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增支部.第四集

一.覺悟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跋祇的賓達村。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四種法,因此我和你們長期生死相續,不斷輪迴。什麼是四種法呢?

“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聖者之戒,所以我和你們長期生死相續,不斷輪迴。

“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聖者之定,所以我和你們長期生死相續,不斷輪迴。

“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聖者之慧,所以我和你們長期生死相續,不斷輪迴。

“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聖者之解脫,所以我和你們長期生死相續,不斷輪迴。

“比丘們,覺悟、智證聖者之戒,覺悟、智證聖者之定,覺悟、智證聖者之慧,覺悟、智證聖者之解脫,能截斷有愛,盡除各種有,從此不再受後有。”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聖者戒定慧,

及無上解脫;

聞名喬答摩,

覺悟此等法。

佛證此法已,

教化諸比丘。

導師得離苦,

具眼者寂滅。”

二.退墮

“比丘們,不具有四種法的人,在這法和律之中可稱為一個退墮的人。什麼是四種法呢?

“比丘們,不具有聖者之戒的人,在這法和律之中可稱為一個退墮的人。

“比丘們,不具有聖者之定的人,在這法和律之中可稱為一個退墮的人。

“比丘們,不具有聖者之慧的人,在這法和律之中可稱為一個退墮的人。

“比丘們,不具有聖者之解脫的人,在這法和律之中可稱為一個退墮的人。

“比丘們,不具有這四種法的人,在這法和律之中可稱為一個退墮的人。

“比丘們,具有四種法的人,在這法和律之中可稱為一個不退墮的人。什麼是四種法呢?

“比丘們,具有聖者之戒的人,在這法和律之中可稱為一個不退墮的人。

“比丘們,具有聖者之定的人,在這法和律之中可稱為一個不退墮的人。

“比丘們,具有聖者之慧的人,在這法和律之中可稱為一個不退墮的人。

“比丘們,具有聖者之解脫的人,在這法和律之中可稱為一個不退墮的人。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法的人,在這法和律之中可稱為一個不退墮的人。

“退者墮生死,

貪者會再來;

樂修正道者,

取證湼槃樂。”

三.傷害之一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就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不善的人,他過著傷害和損毀的生活,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罪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在不知、不明的情形下,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稱讚;在不知、不明的情形下,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譴責;在不知、不明的情形下,對不應生信之處心生淨信;在不知、不明的情形下,對應要生信之處不生淨信。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就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不善的人,他過著傷害和損毀的生活,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罪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就是一位智者、成熟的人、善人,他過著不傷害和不損毀的生活,不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福德。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在知道、明白的情形下,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譴責;在知道、明白的情形下,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稱讚;在知道、明白的情形下,對不應生信之處不生淨信;在知道、明白的情形下,對應要生信之處心生淨信。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就是一位智者、成熟的人、善人,他過著不傷害和不損毀的生活,不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福德。

“於受責者作稱讚,

於受讚者作譴責,

猶如口擲不祥骰,

不祥骰中無福樂。

博奕中之不祥骰,

令人失去諸財物,

或失所有連性命,

此等相對還事小;

若以瞋心對善逝,

或出惡言心惡意,

斥責侮辱諸聖者,

此是更甚不祥骰,

此人投生於地獄,

百千次數眾多番。”

四.傷害之二

“比丘們,不正確看待四種人的人就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不善的人,他過著傷害和損毀的生活,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罪業。這四種人是誰呢?

“父、母、如來、如來的弟子。

“比丘們,不正確看待這四種人的人就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不善的人,他過著傷害和損毀的生活,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罪業。

“比丘們,正確看待四種人的人就是一位智者、成熟的人、善人,他過著不傷害和不損毀的生活,不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福德。這四種人是誰呢?

“父、母、如來、如來的弟子。

“比丘們,正確看待這四種人的人就是一位智者、成熟的人、善人,他過著不傷害和不損毀的生活,不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福德。

“不正確看待,

父親與母親,

如來等正覺,

及其之弟子,

如此之人等,

帶來多罪業。

看待父母等,

行事不如法,

現生受責難,

死後生惡趣。

能正確看待,

父親與母親,

如來等正覺,

及其之弟子,

如此之人等,

帶來多福德。

看待父母等,

行事皆如法,

現生受稱譽,

來生得生天。”

五.順流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順流的人、逆流的人、自我確立的人、站穩在彼岸的婆羅門。

“比丘們,什麼是順流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受用欲樂和做惡業。比丘們,這稱為順流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逆流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受用欲樂和不做惡業,他們即使帶著苦惱,即使淚流滿面,都生活在圓滿、清淨的梵行之中。比丘們,這稱為逆流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自我確立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比丘們,這稱為自我確立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站穩在彼岸的婆羅門呢?

“比丘們,一些人清除了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比丘們,這稱為站穩在彼岸的婆羅門。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於貪欲中無節制,

受用欲樂不離貪,

此眾入於生死中,

隨順渴愛稱順流。

內心堅定具正念,

即使修行遇艱苦,

斷除貪欲不作惡,

此人稱為逆流者。

斷除五種下污染,

圓滿不退之學人,

心得自在具定根,

此稱自我確立者。

深知世間高下法,

盡毀盡除不復有,

智者活於梵行中,

此稱世盡到彼岸。”

六.少聞法義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少聞法義而不得所學的人、少聞法義而能得所學的人、多聞法義而不得所學的人、多聞法義而能得所學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少聞法義而不得所學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少聽聞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他們對於所學的不知義、不知法、不依法而行。比丘們,這就是少聞法義而不得所學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少聞法義而能得所學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少聽聞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他們對於所學的能知義、知法、依法而行。比丘們,這就是少聞法義而能得所學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多聞法義而不得所學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多聽聞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他們對於所學的不知義、不知法、不依法而行。比丘們,這就是多聞法義而不得所學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多聞法義而能得所學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多聽聞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他們對於所學的能知義、知法、依法而行。比丘們,這就是多聞法義而能得所學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少聞法義者,

若然無戒行,

少聞與無戒,

兩處受譴責。

少聞法義者,

若然有善戒,

彼戒受稱譽,

亦能得所學。

多聞法義者,

若然無戒行,

無戒受譴責,

不能得所學。

多聞法義者,

若然有善戒,

多聞與善戒,

兩處受稱譽。

多聞持法義,

有慧佛弟子,

猶如純真金,

無能說其過,

天神讚此人,

梵天亦讚嘆。”

七.光芒

“比丘們,有四種人若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依法而行,能為僧團帶來光芒,是哪四種人呢?

“比丘們,比丘若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依法而行,能為僧團帶來光芒。

“比丘們,比丘尼若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依法而行,能為僧團帶來光芒。

“比丘們,優婆塞若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依法而行,能為僧團帶來光芒。

“比丘們,優婆夷若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依法而行,能為僧團帶來光芒。

“比丘們,這四種人若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依法而行,能為僧團帶來光芒。

“聰慧以至隨法行,

此等善法耀僧團;

具有戒行之比丘,

多聞法義比丘尼,

具有敬信優婆塞,

及具敬信優婆夷,

此是僧團之光耀,

能使僧團放光芒。”

八.四無畏

“比丘們,如來有四無畏。如來具有這四種無畏,宣稱是一位領導者,在大眾中作獅子吼、轉梵輪。這四種無畏是什麼呢?

“比丘們,如來沒有一處地方可給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或世間上任何人根據法義來這樣責難:‘你宣稱是等正覺,但還有一些東西沒有覺悟!’比丘們,我不見有可給人責難的地方,所以得到安穩,得到無懼,得到無畏。

“比丘們,如來沒有一處地方可給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或世間上任何人根據法義來這樣責難:‘你宣稱清除各種漏,但還有一些漏沒有徹底清除!’比丘們,我不見有可給人責難的地方,所以得到安穩,得到無懼,得到無畏。

“比丘們,如來沒有一處地方可給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或世間上任何人根據法義來這樣責難:‘你說有一些事情會障礙修行,但人們做那些事情卻沒有障礙修行!’比丘們,我不見有可給人責難的地方,所以得到安穩,得到無懼,得到無畏。

“比丘們,如來沒有一處地方可給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或世間上任何人根據法義來這樣責難:‘你說的法義不能使行踐的人將苦徹底盡除!’比丘們,我不見有可給人責難的地方,所以得到安穩,得到無懼,得到無畏。

“比丘們,如來具有這四種無畏,宣稱是一位領導者,在大眾中作獅子吼、轉梵輪。

“沙門梵志所依止,

各種凡愚之教說,

皆不能及四無畏,

如來所述之教說。

如來降服一切惡,

悲憫眾生轉法輪,

天人之中最優勝,

度彼岸者受人敬。”

九.渴愛

“比丘們,有四種原因令比丘生起渴愛,是哪四種原因呢?

“比丘們,以衣服的原因令比丘生起渴愛,以食物的原因令比丘生起渴愛,以住處的原因令比丘生起渴愛,以有或無有的原因令比丘生起渴愛。

“比丘們,有這四種原因令比丘生起渴愛。

“渴愛乃伴侶,

使人長輪迴,

不能越生死,

一直受後有。

渴愛帶來苦,

比丘知其患,

遊方具正念,

除愛無執取。”

十.軛

“比丘們,有四軛,什麼是四軛呢?

“欲軛、有軛、見軛、無明軛。

“比丘們,什麼是欲軛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能如實知貪欲的集、滅、味、患、離,因此有關貪欲的貪染性向、愛喜性向、愛戀性向、迷戀性向、渴求性向、熱愛性向、愛著性向、渴愛性向便會潛藏於心。比丘們,這稱為欲軛。以上的就是欲軛了。

“比丘們,什麼是有軛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能如實知有的集、滅、味、患、離,因此有關有的貪染性向、愛喜性向、愛戀性向、迷戀性向、渴求性向、熱愛性向、愛著性向、渴愛性向便會潛藏於心。比丘們,這稱為有軛。以上的就是欲軛、有軛了。

“比丘們,什麼是見軛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能如實知見的集、滅、味、患、離,因此有關見的貪染性向、愛喜性向、愛戀性向、迷戀性向、渴求性向、熱愛性向、愛著性向、渴愛性向便會潛藏於心。比丘們,這稱為見軛。以上的就是欲軛、有軛、見軛了。

“比丘們,什麼是無明軛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能如實知六觸入處的集、滅、味、患、離,因此有關六觸入處的無明性向、無知性向便會潛藏於心。比丘們,這稱為無明軛。以上的就是欲軛、有軛、見軛、無明軛了。

“比丘們,一個受四軛束縛的人會被各種惡不善法、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的生和老死所束縛,因此稱為一個不安穩的人。

“比丘們,這就是四軛了。

“比丘們,有四軛的解除,什麼是四軛的解除呢?

“欲軛的解除、有軛的解除、見軛的解除、無明軛的解除。

“比丘們,什麼是欲軛的解除呢?

“比丘們,一些人能如實知貪欲的集、滅、味、患、離,因此有關貪欲的貪染性向、愛喜性向、愛戀性向、迷戀性向、渴求性向、熱愛性向、愛著性向、渴愛性向都不會潛藏於心。比丘們,這稱為欲軛的解除。以上的就是欲軛的解除了。

“比丘們,什麼是有軛的解除呢?

“比丘們,一些人能如實知有的集、滅、味、患、離,因此有關有的貪染性向、愛喜性向、愛戀性向、迷戀性向、渴求性向、熱愛性向、愛著性向、渴愛性向都不會潛藏於心。比丘們,這稱為有軛的解除。以上的就是欲軛的解除、有軛的解除了。

“比丘們,什麼是見軛的解除呢?

“比丘們,一些人能如實知見的集、滅、味、患、離,因此有關見的貪染性向、愛喜性向、愛戀性向、迷戀性向、渴求性向、熱愛性向、愛著性向、渴愛性向都不會潛藏於心。比丘們,這稱為見軛的解除。以上的就是欲軛的解除、有軛的解除、見軛的解除了。

“比丘們,什麼是無明軛的解除呢?

“比丘們,一些人能如實知六觸入處的集、滅、味、患、離,因此有關六觸入處的無明性向、無知性向都不會潛藏於心。比丘們,這稱為無明軛的解除。以上的就是欲軛的解除、有軛的解除、見軛的解除、無明軛的解除了。

“比丘們,一個解除四軛束縛的人會解除各種惡不善法、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的生和老死的束縛,因此稱為一個安穩的人。

“比丘們,這就是四軛的解除了。

“欲軛與有軛,

見軛為結縛,

無明為先導,

驅使諸眾生,

行走輪迴中,

徘徊於生死。

欲軛與有軛,

皆能得遍知,

見軛得斷除,

不染無明軛,

四軛皆解除,

此人得安穩。”

第一賓達村品完

十一.行走

“比丘們,一個比丘如果在行走的時候生起貪欲覺、瞋恚覺或惱害覺,他容忍這些覺,不把這些覺斷除、驅除、除掉,讓它們繼續存在下去,比丘們,若比丘這樣來行走,可稱為一個不勤奮、沒有愧、持續懈怠、沒有精進的比丘。

“比丘們,一個比丘如果在站立的時候生起貪欲覺、瞋恚覺或惱害覺,他容忍這些覺,不把這些覺斷除、驅除、除掉,讓它們繼續存在下去,比丘們,若比丘這樣來站立,可稱為一個不勤奮、沒有愧、持續懈怠、沒有精進的比丘。

“比丘們,一個比丘如果在坐下的時候生起貪欲覺、瞋恚覺或惱害覺,他容忍這些覺,不把這些覺斷除、驅除、除掉,讓它們繼續存在下去,比丘們,若比丘這樣來坐下,可稱為一個不勤奮、沒有愧、持續懈怠、沒有精進的比丘。

“比丘們,一個比丘如果在醒著躺臥的時候生起貪欲覺、瞋恚覺或惱害覺,他容忍這些覺,不把這些覺斷除、驅除、除掉,讓它們繼續存在下去,比丘們,若比丘這樣醒著來躺臥,可稱為一個不勤奮、沒有愧、持續懈怠、沒有精進的比丘。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果在行走的時候生起貪欲覺、瞋恚覺或惱害覺,他不會容忍這些覺,會把這些覺斷除、驅除、除掉,令它們不存在,比丘們,若比丘這樣來行走,可稱為一位勤奮、有愧、持續作出精進、精勤的比丘。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果在站立的時候生起貪欲覺、瞋恚覺或惱害覺,他不會容忍這些覺,會把這些覺斷除、驅除、除掉,令它們不存在,比丘們,若比丘這樣來站立,可稱為一位勤奮、有愧、持續作出精進、精勤的比丘。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果在坐下的時候生起貪欲覺、瞋恚覺或惱害覺,他不會容忍這些覺,會把這些覺斷除、驅除、除掉,令它們不存在,比丘們,若比丘這樣來坐下,可稱為一位勤奮、有愧、持續作出精進、精勤的比丘。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果在醒著躺臥的時候生起貪欲覺、瞋恚覺或惱害覺,他不會容忍這些覺,會把這些覺斷除、驅除、除掉,令它們不存在,比丘們,若比丘這樣醒著來躺臥,可稱為一位勤奮、有愧、持續作出精進、精勤的比丘。

“行走或站立,

坐下或躺臥,

常作不善覺,

依戀於家居;

進入此邪途,

於中盡迷失,

如此之比丘,

不能得覺悟。

行走或站立,

坐下或躺臥,

平息於諸覺,

樂於覺平息,

如此之比丘,

能觸證覺悟。”

十二.戒

“比丘們,你們要具有戒行,安住在波羅提木叉律儀之中,在戒的學處之中修學:修習戒律儀,在戒律儀這片牧養德行的牧地而行,即使細小的過錯也不會忽視。比丘們,有了波羅提木叉律儀,還有什麼更高的修行工作需要做呢?

“比丘們,比丘如果在行走的時候,清除貪欲、瞋恚,斷除昏睡、掉悔、疑惑,作出精進、不懈怠,專一心念、沒有忘失,身體猗息下來、沒有倉卒,內心平伏下來、安住一境,比丘們,若比丘這樣來行走,可稱為一位勤奮、有愧、持續作出精進、精勤的比丘。

“比丘們,比丘如果在站立的時候,清除貪欲、瞋恚,斷除昏睡、掉悔、疑惑,作出精進、不懈怠,專一心念、沒有忘失,身體猗息下來、沒有倉卒,內心平伏下來、安住一境,比丘們,若比丘這樣來站立,可稱為一位勤奮、有愧、持續作出精進、精勤的比丘。

“比丘們,比丘如果在坐下的時候,清除貪欲、瞋恚,斷除昏睡、掉悔、疑惑,作出精進、不懈怠,專一心念、沒有忘失,身體猗息下來、沒有倉卒,內心平伏下來、安住一境,比丘們,若比丘這樣來坐下,可稱為一位勤奮、有愧、持續作出精進、精勤的比丘。

“比丘們,比丘如果在醒著躺臥的時候,清除貪欲、瞋恚,斷除昏睡、掉悔、疑惑,作出精進、不懈怠,專一心念、沒有忘失,身體猗息下來、沒有倉卒,內心平伏下來、安住一境,比丘們,若比丘這樣醒著來躺臥,可稱為一位勤奮、有愧、持續作出精進、精勤的比丘。

“於行於站立,

於坐於躺臥,

及屈伸肢體,

比丘皆自制;

於此世間中,

上下各方所,

觀眾生皆是,

五蘊生滅法;

如此修學者,

稱為心正向、

有定及正念、

長精勤比丘。”

十三.正勤

“比丘們,有四正勤。什麼是四正勤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為了不讓那些沒有生起的惡不善法生起,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捨棄那些生起了的惡不善法,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讓那些沒有生起的善法生起,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讓那些生起了的善法保持下去、不散、增長、充足、修習圓滿,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比丘們,這就是四正勤了。

“修習四正勤,

擺脫魔掌控,

能除生死畏,

此人度彼岸。

戰勝魔軍後,

知足不動搖;

降伏諸魔力,

此人心快樂。”

十四.律儀

“比丘們,有四正勤。什麼是四正勤呢?

“律儀勤、斷勤、修勤、隨護勤。

“比丘們,什麼是律儀勤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在眼看到色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眼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眼根,守護眼根,修習眼根律儀。

“他在耳聽到聲……

“他在鼻嗅到香……

“他在舌嚐到味……

“他在身感到觸……

“他在意想到法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意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意根,守護意根,修習意根律儀。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律儀勤了。

“比丘們,什麼是斷勤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不會容忍貪欲覺,他會把貪欲覺斷除、驅除、除掉,令它不存在;不會容忍瞋恚覺,他會把瞋恚覺斷除、驅除、除掉,令它不存在;不會容忍惱害覺,他會把惱害覺斷除、驅除、除掉,令它不存在;不會容忍惡不善法,他會把惡不善法斷除、驅除、除掉,令它不存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斷勤了。

“比丘們,什麼是修勤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念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擇法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精進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喜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猗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定覺支,修習能帶來出離、無欲、息滅、放捨的捨覺支。比丘們,這就是稱為修勤了。

“比丘們,什麼是隨護勤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隨順守護如白骨想、屍蟲想、發黑想、流膿想、腐爛想、腫脹想等帶來利益的定相。比丘們,這就是稱為隨護勤了。

“律儀與斷勤、

修勤隨護勤,

如是四正勤,

日族聖者說。

勤奮之比丘,

以此得盡苦。”

十五.之最

“比丘們,有四種之最。什麼是四種之最呢?

“比丘們,最大身形的,這就是羅睺阿修羅。

“比丘們,受用最高欲樂的,這就是頂生王。

“比丘們,最大操控力的,這就是邪惡者魔羅。

“比丘們,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之中,如來.阿羅漢.等正覺是被譽為最高的。

“羅睺有大身;

頂生大享樂;

魔羅威德火,

有掌控神力。

於此世間中,

上下各方所,

以至於天界,

佛為最高者。”

十六.細察

“比丘們,有四種細察。什麼是四種細察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對色的實相具有透徹的細察,之後他不會看到外道有更深入、更細妙的細察,也不會期盼外道有更深入、更細妙的細察。

“對受的實相具有透徹的細察,之後他不會看到外道有更深入、更細妙的細察,也不會期盼外道有更深入、更細妙的細察。

“對想的實相具有透徹的細察,之後他不會看到外道有更深入、更細妙的細察,也不會期盼外道有更深入、更細妙的細察。

“對行的實相具有透徹的細察,之後他不會看到外道有更深入、更細妙的細察,也不會期盼外道有更深入、更細妙的細察。

“於色有細察;

知受依緣生;

知想從緣起,

亦從緣而滅;

知行如怨對,

是苦是無我。

比丘正觀察,

樂於寂靜道,

戰勝魔兵眾,

持此最後身。”

十七.途之一

“比丘們,有四歧途。什麼是四歧途呢?

“貪欲歧途、瞋恚歧途、愚癡歧途、恐懼歧途。

“比丘們,有這四歧途。

“貪瞋癡恐懼,

若受制於此,

名聲日漸損,

如滿月漸缺。”

十八.途之二

“比丘們,有四正途。什麼是四正途呢?

“不貪欲正途、不瞋恚正途、不愚癡正途、不恐懼正途。

“比丘們,有這四正途。

“貪瞋癡恐懼,

不受制於此,

名聲日漸增,

如新月漸圓。”

十九.途之三

“比丘們,有四歧途。什麼是四歧途呢?

“貪欲歧途、瞋恚歧途、愚癡歧途、恐懼歧途。

“比丘們,有這四歧途。

“比丘們,有四正途。什麼是四正途呢?

“不貪欲正途、不瞋恚正途、不愚癡正途、不恐懼正途。

“比丘們,有這四正途。

“貪瞋癡恐懼,

若受制於此,

名聲日漸損,

如滿月漸缺。

貪瞋癡恐懼,

不受制於此,

名聲日漸增,

如新月漸圓。”

二十.受供取食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人受供取食,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什麼是四法呢?

“貪欲歧途、瞋恚歧途、愚癡歧途、恐懼歧途。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人受供取食,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人受供取食,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什麼是四法呢?

“不貪欲正途、不瞋恚正途、不愚癡正途、不恐懼正途。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人受供取食,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於諸貪欲無節制,

行於非法敬非法,

貪瞋癡畏中行踐,

人稱此等糟粕眾,

沙門知後如是說。

故此善人受稱譽,

堅住於法不行惡,

貪瞋癡畏不行踐,

人稱此等精華眾,

沙門知後如是說。”

第二行走品完

二十一.優樓頻螺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一次,我在優樓頻螺的尼連禪河邊初得無上等正覺,逗留在牧羊人的榕樹下時,在閒靜處生起這種想法:‘沒有老師、長輩依止的生活是苦的,哪個沙門或婆羅門值得恭敬、敬重,值得依止他來生活呢?’

“比丘們,那時我心想:‘若我的戒蘊不圓滿,應找一個戒圓滿、值得恭敬、值得敬重的沙門或婆羅門,依止他來生活,但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之中,我看不見任何沙門或婆羅門比我有更圓滿的戒。

“‘若我的定蘊不圓滿,應找一個定圓滿、值得恭敬、值得敬重的沙門或婆羅門,依止他來生活,但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之中,我看不見任何沙門或婆羅門比我有更圓滿的定。

“‘若我的慧蘊不圓滿,應找一個慧圓滿、值得恭敬、值得敬重的沙門或婆羅門,依止他來生活,但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之中,我看不見任何沙門或婆羅門比我有更圓滿的慧。

“‘若我的解脫蘊不圓滿,應找一個解脫圓滿、值得恭敬、值得敬重的沙門或婆羅門,依止他來生活,但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之中,我看不見任何沙門或婆羅門比我有更圓滿的解脫。’

“比丘們,那時我心想:‘法使我得到最高的覺悟,讓我恭敬、敬重法,依止法來生活吧。’

“比丘們,那時候,梵天.娑婆世界主知道我的心,像強壯的人在一伸臂或一屈臂的一瞬間,梵天.娑婆世界主在梵世間隱沒,在我跟前出現。之後他把大衣覆蓋一邊肩膊,右膝跪地,向我合掌,然後對我說:‘世尊,正是這樣,善逝,正是這樣!大德,過去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恭敬、敬重法,依止法來生活。未來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也是恭敬、敬重法,依止法來生活。現在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也要恭敬、敬重法,依止法來生活。’

“比丘們,梵天.娑婆世界主說了以上的話後,再進一步說:

“‘過去等正覺,

將來等正覺,

現在等正覺,

清除諸憂惱。

此乃佛常法,

過去與現在,

將來皆敬法,

不惱害而住。

是故求義者,

求大威德者,

皆應敬正法,

常憶佛教誡。’

“比丘們,梵天.娑婆世界主說了以上的說話,之後對我作禮,對我右繞,然後就在那裏隱沒。

“比丘們,我聽了梵天的請求,恭敬、敬重法,依止法來生活。比丘們,當有大威德的僧團出現後,我對僧團也作出深度的敬重。”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比丘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二十二.優樓頻螺之二

“比丘們,有一次,我在優樓頻螺的尼連禪河邊初得無上等正覺,逗留在牧羊人的榕樹下。

“比丘們,那時候,一些年長、耆老、年紀大的婆羅門前往我那裏,和我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我說:‘喬答摩賢者,我聽說,喬答摩沙門對年長、耆老、年紀大的婆羅門不作禮、不起立、不讓座。喬答摩賢者,不應這樣的。喬答摩沙門對年長、耆老、年紀大的婆羅門不作禮、不起立、不讓座,這是不對的。’

“比丘們,那時我心想:‘這些賢者真的是不知什麼是長老和什麼是長老法!’

“比丘們,如果一個八十歲、九十歲、一百歲的耆老說不適時的話、不真實的話、沒有意義的話、和法無關的話、和律無關的話、沒有價值的話,在不適當的時候說話,說話沒有道理,滔滔不絕,對人沒有益處,他可算作一個愚人的長老。

“比丘們,如果一個年輕、髮黑、壯健、在人生早期的少年說適時的話、真實的話、有意義的話、和法有關的話、和律有關的話、有價值的話,在適當的時候說話,說話有道理,適可而止,對人有益,他可算作一位智者的長老。

“比丘們,有四種長老法。什麼是四種長老法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戒行,安住在波羅提木叉律儀之中,在戒的學處之中修學:修習戒律儀,在戒律儀這片牧養德行的牧地而行,即使細小的過錯也不會忽視。

“他多聞法義、受持法義、博學法義。法義的開首、中間、結尾都是善美的,意義善美、文句善美,宣示圓滿、清淨的梵行。他多聞這樣的法義,受持這樣的法義,讀誦、思維、以正見洞察這樣的法義。

“他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禪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

“他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比丘們,有這四種長老法。

“內心常掉舉,

多說閒雜語,

諸覺不平息,

惡見樂邪法,

不受人尊敬,

遠離長老法。

具有善戒行,

多聞有辯才,

自制與堅定,

於法有觀慧,

修諸彼岸法,

具無礙辯才,

斷除於生死,

梵行得自在,

我稱此長老。

比丘得無漏,

諸漏已盡除,

此人稱長老。”

二十三.世間

“比丘們,如來覺悟世間,解除世間的結縛。

“比丘們,如來覺悟世間集,斷除世間集。

“比丘們,如來覺悟世間滅,證悟世間滅。

“比丘們,如來覺悟世間滅之道,完成世間滅之道。

“比丘們,如來清楚知道所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見、聞、覺、知、證、尋、意行,因此稱之為如來。

“比丘們,如來由覺悟無上等正覺的時候至入滅的時候,期間所說、所述、所分析的從不謬誤,因此稱之為如來。

“比丘們,如來怎樣說便怎樣做,怎樣做便怎樣說。由於怎樣說便怎樣做,怎樣做便怎樣說,因此稱之為如來。

“比丘們,如來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之中是征服者.無敵者.全見者.全能者,因此稱之為如來。

“佛陀得漏盡,

斷疑不動搖,

盡除所有業,

依盡得解脫。

於一切世間,

皆有如實知,

解除世間縛,

於此不傾慕。

智者伏一切,

解除所有結,

觸證妙寂靜、

無畏之湼槃。

此是佛世尊,

無上之雄獅,

人天世間中,

轉動於梵輪;

人天共來集,

皈依於佛陀,

齊共來恭敬,

威德離染尊。

最優調御者;

最妙寂靜者;

最高解脫者;

最勝超越者;

人天世間中,

無有能及者。

大眾齊恭敬,

威德離染尊。”

二十四.迦邏迦園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沙祇多的迦邏迦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我知道任何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世間的見、聞、覺、知、證、尋、意行。比丘們,我知道這些東西。如來知道這些東西,如來不會依附這些東西。

“比丘們,我知道任何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世間的見、聞、覺、知、證、尋、意行。比丘們,若說我不知這些東西,這是對我的一種妄說,如口擲不祥骰那樣;若說我既知也不知這些東西,這也是對我的一種妄說,如口擲不祥骰那樣;若說我既不知也不是不知這些東西,這也是對我的一種妄說,如口擲不祥骰那樣。

“比丘們,如來在看見應要見的事物之後,不會有‘我見’、‘我不見’、‘我應見’、‘我擁有見’這些想法。

“比丘們,如來在聽聞應要聞的事物之後,不會有‘我聞’、‘我不聞’、‘我應聞’、‘我擁有聞’這些想法。

“比丘們,如來在感覺應要覺的事物之後,不會有‘我覺’、‘我不覺’、‘我應覺’、‘我擁有覺’這些想法。

“比丘們,如來在識知應要知的事物之後,不會有‘我知’、‘我不知’、‘我應知’、‘我擁有知’這些想法。

“比丘們,如來是以這樣的方式來看待見、聞、覺、知法的。我說,沒有更深入、更細妙的方式來看待見、聞、覺、知法的。

“見聞覺知各種法,

外道於此而依附,

滋生愛取起邪見,

視其真我或假我;

眾人依附與貪戀,

還說自己有知見。

如來知此如中箭,

因而對此無依附。”

二十五.梵行

“比丘們,生活在梵行之中的目的不是為了欺騙人們,不是為了在人們之中說閒話,不是為了得著、受人尊敬、聲譽、利益,不是為了有助跟人辯駁,不是為了讓人們知道自己的能力。比丘們,生活在梵行之中的目的是為了節制,是為了捨棄,是為了無欲,是為了息滅。

“世尊說梵行,

只為節制等,

邁向於湼槃;

非為其餘事。

佛陀所演說,

威德之正道,

智者隨修習,

依從導師教,

行於正道中,

能得究盡苦。”

二十六.虛偽

“比丘們,那些虛偽、自私、不誠實、掩飾、散亂、沒有定的比丘不是我的比丘。

“比丘們,他們遠離這裏的法和律,不能夠在法和律之中得到進步、增長、圓滿。

“比丘們,那些不虛偽、不自私、誠實、堅定、善於入定的比丘是我的比丘。

“比丘們,他們沒有遠離這裏的法和律,能夠在法和律之中得到進步、增長、圓滿。

“等正覺說法,

虛偽與自私、

以至無定者,

於中無增長。

等正覺說法,

無偽不自私、

以至善定者,

於中能增長。”

二十七.知足

“比丘們,有四種卑微的東西容易取得,受用時沒有過失。什麼是四種卑微的東西呢?

“比丘們,破布衣是卑微的東西,容易取得,受用時沒有過失。

“比丘們,化取的食物是卑微的東西,容易取得,受用時沒有過失。

“比丘們,以樹下作為住處是卑微的東西,容易取得,受用時沒有過失。

“比丘們,陳棄藥是卑微的東西,容易取得,受用時沒有過失。

“比丘們,有這四種卑微的東西容易取得,受用時沒有過失。

“比丘們,若一位比丘對這四種東西知足,我說,他有沙門的其中一種要素。

“所得卑微物,

住處衣食等,

於此能知足,

受用無過失,

此人於十方,

無苦無損毀。

如此之學人,

知足不放逸,

如法之所說,

符合沙門義。”

二十八.聖傳承

“比丘們,有四種聖者的傳承,它們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們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什麼是四種聖者的傳承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對任何衣服都知足,讚嘆對任何衣服都知足;他不會因衣服的原因而生起不正確的欲求,得不到衣服時不會掛慮,得到衣服時不會受衣服束縛、受衣服迷醉、抓著衣服不放;他看見當中的過患,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衣服。他不會因所得的衣服而抬高自己、貶低別人。他熟練、不懶惰、有覺知、有念。比丘們,這人稱為一位保持古聖者傳承的人。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對任何食物都知足,讚嘆對任何食物都知足;他不會因食物的原因而生起不正確的欲求,得不到食物時不會掛慮,得到食物時不會受食物束縛、受食物迷醉、抓著食物不放;他看見當中的過患,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食物。他不會因所得的食物而抬高自己、貶低別人。他熟練、不懶惰、有覺知、有念。比丘們,這人稱為一位保持古聖者傳承的人。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對任何住處都知足,讚嘆對任何住處都知足;他不會因住處的原因而生起不正確的欲求,得不到住處時不會掛慮,得到住處時不會受住處束縛、受住處迷醉、抓著住處不放;他看見當中的過患,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住處。他不會因所得的住處而抬高自己、貶低別人。他熟練、不懶惰、有覺知、有念。比丘們,這人稱為一位保持古聖者傳承的人。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喜歡、喜愛斷除,喜歡、喜愛修習斷除。他不會因斷除而抬高自己、貶低別人。他熟練、不懶惰、有覺知、有念。比丘們,這人稱為一位保持古聖者傳承的人。

“比丘們,有這四種聖者的傳承,它們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們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聖者傳承的比丘如果到東方居住,能降服不悅,不會受不悅所降服;如果到南方居住,能降服不悅,不會受不悅所降服;如果到西方居住,能降服不悅,不會受不悅所降服;如果到北方居住,能降服不悅,不會受不悅所降服。這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他是一個降服了不悅和愛喜的人,是一個堅定的人。

“不悅沒能力,

降服堅定人;

堅定之智者,

能降服不悅。

行踐於正業,

驅除諸障礙,

猶如純真金,

無能說其過,

天神讚此人,

梵天亦讚嘆。”

二十九.法步

“比丘們,有四種法的步驟,它們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們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什麼是四種法的步驟呢?

“比丘們,不貪欲是法的步驟,它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

“比丘們,不瞋恚是法的步驟,它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

“比丘們,正念是法的步驟,它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

“比丘們,正定是法的步驟,它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

“比丘們,有這四種法的步驟,它們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們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

“保持不貪欲,

內心無瞋恚,

專一繫正念,

內心善入定。”

三十.遊方者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靈鷲山。

這時候,一些十分著名的遊方者如阿那伽羅、毗羅達羅、沙俱邏.優陀夷等住在沙匹尼河邊的遊方者園林。

世尊在黃昏離開靜處前往沙匹尼河邊的遊方者園林,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遊方者說:“遊方者們,有四種法的步驟,它們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們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什麼是四種法的步驟呢?

