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五十六.諦相應

一.定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你們要修習定;一位有定的比丘會有如實知。如實知道些什麼呢?

“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比丘們,你們要修習定;一位有定的比丘會有如實知。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二.靜處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你們要生活在靜處;一位生活在靜處的比丘會有如實知。如實知道些什麼呢?

“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比丘們,你們要生活在靜處;一位生活在靜處的比丘會有如實知。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三.人之一

“比丘們,過去所有正確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人,都是為了如實通達四聖諦而出家;將來所有正確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人,都是為了如實通達四聖諦而出家;現在所有正確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人,都是為了如實通達四聖諦而出家。

“什麼是四聖諦呢?

“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過去所有正確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人,都是為了如實通達這四聖諦而出家;將來所有正確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人,都是為了如實通達這四聖諦而出家;現在所有正確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人,都是為了如實通達這四聖諦而出家。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四.人之二

“比丘們,過去所有正確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人,所通達的都是如實通達四聖諦;將來所有正確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人,所通達的都是如實通達四聖諦;現在所有正確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人,所通達的都是如實通達四聖諦。

“什麼是四聖諦呢?

“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過去所有正確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人,所通達的都是如實通達這四聖諦;將來所有正確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人,所通達的都是如實通達這四聖諦;現在所有正確出家過沒有家庭生活的人,所通達的都是如實通達這四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五.沙門婆羅門之一

“比丘們,過去所有沙門或婆羅門要覺悟真實,都是如實覺悟四聖諦的;將來所有沙門或婆羅門要覺悟真實,都是如實覺悟四聖諦的;現在所有沙門或婆羅門要覺悟真實,都是如實覺悟四聖諦的。

“什麼是四聖諦呢?

“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過去所有沙門或婆羅門要覺悟真實,都是如實覺悟這四聖諦的;將來所有沙門或婆羅門要覺悟真實,都是如實覺悟這四聖諦的;現在所有沙門或婆羅門要覺悟真實,都是如實覺悟這四聖諦的。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六.沙門婆羅門之二

“比丘們,過去所有沙門或婆羅門宣稱覺悟真實,都是宣稱如實覺悟四聖諦的;將來所有沙門或婆羅門宣稱覺悟真實,都是宣稱如實覺悟四聖諦的;現在所有沙門或婆羅門宣稱覺悟真實,都是宣稱如實覺悟四聖諦的。

“什麼是四聖諦呢?

“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過去所有沙門或婆羅門宣稱覺悟真實,都是宣稱如實覺悟這四聖諦的;將來所有沙門或婆羅門宣稱覺悟真實,都是宣稱如實覺悟這四聖諦的;現在所有沙門或婆羅門宣稱覺悟真實,都是宣稱如實覺悟這四聖諦的。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七.覺

“比丘們,你們不要作貪欲覺、瞋恚覺、惱害覺這些惡不善覺。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這些覺沒有意義,不是梵行的基礎,不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你們要作什麼是苦、什麼是苦集、什麼是苦滅、什麼是苦滅之道這些覺。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這些覺有意義,是梵行的基礎,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八.思考

“比丘們,你們內心不要作‘世間是常’、‘世間是斷’、‘世間有邊’、‘世間沒有邊’、‘生命和身體是同一樣東西’、‘生命是一樣東西,身體是另一樣東西’、‘如來死後還存在’、‘如來死後不存在’、‘如來死後既存在也不存在’、‘如來死後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這些惡不善的思考。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這些思考沒有意義,不是梵行的基礎,不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你們內心要作什麼是苦、什麼是苦集、什麼是苦滅、什麼是苦滅之道這些思考。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這些思考有意義,是梵行的基礎,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九.爭論

“比丘們,你們不要作‘你不知這些法和律,我知這些法和律,你怎會知這些法和律呢!你的方法錯誤,我的方法正確。我有條理,你沒有條理。應在之前說的,你之後才說;應在之後說的,你之前便說。你改變想法了,你被駁倒了,你被斥責了。如果可以的話,去解困吧,去弄清楚吧!’這些爭論。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這些說話沒有意義,不是梵行的基礎,不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你們要說什麼是苦、什麼是苦集、什麼是苦滅、什麼是苦滅之道這些說話。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這些說話有意義,是梵行的基礎,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十.說話

“比丘們,你們不要談論有關國王、盜賊、大臣、軍隊、恐懼、戰爭、食物、飲品、衣服、床具、花環、香油、親屬、車乘、鄉村、市鎮、都城、國家、女士、修羅、街上流言、井邊流言、亡靈、雜事、世間、大海、是非對錯等各種俗世間的說話。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這些說話沒有意義,不是梵行的基礎,不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你們要說什麼是苦、什麼是苦集、什麼是苦滅、什麼是苦滅之道這些說話。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這些說話有意義,是梵行的基礎,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第一定品完

十一.如來所說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

在那裏,世尊對五比丘說:“比丘們。”

五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兩邊出家人是不應行踐的。這兩邊是什麼呢?

“一邊是追尋欲樂,這是低劣、世俗、屬於凡夫、非聖者、沒有意義的。一邊是自我虐待的苦行,這是痛苦、非聖者、沒有意義的。

“比丘們,如來不落入這兩邊,覺悟一條中道,這條中道使人生出眼、生出智,帶來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如來所覺悟的中道是什麼呢?這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比丘們,這就是如來所覺悟的中道,這條中道可使人生出眼、生出智,可帶來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這是苦聖諦:生是苦的,老是苦的,病是苦的,死是苦的,憂、悲、苦、惱、哀是苦的,怨憎會是苦的,愛別離是苦的,求不得是苦的;簡略來說,五取蘊是苦的。

“比丘們,這是苦集聖諦:欲愛、有愛、無有愛是帶來後有的原因。這些渴愛和喜貪連在一起,使人對各種事物產生愛喜。

“比丘們,這是苦滅聖諦:對渴愛徹底無欲、滅盡、放捨、捨棄、解脫、不粘著。

“比丘們,這是苦滅之道聖諦: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比丘們,這是苦聖諦,我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比丘們,應去遍知苦,我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比丘們,要徹底遍知苦,我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

“比丘們,這是苦集聖諦……應去斷除苦集……要徹底斷除苦集……

“比丘們,這是苦滅聖諦……應去證得苦滅……要徹底證得苦滅……

“比丘們,這是苦滅之道聖諦,我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比丘們,應去修習苦滅之道,我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比丘們,要徹底完成苦滅之道,我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

“比丘們,如果我對四聖諦沒有如實知見,不能清淨地三轉十二行1的話,便不會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宣稱我是無上等正覺。

