欺骗、饶舌、示相、诈骗、贪求利养等。然而,他是此类欺骗行为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3)大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肢体占相、凶吉先兆、解梦、占鼠相、献火、献勺、献麸、献糠、献米、献酥油、献麻油、献口、献血、占手相、看家宅风水、统治学、占墓地、鬼神术、土地术、蛇术、毒术、蝎子术、老鼠术、禽鸟术、乌鸦术、算命、防箭术、禽兽论等。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看珠宝相、看衣服相、看手杖相、看刀相、看剑相、看箭相、看弓相、看武器相、看女人相、看男人相、看男童相、看女童相、看男仆相、看女仆相、看象相、看马相、看水牛相、看公牛相、看母牛相、看山羊相、看绵羊相、看鸡相、看鹌鹑相、看蜥蜴相、看耳环相、看乌龟相、看鹿相。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诸王将前进、诸王将不前进、友方诸王将到达、敌方诸王将撤退、敌方诸王将到达、友方诸王将撤退、友方诸王将胜利、敌方诸王将战败、敌方诸王将胜利、友方诸王将战败、据此将会取得胜利、据此将会战败。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将出现月食、将出现日食、将出现星食、日月将沿轨道行走、日月将脱离轨道行走、星辰将沿轨道行走、星辰将脱离轨道行走、将有流星坠落、将发生天火、将发生地震、将打雷、月日星辰将上升下沉污浊洁净、发生月食将会有此类结果、发生日食将会有此类结果、发生星食将会有此类结果、日月沿轨道行走将会有此类结果、日月脱离轨道行走将会有此类结果、星辰沿轨道行走将会有此类结果、星辰脱离轨道行走将会有此类结果、流星坠落将会有此类结果、天火发生将会有此类结果、发生地震将会有此类结果、打雷将会有此类结果、月日星辰上升下沉污浊洁净将会有此类结果。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将下雨、将干旱、将丰收、将歉收、将和平、将有恐惧、将患病、将健康等掐指、心算、目测、作诗法、诡辩论等。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出嫁迎娶、调停和解、催债、借贷、招财、破财、堕胎治疗、僵硬舌头、僵硬下颚、令举双手、下颚咒、耳咒、询问镜子、询问少女、询问天神、太阳崇拜、巨物崇拜、喷火、招请吉祥天神等。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某些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受用着信众供养的食物,却从事着无益的邪命生活。诸如祈愿、还愿、祭鬼、祭地、恢复精力、令丧精力、房屋奠基仪式、房宅洒净、漱口、沐浴、供牲、呕吐、泻肚、上泻、下泻、头痛治疗、制耳油、制眼药、治疗鼻子、上眼药、涂眼膏、眼科治疗、外科治疗、儿科治疗、草药调制等。然而,他是此类无益的邪命生活的远离者。这也是他的戒。”

“像这样,戒行圆满的比丘在戒的防护下绝对不会生起恐惧之念。安跋达,恰似打败敌人的灌顶刹帝利王决不会对敌人感到恐惧。正是这样,安跋达,戒行圆满的比丘在戒的防护下绝对不会生起恐惧之念。因为具足此圣戒蕴,所以内心感知无罪之乐。安跋达,像这样,比丘成为戒的具足者。”

(4)诸根防护

“安跋达,比丘如何成为诸根的守根门者?在此,安跋达,比丘以眼观色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眼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他依律仪而行,守护眼根,对眼根加以防护。以耳闻声、以鼻嗅味、以舌品味、以身体接触所触乃至以意知法时,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果不守护意根而住,其结果,贪求、忧郁等恶不善法就会流入。他依律仪而行,守护意根,对意根加以防护。他因守护诸根而具足,内感无害之乐。像这样,安跋达,比丘成为诸根的守根门者。”