“遊方者們,不貪欲是法的步驟,它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

“遊方者們,不瞋恚是法的步驟,它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

“遊方者們,正念是法的步驟,它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

“遊方者們,正定是法的步驟,它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

“遊方者們,有這四種法的步驟,它們古老、古舊、久遠、悠久,它們純淨,過去純淨、現在純淨、將來純淨,不受沙門婆羅門智者斥責。

“遊方者們,如果有人說:‘我反對不貪欲這種法的步驟,我看見一些沙門婆羅門是有貪欲、深染五欲的。’於是我會對這個人說:‘來吧,你說一下、解釋一下那些沙門婆羅門吧!之後我們會看到那些沙門婆羅門是怎麼樣子的質素。’遊方者們,因此,這個人的說話是不成立的。

“遊方者們,如果有人說:‘我反對不瞋恚這種法的步驟,我看見一些沙門婆羅門是心有瞋恚、意念帶著腐化思維的。’於是我會對這個人說:‘來吧,你說一下、解釋一下那些沙門婆羅門吧!之後我們會看到那些沙門婆羅門是怎麼樣子的質素。’遊方者們,因此,這個人的說話是不成立的。

“遊方者們,如果有人說:‘我反對正念這種法的步驟,我看見一些沙門婆羅門是失念、沒有覺知的。’於是我會對這個人說:‘來吧,你說一下、解釋一下那些沙門婆羅門吧!之後我們會看到那些沙門婆羅門是怎麼樣子的質素。’遊方者們,因此,這個人的說話是不成立的。

“遊方者們,如果有人說:‘我反對正定這種法的步驟,我看見一些沙門婆羅門是沒有定、內心散亂的。’於是我會對這個人說:‘來吧,你說一下、解釋一下那些沙門婆羅門吧!之後我們會看到那些沙門婆羅門是怎麼樣子的質素。’遊方者們,因此,這個人的說話是不成立的。

“遊方者們,如果有人想譴責、批駁這四種法的步驟,當下便會有四處受人如法譴責的地方。是哪四處受人如法譴責的地方呢?

“如果一個賢者譴責、批駁不貪欲,他便會尊崇和讚揚那些有貪欲、深染五欲的沙門婆羅門;如果一個賢者譴責、批駁不瞋恚,他便會尊崇和讚揚那些心有瞋恚、意念帶著腐化思維的沙門婆羅門;如果一個賢者譴責、批駁正念,他便會尊崇和讚揚那些失念、沒有覺知的沙門婆羅門;如果一個賢者譴責、批駁正定,他便會尊崇和讚揚那些沒有定、內心散亂的沙門婆羅門。

“遊方者們,如果有人想譴責、批駁這四種法的步驟,當下便會有這四處受人如法譴責的地方。

“遊方者們,即使是奧迦邏人、婆舍人、賓若人那些無因論者、無善惡論者、斷滅論者,也不會譴責、批駁這四種法的步驟,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懼怕帶來爭執、帶來忿恨、遭人駁斥。

“不瞋具正念,

內心善入定,

修學除貪欲,

此稱不放逸。”

第三優樓頻螺品完

三十一.四輪

“比丘們,有四輪。天眾和人眾具有這四輪,轉動這四輪,很快便會得到大量財富。什麼是四輪呢?

“有合適的地方和住處,有善人依止,自己有求正道之心,過往有作福。

“比丘們,有這四輪。天眾和人眾具有這四輪,轉動這四輪,很快便會得到大量財富。

“住於合適處,

結交聖善友,

一心求正道,

過往曾作福,

此人樂相隨,

有財有名聲。”

三十二.四攝

“比丘們,有四攝。什麼是四攝呢?

“布施、愛語、利行、同利。

“比丘們,有這四攝。

“布施與愛語,

利行與同利,

世間具此法,

得攝持不散。

如軸攝車輪,

常轉得往還。

若世無此法,

無父慈母愛,

無子女敬孝,

無尊重供養。

因世有此法,

智者得通達,

能帶來大利,

受世人稱頌。”

三十三.獅子

“比丘們,獅子是野獸之王,在黃昏的時候牠從獸穴出來,先作一輪伸腰,之後環視四方,再作三次獅子吼,然後便外出獵食。

“比丘們,那些聽到獅子吼叫聲的動物,大部份都會感到恐懼、緊張、震驚,生活在洞穴的便躲回洞穴之中,生活在水中的便躲回水中,生活在樹林的便躲回樹林之中,雀鳥都飛到天空去。那些繫綁在村落、市鎮、王城的王象,都害怕得屎滾尿流,牠們掙斷繩索,到處逃竄。

“比丘們,獅子是野獸之王,在動物之中有這樣的大威德、大力量。

“比丘們,同樣地,如來出現於世上,是一位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他對人說法:‘這是自身,這是自身的集起,這是自身的息滅,這是自身息滅的途徑。’

“比丘們,那些長壽、外觀好看、有很多快樂、久住天上的天神聽到如來為他們說法後,大部份都會感到恐懼、緊張、震驚,他們心想:‘我們還認為自己是常恆的,但現在聽到無常。我們還認為自己是牢固的,但現在聽到不牢固。我們還認為自己是持久的,但現在聽到不持久。我們現在聽到,自身完全是無常、不牢固、不持久的!’

“比丘們,如來在天神的世間之中有這樣的大威德、大力量。

“佛以無比智,

轉動正法輪,

諸天世間中,

為無上導師。

為天眾解說,

自身生與滅,

及說八正道,

令苦得止息。

天神具長壽,

具色具名聲,

聽後皆驚怕,

如獸聽獅吼。

解脫大羅漢,

為天神說法,

天神聽法後,

知自身無常。”

三十四.淨信

“比丘們,有四種最高的淨信。什麼是四種最高的淨信呢?

“比丘們,在各種眾生之中──不論沒有腳的、雙腳的、四腳的、多腳的;不論有色身的、沒有色身的;不論有想的、沒有想的、非想非非想的──如來.阿羅漢.等正覺是被譽為最高的。比丘們,對佛陀有最高淨信的人,會得到最高的果報。

“比丘們,在各種行法之中,八正道是被譽為最高的。比丘們,對八正道有最高淨信的人,會得到最高的果報。

“比丘們,在各種行法與無行法之中,無欲法是被譽為最高的,它帶來破除驕慢、清除渴求、根除棲所、斷除生死、盡除渴愛、無欲、息滅、湼槃。比丘們,對無欲法有最高淨信的人,會得到最高的果報。

“比丘們,在各種團體與群眾之中,如來的弟子僧是被譽為最高的,當中有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比丘們,對僧團有最高淨信的人,會得到最高的果報。

“比丘們,有這四種最高的淨信。

“具高淨信者,

能知最高義:

佛陀受尊敬,

此乃無上士;

法義能帶來,

離欲平息樂;

敬信於僧團,

無上之福田。

於此行布施,

能增最高福。

於此最高處,

智者一心施,

能得最高樂:

投生人或天,

其壽與外觀、

名譽與聲望、

快樂與能力,

一切皆最高。”

三十五.雨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我們宣說,具有四法的人有大智慧,是一個大士。什麼是四法呢?

“喬答摩賢者,多聞,多聞各種知識。

“在聽聞時能知各種所說的道理。

“具有念,即使是很久以前所作、很久以前所說,這些念也會憶持不失。

“家居各種工作都熟練、不懶惰地完成,具有觀察力,做得好、安排得好。

“喬答摩賢者,我們宣說,具有這四法的人有大智慧,是一個大士。

“喬答摩賢者,如果喬答摩賢者認同我們所說,請你表示認同吧。如果喬答摩賢者否定我們所說,請你表示否定吧。”

“婆羅門,我對你們的說話既不認同也不否定。婆羅門,我宣說,具有四法的人有大智慧,是一個大士。什麼是四法呢?

“婆羅門,他確立聖者的正道,這正道是善美的,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利益,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快樂。

“他想生起什麼樣的覺便生起什麼樣的覺,他不想生起什麼樣的覺便不生起什麼樣的覺;他想生起什麼樣的思維便生起什麼樣的思維,他不想生起什麼樣的思維便不生起什麼樣的思維。

“他對覺的運作心得自在,因此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禪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

“他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婆羅門,我對你們的說話既不認同也不否定。婆羅門,我宣說,具有這四法的人有大智慧,是一個大士。”

“喬答摩賢者,真稀有,真難得!我們受持於心:喬答摩賢者是具有這四法的!

“喬答摩賢者確立聖者的正道,這正道是善美的,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利益,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快樂。

“喬答摩賢者想生起什麼樣的覺便生起什麼樣的覺,你不想生起什麼樣的覺便不生起什麼樣的覺;你想生起什麼樣的思維便生起什麼樣的思維,你不想生起什麼樣的思維便不生起什麼樣的思維。

“喬答摩賢者對覺的運作心得自在,因此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禪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

“喬答摩賢者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婆羅門,雖然你常說挑戰、攻擊的話,但我也會對你解說:

“婆羅門,我確立聖者的正道,這正道是善美的,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利益,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快樂。

“我想生起什麼樣的覺便生起什麼樣的覺,我不想生起什麼樣的覺便不生起什麼樣的覺;我想生起什麼樣的思維便生起什麼樣的思維,我不想生起什麼樣的思維便不生起什麼樣的思維。

“我對覺的運作心得自在,因此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禪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

“我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佛陀最後身,

稱大智大士,

為眾利益故,

演說正道法;

天人見聞後,

皆生淨信心,

能夠善分辨,

正道或非道,

修行完成後,

無漏脫魔網。”

三十六.世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在郁伽羅和舍陀毗之間的路途上行走,多那婆羅門也是在郁伽羅和舍陀毗之間的路途上行走。多那婆羅門看見世尊的腳印有千輻輪相,輪框、輪輻、輪轂全都圓滿,他心想:“真罕見,真少有!這真的不是常人的腳印!”

這時候,世尊離開道路走到一棵樹下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多那婆羅門跟隨著世尊的足跡,看見世尊坐在一棵樹下;世尊使人歡喜、使人生淨信,根寂靜、意寂靜,取得最高的調伏、最高的止,是一位已調伏、有守護、根門寂靜的龍象。他前往世尊那裏,然後對世尊說:

“賢者,你會投生為天神嗎?”

“婆羅門,我不會投生為天神。”

“賢者,你會投生為乾達婆嗎?”

“婆羅門,我不會投生為乾達婆。”

“賢者,你會投生為夜叉嗎?”

“婆羅門,我不會投生為夜叉。”

“賢者,你會投生為人嗎?”

“婆羅門,我不會投生為人。”

“賢者,當你被問到是否會投生為天神時,你說不會;當你被問到是否會投生為乾達婆時,你說不會;當你被問到是否會投生為夜叉時,你說不會;當你被問到是否會投生為人時,你說不會。若這樣的話,賢者會投生在哪裏呢?”

“婆羅門,漏不斷除,便會投生在天神之中,我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那些漏。漏不斷除,便會投生在乾達婆之中,我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那些漏。漏不斷除,便會投生在夜叉之中,我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那些漏。漏不斷除,便會投生在人之中,我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那些漏。

“婆羅門,就正如青蓮花、紅蓮花、白蓮花,在水中出生、在水中成長,它們長出水面後便持續不沾染水漬。同樣地,我在世間之中出生、在世間之中成長,在征服世間後便持續不沾染世間。婆羅門,你要受持於心:我是佛陀。

“諸漏致生天、

空行乾達婆、

生於夜叉趣、

或返人趣中,

我已得漏盡,

將其連根起。

猶如白蓮花,

不沾池中水,

我不染世間,

故此稱佛陀。”

三十七.不退轉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比丘不會退轉,近於湼槃。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戒行、守護根門、飲食知量、保持覺醒。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比丘具有戒行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戒行,安住在波羅提木叉律儀之中,在戒的學處之中修學:修習戒律儀,在戒律儀這片牧養德行的牧地而行,即使細小的過錯也不會忽視。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具有戒行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比丘守護根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在眼看到色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眼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眼根,守護眼根,修習眼根律儀。

“他在耳聽到聲……

“他在鼻嗅到香……

“他在舌嚐到味……

“他在身感到觸……

“他在意想到法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意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意根,守護意根,修習意根律儀。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守護根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比丘飲食知量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理計量真正所需。他受用食物不是為了享樂、滿足自我、得到美麗的身段、得到美麗的外貌,而是為了使身體持續下去、平息身體的苦困,因此有助修習梵行。他受用食物是要驅除舊病和不讓新病生起,這樣他將沒有病痛,能安穩地生活。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飲食知量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比丘保持覺醒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在白天的時候,以行禪和坐禪來淨化內心,清除內心的障蓋法;在初夜時分,以行禪和坐禪來淨化內心,清除內心的障蓋法;在中夜時分,右側睡獅子臥,一隻腳比另一隻腳高些,有念和覺知,心裏知道什麼時候要起來;在後夜時分起來後,又以行禪和坐禪來淨化內心,清除內心的障蓋法。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保持覺醒了。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比丘不會退轉,近於湼槃。

“比丘住淨戒,

根門有節制,

飲食能知量,

常持覺醒心;

如是常安住,

日夜不鬆懈,

修習於善法,

能證得安穩。

比丘畏放逸,

樂於不放逸,

能得不退轉,

接近於湼槃。”

三十八.得脫離

“比丘們,一位比丘驅除凡夫的哲理、終止各種尋求、身行猗息,可稱為一位得脫離的比丘。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比丘驅除凡夫的哲理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除卻、驅除、放下、吐出、解除、斷除、離棄所有‘世間是常’或‘世間是斷’,‘世間有邊’或‘世間沒有邊’,‘生命和身體是同一樣東西’或‘生命是一樣東西,身體是另一樣東西’,‘如來死後還存在’、‘如來死後不存在’、‘如來死後既存在也不存在’或‘如來死後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等凡夫沙門婆羅門的哲理。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驅除凡夫的哲理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比丘終止各種尋求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捨棄欲尋求,捨棄有尋求,猗息在梵行尋求之中。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終止各種尋求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比丘身行猗息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身行猗息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比丘得脫離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我慢。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得脫離了。

“比丘們,一位比丘驅除凡夫的哲理、終止各種尋求、身行猗息,可稱為一位得脫離的比丘。

“尋求於貪欲,

或是求梵行,

緊執而不放,

見處漸積聚。

不染於貪欲,

愛盡得解脫,

放捨諸尋求,

見處得清除。

不敗之比丘,

覺悟具正念,

猗息除我慢,

此稱脫離者。”

三十九.優闍耶

這時候,優闍耶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你會稱讚祭祀的嗎?”

“婆羅門,不是所有祭祀我都稱讚,不是所有祭祀我都不稱讚。

“婆羅門,在祭祀之中屠宰牛,屠宰羊,屠宰雞和豬,繫綁各種動物,這些牽涉到殺生的祭祀我不稱讚。這是什麼原因呢?婆羅門,阿羅漢或進入阿羅漢道的人是不會前往牽涉到殺生的祭祀那裏的。

“婆羅門,在祭祀之中不屠宰牛,不屠宰羊,不屠宰雞和豬,不繫綁各種動物,這些不牽涉到殺生的祭祀,不牽涉到殺生的族人恆常布施我會稱讚。這是什麼原因呢?婆羅門,阿羅漢或進入阿羅漢道的人是會前往不牽涉到殺生的祭祀那裏的。

“馬祭與人祭,

酒祭擲木祭,

不閉門戶祭,

不帶來大果,

當中要宰殺,

無數牛與羊;

正行大仙人,

不往此祭祀。

於祭祀之中,

摒絕諸殺生,

此等之祭祀,

長利於族羣,

正行大仙人,

唯往此祭祀。

作此之祭祀,

智者得大果,

利益得增長,

終不會退損,

此是大祭祀,

天神亦歡喜。”

四十.優陀夷

這時候,優陀夷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你會稱讚祭祀的嗎?”

“婆羅門,不是所有祭祀我都稱讚,不是所有祭祀我都不稱讚。

“婆羅門,在祭祀之中屠宰牛,屠宰羊,屠宰雞和豬,繫綁各種動物,這些牽涉到殺生的祭祀我不稱讚。這是什麼原因呢?婆羅門,阿羅漢或進入阿羅漢道的人是不會前往牽涉到殺生的祭祀那裏的。

“婆羅門,在祭祀之中不屠宰牛,不屠宰羊,不屠宰雞和豬,不繫綁各種動物,這些不牽涉到殺生的祭祀,不牽涉到殺生的族人恆常布施我會稱讚。這是什麼原因呢?婆羅門,阿羅漢或進入阿羅漢道的人是會前往不牽涉到殺生的祭祀那裏的。

“祭祀不殺生,

適時循規作;

自制梵行者,

會往此祭祀。

佛揭世間蔽,

越生死流轉,

深明此福德,

稱譽此祭祀。

或一般祭祀,

或紀念亡者,

皆以淨心作,

所作合法度。

梵行者來時,

此是善福田,

對彼善供養,

帶來善得著。

此是大祭祀,

天神亦歡喜。

智者作祭祀,

具信離慳吝,

能生於平和、

快樂之世間。”

第四輪品完

四十一.定

“比丘們,有四種定的修習。什麼是四種定的修習呢?

“比丘們,有些勤修定的人帶來當下安住在樂之中,有些勤修定的人帶來知見,有些勤修定的人帶來念和覺知,有些勤修定的人帶來漏盡。

“比丘們,什麼是帶來當下安住在樂之中的定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帶來當下安住在樂之中的定了。

“比丘們,什麼是帶來知見的定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在光明想之中作意,持續這份明亮想,日間這樣,晚上也是這樣;他修習明亮心,使之沒有障蓋、沒有遮蔽。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帶來知見的定了。

“比丘們,什麼是帶來念和覺知的定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知道受的生起、持續、消失,知道想的生起、持續、消失,知道覺的生起、持續、消失。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帶來念和覺知的定了。

“比丘們,什麼是帶來漏盡的定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持續觀察五取蘊的生與滅:這是色,這是色的集起,這是色的滅除;這是受,這是受的集起,這是受的滅除;這是想,這是想的集起,這是想的滅除;這是行,這是行的集起,這是行的滅除;這是識,這是識的集起,這是識的滅除。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帶來漏盡的定了。

“比丘們,有這四種定的修習。這就是我在《彼岸道品.般那迦問》1所說的那樣:

“‘計量世間利弊後,

不受眾事所搖擺;

寂靜無欲不動搖,

我說此人越生死。’”

四十二.問題

“比丘們,有四種解說問題的方式。什麼是四種解說問題的方式呢?

“比丘們,有些問題應以單一的形式來解說,有些問題應以分析的形式來解說,有些問題應以反問的形式來解說,有些問題應不作解說。

“比丘們,有這四種解說問題的方式。

“只說是或否,

或作分析說,

第三反問說,

第四不置答;

比丘知四說,

於諸問題中,

能如法作答,

此稱善答者。

亦復能善知,

有義與無義;

所說難批駁,

深入難攻破。

無義則遠離,

有義則受持;

達義心堅定,

此稱為智者。”

四十三.忿怒之一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重忿怒而不重正法的人、重怨恨而不重正法的人、重得著而不重正法的人、重聲望而不重正法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重正法而不重忿怒的人、重正法而不重怨恨的人、重正法而不重得著的人、重正法而不重聲望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忿怒與怨恨,

得著與聲望,

比丘重於此,

於法無增長。

比丘重正法,

不惱害而住,

等正覺說法,

於中能增長。”

四十四.忿怒之二

“比丘們,有四種不如法的人,是哪四種呢?

“重忿怒而不重正法的人、重怨恨而不重正法的人、重得著而不重正法的人、重聲望而不重正法的人。

“比丘們,有這四種不如法的人。

“比丘們,有四種如法的人,是哪四種呢?

“重正法而不重忿怒的人、重正法而不重怨恨的人、重正法而不重得著的人、重正法而不重聲望的人。

“比丘們,有這四種如法的人。

“忿怒與怨恨,

得著與聲望,

比丘重於此,

於法無增長;

如雖有良田,

但下腐壞種。

比丘重正法,

不惱害而住,

於法能增長;

如樹得滋潤。”

四十五.盧希陀娑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黎明時分,有明亮外表的盧希陀娑天子照亮了整個祇樹給孤獨園,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用走動的方式能否知道、看見、抵達一個沒有生、老、死、死後再次投生的世間盡頭呢?”

“賢友,我不說,用走動的方式能夠知道、看見、抵達一個沒有生、老、死、死後再次投生的世間盡頭。”

“大德,真罕見,真少有!大德,世尊真的是善說!大德,從前,我曾是一個名叫盧希陀娑.頗闍子的仙人,那時我具有神通,能在空中行走。大德,我的速度快得就正如強壯、箭術好的弓箭手,毫無困難地以輕箭射越棕櫚樹的影子那樣,我一步便能由海洋的東邊走到西邊。

“大德,那時我具有這樣的速度,步伐這樣大,於是一個意欲在我心中生起:‘我要用走動的方式抵達世間的盡頭。’於是,我在一百年的壽元、一百年的生命之中除了飲食、大小二便、睡眠之外一直跑,到了命終也不能抵達世間的盡頭。

“大德,真罕見,真少有!大德,世尊真的是善說!”

“賢友,我不說,用走動的方式能夠知道、看見、抵達一個沒有生、老、死、死後再次投生的世間盡頭;我也不說,不走到世間盡頭,苦便不能盡除。賢友,然而,在這個帶有想、帶有意、約一丈長的身軀之中,我宣說,世間、世間集、世間滅、世間滅之道。

“不論行走有多久,

終不能達世間邊,

若然不達世間邊,

不能解脫於眾苦。

是故明解之智者,

以梵行達世間邊,

知其邊後心平息,

於餘世間不戀慕。”

四十六.盧希陀娑之二

世尊在天明時把盧希陀娑天子前來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比丘。(內容除了改作由佛陀轉述之外,經文連偈頌跟上一經相同)

四十七.遙遠

“比丘們,有四種相距遙遠的東西。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天和地是第一種相距遙遠的東西。

“比丘們,海洋這邊岸和對岸是第二種相距遙遠的東西。

“比丘們,太陽上昇和落下的地方是第三種相距遙遠的東西。

“比丘們,正法與非正法是第四種相距遙遠的東西。

“天上地下相距遙;

人說海洋兩岸遠;

太陽上昇與落下,

相距遙遠亦如是;

人說更為遙遠者,

正法與及非正法。

近正法者得安樂,

如此安樂能持續,

近非正法速招損,

故此二法相距遙。”

四十八.毗舍迦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毗舍迦.槃闍利子尊者在大堂為比丘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他的說話有禮、清楚、清晰、有意義、明確、使人進入正法、使人不依賴事物。

世尊在黃昏離開靜處前往大堂,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比丘說:“比丘們,這個說話的人是誰呢?”

“大德,毗舍迦尊者在大堂為比丘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他的說話有禮、清楚、清晰、有意義、明確、使人進入正法、使人不依賴事物。”

於是,世尊對毗舍迦尊者說:“毗舍迦,十分好,十分好!你能很好地為比丘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你的說話有禮、清楚、清晰、有意義、明確、使人進入正法、使人不依賴事物。

“不語時不知,

是智還是愚,

說話時方知,

能說甘露義。

正法如仙幢,

說淨法之人,

善說仙幢義,

能昇大仙幢。”

四十九.顛倒

“比丘們,有四種顛倒想、顛倒心、顛倒見。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無常的事物視為常,這是一種顛倒想、顛倒心、顛倒見。苦的事物視為不苦,這是一種顛倒想、顛倒心、顛倒見。無我的事物視為實我,這是一種顛倒想、顛倒心、顛倒見。不淨的事物視為淨,這是一種顛倒想、顛倒心、顛倒見。

“比丘們,有這四種顛倒想、顛倒心、顛倒見。

“比丘們,有四種不顛倒的想、不顛倒的心、不顛倒的見。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無常的事物視為無常,這是一種不顛倒的想、不顛倒的心、不顛倒的見。苦的事物視為苦,這是一種不顛倒的想、不顛倒的心、不顛倒的見。無我的事物視為無我,這是一種不顛倒的想、不顛倒的心、不顛倒的見。不淨的事物視為不淨,這是一種不顛倒的想、不顛倒的心、不顛倒的見。

“比丘們,有這四種不顛倒的想、不顛倒的心、不顛倒的見。

“邪見之眾生,

錯心與亂想:

無常作常想,

於苦作樂想,

無我作我想,

不淨作淨想。

彼受魔掌控,

不能得安穩,

輪迴中行走,

生死各趣中。

佛陀出於世,

帶來大光明,

為眾說法義,

令苦得平息。

眾人聞法後,

內心得智慧:

無常視無常,

於苦視為苦,

無我視無我,

不淨視不淨。

以此之正見,

超越所有苦。”

五十.遮蔽

“比丘們,有四種遮蔽日月的東西,日月受它們遮蔽,便會沒有明亮、沒有光芒、沒有光輝。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雲是遮蔽日月的東西,日月受它遮蔽,便會沒有明亮、沒有光芒、沒有光輝。

“比丘們,霧是遮蔽日月的東西,日月受它遮蔽,便會沒有明亮、沒有光芒、沒有光輝。

“比丘們,煙塵是遮蔽日月的東西,日月受它遮蔽,便會沒有明亮、沒有光芒、沒有光輝。

“比丘們,羅睺阿修羅王是遮蔽日月的東西,日月受他遮蔽,便會沒有明亮、沒有光芒、沒有光輝。

“比丘們,有這四種遮蔽日月的東西,日月受它們遮蔽,便會沒有明亮、沒有光芒、沒有光輝。

“比丘們,同樣地,有四種遮蔽沙門婆羅門的東西,沙門婆羅門受它們遮蔽,便會沒有明亮、沒有光芒、沒有光輝。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些沙門婆羅門飲酒,不遠離飲酒,這是第一種遮蔽沙門婆羅門的東西,沙門婆羅門受它遮蔽,便會沒有明亮、沒有光芒、沒有光輝。

“比丘們,一些沙門婆羅門作淫欲法,不遠離淫欲法,這是第二種遮蔽沙門婆羅門的東西,沙門婆羅門受它遮蔽,便會沒有明亮、沒有光芒、沒有光輝。

“比丘們,一些沙門婆羅門許可使用金銀錢財,不遠離拿取金銀錢財,這是第三種遮蔽沙門婆羅門的東西,沙門婆羅門受它遮蔽,便會沒有明亮、沒有光芒、沒有光輝。

“比丘們,一些沙門婆羅門以不正當的方式來謀生活命,不遠離邪命,這是第四種遮蔽沙門婆羅門的東西,沙門婆羅門受它遮蔽,便會沒有明亮、沒有光芒、沒有光輝。

“比丘們,有這四種遮蔽沙門婆羅門的東西,沙門婆羅門受它們遮蔽,便會沒有明亮、沒有光芒、沒有光輝。

“沙門婆羅門,

貪瞋所遮蔽,

及受無明蓋,

愛喜於享樂。

愚人嗜飲酒;

行於淫欲法;

接受與使用,

諸金銀錢財;

邪命以自活。

日族佛陀說,

此稱受遮蔽,

沙門婆羅門。

沙門婆羅門,

若然受遮蔽,

不淨帶垢染,

無光無明亮;

受黑暗籠罩,

受渴愛牽引,

後有長不息,

常遭棄荒塚。”

第五盧希陀娑品完

五十一.潤澤福德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四個地方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能帶來樂報、生天;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是哪四個地方呢?

“比丘們,布施衣服給一位進入無量心定的比丘,能無量地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能帶來樂報、生天;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

“比丘們,布施食物給一位進入無量心定的比丘,能無量地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能帶來樂報、生天;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

“比丘們,布施住處給一位進入無量心定的比丘,能無量地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能帶來樂報、生天;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

“比丘們,布施醫藥用品給一位進入無量心定的比丘,能無量地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能帶來樂報、生天;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

“比丘們,這四個地方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能帶來樂報、生天;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

“比丘們,聖弟子具有這四個地方來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不易計量出究竟他有多少福德、多少善報、多少快樂成因,帶來多少樂報、生天,帶來多少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只能算出他有一個無量無數的大福德聚。

“比丘們,就正如大海的海水是不易計量出究竟有多少斗、多少百千斗的,只能算出是一個無量無數的大水聚。

“比丘們,同樣地,聖弟子具有這四個地方來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不易計量出究竟他有多少福德、多少善報、多少快樂成因,帶來多少樂報、生天,帶來多少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只能算出他有一個無量無數的大福德聚。

“大海大湖難度量,

駭人寶藏所棲息;

眾人所依之河水,

一切流往海與湖。

智者修福亦如是,

飲食衣服與臥具,

及與醫藥以布施,

福德如河流入海。”

五十二.潤澤福德之二

“比丘們,有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能帶來樂報、生天;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能帶來樂報、生天;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的第一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能帶來樂報、生天;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的第二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能帶來樂報、生天;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的第三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能帶來樂報、生天;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的第四法。

“比丘們,這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能帶來樂報、生天;能帶來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利益和快樂。

“敬信於如來,

堅立不動搖;

善美之戒行,

聖者所稱譽;

敬信於僧伽,

所見俱正直;

此人不貧乏,

生活不空過。

智者明此義,

修習信與戒,

見法心歡喜,

常憶佛教誡。”

五十三.同住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在摩偷羅和毗蘭若之間的路途上行走,一些男居士、女居士也是在摩偷羅和毗蘭若之間的路途上行走。

這時候,世尊離開道路走到一棵樹下,然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那些男居士、女居士看見世尊坐下來,便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站在一邊。世尊對那些男居士、女居士說:“居士們,有四種同住。是哪四種呢?

“劣人跟劣人同住、劣人跟天神同住、天神跟劣人同住、天神跟天神同住。

“居士們,什麼是劣人跟劣人同住呢?

“居士們,丈夫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戒行不好、本性邪惡,在家裏內心受吝嗇的污垢所污染,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妻子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戒行不好、本性邪惡,在家裏內心受吝嗇的污垢所污染,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居士們,這就是劣人跟劣人同住了。

“居士們,什麼是劣人跟天神同住呢?

“居士們,丈夫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戒行不好、本性邪惡,在家裏內心受吝嗇的污垢所污染,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妻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在家裏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居士們,這就是劣人跟天神同住了。

“居士們,什麼是天神跟劣人同住呢?

“居士們,丈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在家裏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妻子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戒行不好、本性邪惡,在家裏內心受吝嗇的污垢所污染,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居士們,這就是天神跟劣人同住了。

“居士們,什麼是天神跟天神同住呢?

“居士們,丈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在家裏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妻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在家裏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居士們,這就是天神跟天神同住了。

“居士們,有這四種同住。

“兩者戒行惡,

自私懷憎嫉,

如此之夫妻,

是劣人共住。

丈夫戒行惡,

自私懷憎嫉;

妻子具戒行,

慷慨離慳垢,

她是一天神,

與劣人同住。

丈夫具戒行,

慷慨離慳垢;

妻子戒行惡,

自私懷憎嫉,

她是一劣人,

與天神同住。

兩者具敬信,

慷慨如法行,

如此之夫妻,

互相說善語。

兩者善戒同,

能得大利益,

同住常安樂,

怨對不能侵;

兩者善戒同,

依法而行踐,

同生於天上,

受各種天樂。”

五十四.同住之二

“比丘們,有四種同住。是哪四種呢?

“劣人跟劣人同住、劣人跟天神同住、天神跟劣人同住、天神跟天神同住。

“比丘們,什麼是劣人跟劣人同住呢?

“比丘們,丈夫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戒行不好、本性邪惡,在家裏內心受吝嗇的污垢所污染,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妻子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戒行不好、本性邪惡,在家裏內心受吝嗇的污垢所污染,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比丘們,這就是劣人跟劣人同住了。

“比丘們,什麼是劣人跟天神同住呢?

“比丘們,丈夫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戒行不好、本性邪惡,在家裏內心受吝嗇的污垢所污染,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妻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在家裏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比丘們,這就是劣人跟天神同住了。

“比丘們,什麼是天神跟劣人同住呢?

“比丘們,丈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在家裏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妻子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戒行不好、本性邪惡,在家裏內心受吝嗇的污垢所污染,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比丘們,這就是天神跟劣人同住了。

“比丘們,什麼是天神跟天神同住呢?

“比丘們,丈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在家裏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妻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在家裏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責罵、憎嫉沙門婆羅門。比丘們,這就是天神跟天神同住了。

“比丘們,有這四種同住。

“兩者戒行惡,

自私懷憎嫉,

如此之夫妻,

是劣人共住。

丈夫戒行惡,

自私懷憎嫉;

妻子具戒行,

慷慨離慳垢,

她是一天神,

與劣人同住。

丈夫具戒行,

慷慨離慳垢;

妻子戒行惡,

自私懷憎嫉,

她是一劣人,

與天神同住。

兩者具敬信,

慷慨如法行,

如此之夫妻,

互相說善語。

兩者善戒同,

能得大利益,

同住常安樂,

怨對不能侵;

兩者善戒同,

依法而行踐,

同生於天上,

受各種天樂。”

五十五.共同生活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婆伽的鱷魚山,畢沙迦邏園的鹿野苑。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那拘邏父居士的居所,去到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那拘邏父居士和那拘邏母女居士一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那拘邏父居士對世尊說:“大德,我記得從年青時娶了年青的那拘邏母女居士開始,一直都沒有生起過越軌的意念,更不用說做越軌的身行了。大德,我們希望不單在現生相見,更能在下一生也相見。”

那拘邏母女居士也對世尊說:“大德,我記得從年青時嫁了年青的那拘邏父居士開始,一直都沒有生起過越軌的意念,更不用說做越軌的身行了。大德,我們希望不單在現生相見,更能在下一生也相見。”

“居士們,如果夫妻兩人期望在現生相見,在下一生也相見,兩人要有同樣的信、同樣的戒、同樣的施、同樣的慧,那便可以在現生相見,在下一生也相見了。

“兩者具敬信,

慷慨如法行,

如此之夫妻,

互相說善語。

兩者善戒同,

能得大利益,

同住常安樂,

怨對不能侵;

兩者善戒同,

依法而行踐,

同生於天上,

受各種天樂。”

五十六.共同生活之二

“比丘們,如果夫妻兩人期望在現生相見,在下一生也相見,兩人要有同樣的信、同樣的戒、同樣的施、同樣的慧,那便可以在現生相見,在下一生也相見了。

“兩者具敬信,

慷慨如法行,

如此之夫妻,

互相說善語。

兩者善戒同,

能得大利益,

同住常安樂,

怨對不能侵;

兩者善戒同,

依法而行踐,

同生於天上,

受各種天樂。”

五十七.須波婆娑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利一個稱為薩闍尼邏的市鎮。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須波婆娑.拘利女的居所,去到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須波婆娑親手將美味的硬食物和軟食物遞送給世尊,使他得到滿足,使他掩缽示意吃飽。當世尊吃完食物,手離開缽的時候,須波婆娑坐在一邊。世尊對她說:“須波婆娑,聖弟子布施食物給受施者,其實是布施了四種東西給受施者。是哪四種東西呢?

“布施了壽元、布施了外觀、布施了快樂、布施了力量。

“布施了壽元,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壽元。

“布施了外觀,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外觀。

“布施了快樂,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快樂。

“布施了力量,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力量。

“須波婆娑,聖弟子布施食物給受施者,其實是布施了這四種東西給受施者。

“美味可口之食物,

用心所作以布施,

敬心施予正直者,

及具品行之大德;

世間解稱此布施,

連接眾福得大果。

於此若修施隨念,

身處何方俱歡悅,

慳吝污垢連根除,

不受譴責得生天。”

五十八.須達多

這時候,須達多.給孤獨長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給孤獨長者說:“居士,聖弟子布施食物給受施者,其實是布施了四種東西給受施者。是哪四種東西呢?

“布施了壽元、布施了外觀、布施了快樂、布施了力量。

“布施了壽元,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壽元。

“布施了外觀,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外觀。

“布施了快樂,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快樂。

“布施了力量,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力量。

“居士,聖弟子布施食物給受施者,其實是布施了這四種東西給受施者。

“時常敬心施食物,

能為自制受施者,

提供壽元與外觀、

快樂力量等四事。

此人施壽施外觀,

施予快樂施力量,

不論投生於何處,

俱得長壽得名聲。”

五十九.食物

“比丘們,布施者布施食物給受施者,其實是布施了四種東西給受施者。是哪四種東西呢?