“比丘們,由於我對四聖諦有如實知見,能清淨地三轉十二行,所以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宣稱我是無上等正覺。我的智和見生出來了,我有不動搖的心解脫。這是我最後的一生,從此不再受後有。”

世尊說了以上的話後,五比丘對世尊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憍陳如尊者在這段解說之中去除塵垢,生起法眼,明白到:“所有集起法,都是滅盡法。”

當世尊這樣轉法輪的時候,在地上的天神隨即呼喚:“世尊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轉無上法輪了!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都不能逆轉這個法輪。”

四王天聽見地上天神的說話後,隨即呼喚:“世尊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轉無上法輪了!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都不能逆轉這個法輪。”

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聽見他化自在天的說話後,隨即呼喚:“世尊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轉無上法輪了!世上任何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羅、梵天都不能逆轉這個法輪。”

在短短的時刻,聲音傳遍整個梵世間。十千世界發生各種震動;世間出現無量光芒,勝於眾天神的光芒。

這時候,世尊說出感興語:“憍陳如知道法義,憍陳如知道法義!”

之後,憍陳如尊者得了一個稱號,為阿若憍陳如。

十二.如來所說之二

“比丘們,這是苦聖諦,所有如來都是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他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比丘們,應去遍知苦,所有如來都是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他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比丘們,要徹底遍知苦,所有如來都是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他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

“比丘們,這是苦集聖諦……應去斷除苦集……要徹底斷除苦集……

“比丘們,這是苦滅聖諦……應去證得苦滅……要徹底證得苦滅……

“比丘們,這是苦滅之道聖諦,所有如來都是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他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比丘們,應去修習苦滅之道,所有如來都是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他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比丘們,要徹底完成苦滅之道,所有如來都是之前從沒聽過這種法義,他們在這種法義之中,眼生出來了,智生出來了,慧生出來了,明生出來了,光生出來了。”

十三.蘊

“比丘們,有四聖諦。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什麼是苦聖諦呢?應這樣說,五取蘊: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比丘們,這稱為苦聖諦。

“比丘們,什麼是苦集聖諦呢?欲愛、有愛、無有愛是帶來後有的原因。這些渴愛和喜貪連在一起,使人對各種事物產生愛喜。比丘們,這稱為苦集聖諦。

“比丘們,什麼是苦滅聖諦呢?對渴愛徹底無欲、滅盡、放捨、捨棄、解脫、不粘著。比丘們,這稱為苦滅聖諦。

“比丘們,什麼是苦滅之道聖諦呢?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比丘們,這稱為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這就是四聖諦了。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十四.處

“比丘們,有四聖諦。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什麼是苦聖諦呢?應這樣說,內六處。什麼是內六處呢?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比丘們,這稱為苦聖諦。

“比丘們,什麼是苦集聖諦呢?欲愛、有愛、無有愛是帶來後有的原因。這些渴愛和喜貪連在一起,使人對各種事物產生愛喜。比丘們,這稱為苦集聖諦。

“比丘們,什麼是苦滅聖諦呢?對渴愛徹底無欲、滅盡、放捨、捨棄、解脫、不粘著。比丘們,這稱為苦滅聖諦。

“比丘們,什麼是苦滅之道聖諦呢?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比丘們,這稱為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這就是四聖諦了。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十五.受持之一

“比丘們,你們有受持我宣說的四聖諦嗎?”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有一位比丘對他說:“大德,我有受持世尊宣說的四聖諦。”

“比丘,你怎樣受持我宣說的四聖諦呢?”

“大德,世尊宣說苦是第一聖諦,我受持於心;世尊宣說苦集是第二聖諦,我受持於心;世尊宣說苦滅是第三聖諦,我受持於心;世尊宣說苦滅之道是第四聖諦,我受持於心。大德,我這樣受持世尊宣說的四聖諦。”

“比丘,十分好,十分好!你能很好地受持我宣說的四聖諦。比丘,我宣說苦是第一聖諦,你要受持於心;我宣說苦集是第二聖諦,你要受持於心;我宣說苦滅是第三聖諦,你要受持於心;我宣說苦滅之道是第四聖諦,你要受持於心。

“比丘,你要這樣受持我宣說的四聖諦。

“比丘,因此,你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十六.受持之二

“比丘們,你們有受持我宣說的四聖諦嗎?”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有一位比丘對他說:“大德,我有受持世尊宣說的四聖諦。”

“比丘,你怎樣受持我宣說的四聖諦呢?”

“大德,世尊宣說苦是第一聖諦,我受持於心。大德,如果有沙門或婆羅門這樣說:‘喬答摩沙門宣說苦是第一聖諦,讓我駁倒這個苦聖諦之後,宣說其他義理為真諦吧。’──這是沒有可能的。

“大德,世尊宣說苦集是第二聖諦……

“大德,世尊宣說苦滅是第三聖諦……

“大德,世尊宣說苦滅之道是第四聖諦,我受持於心。大德,如果有沙門或婆羅門這樣說:‘喬答摩沙門宣說苦滅之道是第四聖諦,讓我駁倒這個苦滅之道聖諦之後,宣說其他義理為真諦吧。’──這是沒有可能的。

“大德,我這樣受持世尊宣說的四聖諦。”

“比丘,十分好,十分好!你能很好地受持我宣說的四聖諦。比丘,我宣說苦是第一聖諦,你要受持於心。比丘,如果有沙門或婆羅門這樣說:‘喬答摩沙門宣說苦是第一聖諦,讓我駁倒這個苦聖諦之後,宣說其他義理為真諦吧。’──這是沒有可能的。

“比丘,我宣說苦集是第二聖諦……

“比丘,我宣說苦滅是第三聖諦……

“比丘,我宣說苦滅之道是第四聖諦,你要受持於心。比丘,如果有沙門或婆羅門這樣說:‘喬答摩沙門宣說苦滅之道是第四聖諦,讓我駁倒這個苦滅之道聖諦之後,宣說其他義理為真諦吧。’──這是沒有可能的。

“比丘,你要這樣受持我宣說的四聖諦。

“比丘,因此,你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十七.無明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人們說‘無明,無明’。什麼是無明呢,無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不知苦、不知苦集、不知苦滅、不知苦滅之道。這就是無明,這就是無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比丘,因此,你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十八.明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人們說‘明,明’。什麼是明呢,明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知苦、知苦集、知苦滅、知苦滅之道。這就是明,這就是明所包含的內容了。

“比丘,因此,你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十九.描述

“比丘們,我宣說苦聖諦,高度尊崇苦聖諦,用許多文句來說明苦聖諦,詳細描述苦聖諦。

“我宣說苦集聖諦,高度尊崇苦集聖諦,用許多文句來說明苦集聖諦,詳細描述苦集聖諦。

“我宣說苦滅聖諦,高度尊崇苦滅聖諦,用許多文句來說明苦滅聖諦,詳細描述苦滅聖諦。

“我宣說苦滅之道聖諦,高度尊崇苦滅之道聖諦,用許多文句來說明苦滅之道聖諦,詳細描述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二十.如實

“比丘們,有四種如實不會虛假,不會變異。這四種如實是什麼呢?