(5)念和正知

“安跋达,比丘如何成为念和正知的具足者?在此,安跋达,比丘前进、后退时,皆是正知行者。前视、后视时,皆是正知行者。曲臂、伸臂时,皆是正知行者。受持僧伽梨衣、钵、衣时,皆是正知行者。吃、喝、咀嚼、品尝时,皆是正知行者。行大便、小便时,皆是正知行者。行走、站立、就座、睡眠、清醒、言语、沉默时,皆是正知行者。像这样,安跋达,比丘成为念和正知的具足者。”

(6)知足

“安跋达,比丘如何成为知足者?在此,安跋达,比丘满足于蔽体的僧衣和果腹的乞食。无论走到哪里都受持而行。安跋达,恰如有翅膀的鸟无论飞往哪里,都仅仅携带着翅膀飞翔。像这样,安跋达,比丘满足于蔽体的僧衣和果腹的乞食。无论走到哪里都受持而行。像这样,安跋达,比丘成为知足者。”

(7)舍盖

“他亦是这些圣戒蕴的具足者,亦是这些圣根防护的具足者,亦是这些圣念和正知的具足者,亦是这些圣知足的具足者,他亲近阿兰若处、树下、山岳、溪谷、洞窟、冢间、丛林、野外、草堆等寂静的坐卧处。乞食饭后,他结跏趺而坐,保持身体正直,于面前起念。”

“他舍弃对世界的贪着,住于无贪着之心,因为无贪,故心得到净化。他舍弃嗔恚,住于无嗔恚之心。哀愍一切有情,因为无嗔恚,故心得到净化。他舍弃昏沉睡眠,远离昏沉睡眠而住,是具有光明想者,是具有正念者,心从昏沉睡眠得到净化。他舍弃掉举后悔,平静而住,内心寂静,舍弃掉举后悔,心得到净化。他舍弃疑惑,超越疑惑而住。对善法无疑,舍弃疑惑,心得到净化。”

“他于自身看到五盖的断除,生起喜悦,生起大喜悦,因为喜悦而身体轻安。轻安的身体感知到乐,有乐的心进入禅定。”

(8)禅定

“安跋达,由于远离欲乐,由于远离不善法,比丘到达并安住于因远离而生起的有寻、有伺、有喜乐的初禅。因为远离,他的身体为喜乐所充满、圆满、完满、遍满,整个身体没有因远离而生起的喜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这是那个行。”

“进而,安跋达,由于寻伺止灭,比丘到达并安住于内部清净的心一境性、无寻无伺而有喜乐的第二禅。他的身体为定生起的喜乐所充满、圆满、完满、遍满,整个身体没有为定生起的喜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这也是那个行。”

“进而,安跋达,比丘离开喜,住于具有念和正知的舍,以身体感知乐,到达并安住于圣人所说的‘有舍、具念、住于乐’的第三禅。他的身体为无喜的乐所充满、圆满、完满、遍满,整个身体没有无喜的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这也是那个行。”

“进而,安跋达,比丘舍弃乐、舍弃苦,以前早已没有喜忧,到达并安住于非苦非乐、舍念遍净的第四禅。他的身体坐在那里,为清净的心所遍满,整个身体没有清净遍净的心所接触不到的地方。这也是那个行。安跋达,这些就是那个行。”

(二)明

(1)观智

“安跋达,像这样,比丘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能、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引领、调整心转向智见。他如是了知:‘我的这个身体是由四大组成、为父母所生、靠食物维持,是无常、削减、粉碎、变异、分散之法。然而,我的意识依止于此、执着于此。’安跋达,这是那个明。”

(2)意所成神变智

“安跋达,比丘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能、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引领、调整心转向意所化身。他从此身体化作出另一个有色的意所成、具有大小各肢节、诸根不缺的身体。安跋达,这也是那个明。”

(3)种种神通智

“安跋达,比丘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能、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引领、调整心转向种种神通。他体验着各种神通。变成一、变成多,变成多、变成一,无障碍地出现、隐藏、穿墙、穿越城墙、穿越山脉,恰似在虚空中。在地里上下沉浮,恰似在水里。在水中也不沉没,恰似在地上。在空中结跏趺而行,恰似有翅膀的鸟。即使是具有大神力、大威力的月亮和太阳,也可以用手触摸,还可以在梵天界用身体行使自在力。