“布施了壽元、布施了外觀、布施了快樂、布施了力量。

“布施了壽元,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壽元。

“布施了外觀,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外觀。

“布施了快樂,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快樂。

“布施了力量,之後能招感到天或人的力量。

“比丘們,布施者布施食物給受施者,其實是布施了這四種東西給受施者。

“時常敬心施食物,

能為自制受施者,

提供壽元與外觀、

快樂力量等四事。

此人施壽施外觀,

施予快樂施力量,

不論投生於何處,

俱得長壽得名聲。”

六十.正確在家道路

這時候,須達多.給孤獨長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給孤獨長者說:“居士,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行踐正確的在家人道路,能取得名聲,能投生天上。是哪四法呢?

“居士,一位聖弟子照料僧團:為僧團提供衣服,為僧團提供食物,為僧團提供住處,為僧團提供醫藥用品。

“居士,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行踐正確的在家人道路,能取得名聲,能投生天上。

“在家之智者,

行踐正確道,

提供衣與食,

臥具與醫藥,

給予具戒者,

正行之僧團。

此人日與夜,

福德常增長,

所作吉祥業,

往生天界中。”

第六潤澤福德品完

六十一.美滿業

這時候,須達多.給孤獨長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給孤獨長者說:“居士,世上有四種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願望是難以達成的。是哪四種願望呢?

“人們心想:‘願我如法取得財富。’這是第一種難以達成的願望。

“在如法取得財富後,人們心想:‘願我在親友與師長之中具有聲望。’這是第二種難以達成的願望。

“在如法取得財富、具有聲望後,人們心想:‘願我保持長久的壽命。’這是第三種難以達成的願望。

“在如法取得財富、具有聲望、保持長壽後,人們心想:‘願我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這是第四種難以達成的願望。

“居士,世上有這四種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願望是難以達成的。

“居士,有四法能助人達成以上四種願望。是哪四法呢?

“信成就,戒成就,施成就、慧成就。

“居士,什麼是信成就呢?

“居士,一位聖弟子對如來的覺悟有敬信,明白世尊是一位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居士,這就是稱為信成就了。

“居士,什麼是戒成就呢?

“居士,一位聖弟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居士,這就是稱為戒成就了。

“居士,什麼是施成就呢?

“居士,一位居家的聖弟子,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受吝嗇的束縛,慷慨,大方,樂於施捨,不拒人所求,樂於和人分享。居士,這就是稱為施成就了。

“居士,什麼是慧成就呢?

“居士,當內心持續被貪著、不正當的貪欲所征服時,便不會作一些應作的事情及作出一些不應作的事情,因此便會失去名聲和快樂。當內心持續被瞋恚所征服時,便不會作一些應作的事情及作出一些不應作的事情,因此便會失去名聲和快樂。當內心持續被昏睡所征服時,便不會作一些應作的事情及作出一些不應作的事情,因此便會失去名聲和快樂。當內心持續被掉悔所征服時,便不會作一些應作的事情及作出一些不應作的事情,因此便會失去名聲和快樂。當內心持續被疑惑所征服時,便不會作一些應作的事情及作出一些不應作的事情,因此便會失去名聲和快樂。

“居士,一位聖弟子知道貪著、不正當的貪欲是內心的污染後,便捨棄這種污染;知道瞋恚是內心的污染後,便捨棄這種污染;知道昏睡是內心的污染後,便捨棄這種污染;知道掉悔是內心的污染後,便捨棄這種污染;知道疑惑是內心的污染後,便捨棄這種污染。居士,一位聖弟子由於捨棄這些污染,他稱為一位具有大智慧、許多智慧、洞見智慧的聖弟子。居士,這就是稱為慧成就了。

“居士,這四法能助人達成以上四種願望。

“居士,一位聖弟子努力精進、付出勞力汗水、如法賺得財富後,可用這些財富作四種美滿的業。是哪四種美滿的業呢?

“居士,一位聖弟子可用這些財富來妥善照顧自己,為自己帶來快樂;妥善照顧父母,為父母帶來快樂;妥善照顧妻兒、僕人、傭人、工人,為妻兒、僕人、傭人、工人帶來快樂;妥善照顧親友,為親友帶來快樂。這是第一種善用財富之處、美滿之處。

“居士,再者,一位聖弟子可用這些財富來預留周轉,若遇火災、水災、國王沒收、盜賊、繼承人爭奪等意外時,都能安然無事。這是第二種善用財富之處、美滿之處。

“居士,再者,一位聖弟子可用這些財富作五種供奉:供奉親友、供奉賓客、供奉祖先、供奉國王、供奉天神。這是第三種善用財富之處、美滿之處。

“居士,再者,一位聖弟子可用這些財富作帶來樂報、生天的崇高供養,供養那些不放逸、有節制、安忍柔和、自我調伏、自我平息、自我寂滅的沙門婆羅門。這是第四種善用財富之處、美滿之處。

“居士,一位聖弟子努力精進、付出勞力汗水、如法賺得財富後,可用這些財富作這四種美滿的業。

“居士,任何人如果將全部財富用在四種美滿業以外的地方,他可稱為一個不合理、沒有得著、不恰當地受用財富的人。

“居士,任何人如果將全部財富用在四種美滿業之中,他可稱為一個合理、有得著、恰當地受用財富的人。

“‘我依財富活;

積蓄防意外;

亦作五供奉;

作崇高供養,

照料具善戒、

自制梵行者。

我是一智者,

在家善理財,

隨順美滿義,

所作無悔疚。’

具此施隨念,

堅立於聖法,

現生受稱譽,

來生得生天。”

六十二.沒有欠債

這時候,須達多.給孤獨長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給孤獨長者說:“居士,當時機與條件成熟的時候,受用欲樂的在家人能獲得四種樂。是哪四種樂呢?

“擁有財富之樂、受用財富之樂、沒有欠債之樂、不受譴責之樂。

“居士,什麼是擁有財富之樂呢?

“居士,一個人努力精進、付出勞力汗水、如法賺得財富。當他想到自己擁有這些財富的時候,快樂便會到來,喜悅便會到來。居士,這稱為擁有財富之樂。

“居士,什麼是受用財富之樂呢?

“居士,一個人努力精進、付出勞力汗水、如法賺得財富後,他受用這些財富,用這些財富來作福。當他想到自己受用這些財富及用這些財富來作福的時候,快樂便會到來,喜悅便會到來。居士,這稱為受用財富之樂。

“居士,什麼是沒有欠債之樂呢?

“居士,一個人沒有欠任何人或多或少的債項。當他想到自己沒有欠任何人或多或少的債項的時候,快樂便會到來,喜悅便會到來。居士,這稱為沒有欠債之樂。

“居士,什麼是不受譴責之樂呢?

“居士,一位聖弟子具有不受譴責的身業、口業、意業。當他想到自己具有不受譴責的身業、口業、意業的時候,快樂便會到來,喜悅便會到來。居士,這稱為不受譴責之樂。

“居士,當時機與條件成熟的時候,受用欲樂的在家人能獲得這四種樂。

“擁有財富樂,

受用財富樂,

無債之快樂,

均屬物質樂;

智者善觀察,

不及心靈樂,

不受人譴責,

十六分之一。”

六十三.梵天

“比丘們,子女應對家中的父母如梵天那樣尊敬,子女應對家中的父母如老師那樣尊敬,子女應對家中的父母如天神那樣尊敬,子女應對家中的父母如值得受人供養的人那樣尊敬。

“比丘們,父母被稱為梵天,父母被稱為老師,父母被稱為天神,父母被稱為值得受人供養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父母為照顧子女、養育子女、教導子女付出很多。

“父母憫子女,

應視作梵天,

亦稱作師長,

及受尊敬者。

智者待父母,

恭敬與照料,

常付予飲食,

衣服與床具,

塗油與澡洗,

及清潔雙足。

智者如是行,

盡心待父母,

現生受稱譽,

來生得生天。”

六十四.地獄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殺生與偷盜,

侵犯人妻婦,

妄語等行為,

智者不稱許。”

六十五.外觀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計量外觀及對外觀生淨信的人、計量言說及對言說生淨信的人、計量粗苦及對粗苦生淨信的人、計量法義及對法義生淨信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計量於外觀,

跟隨於言說,

受貪欲所制,

此眾無知見。

不知其內涵,

亦不見外表,

愚人全受蔽,

陷溺言說中。

若不知內涵,

但見其外表,

只隨人聲望,

亦陷言說中。

若能知內涵,

亦見其外表,

此人不受蔽,

不陷言說中。”

六十六.貪欲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帶有貪欲的人、帶有瞋恚的人、帶有愚癡的人、帶有我慢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人受貪欲染,

處處生愛喜;

低劣愚癡眾,

增長於束縛。

無知者帶有,

貪瞋及愚癡,

常作不善業,

將來受苦報:

人受無明蔽,

黑暗無眼目,

礙於其本性,

不懂作此想。”

六十七.蛇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被蛇咬而命終。於是,一些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在舍衛城有一位比丘被蛇咬而命終。”

“比丘們,那個比丘對四大類毒蛇沒有慈心,如果他對四大類毒蛇散發慈心,便不會被蛇咬而命終了。什麼是四大類毒蛇呢?

“惡目族類的毒蛇、伊羅波族類的毒蛇、闍巴子族類的毒蛇、黑喬答摩族類的毒蛇。比丘們,那個比丘對這四大類毒蛇沒有慈心,如果他對四大類毒蛇散發慈心,便不會被蛇咬而命終了。

“比丘們,我制訂,你們可誦這護衛偈來對四大類毒蛇散發慈心,你們可誦這護衛偈來保護、守護、護衛自己:

“‘我以慈心對:

惡目伊羅波,

慈對闍巴子,

及黑喬答摩。

我以慈心對:

無足及兩足,

四足及多足,

一切之眾生。

願一切眾生,

無足及兩足,

四足及多足,

不會傷害我。

我願諸眾生,

一切之生命,

皆遇吉祥事,

無惡事到來。

佛有無量德,

法有無量德,

僧有無量德;

而爬蟲動物,

毒蛇與百足,

蜘蛛四腳蛇,

老鼠諸等類,

福德則有量。

我禮敬世尊,

及共禮七佛,

願佛德護我,

願佛德衛我,

諸爬蟲動物,

皆遠離而去。’”

六十八.提婆達多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靈鷲山。

這時候,提婆達多離去不久。在那裏,世尊因提婆達多而對比丘說:“比丘們,得著、供養、聲譽令到提婆達多自損與毀傷。

“比丘們,就正如芭蕉樹開花結子後便會令到芭蕉樹自損與毀傷,同樣地,得著、供養、聲譽令到提婆達多自損與毀傷。

“比丘們,又正如竹枝開花結子後便會令到竹枝自損與毀傷,同樣地,得著、供養、聲譽令到提婆達多自損與毀傷。

“比丘們,又正如蘆葦開花結子後便會令到蘆葦自損與毀傷,同樣地,得著、供養、聲譽令到提婆達多自損與毀傷。

“比丘們,又正如母騾懷胎後便會令到母騾自損與毀傷,同樣地,得著、供養、聲譽令到提婆達多自損與毀傷。

“供養損害人,

如竹如芭蕉、

如蘆葦結子,

亦如騾懷胎。”

六十九.正勤

“比丘們,有四正勤。什麼是四正勤呢?

“律儀勤、斷勤、修勤、隨護勤。

“比丘們,什麼是律儀勤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為了不讓那些沒有生起的惡不善法生起,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律儀勤了。

“比丘們,什麼是斷勤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為了捨棄那些生起了的惡不善法,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斷勤了。

“比丘們,什麼是修勤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為了讓那些沒有生起的善法生起,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修勤了。

“比丘們,什麼是隨護勤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為了讓那些生起了的善法保持下去、不散、增長、充足、修習圓滿,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隨護勤了。

“比丘們,有這四正勤。

“律儀與斷勤、

修勤隨護勤,

如是四正勤,

日族聖者說。

勤奮之比丘,

以此得盡苦。”

七十.不如法

“比丘們,若國王不如法,這個時候王子便會不如法;若王子不如法,這個時候婆羅門和居士便會不如法;若婆羅門和居士不如法,這個時候鎮民和村民便會不如法;若鎮民和村民不如法,這個時候日月便會不正常運轉;若日月不正常運轉,這個時候群星便會不正常運轉;若群星不正常運轉,這個時候日夜便會不正常運轉;若日夜不正常運轉,這個時候月份便會不正常運轉;若月份不正常運轉,這個時候季節便會不正常運轉;若季節不正常運轉,這個時候風吹便會不正常、不自然;若風吹不正常、不自然,這個時候雨雲便會受激動;若雨雲受激動,這個時候降雨便會不足;若降雨不足,這個時候農作物便會失收;比丘們,若人們所吃的農作物失收,人們便會短壽、外觀差、沒有氣力、多病。

“比丘們,若國王如法,這個時候王子便會如法;若王子如法,這個時候婆羅門和居士便會如法;若婆羅門和居士如法,這個時候鎮民和村民便會如法;若鎮民和村民如法,這個時候日月便會正常運轉;若日月正常運轉,這個時候群星便會正常運轉;若群星正常運轉,這個時候日夜便會正常運轉;若日夜正常運轉,這個時候月份便會正常運轉;若月份正常運轉,這個時候季節便會正常運轉;若季節正常運轉,這個時候風吹便會正常、自然;若風吹正常、自然,這個時候雨雲便會不受激動;若雨雲不受激動,這個時候降雨便會充足;若降雨充足,這個時候農作物便會好收成;比丘們,若人們所吃的農作物好收成,人們便會長壽、外觀好、有氣力、少病。

“牛群渡流時,

領牛行不正,

整群隨不正,

領頭不正故。

眾人亦如是,

身為領導者,

若不如法行,

眾人亦如是;

若王不如法,

全國皆受苦。

牛群渡流時,

領牛行正直,

整群隨正直,

領頭正直故。

眾人亦如是,

身為領導者,

若然如法行,

眾人亦如是;

若王如法行,

全國皆快樂。”

第七美滿業品完

七十一.精進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四種東西,毫無疑問進入了正道,會著手清除各種漏。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戒、多聞、精進、智慧。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這四種東西,毫無疑問進入了正道,會著手清除各種漏。”

七十二.正見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四種東西,毫無疑問進入了正道,會著手清除各種漏。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出離覺、不瞋恚覺、不惱害覺、正見。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這四種東西,毫無疑問進入了正道,會著手清除各種漏。”

七十三.善人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可知是一個不善的人。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比丘們,一個不善的人即使沒人問他,都會講出別人的缺失,更不用說有人問他了。若人們查問的時候,他仔細無遺地詳說別人的缺失。比丘們,可知這人是一個不善的人。

“比丘們,再者,一個不善的人即使有人問他,都不會講出別人的長處,更不用說沒人問他了。若人們查問的時候,他簡單扼要地略說別人的長處。比丘們,可知這人是一個不善的人。

“比丘們,再者,一個不善的人即使有人問他,都不會講出自己的缺失,更不用說沒人問他了。若人們查問的時候,他簡單扼要地略說自己的缺失。比丘們,可知這人是一個不善的人。

“比丘們,再者,一個不善的人即使沒人問他,都會講出自己的長處,更不用說有人問他了。若人們查問的時候,他仔細無遺地詳說自己的長處。比丘們,可知這人是一個不善的人。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可知是一個不善的人。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可知是一個善人。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比丘們,一個善人即使有人問他,都不會講出別人的缺失,更不用說沒人問他了。若人們查問的時候,他簡單扼要地略說別人的缺失。比丘們,可知這人是一個善人。

“比丘們,再者,一個善人即使沒人問他,都會講出別人的長處,更不用說有人問他了。若人們查問的時候,他仔細無遺地詳說別人的長處。比丘們,可知這人是一個善人。

“比丘們,再者,一個善人即使沒人問他,都會講出自己的缺失,更不用說有人問他了。若人們查問的時候,他仔細無遺地詳說自己的缺失。比丘們,可知這人是一個善人。

“比丘們,再者,一個善人即使有人問他,都不會講出自己的長處,更不用說沒人問他了。若人們查問的時候,他簡單扼要地略說自己的長處。比丘們,可知這人是一個善人。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可知是一個善人。”

七十四.媳婦

“比丘們,就正如媳婦剛嫁到夫家時,日夜都對家公、家婆、丈夫保持一份深厚的慚愧心,甚至對僕人、工人、傭人也有慚愧心。但共住一段日子後,大家開始相熟,她會對家公、家婆、丈夫說:‘滾開,你懂什麼!’

“比丘們,同樣地,一些比丘剛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時,日夜都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保持一份深厚的慚愧心,甚至對沙彌、園林的工人也有慚愧心。但共住一段日子後,大家開始相熟,他們會對軌範師、親教師說:‘滾開,你懂什麼!’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這樣修學:要保持一份像新媳婦那樣的心。比丘們,你們應這樣修學。”

七十五.最高

“比丘們,有四種最高的東西。是哪四種呢?

“最高的戒、最高的定、最高的慧、最高的解脫。

“比丘們,有這四種最高的東西。

“比丘們,有四種最高的東西。是哪四種呢?

“最高的色、最高的受、最高的想、最高的有。

“比丘們,有這四種最高的東西。”

七十六.拘尸那羅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尸那羅武士子的優波跋多那娑羅林。這是世尊在雙娑羅樹中間,臨近入滅的時候。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如果你們任何人對佛、法、僧、道或修行方法有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把問題提出來。不要過後因世尊在面前也沒有問而懊悔。”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比丘保持肅靜。

世尊第二次對比丘說……

世尊第三次對比丘說:“比丘們,如果你們任何人對佛、法、僧、道或修行方法有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把問題提出來。不要過後因世尊在面前也沒有問而懊悔。”

比丘第三次保持肅靜。

這時候,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如果你是出於對導師的尊敬而不發問,把問題告訴同伴,叫他代你發問吧。”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比丘依然保持肅靜。

這時候,阿難尊者對世尊說:“大德,真稀有!大德,真難得!大德,我有這份淨信:在這個僧團裏,沒有一位比丘對佛、法、僧、道或修行方法有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

“阿難,你是出於淨信而說以上的說話。阿難,如來知道:在這個僧團裏,沒有一位比丘對佛、法、僧、道或修行方法有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阿難,這五百位比丘最低的一位都已得到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七十七.不可思議

“比丘們,有四種不可思議的事情是不應去思量的,若思量這些事情,會帶來苦惱、狂亂。這四種事情是什麼呢?

“比丘們,佛的覺悟境界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不應去思量的,若思量這事情,會帶來苦惱、狂亂。

“禪修者的禪定境界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不應去思量的,若思量這事情,會帶來苦惱、狂亂。

“業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不應去思量的,若思量這事情,會帶來苦惱、狂亂。

“世間思量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不應去思量的,若思量這事情,會帶來苦惱、狂亂。

“比丘們,有這四種不可思議的事情是不應去思量的,若思量這些事情,會帶來苦惱、狂亂。”2

七十八.供養

“比丘們,有四種供養與清淨。什麼是四種供養與清淨呢?

“比丘們,有一種供養由布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受施者使其清淨。有一種供養由受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布施者使其清淨。有一種供養布施者不能使其清淨,受施者也不能使其清淨。有一種供養由布施者與受施者一起使其清淨。

“比丘們,哪一種供養由布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受施者使其清淨呢?

“比丘們,布施者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受施者戒行不好、本性邪惡。這種供養由布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受施者使其清淨。

“比丘們,哪一種供養由受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布施者使其清淨呢?

“比丘們,布施者戒行不好、本性邪惡,受施者具有戒行、本性善良。這種供養由受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布施者使其清淨。

“比丘們,哪一種供養布施者不能使其清淨,受施者也不能使其清淨呢?

“比丘們,布施者戒行不好、本性邪惡,受施者也戒行不好、本性邪惡。這種供養布施者不能使其清淨,受施者也不能使其清淨。

“比丘們,哪一種供養由布施者與受施者一起使其清淨呢?

“比丘們,布施者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受施者也具有戒行、本性善良。這種供養由布施者與受施者一起使其清淨。

“比丘們,有這四種供養與清淨。”

七十九.商人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同樣營商的人,一些會導致破產,一些不能達到預期,一些會達到預期,一些會超出預期呢?”

“舍利弗,一些人前往沙門或婆羅門那裏,邀請他們受供,問他們需要什麼,問了之後卻不作布施。如果這些人命終後投生到這裏來,他們營商會導致破產。

“舍利弗,一些人前往沙門或婆羅門那裏,邀請他們受供,問他們需要什麼,問了之後只作不會達到預期的布施。如果這些人命終後投生到這裏來,他們營商不能達到預期。

“舍利弗,一些人前往沙門或婆羅門那裏,邀請他們受供,問他們需要什麼,問了之後作會達到預期的布施。如果這些人命終後投生到這裏來,他們營商會達到預期。

“舍利弗,一些人前往沙門或婆羅門那裏,邀請他們受供,問他們需要什麼,問了之後作超出預期的布施。如果這些人命終後投生到這裏來,他們營商會超出預期。

“舍利弗,就是這些原因和條件,同樣營商的人,一些會導致破產,一些不能達到預期,一些會達到預期,一些會超出預期。”

八十.偏遠地方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睒彌的瞿尸陀園。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女士不會主持判決,不會經營大型商務,不會隨車隊到偏遠地方呢?”

“阿難,女士有忿怒、嫉妒、吝嗇、劣慧。

“阿難,就是這些原因和條件,女士不會主持判決,不會經營大型商務,不會隨車隊到偏遠地方。”

第八無疑問品完

八十一.殺生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八十二.妄語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八十三.譴責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在不知、不明的情形下,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稱讚;在不知、不明的情形下,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譴責;在不知、不明的情形下,對不應生信之處心生淨信;在不知、不明的情形下,對應要生信之處不生淨信。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在知道、明白的情形下,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譴責;在知道、明白的情形下,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稱讚;在知道、明白的情形下,對不應生信之處不生淨信;在知道、明白的情形下,對應要生信之處心生淨信。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八十四.忿怒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重忿怒而不重正法、重怨恨而不重正法、重得著而不重正法、重聲望而不重正法。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重正法而不重忿怒、重正法而不重怨恨、重正法而不重得著、重正法而不重聲望。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八十五.黑暗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從黑暗走向黑暗的人,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人,從光明走向黑暗的人,從光明走向光明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從黑暗走向黑暗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投生於低種族,如旃陀羅種族、竹師種族、獵師種族、造車師種族或清道夫種族等貧窮家庭的人,只得很少食物吃,生活在苦困之中,很難得到食物和衣服;相貌差,外觀難看,形體憔悴,患有大病;或是盲眼,或是跛手,或是跛腳,或是不良於行;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鋪、房子、油燈都很難賺取得到。他們做身惡行,做口惡行,做意惡行,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比丘們,這就是從黑暗走向黑暗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投生於低種族,如旃陀羅種族、竹師種族、獵師種族、造車師種族或清道夫種族等貧窮家庭的人,只得很少食物吃,生活在苦困之中,很難得到食物和衣服;相貌差,外觀難看,形體憔悴,患有大病;或是盲眼,或是跛手,或是跛腳,或是不良於行;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鋪、房子、油燈都很難賺取得到。他們做身善行,做口善行,做意善行,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比丘們,這就是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從光明走向黑暗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投生於高種族,或是富有的剎帝利種族,或是富有的婆羅門種族,或是富有的居士種族的人;有很多財富和產業,有很多金銀,有很多物產;具有至極的外觀,美麗、好看、美妙;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鋪、房子、油燈都賺取得到。他們做身惡行,做口惡行,做意惡行,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比丘們,這就是從光明走向黑暗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從光明走向光明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投生於高種族,或是富有的剎帝利種族,或是富有的婆羅門種族,或是富有的居士種族的人;有很多財富和產業,有很多金銀,有很多物產;具有至極的外觀,美麗、好看、美妙;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鋪、房子、油燈都賺取得到。他們做身善行,做口善行,做意善行,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比丘們,這就是從光明走向光明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八十六.下墮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從下墮到下墮的人,從下墮到上昇的人,從上昇到下墮的人,從上昇到上昇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八十七.食物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不搖擺的沙門,白蓮沙門,紅蓮沙門,沙門中的細妙沙門。3

“比丘們,什麼是不搖擺的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行踐正道的有學比丘,希望取得無上的安穩,比丘們,就正如一位灌頂剎帝利王的長子,應受灌頂但還沒有灌頂,地位不會受到動搖,同樣地,一位行踐正道的有學比丘,希望取得無上的安穩。比丘們,這就是不搖擺的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白蓮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清除了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的比丘,但是,他不能親身觸證八解脫。比丘們,這就是白蓮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紅蓮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清除了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的比丘,他更能親身觸證八解脫。比丘們,這就是紅蓮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沙門中的細妙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時常乞取得到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很少乞取不到;跟同修一起相處時,同修時常以悅意的身、口、意業來相待,很少以不悅意的身、口、意業來相待;身體時常保持健康,由膽汁、痰、風、身體不調、天氣轉變、行為轉變、跌撞、業的原因所引致的病很少生起,很少生病;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禪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清除了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比丘們,這就是沙門中的細妙沙門了。

“比丘們,任何人說我是沙門中的細妙沙門,這都是一個正確的解說。比丘們,我時常乞取得到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很少乞取不到;我跟同修一起相處時,同修時常以悅意的身、口、意業來相待,很少以不悅意的身、口、意業來相待;我的身體時常保持健康,由膽汁、痰、風、身體不調、天氣轉變、行為轉變、跌撞、業的原因所引致的病很少生起,很少生病;我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禪增上心學,當下體會當中的快樂;我清除了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比丘們,任何人說我是沙門中的細妙沙門,這都是一個正確的解說。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八十八.結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不搖擺的沙門,白蓮沙門,紅蓮沙門,沙門中的細妙沙門。

“比丘們,什麼是不搖擺的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斷除三結,成為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比丘們,這就是不搖擺的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白蓮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斷除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成為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比丘們,這就是白蓮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紅蓮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斷除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比丘們,這就是紅蓮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沙門中的細妙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清除了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比丘們,這就是沙門中的細妙沙門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八十九.見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不搖擺的沙門,白蓮沙門,紅蓮沙門,沙門中的細妙沙門。

“比丘們,什麼是不搖擺的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有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比丘。比丘們,這就是不搖擺的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白蓮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有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脫的比丘,但是,他不能親身觸證八解脫。比丘們,這就是白蓮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紅蓮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有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脫的比丘,他更能親身觸證八解脫。比丘們,這就是紅蓮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沙門中的細妙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時常乞取得到衣服……(跟八十七經同)……比丘們,任何人說我是沙門中的細妙沙門,這都是一個正確的解說。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蘊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不搖擺的沙門,白蓮沙門,紅蓮沙門,沙門中的細妙沙門。

“比丘們,什麼是不搖擺的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還沒有徹底證悟、希望取得無上安穩的有學比丘。比丘們,這就是不搖擺的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白蓮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持續觀察五取蘊的生與滅:這是色,這是色的集起,這是色的滅除;這是受,這是受的集起,這是受的滅除;這是想,這是想的集起,這是想的滅除;這是行,這是行的集起,這是行的滅除;這是識,這是識的集起,這是識的滅除。但是,他不能親身觸證八解脫。比丘們,這就是白蓮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紅蓮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持續觀察五取蘊的生與滅:這是色,這是色的集起,這是色的滅除;這是受,這是受的集起,這是受的滅除;這是想,這是想的集起,這是想的滅除;這是行,這是行的集起,這是行的滅除;這是識,這是識的集起,這是識的滅除。他更能親身觸證八解脫。比丘們,這就是紅蓮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沙門中的細妙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時常乞取得到衣服……(跟八十七經同)……比丘們,任何人說我是沙門中的細妙沙門,這都是一個正確的解說。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第九不動搖品完

九十一.阿修羅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阿修羅伴隨著阿修羅的人,阿修羅伴隨著天神的人,天神伴隨著阿修羅的人,天神伴隨著天神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阿修羅伴隨著阿修羅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戒行不好、本性邪惡,他們的大眾也戒行不好、本性邪惡。比丘們,這些就是阿修羅伴隨著阿修羅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阿修羅伴隨著天神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戒行不好、本性邪惡,他們的大眾具有戒行、本性善良。比丘們,這些就是阿修羅伴隨著天神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天神伴隨著阿修羅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具有戒行、本性善良,他們的大眾戒行不好、本性邪惡。比丘們,這些就是天神伴隨著阿修羅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天神伴隨著天神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具有戒行、本性善良,他們的大眾也具有戒行、本性善良。比丘們,這些就是天神伴隨著天神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二.定之一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些人取得止的內心,但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一些人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但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一些人既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也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一些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三.定之二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些人取得止的內心,但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一些人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但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一些人既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也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一些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

“比丘們,那些取得止的內心、但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要保持止的內心,修習觀的增上慧法,過一段時間後,他們便會成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

“比丘們,那些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但不能取得止的內心的人,應要保持觀的增上慧法,修習止的內心,過一段時間後,他們便會成為既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也取得止的內心的人。

“比丘們,那些既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也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作出最大程度的欲求、精進、上進、奮進、奮發、念、覺知來取得這些善法。比丘們,就正如一個人如果衣服或頭巾在燃燒,他應作出最大程度的欲求、精進、上進、奮進、奮發、念、覺知來息滅它。同樣地,那些既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也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作出最大程度的欲求、精進、上進、奮進、奮發、念、覺知來取得這些善法。過一段時間後,他們便會成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

“比丘們,那些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要保持著這些善法,進一步作盡除各種漏的修習。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四.定之三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些人取得止的內心,但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一些人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但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一些人既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也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一些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

“比丘們,那些取得止的內心、但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要前往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那裏,問:‘賢友,應怎樣見各種行,應怎樣透徹理解各種行,應怎樣觀各種行呢?’對方會依他所見、所知的作解釋:‘賢友們,應這樣見各種行,應這樣透徹理解各種行,應這樣觀各種行。’過一段時間後,他們便會成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

“比丘們,那些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但不能取得止的內心的人,應要前往取得止的內心的人那裏,問:‘賢友,應怎樣使心靜止,應怎樣使心平靜,應怎樣使心安住一境,應怎樣使心止息呢?’對方會依他所見、所知的作解釋:‘賢友們,應這樣使心靜止,應這樣使心平靜,應這樣使心安住一境,應這樣使心止息。’過一段時間後,他們便會成為既取得觀的增上慧法、也取得止的內心的人。

“比丘們,那些既不能取得止的內心、也不能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要前往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那裏,問:‘賢友,應怎樣使心靜止,應怎樣使心平靜,應怎樣使心安住一境,應怎樣使心止息呢?應怎樣見各種行,應怎樣透徹理解各種行,應怎樣觀各種行呢?’對方會依他所見、所知的作解釋:‘賢友們,應這樣使心靜止,應這樣使心平靜,應這樣使心安住一境,應這樣使心止息;應這樣見各種行,應這樣透徹理解各種行,應這樣觀各種行。’過一段時間後,他們便會成為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

“比丘們,那些既取得止的內心、也取得觀的增上慧法的人,應要保持著這些善法,進一步作盡除各種漏的修習。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五.火化柴枝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利他而不利己的人,利己而不利他的人,既利己也利他的人。

“比丘們,就正如兩頭燒焦、中間污穢的火化柴枝那樣,既不能在村落中用作木材,也不能在園林中用作木材。比丘們,我說這個譬喻,就是形容那些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

“比丘們,那些利他而不利己的人,在前兩種人之中更優勝、更細妙;那些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在前三種人之中更優勝、更細妙;那些既利己也利他的人,是在這四種人之中最高、最上、最頂、最好、最理想的。

“比丘們,就正如由母牛出牛乳,由牛乳出乳酪,由乳酪出生酥,由生酥出熟酥,由熟酥出醍醐,醍醐是被譽為最高的。同樣地,那些既利己也利他的人,是在這四種人之中最高、最上、最頂、最好、最理想的。”

九十六.四種人之一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利他而不利己的人,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既利己也利他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清除貪欲、瞋恚、愚癡,但不教他人清除貪欲、瞋恚、愚癡。比丘們,這些就是利己而不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利他而不利己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不清除貪欲、瞋恚、愚癡,但教他人清除貪欲、瞋恚、愚癡。比丘們,這些就是利他而不利己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不清除貪欲、瞋恚、愚癡,也不教他人清除貪欲、瞋恚、愚癡。比丘們,這些就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清除貪欲、瞋恚、愚癡,也教他人清除貪欲、瞋恚、愚癡。比丘們,這些就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七.四種人之二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利他而不利己的人,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既利己也利他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熱衷於善法,在聽法時能受持,在受持時能求證義理,能知義、知法,能依法而行,但他不是善語者、善教說者,不是說話有禮、清楚、沒有缺點、有意義的人,不能使同修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比丘們,這些就是利己而不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利他而不利己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熱衷於善法,在聽法時不能受持,在受持時不能求證義理,不能知義、知法,不能依法而行,但他是善語者、善教說者,是說話有禮、清楚、沒有缺點、有意義的人,能使同修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比丘們,這些就是利他而不利己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熱衷於善法,在聽法時不能受持,在受持時不能求證義理,不能知義、知法,不能依法而行,他也不是善語者、善教說者,不是說話有禮、清楚、沒有缺點、有意義的人,不能使同修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比丘們,這些就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熱衷於善法,在聽法時能受持,在受持時能求證義理,能知義、知法,能依法而行,他也是善語者、善教說者,是說話有禮、清楚、沒有缺點、有意義的人,能使同修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比丘們,這些就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八.四種人之三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利他而不利己的人,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既利己也利他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九十九.四種人之四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利他而不利己的人,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既利己也利他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利己而不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但教他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比丘們,這些就是利己而不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利他而不利己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但教他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比丘們,這些就是利他而不利己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也教他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比丘們,這些就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自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也教他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比丘們,這些就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零零.頗多利耶

這時候,頗多利耶遊方者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頗多利耶遊方者說:“頗多利耶,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頗多利耶,一些人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但不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一些人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但不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一些人不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也不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一些人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也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

“頗多利耶,世上有這四種人。頗多利耶,在這四種人之中,你視哪一種人更優勝、更細妙呢?”

“喬答摩賢者,在這四種人之中,我視那些不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也不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的人更優勝、更細妙,這是什麼原因呢?喬答摩賢者,因為他們的優勝在於捨心。”

“頗多利耶,在這四種人之中,那些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也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的人更優勝、更細妙,這是什麼原因呢?頗多利耶,因為他們的優勝在於知時──何時何地都說適時的話。”

“喬答摩賢者,在這四種人之中,那些對值得譴責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譴責,也對值得稱讚的人作出如實、真實、適時的稱讚的人更優勝、更細妙,這是什麼原因呢?喬答摩賢者,因為他們的優勝在於知時──何時何地都說適時的話。

“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第十阿修羅品完

一零一.雨雲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四種雨雲。是哪四種呢?

“打雷而不下雨的雨雲,下雨而不打雷的雨雲,既不打雷也不下雨的雨雲,既打雷也下雨的雨雲。

“比丘們,有這四種雨雲。

“比丘們,同樣地,世上有四種如雨雲喻的人。是哪四種呢?

“打雷而不下雨的人,下雨而不打雷的人,既不打雷也不下雨的人,既打雷也下雨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打雷而不下雨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說而不做的人。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打雷而不下雨的雨雲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打雷而不下雨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下雨而不打雷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做而不說的人。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下雨而不打雷的雨雲喻那樣,我說,他們是下雨而不打雷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既不打雷也不下雨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既不做也不說的人。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既不打雷也不下雨的雨雲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既不打雷也不下雨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既打雷也下雨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既做也說的人。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既打雷也下雨的雨雲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既打雷也下雨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如雨雲喻的人。”

一零二.雨雲之二

“比丘們,有四種雨雲。是哪四種呢?