“比丘們,苦是如實的,不會虛假,不會變異。

“苦集是如實的,不會虛假,不會變異。

“苦滅是如實的,不會虛假,不會變異。

“苦滅之道是如實的,不會虛假,不會變異。

“比丘們,這四聖諦是如實的,不會虛假,不會變異。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第二轉法輪品完

二十一.明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跋祇的拘胝村。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四聖諦,因此我和你們長期生死相續,不斷輪迴。什麼是四聖諦呢?

“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苦聖諦,因此我和你們長期生死相續,不斷輪迴。

“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苦集聖諦……

“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苦滅聖諦……

“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苦滅之道聖諦,因此我和你們長期生死相續,不斷輪迴。

“比丘們,覺悟、智證苦聖諦,覺悟、智證苦集聖諦,覺悟、智證苦滅聖諦,覺悟、智證苦滅之道聖諦,能截斷有愛,盡除各種有,從此不再受後有。”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由於不能見,

如實四聖諦;

長夜在輪迴,

一生又一生。

現今已見諦,

諸有俱摧破,

截斷諸苦根,

不再受後有。”

二十二.明之二

“比丘們,不能如實知苦、苦集、苦滅、苦滅之道的沙門或婆羅門,我不視他們為一些真正的沙門,我不視他們為一些真正的婆羅門。這些尊者沒有沙門的得益,沒有婆羅門的得益,不能在現生之中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法義,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

“比丘們,能如實知苦、苦集、苦滅、苦滅之道的沙門或婆羅門,我視他們為一些真正的沙門,我視他們為一些真正的婆羅門。這些尊者有沙門的得益,有婆羅門的得益,能在現生之中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法義,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不知何為苦,

不知其苦因,

不知各種苦,

不知苦止息;

此人不能知,

滅苦之道途,

亦復不能知,

心與慧解脫;

此人不盡苦,

趨向生與老。

若知何為苦,

認知其苦因,

認知各種苦,

認知苦止息;

此人能認知,

滅苦之道途,

亦復能認知,

心與慧解脫;

此人能盡苦,

不趨生與老。”

二十三.等正覺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有四聖諦。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這就是四聖諦了。

“比丘們,由於如來如實覺悟這四聖諦,所以稱為阿羅漢.等正覺。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二十四.阿羅漢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過去所有阿羅漢.等正覺所覺悟的,都是如實覺悟四聖諦;將來所有阿羅漢.等正覺所覺悟的,都是如實覺悟四聖諦;現在所有阿羅漢.等正覺所覺悟的,都是如實覺悟四聖諦。

“什麼是四聖諦呢?

“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過去所有阿羅漢.等正覺所覺悟的,都是如實覺悟這四聖諦;將來所有阿羅漢.等正覺所覺悟的,都是如實覺悟這四聖諦;現在所有阿羅漢.等正覺所覺悟的,都是如實覺悟這四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二十五.漏盡

“比丘們,我說,有知有見能帶來漏盡,無知無見是不會帶來漏盡的。

“比丘們,對什麼東西有知有見能帶來漏盡呢?

“比丘們,對苦有知有見能帶來漏盡,對苦集有知有見能帶來漏盡,對苦滅有知有見能帶來漏盡,對苦滅之道有知有見能帶來漏盡。

“比丘們,這樣的知,這樣的見,能帶來漏盡。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二十六.朋友

“比丘們,一些你們悲憫的人和願意聆聽你們的說話的人,不論是朋友或親屬,都應教他們如實通達四聖諦,教他們著手修習四聖諦,教他們安住在四聖諦之中,教他們建立四聖諦。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一些你們悲憫的人和願意聆聽你們的說話的人,不論是朋友或親屬,都應教他們如實通達這四聖諦,教他們著手修習這四聖諦,教他們安住在這四聖諦之中,教他們建立這四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二十七.如實

“比丘們,有四聖諦。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這四聖諦是如實的,不會虛假,不會變異。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二十八.世間

“比丘們,有四聖諦。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在這個有天神、魔羅、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眾人的世間之中,如來是一位聖者,所以這稱為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二十九.遍知

“比丘們,有四聖諦。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這就是四聖諦了。

“比丘們,在這四聖諦之中,有一聖諦是應要遍知的,有一聖諦是應要斷除的,有一聖諦是應要證得的,有一聖諦是應要修習的。

“比丘們,哪一聖諦是應要遍知的呢?苦聖諦是應要遍知的。

“比丘們,哪一聖諦是應要斷除的呢?苦集聖諦是應要斷除的。

“比丘們,哪一聖諦是應要證得的呢?苦滅聖諦是應要證得的。

“比丘們,哪一聖諦是應要修習的呢?苦滅之道聖諦是應要修習的。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三十.牛主尊者

有一次,一些長老比丘住在薩寒若廟。

這時候,一些長老比丘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聚集在圓帳篷,當中生起了這段說話:“賢友們,一個看見苦的人,是否也會看見苦集、苦滅、苦滅之道的呢?”

長老比丘說了這番話後,牛主尊者對他們說:“賢友們,我曾在世尊面前聽過,曾在世尊面前受教:‘比丘們,一個看見苦的人,是也會看見苦集、苦滅、苦滅之道的;一個看見苦集的人,是也會看見苦、苦滅、苦滅之道的;一個看見苦滅的人,是也會看見苦、苦集、苦滅之道的;一個看見苦滅之道的人,是也會看見苦、苦集、苦滅的。’”

第三拘胝村品完

三十一.身沙波樹園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睒彌的身沙波樹園。

這時候,世尊用手拿起少許身沙波葉,然後對比丘說:“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我手上拿著的樹葉多,還是身沙波樹園內樹上的葉多呢?”