安跋达,这也是那个明。”

(4)天耳智

“安跋达,比丘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能、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引领、调整心转向天耳界。他依清净的、非凡的天耳界听到天和人的两种声音,远的和近的。安跋达,这也是那个明。”

(5)他心智

“安跋达,比丘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能、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引领、调整心转向他心智。他以心熟知、了知其他有情、其他人的心。有贪之心则知此是有贪之心。离贪之心则知此是离贪之心。有嗔之心则知此是有嗔之心。离嗔之心则知此是离嗔之心。有痴之心则知此是有痴之心。离痴之心则知此是离痴之心。统一之心则知此是统一之心。散乱之心则知此是散乱之心。大心则知此是大心。非大心则知此是非大心。有上心则知此是有上心。无上心则知此是无上心。已入定之心则知此是已入定之心。尚未入定之心则知此是尚未入定之心。解脱之心则知此是解脱之心。尚未解脱之心则知此是尚未解脱之心。安跋达,这也是那个明。”

(6)宿住随念智

“安跋达,比丘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能、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引领、调整心转向宿住随念智。例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一百生、一千生、十万生,多个坏劫生、多个成劫生、多个坏成劫生。‘在那里,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阶层、这样的食物、感受了这样的乐苦、具有这样的寿命。在那里死去再生到那里。在那里,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这样的阶层、这样的食物、感受了这样的乐苦、具有这样的寿命。在那里死去再生到这里。’像这样,他随念着具有行相、具有境况的多种宿住。安跋达,这也是那个明。”

(7)天眼智

“安跋达,比丘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能、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引领、调整心转向众有情的死生智。他以清净非凡的天眼观察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善趣、恶趣的众有情的死亡、再生,了知众有情随业而行。‘事实上,这些受人尊敬的有情因为具足身恶业,具足语恶业,具足意恶业,诽谤圣人,是邪见者、邪见业的受持者。他们的身体破灭,死后将再生于苦处、恶处、难处、地狱。然而,那些受人尊敬的有情因为具足身善业,具足语善业,具足意善业,不诽谤圣人,是正见者,是正见业的受持者。他们的身体破灭,死后将再生于善处、天界。’像这样,他以清净非凡的天眼观察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善趣、恶趣的众有情的死亡、再生,了知众有情随业而行。安跋达,这也是那个明。”

(8)烦恼尽智

“安跋达,比丘以如此入定、遍净、净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堪能、住立、已达不动之心,引领、调整心转向诸烦恼的尽灭智。他如实了知此是苦,如实了知此是苦的生起,如实了知此是苦的灭尽,如实了知此是通往苦灭尽的行道。如实了知这些是烦恼,如实了知此是烦恼的生起,如实了知此是烦恼的灭尽,如实了知此是通往烦恼灭尽的行道。如此了知、如此见者,心从欲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有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无明的烦恼中解脱出来,生起‘于解脱获得解脱’之智。了知‘生命已尽,梵行已毕,应作已作,无有再生’。安跋达,这也是那个明。安跋达,这些就是那个明。”

“安跋达,这样的比丘被称为明具足者,也被称为行具足者,也被称为明行具足者。安跋达,此外没有比此明具足、行具足更加殊胜的明具足、行具足。”

七、四破灭门

280 “安跋达,相对于此无上明行的具足,存在着四个破灭门。哪四个?在此,安跋达,某沙门或婆罗门尚未达到此无上明行的具足,却拿着天平秤进入阿兰若处。他想:‘我以掉落的果实为食。’结果,他必将成为明行具足者的侍者。安跋达,在此无上明行的具足方面,这是第一个破灭门。”