“打雷而不下雨的雨雲,下雨而不打雷的雨雲,既不打雷也不下雨的雨雲,既打雷也下雨的雨雲。

“比丘們,有這四種雨雲。

“比丘們,同樣地,世上有四種如雨雲喻的人。是哪四種呢?

“打雷而不下雨的人,下雨而不打雷的人,既不打雷也不下雨的人,既打雷也下雨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打雷而不下雨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但不能如實知苦,不能如實知苦集,不能如實知苦滅,不能如實知苦滅之道。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打雷而不下雨的雨雲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打雷而不下雨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下雨而不打雷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但能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下雨而不打雷的雨雲喻那樣,我說,他們是下雨而不打雷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既不打雷也不下雨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既不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也不能如實知苦,不能如實知苦集,不能如實知苦滅,不能如實知苦滅之道。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既不打雷也不下雨的雨雲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既不打雷也不下雨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既打雷也下雨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既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也能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既打雷也下雨的雨雲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既打雷也下雨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如雨雲喻的人。”

一零三.水缸

“比丘們,有四種水缸。是哪四種呢?

“蓋好而沒有水的水缸,沒蓋好而水滿的水缸,既沒蓋好也沒有水的水缸,既蓋好也水滿的水缸。

“比丘們,有這四種水缸。

“比丘們,同樣地,世上有四種如水缸喻的人。是哪四種呢?

“蓋好而沒有水的人,沒蓋好而水滿的人,既沒蓋好也沒有水的人,既蓋好也水滿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蓋好而沒有水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在往還、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屈伸身體、穿衣持缽的時候都很莊嚴,但不能如實知苦,不能如實知苦集,不能如實知苦滅,不能如實知苦滅之道。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蓋好而沒有水的水缸喻那樣,我說,他們是蓋好而沒有水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沒蓋好而水滿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在往還、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屈伸身體、穿衣持缽的時候都不莊嚴,但能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沒蓋好而水滿的水缸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沒蓋好而水滿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既沒蓋好也沒有水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在往還、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屈伸身體、穿衣持缽的時候都不莊嚴,也不能如實知苦,不能如實知苦集,不能如實知苦滅,不能如實知苦滅之道。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既沒蓋好也沒有水的水缸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既沒蓋好也沒有水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既蓋好也水滿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在往還、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屈伸身體、穿衣持缽的時候都很莊嚴,也能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既蓋好也水滿的水缸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既蓋好也水滿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如水缸喻的人。”

一零四.湖之一

“比丘們,有四種湖。是哪四種呢?

“水淺看起來水深的湖,水深看起來水淺的湖,水淺看起來水淺的湖,水深看起來水深的湖。

“比丘們,有這四種湖。”

一零五.湖之二

“比丘們,有四種湖。是哪四種呢?

“水淺看起來水深的湖,水深看起來水淺的湖,水淺看起來水淺的湖,水深看起來水深的湖。

“比丘們,有這四種湖。

“比丘們,同樣地,世上有四種如湖喻的人。是哪四種呢?

“水淺看起來水深的人,水深看起來水淺的人,水淺看起來水淺的人,水深看起來水深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水淺看起來水深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在往還、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屈伸身體、穿衣持缽的時候都很莊嚴,但不能如實知苦,不能如實知苦集,不能如實知苦滅,不能如實知苦滅之道。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水淺看起來水深的湖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水淺看起來水深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水深看起來水淺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在往還、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屈伸身體、穿衣持缽的時候都不莊嚴,但能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水深看起來水淺的湖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水深看起來水淺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水淺看起來水淺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在往還、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屈伸身體、穿衣持缽的時候都不莊嚴,也不能如實知苦,不能如實知苦集,不能如實知苦滅,不能如實知苦滅之道。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水淺看起來水淺的湖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水淺看起來水淺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水深看起來水深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在往還、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屈伸身體、穿衣持缽的時候都很莊嚴,也能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水深看起來水深的湖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水深看起來水深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如湖喻的人。”

一零六.芒果

“比丘們,有四種芒果。是哪四種呢?

“內裏生外觀熟的芒果,內裏熟外觀生的芒果,內裏生外觀生的芒果,內裏熟外觀熟的芒果。

“比丘們,有這四種芒果。

“比丘們,同樣地,世上有四種如芒果喻的人……(除了“四種湖喻”改作“四種芒果喻”之外,其餘部份跟一零五經相同)……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如芒果喻的人。”

一零七.老鼠

“比丘們,有四種老鼠。是哪四種呢?

“造鼠洞而不住鼠洞的老鼠,不造鼠洞而住鼠洞的老鼠,既不造鼠洞也不住鼠洞的老鼠,既造鼠洞又住鼠洞的老鼠。

“比丘們,有這四種老鼠。

“比丘們,同樣地,世上有四種如老鼠喻的人……(除了“四種雨雲喻”改作“四種老鼠喻”之外,其餘部份跟一零二經相同)……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如老鼠喻的人。”

一零八.牛

“比丘們,有四種牛。是哪四種呢?

“對自己牛群兇惡而對其他牛群不兇惡的牛,對其他牛群兇惡而對自己牛群不兇惡的牛,既對自己牛群兇惡也對其他牛群兇惡的牛,既對自己牛群不兇惡也對其他牛群不兇惡的牛。

“比丘們,有這四種牛。

“比丘們,同樣地,世上有四種如牛喻的人。是哪四種呢?

“對自己牛群兇惡而對其他牛群不兇惡的人,對其他牛群兇惡而對自己牛群不兇惡的人,既對自己牛群兇惡也對其他牛群兇惡的人,既對自己牛群不兇惡也對其他牛群不兇惡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對自己牛群兇惡而對其他牛群不兇惡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煩擾自己大眾而不煩擾其他大眾的人。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對自己牛群兇惡而對其他牛群不兇惡的牛喻那樣,我說,他們是對自己牛群兇惡而對其他牛群不兇惡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對其他牛群兇惡而對自己牛群不兇惡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煩擾其他大眾而不煩擾自己大眾的人。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對其他牛群兇惡而對自己牛群不兇惡的牛喻那樣,我說,他們是對其他牛群兇惡而對自己牛群不兇惡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既對自己牛群兇惡也對其他牛群兇惡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既煩擾自己大眾也煩擾其他大眾的人。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既對自己牛群兇惡也對其他牛群兇惡的牛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既對自己牛群兇惡也對其他牛群兇惡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既對自己牛群不兇惡也對其他牛群不兇惡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既不煩擾自己大眾也不煩擾其他大眾的人。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既對自己牛群不兇惡也對其他牛群不兇惡的牛喻那樣,我說,他們是既對自己牛群不兇惡也對其他牛群不兇惡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如牛喻的人。”

一零九.樹

“比丘們,有四種樹。是哪四種呢?

“軟木樹心圍繞著軟木外層的樹,軟木樹心圍繞著實木外層的樹,實木樹心圍繞著軟木外層的樹,實木樹心圍繞著實木外層的樹。

“比丘們,有這四種樹。

“比丘們,同樣地,世上有四種如樹喻的人。是哪四種呢?

“軟木樹心圍繞著軟木外層的人,軟木樹心圍繞著實木外層的人,實木樹心圍繞著軟木外層的人,實木樹心圍繞著實木外層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軟木樹心圍繞著軟木外層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戒行不好、本性邪惡,他們的大眾也戒行不好、本性邪惡。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軟木樹心圍繞著軟木外層的樹喻那樣,我說,他們是軟木樹心圍繞著軟木外層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軟木樹心圍繞著實木外層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戒行不好、本性邪惡,他們的大眾具有戒行、本性善良。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軟木樹心圍繞著實木外層的樹喻那樣,我說,他們是軟木樹心圍繞著實木外層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實木樹心圍繞著軟木外層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具有戒行、本性善良,他們的大眾戒行不好、本性邪惡。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實木樹心圍繞著軟木外層的樹喻那樣,我說,他們是實木樹心圍繞著軟木外層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實木樹心圍繞著實木外層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具有戒行、本性善良,他們的大眾也具有戒行、本性善良。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實木樹心圍繞著實木外層的樹喻那樣,我說,他們是實木樹心圍繞著實木外層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如樹喻的人。”

一一零.蛇毒

“比丘們,有四種蛇毒。是哪四種呢?

“發作快傷害小的蛇毒,發作慢傷害大的蛇毒,發作快傷害大的蛇毒,發作慢傷害小的蛇毒。

“比丘們,有這四種蛇毒。

“比丘們,同樣地,世上有四種如蛇毒喻的人。是哪四種呢?

“發作快傷害小的人,發作慢傷害大的人,發作快傷害大的人,發作慢傷害小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發作快傷害小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常會生起忿怒,但忿怒不會長時間潛藏於心。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發作快傷害小的蛇毒喻那樣,我說,他們是發作快傷害小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發作慢傷害大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很少生起忿怒,但忿怒會長時間潛藏於心。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發作慢傷害大的蛇毒喻那樣,我說,他們是發作慢傷害大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發作快傷害大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常會生起忿怒,忿怒會長時間潛藏於心。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發作快傷害大的蛇毒喻那樣,我說,他們是發作快傷害大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發作慢傷害小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很少生起忿怒,忿怒不會長時間潛藏於心。比丘們,這些人就正如發作慢傷害小的蛇毒喻那樣,我說,他們是發作慢傷害小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如蛇毒喻的人。”

第十一雨雲品完

一一一.羇尸

這時候,馴馬師羇尸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馴馬師羇尸說:“羇尸,你熟悉馴馬,你用什麼方法來馴馬的呢?”

“大德,我是用軟的方法、用硬的方法、用軟硬兼施的方法來馴馬的。”

“羇尸,如果你用軟的方法、用硬的方法、用軟硬兼施的方法也不能將一匹馬調伏,你會怎麼辦呢?”

“大德,如果我用軟的方法、用硬的方法、用軟硬兼施的方法也不能將那匹馬調伏,我便會殺死牠,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德,不要讓牠破壞我老師和前輩的名聲。

“大德,世尊是無上的調御者,世尊用什麼方法來調伏人的呢?”

“羇尸,我也是用軟的方法、用硬的方法、用軟硬兼施的方法來調伏人的。

“羇尸,我用軟的方法對人說:這是身、口、意善行,這些身、口、意善行帶來天、人的果報。

“羇尸,我用硬的方法對人說:這是身、口、意惡行,這些身、口、意惡行帶來地獄、畜生、餓鬼的果報。

“羇尸,我用軟硬兼施的方法對人說:這是身、口、意善行,這是身、口、意惡行,這些身、口、意善惡行分別帶來天、人與地獄、畜生、餓鬼的果報。”

“大德,如果世尊用軟的方法、用硬的方法、用軟硬兼施的方法也不能將一個人調伏,你會怎麼辦呢?”

“羇尸,如果我用軟的方法、用硬的方法、用軟硬兼施的方法也不能將那個人調伏,我便會殺死他。”

“大德,世尊不是不殺生的嗎,為什麼世尊說要殺死他呢?”

“羇尸,這是真的,如來是不殺生的。如果我用軟的方法、用硬的方法、用軟硬兼施的方法也不能將那個人調伏,如來便會視那個人為不應對他說話、不應對他教誡,他的智者同修也會視那個人為不應對他說話、不應對他教誡。羇尸,在聖者的律之中,當如來視一個人為不應對他說話、不應對他教誡,那人的智者同修也視那人為不應對他說話、不應對他教誡,那人就視為被殺掉。”

“這真的是善逝的殺生!當如來視一個人為不應對他說話、不應對他教誡,那人的智者同修也視那人為不應對他說話、不應對他教誡,那人就視為被殺掉。

“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一一二.敏捷

“比丘們,一匹良駒具有四種質素,才適合王族使用,達到王族的要求,屬王族生活的一部份。這四種質素是什麼呢?

“正直、敏捷、安忍、柔和。

“比丘們,一匹良駒具有這四種質素,才適合王族使用,達到王族的要求,屬王族生活的一部份。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比丘具有四種質素,才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這四種質素是什麼呢?

“正直、敏捷、安忍、柔和。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這四種質素,才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一三.馬刺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良駒。什麼是四種良駒呢?

“比丘們,一些良駒看見馬刺的影而生起警覺心,心想:‘今天馴馬師想我做什麼呢?我要做什麼來回應他呢?’比丘們,這樣的馬是一些良駒,這是世上第一種良駒。

“比丘們,再者,一些良駒不是看見馬刺的影,而是被馬刺擊到牠的毛而生起警覺心,心想:‘今天馴馬師想我做什麼呢?我要做什麼來回應他呢?’比丘們,這樣的馬是一些良駒,這是世上第二種良駒。

“比丘們,再者,一些良駒不是看見馬刺的影,不是被馬刺擊到牠的毛,而是被馬刺擊到牠的肉而生起警覺心,心想:‘今天馴馬師想我做什麼呢?我要做什麼來回應他呢?’比丘們,這樣的馬是一些良駒,這是世上第三種良駒。

“比丘們,再者,一些良駒不是看見馬刺的影,不是被馬刺擊到牠的毛,不是被馬刺擊到牠的肉,而是被馬刺擊到牠的骨而生起警覺心,心想:‘今天馴馬師想我做什麼呢?我要做什麼來回應他呢?’比丘們,這樣的馬是一些良駒,這是世上第四種良駒。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良駒。

“比丘們,同樣地,世上有四種賢士。什麼是四種賢士呢?

“比丘們,一些賢士聽到某村鎮的男士或女士受苦或死亡而生起警覺心,他們於此心生怖畏,作出如理的精勤;一些精勤的人,能親身證得最高的真理,以智慧透徹看清這個真理。比丘們,我說,這些賢士就正如看見馬刺的影而生起警覺心的良駒喻那樣。比丘們,這樣的人是一些賢士,這是世上第一種賢士。

“比丘們,再者,一些賢士不是聽到某村鎮的男士或女士受苦或死亡,而是親眼看到男士或女士受苦或死亡而生起警覺心,他們於此心生怖畏,作出如理的精勤;一些精勤的人,能親身證得最高的真理,以智慧透徹看清這個真理。比丘們,我說,這些賢士就正如被馬刺擊到牠的毛而生起警覺心的良駒喻那樣。比丘們,這樣的人是一些賢士,這是世上第二種賢士。

“比丘們,再者,一些賢士不是聽到某村鎮的男士或女士受苦或死亡,不是親眼看到男士或女士受苦或死亡,而是因他們的親屬受苦或死亡而生起警覺心,他們於此心生怖畏,作出如理的精勤;一些精勤的人,能親身證得最高的真理,以智慧透徹看清這個真理。比丘們,我說,這些賢士就正如被馬刺擊到牠的肉而生起警覺心的良駒喻那樣。比丘們,這樣的人是一些賢士,這是世上第三種賢士。

“比丘們,再者,一些賢士不是聽到某村鎮的男士或女士受苦或死亡,不是親眼看到男士或女士受苦或死亡,不是因他們的親屬受苦或死亡,而是親身接觸到身體的不快感受、不悅感受、強烈痛苦、能致命的感受而生起警覺心,他們於此心生怖畏,作出如理的精勤;一些精勤的人,能親身證得最高的真理,以智慧透徹看清這個真理。比丘們,我說,這些賢士就正如被馬刺擊到牠的骨而生起警覺心的良駒喻那樣。比丘們,這樣的人是一些賢士,這是世上第四種賢士。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賢士。”

一一四.象

“比丘們,一頭王象具有四種質素,才適合王族使用,達到王族的要求,屬王族生活的一部份。這四種質素是什麼呢?

“王象的耳、王象的摧毀力、王象的安忍力、王象的行走。

“比丘們,什麼是王象的耳呢?

“比丘們,馴象師所說的命令,不管有做過或沒做過,王象都專心理解、思維作意、全心全意地聆聽。比丘們,這就是王象的耳了。

“比丘們,什麼是王象的摧毀力呢?

“比丘們,王象走到戰場,能摧毀敵象、摧毀敵象兵,能摧毀敵馬、摧毀敵馬兵,能摧毀敵車、摧毀敵車兵,能摧毀敵方步兵。比丘們,這就是王象的摧毀力了。

“比丘們,什麼是王象的安忍力呢?

“比丘們,王象走到戰場,能忍受矛、劍、箭、斧的攻擊,能忍受敵人的攻擊,能忍受大鼓、小鼓、號角等各種吵耳的聲音。比丘們,這就是王象的安忍力了。

“比丘們,什麼是王象的行走呢?

“比丘們,馴象師所驅遣的地方,不管有到過或沒到過,王象都很快到達。比丘們,這就是王象的行走了。

“比丘們,一頭王象具有這四種質素,才適合王族使用,達到王族的要求,屬王族生活的一部份。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比丘具有四種質素,才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這四種質素是什麼呢?

“比丘的耳、比丘的摧毀力、比丘的安忍力、比丘的行走。

“比丘們,什麼是比丘的耳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當如來講授法和律的時候,會求取義理、思維作意、全心全意地聆聽法義。比丘們,這就是比丘的耳了。

“比丘們,什麼是比丘的摧毀力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不會容忍貪欲覺,他會把貪欲覺斷除、驅除、除掉,令它不存在;不會容忍瞋恚覺,他會把瞋恚覺斷除、驅除、除掉,令它不存在;不會容忍惱害覺,他會把惱害覺斷除、驅除、除掉,令它不存在;不會容忍惡不善法,他會把惡不善法斷除、驅除、除掉,令它不存在。比丘們,這就是比丘的摧毀力了。

“比丘們,什麼是比丘的安忍力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有含容心,能忍受寒、暑、風、熱、飢、渴、虻、蚊、爬蟲,能忍受難聽、不受歡迎的說話方式,能忍受身體的不快感受、不悅感受、強烈痛苦、能致命的感受。比丘們,這就是比丘的安忍力了。

“比丘們,什麼是比丘的行走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很快便能到達一個他長期以來從未到過的地方:這就是平息所有行、捨棄所有依、盡除渴愛、無欲、息滅、湼槃。比丘們,這就是比丘的行走了。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這四種質素,才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一五.行為

“比丘們,有四種行為。是哪四種呢?

“做時不開心更帶來損害,做時不開心但帶來利益,做時開心但帶來損害,做時開心更帶來利益。

“比丘們,對於那種做時不開心更帶來損害的行為,從兩方面來審視它便知不應做這種行為:從做時不開心這方面來審視它,便知不應做這種行為;從帶來損害這方面來審視它,便知不應做這種行為。比丘們,從這兩方面來審視它便知不應做這種行為。

“比丘們,對於那種做時不開心但帶來利益的行為,從一個人有否對此作出個人的堅定、個人的精進、個人的努力,便知他是一個愚人或是一位智者。愚人不會這樣反思:‘即使做這種行為時不開心,但它會帶來利益。’他不做這種行為,因此為他帶來損害。智者會這樣反思:‘即使做這種行為時不開心,但它會帶來利益。’他做這種行為,因此為他帶來利益。

“比丘們,對於那種做時開心但帶來損害的行為,從一個人有否對此作出個人的堅定、個人的精進、個人的努力,便知他是一個愚人或是一位智者。愚人不會這樣反思:‘即使做這種行為時開心,但它會帶來損害。’他做這種行為,因此為他帶來損害。智者會這樣反思:‘即使做這種行為時開心,但它會帶來損害。’他不做這種行為,因此為他帶來利益。

“比丘們,對於那種做時開心更帶來利益的行為,從兩方面來審視它便知應做這種行為:從做時開心這方面來審視它,便知應做這種行為;從帶來利益這方面來審視它,便知應做這種行為。比丘們,從這兩方面來審視它便知應做這種行為。

“比丘們,有這四種行為。”

一一六.不放逸

“比丘們,應作四種不放逸。什麼是四種不放逸呢?

“比丘們,捨棄身惡行、修習身善行,於此不要放逸。捨棄口惡行、修習口善行,於此不要放逸。捨棄意惡行、修習意善行,於此不要放逸。捨棄邪見、修習正見,於此不要放逸。

“比丘們,一位比丘捨棄身惡行、修習身善行,捨棄口惡行、修習口善行,捨棄意惡行、修習意善行,捨棄邪見、修習正見的話,便不會對死亡和下一生感到恐懼。”

一一七.防範

“比丘們,自心應不放逸、有念來防範四種事情。這四種事情是什麼呢?

“比丘們,讓內心不要對使人染著的事物生起貪欲,自心應不放逸、有念來防範這種事情;讓內心不要對使人忿恨的事物生起瞋恚,自心應不放逸、有念來防範這種事情;讓內心不要對使人迷癡的事物生起愚癡,自心應不放逸、有念來防範這種事情;讓內心不要對使人迷醉的事物生起放逸,自心應不放逸、有念來防範這種事情。

“比丘們,一位比丘對使人染著的事物內心不生貪欲,清除了貪欲;對使人忿恨的事物內心不生瞋恚,清除了瞋恚;對使人迷癡的事物內心不生愚癡,清除了愚癡;對使人迷醉的事物內心不生放逸,清除了放逸;便不會有緊張,不會有動搖,不會有顫抖,也不會因其他沙門的說話而導致驚慌。”

一一八.朝禮

“比丘們,有四個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這四個是什麼地方呢?

“比丘們,如來出生之處是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

“比丘們,如來覺悟無上等正覺之處是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

“比丘們,如來轉無上法輪之處是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

“比丘們,如來進入無餘湼槃界之處是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

“比丘們,這些就是四個使人敬仰的地方了。”

一一九.怖畏之一

“比丘們,有四種怖畏。什麼是四種怖畏呢?

“生的怖畏、老的怖畏、病的怖畏、死的怖畏。

“比丘們,有這四種怖畏。”

一二零.怖畏之二

“比丘們,有四種怖畏。什麼是四種怖畏呢?

“火的怖畏、水的怖畏、王的怖畏、賊的怖畏。

“比丘們,有這四種怖畏。”

第十二羇尸品完

一二一.自責

“比丘們,有四種怖畏。什麼是四種怖畏呢?

“自責的怖畏、他人譴責的怖畏、懲罰的怖畏、惡趣的怖畏。

“比丘們,什麼是自責的怖畏呢?

“比丘們,一些人這樣反思:‘若我做身、口、意惡行,我便會譴責自己所做的業,譴責自己的戒行。’人們有自責的怖畏,便會捨棄身惡行、修習身善行,捨棄口惡行、修習口善行,捨棄意惡行、修習意善行;他們令自身保持清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自責的怖畏了。

“比丘們,什麼是他人譴責的怖畏呢?

“比丘們,一些人這樣反思:‘若我做身、口、意惡行,他人便會譴責自己所做的業,譴責自己的戒行。’人們有他人譴責的怖畏,便會捨棄身惡行、修習身善行,捨棄口惡行、修習口善行,捨棄意惡行、修習意善行;他們令自身保持清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他人譴責的怖畏了。

“比丘們,什麼是懲罰的怖畏呢?

“一個盜賊罪犯被國王捉著,人們看見他被國王施以各種懲罰:以鞭鞭打、以藤條鞭打、以短棒打、截手、截腳、截手腳、截耳、截鼻、截耳鼻、沸水鍋刑、拔毛髮刑、羅睺口燒刑、火環燒刑、燒手刑、割肉刑、樹皮刑、羚羊刑、鈎肉刑、銅錢刑、醃刑、刺刑、草纏刑、淋熱油、以狗咬、繫刺樁、劍割頭顱。人們心想:‘以惡業的原因,這個盜賊罪犯被國王捉著,然後被國王施以各種懲罰。如果我做這些惡業,也會被國王捉著,然後被國王施以各種懲罰。’人們有懲罰的怖畏,便不敢侵奪他人的財物。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懲罰的怖畏了。

“比丘們,什麼是惡趣的怖畏呢?

“一些人這樣反思:‘身惡行為下一生帶來惡報,口惡行為下一生帶來惡報,意惡行為下一生帶來惡報。如果我做出身惡行,做出口惡行,做出意惡行,在身壞命終之後將會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人們有惡趣的怖畏,便會捨棄身惡行、修習身善行,捨棄口惡行、修習口善行,捨棄意惡行、修習意善行;他們令自身保持清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惡趣的怖畏了。

“比丘們,有這四種怖畏。”

一二二.波浪

“比丘們,下水的人會遇到四種怖畏。這四種怖畏是什麼呢?

“波浪的怖畏、鱷魚的怖畏、旋渦的怖畏、短吻鱷的怖畏。

“比丘們,下水的人會遇到這四種怖畏。

“比丘們,同樣地,有些人在這裏的法和律之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會遇到四種怖畏。這四種怖畏是什麼呢?

“波浪的怖畏、鱷魚的怖畏、旋渦的怖畏、短吻鱷的怖畏。

“比丘們,什麼是波浪的怖畏呢?

“比丘們,有些人因為有信而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他們心想:‘我受生、老死、憂、悲、苦、惱、哀的煎迫;我受苦的煎迫,受苦的困擾。我要將這個大苦蘊終結。’他們成為出家人了,同修對他們作出教誡:‘應要這樣往還,應要這樣向前觀望和向周圍觀望,應要這樣屈伸身體,應要這樣穿衣持缽。’他們心想:‘之前在家的時候,我們對他人作出教誡,現在我們受那些像兒孫那樣小的同修來教誡。’他們發怒、不高興,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比丘們,這稱為害怕波浪的怖畏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比丘們,波浪的怖畏是忿恨的意思。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波浪的怖畏了。

“比丘們,什麼是鱷魚的怖畏呢?

“比丘們,有些人因為有信而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他們心想:‘我受生、老死、憂、悲、苦、惱、哀的煎迫;我受苦的煎迫,受苦的困擾。我要將這個大苦蘊終結。’他們成為出家人了,同修對他們作出教誡:‘應要吃這些東西,不應吃那些東西;應要飲這些東西,不應飲那些東西。許可吃這些東西,不許可吃那些東西;許可飲這些東西,不許可飲那些東西。適當的時間可以吃東西,不適當的時間不應吃東西;適當的時間可以飲東西,不適當的時間不應飲東西。’他們心想:‘之前在家的時候,我喜歡吃什麼就吃,不喜歡吃什麼就不吃;喜歡飲什麼就飲,不喜歡飲什麼就不飲。我許可的與不許可的都吃,許可的與不許可的都飲。我在適當的時間與不適當的時間都吃東西;在適當的時間與不適當的時間都飲東西。現在有敬信的居士在中午過後布施美味的食物時,我就像被那些同修掩蓋著我的口。’他們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比丘們,這稱為害怕鱷魚的怖畏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比丘們,鱷魚的怖畏是口腹之欲的意思。比丘們,這就是稱為鱷魚的怖畏了。

“比丘們,什麼是旋渦的怖畏呢?

“比丘們,有些人因為有信而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他們心想:‘我受生、老死、憂、悲、苦、惱、哀的煎迫;我受苦的煎迫,受苦的困擾。我要將這個大苦蘊終結。’他們成為出家人了,在上午,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村落或市鎮化食,他們不防護身,不防護口,內心沒有保持念,不約束六根,看見居士或居士子享受五欲,心想:‘之前在家的時候,我也享受五欲。我的家族有很多財物,讓我受用那些財物和用那些財物來修福吧。’他們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比丘們,這稱為害怕旋渦的怖畏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比丘們,旋渦的怖畏是五欲的意思。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旋渦的怖畏了。

“比丘們,什麼是短吻鱷的怖畏呢?

“比丘們,有些人因為有信而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他們心想:‘我受生、老死、憂、悲、苦、惱、哀的煎迫;我受苦的煎迫,受苦的困擾。我要將這個大苦蘊終結。’他們成為出家人了,在上午,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村落或市鎮化食,他們不防護身,不防護口,內心沒有保持念,不約束六根,在看見一些衣服穿得歪斜或穿得少的婦女時,貪欲便侵蝕他們的心。他們的內心受貪欲所侵蝕,因此便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比丘們,這稱為害怕短吻鱷的怖畏而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比丘們,短吻鱷的怖畏是對婦女的貪欲的意思。比丘們,這就是稱為短吻鱷的怖畏了。

“比丘們,有些人因為有信而在這裏的法和律之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會遇到這四種怖畏。”

一二三.不同之一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種人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對初禪生起味著、貪著、歡喜、染著,時常安住在初禪之中,到命終的時候也不退失,會投生在梵身天之中。

“比丘們,梵身天的壽元有一劫。凡夫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還會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而世尊的弟子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便在那裏入滅。比丘們,這就是多聞法義的聖弟子跟不聞法義的凡夫,在投生趣向方面的分別、差異、不同了。

“比丘們,再者,一種人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對二禪生起味著、貪著、歡喜、染著,時常安住在二禪之中,到命終的時候也不退失,會投生在光音天之中。

“比丘們,光音天的壽元有兩劫。凡夫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還會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而世尊的弟子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便在那裏入滅。比丘們,這就是多聞法義的聖弟子跟不聞法義的凡夫,在投生趣向方面的分別、差異、不同了。

“比丘們,再者,一種人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了三禪。他對三禪生起味著、貪著、歡喜、染著,時常安住在三禪之中,到命終的時候也不退失,會投生在遍淨天之中。

“比丘們,遍淨天的壽元有四劫。凡夫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還會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而世尊的弟子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便在那裏入滅。比丘們,這就是多聞法義的聖弟子跟不聞法義的凡夫,在投生趣向方面的分別、差異、不同了。

“比丘們,再者,一種人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他對四禪生起味著、貪著、歡喜、染著,時常安住在四禪之中,到命終的時候也不退失,會投生在廣果天之中。

“比丘們,廣果天的壽元有五百劫。凡夫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還會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而世尊的弟子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便在那裏入滅。比丘們,這就是多聞法義的聖弟子跟不聞法義的凡夫,在投生趣向方面的分別、差異、不同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二四.不同之二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種人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視任何由色、受、想、行、識所組成的東西為無常、苦、侵害、膿腫、中箭、不幸、病、敵人、破滅、空、無我,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淨居天之中。比丘們,凡夫是不會投生在那裏的。

“比丘們,再者……二禪……

“比丘們,再者……三禪……

“比丘們,再者,一種人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他視任何由色、受、想、行、識所組成的東西為無常、苦、侵害、膿腫、中箭、不幸、病、敵人、破滅、空、無我,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淨居天之中。比丘們,凡夫是不會投生在那裏的。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二五.慈心之一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種人內心帶著慈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慈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他對慈心生起味著、貪著、歡喜、染著,時常安住在慈心之中,到命終的時候也不退失,會投生在梵身天之中。

“比丘們,梵身天的壽元有一劫。凡夫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還會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而世尊的弟子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便在那裏入滅。比丘們,這就是多聞法義的聖弟子跟不聞法義的凡夫,在投生趣向方面的分別、差異、不同了。

“比丘們,再者,一種人內心帶著悲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悲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他對悲心生起味著、貪著、歡喜、染著,時常安住在悲心之中,到命終的時候也不退失,會投生在光音天之中。

“比丘們,光音天的壽元有兩劫。凡夫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還會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而世尊的弟子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便在那裏入滅。比丘們,這就是多聞法義的聖弟子跟不聞法義的凡夫,在投生趣向方面的分別、差異、不同了。

“比丘們,再者,一種人內心帶著喜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喜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他對喜心生起味著、貪著、歡喜、染著,時常安住在喜心之中,到命終的時候也不退失,會投生在遍淨天之中。

“比丘們,遍淨天的壽元有四劫。凡夫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還會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而世尊的弟子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便在那裏入滅。比丘們,這就是多聞法義的聖弟子跟不聞法義的凡夫,在投生趣向方面的分別、差異、不同了。

“比丘們,再者,一種人內心帶著捨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捨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他對捨心生起味著、貪著、歡喜、染著,時常安住在捨心之中,到命終的時候也不退失,會投生在廣果天之中。

“比丘們,廣果天的壽元有五百劫。凡夫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還會投生在地獄、畜生、餓鬼之中,而世尊的弟子在那裏過盡所有天壽之後,便在那裏入滅。比丘們,這就是多聞法義的聖弟子跟不聞法義的凡夫,在投生趣向方面的分別、差異、不同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二六.慈心之二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種人內心帶著慈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慈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他視任何由色、受、想、行、識所組成的東西為無常、苦、侵害、膿腫、中箭、不幸、病、敵人、破滅、空、無我,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淨居天之中。比丘們,凡夫是不會投生在那裏的。

“比丘們,再者,一種人內心帶著悲心……

“比丘們,再者,一種人內心帶著喜心……

“比丘們,再者,一種人內心帶著捨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捨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他視任何由色、受、想、行、識所組成的東西為無常、苦、侵害、膿腫、中箭、不幸、病、敵人、破滅、空、無我,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淨居天之中。比丘們,凡夫是不會投生在那裏的。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二七.未曾有法之一

“比丘們,如來.阿羅漢.等正覺有四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菩薩在兜率天命終,然後有念、有覺知地入母胎,這時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出現無量光芒,勝於眾天神的光芒。在一個世間與另一個世間之間的黑暗深淵──那裏暗無天日、充滿黑暗,在那個充滿黑暗的地方,即使宏偉日月的光芒也照不到那裏──也出現無量光芒,勝於眾天神的光芒;使得投生在那裏的眾生能夠互相看見對方。比丘們,這是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第一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比丘們,再者,菩薩有念、有覺知地出母胎,這時在這個有天神……互相看見對方。比丘們,這是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第二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比丘們,再者,當如來覺悟無上等正覺時,在這個有天神……互相看見對方。比丘們,這是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第三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比丘們,再者,當如來轉無上法輪時,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出現無量光芒,勝於眾天神的光芒。在一個世間與另一個世間之間的黑暗深淵──那裏暗無天日、充滿黑暗,在那個充滿黑暗的地方,即使宏偉日月的光芒也照不到那裏──也出現無量光芒,勝於眾天神的光芒;使得投生在那裏的眾生能夠互相看見對方。比丘們,這是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第四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比丘們,如來.阿羅漢.等正覺有這四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一二八.未曾有法之二

“比丘們,如來.阿羅漢.等正覺有四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人們喜歡黏著,熱衷黏著,愛樂黏著,當如來宣說不黏著的法義時,人們留心細聽、用心聆聽、用心裝載。比丘們,這是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第一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比丘們,再者,人們喜歡我慢,熱衷我慢,愛樂我慢,當如來宣說清除我慢的法義時,人們留心細聽、用心聆聽、用心裝載。比丘們,這是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第二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比丘們,再者,人們喜歡不平息,熱衷不平息,愛樂不平息,當如來宣說平息的法義時,人們留心細聽、用心聆聽、用心裝載。比丘們,這是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第三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比丘們,再者,人們帶著無明的去處,帶著無明的黑暗,受無明的遮蔽,當如來宣說清除無明的法義時,人們留心細聽、用心聆聽、用心裝載。比丘們,這是如來.阿羅漢.等正覺第四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比丘們,如來.阿羅漢.等正覺有這四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一二九.未曾有法之三

“比丘們,阿難有四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如果比丘眾去見阿難,他們看見阿難時會感到高興;如果阿難對他們說法,他們會對阿難所說的法感到高興;當阿難說完法,靜默下來時,他們會想阿難再說多些。

“比丘們,如果比丘尼眾去見阿難……

“比丘們,如果優婆塞眾去見阿難……

“比丘們,如果優婆夷眾去見阿難,她們看見阿難時會感到高興;如果阿難對她們說法,她們會對阿難所說的法感到高興;當阿難說完法,靜默下來時,她們會想阿難再說多些。

“比丘們,阿難有這四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一三零.未曾有法之四

“比丘們,轉輪王有四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如果剎帝利眾去見轉輪王,他們看見轉輪王時會感到高興;如果轉輪王對他們說話,他們會對轉輪王所說的話感到高興;當轉輪王說完話,靜默下來時,他們會想轉輪王再說多些。

“比丘們,如果婆羅門眾去見轉輪王……

“比丘們,如果居士眾去見轉輪王……

“比丘們,如果沙門眾去見轉輪王,他們看見轉輪王時會感到高興;如果轉輪王對他們說話,他們會對轉輪王所說的話感到高興;當轉輪王說完話,靜默下來時,他們會想轉輪王再說多些。

“比丘們,轉輪王有這四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比丘們,同樣地,阿難有四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比丘們,如果比丘眾去見阿難,他們看見阿難時會感到高興;如果阿難對他們說法,他們會對阿難所說的法感到高興;當阿難說完法,靜默下來時,他們會想阿難再說多些。

“比丘們,如果比丘尼眾去見阿難……

“比丘們,如果優婆塞眾去見阿難……

“比丘們,如果優婆夷眾去見阿難,她們看見阿難時會感到高興;如果阿難對她們說法,她們會對阿難所說的法感到高興;當阿難說完法,靜默下來時,她們會想阿難再說多些。

“比丘們,阿難有這四種罕見之法、未曾有法。”

第十三怖畏品完

一三一.結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一些人五下分結沒有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沒有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沒有斷除。一些人五下分結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沒有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沒有斷除。一些人五下分結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沒有斷除。一些人五下分結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斷除。

“比丘們,什麼是五下分結沒有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沒有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沒有斷除的人呢?