“大德,世尊手上拿著的樹葉很少,身沙波樹園內樹上的葉很多。”

“比丘們,同樣地,我從無比智所知道的東西,有很多都沒有對你們講說,只有很少對你們講說。

“比丘們,為什麼我不講說那些東西呢?那些東西沒有意義,不是梵行的基礎,不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因此我不講說那些東西。

“比丘們,我講說的是什麼呢?我講說什麼是苦,我講說什麼是苦集,我講說什麼是苦滅,我講說什麼是苦滅之道。

“比丘們,為什麼我講說這些東西呢?這些東西有意義,是梵行的基礎,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因此我講說這些東西。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三十二.小葉

“比丘們,如果有人這樣說:‘我沒有如實通達苦聖諦,沒有如實通達苦集聖諦,沒有如實通達苦滅聖諦,沒有如實通達苦滅之道聖諦,能把苦徹底盡除。’──這是沒有可能的。

“比丘們,就正如有人這樣說:‘我用短草紮起一些小葉和尖葉,能造一個容器來載水。’──這是沒有可能的。

“比丘們,同樣地,如果有人這樣說:‘我沒有如實通達苦聖諦,沒有如實通達苦集聖諦,沒有如實通達苦滅聖諦,沒有如實通達苦滅之道聖諦,能把苦徹底盡除。’──這是沒有可能的。

“比丘們,如果有人這樣說:‘我如實通達苦聖諦,如實通達苦集聖諦,如實通達苦滅聖諦,如實通達苦滅之道聖諦,能把苦徹底盡除。’──這是有可能的。

“比丘們,就正如有人這樣說:‘我用長藤紮起一些蓮葉,能造一個容器來載水。’──這是有可能的。

“比丘們,同樣地,如果有人這樣說:‘我如實通達苦聖諦,如實通達苦集聖諦,如實通達苦滅聖諦,如實通達苦滅之道聖諦,能把苦徹底盡除。’──這是有可能的。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三十三.棒杖

“比丘們,就正如向上空拋一根棒杖,它會隨即杖尾向下掉下來,或會隨即杖身向下掉下來,或會隨即杖頭向下掉下來。

“比丘們,同樣地,眾生受無明的覆蓋、受渴愛的繫縛,因而生死相續、不斷輪迴。會隨即從一個世間去到另一個世間,又會隨即從一個世間去到另一個世間。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因為不見四聖諦。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三十四.頭巾

“比丘們,一個人如果衣服或頭巾在燃燒,他應怎麼做呢?”

“大德,一個人如果衣服或頭巾在燃燒,他應作出最大程度的欲求、精進、上進、奮進、奮發、念、覺知來息滅它。”

“比丘們,一個人如果衣服或頭巾在燃燒還可以放捨不理,不對此思維作意;一個人如果未能通達四聖諦,他應作出最大程度的欲求、精進、上進、奮進、奮發、念、覺知來如實通達四聖諦。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三十五.一百矛

“比丘們,如果一個人的壽元有一百歲,能活上一百年,另一個人走來對他說:‘你早上要被人刺一百矛,中午要被人刺一百矛,晚上要被人刺一百矛;在一百年之中每天被刺三百矛,一百年的壽元過後,便可以通達四聖諦。’──比丘們,為了得到利益,這都是值得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輪迴找不到它的開始,沒法找得到它過去的盡頭,當中常遭矛刺,常遭劍割,常遭斧劈。所以,即使受百年矛刺後能通達四聖諦也是值得的。比丘們,更何況,我不是說以苦、以惱的方式來通達四聖諦,而是說以樂、以喜的方式來通達四聖諦的。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三十六.生物

“比丘們,假如有人把閻浮提2裏的草、木、樹枝、樹葉全部收集在一起來做籌,然後將海裏的大生物繫上大籌,海裏的中生物繫上中籌,海裏的小生物繫上小籌。比丘們,即使用盡閻浮提裏的草、木、樹枝、樹葉,也繫不完在海裏那些可以繫籌的生物,遑論還有更多不易繫籌的微細生物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牠們太微細了。

“比丘們,沒有繫籌的生物有這樣多,就如惡趣眾生有非常多那樣。

“比丘們,具有解脫見──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的人,能從這樣大量的惡趣眾生之中解脫出來。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三十七.太陽喻之一

“比丘們,日出有它的先導、有它的前相,這就是曙光。同樣地,如實通達四聖諦有它的先導、有它的前相,這就是正見。

“比丘們,一位有正見的比丘,將會如實通達苦聖諦,如實通達苦集聖諦,如實通達苦滅聖諦,如實通達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三十八.太陽喻之二

“比丘們,在日月還沒有在世間出現的時候,世上是沒有大光明、大光亮的。那時世間暗冥,漆黑一片,沒有日夜之分,沒有月份之分,沒有季節之分。比丘們,自從日月在世間出現,世上便有大光明、大光亮。這時世間沒有暗冥,不會漆黑一片,有日夜之分,有月份之分,有季節之分。

“比丘們,同樣地,在如來.阿羅漢.等正覺還沒有在世間出現的時候,世上是沒有大光明、大光亮的。那時世間暗冥,漆黑一片,沒有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四聖諦。比丘們,自從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在世間出現,世上便有大光明、大光亮。這時世間沒有暗冥,不會漆黑一片,有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四聖諦。

“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三十九.因陀羅柱

“比丘們,如果沙門或婆羅門不能如實知苦,不能如實知苦集,不能如實知苦滅,不能如實知苦滅之道,便會觀看別的沙門或婆羅門的面色──忖測他們是否有知有見。

“比丘們,就正如一些易受風吹的綿球放在平地上,東風會將它吹到西面,西風會將它吹到東面,北風會將它吹到南面,南風會將它吹到北面。這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綿球輕的緣故。

“比丘們,同樣地,如果沙門或婆羅門不能如實知苦,不能如實知苦集,不能如實知苦滅,不能如實知苦滅之道,便會觀看別的沙門或婆羅門的面色──忖測他們是否有知有見。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不見四聖諦的緣故。

“比丘們,如果沙門或婆羅門能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便不會觀看別的沙門或婆羅門的面色──忖測他們是否有知有見。

“比丘們,就正如一根鐵造的因陀羅柱,柱根深埋入地底,穩固不動。如果猛烈的東風吹來,它不會搖擺,不會動搖;如果猛烈的南風吹來,它不會搖擺,不會動搖;如果猛烈的西風吹來,它不會搖擺,不會動搖;如果猛烈的北風吹來,它不會搖擺,不會動搖。這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因陀羅柱深埋入地底的緣故。

“比丘們,同樣地,如果沙門或婆羅門能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便不會觀看別的沙門或婆羅門的面色──忖測他們是否有知有見。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善見四聖諦的緣故。

“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四十.辯論者

“比丘們,一位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的比丘,如果遇到一個喜歡辯論的沙門或婆羅門由東方到來跟他辯論,那位比丘如法地辯論會搖擺或動搖──這是沒有可能的。

