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阿那律陀尊者在閒靜處,內心這樣反思:“不著手修習四念處,就是不著手修習能將苦徹底斷除的聖道;著手修習四念處,就是著手修習能將苦徹底斷除的聖道。”
大目犍連尊者以他心智知道阿那律陀尊者的心念。於是,像強壯的人在一伸臂或一屈臂的一瞬間,在阿那律陀尊者面前出現。大目犍連尊者對阿那律陀尊者說:“阿那律陀賢友,什麼是修習四念處所包含的內容呢?”
“賢友,一位比丘持續觀察內在的身的生法,持續觀察內在的身的滅法,持續觀察內在的身的生滅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持續觀察外在的身的生法,持續觀察外在的身的滅法,持續觀察外在的身的生滅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持續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的生法,持續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的滅法,持續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的生滅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如果他喜歡的話,對那些使人喜愛的事物生起厭惡想,安住在厭惡想之中;如果他喜歡的話,對那些使人厭惡的事物生起喜愛想,安住在喜愛想之中;如果他喜歡的話,對那些使人喜愛的事物和使人厭惡的事物都生起厭惡想,安住在厭惡想之中;如果他喜歡的話,對那些使人厭惡的事物和使人喜愛的事物都生起喜愛想,安住在喜愛想之中;如果他喜歡的話,內心將喜愛與厭惡兩者都去掉,然後安住在捨、念、覺知之中。
……受……
……心……
“賢友,一位比丘持續觀察內在的法的生法,持續觀察內在的法的滅法,持續觀察內在的法的生滅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持續觀察外在的法的生法,持續觀察外在的法的滅法,持續觀察外在的法的生滅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持續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的生法,持續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的滅法,持續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的生滅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如果他喜歡的話,對那些使人喜愛的事物生起厭惡想,安住在厭惡想之中;如果他喜歡的話,對那些使人厭惡的事物生起喜愛想,安住在喜愛想之中;如果他喜歡的話,對那些使人喜愛的事物和使人厭惡的事物都生起厭惡想,安住在厭惡想之中;如果他喜歡的話,對那些使人厭惡的事物和使人喜愛的事物都生起喜愛想,安住在喜愛想之中;如果他喜歡的話,內心將喜愛與厭惡兩者都去掉,然後安住在捨、念、覺知之中。
“賢友,這就是修習四念處所包含的內容了。”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阿那律陀尊者在閒靜處,內心這樣反思:“不著手修習四念處,就是不著手修習能將苦徹底斷除的聖道;著手修習四念處,就是著手修習能將苦徹底斷除的聖道。”
大目犍連尊者以他心智知道阿那律陀尊者的心念。於是,像強壯的人在一伸臂或一屈臂的一瞬間,在阿那律陀尊者面前出現。大目犍連尊者對阿那律陀尊者說:“阿那律陀賢友,什麼是修習四念處所包含的內容呢?”
“賢友,一位比丘如實觀察內在的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外在的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受……
“……心……
“賢友,一位比丘如實觀察內在的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外在的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內在和外在的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賢友,這就是修習四念處所包含的內容了。”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住在舍衛城的須多奴河岸。
這時候,一些比丘前往阿那律陀尊者那裏,和阿那律陀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那些比丘對阿那律陀尊者說:“阿那律陀尊者是勤修什麼法而得大無比智的呢?”
“賢友們,我是勤修四念處而得大無比智的。什麼是四念處呢?
“賢友們,我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賢友們,我是勤修這四念處而得大無比智的。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正確認知什麼是下劣的法,什麼是中等的法,什是高尚的法。”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住在沙伽陀的荊棘園。
在黃昏的時候,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離開靜處去阿那律陀尊者那裏,和阿那律陀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阿那律陀尊者說:“阿那律陀賢友,一位有學比丘應要進入什麼法呢?”
“舍利弗賢友,一位有學比丘應要進入四念處。什麼是四念處呢?
“舍利弗賢友,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舍利弗賢友,一位有學比丘應要進入這四念處。”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住在沙伽陀的荊棘園。
在黃昏的時候,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離開靜處去阿那律陀尊者那裏,和阿那律陀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阿那律陀尊者說:“阿那律陀賢友,一位無學比丘應要進入什麼法呢?”
“舍利弗賢友,一位無學比丘應要進入四念處。什麼是四念處呢?
“舍利弗賢友,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舍利弗賢友,一位無學比丘應要進入這四念處。”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住在沙伽陀的荊棘園。
在黃昏的時候,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離開靜處去阿那律陀尊者那裏,和阿那律陀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阿那律陀尊者說:“阿那律陀尊者是勤修什麼法而得大無比智的呢?”
“舍利弗賢友,我是勤修四念處而得大無比智的。什麼是四念處呢?
“舍利弗賢友,我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舍利弗賢友,我是勤修這四念處而得大無比智的。
“舍利弗賢友,我勤修這四念處,能以無比智觀察一千個世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阿那律陀尊者對比丘說:“賢友們。”
比丘回答阿那律陀尊者:“阿那律陀賢友。”
阿那律陀尊者說:“賢友們,勤修四念處,能帶來渴愛的盡除。什麼是四念處呢?