“比丘們,斯陀含,這些人是五下分結沒有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沒有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沒有斷除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五下分結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沒有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沒有斷除的人呢?

“比丘們,上流般湼槃的人,這些人是五下分結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沒有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沒有斷除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五下分結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沒有斷除的人呢?

“比丘們,中般湼槃的人,這些人是五下分結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沒有斷除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五下分結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斷除的人呢?

“比丘們,阿羅漢,這些人是五下分結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斷除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4

一三二.回答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回答問題時貼題但緩慢的人,回答問題時快捷但不貼題的人,回答問題時既貼題也快捷的人,回答問題時既不貼題也緩慢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三三.智慧敏銳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智慧敏銳的人,要作解釋才能明白的人,要受人引導才能明白的人,要受人極多教導才能明白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三四.努力謀生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為努力謀生而不為善業果報而活的人,為善業果報而不為努力謀生而活的人,既為努力謀生也為善業果報而活的人,既不為努力謀生也不為善業果報而活的人。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三五.譴責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只受譴責的人,多受譴責的人,少受譴責的人,不受譴責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只受譴責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只具有受人譴責的身業、口業、意業。比丘們,這些就是只受譴責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多受譴責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具有很多受人譴責的身業、口業、意業,具有很少受人讚揚的身業、口業、意業。比丘們,這些就是多受譴責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少受譴責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具有很多受人讚揚的身業、口業、意業,具有很少受人譴責的身業、口業、意業。比丘們,這些就是少受譴責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不受譴責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只具有受人讚揚的身業、口業、意業。比丘們,這些就是不受譴責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三六.戒之一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些人戒不圓滿,定不圓滿,慧不圓滿。一些人戒圓滿,定不圓滿,慧不圓滿。一些人戒圓滿,定圓滿,慧不圓滿。一些人戒圓滿,定圓滿,慧圓滿。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三七.戒之二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重戒、不修戒,不重定、不修定,不重慧、不修慧。一些人重戒、修戒,不重定、不修定,不重慧、不修慧。一些人重戒、修戒,重定、修定,不重慧、不修慧。一些人重戒、修戒,重定、修定,重慧、修慧。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三八.遠離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身遠離而心不遠離的人,身不遠離而心遠離的人,身不遠離也心不遠離的人,身遠離也心遠離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身遠離而心不遠離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他生起貪欲覺、瞋恚覺、惱害覺。比丘們,這些就是身遠離而心不遠離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身不遠離而心遠離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他生起出離覺、不瞋恚覺、不惱害覺。比丘們,這些就是身不遠離而心遠離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身不遠離也心不遠離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他生起貪欲覺、瞋恚覺、惱害覺。比丘們,這些就是身不遠離也心不遠離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身遠離也心遠離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人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他生起出離覺、不瞋恚覺、不惱害覺。比丘們,這些就是身遠離也心遠離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三九.說法者

“比丘們,有四種說法者。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些說法者說話少、沒條理,大眾也不善於分辨有條理或沒條理。這樣的大眾跟這樣的說法者可算作同一類別。

“比丘們,一些說法者說話少、有條理,大眾也善於分辨有條理或沒條理。這樣的大眾跟這樣的說法者可算作同一類別。

“比丘們,一些說法者說話多、沒條理,大眾也不善於分辨有條理或沒條理。這樣的大眾跟這樣的說法者可算作同一類別。

“比丘們,一些說法者說話多、有條理,大眾也善於分辨有條理或沒條理。這樣的大眾跟這樣的說法者可算作同一類別。

“比丘們,有這四種說法者。”

一四零.說教者

“比丘們,有四種說教者。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有種說教者在說法時義理會竭盡,文句不會竭盡。有種說教者在說法時文句會竭盡,義理不會竭盡。有種說教者在說法時義理和文句都會竭盡。有種說教者在說法時義理和文句都不會竭盡。

“比丘們,有這四種說教者。

“比丘們,具有四無礙解的人,在說法時是沒有可能義理和文句都竭盡的。”

第十四人品完

一四一.明亮

“比丘們,有四種明亮。是哪四種呢?

“月亮的明亮、太陽的明亮、火的明亮、智慧的明亮。

“比丘們,有這四種明亮。

“比丘們,在這四種明亮之中,最高的就是智慧的明亮。”

一四二.光芒

“比丘們,有四種光芒。是哪四種呢?

“月亮的光芒、太陽的光芒、火的光芒、智慧的光芒。

“比丘們,有這四種光芒。

“比丘們,在這四種光芒之中,最高的就是智慧的光芒。”

一四三.光明

“比丘們,有四種光明。是哪四種呢?

“月亮的光明、太陽的光明、火的光明、智慧的光明。

“比丘們,有這四種光明。

“比丘們,在這四種光明之中,最高的就是智慧的光明。”

一四四.光亮

“比丘們,有四種光亮。是哪四種呢?

“月亮的光亮、太陽的光亮、火的光亮、智慧的光亮。

“比丘們,有這四種光亮。

“比丘們,在這四種光亮之中,最高的就是智慧的光亮。”

一四五.明照

“比丘們,有四種明照。是哪四種呢?

“月亮的明照、太陽的明照、火的明照、智慧的明照。

“比丘們,有這四種明照。

“比丘們,在這四種明照之中,最高的就是智慧的明照。”

一四六.時間之一

“比丘們,有四種時間。是哪四種呢?

“聽法的時間、談論法義的時間、修止的時間、修觀的時間。

“比丘們,有這四種時間。”

一四七.時間之二

“比丘們,正確運用四種時間,能隨順得到漏盡。是哪四種呢?

“聽法的時間、談論法義的時間、修止的時間、修觀的時間。

“比丘們,正確運用這四種時間,能隨順得到漏盡。

“比丘們,就正如在山頂下了一場大暴雨,雨水向下傾流,流遍山岩、山洞、山峽、山脊;流遍山岩、山洞、山峽、山脊之後再流入小水坑;流入小水坑之後再流入大水坑;流入大水坑之後再流入小河;流入小河之後再流入大河;流入大河之後再流入海洋。

“比丘們,同樣地,正確運用這四種時間,能隨順得到漏盡。”

一四八.口行之一

“比丘們,有四種口惡行。是哪四種呢?

“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比丘們,有這四種口惡行。”

一四九.口行之二

“比丘們,有四種口善行。是哪四種呢?

“真實語、不兩舌、柔和語、有修養的說話。

“比丘們,有這四種口善行。”

一五零.精髓

“比丘們,有四種精髓。是哪四種呢?

“戒的精髓、定的精髓、慧的精髓、解脫的精髓。

“比丘們,有這四種精髓。”

第十五明亮品完

一五一.根

“比丘們,有四根。什麼是四根呢?

“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

“比丘們,有這四根。”

一五二.力

“比丘們,有四力。什麼是四力呢?

“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

“比丘們,有這四力。”

一五三.慧

“比丘們,有四力。什麼是四力呢?

“慧力、精進力、不受譴責之力、攝眾力。

“比丘們,有這四力。”

一五四.念

“比丘們,有四力。什麼是四力呢?

“念力、定力、不受譴責之力、攝眾力。

“比丘們,有這四力。”

一五五.反思

“比丘們,有四力。什麼是四力呢?

“反思力、修習力、不受譴責之力、攝眾力。

“比丘們,有這四力。”

一五六.刼

“比丘們,有四種不容易計量的劫。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成劫不容易以多少年、多少百年、多少千年或多少百千年來計量它。

“比丘們,住劫不容易以多少年、多少百年、多少千年或多少百千年來計量它。

“比丘們,壞劫不容易以多少年、多少百年、多少千年或多少百千年來計量它。

“比丘們,空劫不容易以多少年、多少百年、多少千年或多少百千年來計量它。

“比丘們,有這四種不容易計量的劫。”

一五七.病

“比丘們,有兩種病。是哪兩種呢?

“身病和心病。

“比丘們,我們或會聽見有些眾生說,他們的身體一年都沒有生病,兩年、十年、五十年都沒有生病,甚至我們或會聽見有些眾生說,他們的身體一百年都沒有生病。比丘們,除了漏盡者之外,我們很難聽見世間的眾生說,他們的心會有一會兒沒有生病。

“比丘們,有四種出家人的病。是哪四種呢?

“對各種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多欲、不滿、不知足。

“由於對各種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多欲、不滿、不知足,因而生起惡欲去追求名氣,追求得著、供養、聲譽。

“作出很多努力和精進去追求名氣,追求得著、供養、聲譽。

“帶著計算的心前往族人那裏,帶著計算的心坐下,帶著計算的心說法,帶著計算的心忍著大小二便。

“比丘們,有這四種出家人的病。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這樣修學:不要對各種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多欲、不滿、不知足;不要生起惡欲去追求名氣,追求得著、供養、聲譽;不要作出努力和精進去追求名氣,追求得著、供養、聲譽;要有含容心,能忍受寒、暑、風、熱、飢、渴、虻、蚊、爬蟲,能忍受難聽、不受歡迎的說話方式,能忍受身體的不快感受、不悅感受、強烈痛苦、能致命的感受。比丘們,你們應這樣修學。”

一五八.減損

舍利弗尊者對比丘說:“比丘賢友們。”

比丘回答舍利弗尊者:“賢友。”

舍利弗尊者說:“賢友們,任何比丘或比丘尼,若觀察到自己有四種事情,應可得出一個結論:世尊曾說減損,現在自己在善法之中減損了。這四種是什麼事情呢?

“有大量貪欲、有大量瞋恚、有大量愚癡、不能以慧眼深入明白什麼是有可能的事和沒有可能的事。

“賢友們,任何比丘或比丘尼,若觀察到自己有這四種事情,應可得出一個結論:世尊曾說減損,現在自己在善法之中減損了。

“賢友們,任何比丘或比丘尼,若觀察到自己有四種事情,應可得出一個結論:世尊曾說不減損,現在自己在善法之中不減損了。這四種是什麼事情呢?

“貪欲減薄、瞋恚減薄、愚癡減薄、能以慧眼深入明白什麼是有可能的事和沒有可能的事。

“賢友們,任何比丘或比丘尼,若觀察到自己有這四種事情,應可得出一個結論:世尊曾說不減損,現在自己在善法之中不減損了。”

一五九.比丘尼

有一次,阿難尊者住在拘睒彌的瞿尸陀園。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尼吩咐一個人:“來吧,你前往阿難大師那裏,用我的名義頂禮阿難大師雙足。你這樣說:‘大德,某位比丘尼生了病,病得很重。她頂禮阿難大師雙足。大德,願阿難大師悲憫,前往那位比丘尼的住處就好了。’”

那人回答那位比丘尼:“賢姊,是的。”於是前往阿難尊者那裏,對阿難尊者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阿難尊者說:“大德,某位比丘尼生了病,病得很重。她頂禮阿難大師雙足。大德,願阿難大師悲憫,前往那位比丘尼的住處就好了。”

阿難尊者保持沉默以表示願意探望那位比丘尼。

於是,阿難尊者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那位比丘尼的住處。那位比丘尼從遠處看見阿難尊者前來,便蓋著自己的頭,然後躺在床上。阿難尊者去到那位比丘尼那裏後,便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那位比丘尼說:“賢姊,這個身體由食而來,依賴食,所以應要斷除食。賢姊,這個身體由渴愛而來,依賴渴愛,所以應要斷除渴愛。賢姊,這個身體由我慢而來,依賴我慢,所以應要斷除我慢。賢姊,這個身體由淫欲而來,所以世尊說要拆除淫欲的橋梁。

“賢姊,‘這個身體由食而來,依賴食,所以應要斷除食’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賢姊,一位比丘如理計量真正所需。受用食物不是為了享樂、滿足自我、得到美麗的身段、得到美麗的外貌,而是為了使身體持續下去、平息身體的苦困,因此有助修習梵行。受用食物是要驅除舊病和不讓新病生起,這樣他將沒有病痛,能安穩地生活。過了一段時間後,他能做到之前依賴食,但之後斷除食。賢姊,‘這個身體由食而來,依賴食,所以應要斷除食’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賢姊,‘這個身體由渴愛而來,依賴渴愛,所以應要斷除渴愛’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賢姊,一位比丘在聽到‘某位比丘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的消息時,心想:‘什麼時候我也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呢?’過了一段時間後,他能做到之前依賴渴愛,但之後斷除渴愛。賢姊,‘這個身體由渴愛而來,依賴渴愛,所以應要斷除渴愛’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賢姊,‘這個身體由我慢而來,依賴我慢,所以應要斷除我慢’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賢姊,一位比丘在聽到‘某位比丘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的消息時,心想:‘那位尊者能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為什麼我不能呢?’過了一段時間後,他能做到之前依賴我慢,但之後斷除我慢。賢姊,‘這個身體由我慢而來,依賴我慢,所以應要斷除我慢’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賢姊,這個身體由淫欲而來,所以世尊說要拆除淫欲的橋梁。”

這時候,那位比丘尼從床上起來,把大衣覆蓋一邊肩膊,頂禮阿難尊者雙足,然後對阿難尊者說:“大德,我犯了錯!我這麼糊塗、這麼愚癡、這麼不善。我竟然這樣做。5大德,願阿難大師接納我的悔過,好讓我將來約束自己。”

“賢姊,你確實是犯了錯。你確實是這麼糊塗、這麼愚癡、這麼不善。你竟然這樣做。賢姊,我接納你的悔過,你明白這是過錯之後便會依法改善。賢姊,一個明白什麼是過錯的人便會依法改善,會在將來約束自己,能在聖者之律之中進步。”

一六零.善逝的律

“比丘們,善逝住於世上,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利益,為許多眾生帶來快樂;他悲憫世間,為天和人帶來福祉、利益、快樂。

“比丘們,什麼是善逝呢?

“如來出現於世上,是一位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比丘們,這就是善逝了。

“比丘們,什麼是善逝的律呢?

“善逝所說的法義開首、中間、結尾都是善美的,有意義、有好的言辭、圓滿、清淨、開示梵行。比丘們,這就是善逝的律了。

“比丘們,善逝住於世上,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利益,為許多眾生帶來快樂;他悲憫世間,為天和人帶來福祉、利益、快樂。

“比丘們,有四種事情會導致正法混濁和消失。這四種事情是什麼呢?

“比丘們,比丘學習經教時掌握得不好,言辭不清;當言辭不清的時候便意義不明。這是第一種會導致正法混濁和消失的事情。

“比丘們,再者,比丘難受教,具有難教之法,沒有耐性,不善巧受持教法。這是第二種會導致正法混濁和消失的事情。

“比丘們,再者,多聞、熟誦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比丘不熱心教他人宣說經教,他們命終後那些經教便會連根拔起,不能保存下去。這是第三種會導致正法混濁和消失的事情。

“比丘們,再者,長老比丘奢華、懶散、退墮、不導向遠離,不會為還沒有取得、還沒有達到、還沒有證悟的果證而作出精進,他們的後學跟隨長老比丘的見解而行,也是奢華、懶散、退墮、不導向遠離,也是不會為還沒有取得、還沒有達到、還沒有證悟的果證而作出精進。這是第四種會導致正法混濁和消失的事情。

“比丘們,有四種事情會帶來正法久住、清晰、不會消失。這四種事情是什麼呢?

“比丘們,比丘學習經教時掌握得好,言辭清楚;當言辭清楚的時候便意義明晰。這是第一種會帶來正法久住、清晰、不會消失的事情。

“比丘們,再者,比丘易受教,具有易教之法,有耐性,善巧受持教法。這是第二種會帶來正法久住、清晰、不會消失的事情。

“比丘們,再者,多聞、熟誦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比丘熱心教他人宣說經教,他們命終後那些經教不會連根拔起,能夠保存下去。這是第三種會帶來正法久住、清晰、不會消失的事情。

“比丘們,再者,長老比丘不奢華、不懶散、不退墮、導向遠離,為還沒有取得、還沒有達到、還沒有證悟的果證而作出精進,他們的後學跟隨長老比丘的見解而行,也是不奢華、不懶散、不退墮、導向遠離,也是為還沒有取得、還沒有達到、還沒有證悟的果證而作出精進。這是第四種會帶來正法久住、清晰、不會消失的事情。”

第十六根品完

一六一.通行簡說

“比丘們,有四通行。什麼是四通行呢?

“苦遲通行、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樂速通行。

“比丘們,有這四通行。”

一六二.通行詳說

“比丘們,有四通行。什麼是四通行呢?

“苦遲通行、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樂速通行。

“比丘們,什麼是苦遲通行呢?

“比丘們,一些人貪欲的本性猛烈,時常經歷因貪欲所生的憂苦;瞋恚的本性猛烈,時常經歷因瞋恚所生的憂苦;愚癡的本性猛烈,時常經歷因愚癡所生的憂苦。他們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開展得軟弱,因此取證漏盡進展得遲緩。比丘們,這就是稱為苦遲通行了。

“比丘們,什麼是苦速通行呢?

“比丘們,一些人貪欲的本性猛烈,時常經歷因貪欲所生的憂苦;瞋恚的本性猛烈,時常經歷因瞋恚所生的憂苦;愚癡的本性猛烈,時常經歷因愚癡所生的憂苦。他們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開展得優勝,因此取證漏盡進展得迅速。比丘們,這就是稱為苦速通行了。

“比丘們,什麼是樂遲通行呢?

“比丘們,一些人貪欲的本性不猛烈,很少經歷因貪欲所生的憂苦;瞋恚的本性不猛烈,很少經歷因瞋恚所生的憂苦;愚癡的本性不猛烈,很少經歷因愚癡所生的憂苦。他們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開展得軟弱,因此取證漏盡進展得遲緩。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樂遲通行了。

“比丘們,什麼是樂速通行呢?

“比丘們,一些人貪欲的本性不猛烈,很少經歷因貪欲所生的憂苦;瞋恚的本性不猛烈,很少經歷因瞋恚所生的憂苦;愚癡的本性不猛烈,很少經歷因愚癡所生的憂苦。他們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開展得優勝,因此取證漏盡進展得迅速。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樂速通行了。

“比丘們,有這四通行。”

一六三.不淨

“比丘們,有四通行。什麼是四通行呢?

“苦遲通行、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樂速通行。

“比丘們,什麼是苦遲通行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保持對身體不淨隨觀,對食物生厭離想,對所有世間生不熱衷想,對所有行無常隨觀,內心善確立死想。他持續依止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慧力五種學人之力,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開展得軟弱,因此取證漏盡進展得遲緩。比丘們,這就是稱為苦遲通行了。

“比丘們,什麼是苦速通行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保持對身體不淨隨觀,對食物生厭離想,對所有世間生不熱衷想,對所有行無常隨觀,內心善確立死想。他持續依止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慧力五種學人之力,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開展得優勝,因此取證漏盡進展得迅速。比丘們,這就是稱為苦速通行了。

“比丘們,什麼是樂遲通行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他持續依止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慧力五種學人之力,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開展得軟弱,因此取證漏盡進展得遲緩。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樂遲通行了。

“比丘們,什麼是樂速通行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他持續依止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慧力五種學人之力,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開展得優勝,因此取證漏盡進展得迅速。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樂速通行了。

“比丘們,有這四通行。”

一六四.安忍之一

“比丘們,有四種道途。是哪四種呢?

“不安忍的道途、安忍的道途、調伏的道途、平息的道途。

“比丘們,什麼是不安忍的道途呢?

“比丘們,一些人以責罵回應別人的責罵,以忿恨回應別人的忿恨,以爭執回應別人的爭執。比丘們,這就是稱為不安忍的道途了。

“比丘們,什麼是安忍的道途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會以責罵回應別人的責罵,不會以忿恨回應別人的忿恨,不會以爭執回應別人的爭執。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安忍的道途了。

“比丘們,什麼是調伏的道途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在眼看到色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眼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眼根,守護眼根,修習眼根律儀。他在耳聽到聲……他在鼻嗅到香……他在舌嚐到味……他在身感到觸……他在意想到法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意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意根,守護意根,修習意根律儀。比丘們,這就是稱為調伏的道途了。

“比丘們,什麼是平息的道途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不會容忍貪欲覺,他會把貪欲覺斷除、驅除、平息、除掉,令它不存在;不會容忍瞋恚覺,他會把瞋恚覺斷除、驅除、平息、除掉,令它不存在;不會容忍惱害覺,他會把惱害覺斷除、驅除、平息、除掉,令它不存在;不會容忍惡不善法,他會把惡不善法斷除、驅除、平息、除掉,令它不存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平息的道途了。

“比丘們,有這四種道途。”

一六五.安忍之二

“比丘們,有四種道途。是哪四種呢?

“不安忍的道途、安忍的道途、調伏的道途、平息的道途。

“比丘們,什麼是不安忍的道途呢?

“比丘們,一些人沒有含容心,不能忍受寒、暑、風、熱、飢、渴、虻、蚊、爬蟲,不能忍受難聽、不受歡迎的說話方式,不能忍受身體的不快感受、不悅感受、強烈痛苦、能致命的感受。比丘們,這就是稱為不安忍的道途了。

“比丘們,什麼是安忍的道途呢?

“比丘們,一些人有含容心,能忍受寒、暑、風、熱、飢、渴、虻、蚊、爬蟲,能忍受難聽、不受歡迎的說話方式,能忍受身體的不快感受、不悅感受、強烈痛苦、能致命的感受。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安忍的道途了。

“比丘們,什麼是調伏的道途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在眼看到色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眼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眼根,守護眼根,修習眼根律儀。他在耳聽到聲……他在鼻嗅到香……他在舌嚐到味……他在身感到觸……他在意想到法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意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意根,守護意根,修習意根律儀。比丘們,這就是稱為調伏的道途了。

“比丘們,什麼是平息的道途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不會容忍貪欲覺,他會把貪欲覺斷除、驅除、平息、除掉,令它不存在;不會容忍瞋恚覺,他會把瞋恚覺斷除、驅除、平息、除掉,令它不存在;不會容忍惱害覺,他會把惱害覺斷除、驅除、平息、除掉,令它不存在;不會容忍惡不善法,他會把惡不善法斷除、驅除、平息、除掉,令它不存在。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平息的道途了。

“比丘們,有這四種道途。”

一六六.通行

“比丘們,有四通行。什麼是四通行呢?

“苦遲通行、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樂速通行。

“比丘們,那些苦遲通行的人,有兩處被視為是低的:他們修行時苦,這被視為是低的;他們通達得慢,這被視為是低的。因此,他們有這兩處被視為是低的。

“比丘們,那些苦速通行的人,他們修行時苦,因此被視為是低的。

“比丘們,那些樂遲通行的人,他們通達得慢,因此被視為是低的。

“比丘們,那些樂速通行的人,有兩處被視為是優勝的:他們修行時樂,這被視為是優勝的;他們通達得快,這被視為是優勝的。因此,他們有這兩處被視為是優勝的。

“比丘們,有這四通行。”

一六七.目犍連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前往大目犍連尊者那裏,和大目犍連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大目犍連尊者說:“目犍連賢友,有四通行。什麼是四通行呢?苦遲通行、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樂速通行。賢友,有這四通行。賢友,在這四通行之中,你是以哪一種通行而令內心沒有執取及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的呢?”

“舍利弗賢友,有四通行。什麼是四通行呢?苦遲通行、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樂速通行。賢友,有這四通行。賢友,在這四通行之中,我是以苦速通行而令內心沒有執取及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的。”

一六八.舍利弗

這時候,大目犍連尊者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和舍利弗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舍利弗尊者說:“舍利弗賢友,有四通行。什麼是四通行呢?苦遲通行、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樂速通行。賢友,有這四通行。賢友,在這四通行之中,你是以哪一種通行而令內心沒有執取及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的呢?”

“目犍連賢友,有四通行。什麼是四通行呢?苦遲通行、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樂速通行。賢友,有這四通行。賢友,在這四通行之中,我是以樂速通行而令內心沒有執取及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的。”

一六九.有行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一些人在現生之中得有行般湼槃,一些人在命終時得有行般湼槃,一些人在現生之中得無行般湼槃,一些人在命終時得無行般湼槃。

“比丘們,什麼是在現生之中得有行般湼槃的人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保持對身體不淨隨觀,對食物生厭離想,對所有世間生不熱衷想,對所有行無常隨觀,內心善確立死想。他持續依止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慧力五種學人之力,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開展得優勝,因此在現生之中得有行般湼槃。比丘們,這就是在現生之中得有行般湼槃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在命終時得有行般湼槃的人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保持對身體不淨隨觀,對食物生厭離想,對所有世間生不熱衷想,對所有行無常隨觀,內心善確立死想。他持續依止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慧力五種學人之力,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開展得軟弱,因此在命終時得有行般湼槃。比丘們,這就是在命終時得有行般湼槃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在現生之中得無行般湼槃的人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他持續依止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慧力五種學人之力,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開展得優勝,因此在現生之中得無行般湼槃。比丘們,這就是在現生之中得無行般湼槃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在命終時得無行般湼槃的人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他持續依止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慧力五種學人之力,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開展得軟弱,因此在命終時得無行般湼槃。比丘們,這就是在命終時得無行般湼槃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七零.連在一起

有一次,阿難尊者住在拘睒彌的瞿尸陀園。

在那裏,阿難尊者對比丘說:“比丘賢友們。”

比丘回答阿難尊者:“賢友。”

阿難尊者說:“賢友們,任何比丘或比丘尼在我跟前宣稱證得阿羅漢,都是以四種方式中的一種或數種而證得的。

“這四種方式是什麼呢?

“賢友們,一位比丘以止為先導然後修觀;有了以止為先導的修觀,能為他帶來正道;他習近正道、勤修正道,能斷除各種結縛,清除各種性向。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以觀為先導然後修止;有了以觀為先導的修止,能為他帶來正道;他習近正道、勤修正道,能斷除各種結縛,清除各種性向。

“賢友們,一位比丘止和觀連在一起修習;有了連在一起的止觀,能為他帶來正道;他習近正道、勤修正道,能斷除各種結縛,清除各種性向。

“賢友們,一位受持法義過緊而生起掉舉的比丘,當他內心止息、平伏、安住一境、專注的時候,能為他帶來正道;他習近正道、勤修正道,能斷除各種結縛,清除各種性向。

“賢友們,任何比丘或比丘尼在我跟前宣稱證得阿羅漢,都是以這四種方式中的一種或數種而證得的。”

第十七通行品完

一七一.意向

“比丘們,在身之中有身意向,是生起內在苦和樂的原因;在口之中有口意向,是生起內在苦和樂的原因;在意之中有意意向,是生起內在苦和樂的原因。

“比丘們,以無明為條件:一個人自己作出身行,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他人作出身行,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一個人有覺知地作出身行,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一個人不自覺知地作出身行,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

“比丘們,以無明為條件:一個人自己作出口行,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他人作出口行,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一個人有覺知地作出口行,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一個人不自覺知地作出口行,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

“比丘們,以無明為條件:一個人自己作出意行,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他人作出意行,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一個人有覺知地作出意行,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一個人不自覺知地作出意行,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

“比丘們,這些東西出自於無明。無明的無餘、無欲、息滅,便沒有這個身,不會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沒有這個口,不會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沒有這個意,不會因而生起內在的苦和樂。沒有能生起內在苦和樂的‘田’,沒有能生起內在苦和樂的‘地’,沒有能生起內在苦和樂的‘處’,沒有能生起內在苦和樂的成因。

“比丘們,有四種對後有的影響。是哪四種呢?

“有些後有受自身的意向影響而不受他人的意向影響,有些後有受他人的意向影響而不受自身的意向影響,有些後有受自身的意向影響也受他人的意向影響,有些後有既不受自身的意向影響也不受他人的意向影響。

“比丘們,有這四種對後有的影響。”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舍利弗尊者對他說:“大德,世尊簡略的說話,我知道它詳細的義理。大德,有些後有受自身的意向影響而不受他人的意向影響,這些眾生是因自身的意向而導致死亡的。大德,有些後有受他人的意向影響而不受自身的意向影響,這些眾生是因他人的意向而導致死亡的。大德,有些後有受自身的意向影響也受他人的意向影響,這些眾生是因自身和他人的意向而導致死亡的。大德,有些後有既不受自身的意向影響也不受他人的意向影響,這些眾生應視之為哪一種天呢?”

“舍利弗,應視之為非想非非想處天。”6

“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一些非想非非想處天的眾生死後會成為返還者,會返回我們這個世間呢?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一些非想非非想處天的眾生死後會成為不還者,不會返回我們這個世間呢?”

“舍利弗,一些沒有斷除五下分結的人,在現生之中進入了非想非非想處。他對非想非非想處生起味著、貪著、歡喜、染著,時常安住在非想非非想處之中,到命終的時候也不退失,會投生在非想非非想處天之中。他在那裏死後會成為返還者,會返回我們這個世間。

“舍利弗,一些斷除五下分結的人,在現生之中進入了非想非非想處。他對非想非非想處生起味著、貪著、歡喜、染著,時常安住在非想非非想處之中,到命終的時候也不退失,會投生在非想非非想處天之中。他在那裏死後會成為不還者,不會返回我們這個世間。

“舍利弗,就是這些原因和條件,一些非想非非想處天的眾生死後會成為返還者,會返回我們這個世間。就是這些原因和條件,一些非想非非想處天的眾生死後會成為不還者,不會返回我們這個世間。”

一七二.分析

舍利弗尊者對比丘說:“比丘賢友們。”

比丘回答舍利弗尊者:“賢友。”

舍利弗尊者說:“賢友們,在我受具足戒半個月後,便證悟義無礙解,我有好的言辭文句,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向人解釋、演說、講說、宣講、建立、揭示、分析、弄清。有搖擺、有疑心的人問我問題,我能帶出導師的善巧法義來回答。

“……法無礙解……

“……詞無礙解……

“賢友們,在我受具足戒半個月後,便證悟辯無礙解,我有好的言辭文句,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向人解釋、演說、講說、宣講、建立、揭示、分析、弄清。有搖擺、有疑心的人問我問題,我能帶出導師的善巧法義來回答。”

一七三.拘絺羅

這時候,大拘絺羅尊者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和舍利弗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舍利弗尊者說:“賢友,六觸入處的無餘、無欲、息滅後,還有一些東西嗎?”

“賢友,不要這樣說。”

“賢友,六觸入處的無餘、無欲、息滅後,什麼都沒有嗎?”

“賢友,不要這樣說。”

“賢友,六觸入處的無餘、無欲、息滅後,既有一些東西也什麼都沒有嗎?”

“賢友,不要這樣說。”

“賢友,六觸入處的無餘、無欲、息滅後,既不是有一些東西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嗎?”

“賢友,不要這樣說。”

“賢友,為什麼當被問到是否‘六觸入處的無餘、無欲、息滅後,還有一些東西’時,你說不要這樣說?當被問到是否‘六觸入處的無餘、無欲、息滅後,什麼都沒有’時,你說不要這樣說?當被問到是否‘六觸入處的無餘、無欲、息滅後,既有一些東西也什麼都沒有’時,你說不要這樣說?當被問到是否‘六觸入處的無餘、無欲、息滅後,既不是有一些東西也不是什麼都沒有’時,你說不要這樣說?賢友,我應怎樣理解這個道理呢?”

“賢友,主張‘六觸入處的無餘、無欲、息滅後,還有一些東西’,這是在不應生戲論的地方而生戲論。主張‘六觸入處的無餘、無欲、息滅後,什麼都沒有’,這是在不應生戲論的地方而生戲論。主張‘六觸入處的無餘、無欲、息滅後,既有一些東西也什麼都沒有’,這是在不應生戲論的地方而生戲論。主張‘六觸入處的無餘、無欲、息滅後,既不是有一些東西也不是什麼都沒有’,這是在不應生戲論的地方而生戲論。

“賢友,六觸入處所到的範圍,就是戲論所到的範圍;戲論所到的範圍,就是六觸入處所到的範圍。六觸入處的無餘、無欲、息滅,戲論便會息滅、平息。”

一七四.阿難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大拘絺羅尊者那裏……(除了“大拘絺羅尊者問,舍利弗尊者答”改作“阿難尊者問,大拘絺羅尊者答”之外,其餘部份跟一七三經相同)……

一七五.優波婆那

這時候,優波婆那尊者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和舍利弗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舍利弗尊者說:“賢友,通過明,能否使人成為一個盡除者呢?”

“賢友,不能。”

“賢友,通過行,能否使人成為一個盡除者呢?”

“賢友,不能。”

“賢友,通過明和行,能否使人成為一個盡除者呢?”

“賢友,不能。”

“賢友,離開明和行,能否使人成為一個盡除者呢?”

“賢友,不能。”

“賢友,為什麼當被問到‘通過明,能否使人成為一個盡除者’時,你說不能?當被問到‘通過行,能否使人成為一個盡除者’時,你說不能?當被問到‘通過明和行,能否使人成為一個盡除者’時,你說不能?當被問到‘離開明和行,能否使人成為一個盡除者’時,你說不能?賢友,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盡除者呢?”