“……由南方到來跟他辯論……

“……由西方到來跟他辯論……

“如果遇到一個喜歡辯論的沙門或婆羅門由北方到來跟他辯論,那位比丘如法地辯論會搖擺或動搖──這是沒有可能的。

“比丘們,就正如一根長十六肘的石柱,柱的下半部埋入地底八肘深,上半部在地上八肘高。如果猛烈的東風吹來,它不會搖擺,不會動搖;如果猛烈的南風吹來,它不會搖擺,不會動搖;如果猛烈的西風吹來,它不會搖擺,不會動搖;如果猛烈的北風吹來,它不會搖擺,不會動搖。這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石柱深埋入地底的緣故。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的比丘,如果遇到一個喜歡辯論的沙門或婆羅門由東方到來跟他辯論,那位比丘如法地辯論會搖擺或動搖──這是沒有可能的。

“……由南方到來跟他辯論……

“……由西方到來跟他辯論……

“如果遇到一個喜歡辯論的沙門或婆羅門由北方到來跟他辯論,那位比丘如法地辯論會搖擺或動搖──這是沒有可能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善見四聖諦的緣故。

“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第四身沙波樹園品完

四十一.思考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從前,有一個人離開王舍城前往須摩揭陀蓮池作世間思考,當坐在蓮池堤岸思考時,看見有四種兵走入蓮藕孔之中,看見這個情形後他心想:‘我真的是神智不清,我真的是內心迷亂!我看見一些世間不會發生的事情!’

“於是,那人回到城中告訴眾人:‘大德們,我真的是神智不清,我真的是內心迷亂!我看見一些世間不會發生的事情!’

“‘你怎樣神智不清呢,你怎樣內心迷亂呢?你看見什麼事情呢?’

“‘大德們,我離開王舍城前往須摩揭陀蓮池作世間思考,當坐在蓮池堤岸思考時,看見有四種兵走入蓮藕孔之中。我真的是神智不清,我真的是內心迷亂!我看見一些世間不會發生的事情!’

“‘你真的是神智不清,你真的是內心迷亂!你看見一些世間不會發生的事情!’

“比丘們,那人看見的是真實的事情,不是虛假的事情。比丘們,從前,天神和阿修羅發起一場大戰,在那場戰爭中天神戰勝,阿修羅戰敗。戰敗的阿修羅因為害怕天神,所以通過蓮藕孔走入阿修羅城。

“比丘們,因此,你們不要作‘世間是常’、‘世間是斷’、‘世間有邊’、‘世間沒有邊’、‘生命和身體是同一樣東西’、‘生命是一樣東西,身體是另一樣東西’、‘如來死後還存在’、‘如來死後不存在’、‘如來死後既存在也不存在’、‘如來死後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這些世間思考。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這些思考沒有意義,不是梵行的基礎,不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你們要作什麼是苦、什麼是苦集、什麼是苦滅、什麼是苦滅之道這些思考。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這些思考有意義,是梵行的基礎,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四十二.懸崖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靈鷲山。

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來吧,我們一起去波提山峰午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之後世尊和一些比丘前往波提山峰。

有一位比丘看見波提山峰有一個懸崖,之後對世尊說:“大德,這真是一個大懸崖!大德,這個懸崖真令人恐懼!大德,還有沒有其他懸崖比這個懸崖更大,更令人恐懼呢?”

“比丘,還有其他懸崖比這個懸崖更大,更令人恐懼。”

“大德,哪個懸崖比這個懸崖更大,更令人恐懼呢?”

“比丘,如果沙門或婆羅門不能如實知苦,不能如實知苦集,不能如實知苦滅,不能如實知苦滅之道,便會對導致生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老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死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生起愛喜;由於對導致生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老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死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生起愛喜,便會作出導致生的行,作出導致老的行,作出導致死的行,作出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由於作出導致生的行,作出導致老的行,作出導致死的行,作出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便會墮入生這個懸崖,墮入老這個懸崖,墮入死這個懸崖,墮入憂、悲、苦、惱、哀這個懸崖。我說,他們不能解脫生、老、死、憂、悲、苦、惱、哀,不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比丘,如果沙門或婆羅門能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便會對導致生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老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死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不生愛喜;由於對導致生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老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死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不生愛喜,便不會作出導致生的行,不會作出導致老的行,不會作出導致死的行,不會作出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由於不作出導致生的行,不作出導致老的行,不作出導致死的行,不作出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便不會墮入生這個懸崖,不會墮入老這個懸崖,不會墮入死這個懸崖,不會墮入憂、悲、苦、惱、哀這個懸崖。我說,他們能解脫生、老、死、憂、悲、苦、惱、哀,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四十三.熱惱

“比丘們,有一個地獄稱為大熱惱地獄。在那裏,眾生眼看到的色只有不願看的色而沒有願看的色,只有不期望看的色而沒有期望看的色,只有不喜歡看的色而沒有喜歡看的色;耳聽到的聲……鼻嗅到的香……舌嚐到的味……身感到的觸……意想到的法只有不願想的法而沒有願想的法,只有不期望想的法而沒有期望想的法,只有不喜歡想的法而沒有喜歡想的法。”

世尊說了這番話之後,有一位比丘對他說:“大德,這真是一種大熱惱!大德,這真是一種很大的熱惱!大德,還有沒有其他熱惱比這種熱惱更大,更令人恐懼呢?”

“比丘,還有其他熱惱比這種熱惱更大,更令人恐懼。”

“大德,哪種熱惱比這種熱惱更大,更令人恐懼呢?”

“比丘,如果沙門或婆羅門不能如實知苦,不能如實知苦集,不能如實知苦滅,不能如實知苦滅之道,便會對導致生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老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死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生起愛喜;由於對導致生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老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死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生起愛喜,便會作出導致生的行,作出導致老的行,作出導致死的行,作出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由於作出導致生的行,作出導致老的行,作出導致死的行,作出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便會遭受生這個熱惱所焚燒,遭受老這個熱惱所焚燒,遭受死這個熱惱所焚燒,遭受憂、悲、苦、惱、哀這個熱惱所焚燒。我說,他們不能解脫生、老、死、憂、悲、苦、惱、哀,不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比丘,如果沙門或婆羅門能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便會對導致生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老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死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不生愛喜;由於對導致生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老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死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不生愛喜,便不會作出導致生的行,不會作出導致老的行,不會作出導致死的行,不會作出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由於不作出導致生的行,不作出導致老的行,不作出導致死的行,不作出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便不會遭受生這個熱惱所焚燒,不會遭受老這個熱惱所焚燒,不會遭受死這個熱惱所焚燒,不會遭受憂、悲、苦、惱、哀這個熱惱所焚燒。我說,他們能解脫生、老、死、憂、悲、苦、惱、哀,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四十四.尖頂屋