“賢友們,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賢友們,勤修這四念處,能帶來渴愛的盡除。”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住在舍衛城的娑羅樹屋。
在那裏,阿那律陀尊者對比丘說:“賢友們。”
比丘回答阿那律陀尊者:“阿那律陀賢友。”
阿那律陀尊者說:“賢友們,就正如恆河傾向東方、朝向東方、邁向東方,但有一大群人拿著鏟和籮走來,要令恆河傾向西方、朝向西方、邁向西方。賢友們,你們認為怎樣,那群人能否令恆河傾向西方、朝向西方、邁向西方呢?”
“賢友,不能。這是什麼原因呢?賢友,恆河傾向東方、朝向東方、邁向東方,不易令恆河傾向西方、朝向西方、邁向西方。那群人只會為自己帶來疲勞和苦惱。”
“賢友們,同樣地,一位勤修四念處的比丘,如果國王、大臣、朋友、親屬請他接受財物,並對他說:‘賢者,為什麼要穿著這些袈裟衣,為什麼要剃頭持缽,到處遊行呢?來吧,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受用財物,修習福德吧!’
“賢友們,一位勤修四念處的比丘,是沒有可能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的內心長期傾向遠離、朝向遠離、邁向遠離,是沒有可能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的。
“賢友們,一位比丘怎樣勤修四念處呢?
“賢友們,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賢友們,一位比丘就是這樣勤修四念處的。”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和舍利弗尊者住在毗舍離的菴婆巴利園。
在黃昏的時候,舍利弗尊者離開靜處去阿那律陀尊者那裏,和阿那律陀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阿那律陀尊者說:“阿那律陀賢友,你的根門清淨,面色清淨、明晰。你現在常常安住在哪一種境界之中呢?”
“賢友,我現在常常安住在四念處的心境之中。什麼是四念處呢?
“賢友,我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賢友,我現在常常安住在這四念處的心境之中。賢友,那些盡除了所有漏、過著清淨的生活、完成了應做的修行工作、放下了重擔、取得了最高的果證、解除了導致投生的結縛、以圓滿的智慧而得解脫的阿羅漢比丘,也是常常安住在這四念處的心境之中的。”
“賢友,我有得著,我有善得!我能在阿那律陀尊者面前聽到有份量的說話!”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住在舍衛城的盲林,生了病,病得很重。
這時候,一些比丘前往阿那律陀尊者那裏,對他說:“阿那律陀尊者身體生起苦受但內心不受擺佈,你是安住在哪一種境界之中的呢?”
“賢友們,我的內心善安住在四念處之中,所以身體生起苦受但內心不受擺佈。什麼是四念處呢?
“賢友們,我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賢友們,我的內心善安住在這四念處之中,所以身體生起苦受但內心不受擺佈。”
第一閒處品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一些比丘前往阿那律陀尊者那裏,和阿那律陀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那些比丘對阿那律陀尊者說:“阿那律陀尊者是勤修什麼法而得大無比智的呢?”
“賢友們,我是勤修四念處而得大無比智的。什麼是四念處呢?
“賢友們,我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賢友們,我是勤修這四念處而得大無比智的。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憶起過去一千劫的事情。”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具有無數的神變,能由一人化身多人,由多人化身一人;能隨意顯現,隨意隱沒;穿越圍欄、牆壁、大山有如穿越空間那樣沒有阻礙;從大地進出有如在水中進出那樣;在水上行走有如走在地上那樣不會沈沒;能盤腿而坐,有如鳥兒那樣飛上天空;手掌能觸摸宏偉的日月;身體能走到梵世間。”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會有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耳,能聽到天和人兩種聲音,能聽到遠處和近處的聲音。”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清楚知道其他人、其他眾生的心,有貪欲的心知道是有貪欲的心,沒有貪欲的心知道是沒有貪欲的心;有瞋恚的心知道是有瞋恚的心,沒有瞋恚的心知道是沒有瞋恚的心;有愚癡的心知道是有愚癡的心,沒有愚癡的心知道是沒有愚癡的心;集中的心知道是集中的心,不集中的心知道是不集中的心;廣大的心知道是廣大的心,不廣大的心知道是不廣大的心;高尚的心知道是高尚的心,不高尚的心知道是不高尚的心;有定的心知道是有定的心,沒有定的心知道是沒有定的心;解脫的心知道是解脫的心,不解脫的心知道是不解脫的心。”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如實知什麼是有可能的事,什麼是沒有可能的事。”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如實知業在過去、未來、現在的因果關係。”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如實知所有的修證途徑。”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如實知世間上各種界及它們的分別。”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如實知眾生的各種性向。”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如實知其他人及其他眾生的根器。”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如實知怎樣生起禪定、解脫、正受及什麼是當中的污染和淨化。”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不論一生、兩生、三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不論無數的成劫、無數的壞劫、無數的成壞劫──在那一生之中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投生到另一生;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再投生到另一生。我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眼,看見眾生怎樣死後再次投生;知道不同的業使眾生在上等或下等、高種姓或低種姓、善趣或惡趣的地方投生──這些眾生由於具有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責難聖者,懷有邪見,做出由邪見所驅動的業,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那些眾生由於具有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稱讚聖者,懷有正見,做出由正見所驅動的業,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賢友們,我勤修這四念處,能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第二無題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