“进而,安跋达,某沙门或婆罗门尚未达到此无上明行的具足,尚未达到以掉落的果实为食的程度,却拿着锄头和篮子进入阿兰若林。他想:‘我以根球、根、果为食。’结果,他必将成为明行具足者的侍者。安跋达,在此无上明行的具足方面,这是第二个破灭门。”

“进而,安跋达,某沙门或婆罗门尚未达到此无上明行具足,尚未达到以掉落的果实为食的程度,尚未达到以根球、根、果为食的程度,却在村子附近或城镇附近建立火堂,事火而住。结果,他必将成为明行具足者的侍者。安跋达,在此无上明行的具足方面,这是第三个破灭门。”

“进而,安跋达,某沙门或婆罗门尚未达到此无上明行具足,尚未达到以掉落的果实为食的程度,尚未达到以根球、根、果为食的程度,尚未达到事火的程度,却在十字大道建立四门的房子而住。他想:‘若有沙门或婆罗门从四方而来,我将尽可能地竭尽全力对他表示敬意。’结果,他必将成为明行具足者的侍者。安跋达,在此无上明行具足方面,这是第四个破灭门。安跋达,相对于此无上明行的具足,存在着这四个破灭门。”

281 “那么,安跋达,在此无上明行的具足方面,你是否被认可与自己的老师相同?”

“没有,乔达摩尊者。乔达摩尊者,我怎么能和老师相同?而且,谁会是无上明行的具足?乔达摩尊者,在无上明行的具足方面,我和我的老师都还相距甚远。”

“安跋达,你如何认为?你和你的老师一样,还没有达到无上明行的具足,你能拿着天平秤进入阿兰若深处想‘我以掉落的果实为食’吗?”

“乔达摩尊者,此不可能。”

“安跋达,你如何认为?你和你的老师一样,还没有达到无上明行的具足,没有达到以掉落的果实为食的程度,你能拿着锄头和篮子进入阿兰若林想‘我以根球、根、果为食’吗?”

“乔达摩尊者,此不可能。”

“安跋达,你如何认为?你和你的老师一样,还没有达到无上明行的具足,没有达到以掉落的果实为食的程度,没有达到以根球、根、果为食的程度,你能在村子附近或城镇附近建立火堂,事火而住吗?”

“乔达摩尊者,此不可能。”

“安跋达,你如何认为?你和你的老师一样,还没有达到无上明行的具足,没有达到以掉落的果实为食的程度,没有达到以根球、根、果为食的程度,没有达到事火的程度,你能在十字大道建立四门的房子而住,心想:‘若有沙门或婆罗门从四方而来,我将尽可能地竭尽全力对他表示敬意’吗?”

“乔达摩尊者,此不可能。”

282 “如上所示,安跋达,在无上明行的具足方面,你和你的老师一样,都是失败者。在此无上明行的具足方面存在着四个破灭门,因此,你和你的老师一样,都是失败者。尽管如此,安跋达,你的老师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声称‘邪黑、黑暗、从大梵天的脚下生出的假和尚、假沙门怎么可以与三明的婆罗门争论?’他自己完全了苦处。安跋达,你要知道,你的老师婆罗门婆卡罗萨提此言的罪过。”

八、往昔仙人的实践

283 “那么,安跋达,婆罗门婆卡罗萨提享受着拘萨罗国王波斯匿的所施,然而,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并没有允许他见面。与他谈话时,隔着布帘交谈。安跋达,虽然接受着如法所施之食,为什么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并没有允许他见面?安跋达,你要知道你的老师婆罗门婆卡罗萨提的此罪过。”

284 “安跋达,你怎么认为?假如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坐在大象脖子上或骑在马背上或站在铺着毯子的车里与大臣或王子或其他人商量事情。然后他离开了那个地方,站到一旁。请想象,此时,一个首陀罗或首陀罗阶层的奴隶站在那个地方。他说‘拘萨罗国王波斯匿也这样说。拘萨罗国王波斯匿也这样说。’那么,他是否在说国王所说?是否在想国王所想?仅仅这样,他是否就是国王或相当于国王的人?”

