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一一五.多種界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所有恐懼都是出於愚人,不出於智者;所有逼迫都是出於愚人,不出於智者;所有困險都是出於愚人,不出於智者。

“比丘們,就正如一些蘆葦屋或草屋起火,鄰近一些內外以灰泥塗平,閂上窗戶的尖頂屋也會被大火波及。同樣地,所有恐懼都是出於愚人,不出於智者;所有逼迫都是出於愚人,不出於智者;所有困險都是出於愚人,不出於智者。

“比丘們,愚人靠近恐懼,智者離開恐懼;愚人靠近逼迫,智者離開逼迫;愚人靠近困險,智者離開困險。智者沒有恐懼、沒有逼迫、沒有困險。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這樣修學:要成為一位智者,要成為一位有觀察力的人。”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大德,要怎樣做才可稱為一位智者、有觀察力的比丘呢?”

“阿難,一位比丘要善知界、善知處、善知緣起、善知有可能和沒有可能。能做到這樣,便可稱為一位智者、有觀察力的比丘。”

“大德,要怎樣做才可稱為一位善知界的比丘呢?”

“阿難,有十八界: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阿難,對這十八界有知有見,能做到這樣,便可稱為一位善知界的比丘。”

“大德,還有沒有另一種善知界的比丘呢?”

“阿難,有的。有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阿難,對這六界有知有見,能做到這樣,也可稱為一位善知界的比丘。”

“大德,還有沒有另一種善知界的比丘呢?”

“阿難,有的。有六界:樂界、苦界、喜界、惱界、捨界、無明界。阿難,對這六界有知有見,能做到這樣,也可稱為一位善知界的比丘。”

“大德,還有沒有另一種善知界的比丘呢?”

“阿難,有的。有六界:貪欲界、出離界、瞋恚界、不瞋恚界、惱害界、不惱害界。阿難,對這六界有知有見,能做到這樣,也可稱為一位善知界的比丘。”

“大德,還有沒有另一種善知界的比丘呢?”

“阿難,有的。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阿難,對這三界有知有見,能做到這樣,也可稱為一位善知界的比丘。”

“大德,還有沒有另一種善知界的比丘呢?”

“阿難,有的。有二界:有行界、無行界。阿難,對這二界有知有見,能做到這樣,也可稱為一位善知界的比丘。”

“大德,要怎樣做才可稱為一位善知處的比丘呢?”

“阿難,有內外六處:眼和色,耳和聲,鼻和香,舌和味,身和觸,意和法。阿難,對這內外六處有知有見,能做到這樣,便可稱為一位善知處的比丘。”

“大德,要怎樣做才可稱為一位善知緣起的比丘呢?”

“阿難,一位比丘知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這就是以無明為條件而有行,以行為條件而有識,以識為條件而有名色,以名色為條件而有六入,以六入為條件而有觸,以觸為條件而有受,以受為條件而有愛,以愛為條件而有取,以取為條件而有有,以有為條件而有生,以生為條件而有老死,及有憂、悲、苦、惱、哀的產生,這就是一個大苦蘊的集起;無明的無餘、無欲、息滅,可帶來行的息滅,行的息滅帶來識的息滅,識的息滅帶來名色的息滅,名色的息滅帶來六入的息滅,六入的息滅帶來觸的息滅,觸的息滅帶來受的息滅,受的息滅帶來愛的息滅,愛的息滅帶來取的息滅,取的息滅帶來有的息滅,有的息滅帶來生的息滅,生的息滅帶來老死的息滅,及帶來憂、悲、苦、惱、哀的息滅,這就是一個大苦蘊的息滅。阿難,他可稱為一位善知緣起的比丘。”

“大德,要怎樣做才可稱為一位善知有可能和沒有可能的比丘呢?”

“阿難,一位比丘知道:具有正見的人,是沒有可能視任何行是常的,只有凡夫才有可能視行是常。

“一位比丘知道:具有正見的人,是沒有可能視任何行是樂的,只有凡夫才有可能視行是樂。

“一位比丘知道:具有正見的人,是沒有可能視任何法是我的,只有凡夫才有可能視法是我。

“一位比丘知道:具有正見的人,是沒有可能取去母親的性命的,只有凡夫才有可能取去母親的性命。

“一位比丘知道:具有正見的人,是沒有可能取去父親的性命的,只有凡夫才有可能取去父親的性命。

“一位比丘知道:具有正見的人,是沒有可能取去阿羅漢的性命的,只有凡夫才有可能取去阿羅漢的性命。

“一位比丘知道:具有正見的人,是沒有可能以傷害心令如來流血的,只有凡夫才有可能以傷害心令如來流血。

“一位比丘知道:具有正見的人,是沒有可能分裂僧團的,只有凡夫才有可能分裂僧團。

“一位比丘知道:具有正見的人,是沒有可能從外道之中找尋老師的,只有凡夫才有可能從外道之中找尋老師。

“一位比丘知道:在一個世界之中是沒有可能同時出現兩位阿羅漢.等正覺的,只可能出現一位阿羅漢.等正覺。

“一位比丘知道:在一個世界之中是沒有可能同時出現兩位轉輪王的,只可能出現一位轉輪王。

“一位比丘知道:女性是沒有可能成為阿羅漢.等正覺的,只有男性才可能成為阿羅漢.等正覺。

“一位比丘知道:女性是沒有可能成為轉輪王的,只有男性才可能成為轉輪王。

“一位比丘知道:女性是沒有可能成為帝釋天王的,只有男性才可能成為帝釋天王。

“一位比丘知道:女性是沒有可能成為魔王的,只有男性才可能成為魔王。

“一位比丘知道:女性是沒有可能成為梵天王的,只有男性才可能成為梵天王。

“一位比丘知道:身惡行是沒有可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果報的,只可能帶來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果報。

“一位比丘知道:口惡行是沒有可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果報的,只可能帶來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果報。

“一位比丘知道:意惡行是沒有可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果報的,只可能帶來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果報。

“一位比丘知道:身善行是沒有可能帶來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果報的,只可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果報。

“一位比丘知道:口善行是沒有可能帶來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果報的,只可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果報。

“一位比丘知道:意善行是沒有可能帶來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果報的,只可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果報。

“一位比丘知道:身惡行的人,以此為因緣、以此為條件,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的,只可能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一位比丘知道:口惡行的人,以此為因緣、以此為條件,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的,只可能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一位比丘知道:意惡行的人,以此為因緣、以此為條件,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的,只可能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一位比丘知道:身善行的人,以此為因緣、以此為條件,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的,只可能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一位比丘知道:口善行的人,以此為因緣、以此為條件,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的,只可能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一位比丘知道:意善行的人,以此為因緣、以此為條件,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的,只可能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阿難,若做到這樣的話,他可稱為一位善知有可能和沒有可能的比丘。”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大德,真是罕見!真是少有!大德,應怎樣稱呼這段法義呢?”

“阿難,既然這樣,你稱這為 ‘多種界’ 的法義吧,你要受持它。你也可稱這為 ‘四轉’ 的法義,你要受持它。你也可稱這為 ‘法鏡’ 的法義,你要受持它。你也可稱這為 ‘甘露鼓’ 的法義,你要受持它。你也可稱這為 ‘無上勝利’ 的法義,你要受持它。”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阿難尊者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