“賢友,如果想通過明而成為一個盡除者,這會執取於‘成為盡除者’。如果想通過行而成為一個盡除者,這會執取於‘成為盡除者’。如果想通過明和行而成為一個盡除者,這會執取於‘成為盡除者’。如果想離開明和行而成為一個盡除者,那麼凡夫都可以成為一個盡除者。

“賢友,凡夫離開明和行,他們行不正直,沒有如實知見。具有行的人會有如實知見,有如實知見的人會成為一個盡除者。”

一七六.發願

“比丘們,一位有敬信的比丘應作這正確的發願:願自己做到像舍利弗和目犍連那樣!比丘們,在我的比丘弟子之中,舍利弗和目犍連就是一個榜樣和典範。

“比丘們,一位有敬信的比丘尼應作這正確的發願:願自己做到像翅摩比丘尼和蓮花色比丘尼那樣!比丘們,在我的比丘尼弟子之中,翅摩比丘尼和蓮花色比丘尼就是一個榜樣和典範。

“比丘們,一位有敬信的優婆塞應作這正確的發願:願自己做到像質多居士和阿臘毗人訶達迦那樣!比丘們,在我的優婆塞弟子之中,質多居士和阿臘毗人訶達迦就是一個榜樣和典範。

“比丘們,一位有敬信的優婆夷應作這正確的發願:願自己做到像拘珠陀羅優婆夷和毗盧緊陀人難陀母那樣!比丘們,在我的優婆夷弟子之中,拘珠陀羅優婆夷和毗盧緊陀人難陀母就是一個榜樣和典範。”

一七七.羅睺邏

這時候,羅睺邏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羅睺邏尊者說:“羅睺邏,有內地界,有外地界,這都是地界。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我擁有地界’、‘我是地界’、‘地界是一個實我’這回事。當以正慧如實來觀察地界之後,便會對地界厭離,內心對地界無欲。

“……水界……

“……火界……

“羅睺邏,有內風界,有外風界,這都是風界。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我擁有風界’、‘我是風界’、‘風界是一個實我’這回事。當以正慧如實來觀察風界之後,便會對風界厭離,內心對風界無欲。

“羅睺邏,如果一位比丘視這四界無我、無我所,他稱為一位截斷渴愛、解除結縛、徹底看破我慢、將苦終結的比丘。”

一七八.水池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進入某種寂靜的心解脫時,在自身的息滅之中作意;當他在自身的息滅之中作意時,內心對自身的息滅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比丘們,這位比丘不能得到自身的息滅。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手有黏膠的人拿著樹枝,他的手會被樹枝黏著。同樣地,一位比丘進入某種寂靜的心解脫時,在自身的息滅之中作意;當他在自身的息滅之中作意時,內心對自身的息滅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比丘們,這位比丘不能得到自身的息滅。

“比丘們,一位比丘進入某種寂靜的心解脫時,在自身的息滅之中作意;當他在自身的息滅之中作意時,內心對自身的息滅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比丘們,這位比丘能得到自身的息滅。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手清潔的人拿著樹枝,他的手不會被樹枝黏著。同樣地,一位比丘進入某種寂靜的心解脫時,在自身的息滅之中作意;當他在自身的息滅之中作意時,內心對自身的息滅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比丘們,這位比丘能得到自身的息滅。

“比丘們,一位比丘進入某種寂靜的心解脫時,在破除無明之中作意;當他在破除無明之中作意時,內心對破除無明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比丘們,這位比丘不能破除無明。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陳舊的水池,有人阻截它的入水口,打開它的出水口,沒有下雨,這個水池是不會破的。同樣地,一位比丘進入某種寂靜的心解脫時,在破除無明之中作意;當他在破除無明之中作意時,內心對破除無明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比丘們,這位比丘不能破除無明。

“比丘們,一位比丘進入某種寂靜的心解脫時,在破除無明之中作意;當他在破除無明之中作意時,內心對破除無明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比丘們,這位比丘能破除無明。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陳舊的水池,有人打開它的入水口,阻截它的出水口,天上下大雨,這個水池是會破的。同樣地,一位比丘進入某種寂靜的心解脫時,在破除無明之中作意;當他在破除無明之中作意時,內心對破除無明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比丘們,這位比丘能破除無明。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七九.湼槃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舍利弗尊者那裏,和舍利弗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舍利弗尊者說:“舍利弗賢友,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眾生不能當下入滅呢?”

“阿難賢友,一些眾生對帶來減損的想不能如實知,對帶來持續的想不能如實知,對帶來增長的想不能如實知,對帶來洞察力的想不能如實知。阿難賢友,就是這些原因和條件,使一些眾生不能當下入滅。”

“舍利弗賢友,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眾生能當下入滅呢?”

“阿難賢友,一些眾生對帶來減損的想能如實知,對帶來持續的想能如實知,對帶來增長的想能如實知,對帶來洞察力的想能如實知。阿難賢友,就是這些原因和條件,使一些眾生能當下入滅。”

一八零.教法

有一次,世尊住在波伽城的阿難廟。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四大教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比丘們,什麼是四大教法呢?

“比丘們,如果有一位比丘說:‘賢友,我曾在世尊跟前聽聞及受持這些法、這些律、這些導師的教誡。’比丘們,首先不要對這位比丘的說話隨喜,也不要排斥,好好地記著這些字句,然後和經核對,和律比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不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不是世尊.阿羅漢.等正覺的說話,這位比丘受持錯誤,因此應該捨棄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是世尊.阿羅漢.等正覺的說話,這位比丘受持正確。比丘們,這是第一大教法,你們應要受持它。

“比丘們,再者,如果有一位比丘說:‘在某住處有僧團和著名的長老住在那裏。我曾在那個僧團聽聞及受持這些法、這些律、這些導師的教誡。’比丘們,首先不要對這位比丘的說話隨喜,也不要排斥,好好地記著這些字句,然後和經核對,和律比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不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不是世尊.阿羅漢.等正覺的說話,那個僧團受持錯誤,因此應該捨棄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是世尊.阿羅漢.等正覺的說話,那個僧團受持正確。比丘們,這是第二大教法,你們應要受持它。

“比丘們,再者,如果有一位比丘說:‘在某住處有幾位多聞、熟誦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長老比丘住在那裏。我曾在那些長老跟前聽聞及受持這些法、這些律、這些導師的教誡。’比丘們,首先不要對這位比丘的說話隨喜,也不要排斥,好好地記著這些字句,然後和經核對,和律比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不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不是世尊.阿羅漢.等正覺的說話,那些長老受持錯誤,因此應該捨棄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是世尊.阿羅漢.等正覺的說話,那些長老受持正確。比丘們,這是第三大教法,你們應要受持它。

“比丘們,再者,如果有一位比丘說:‘在某住處有一位多聞、熟誦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長老比丘住在那裏。我曾在那位長老跟前聽聞及受持這些法、這些律、這些導師的教誡。’比丘們,首先不要對這位比丘的說話隨喜,也不要排斥,好好地記著這些字句,然後和經核對,和律比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不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不是世尊.阿羅漢.等正覺的說話,那位長老受持錯誤,因此應該捨棄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是世尊.阿羅漢.等正覺的說話,那位長老受持正確。比丘們,這是第四大教法,你們應要受持它。

“比丘們,這些就是四大教法了,你們應要受持它。”

第十八意向品完

一八一.武士

“比丘們,一個武士具有四種質素,才適合王族使用,達到王族的要求,屬王族生活的一部份。這四種質素是什麼呢?

“比丘們,善知地點,箭射得遠,身手敏捷,能擊敗強手。

“比丘們,一個武士具有這四種質素,才適合王族使用,達到王族的要求,屬王族生活的一部份。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比丘具有四種質素,才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這四種質素是什麼呢?

“比丘們,善知地點,箭射得遠,身手敏捷,能擊敗強手。

“比丘們,什麼是善知地點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戒行,安住在波羅提木叉律儀之中,在戒的學處之中修學:修習戒律儀,在戒律儀這片牧養德行的牧地而行,即使細小的過錯也不會忽視。比丘們,這就是善知地點了。

“比丘們,什麼是箭射得遠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對於各種色,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色,都能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我擁有色’、‘我是色’、‘色是一個實我’這回事。對於各種受……對於各種想……對於各種行……對於各種識,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識,都能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我擁有識’、‘我是識’、‘識是一個實我’這回事。比丘們,這就是箭射得遠了。

“比丘們,什麼是身手敏捷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比丘們,這就是身手敏捷了。

“比丘們,什麼是能擊敗強手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能擊敗強大的無明蘊。比丘們,這就是能擊敗強手了。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這四種質素,才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八二.不能做得到

“比丘們,有四種事情是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或眾生都不能做得到的。是哪四種事情呢?

“在老法之中想不要衰老,這是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或眾生都不能做得到的。

“在病法之中想不要生病,這是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或眾生都不能做得到的。

“在死法之中想不要死亡,這是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或眾生都不能做得到的。

“想那些帶來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生和老死的惡業不招感果報,這是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或眾生都不能做得到的。

“比丘們,這四種事情是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或眾生都不能做得到的。”

一八三.聽聞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我這樣說,我持這種見解:‘我在看到某些東西後,對人說我看到那些東西,這是沒有過失的。我在聽到某些東西後,對人說我聽到那些東西,這是沒有過失的。我在想到某些東西後,對人說我想到那些東西,這是沒有過失的。我在識別到某些東西後,對人說我識別到那些東西,這是沒有過失的。’”

“婆羅門,我不說,所有看到的東西都應對人說;我也不說,所有看到的東西都不應對人說。婆羅門,我不說,所有聽到的東西都應對人說;我也不說,所有聽到的東西都不應對人說。婆羅門,我不說,所有想到的東西都應對人說;我也不說,所有想到的東西都不應對人說。婆羅門,我不說,所有識別到的東西都應對人說;我也不說,所有識別到的東西都不應對人說。

“婆羅門,我說,那些看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增加及善法減少,那就不應說;那些看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減少及善法增加,那就應該說。婆羅門,我說,那些聽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增加及善法減少,那就不應說;那些聽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減少及善法增加,那就應該說。婆羅門,我說,那些想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增加及善法減少,那就不應說;那些想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減少及善法增加,那就應該說。婆羅門,我說,那些識別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增加及善法減少,那就不應說;那些識別到的東西,如果說出來會使人不善法減少及善法增加,那就應該說。”

雨行婆羅門聽了世尊的說話後感到歡喜,感到愉快,之後起座離去。

一八四.不恐懼

這時候,吒奴蘇尼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我這樣說,我持這種見解:在死法之中的人,沒有一個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有些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有些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哪些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呢?

“婆羅門,一些人對欲樂不離貪著、不離愛欲、不離愛著、不離渴求、不離熱愛、不離渴愛,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便會心想:‘這鍾愛的欲樂真的是要離開我了!我真的是要離開這鍾愛的欲樂了!’他們感到傷心,感到不幸,感到悲哀,搥胸號哭,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

“婆羅門,再者,一些人對身體不離貪著、不離愛欲、不離愛著、不離渴求、不離熱愛、不離渴愛,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便會心想:‘這鍾愛的身體真的是要離開我了!我真的是要離開這鍾愛的身體了!’他們感到傷心,感到不幸,感到悲哀,搥胸號哭,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

“婆羅門,再者,一些人沒有做過好事,沒有做過善行,沒有做過使人安心的事情,只做惡事、殘忍的事、污染的事,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便會心想:‘我真的是沒有做過好事,沒有做過善行,沒有做過使人安心的事情,只做惡事、殘忍的事、污染的事,我死後會投生到這些趣別之中!’他們感到傷心,感到不幸,感到悲哀,搥胸號哭,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

“婆羅門,再者,一些人對正法搖擺、疑惑、猶豫不決,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便會心想:‘我真的是對正法搖擺、疑惑、猶豫不決!’他們感到傷心,感到不幸,感到悲哀,搥胸號哭,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

“婆羅門,在死法之中這四種人,對死亡是恐懼、震驚的。

“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哪些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呢?

“婆羅門,一些人對欲樂離貪著、離愛欲、離愛著、離渴求、離熱愛、離渴愛,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不會心想:‘這鍾愛的欲樂真的是要離開我了!我真的是要離開這鍾愛的欲樂了!’他們不會感到傷心,不會感到不幸,不會感到悲哀,不會搥胸號哭,不會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婆羅門,再者,一些人對身體離貪著、離愛欲、離愛著、離渴求、離熱愛、離渴愛,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不會心想:‘這鍾愛的身體真的是要離開我了!我真的是要離開這鍾愛的身體了!’他們不會感到傷心,不會感到不幸,不會感到悲哀,不會搥胸號哭,不會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婆羅門,再者,一些人沒有做過惡事,沒有做過殘忍的事,沒有做過污染的事,只做好事、善行、使人安心的事情,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便會心想:‘我真的是沒有做過惡事,沒有做過殘忍的事,沒有做過污染的事,只做好事、善行、使人安心的事情,我死後會投生到這些趣別之中!’他們不會感到傷心,不會感到不幸,不會感到悲哀,不會搥胸號哭,不會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婆羅門,再者,一些人對正法沒有搖擺、沒有疑惑、內心決定,當他們有重病的時候便會心想:‘我真的是對正法沒有搖擺、沒有疑惑、內心決定!’他們不會感到傷心,不會感到不幸,不會感到悲哀,不會搥胸號哭,不會內心迷亂。婆羅門,在死法之中的人,這些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婆羅門,在死法之中這四種人,對死亡是不恐懼、不震驚的。”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吒奴蘇尼婆羅門對他說:“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一八五.真理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靈鷲山。

這時候,一些十分著名的遊方者如阿那伽羅、毗羅達羅、沙俱邏.優陀夷等住在沙匹尼河岸的遊方者園林。

在黃昏的時候,世尊離開靜處前往沙匹尼河岸的遊方者園林。這時候,外道遊方者聚集一起,當中生起一段說話:“這是婆羅門的真諦,這是婆羅門的真諦。”

世尊去到遊方者那裏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遊方者說:“遊方者們,剛才你們談論的是什麼呢?你們談論到哪裏呢?”

“喬答摩賢者,我們聚集一起,當中生起一段說話:‘這是婆羅門的真諦,這是婆羅門的真諦。’”

“遊方者們,我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宣說四種婆羅門的真諦。這四種真諦是什麼呢?

“遊方者們,一位婆羅門這樣說:‘對所有眾生都不要傷害。’婆羅門這樣說就是在說真諦,不是說虛妄的說話。他不會有‘我是沙門’、‘我是婆羅門’、‘我比別人高’、‘我和別人同等’、‘我比別人低’這些想法。他清楚知道這真諦,進入了對眾生憐憫、悲憫的道路。

“遊方者們,再者,一位婆羅門這樣說:‘所有欲樂都是無常的、是苦的、是變壞法。’婆羅門這樣說就是在說真諦,不是說虛妄的說話。他不會有‘我是沙門’、‘我是婆羅門’、‘我比別人高’、‘我和別人同等’、‘我比別人低’這些想法。他清楚知道這真諦,進入了對欲樂厭離、無欲、息滅的道路。

“遊方者們,再者,一位婆羅門這樣說:‘所有有都是無常的、是苦的、是變壞法。’婆羅門這樣說就是在說真諦,不是說虛妄的說話。他不會有‘我是沙門’、‘我是婆羅門’、‘我比別人高’、‘我和別人同等’、‘我比別人低’這些想法。他清楚知道這真諦,進入了對有厭離、無欲、息滅的道路。

“遊方者們,再者,一位婆羅門這樣說:‘我不屬於任何人、任何地方,我也不擁有任何人、任何事物。’婆羅門這樣說就是在說真諦,不是說虛妄的說話。他不會有‘我是沙門’、‘我是婆羅門’、‘我比別人高’、‘我和別人同等’、‘我比別人低’這些想法。他清楚知道這真諦,進入了無所有的道路。

“遊方者們,我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宣說這四種婆羅門的真諦。”

一八六.相關語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世間以什麼來帶動,世間以什麼來牽引,世間受什麼來操控呢?”

“比丘,十分好,十分好!這是優勝的相關語、優勝的辯說,你能善問問題。比丘,你是問,世間以什麼來帶動,世間以什麼來牽引,世間受什麼來操控嗎?”

“大德,是的。”

“比丘,世間以心來帶動,世間以心來牽引,世間受心來操控。”

“大德,十分好!”

那位比丘對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進一步問世尊:“大德,人們說‘多聞、持法,多聞、持法’。多聞、持法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十分好,十分好!這是優勝的相關語、優勝的辯說,你能善問問題。比丘,你是問,多聞、持法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嗎?”

“大德,是的。”

“比丘,我說很多法義,包括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在這些義理與法義之中,一位比丘即使只明白四句偈頌,之後能依法而行,他也足以稱為一位多聞、持法的人。”

“大德,十分好!”

那位比丘對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進一步問世尊:“大德,人們說‘聞法者、洞察慧,聞法者、洞察慧’。聞法者、洞察慧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十分好,十分好!這是優勝的相關語、優勝的辯說,你能善問問題。比丘,你是問,聞法者、洞察慧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嗎?”

“大德,是的。”

“比丘,一位比丘聽到什麼是苦之後,以智慧看透這義理;聽到什麼是苦集之後,以智慧看透這義理;聽到什麼是苦滅之後,以智慧看透這義理;聽到什麼是苦滅之道之後,以智慧看透這義理。比丘,這就是聞法者、洞察慧了。”

“大德,十分好!”

那位比丘對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進一步問世尊:“大德,人們說‘智者、大智慧,智者、大智慧’。智者、大智慧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十分好,十分好!這是優勝的相關語、優勝的辯說,你能善問問題。比丘,你是問,智者、大智慧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嗎?”

“大德,是的。”

“比丘,一位智者、有大智慧的比丘不會想到惱害自己,不會想到惱害他人,不會想到惱害自己和他人雙方,他要想的,都只會想到利益自己、利益他人、利益自己和他人雙方、利益整個世間。比丘,這就是智者、大智慧了。”

一八七.雨行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一個不善的人對著另一個不善的人時,能否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呢?”

“婆羅門,一個不善的人對著另一個不善的人時,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

“喬答摩賢者,一個不善的人對著一個善人時,能否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呢?”

“婆羅門,一個不善的人對著一個善人時,也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

“喬答摩賢者,一個善人對著另一個善人時,能否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呢?”

“婆羅門,一個善人對著另一個善人時,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

“喬答摩賢者,一個善人對著一個不善的人時,能否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呢?”

“婆羅門,一個善人對著一個不善的人時,也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

“喬答摩賢者,真是罕見,真是少有!喬答摩賢者真的是善說:‘一個不善的人對著另一個不善的人時,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一個不善的人對著一個善人時,也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一個善人對著另一個善人時,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一個善人對著一個不善的人時,也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

“喬答摩賢者,有一次,杜帝耶婆羅門的大眾說了一些誣衊的說話:‘伊梨耶王是一個愚癡的人,他對羅摩子沙門有高度的淨信和究極的恭敬,他對羅摩子沙門作禮、侍奉、合掌、恭敬。伊梨耶王的隨從閻摩迦、目犍連、優伽、那毗達基、緊陀波、火種都是一些愚癡的人,他們對羅摩子沙門有高度的淨信和究極的恭敬,他們對羅摩子沙門作禮、侍奉、合掌、恭敬。’

“那時候,杜帝耶婆羅門糾正大眾說:‘賢者們,你們認為怎樣,伊梨耶王是否一個智者呢?他在處事、訓示方面,都比其他有能力的人優勝。’

“‘賢者,是的,伊梨耶王是一個智者,他在處事、訓示方面,都比其他有能力的人優勝。賢者,伊梨耶王是一個智者,而他對羅摩子沙門有高度的淨信和究極的恭敬,他對羅摩子沙門作禮、侍奉、合掌、恭敬,因此羅摩子是更優勝的智者。’

“‘賢者們,你們認為怎樣,伊梨耶王的隨從閻摩迦、目犍連、優伽、那毗達基、緊陀波、火種是否一些智者呢?他們在處事、訓示方面,都比其他有能力的人優勝。’

“‘賢者,是的,伊梨耶王的隨從閻摩迦、目犍連、優伽、那毗達基、緊陀波、火種都是一些智者,他們在處事、訓示方面,都比其他有能力的人優勝。賢者,伊梨耶王的隨從是一些智者,而他們對羅摩子沙門有高度的淨信和究極的恭敬,他們對羅摩子沙門作禮、侍奉、合掌、恭敬,因此羅摩子是更優勝的智者。’

“喬答摩賢者,真是罕見,真是少有!喬答摩賢者真的是善說:‘一個不善的人對著另一個不善的人時,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一個不善的人對著一個善人時,也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一個善人對著另一個善人時,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一個善人對著一個不善的人時,也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

“喬答摩賢者,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要告辭了。”

“婆羅門,如果你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雨行婆羅門聽了世尊的說話後感到歡喜,感到愉快,之後起座離去。

一八八.優婆迦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靈鷲山。

這時候,優婆迦.曼提迦子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我這樣說,我持這種見解:‘任何人說辯駁的說話時不能帶出善法,他就應該受到譴責與批評。’”

“優婆迦,如果說辯駁的說話時不能帶出善法,他就應該受到譴責與批評,優婆迦,你現在說辯駁的說話,但不能帶出善法,你就應該受到譴責與批評。”

“大德,就正如被網捕著而出水的魚兒,同樣地,我被世尊教說的大網捕著而出水了。”

“優婆迦,我宣說什麼是不善法;如來以無量文句、無量言辭、無量法義宣說什麼是不善法。

“優婆迦,我宣說捨棄不善法;如來以無量文句、無量言辭、無量法義宣說捨棄不善法。

“優婆迦,我宣說什麼是善法;如來以無量文句、無量言辭、無量法義宣說什麼是善法。

“優婆迦,我宣說修習善法;如來以無量文句、無量言辭、無量法義宣說修習善法。”

優婆迦對世尊的說話感到歡喜,感到高興,之後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前往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那裏,去到後,把跟世尊談話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阿闍世王。

優婆迦說了這番話後,阿闍世王惱怒、不高興,對優婆迦說:“你這鹽村孩子真是膽大妄為!竟然口出狂言,自以為可以擊敗世尊.阿羅漢.等正覺!優婆迦,快滾,我不想見到你!”

一八九.體證

“比丘們,有四種體證之法。是哪四種呢?

“有些法是應以身來體證的,有些法是應以念來體證的,有些法是應以天眼來體證的,有些法是應以智慧來體證的。

“比丘們,什麼法是應以身來體證的呢?

“比丘們,八解脫是應以身來體證的。

“比丘們,什麼法是應以念來體證的呢?

“比丘們,宿命智是應以念來體證的。

“比丘們,什麼法是應以天眼來體證的呢?

“比丘們,生死智是應以天眼來體證的。

“比丘們,什麼法是應以智慧來體證的呢?

“比丘們,漏盡智是應以智慧來體證的。

“比丘們,有這四種體證之法。”

一九零.布薩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東園鹿母講堂。

這時候,在布薩日,比丘僧團圍繞著世尊來坐。世尊觀察寧靜的比丘僧團後,對比丘說:“比丘們,這個大眾沒有閒言、沒有雜語,這個大眾純淨、取得心髓。比丘們,這樣的比丘僧團、這樣的大眾在世間難得一見。比丘們,這樣的比丘僧團、這樣的大眾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比丘們,對這樣的比丘僧團、這樣的大眾作小布施能得大福報,作大布施能得更大的福報。比丘們,這樣的比丘僧團、這樣的大眾值得人們肩負資糧走許多由旬的路程前來探望。

“比丘們,在這個比丘僧團之中,有安住在天神境界的比丘,有安住在梵天境界的比丘,有安住在不動搖境界的比丘,有安住在聖者境界的比丘。

“比丘們,什麼是安住在天神境界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比丘們,這就是安住在天神境界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安住在梵天境界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的內心帶著慈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慈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他的內心帶著悲心……他的內心帶著喜心……他的內心帶著捨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捨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比丘們,這就是安住在梵天境界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安住在不動搖境界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想著無邊的虛空,超越了所有色想,滅除了有對想,不思維各種想,他進入了空無邊處。他內心想著無邊的心識,超越了所有的空無邊處,他進入了識無邊處。他內心想著‘沒有任何東西’,超越了所有的識無邊處,他進入了無所有處。他超越了所有的無所有處,他進入了非想非非想處。比丘們,這就是安住在不動搖境界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安住在聖者境界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比丘們,這就是安住在聖者境界的比丘了。”

第十九武士品完

一九一.聆聽

“比丘們,聆聽法義,合誦法義,對法義作意觀察,以善見透徹瞭解法義,能得四種利益。是哪四種利益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他聆聽這些法義,合誦這些法義,對這些法義作意觀察,以善見透徹瞭解這些法義,若命終時失念,投生在某種天之中,在那裏,一些有淨信的天眾為他講說法句,他的念生起得遲緩,之後迅速得到成就。比丘們,這是聆聽法義、合誦法義、對法義作意觀察、以善見透徹瞭解法義所得的第一種利益。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他聆聽這些法義,合誦這些法義,對這些法義作意觀察,以善見透徹瞭解這些法義,若命終時失念,投生在某種天之中,在那裏,那些有淨信的天眾沒有為他講說法句,但有一位具有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在天眾之中說法,他聽後心想:‘我之前是依這些法和律來修梵行的。’他的念生起得遲緩,之後迅速得到成就。比丘們,就正如一個熟悉大鼓聲音的人,在路途上行走時聽見大鼓的聲音,他清楚辨別出那就是大鼓的聲音,對此沒有搖擺,沒有猶豫不決。同樣地,一位比丘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他聆聽這些法義,合誦這些法義,對這些法義作意觀察,以善見透徹瞭解這些法義,若命終時失念,投生在某種天之中,在那裏,那些有淨信的天眾沒有為他講說法句,但有一位具有神通、心得自在的比丘在天眾之中說法,他聽後心想:‘我之前是依這些法和律來修梵行的。’他的念生起得遲緩,之後迅速得到成就。比丘們,這是聆聽法義、合誦法義、對法義作意觀察、以善見透徹瞭解法義所得的第二種利益。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他聆聽這些法義,合誦這些法義,對這些法義作意觀察,以善見透徹瞭解這些法義,若命終時失念,投生在某種天之中,在那裏,那些有淨信的天眾沒有為他講說法句,沒有比丘在天眾之中說法,但有一位天子在天眾之中說法,他聽後心想:‘我之前是依這些法和律來修梵行的。’他的念生起得遲緩,之後迅速得到成就。比丘們,就正如一個熟悉響螺聲音的人,在路途上行走時聽見響螺的聲音,他清楚辨別出那就是響螺的聲音,對此沒有搖擺,沒有猶豫不決。同樣地,一位比丘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他聆聽這些法義,合誦這些法義,對這些法義作意觀察,以善見透徹瞭解這些法義,若命終時失念,投生在某種天之中,在那裏,那些有淨信的天眾沒有為他講說法句,沒有比丘在天眾之中說法,但有一位天子在天眾之中說法,他聽後心想:‘我之前是依這些法和律來修梵行的。’他的念生起得遲緩,之後迅速得到成就。比丘們,這是聆聽法義、合誦法義、對法義作意觀察、以善見透徹瞭解法義所得的第三種利益。

“比丘們,再者,一位比丘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他聆聽這些法義,合誦這些法義,對這些法義作意觀察,以善見透徹瞭解這些法義,若命終時失念,投生在某種天之中,在那裏,那些有淨信的天眾沒有為他講說法句,沒有比丘在天眾之中說法,沒有天子在天眾之中說法,但一個化生的天眾提醒他:‘賢友,你記得嗎,你記得嗎?我們之前是一起修梵行的。’他聽後說:‘賢友,我記起了,我記起了。’他的念生起得遲緩,之後迅速得到成就。比丘們,就正如兩個玩伴分開很久,之後相見時一個玩伴問另一個玩伴:‘朋友,你記得這些事情,你記得那些事情嗎?’他答:‘朋友,我記起了,我記起了。’同樣地,一位比丘熟習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廣解等法義,他聆聽這些法義,合誦這些法義,對這些法義作意觀察,以善見透徹瞭解這些法義,若命終時失念,投生在某種天之中,在那裏,那些有淨信的天眾沒有為他講說法句,沒有比丘在天眾之中說法,沒有天子在天眾之中說法,但一個化生的天眾提醒他:‘賢友,你記得嗎,你記得嗎?我們之前是一起修梵行的。’他聽後說:‘賢友,我記起了,我記起了。’他的念生起得遲緩,之後迅速得到成就。比丘們,這是聆聽法義、合誦法義、對法義作意觀察、以善見透徹瞭解法義所得的第四種利益。

“比丘們,聆聽法義,合誦法義,對法義作意觀察,以善見透徹瞭解法義,能得這四種利益。”

一九二.方法

“比丘們,用四種方法來判斷人,才可知道對方有否四種質素。是哪四種方法呢?

“比丘們,要長時間一起相處,作意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有戒行。要長時間一起共事,作意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清淨。要長時間一起經歷困難,作意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堅定。要長時間一起交談,作意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有智慧。

“比丘們,‘要長時間一起相處,作意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有戒行’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比丘們,一個人跟另一個人相處時可知:‘這個人長時間做破戒、穿戒的行為,他的戒有污垢、有污點;他的戒行不持續,沒有修戒。這是一個戒行不好的人,不是一個具戒的人。’

“比丘們,一個人跟另一個人相處時可知:‘這個人長時間不做破戒、穿戒的行為,他的戒沒有污垢、沒有污點;他的戒行持續,有修戒。這是一個具戒的人,不是一個戒行不好的人。’

“比丘們,‘要長時間一起相處,作意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有戒行’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比丘們,‘要長時間一起共事,作意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清淨’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比丘們,一個人跟另一個人共事時可知:‘這個人跟一個人處事時不正當,跟兩個人處事時不正當,跟三個人處事時不正當,跟多個人處事時都不正當,他在人前人後處事都不清淨。他是一個處事不清淨的人。’

“比丘們,一個人跟另一個人共事時可知:‘這個人跟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多個人處事時都正當,他不會在人前人後處事不清淨。他是一個處事清淨的人。’

“比丘們,‘要長時間一起共事,作意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清淨’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比丘們,‘要長時間一起經歷困難,作意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堅定’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比丘們,一個人在遭遇親友毀失、財富毀失、健康毀失時,不懂這樣反思:‘這是世間眾生的本質,成為一個人就有這種本質!人受得、失、譽、毀、稱、譏、樂、苦八種世間法所轉動。’他感到傷心,感到不幸,感到悲哀,搥胸號哭,內心迷亂。

“比丘們,一個人在遭遇親友毀失、財富毀失、健康毀失時,懂得這樣反思:‘這是世間眾生的本質,成為一個人就有這種本質!人受得、失、譽、毀、稱、譏、樂、苦八種世間法所轉動。’他不會感到傷心,不會感到不幸,不會感到悲哀,不會搥胸號哭,不會內心迷亂。

“比丘們,‘要長時間一起經歷困難,作意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堅定’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比丘們,‘要長時間一起交談,作意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有智慧’這句說話是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比丘們,一個人跟另一個人交談時可知:‘從這個人的說話、帶出問題、發問問題可知,他是一個劣慧的人,不是一個具有智慧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他所說的義理文句沒有深度,不帶來寂靜,不高尚,沒有道理,不妙細,不是智者的說話。他沒有能力或簡略、或詳細地對人講說法義,沒有能力向人解釋、演說、宣講、建立、揭示、分析、弄清義理。他是一個劣慧的人,不是一個具有智慧的人。’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有眼睛的人站在湖邊,看見一些小魚在水中游動,心想:‘從這些魚的浮沉、牠們擊出的波浪、牠們的速度來看,牠們都是小魚,不是大魚。’同樣地,一個人跟另一個人交談時可知:‘從這個人的說話、帶出問題、發問問題可知,他是一個劣慧的人,不是一個具有智慧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他所說的義理文句沒有深度,不帶來寂靜,不高尚,沒有道理,不妙細,不是智者的說話。他沒有能力或簡略、或詳細地對人講說法義,沒有能力向人解釋、演說、宣講、建立、揭示、分析、弄清義理。他是一個劣慧的人,不是一個具有智慧的人。’

“比丘們,一個人跟另一個人交談時可知:‘從這個人的說話、帶出問題、發問問題可知,他是一個具有智慧的人,不是一個劣慧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他所說的義理文句有深度,帶來寂靜,高尚,有道理,妙細,是智者的說話。他有能力或簡略、或詳細地對人講說法義,有能力向人解釋、演說、宣講、建立、揭示、分析、弄清義理。他是一個具有智慧的人,不是一個劣慧的人。’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有眼睛的人站在湖邊,看見一些大魚在水中游動,心想:‘從這些魚的浮沉、牠們擊出的波浪、牠們的速度來看,牠們都是大魚,不是小魚。’同樣地,一個人跟另一個人交談時可知:‘從這個人的說話、帶出問題、發問問題可知,他是一個具有智慧的人,不是一個劣慧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他所說的義理文句有深度,帶來寂靜,高尚,有道理,妙細,是智者的說話。他有能力或簡略、或詳細地對人講說法義,有能力向人解釋、演說、宣講、建立、揭示、分析、弄清義理。他是一個具有智慧的人,不是一個劣慧的人。’

“比丘們,‘要長時間一起交談,作意觀察,有智慧,才可知道對方是否有智慧’這句說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說的。

“比丘們,用這四種方法來判斷人,才可知道對方有否四種質素。”

一九三.跋提耶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大林的尖頂講堂。

這時候,離車人跋提耶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我聽人們說:‘喬答摩沙門是有魔法的,他懂得使外道弟子轉投他的法力。’大德,世尊是不是這樣說的呢?大德,這樣說會不會變成誹謗世尊呢?怎樣才是跟隨法義的解說,不會受到同門的責難呢?”

“跋提耶,不要靠傳統、不要靠傳承、不要靠傳言、不要靠宗教典籍、不要靠邏輯、不要靠推斷、不要靠推想、不要靠所受持的見、不要靠表面外觀、不要靠沙門和老師。跋提耶,當你親身知道什麼東西是不善的,什麼東西是錯誤的,什麼東西是受智者譴責的,什麼東西做了之後會帶來損害和苦惱的,便要捨棄那些東西。

“跋提耶,你認為怎樣,一個人內心若常常生起貪欲,這是有益還是有害的呢?”

“大德,是有害的。”

“跋提耶,一個貪欲的人,內心受貪欲所制伏、受貪欲所擺佈,作出殺生、偷盜、侵犯別人妻子、妄語的行為,或教別人作出這些行為,是否會為他長期帶來損害和苦惱呢?”

“大德,是的。”

“跋提耶,你認為怎樣,一個人內心若常常生起瞋恚,這是有益還是有害的呢?”

“大德,是有害的。”

“跋提耶,一個瞋恚的人,內心受瞋恚所制伏、受瞋恚所擺佈,作出殺生、偷盜、侵犯別人妻子、妄語的行為,或教別人作出這些行為,是否會為他長期帶來損害和苦惱呢?”

“大德,是的。”

“跋提耶,你認為怎樣,一個人內心若常常生起愚癡,這是有益還是有害的呢?”

“大德,是有害的。”

“跋提耶,一個愚癡的人,內心受愚癡所制伏、受愚癡所擺佈,作出殺生、偷盜、侵犯別人妻子、妄語的行為,或教別人作出這些行為,是否會為他長期帶來損害和苦惱呢?”

“大德,是的。”

“跋提耶,你認為怎樣,一個人內心若常常生起暴躁,這是有益還是有害的呢?”

“大德,是有害的。”

“跋提耶,一個暴躁的人,內心受暴躁所制伏、受暴躁所擺佈,作出殺生、偷盜、侵犯別人妻子、妄語的行為,或教別人作出這些行為,是否會為他長期帶來損害和苦惱呢?”

“大德,是的。”

“跋提耶,你認為怎樣,以上東西是善還是不善的呢?”

“大德,是不善的。”

“是錯誤還是正確的呢?”

“大德,是錯誤的。”

“是受智者譴責還是受智者讚揚的呢?”

“大德,是受智者譴責的。”

“作出這些行為是否會帶來損害和苦惱呢?”

“大德,作出這些行為會帶來損害和苦惱。”

“跋提耶,無論我怎樣說,你不要靠傳統、不要靠傳承、不要靠傳言、不要靠宗教典籍、不要靠邏輯、不要靠推斷、不要靠推想、不要靠所受持的見、不要靠表面外觀、不要靠沙門和老師。跋提耶,我之所以這樣說,就是為了帶出這一點:當你親身知道什麼東西是不善的,什麼東西是錯誤的,什麼東西是受智者譴責的,什麼東西做了之後會帶來損害和苦惱的,便要捨棄那些東西。

“跋提耶,不要靠傳統、不要靠傳承、不要靠傳言、不要靠宗教典籍、不要靠邏輯、不要靠推斷、不要靠推想、不要靠所受持的見、不要靠表面外觀、不要靠沙門和老師。跋提耶,當你親身知道什麼東西是善的,什麼東西是正確的,什麼東西是受智者讚揚的,什麼東西做了之後會帶來利益和快樂的,便要實行那些東西。

“跋提耶,你認為怎樣,一個人內心若常常生起不貪欲,這是有益還是有害的呢?”