“乔达摩尊者,此不可能。”

285 “像这样,安跋达,往昔有婆罗门仙人,例如,阿达卡、巴马卡、巴马得跋、倍舍靡塔、亚摩塔吉、安吉腊萨、巴拉达瓦嘉、瓦塞塔、卡萨帕、跋古,他们是咒语的制造者,是咒语的宣说者。今日的婆罗门随唱、随说古人歌唱、歌咏、收集的咒语,按照所说而随说,按照所教而随教,称‘我和老师一样学习这些咒语’,仅仅如此而成为仙人或等同仙人,这样的道理并不存在。”

286 “安跋达,你怎么认为?你从年老、耆宿、老师的老师的婆罗门那里听到的他们所说的是什么?往昔有婆罗门仙人,例如,阿达卡、巴马卡、巴马得跋、倍舍靡塔、亚摩塔吉、安吉腊萨、巴拉达瓦嘉、瓦塞塔、卡萨帕、跋古,他们是咒语的制造者,是咒语的宣说者。今日的婆罗门随唱、随说古人歌唱、歌咏、收集的咒语,按照所说而随说,按照所教而随教。恰似现在你和你的老师一样,他们充分沐浴,充分涂油,持有装饰性的宝石、耳环,身着白衣,享受并拥有所赋予的五种欲乐吗?”

“乔达摩尊者,没有。”

“安跋达,你怎么认为?你从年老、耆宿、老师的老师的婆罗门那里听到的他们所说的是什么?往昔有婆罗门仙人,例如,阿达卡、巴马卡、巴马得跋、倍舍靡塔、亚摩塔吉、安吉腊萨、巴拉达瓦嘉、瓦塞塔、卡萨帕、跋古,他们是咒语的制造者,是咒语的宣说者。今日的婆罗门随唱、随说古人歌唱、歌咏、收集的咒语,按照所说而随说,按照所教而随教。恰似现在你和你的老师一样,他们享用大米饭、净肉汤、无杂米的白米饭、各种汤、各种副食吗?”

“乔达摩尊者,没有。”

“安跋达,你怎么认为?你从年老、耆宿、老师的老师的婆罗门那里听到的他们所说的是什么?往昔有婆罗门仙人,例如,阿达卡、巴马卡、巴马得跋、倍舍靡塔、亚摩塔吉、安吉腊萨、巴拉达瓦嘉、瓦塞塔、卡萨帕、跋古,他们是咒语的制造者,是咒语的宣说者。今日的婆罗门随唱、随说古人歌唱、歌咏、收集的咒语,按照所说而随说,按照所教而随教。恰似现在你和你的老师一样,他们与裹着毛巾的女性欢愉吗?”

“乔达摩尊者,没有。”

“安跋达,你怎么认为?你从年老、耆宿、老师的老师的婆罗门那里听到的他们所说的是什么?往昔有婆罗门仙人,例如,阿达卡、巴马卡、巴马得跋、倍舍靡塔、亚摩塔吉、安吉腊萨、巴拉达瓦嘉、瓦塞塔、卡萨帕、跋古,他们是咒语的制造者,是咒语的宣说者。今日的婆罗门随唱、随说古人歌唱、歌咏、收集的咒语,按照所说而随说,按照所教而随教。恰似现在你和你的老师一样,他们坐在马毛齐整的马车上用长鞭棍殴打搬运者,驱使他们吗?”

“乔达摩尊者,没有。”

“安跋达,你怎么认为?你从年老、耆宿、老师的老师的婆罗门那里听到的他们所说的是什么?往昔有婆罗门仙人,例如,阿达卡、巴马卡、巴马得跋、倍舍靡塔、亚摩塔吉、安吉腊萨、巴拉达瓦嘉、瓦塞塔、卡萨帕、跋古,他们是咒语的制造者,是咒语的宣说者。今日的婆罗门随唱、随说古人歌唱、歌咏、收集的咒语,按照所说而随说,按照所教而随教。恰似现在你和你的老师一样,他们挖掘沟渠,设置障碍,在设防的城市里让手执长剑等武器的人们守护吗?”