“比丘們,如果有人這樣說:‘我沒有如實通達苦聖諦,沒有如實通達苦集聖諦,沒有如實通達苦滅聖諦,沒有如實通達苦滅之道聖諦,能把苦徹底盡除。’──這是沒有可能的。

“比丘們,就正如有人這樣說:‘我不搭建好尖頂屋的底部,便能往上蓋建屋頂。’──這是沒有可能的。

“比丘們,同樣地,如果有人這樣說:‘我沒有如實通達苦聖諦,沒有如實通達苦集聖諦,沒有如實通達苦滅聖諦,沒有如實通達苦滅之道聖諦,能把苦徹底盡除。’──這是沒有可能的。

“比丘們,如果有人這樣說:‘我如實通達苦聖諦,如實通達苦集聖諦,如實通達苦滅聖諦,如實通達苦滅之道聖諦,能把苦徹底盡除。’──這是有可能的。

“比丘們,就正如有人這樣說:‘我搭建好尖頂屋的底部,然後往上蓋建屋頂。’──這是有可能的。

“比丘們,同樣地,如果有人這樣說:‘我如實通達苦聖諦,如實通達苦集聖諦,如實通達苦滅聖諦,如實通達苦滅之道聖諦,能把苦徹底盡除。’──這是有可能的。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四十五.孔之一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大林的尖頂講堂。

在上午,阿難尊者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毗舍離化食。他看見一些離車童子在聚集堂裏練習箭術,他們射的箭穿過遠處的細小匙孔,再射破前一枝在靶上的箭,不會射失。

阿難尊者看見這個情形後,心想:“這些離車童子真是學習得好,這些離車童子真是善於學習!他們射的箭能穿過遠處的細小匙孔,再射破前一枝在靶上的箭,不會射失!”

於是,阿難尊者在毗舍離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來,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把以上的事情告訴世尊。

“阿難,你認為怎樣,射破在靶上的箭較難做得到,還是射破毛尖為七份較難做得到呢?”

“大德,射破毛尖為七份較難做得到。”

“阿難,能如實看透什麼是苦,如實看透什麼是苦集,如實看透什麼是苦滅,如實看透什麼是苦滅之道更難做得到。

“阿難,因此,你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四十六.黑暗

“比丘們,在一個世間與另一個世間之間是一個黑暗的深淵,那裏暗無天日、充滿黑暗。在那個充滿黑暗的地方,即使宏偉日月的光芒也照不到那裏。”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有一位比丘對他說:“大德,這真是一個大黑暗!大德,這個黑暗真令人恐懼!大德,還有沒有其他黑暗比這個黑暗更大,更令人恐懼呢?”

“比丘,還有其他黑暗比這個黑暗更大,更令人恐懼。”

“大德,哪個黑暗比這個黑暗更大,更令人恐懼呢?”

“比丘,如果沙門或婆羅門不能如實知苦,不能如實知苦集,不能如實知苦滅,不能如實知苦滅之道,便會對導致生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老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死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生起愛喜;由於對導致生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老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死的行生起愛喜,對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生起愛喜,便會作出導致生的行,作出導致老的行,作出導致死的行,作出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由於作出導致生的行,作出導致老的行,作出導致死的行,作出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便會墮入生這個黑暗之中,墮入老這個黑暗之中,墮入死這個黑暗之中,墮入憂、悲、苦、惱、哀這個黑暗之中。我說,他們不能解脫生、老、死、憂、悲、苦、惱、哀,不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比丘,如果沙門或婆羅門能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便會對導致生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老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死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不生愛喜;由於對導致生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老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死的行不生愛喜,對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不生愛喜,便不會作出導致生的行,不會作出導致老的行,不會作出導致死的行,不會作出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由於不作出導致生的行,不作出導致老的行,不作出導致死的行,不作出導致憂、悲、苦、惱、哀的行,便不會墮入生這個黑暗之中,不會墮入老這個黑暗之中,不會墮入死這個黑暗之中,不會墮入憂、悲、苦、惱、哀這個黑暗之中。我說,他們能解脫生、老、死、憂、悲、苦、惱、哀,能從苦之中解脫出來。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四十七.孔之二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呢?假如有人把一個單孔軛掉進大海,海中有一隻盲眼的烏龜每隔一百年都會浮上水面一次,有一次,當那隻盲眼烏龜浮上水面的時候,頭頸正好穿過那個單孔軛。”

“大德,這種事情是很難才會發生的,是長久的時間才會遇到一次的。”

“比丘們,我說,盲眼烏龜的頭頸穿過單孔軛這種事情也不算難發生,在惡趣的愚癡眾生能投生為人這種事情更難發生。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他們不會修習法行、正行、善行、福德,只會互相吞噬,一直在弱肉強食。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因為不見四聖諦。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四十八.孔之三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呢?假如整個大地變成一個大海,有人把一個單孔軛掉進海中,東風會把它吹到西方,西風會把它吹到東方,北風會把它吹到南方,南風會把它吹到北方,海中有一隻盲眼的烏龜每隔一百年都會浮上水面一次,有一次,當那隻盲眼烏龜浮上水面的時候,頭頸正好穿過那個單孔軛。”

“大德,這種事情是很罕有的。”

“比丘們,能夠投生為人,同樣是這樣罕有。比丘們,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出現於世上,同樣是這樣罕有。比丘們,世間上有如來所宣說的法和律來照明,同樣是這樣罕有。

“比丘們,你們已經投生為人,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已經出現於世上,世間上已經有如來所宣說的法和律來照明。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四十九.須彌山之一

“比丘們,假如有人把七粒綠豆大小的沙石放在一起跟須彌山王來相比。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七粒綠豆大小的沙石大還是須彌山王大呢?”

“大德,須彌山王很大,七粒綠豆大小的沙石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的須彌山王,也無法用七粒綠豆大小的沙石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具有見、通達四聖諦的聖弟子盡除的苦非常多,剩餘的苦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盡除的苦,也無法用剩餘的苦來跟它相比。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的人,在苦蘊盡除之前,在天和人之中輪迴極其量只有七次。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五十.須彌山之二

“比丘們,假如須彌山王壞滅,剩下七粒綠豆大小的沙石。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壞滅的須彌山王大還是七粒綠豆大小的沙石大呢?”