“大德,是有益的。”

“跋提耶,一個不貪欲的人,內心不受貪欲所制伏、不受貪欲所擺佈,他不殺生、不偷盜、不侵犯別人妻子、不妄語,也不教別人作出這些行為,這是否會為他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呢?”

“大德,是的。”

“跋提耶,你認為怎樣,一個人內心若常常生起不瞋恚,這是有益還是有害的呢?”

“大德,是有益的。”

“跋提耶,一個不瞋恚的人,內心不受瞋恚所制伏、不受瞋恚所擺佈,他不殺生、不偷盜、不侵犯別人妻子、不妄語,也不教別人作出這些行為,這是否會為他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呢?”

“大德,是的。”

“跋提耶,你認為怎樣,一個人內心若常常生起不愚癡,這是有益還是有害的呢?”

“大德,是有益的。”

“跋提耶,一個不愚癡的人,內心不受愚癡所制伏、不受愚癡所擺佈,他不殺生、不偷盜、不侵犯別人妻子、不妄語,也不教別人作出這些行為,這是否會為他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呢?”

“大德,是的。”

“跋提耶,你認為怎樣,一個人內心若常常生起不暴躁,這是有益還是有害的呢?”

“大德,是有益的。”

“跋提耶,一個不暴躁的人,內心不受暴躁所制伏、不受暴躁所擺佈,他不殺生、不偷盜、不侵犯別人妻子、不妄語,也不教別人作出這些行為,這是否會為他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呢?”

“大德,是的。”

“跋提耶,你認為怎樣,以上東西是善還是不善的呢?”

“大德,是善的。”

“是錯誤還是正確的呢?”

“大德,是正確的。”

“是受智者譴責還是受智者讚揚的呢?”

“大德,是受智者讚揚的。”

“作出這些行為是否會帶來利益和快樂呢?”

“大德,作出這些行為會帶來利益和快樂。”

“跋提耶,無論我怎樣說,你不要靠傳統、不要靠傳承、不要靠傳言、不要靠宗教典籍、不要靠邏輯、不要靠推斷、不要靠推想、不要靠所受持的見、不要靠表面外觀、不要靠沙門和老師。跋提耶,我之所以這樣說,就是為了帶出這一點:當你親身知道什麼東西是善的,什麼東西是正確的,什麼東西是受智者讚揚的,什麼東西做了之後會帶來利益和快樂的,便要實行那些東西。

“跋提耶,任何善人在世上,都會教他的弟子這樣修習:要清除貪欲,清除貪欲之後,便不會以身、口、意作出貪欲的業;要清除瞋恚,清除瞋恚之後,便不會以身、口、意作出瞋恚的業;要清除愚癡,清除愚癡之後,便不會以身、口、意作出愚癡的業;要清除暴躁,清除暴躁之後,便不會以身、口、意作出暴躁的業。”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跋提耶對他說:“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到東西。我皈依大德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跋提耶,我有沒有對你這樣說:‘跋提耶,來吧,你做我的弟子,我做你的老師吧’?”

“大德,沒有。”

“跋提耶,我是這樣來說法的,我是這樣來解釋法義的,但一些沙門婆羅門不真、虛假、不確、不實地誹謗我:‘喬答摩沙門是有魔法的,他懂得使外道弟子轉投他的法力。’”

“大德,這些使人轉投世尊的法力是吉祥的,這些使人轉投世尊的法力是善美的。大德,如果我所喜愛的親屬轉投世尊的話,將會為我所喜愛的親屬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如果所有剎帝利轉投世尊的話,將會為所有剎帝利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如果所有婆羅門轉投世尊的話,將會為所有婆羅門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如果所有吠舍轉投世尊的話,將會為所有吠舍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如果所有首陀羅轉投世尊的話,將會為所有首陀羅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跋提耶,正是這樣,正是這樣。跋提耶,如果所有剎帝利轉投捨棄不善法,修習善法的話,將會為所有剎帝利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如果所有婆羅門、吠舍、首陀羅轉投捨棄不善法,修習善法的話,將會為所有婆羅門、吠舍、首陀羅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如果整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都轉投捨棄不善法,修習善法的話,將會為整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跋提耶,如果這些大娑羅樹能夠轉投捨棄不善法,修習善法的話,都會為這些大娑羅樹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更不用說有思想的人了。”

一九四.娑普伽

有一次,阿難尊者住在拘利一個稱為娑普伽的市鎮。

這時候,一些娑普伽的虎道族人拘利子前往阿難尊者那裏,對阿難尊者作禮,然後坐在一邊。阿難尊者對虎道族人說:“虎道族人,世尊.阿羅漢.等正覺有知有見,正確講說四清淨勤奮支,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憂悲,滅除苦惱,得正道,證湼槃。什麼是四清淨勤奮支呢?

“戒清淨勤奮支、心清淨勤奮支、見清淨勤奮支、解脫清淨勤奮支。

“虎道族人,什麼是戒清淨勤奮支呢?

“虎道族人,一位比丘具有戒行,安住在波羅提木叉律儀之中,在戒的學處之中修學:修習戒律儀,在戒律儀這片牧養德行的牧地而行,即使細小的過錯也不會忽視。虎道族人,這就是稱為戒清淨了。為了得到戒清淨,他以智慧來完滿那些還沒有完滿的修習而作出欲求、精進、上進、奮進、奮發、念、覺知。這就是戒清淨勤奮支了。

“虎道族人,什麼是心清淨勤奮支呢?

“虎道族人,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虎道族人,這就是稱為心清淨了。為了得到心清淨,他以智慧來完滿那些還沒有完滿的修習而作出欲求、精進、上進、奮進、奮發、念、覺知。這就是心清淨勤奮支了。

“虎道族人,什麼是見清淨勤奮支呢?

“虎道族人,一位比丘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虎道族人,這就是稱為見清淨了。為了得到見清淨,他以智慧來完滿那些還沒有完滿的修習而作出欲求、精進、上進、奮進、奮發、念、覺知。這就是見清淨勤奮支了。

“虎道族人,什麼是解脫清淨勤奮支呢?

“虎道族人,一位聖弟子具有戒清淨、具有心清淨、具有見清淨,對使人染著的事物心離貪欲,對應要解脫的事物心得解脫,因此而觸證徹底解脫。虎道族人,這就是稱為解脫清淨了。為了得到解脫清淨,他以智慧來完滿那些還沒有完滿的修習而作出欲求、精進、上進、奮進、奮發、念、覺知。這就是解脫清淨勤奮支了。

“虎道族人,世尊.阿羅漢.等正覺有知有見,正確講說這四清淨勤奮支,能使眾生清淨,超越憂悲,滅除苦惱,得正道,證湼槃。”

一九五.婆頗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這時候,尼乾陀.若提子的弟子釋迦人婆頗前往大目犍連尊者那裏,對大目犍連尊者作禮,然後坐在一邊。大目犍連尊者對婆頗說:“婆頗,一個人約束身、約束口、約束意,對無明無欲而生起明,以這個因緣,你認為他有沒有下一生的苦受漏入內心呢?”

“大德,我認為他可能有下一生的苦受漏入內心。大德,過往所作的惡業未報,以這個因緣,我認為他有下一生的苦受漏入內心。”

在大目犍連尊者跟婆頗談話的時候,世尊在黃昏離開靜處前往大堂,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大目犍連尊者說:“目犍連,剛才你們談論的是什麼呢?你們談論到哪裏呢?”

大目犍連尊者把剛才談話的內容一五一十地告訴世尊,然後再說:“大德,當我們在談話的時候,世尊便來到了。”

於是,世尊對婆頗說:“婆頗,如果你認同我所說的,你便認同;如果你反對我所說的,你便反對;如果你不知我所說的說話與義理,你便進一步發問。我們這樣來交談。”

“大德,如果我認同你所說的,我便認同;如果我反對你所說的,我便反對;如果我不知你所說的說話與義理,我便進一步發問。我們這樣來交談。”

“婆頗,你認為怎樣,以作出身行為條件所生起的漏、激盪、熱惱,若一個人不作這些身行,便不會有這些漏、激盪、熱惱;他不造新業,觸受著舊業及使之終止;這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婆頗,以這個因緣,你認為他有沒有下一生的苦受漏入內心呢?”

“大德,我認為沒有。”

“婆頗,你認為怎樣,以作出口行為條件所生起的漏、激盪、熱惱,若一個人不作這些口行,便不會有這些漏、激盪、熱惱;他不造新業,觸受著舊業及使之終止;這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婆頗,以這個因緣,你認為他有沒有下一生的苦受漏入內心呢?”

“大德,我認為沒有。”

“婆頗,你認為怎樣,以作出意行為條件所生起的漏、激盪、熱惱,若一個人不作這些意行,便不會有這些漏、激盪、熱惱;他不造新業,觸受著舊業及使之終止;這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婆頗,以這個因緣,你認為他有沒有下一生的苦受漏入內心呢?”

“大德,我認為沒有。”

“婆頗,你認為怎樣,以無明為條件所生起的漏、激盪、熱惱,若一個人對無明無欲而生起明,便不會有這些漏、激盪、熱惱;他不造新業,觸受著舊業及使之終止;這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婆頗,以這個因緣,你認為他有沒有下一生的苦受漏入內心呢?”

“大德,我認為沒有。”

“婆頗,一位內心徹底解脫的比丘會有六常住:他眼看到色之後不會雀躍、不會悲傷,只是安住在捨、念、覺知之中;耳聽到聲……鼻嗅到香……舌嚐到味……身感到觸……意想到法之後不會雀躍、不會悲傷,只是安住在捨、念、覺知之中。他在感受一個從身體方面所帶來的感受時,知道那是一個從身體方面所帶來的感受;他在感受一個從命方面所帶來的感受時,知道那是一個從命方面所帶來的感受。他知道當身壞命終、壽命完結後,對它們沒有愛喜的各種感受都會平息下來。

“婆頗,就正如以小樹為條件而有樹影,一個人拿著鋤頭和籮走來,他截斷那棵樹的樹根,把那棵樹連根拔起,然後去除所有樹幹上的幼根;他再將小樹斬成碎塊,將碎塊斬成木屑,將木屑風乾和曬乾;他將風乾和曬乾的木屑燒成灰燼,然後再讓大風吹散那些灰燼或把灰燼投下急流;這棵小樹連同樹影被截斷了樹根、被連根拔起,它在將來沒法再生長下去。

“婆頗,同樣地,一位內心徹底解脫的比丘會有六常住:他眼看到色之後不會雀躍、不會悲傷,只是安住在捨、念、覺知之中;耳聽到聲……鼻嗅到香……舌嚐到味……身感到觸……意想到法之後不會雀躍、不會悲傷,只是安住在捨、念、覺知之中。他在感受一個從身體方面所帶來的感受時,知道那是一個從身體方面所帶來的感受;他在感受一個從命方面所帶來的感受時,知道那是一個從命方面所帶來的感受。他知道當身壞命終、壽命完結後,對它們沒有愛喜的各種感受都會平息下來。”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婆頗對他說:“大德,就正如一個想賺取收入而作買賣的人,但他賺不到收入,只為自己帶來疲勞和苦惱。同樣地,我為了取得利益而伴隨愚癡的尼乾陀.若提子,但我取不到利益,只為自己帶來疲勞和苦惱。

“大德,從現在起,所有我對尼乾陀.若提子的淨信都讓它被大風吹散,都讓它被河水的急流沖走。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大德,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一九六.沙羅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大林的尖頂講堂。

這時候,離車人沙羅和無畏一起前往世尊那裏,他們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離車人沙羅對世尊說:“大德,一些沙門婆羅門宣稱:‘有兩種原因來渡流,戒清淨的原因和苦行厭離的原因。’大德,世尊對此怎麼說呢?”

“沙羅,我說,戒清淨是沙門支的其中之一。

“沙羅,那些主張苦行厭離、視苦行厭離為精髓、持續堅守苦行厭離的沙門婆羅門,是沒有能力渡流的。沙羅,還有,那些身行不淨、口行不淨、意行不淨、命不淨的沙門婆羅門,是沒有能力得到無上覺悟的知見的。

“沙羅,就正如一個想渡河的人,拿著利斧進入樹林,在那裏看見一棵正直、整潔、高大的娑羅樹,他斬截了樹根,斬截了樹冠,斬截了枝葉,以斧、以刀、以鉋、以磨石理滑樹幹,然後用那條樹幹來渡河。沙羅,你認為怎樣,那人有沒有能力渡河呢?”

“大德,沒有能力。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德,雖然那條娑羅樹幹的外圍細心理滑,但沒有鉋空,娑羅樹幹會沉下水中,那人將會遭受不幸與災禍。”

“沙羅,同樣地,那些主張苦行厭離、視苦行厭離為精髓、持續堅守苦行厭離的沙門婆羅門,是沒有能力渡流的。沙羅,還有,那些身行不淨、口行不淨、意行不淨、命不淨的沙門婆羅門,是沒有能力得到無上覺悟的知見的。

“沙羅,那些不主張苦行厭離、不視苦行厭離為精髓、不持續堅守苦行厭離的沙門婆羅門,是有能力渡流的。沙羅,還有,那些身行清淨、口行清淨、意行清淨、命清淨的沙門婆羅門,是有能力得到無上覺悟的知見的。

“沙羅,就正如一個想渡河的人,拿著利斧進入樹林,在那裏看見一棵正直、整潔、高大的娑羅樹,他斬截了樹根,斬截了樹冠,斬截了枝葉,以斧、以刀、以鉋理滑樹幹,以鑿、以鉋挖空內裏而造成一條船,再以磨石理滑那條船,紮好槳和舵,然後用那條船來渡河。沙羅,你認為怎樣,那人有沒有能力渡河呢?”

“大德,是有能力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德,那條娑羅樹幹的外圍細心理滑,挖空內裏而造成一條船,紮好槳和舵,船不會沉下水中,那人將會安然到達對岸。”

“沙羅,同樣地,那些不主張苦行厭離、不視苦行厭離為精髓、不持續堅守苦行厭離的沙門婆羅門,是有能力渡流的。沙羅,還有,那些身行清淨、口行清淨、意行清淨、命清淨的沙門婆羅門,是有能力得到無上覺悟的知見的。

“沙羅,即使一個武士有很多弓箭的知識也沒有用,當具有三種質素,才適合王族使用,達到王族的要求,屬王族生活的一部份。這三種質素是什麼呢?

“箭射得遠,身手敏捷,能擊敗強手。

“沙羅,就正如武士的箭要射得遠那樣,同樣地,一位聖弟子要有正定。有正定的聖弟子,對於各種色,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色,都能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我擁有色’、‘我是色’、‘色是一個實我’這回事。對於各種受……對於各種想……對於各種行……對於各種識,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識,都能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我擁有識’、‘我是識’、‘識是一個實我’這回事。

“沙羅,就正如武士的身手要敏捷那樣,同樣地,一位聖弟子要有正見。有正見的聖弟子,能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沙羅,就正如武士要能擊敗強手那樣,同樣地,一位聖弟子要有正解脫。有正解脫的聖弟子,能擊敗強大的無明蘊。”

一九七.末利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末利王后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女士貌醜、外形難看,也貧乏、貧困、貧窮,沒有能力呢?

“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女士貌醜、外形難看,但富足、富貴、富有,有能力呢?

“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女士具有至極的外觀,美麗、好看、美妙,但貧乏、貧困、貧窮,沒有能力呢?

“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女士具有至極的外觀,美麗、好看、美妙,也富足、富貴、富有,有能力呢?”

“末利,一些容易忿怒的女士,易受事情困擾,即使人們說一些小事情,也會使她們惱火、惱怒、苦迫、繃緊,使她們流露忿怒、瞋恚、不滿;她們是些不布施的人,不會將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鋪、房子、油燈布施給沙門或婆羅門;她們常懷嫉妒心,當別人有得著、受照料、受恭敬、受尊重、受禮敬、受供養時,便會生起嫉妒、憎惡,內心受嫉妒的束縛。如果這些女士命終後投生到這裏來,無論在哪裏出生,她們都會貌醜、外形難看,也貧乏、貧困、貧窮,沒有能力。

“末利,一些容易忿怒的女士,易受事情困擾,即使人們說一些小事情,也會使她們惱火、惱怒、苦迫、繃緊,使她們流露忿怒、瞋恚、不滿;她們是些布施的人,會將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鋪、房子、油燈布施給沙門或婆羅門;她們不懷嫉妒心,當別人有得著、受照料、受恭敬、受尊重、受禮敬、受供養時,不會生起嫉妒、憎惡,內心不受嫉妒的束縛。如果這些女士命終後投生到這裏來,無論在哪裏出生,她們都會貌醜、外形難看,但富足、富貴、富有,有能力。

“末利,一些不容易忿怒的女士,不易受事情困擾,即使人們說一些大事情,也不會使她們惱火、惱怒、苦迫、繃緊,不會使她們流露忿怒、瞋恚、不滿;她們是些不布施的人,不會將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鋪、房子、油燈布施給沙門或婆羅門;她們常懷嫉妒心,當別人有得著、受照料、受恭敬、受尊重、受禮敬、受供養時,便會生起嫉妒、憎惡,內心受嫉妒的束縛。如果這些女士命終後投生到這裏來,無論在哪裏出生,她們都會具有至極的外觀,美麗、好看、美妙,但貧乏、貧困、貧窮,沒有能力。

“末利,一些不容易忿怒的女士,不易受事情困擾,即使人們說一些大事情,也不會使她們惱火、惱怒、苦迫、繃緊,不會使她們流露忿怒、瞋恚、不滿;她們是些布施的人,會將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鋪、房子、油燈布施給沙門或婆羅門;她們不懷嫉妒心,當別人有得著、受照料、受恭敬、受尊重、受禮敬、受供養時,不會生起嫉妒、憎惡,內心不受嫉妒的束縛。如果這些女士命終後投生到這裏來,無論在哪裏出生,她們都會具有至極的外觀,美麗、好看、美妙,也富足、富貴、富有,有能力。

“末利,就是這原因和條件,使一些女士貌醜、外形難看,也貧乏、貧困、貧窮,沒有能力。

“末利,就是這原因和條件,使一些女士貌醜、外形難看,但富足、富貴、富有,有能力。

“末利,就是這原因和條件,使一些女士具有至極的外觀,美麗、好看、美妙,但貧乏、貧困、貧窮,沒有能力。

“末利,就是這原因和條件,使一些女士具有至極的外觀,美麗、好看、美妙,也富足、富貴、富有,有能力。”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末利王后對他說:“大德,我之前另一生之中應是個容易忿怒的人,易受事情困擾,即使人們說一些小事情,也會使我惱火、惱怒、苦迫、繃緊,使我流露忿怒、瞋恚、不滿,所以現生我貌醜、外形難看。大德,我之前另一生之中應是個布施的人,會將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鋪、房子、油燈布施給沙門或婆羅門,所以現生我富足、富貴、富有。大德,我之前另一生之中應是個不懷嫉妒心的人,當別人有得著、受照料、受恭敬、受尊重、受禮敬、受供養時,不會生起嫉妒、憎惡,內心不受嫉妒的束縛,所以現生我有能力。

“大德,我身為王族的一員,在女剎帝利、女婆羅門、女居士之中地位是最高的。大德,從現在起,我要做一個不容易忿怒的人,不易受事情困擾,即使人們說一些大事情,也不會使我惱火、惱怒、苦迫、繃緊,不會使我流露忿怒、瞋恚、不滿;我要做一個布施的人,會將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環、香、膏油、床鋪、房子、油燈布施給沙門或婆羅門;我要做一個不懷嫉妒心的人,當別人有得著、受照料、受恭敬、受尊重、受禮敬、受供養時,不會生起嫉妒、憎惡,內心不受嫉妒的束縛。

“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到東西。我皈依大德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夷,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一九八.折磨自己

“比丘們,世上有四種人。是哪四種呢?

“一種人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為。一種人折磨其他眾生,常做折磨其他眾生的行為。一種人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一種人不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他在現生之中平伏、寂滅、清涼、體驗快樂,像梵天那樣生活。

“比丘們,什麼是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為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裸體外道,不跟隨常人的生活習慣,不用缽而只用手來盛載食物吃,不接受別人呼喚過去取的食物,不接受別人呼喚停下來取的食物,不接受別人帶來的食物,不接受專為自己準備的食物,不接受別人邀請供養的食物,不取盤中的食物,不取鍋中的食物,不在門檻間接受食物,不在棒杖間接受食物,不在杵臼間接受食物,不在有兩人在吃食物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懷孕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哺乳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性交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專作布施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狗看守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蒼蠅群集的地方接受食物,不接受魚類,不接受肉類,不飲酒,不飲果酒,不飲米酒。

“他們只去七家化食及只取七口食物,只去六家化食及只取六口食物……以至只去一家化食及只取一口食物;一天化食一次,兩天才化食一次……以至七天才化食一次;一天吃食物一次,兩天才吃食物一次……以至七天才吃食物一次。他們以這方法來修習,直至每逢半個月才吃食物一次。

“他們只吃野菜、麥、生米、野米、水草、穀、米水渣、芝麻、草、牛糞;他們只吃樹下的果子和野果。

“他們穿麻、粗麻、裹屍布、破布、樹皮、羚羊皮、羚羊皮條、吉祥草衣、樹皮衣、木條衣、頭髮衣、馬尾毛衣、貓頭鷹羽毛衣。

“他們是一些修習拔鬚髮的人,常把自己的鬚髮拔除;他們是一些修習長期站立的人,不使用坐具;他們是一些修習長時間蹲下的人,盡力保持蹲下的姿勢;他們是一些修習睡刺床的人,睡在帶有尖刺的床上;他們是一些每天沐浴三次的人,晚上也會到水中沐浴。

“他們修習以上各種的方法,不斷折磨、嚴重折磨這個身體。比丘們,這就是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為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折磨其他眾生,常做折磨其他眾生的行為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屠羊、屠豬等屠夫,捕鳥、捕獸、捕魚等獵師,盜賊、劊子手、獄卒,或做任何血腥、殘忍行業的人。比丘們,這就是折磨其他眾生,常做折磨其他眾生的行為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的人呢?

“比丘們,一些灌頂剎帝利王或有大壇場的婆羅門,在都城東面建造一所新的聚集堂後,剃掉頭髮和鬍鬚,穿上皮革衣,塗上酥油,用鹿角來搔背癢;他與夫人、婆羅門、主祭師一起進入鋪上青草的聚集堂,首先從母牛身上喝一口牛乳,夫人喝第二口,婆羅門與主祭師同喝第三口,再把剩下來小牛賴以生存的牛乳擠乾,用來祭火,他這樣說:‘宰殺多些公牛來祭祀吧,宰殺多些小牛來祭祀吧,宰殺多些小乳牛來祭祀吧,宰殺多些綿羊來祭祀吧,宰殺多些山羊來祭祀吧,斬截多些樹來造祭祀柱吧,收割多些草來作祭祀草吧!’他的僕人、傭人、工人迫於無奈,只好哭泣、臉上帶著淚水地做祭祀的工作。比丘們,這就是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的人了。

“比丘們,什麼是不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在現生之中平伏、寂滅、清涼、體驗快樂,像梵天那樣生活的人呢?

“比丘們,如來出現於世上,是一位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宣說法義;所說的法義開首、中間、結尾都是善美的,有意義、有好的言辭、圓滿、清淨、開示梵行。

“居士或出身於各種種姓的人聽了這些法義之後,對如來生起了敬信;有了這份敬信,他這樣反思:‘在家生活有很多障礙,是塵垢之道;出家生活有如空曠的地方那樣沒有障礙。在家生活不易生活在圓滿、清淨、如螺那樣潔白的梵行之中。讓我剃掉頭髮和鬍鬚,穿著袈裟衣,從家庭生活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吧。’後來,他捨棄所有財富,捨棄所有親屬,剃掉頭髮和鬍鬚,穿著袈裟衣,從家庭生活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

“他成為一位出家人,具有比丘的修學和比丘的正命。他捨棄殺生、遠離殺生,放下棒杖、放下武器,對所有生命都有悲憫心。他捨棄偷盜、遠離偷盜,別人不給的東西便不取,別人不給的東西便不要;有一個不偷盜的清淨心。他捨棄非梵行,他是一個梵行者,遠離性行為這世俗的行為。他捨棄妄語、遠離妄語,他說真話、只說真話、誠實、可信賴、說話沒有前後不一。他捨棄兩舌、遠離兩舌、不會說離間別人的話,他幫助分裂的得到復合、喜歡和合、景仰和合、欣樂和合、說使人和合的話。他捨棄惡口、遠離惡口,無論他說什麼,都柔和、悅耳、和藹、親切、有禮、令人歡喜、令人心悅。他捨棄綺語、遠離綺語,他說適時的話、真實的話、有意義的話、和法有關的話、和律有關的話、有價值的話,他在適當的時候說話,說話有道理,適可而止,對人有益。

“他遠離損害種子和植物的行為;他一天只吃一餐,過了中午不吃東西,遠離非時食;遠離觀看跳舞、唱歌、奏樂、表演;遠離花環、香水、膏油、飾物;遠離豪華的大床;遠離接受金銀錢財;遠離接受穀物;遠離接受生肉;遠離接受婦女;遠離接受僕人;遠離接受禽畜;遠離接受農田;遠離替人做信使;遠離做買賣;遠離欺騙的量秤;遠離賄賂、欺騙、詐騙;遠離傷害、殺害、綑綁、攔劫、搶掠。

“他對能蔽體的衣服知足、對能果腹的食物知足,無論去哪裏,都只是和衣缽隨行。就正如雀鳥和牠的羽翼,無論雀鳥飛去哪裏,都只是和雙翼隨行。同樣地,一位比丘對能蔽體的衣服知足、對能果腹的食物知足,無論去哪裏,都只是和衣缽隨行。他具有聖者之戒蘊,親身體驗沒有過失之樂。

“他在眼看到色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眼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眼根,守護眼根,修習眼根律儀。

“他在耳聽到聲……

“他在鼻嗅到香……

“他在舌嚐到味……

“他在身感到觸……

“他在意想到法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意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意根,守護意根,修習意根律儀。他具有聖者之根律儀,親身體驗無染之樂。

“他在往還的時候,對往還有覺知;在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的時候,對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有覺知;在屈伸身體的時候,對屈伸身體有覺知;在穿衣持缽的時候,對穿衣持缽有覺知;在飲食、咀嚼、感受味覺的時候,對飲食、咀嚼、感受味覺有覺知;在大便、小便的時候,對大便、小便有覺知;在行走、站立、坐下、睡覺、睡醒、說話、靜默的時候,對行走、站立、坐下、睡覺、睡醒、說話、靜默有覺知。

“他具有聖者之戒蘊、聖者之根律儀、聖者之念和覺知,居住在叢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的住處之中。他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然後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

“他捨棄世上的貪欲,超越貪欲;內心清除了貪欲。

“他捨棄瞋恚,心中沒有瞋恚,只有利益和悲憫所有眾生;內心清除了瞋恚。

“他捨棄昏睡,超越昏睡,有光明想,有念和覺知;內心清除了昏睡。

“他捨棄掉悔,沒有激盪,有一個內裏平靜的心;內心清除了掉悔。

“他捨棄疑惑,超越疑惑,沒有疑惑;內心清除了對善法的疑惑。

“他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

“當他的內心有定、清淨、明晰、沒有斑點、沒有污染、柔軟、受駕馭、安住、不動搖時,把心導向漏盡智。他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他如實知道什麼是漏,如實知道什麼是漏集,如實知道什麼是漏滅,如實知道什麼是漏滅之道。當他有了以上的知見時,心便從欲漏、有漏、無明漏之中解脫出來。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他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比丘們,這就是不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眾生的行為;在現生之中平伏、寂滅、清涼、體驗快樂,像梵天那樣生活的人了。

“比丘們,世上有這四種人。”

一九九.渴愛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渴愛的網、渴愛的輪轉、渴愛的追逐、渴愛的黏著,世間的眾生受此蒙蔽、遮蔽,就像一個打結的繩球、一個鳥巢、一堆纏繞的蘆葦草那樣在世間糾纏不清,因此不能超脫輪迴,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比丘們,什麼是渴愛的網、渴愛的輪轉、渴愛的追逐、渴愛的黏著呢?

“比丘們,有十八種內在的渴愛活動,有十八種外在的渴愛活動。

“什麼是十八種內在的渴愛活動呢?

“比丘們,一個人心想:‘有我、我是那樣、我是這樣、我是另一樣、我常恆、我斷滅,會有我、我會那樣、我會這樣、我會另一樣,想有我、我想那樣、我想這樣、我想另一樣,將會有我、我將會那樣、我將會這樣、我將會另一樣。’這就是十八種內在的渴愛活動了。

“什麼是十八種外在的渴愛活動呢?

“比丘們,一個人心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有我、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是那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是這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是另一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常恆、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斷滅,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會有我、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會那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會這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會另一樣,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有我、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那樣、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這樣、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另一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將會有我、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將會那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將會這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將會另一樣。’這就是十八種外在的渴愛活動了。

“有十八種內在的渴愛活動,有十八種外在的渴愛活動,合共稱為三十六種渴愛活動。過去有這三十六種渴愛活動,未來有這三十六種渴愛活動,現在有這三十六種渴愛活動,一共有一百零八種渴愛活動。

“比丘們,有這渴愛的網、渴愛的輪轉、渴愛的追逐、渴愛的黏著,世間的眾生受此蒙蔽、遮蔽,就像一個打結的繩球、一個鳥巢、一堆纏繞的蘆葦草那樣在世間糾纏不清,因此不能超脫輪迴,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二零零.愛意

“比丘們,有四種生。是哪四種呢?

“由愛意生愛意、由愛意生瞋恚、由瞋恚生愛意、由瞋恚生瞋恚。

“比丘們,什麼是由愛意生愛意呢?

“比丘們,某甲覺得某乙使人悅樂、戀棧、歡喜,有其他一些人對某乙作出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行為,某甲心想:‘我覺得某乙使人悅樂、戀棧、歡喜,有其他一些人對某乙作出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行為。’某甲對其他那些人心生愛意。比丘們,這就是由愛意生愛意了。

“比丘們,什麼是由愛意生瞋恚呢?

“比丘們,某甲覺得某乙使人悅樂、戀棧、歡喜,有其他一些人對某乙作出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行為,某甲心想:‘我覺得某乙使人悅樂、戀棧、歡喜,有其他一些人對某乙作出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行為。’某甲對其他那些人心生瞋恚。比丘們,這就是由愛意生瞋恚了。

“比丘們,什麼是由瞋恚生愛意呢?

“比丘們,某甲覺得某乙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有其他一些人對某乙作出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行為,某甲心想:‘我覺得某乙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有其他一些人對某乙作出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的行為。’某甲對其他那些人心生愛意。比丘們,這就是由瞋恚生愛意了。

“比丘們,什麼是由瞋恚生瞋恚呢?