“乔达摩尊者,没有。”

“如上所述,安跋达,你和你的老师都不是仙人,也没有走与仙人同等之道。安跋达,对我有疑惑,有疑虑之人,可以向我提问,我将通过解答令其明晰。”

九、见三十二相

287 这时,佛陀离开精舍开始经行。青年婆罗门安跋达也离开精舍开始经行。跟随在经行的佛陀后面经行的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在佛陀身上寻找三十二大人相。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已经在佛陀身上找出三十二大人相的大部分,除了两相。他对于此二大人相即阴马藏相和广长舌相表示怀疑、犹豫、不信解、不欢喜。

288 这时,佛陀心想:“此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已经在我身上找出三十二大人相的大部分,除了两相。他对于此二大人相即阴马藏相和广长舌相表示怀疑、犹豫、不信解、不欢喜。”于是,佛陀运用神通力,令青年婆罗门安跋达仿佛亲眼看到佛陀的阴马藏。随后,佛陀伸出舌头左右触碰双耳,左右触碰双鼻孔,用舌头覆盖住整个额头。这时,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心中确认:“沙门乔达摩是完全具备三十二大人相,不是不完全。”

于是,他对佛陀说道:“乔达摩尊者,我们现在要告辞,我们还有该做、应做的事情。”

“安跋达,请你随意。”

于是,青年婆罗门安跋达登上骡车离开。

289 此时,婆罗门婆卡罗萨提离开乌卡塔,正与众多婆罗门一起坐在自己的园林里等待青年婆罗门安跋达。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向婆罗门婆卡罗萨提的园林进发。车乘可以通行的地方,乘车前行,车乘无法通行的地方,则下车步行走近婆罗门婆卡罗萨提。走近以后,他顶礼婆罗门婆卡罗萨提,然后坐于一旁。

290 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对坐于一旁的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如下说道:“安跋达,你见到彼乔达摩尊者了吗?”“尊者,我们见到了彼乔达摩尊者。”

“安跋达,乔达摩尊者是否如传闻所述?乔达摩尊者是否是那样的人?”

“尊者,乔达摩尊者的确如传闻所述,并非不是。乔达摩尊者的确是那样的人,并非不是。乔达摩尊者的确完全具备三十二大人相,并非不完全。”

“安跋达,你和沙门乔达摩进行交谈了吗?”

“尊者,我和沙门乔达摩进行了交谈。”

“安跋达,你和沙门乔达摩进行了哪些交谈?”

于是,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将其与佛陀之间进行的交谈内容全部通报给了婆罗门婆卡罗萨提。

291 听闻此言,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对青年婆罗门安跋达如下说道:“啊,岂有此理,我们的假贤人。啊,岂有此理,我们的假博学之人。啊,岂有此理,我们的假三明学者。尊者,一个人如果这样做,身体破灭,死后就会再生到苦处、恶趣、恶处、地狱。安跋达,因为你那样数次呵责彼乔达摩尊者,彼乔达摩尊者才如此循序诱导我们而加以说明。啊,岂有此理,我们的假贤人。啊,岂有此理,我们的假博学之人。啊,岂有此理,我们的假三明学者。尊者,一个人如果这样做,身体破灭,死后就会再生到苦处、恶趣、恶处、地狱。”愤怒、不满的婆罗门婆卡罗萨提用脚将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踢倒,立即要去见佛陀。

十、婆卡罗萨提亲近佛陀

292 那些婆罗门对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如下说道:“尊者,现在去见沙门乔达摩极其不是时候。婆卡罗萨提尊者明天去见沙门乔达摩吧。”于是,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在自己的住处令人准备了上好的硬食、软食以后,命人准备车乘,让人举着火把,从乌卡塔出发,向伊洽难伽罗树林进发。车乘可以通行的地方,乘车前行,车乘无法通行的地方,则下车步行走近佛陀。走到以后与佛陀相互问候,互致令人欢喜、值得铭记之言,然后坐于一旁。

293 坐于一旁的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向佛陀如下问道:“乔达摩尊者,我们的弟子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是否来过这里?”