“大德,壞滅的須彌山王很大,剩下七粒綠豆大小的沙石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壞滅的須彌山王,也無法用剩下七粒綠豆大小的沙石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具有見、通達四聖諦的聖弟子盡除的苦非常多,剩餘的苦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盡除的苦,也無法用剩餘的苦來跟它相比。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的人,在苦蘊盡除之前,在天和人之中輪迴極其量只有七次。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第五懸崖品完

五十一.指甲端

這時候,世尊用指甲端抓起一些泥土,然後對比丘說:“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我指甲端所抓起那少許的泥土多,還是這大地的泥土多呢?”

“大德,大地的泥土很多,世尊指甲端所抓起那少許的泥土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大地的泥土,也無法用世尊指甲端所抓起那少許的泥土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具有見、通達四聖諦的聖弟子盡除的苦非常多,剩餘的苦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盡除的苦,也無法用剩餘的苦來跟它相比。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的人,在苦蘊盡除之前,在天和人之中輪迴極其量只有七次。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五十二.蓮池

“比丘們,假如一個長五十由旬、闊五十由旬、高五十由旬的蓮池,池水滿得烏鴉也可以在池邊喝水,一個人用吉祥草尖沾了一點池水。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吉祥草尖所沾的水多,還是那個蓮池的水多呢?”

“大德,蓮池的水很多,吉祥草尖所沾的水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蓮池的水,也無法用吉祥草尖所沾的水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具有見……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五十三.匯流之一

“比丘們,假如恆河、閻牟那河、跋提河、薩羅河、摩希河這些大河匯合一起,一個人在匯流的地方取了兩三滴水。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兩三滴水多,還是匯流的水多呢?”

“大德,匯流的水很多,兩三滴水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匯流的水,也無法用兩三滴水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具有見……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五十四.匯流之二

“比丘們,假如恆河、閻牟那河、跋提河、薩羅河、摩希河這些大河匯合一起,那些匯流的水消失,剩下兩三滴水。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消失的匯流水多,還是剩下的兩三滴水多呢?”

“大德,消失的水很多,兩三滴水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消失的水,也無法用兩三滴水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具有見……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五十五.大地之一

“比丘們,假如有人把七粒棗核大小的石珠放在一起跟大地來相比。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七粒棗核大小的石珠大還是大地大呢?”

“大德,大地很大,七粒棗核大小的石珠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的大地,也無法用七粒棗核大小的石珠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具有見……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五十六.大地之二

“比丘們,假如大地壞滅,剩下七粒棗核大小的石珠。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壞滅的大地大還是七粒棗核大小的石珠大呢?”

“大德,壞滅的大地很大,剩下七粒棗核大小的石珠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壞滅的大地,也無法用剩下七粒棗核大小的石珠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具有見……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五十七.大海之一

“比丘們,假如一個人在大海取了兩三滴水。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兩三滴水多,還是大海的水多呢?”

“大德,大海的水很多,兩三滴水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大海的水,也無法用兩三滴水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具有見……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五十八.大海之二

“比丘們,假如大海的水消失,剩下兩三滴水。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消失的水多,還是剩下的兩三滴水多呢?”

“大德,消失的水很多,兩三滴水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消失的水,也無法用兩三滴水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具有見……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五十九.山喻之一

“比丘們,假如有人把七粒芥末大小的沙石放在一起跟喜瑪拉雅山來相比。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七粒芥末大小的沙石大還是喜瑪拉雅山大呢?”

“大德,喜瑪拉雅山很大,七粒芥末大小的沙石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的喜瑪拉雅山,也無法用七粒芥末大小的沙石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具有見……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六十.山喻之二

“比丘們,假如喜瑪拉雅山壞滅,剩下七粒芥末大小的沙石。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壞滅的喜瑪拉雅山大還是七粒芥末大小的沙石大呢?”

“大德,壞滅的喜瑪拉雅山很大,剩下七粒芥末大小的沙石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壞滅的喜瑪拉雅山,也無法用剩下七粒芥末大小的沙石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具有見、通達四聖諦的聖弟子盡除的苦非常多,剩餘的苦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盡除的苦,也無法用剩餘的苦來跟它相比。如實知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之道的人,在苦蘊盡除之前,在天和人之中輪迴極其量只有七次。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第六通達品完

六十一.以下

這時候,世尊用指甲端抓起一些泥土,然後對比丘說:“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我指甲端所抓起那少許的泥土多,還是這大地的泥土多呢?”

“大德,大地的泥土很多,世尊指甲端所抓起那少許的泥土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大地的泥土,也無法用世尊指甲端所抓起那少許的泥土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很少眾生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投生在人以下的惡趣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因為不見四聖諦。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六十二.邊地

……很少眾生投生在文明國家之中,很多眾生投生在邊地、沒有知識、未開化的地方之中(由這篇經文開始直至一三零經,除了譯出的句子不同之外,經文其餘部份跟第六十一經相同)……