“比丘們,某甲覺得某乙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有其他一些人對某乙作出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行為,某甲心想:‘我覺得某乙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有其他一些人對某乙作出使人悅樂、戀棧、歡喜的行為。’某甲對其他那些人心生瞋恚。比丘們,這就是由瞋恚生瞋恚了。

“比丘們,有這四種生。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在這個時候,由愛意生愛意的心境是不會出現的,由愛意生瞋恚的心境是不會出現的,由瞋恚生愛意的心境是不會出現的,由瞋恚生瞋恚的心境是不會出現的。

“……二禪……

“……三禪……

“比丘們,一位比丘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在這個時候,由愛意生愛意的心境是不會出現的,由愛意生瞋恚的心境是不會出現的,由瞋恚生愛意的心境是不會出現的,由瞋恚生瞋恚的心境是不會出現的。

“比丘們,一位比丘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在這個時候,會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由愛意生愛意的心境、由愛意生瞋恚的心境、由瞋恚生愛意的心境、由瞋恚生瞋恚的心境。

“比丘們,這樣的比丘稱為一位既沒有投入也沒有排斥的比丘,他沒有煙薰、沒有燃點、沒有燃燒。

“比丘們,什麼是一個投入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視色為:‘色在實我之外’、‘實我具有色’、‘色在實我之中’或‘實我在色之中’。他視受……他視想……他視行……他視識為:‘識在實我之外’、‘實我具有識’、‘識在實我之中’或‘實我在識之中’。比丘們,這就是一個投入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不投入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視色為:‘沒有色在實我之外這回事’、‘沒有實我具有色這回事’、‘沒有色在實我之中這回事’、‘沒有實我在色之中這回事’。他視受……他視想……他視行……他視識為:‘沒有識在實我之外這回事’、‘沒有實我具有識這回事’、‘沒有識在實我之中這回事’、‘沒有實我在識之中這回事’。比丘們,這就是一位不投入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個有排斥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以責罵回應別人的責罵,以忿恨回應別人的忿恨,以爭執回應別人的爭執。比丘們,這就是一個有排斥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沒有排斥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不會以責罵回應別人的責罵,不會以忿恨回應別人的忿恨,不會以爭執回應別人的爭執。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沒有排斥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個有煙薰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心想:‘有我、我是那樣、我是這樣、我是另一樣、我常恆、我斷滅,會有我、我會那樣、我會這樣、我會另一樣,想有我、我想那樣、我想這樣、我想另一樣,將會有我、我將會那樣、我將會這樣、我將會另一樣。’比丘們,這就是一個有煙薰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沒有煙薰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不會心想:‘有我、我是那樣、我是這樣、我是另一樣、我常恆、我斷滅,會有我、我會那樣、我會這樣、我會另一樣,想有我、我想那樣、我想這樣、我想另一樣,將會有我、我將會那樣、我將會這樣、我將會另一樣。’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沒有煙薰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個有燃點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心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有我、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是那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是這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是另一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常恆、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斷滅,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會有我、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會那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會這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會另一樣,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有我、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那樣、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這樣、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另一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將會有我、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將會那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將會這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將會另一樣。’比丘們,這就是一個有燃點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沒有燃點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不會心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有我、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是那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是這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是另一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常恆、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斷滅,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會有我、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會那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會這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會另一樣,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有我、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那樣、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這樣、想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另一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將會有我、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將會那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將會這樣、外在有些東西使到我將會另一樣。’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沒有燃點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個有燃燒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不能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我慢。比丘們,這就是一個有燃燒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沒有燃燒的比丘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我慢。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沒有燃燒的比丘了。”

第二十大品完

二零一.戒學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不善的人和更不善的人,善人和更善的人。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比丘們,什麼是不善的人呢?一些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的人,這稱為不善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不善的人呢?一些自己殺生也教人殺生、自己偷盜也教人偷盜、自己邪淫也教人邪淫、自己妄語也教人妄語、自己飲酒也教人飲酒的人,這稱為更不善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善人呢?一些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人,這稱為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善的人呢?一些自己不殺生也教人不殺生、自己不偷盜也教人不偷盜、自己不邪淫也教人不邪淫、自己不妄語也教人不妄語、自己不飲酒也教人不飲酒的人,這稱為更善的人。”

二零二.沒有信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不善的人和更不善的人,善人和更善的人。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比丘們,什麼是不善的人呢?一些沒有信、沒有慚、沒有愧、沒有聞、懈怠、失念、劣慧的人,這稱為不善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不善的人呢?一些自己沒有信也教人沒有信、自己沒有慚也教人沒有慚、自己沒有愧也教人沒有愧、自己沒有聞也教人沒有聞、自己懈怠也教人懈怠、自己失念也教人失念、自己劣慧也教人劣慧的人,這稱為更不善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善人呢?一些有信、有慚、有愧、多聞、作出精進、具有念、有智慧的人,這稱為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善的人呢?一些自己有信也教人有信、自己有慚也教人有慚、自己有愧也教人有愧、自己多聞也教人多聞、自己作出精進也教人作出精進、自己具有念也教人具有念、自己有智慧也教人有智慧的人,這稱為更善的人。”

二零三.七種損害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不善的人和更不善的人,善人和更善的人。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比丘們,什麼是不善的人呢?一些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的人,這稱為不善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不善的人呢?一些自己殺生也教人殺生、自己偷盜也教人偷盜、自己邪淫也教人邪淫、自己妄語也教人妄語、自己兩舌也教人兩舌、自己惡口也教人惡口、自己綺語也教人綺語的人,這稱為更不善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善人呢?一些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的人,這稱為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善的人呢?一些自己不殺生也教人不殺生、自己不偷盜也教人不偷盜、自己不邪淫也教人不邪淫、自己不妄語也教人不妄語、自己不兩舌也教人不兩舌、自己不惡口也教人不惡口、自己不綺語也教人不綺語的人,這稱為更善的人。”

二零四.十種業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不善的人和更不善的人,善人和更善的人。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比丘們,什麼是不善的人呢?一些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的人,這稱為不善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不善的人呢?一些自己殺生也教人殺生、自己偷盜也教人偷盜、自己邪淫也教人邪淫、自己妄語也教人妄語、自己兩舌也教人兩舌、自己惡口也教人惡口、自己綺語也教人綺語、自己貪欲也教人貪欲、自己瞋恚也教人瞋恚、自己邪見也教人邪見的人,這稱為更不善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善人呢?一些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的人,這稱為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善的人呢?一些自己不殺生也教人不殺生、自己不偷盜也教人不偷盜、自己不邪淫也教人不邪淫、自己不妄語也教人不妄語、自己不兩舌也教人不兩舌、自己不惡口也教人不惡口、自己不綺語也教人不綺語、自己不貪欲也教人不貪欲、自己不瞋恚也教人不瞋恚、自己正見也教人正見的人,這稱為更善的人。”

二零五.八正道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不善的人和更不善的人,善人和更善的人。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比丘們,什麼是不善的人呢?一些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的人,這稱為不善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不善的人呢?一些自己邪見也教人邪見、自己邪思維也教人邪思維、自己邪語也教人邪語、自己邪業也教人邪業、自己邪命也教人邪命、自己邪精進也教人邪精進、自己邪念也教人邪念、自己邪定也教人邪定的人,這稱為更不善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善人呢?一些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人,這稱為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善的人呢?一些自己正見也教人正見、自己正思維也教人正思維、自己正語也教人正語、自己正業也教人正業、自己正命也教人正命、自己正精進也教人正精進、自己正念也教人正念、自己正定也教人正定的人,這稱為更善的人。”

二零六.十道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不善的人和更不善的人,善人和更善的人。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比丘們,什麼是不善的人呢?一些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脫的人,這稱為不善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不善的人呢?一些自己邪見也教人邪見、自己邪思維也教人邪思維、自己邪語也教人邪語、自己邪業也教人邪業、自己邪命也教人邪命、自己邪精進也教人邪精進、自己邪念也教人邪念、自己邪定也教人邪定、自己邪智也教人邪智、自己邪解脫也教人邪解脫的人,這稱為更不善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善人呢?一些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脫的人,這稱為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善的人呢?一些自己正見也教人正見、自己正思維也教人正思維、自己正語也教人正語、自己正業也教人正業、自己正命也教人正命、自己正精進也教人正精進、自己正念也教人正念、自己正定也教人正定、自己正智也教人正智、自己正解脫也教人正解脫的人,這稱為更善的人。”

二零七.邪惡之一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邪惡的人和更邪惡的人,善美的人和更善美的人。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比丘們,什麼是邪惡的人呢?一些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的人,這稱為邪惡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邪惡的人呢?一些自己殺生也教人殺生、自己偷盜也教人偷盜、自己邪淫也教人邪淫、自己妄語也教人妄語、自己兩舌也教人兩舌、自己惡口也教人惡口、自己綺語也教人綺語、自己貪欲也教人貪欲、自己瞋恚也教人瞋恚、自己邪見也教人邪見的人,這稱為更邪惡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善美的人呢?一些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的人,這稱為善美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善美的人呢?一些自己不殺生也教人不殺生、自己不偷盜也教人不偷盜、自己不邪淫也教人不邪淫、自己不妄語也教人不妄語、自己不兩舌也教人不兩舌、自己不惡口也教人不惡口、自己不綺語也教人不綺語、自己不貪欲也教人不貪欲、自己不瞋恚也教人不瞋恚、自己正見也教人正見的人,這稱為更善美的人。”

二零八.邪惡之二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邪惡的人和更邪惡的人,善美的人和更善美的人。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比丘們,什麼是邪惡的人呢?一些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脫的人,這稱為邪惡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邪惡的人呢?一些自己邪見也教人邪見、自己邪思維也教人邪思維、自己邪語也教人邪語、自己邪業也教人邪業、自己邪命也教人邪命、自己邪精進也教人邪精進、自己邪念也教人邪念、自己邪定也教人邪定、自己邪智也教人邪智、自己邪解脫也教人邪解脫的人,這稱為更邪惡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善美的人呢?一些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脫的人,這稱為善美的人。

“比丘們,什麼是更善美的人呢?一些自己正見也教人正見、自己正思維也教人正思維、自己正語也教人正語、自己正業也教人正業、自己正命也教人正命、自己正精進也教人正精進、自己正念也教人正念、自己正定也教人正定、自己正智也教人正智、自己正解脫也教人正解脫的人,這稱為更善美的人。”

二零九.邪惡法之一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邪惡法的人和更邪惡法的人,善美法的人和更善美法的人……(除了“邪惡”改作“邪惡法”及“善美”改作“善美法”之外,其餘部份跟二零七經相同)……

二一零.邪惡法之二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邪惡法的人和更邪惡法的人,善美法的人和更善美法的人……(除了“邪惡”改作“邪惡法”及“善美”改作“善美法”之外,其餘部份跟二零八經相同)……

第二十一善人品完

二一一.大眾

“比丘們,有四種污濁大眾。是哪四種呢?

“戒行不好、本性邪惡的污濁比丘大眾,戒行不好、本性邪惡的污濁比丘尼大眾,戒行不好、本性邪惡的污濁優婆塞大眾,戒行不好、本性邪惡的污濁優婆夷大眾。

“比丘們,有這四種污濁大眾。

“比丘們,有四種光亮大眾。是哪四種呢?

“具有戒行、本性善良的光亮比丘大眾,具有戒行、本性善良的光亮比丘尼大眾,具有戒行、本性善良的光亮優婆塞大眾,具有戒行、本性善良的光亮優婆夷大眾。

“比丘們,有這四種光亮大眾。”

二一二.邪見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邪見。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正見。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二一三.不知恩圖報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不知恩圖報。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知恩圖報。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二一四.殺生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二一五.正道之一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二一六.正道之二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二一七.宣說之一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不見的說見、不聞的說聞、不覺的說覺、不知的說知。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不見的說不見、不聞的說不聞、不覺的說不覺、不知的說不知。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二一八.宣說之二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見的說不見、聞的說不聞、覺的說不覺、知的說不知。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見的說見、聞的說聞、覺的說覺、知的說知。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二一九.無慚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沒有信、戒行不好、沒有慚、沒有愧。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有信、具有戒行、有慚、有愧。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二二零.劣慧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沒有信、戒行不好、懈怠、劣慧。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有信、具有戒行、作出精進、有智慧。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第二十二光亮品完

二二一.惡行

“比丘們,有四種口惡行。是哪四種呢?

“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比丘們,有這四種口惡行。

“比丘們,有四種口善行。是哪四種呢?

“真實語、不兩舌、柔和語、有修養的說話。

“比丘們,有這四種口善行。”

二二二.邪見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就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不善的人,他過著傷害和損毀的生活,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罪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邪見。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就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不善的人,他過著傷害和損毀的生活,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罪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就是一位智者、成熟的人、善人,他過著不傷害和不損毀的生活,不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福德。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正見。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就是一位智者、成熟的人、善人,他過著不傷害和不損毀的生活,不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福德。”

二二三.不知恩圖報

……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不知恩圖報……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知恩圖報……(除了四種東西不同之外,其餘部份跟二二二經相同)……

二二四.殺生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除了四種東西不同之外,其餘部份跟二二二經相同)……

二二五.正道之一及二

(一)

……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除了四種東西不同之外,其餘部份跟二二二經相同)……

(二)

……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除了四種東西不同之外,其餘部份跟二二二經相同)……

二二六.宣說之一

……不見的說見、不聞的說聞、不覺的說覺、不知的說知……不見的說不見、不聞的說不聞、不覺的說不覺、不知的說不知……(除了四種東西不同之外,其餘部份跟二二二經相同。下同)……

二二七.宣說之二

……見的說不見、聞的說不聞、覺的說不覺、知的說不知……見的說見、聞的說聞、覺的說覺、知的說知……

二二八.無慚

……沒有信、戒行不好、沒有慚、沒有愧……有信、具有戒行、有慚、有愧……

二二九.劣慧

……沒有信、戒行不好、懈怠、劣慧……有信、具有戒行、作出精進、有智慧……

二三零.詩人

“比丘們,有四種詩人。是哪四種呢?

“經反思而誦說的詩人、經聽聞而誦說的詩人、為人帶來得益而誦說的詩人、即興而又達義的詩人。

“比丘們,有這四種詩人。”

第二十三善行品完

二三一.簡略

“比丘們,我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宣說四種業。是哪四種呢?

“帶來黑報的黑業;帶來白報的白業;帶來黑白報的黑白業;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

“比丘們,我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宣說這四種業。”

二三二.詳細

“比丘們,我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宣說四種業。是哪四種呢?

“帶來黑報的黑業;帶來白報的白業;帶來黑白報的黑白業;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

“比丘們,什麼是帶來黑報的黑業呢?

“比丘們,一些人常做苦迫的身行、苦迫的口行、苦迫的意行。因他們常做苦迫的身、口、意行,之後便會投生在一個苦迫的世間之中,在那裏接觸苦迫的事物。因他們接觸苦迫的事物,所以帶來唯苦無樂的苦迫感受,就正如地獄的眾生那樣。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帶來黑報的黑業了。

“比丘們,什麼是帶來白報的白業呢?

“比丘們,一些人常做平和的身行、平和的口行、平和的意行。因他們常做平和的身、口、意行,之後便會投生在一個平和的世間之中,在那裏接觸平和的事物。因他們接觸平和的事物,所以帶來唯樂無苦的平和感受,就正如遍淨天那樣。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帶來白報的白業了。

“比丘們,什麼是帶來黑白報的黑白業呢?

“比丘們,一些人常做苦迫的身行也常做平和的身行,常做苦迫的口行也常做平和的口行,常做苦迫的意行也常做平和的意行。因他們常做苦迫的身、口、意行,也常做平和的身、口、意行,之後便會投生在一個既有苦迫也有平和的世間之中,在那裏既接觸苦迫的事物也接觸平和的事物。因他們既接觸苦迫的事物也接觸平和的事物,所以帶來苦樂夾雜的感受,就正如一些人、一些天、一些惡趣眾生那樣。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帶來黑白報的黑白業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呢?

“比丘們,無論任何帶來黑報的黑業,都立心捨棄它;無論任何帶來白報的白業,都立心捨棄它;無論任何帶來黑白報的黑白業,都立心捨棄它。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了。

“比丘們,我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宣說這四種業。”

二三三.須那迦延

這時候,釋迦人目犍連婆羅門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喬答摩賢者,在數天之前,須那迦延婆羅門學童前來我那裏,然後對我說:‘世間依業而有,世人持續在造業。喬答摩沙門宣說不造所有業,這樣說就是在說世間的斷滅。’”

“婆羅門,我記得從沒跟須那迦延婆羅門學童見過面,又何來對他說那些話呢?

“婆羅門,我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宣說四種業。是哪四種呢?

“帶來黑報的黑業;帶來白報的白業;帶來黑白報的黑白業;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

“婆羅門,什麼是帶來黑報的黑業呢……(跟二三二經同)……

二三四.戒學

(一)

“比丘們,我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宣說四種業。是哪四種呢?

“帶來黑報的黑業;帶來白報的白業;帶來黑白報的黑白業;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

“比丘們,什麼是帶來黑報的黑業呢?

“比丘們,一些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帶來黑報的黑業了。

“比丘們,什麼是帶來白報的白業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帶來白報的白業了。

“比丘們,什麼是帶來黑白報的黑白業呢?

“比丘們,一些人常做苦迫的身行也常做平和的身行……(跟二三二經同)……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帶來黑白報的黑白業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呢?

“比丘們,無論任何帶來黑報的黑業……(跟二三二經同)……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了。

(二)

“比丘們,我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宣說四種業。是哪四種呢?

“帶來黑報的黑業;帶來白報的白業;帶來黑白報的黑白業;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

“比丘們,什麼是帶來黑報的黑業呢?

“比丘們,一些人取去母親的性命、取去父親的性命、取去阿羅漢的性命、以傷害心令如來流血、分裂僧團。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帶來黑報的黑業了。

“比丘們,什麼是帶來白報的白業呢?

“比丘們,一些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帶來白報的白業了。

“比丘們,什麼是帶來黑白報的黑白業呢?

“比丘們,一些人常做苦迫的身行也常做平和的身行……(跟二三二經同)……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帶來黑白報的黑白業了。

“比丘們,什麼是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呢?

“比丘們,無論任何帶來黑報的黑業……(跟二三二經同)……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了。”

二三五.聖道

……(前部份跟二三二經同)……比丘們,什麼是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呢?

“比丘們,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了。

“比丘們,我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宣說這四種業。”

二三六.覺支

……(前部份跟二三二經同)……比丘們,什麼是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呢?

“比丘們,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猗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既不帶來黑報也不帶來白報的業,是帶來業盡的業了。

“比丘們,我親身證得無比智,然後宣說這四種業。”

二三七.受譴責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受譴責的身業,受譴責的口業,受譴責的意業,受譴責的見。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不受譴責的身業,不受譴責的口業,不受譴責的意業,不受譴責的見。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二三八.有害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有害的身業,有害的口業,有害的意業,有害的見。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有益的身業,有益的口業,有益的意業,有益的見。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二三九.沙門

“比丘們,你們要這樣作獅子吼:‘只有這裏才有第一沙門、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其他的教法是沒有沙門的,缺乏沙門的。’

“比丘們,什麼是第一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斷除三結,成為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這就是第一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第二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斷除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成為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這就是第二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第三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斷除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這就是第三沙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第四沙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這就是第四沙門了。

“比丘們,你們要這樣作獅子吼:‘只有這裏才有第一沙門、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其他的教法是沒有沙門的,缺乏沙門的。’”

二四零.善人利益

“比丘們,依止善人,可帶來四種利益。是哪四種呢?

“聖戒的提昇,聖定的提昇,聖慧的提昇,聖解脫的提昇。

“比丘們,依止善人,可帶來這四種利益。”

第二十四業品完

二四一.犯戒之一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睒彌的瞿尸陀園。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阿難尊者說:“阿難,在僧團中那個諍訟平息了嗎?”

“大德,那個諍訟怎會平息呢!大德,那個阿那律陀尊者的共住巴希耶用盡各種方法來分裂僧團,令阿那律陀尊者好像一句話也不能說那樣!”

“阿難,何時會需要到阿那律陀在僧團中處理諍訟呢!阿難,任何生起的諍訟,不是所有都被舍利弗和目犍連平息的嗎!

“阿難,惡比丘樂於分裂僧團是為了四種目的。是哪四種呢?

“阿難,一個戒行不好、本性邪惡、不淨、行為墮落、不光明磊落、非沙門而自稱沙門、非梵行者而自稱梵行者、內在腐化、充滿男女欲、沒有用處的惡比丘心想:‘人們知道我戒行不好、本性邪惡、不淨、行為墮落、不光明磊落、非沙門而自稱沙門、非梵行者而自稱梵行者、內在腐化、充滿男女欲、沒有用處,如果僧團和合,我便會受檢舉;如果僧團不和,我便不受檢舉。’阿難,這是惡比丘樂於分裂僧團的第一種目的。

“阿難,再者,一個帶著邪見、具有邊見的惡比丘心想:‘人們知道我帶著邪見、具有邊見,如果僧團和合,我便會受檢舉;如果僧團不和,我便不受檢舉。’阿難,這是惡比丘樂於分裂僧團的第二種目的。

“阿難,再者,一個邪命、以不正確的方式來謀生活命的惡比丘心想:‘人們知道我邪命、以不正確的方式來謀生活命,如果僧團和合,我便會受檢舉;如果僧團不和,我便不受檢舉。’阿難,這是惡比丘樂於分裂僧團的第三種目的。

“阿難,再者,一個貪著得著、供養、名聲的惡比丘心想:‘人們知道我貪著得著、供養、名聲,如果僧團和合,我便會受檢舉;如果僧團不和,我便不受檢舉。’阿難,這是惡比丘樂於分裂僧團的第四種目的。

“阿難,惡比丘樂於分裂僧團是為了這四種目的。”

二四二.犯戒之二

“比丘們,有四種犯戒的怖畏。是哪四種呢?

“比丘們,就正如衙差捉到一個盜賊罪犯到國王面前,說:‘大王,這是一個盜賊罪犯,請你對他作出判罰吧。’國王對那個衙差說:‘賢者,來吧,你拿粗繩綁著這個人,雙手反綁在背後,剃光他的頭,然後作出駭人的聲音,敲打鼓鈸,押他遊街示眾,之後推出南城門斬首吧。’衙差按國王吩咐,拿粗繩綁著那個盜賊罪犯,雙手反綁在背後,剃光他的頭,然後作出駭人的聲音,敲打鼓鈸,押他遊街示眾,之後推出南城門斬首。站在旁邊的人看到這情形,心想:‘這人真的是做惡業,現在遭受譴責與斬首了!我真的是不敢做這些會遭譴責與斬首的惡業!’比丘們,同樣地,任何比丘或比丘尼要對斷頭罪建立這種深刻的怖畏想:現在不要犯斷頭罪,將來不要犯斷頭罪!若犯了斷頭罪,便要受如法處分!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人穿上黑衣、披頭散髮、肩膀頂著棍棒,然後前往人數眾多的人群中說:‘大德們,我做了惡業,現應遭受譴責與棒罰!我願受賢者的懲罰!’站在旁邊的人看到這情形,心想:‘這人真的是做惡業,現在遭受譴責與棒罰了!我真的是不敢做這些會遭譴責與棒罰的惡業!’比丘們,同樣地,任何比丘或比丘尼要對眾決斷罪建立這種深刻的怖畏想:現在不要犯眾決斷罪,將來不要犯眾決斷罪!若犯了眾決斷罪,便要受如法處分!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人穿上黑衣、披頭散髮、肩膀頂著一袋灰,然後前往人數眾多的人群中說:‘大德們,我做了惡業,現應遭受譴責與撒灰!我願受賢者的懲罰!’站在旁邊的人看到這情形,心想:‘這人真的是做惡業,現在遭受譴責與撒灰了!我真的是不敢做這些會遭譴責與撒灰的惡業!’比丘們,同樣地,任何比丘或比丘尼要對應懺悔罪建立這種深刻的怖畏想:現在不要犯應懺悔罪,將來不要犯應懺悔罪!若犯了應懺悔罪,便要受如法處分!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人穿上黑衣、披頭散髮,然後前往人數眾多的人群中說:‘大德們,我做了惡業,現應遭受譴責與責備!我願受賢者的懲罰!’站在旁邊的人看到這情形,心想:‘這人真的是做惡業,現在遭受譴責與責備了!我真的是不敢做這些會遭譴責與責備的惡業!’比丘們,同樣地,任何比丘或比丘尼要對向彼悔罪建立這種深刻的怖畏想:現在不要犯向彼悔罪,將來不要犯向彼悔罪!若犯了向彼悔罪,便要受如法處分!

“比丘們,有這四種犯戒的怖畏。”

二四三.學處利益

“比丘們,生活在梵行之中的人,以學處為利益,以智慧為上,以解脫為心髓,以念為主導。

“比丘們,什麼是以學處為利益呢?

“比丘們,我為弟子制訂學處,這是一種正行,目的是令沒有淨信的人心生淨信,令有淨信的人淨信更加增長。他們在這些學處之中著手修習,做一個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的人,經持續的修習,能令沒有淨信的人心生淨信,令有淨信的人淨信更加增長。

“比丘們,再者,我為弟子制訂學處,這是梵行的基礎,目的是將各種苦徹底盡除。他們在這些學處之中著手修習,做一個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的人,經持續的修習,能將各種苦徹底盡除。

“比丘們,這就是以學處為利益了。

“比丘們,什麼是以智慧為上呢?

“比丘們,我為弟子宣說將各種苦徹底盡除的法。他們以智慧仔細察看這些法,經持續的修習,能將各種苦徹底盡除。

“比丘們,這就是以智慧為上了。

“比丘們,什麼是以解脫為心髓呢?

“比丘們,我為弟子宣說將各種苦徹底盡除的法。他們觸證這些解脫法,經持續的修習,能將各種苦徹底盡除。

“比丘們,這就是以解脫為心髓了。

“比丘們,什麼是以念為主導呢?

“比丘們,他們內心善保持念,令還沒有圓滿的正行得到圓滿,或令已圓滿的正行得到智慧攝持。他們內心善保持念,令還沒有圓滿的梵行基礎得到圓滿,或令已圓滿的梵行基礎得到智慧攝持。他們內心善保持念,令還沒有仔細察看的法得到以智慧來仔細察看,或令已仔細察看的法得到智慧攝持。他們內心善保持念,令還沒有觸證的解脫法得到觸證,或令已觸證的解脫法得到智慧攝持。

“比丘們,這就是以念為主導了。

“比丘們,生活在梵行之中的人,以學處為利益,以智慧為上,以解脫為心髓,以念為主導。以上所說的,都是建基於此。”

二四四.臥姿

“比丘們,有四種臥姿。是哪四種呢?

“亡者臥、貪欲臥、獅子臥、如來臥。

“比丘們,什麼是亡者臥呢?

“比丘們,亡者通常都是仰臥的。比丘們,這稱為亡者臥。

“比丘們,什麼是貪欲臥呢?

“比丘們,貪欲的人通常是向左側而臥的。比丘們,這稱為貪欲臥。

“比丘們,什麼是獅子臥呢?

“比丘們,獅子是野獸之王,牠是向右側而臥的。牠在臥時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之上,尾巴放在大腿上,在醒來時,昇起上身,然後環視身後,如果看見身體不端正、不整齊,內心會不高興;如果看見身體沒有不端正、沒有不整齊,內心會高興。比丘們,這稱為獅子臥。

“比丘們,什麼是如來臥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內心離開了五欲、離開了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初禪。他平息了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他進入了二禪。他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他進入了三禪。他滅除了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他進入了四禪。以這種心境而臥,比丘們,這稱為如來臥。

“比丘們,有這四種臥姿。”

二四五.值得建塔

“比丘們,有四種人值得為他們興建塔。哪四種人呢?

“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辟支佛、如來的弟子、轉輪王。

“比丘們,這四種人值得為他們興建塔。”

二四六.智慧增長及幫助很大

(一)

“比丘們,有四種東西能帶來智慧增長。是哪四種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這四種東西能帶來智慧增長。

(二)

“比丘們,有四種東西對人幫助很大。是哪四種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這四種東西對人幫助很大。”

二四七.宣說之一

“比丘們,有四種非聖者的宣說。是哪四種呢?

“不見的說見、不聞的說聞、不覺的說覺、不知的說知。

“比丘們,有這四種非聖者的宣說。”

二四八.宣說之二

“比丘們,有四種聖者的宣說。是哪四種呢?

“不見的說不見、不聞的說不聞、不覺的說不覺、不知的說不知。

“比丘們,有這四種聖者的宣說。”

二四九.宣說之三

“比丘們,有四種非聖者的宣說。是哪四種呢?

“見的說不見、聞的說不聞、覺的說不覺、知的說不知。

“比丘們,有這四種非聖者的宣說。”

二五零.宣說之四

“比丘們,有四種聖者的宣說。是哪四種呢?

“見的說見、聞的說聞、覺的說覺、知的說知。

“比丘們,有這四種聖者的宣說。”

第二十五犯戒怖畏品完

二五一.無比智

“比丘們,有四種法。是哪四種呢?

“應以無比智來遍知的法,應以無比智來斷除的法,應以無比智來修習的法,應以無比智來證得的法。

“比丘們,什麼是應以無比智來遍知的法呢?這稱為五取蘊。比丘們,這就是應以無比智來遍知的法了。

“比丘們,什麼是應以無比智來斷除的法呢?無明、有愛。比丘們,這就是應以無比智來斷除的法了。

“比丘們,什麼是應以無比智來修習的法呢?止、觀。比丘們,這就是應以無比智來修習的法了。

“比丘們,什麼是應以無比智來證得的法呢?明、解脫。比丘們,這就是應以無比智來證得的法了。

“比丘們,有這四種法。”

二五二.尋求之一及二

(一)

“比丘們,有四種非聖者的尋求。是哪四種呢?

“一個自己在老法之中而尋求老法的人,一個自己在病法之中而尋求病法的人,一個自己在死法之中而尋求死法的人,一個自己在污染法之中而尋求污染法的人。

“比丘們,有這四種非聖者的尋求。

(二)

“比丘們,有四種聖者的尋求。是哪四種呢?

“一個自己在老法之中而知道老法的過患、尋求無老的境界、尋求無上安穩的湼槃的人。一個自己在病法之中而知道病法的過患、尋求無病的境界、尋求無上安穩的湼槃的人。一個自己在死法之中而知道死法的過患、尋求無死的境界、尋求無上安穩的湼槃的人。一個自己在污染法之中而知道污染法的過患、尋求無污染的境界、尋求無上安穩的湼槃的人。

“比丘們,有這四種聖者的尋求。”

二五三.四攝

“比丘們,有四攝。什麼是四攝呢?

“布施、愛語、利行、同利。

“比丘們,有這四攝。”

二五四.摩倫迦子

這時候,摩倫迦子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如果世尊為我簡略地說法就好了。當我聽了世尊的法義後,便會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來修習。”

“摩倫迦,你現在已經年老了,怎可請求我將那些為年青比丘所說的法義簡略地對你說呢?”

“大德,請世尊為我簡略地說法,請善逝為我簡略地說法。願我能知道世尊所說的義理,願我能繼承世尊所說的法義。”

“摩倫迦,有四種原因令比丘生起渴愛。是哪四種原因呢?

“摩倫迦,以衣服的原因令比丘生起渴愛,以食物的原因令比丘生起渴愛,以住處的原因令比丘生起渴愛,以有或無有的原因令比丘生起渴愛。

“摩倫迦,有這四種原因令比丘生起渴愛。

“摩倫迦,如果一位比丘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把渴愛根除,他稱為一位截斷渴愛、解除結縛、徹底看破我慢、將苦終結的比丘。”

摩倫迦子尊者聽了世尊的教化,之後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

摩倫迦子尊者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不久便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這義理,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他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摩倫迦子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二五五.家族之一及二

(一)

“比丘們,任何家族在取得大量財富後不能持久保存,都是因為所有四種原因或當中一些原因而來。是哪四種原因呢?

“花掉的不賺回來,毀壞的不作修整,飲食沒有節制,找戒行不好的男女來主導事務。

“比丘們,任何家族在取得大量財富後不能持久保存,都是因為所有這四種原因或當中一些原因而來。

(二)

“比丘們,任何家族在取得大量財富後能夠持久保存,都是因為所有四種原因或當中一些原因而來。是哪四種原因呢?

“花掉的賺回來,毀壞的作出修整,飲食有節制,找具有戒行的男女來主導事務。

“比丘們,任何家族在取得大量財富後能夠持久保存,都是因為所有這四種原因或當中一些原因而來。”

二五六.良駒之一

“比丘們,一匹良駒具有四種質素,才適合王族使用,達到王族的要求,屬王族生活的一部份。這四種質素是什麼呢?

“比丘們,具有外觀,具有力量,敏捷,身形豐滿。

“比丘們,一匹良駒具有這四種質素,才適合王族使用,達到王族的要求,屬王族生活的一部份。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比丘具有四種質素,才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這四種質素是什麼呢?

“比丘們,具有外觀,具有力量,敏捷,身形豐滿。

“比丘們,什麼是具有外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戒行,安住在波羅提木叉律儀之中,在戒的學處之中修學:修習戒律儀,在戒律儀這片牧養德行的牧地而行,即使細小的過錯也不會忽視。比丘們,這就是具有外觀了。

“比丘們,什麼是具有力量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為捨棄不善法和取得善法而作出精進;在善法之中堅定、有決心、不放棄。比丘們,這就是具有力量了。

“比丘們,什麼是敏捷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比丘們,這就是敏捷了。

“比丘們,什麼是身形豐滿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得到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比丘們,這就是身形豐滿了。

“比丘們,一位比丘具有這四種質素,才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二五七.良駒之二

……比丘們,一位比丘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比丘們,這就是敏捷了……(除了這個段落之外,其餘部份跟二五六經相同)……

二五八.力

“比丘們,有四力。什麼是四力呢?

“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比丘們,有這四力。”

二五九.森林之一及二

(一)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比丘,不能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是哪四種呢?

“貪欲覺,瞋恚覺,惱害覺,劣慧、遲鈍、昏昧。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比丘,不能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

(二)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比丘,能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是哪四種呢?

“出離覺,不瞋恚覺,不惱害覺,具有智慧、不遲鈍、不昏昧。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比丘,能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

二六零.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就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不善的人,他過著傷害和損毀的生活,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罪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受譴責的身業、受譴責的口業、受譴責的意業、受譴責的見。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就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不善的人,他過著傷害和損毀的生活,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罪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就是一位智者、成熟的人、善人,他過著不傷害和不損毀的生活,不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福德。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不受譴責的身業、不受譴責的口業、不受譴責的意業、不受譴責的見。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就是一位智者、成熟的人、善人,他過著不傷害和不損毀的生活,不受智者所譴責,為自己帶來很多福德。”

第二十六無比智品完

二六一.殺生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自己殺生,教人殺生,認可殺生,稱讚殺生。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下墮至地獄之中。

“比丘們,具有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

“自己遠離殺生,教人遠離殺生,認可遠離殺生,稱讚遠離殺生。

“比丘們,具有這四種東西的人,會恰如其分地上昇至天界之中。”

二六二.偷盜

……自己偷盜……自己遠離偷盜……(除了“殺生”改作“偷盜”之外,其餘部份跟二六一經相同。下同)……

二六三.邪淫

……自己邪淫……自己遠離邪淫……

二六四.妄語

……自己妄語……自己遠離妄語……

二六五.兩舌

……自己兩舌……自己遠離兩舌……

二六六.惡口

……自己惡口……自己遠離惡口……

二六七.綺語

……自己綺語……自己遠離綺語……

二六八.貪欲

……自己貪欲……自己遠離貪欲……

二六九.瞋恚

……自己瞋恚……自己遠離瞋恚……

二七零.邪見

……自己邪見……自己正見……

第二十七品完

二七一.貪欲

(一)

“比丘們,為了認清貪欲,應修習四法。是哪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比丘們,為了認清貪欲,應修習這四法。

(二)

“比丘們,為了認清貪欲,應修習四法。是哪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為了不讓那些沒有生起的惡不善法生起,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捨棄那些生起了的惡不善法,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讓那些沒有生起的善法生起,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讓那些生起了的善法保持下去、不散、增長、充足、修習圓滿,他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

“比丘們,為了認清貪欲,應修習這四法。

(三)

“比丘們,為了認清貪欲,應修習四法。是哪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修習欲定勤行神足,修習精進定勤行神足,修習心定勤行神足,修習觀定勤行神足。

“比丘們,為了認清貪欲,應修習這四法。”

(四至四零八)

(跟“認清貪欲”相同,“遍除貪欲”、“斷除貪欲”、“盡除貪欲”、“破除貪欲”、“息滅貪欲”、“捨棄貪欲”、“放捨貪欲”分別各有三段經文,加起來合共有二十四段經文。再將“貪欲”的二十四段經文分別改作“瞋恚”、“愚癡”、“忿怒”、“敵意”、“怨恨”、“仇恨”、“嫉妒”、“吝嗇”、“虛偽”、“奸詐”、“固執”、“執拗”、“我慢”、“自大”、“散漫”、“放逸”,則總共成為四百零八段經文。)

第二十八品完


  1. 《彼岸道品.般那迦問》收錄在《小部》第五冊《經集》之中。這首偈頌的編號是第一零四八偈。 

  2. “不可思議”(acinteyya)是“沒能力去思量計度”的意思。佛陀的覺悟境界與所知的領域極為寬廣,一般人窮盡思量計度,都不能全面認知佛陀的覺悟境界與知識範圍(可參考《相應部.五十六.三十一.身沙波樹園》所說);禪修者的禪定境界所帶來的各種無比智亦然;業之所以成熟而招感果報,當中牽涉到現生與過去生極多或輕或重的主因與助緣而成,天眼智是一種看清業果關係的能力,若天眼的功力不深,也只能看清部份的業果關係,更不用說一般人了,一般人窮盡思量計度,也不能看清業報怎樣運作(可參考《中部.一三六.大分析業經》所說);世間思量是世間上各種知識與學問,同樣,一般人窮盡思量計度,都不能全面認知世上所有知識與學問。 

  3. 在這連續四篇經文之中,四種沙門的次序都是先白蓮(puṇḍarīka)而後紅蓮(paduma)的,而在《長部.三十三.合誦經》第一誦的11段之中,四種沙門的次序是先紅蓮而後白蓮的。 

  4. 經中這裏對四種人的描述是比較獨特的。第一種人是五下分結沒有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沒有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沒有斷除的人。這些人可以包括凡夫、初果聖者、二果聖者在內,經中這裏只是指出當中最高的一種,即是二果斯陀含聖者。第二種人是五下分結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沒有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沒有斷除的人。這些人是上流般湼槃的人,上流般湼槃是三果聖者之中最低的一種,這些聖者在我們欲界命終後,會在色界之中一生比一生高地投生,直到在色究竟天之中投生及入滅。這些人五下分結已經斷除,所以成為三果聖者,但帶來投生的結縛沒有斷除,所以在色界之中還有好幾番生死。第三種人是五下分結斷除、帶來投生的結縛斷除、帶來有的結縛沒有斷除的人。這些人是中般湼槃的人,中般湼槃是三果聖者之中最高的一種,這些聖者在我們欲界命終後,會在招感上界投生之前便入滅;在欲界與上界之中入滅,所以稱為中般湼槃。這些人因為不再投生,所以是斷除了投生結縛的人,但因命終後他的有還有少許殘餘,所以他們是有結沒有斷除的人。第四種人三種結縛都能斷除,這顯然是阿羅漢了。 

  5. 在漢譯本《雜阿含經.五六四經》的記載,這位比丘尼是對阿難尊者生起染著心而托病使人叫阿難尊者找她的,更在阿難尊者到來時裸露身體,她聽阿難尊者說法後得到法眼,亦因自己不當的行為而向阿難尊者懺悔。見《大正藏》第二冊一四八頁。 

  6. 這“四種對後有的影響”在經中是很少提到的義理,在《增支部》的註釋給出三個例子來形容前三者,首先以享樂腐化天為例,他們會沉迷享樂而忘食,因此而死亡,這是因自身意向的原因而死的。其次以意腐化天為例,他們喜歡跟其他天神互相注視,當看到不好看的天神時互相心生忿怒,因此而死亡,這是因他人意向的原因而死的。第三以人為例,人會自殺或遭他人殺害,這是因自身或他人意向的原因而死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屬無色界的領域,當中沒有享樂與互相注視,也沒有被殺或他殺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