“婆罗门,你的弟子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来过这里。”

“乔达摩尊者,您和我的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进行交谈了吗?”

“婆罗门,我和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进行了交谈。”

“乔达摩尊者,您和我的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进行了哪些交谈?”

于是,佛陀将其与青年婆罗门安跋达之间进行的交谈内容全部讲述给了婆罗门婆卡罗萨提。

听闻此言,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如下说道:“乔达摩尊者,青年婆罗门安跋达愚蠢。请乔达摩尊者原谅青年婆罗门安跋达。”

“婆罗门,愿青年婆罗门安跋达获得幸福。”

294 于是,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在佛陀身上寻找三十二大人相。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已经在佛陀身上找出三十二大人相的大部分,除了两相。他对于此二大人相即阴马藏相和广长舌相表示怀疑、犹豫、不信解、不欢喜。

295 这时,佛陀心想:“此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已经在我身上找出三十二大人相的大部分,除了两相。他对于此二大人相即阴马藏相和广长舌相表示怀疑、犹豫、不信解、不欢喜。”于是,佛陀运用神通力,令婆罗门婆卡罗萨提仿佛亲眼看到佛陀的阴马藏。随后,佛陀伸出舌头左右触碰双耳,左右触碰双鼻孔,用舌头覆盖住整个额头。

296 这时,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心想:“沙门乔达摩是完全具备三十二大人相,不是不完全。”他对佛陀如下说道:“请乔达摩尊者和比丘僧团一起接受我今天的斋供。”佛陀默然应允。

297 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得知佛陀应允后立即向佛陀禀报时间:“乔达摩尊者,斋饭已经准备完毕。”于是,佛陀于上午着衣,持衣钵,与比丘僧团一起向婆罗门婆卡罗萨提的住处走去。走到以后,坐在准备好的坐具上。这时,婆罗门婆卡罗萨提亲手为佛陀供养令人满意的殊胜硬食和软食,青年婆罗门则供养比丘僧团。当佛陀吃完饭,手从钵离开以后,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取一低坐具坐于一旁。

298 佛陀为坐于一旁的婆罗门婆卡罗萨提顺序说法,阐明了布施、戒、天界、欲乐的过患、虚假和杂染、出离的利益等具体内容。当知道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已经心顺从、心柔软、心离盖、心欢喜、心澄净时,佛陀进而阐明了诸佛的最胜佛教,令其了知苦集灭道。恰如没有污点的洁净布可以完全接受染料,婆罗门婆卡罗萨提当场生起离尘离垢的法眼。“生起法皆为灭法。”

十一、婆卡罗萨提的优婆塞宣言

299 婆罗门婆卡罗萨提见到法,得到法,了知法,深入理解法,摆脱了疑惑,脱离了疑惑,在导师的教导中获得自信,不缘他者。他对佛陀如下说道:“乔达摩尊者,实在是殊胜!乔达摩尊者,实在是神奇!乔达摩尊者,恰似扶起跌倒者,打开覆盖物,给迷路之人指明道路,为了让有眼之人看到诸色而在黑暗中点亮灯火。像这样,乔达摩尊者采用多种方法阐明了法。乔达摩尊者,从今以后,我与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眷属、我的朋友皈依乔达摩尊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团。今后,请乔达摩尊者接受我成为优婆塞,做我一生的皈依处。乔达摩尊者去乌卡塔其他优婆塞的家,同样,乔达摩尊者也去婆卡罗萨提的家。那些婆罗门青年男女会顶礼乔达摩尊者,起立迎接,布施坐具和水,内心欢喜。对于他们来说,这将成为长久的利益。”

“婆罗门,你说得很好。”

(安跋达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