六十三.智慧

……很少眾生具有聖者的慧眼,很多眾生都是無明、迷癡的……

六十四.飲酒

……很少眾生遠離飲酒,很多眾生不遠離飲酒……

六十五.水

……很少眾生在地上出生,很多眾生在水中出生……

六十六.尊敬母親

……很少眾生尊敬母親,很多眾生不尊敬母親……

六十七.尊敬父親

……很少眾生尊敬父親,很多眾生不尊敬父親……

六十八.尊敬沙門

……很少眾生尊敬沙門,很多眾生不尊敬沙門……

六十九.尊敬婆羅門

……很少眾生尊敬婆羅門,很多眾生不尊敬婆羅門……

七十.恭敬

……很少眾生恭敬族中的耆老,很多眾生不恭敬族中的耆老……

第七流轉品完

七十一.殺生

……很少眾生遠離殺生,很多眾生不遠離殺生……

七十二.偷盜

……很少眾生遠離偷盜,很多眾生不遠離偷盜……

七十三.邪淫

……很少眾生遠離邪淫,很多眾生不遠離邪淫……

七十四.妄語

……很少眾生遠離妄語,很多眾生不遠離妄語……

七十五.兩舌

……很少眾生遠離兩舌,很多眾生不遠離兩舌……

七十六.惡口

……很少眾生遠離惡口,很多眾生不遠離惡口……

七十七.綺語

……很少眾生遠離綺語,很多眾生不遠離綺語……

七十八.種子

……很少眾生遠離損害種子和植物的行為,很多眾生不遠離損害種子和植物的行為……

七十九.非時

……很少眾生遠離非時食,很多眾生不遠離非時食……

八十.香水膏油

……很少眾生遠離花環、香水、膏油、飾物,很多眾生不遠離花環、香水、膏油、飾物……

第八遠離品完

八十一.跳舞

……很少眾生遠離觀看跳舞、唱歌、奏樂、表演,很多眾生不遠離觀看跳舞、唱歌、奏樂、表演……

八十二.床

……很少眾生遠離豪華的大床,很多眾生不遠離豪華的大床……

八十三.銀

……很少眾生遠離接受金銀錢財,很多眾生不遠離接受金銀錢財……

八十四.穀物

……很少眾生遠離接受穀物,很多眾生不遠離接受穀物……

八十五.肉

……很少眾生遠離接受生肉,很多眾生不遠離接受生肉……

八十六.婦女

……很少眾生遠離接受婦女,很多眾生不遠離接受婦女……

八十七.僕人

……很少眾生遠離接受僕人,很多眾生不遠離接受僕人……

八十八.羊

……很少眾生遠離接受羊,很多眾生不遠離接受羊……

八十九.家禽

……很少眾生遠離接受家禽,很多眾生不遠離接受家禽……

九十.象

……很少眾生遠離接受象、牛、馬,很多眾生不遠離接受象、牛、馬……

第九穀物品完

九十一.田

……很少眾生遠離接受農田,很多眾生不遠離接受農田……

九十二.買賣

……很少眾生遠離做買賣,很多眾生不遠離做買賣……

九十三.信使

……很少眾生遠離替人做信使,很多眾生不遠離替人做信使……

九十四.量秤

……很少眾生遠離欺騙的量秤,很多眾生不遠離欺騙的量秤……

九十五.賄賂

……很少眾生遠離賄賂、欺騙、詐騙,很多眾生不遠離賄賂、欺騙、詐騙……

九十六.傷害

……很少眾生遠離傷害,很多眾生不遠離傷害……

九十七.殺害

……很少眾生遠離殺害,很多眾生不遠離殺害……

九十八.綑綁

……很少眾生遠離綑綁,很多眾生不遠離綑綁……

九十九.攔劫

……很少眾生遠離攔劫,很多眾生不遠離攔劫……

一零零.搶掠

……很少眾生遠離搶掠,很多眾生不遠離搶掠……

一零一.暴力

……很少眾生遠離暴力,很多眾生不遠離暴力……

第十多眾生品完

一零二.五趣之一

……很少眾生從人死後再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人死後投生在地獄之中……

一零三.五趣之二

……很少眾生從人死後再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人死後投生在畜生之中……

一零四.五趣之三

……很少眾生從人死後再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人死後投生在餓鬼之中……

一零五.五趣之四

……很少眾生從人死後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人死後投生在地獄之中……

一零六.五趣之五

……很少眾生從人死後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人死後投生在畜生之中……

一零七.五趣之六

……很少眾生從人死後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人死後投生在餓鬼之中……

一零八.五趣之七

……很少眾生從天死後再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天死後投生在地獄之中……

一零九.五趣之八

……很少眾生從天死後再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天死後投生在畜生之中……

一一零.五趣之九

……很少眾生從天死後再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天死後投生在餓鬼之中……

一一一.五趣之十

……很少眾生從天死後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天死後投生在地獄之中……

一一二.五趣之十一

……很少眾生從天死後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天死後投生在畜生之中……

一一三.五趣之十二

……很少眾生從天死後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天死後投生在餓鬼之中……

一一四.五趣之十三

……很少眾生從地獄死後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地獄死後再投生在地獄之中……

一一五.五趣之十四

……很少眾生從地獄死後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地獄死後投生在畜生之中……

一一六.五趣之十五

……很少眾生從地獄死後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地獄死後投生在餓鬼之中……

一一七.五趣之十六

……很少眾生從地獄死後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地獄死後再投生在地獄之中……

一一八.五趣之十七

……很少眾生從地獄死後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地獄死後投生在畜生之中……

一一九.五趣之十八

……很少眾生從地獄死後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地獄死後投生在餓鬼之中……

一二零.五趣之十九

……很少眾生從畜生死後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畜生死後投生在地獄之中……

一二一.五趣之二十

……很少眾生從畜生死後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畜生死後再投生在畜生之中……

一二二.五趣之二十一

……很少眾生從畜生死後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畜生死後投生在餓鬼之中……

一二三.五趣之二十二

……很少眾生從畜生死後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畜生死後投生在地獄之中……

一二四.五趣之二十三

……很少眾生從畜生死後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畜生死後再投生在畜生之中……

一二五.五趣之二十四

……很少眾生從畜生死後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畜生死後投生在餓鬼之中……

一二六.五趣之二十五

……很少眾生從餓鬼死後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餓鬼死後投生在地獄之中……

一二七.五趣之二十六

……很少眾生從餓鬼死後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餓鬼死後投生在畜生之中……

一二八.五趣之二十七

……很少眾生從餓鬼死後投生在人之中,很多眾生從餓鬼死後再投生在餓鬼之中……

一二九.五趣之二十八

……很少眾生從餓鬼死後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餓鬼死後投生在地獄之中……

一三零.五趣之二十九

……很少眾生從餓鬼死後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餓鬼死後投生在畜生之中……

一三一.五趣之三十

這時候,世尊用指甲端抓起一些泥土,然後對比丘說:“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我指甲端所抓起那少許的泥土多,還是這大地的泥土多呢?”

“大德,大地的泥土很多,世尊指甲端所抓起那少許的泥土微不足道;這是無法計量、無法比較兩者的差距的。即使小部份大地的泥土,也無法用世尊指甲端所抓起那少許的泥土來跟它相比。”

“比丘們,同樣地,很少眾生從餓鬼死後投生在天之中,很多眾生從餓鬼死後再投生在餓鬼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因為不見四聖諦。什麼是四聖諦呢?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要熟習: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

第十一五趣品完


  1. “三轉十二行”(ti-parivaṭṭaṃ dvādasākāraṃ)在漢譯本的典籍中有稱之為“三轉四諦十二行法輪”。在巴利文本之中,指佛陀從三個層面來說四聖諦的義理:對五比丘解釋四聖諦,策發他們在四聖諦之中修習,勸勉他們徹證四聖諦。因為佛陀從三個層面來說四聖諦,所以當中包括有十二個範疇的內容:這是苦、應去遍知苦、要徹底遍知苦,這是苦集、應去斷除苦集、要徹底斷除苦集,這是苦滅、應去證得苦滅、要徹底證得苦滅,這是苦滅之道、應去修習苦滅之道、要徹底完成苦滅之道。在巴利文本之中,這稱為“三轉十二行”。 

  2. 閻浮提(Jambu-dīpa)指整個印度,或指整個我們所居住的世間──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