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四十二.首長相應

一.兇惡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兇惡首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人被算作兇惡的人;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一些人被算作柔和的人呢?”

“首長,一些不斷除貪欲的人,不斷除貪欲的人會對他人發怒,受他人刺激時會展示出憤怒,他可被算作一個兇惡的人;一些不斷除瞋恚的人,不斷除瞋恚的人會對他人發怒,受他人刺激時會展示出憤怒,他可被算作一個兇惡的人;一些不斷除愚癡的人,不斷除愚癡的人會對他人發怒,受他人刺激時會展示出憤怒,他可被算作一個兇惡的人。

“首長,就是這些原因和條件,使一些人被算作兇惡的人。

“首長,一些斷除貪欲的人,斷除貪欲的人不會對他人發怒,受他人刺激時不會展示出憤怒,他可被算作一個柔和的人;一些斷除瞋恚的人,斷除瞋恚的人不會對他人發怒,受他人刺激時不會展示出憤怒,他可被算作一個柔和的人;一些斷除愚癡的人,斷除愚癡的人不會對他人發怒,受他人刺激時不會展示出憤怒,他可被算作一個柔和的人。

“首長,就是這些原因和條件,使一些人被算作柔和的人。”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兇惡首長對他說:“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二.多羅普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多羅普演藝首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我在那些祖師輩的演員交談時聽過:‘一個演員在舞台上與集會中以真實或虛構的情節來逗眾人發笑、令眾人開心,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發笑天之中。’世尊對這種說話怎麼說呢?”

“首長,不。不要問這些事情。”

多羅普演藝首長第二次對世尊說……

“首長,不。不要問這些事情。”

多羅普演藝首長第三次對世尊說……

“首長,既然我說不要問這些事情你還是堅持要問,那麼我便為你解說吧。首長,演員在舞台上與集會中表演一些貪欲的情節,會為那些之前沒有清除貪欲、受貪欲束縛的眾生帶來更多貪欲;演員在舞台上與集會中表演一些瞋恚的情節,會為那些之前沒有清除瞋恚、受瞋恚束縛的眾生帶來更多瞋恚;演員在舞台上與集會中表演一些愚癡的情節,會為那些之前沒有清除愚癡、受愚癡束縛的眾生帶來更多愚癡。

“他自己迷醉、放逸,也使他人迷醉、放逸,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一個稱為發笑地獄的地方。如果他心持這種見解:‘一個演員在舞台上與集會中以真實或虛構的情節來逗眾人發笑、令眾人開心,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發笑天之中。’這種見解是一種邪見。首長,我說,邪見的人會在兩趣之一投生:地獄或畜生。”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多羅普演藝首長痛哭流淚。

“首長,我已對你說過,不要問這些事情了。”

“大德,我不是因世尊的說話而痛哭,而是因之前長期受祖師輩演員的瞞騙、欺騙、矇騙而痛哭。

“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我能在世尊的座下出家,願我能受具足戒。”

多羅普演藝首長在世尊座下出家,受具足戒。受具足戒不久,多羅普尊者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不久便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這義理,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他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多羅普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三.軍人

這時候,有一個軍人首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我在那些祖師輩的軍人交談時聽過:‘一個軍人在戰場上奮勇精進,若奮勇精進時被敵人殺害陣亡,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降伏天之中。’世尊對這種說話怎麼說呢?”

“首長,不。不要問這些事情。”

軍人首長第二次對世尊說……

“首長,不。不要問這些事情。”

軍人首長第三次對世尊說……

“首長,既然我說不要問這些事情你還是堅持要問,那麼我便為你解說吧。首長,軍人在戰場上奮勇精進,他內心常想殺害、屠殺、斬殺、摧毀眾生,常想眾生不存在,這是一種低劣、惡趣、趨向錯誤方向的心境。若奮勇精進時被敵人殺害陣亡,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一個稱為降伏地獄的地方。如果他心持這種見解:‘一個軍人在戰場上奮勇精進,若奮勇精進時被敵人殺害陣亡,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降伏天之中。’這種見解是一種邪見。首長,我說,邪見的人會在兩趣之一投生:地獄或畜生。”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軍人首長痛哭流淚。

“首長,我已對你說過,不要問這些事情了。”

“大德,我不是因世尊的說話而痛哭,而是因之前長期受祖師輩軍人的瞞騙、欺騙、矇騙而痛哭。

“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四.象兵

……(除了“軍人”改作“象兵”之外,其餘部份跟第三經相同)……

五.馬兵

……(除了“軍人”改作“馬兵”之外,其餘部份跟第三經相同)……

六.西域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那爛陀的波婆迦芒果園。

這時候,刀師子首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在西域的婆羅門拿著水瓶、戴著花環、在水中浸浴、做火供儀式,令亡者超昇,令亡者得到指引,令亡者生天。大德,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若能這樣做,便可令所有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了。”

“首長,既然這樣,我反問你,就隨你自己的意思來答吧。首長,你認為怎樣,一個人如果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有一大群人聚集一起,然後為他祈願、稱頌、合掌繞行,心想:‘願這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首長,你認為怎樣,那人會否因為有大群人為他祈願、稱頌或合掌繞行而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呢?”

“大德,不會。”

“首長,就正如有人把一塊大石掉進深水池,有一大群人聚集一起,然後為大石祈願、稱頌、合掌繞行,心想:‘大石,浮出來吧。大石,昇上來吧。大石,昇到地上吧。’首長,你認為怎樣,那塊大石會否因為有大群人為它祈願、稱頌或合掌繞行而浮出來、昇上來、昇到地上呢?”

“大德,不會。”

“首長,同樣地,任何人如果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即使有一大群人聚集一起,然後為他祈願、稱頌、合掌繞行,心想:‘願這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他在身壞命終之後都只會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首長,你認為怎樣,一個人如果遠離殺生、遠離偷盜、遠離邪淫、遠離妄語、遠離兩舌、遠離惡口、遠離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有一大群人聚集一起,然後為他祈願、稱頌、合掌繞行,心想:‘願這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首長,你認為怎樣,那人會否因為有大群人為他祈願、稱頌或合掌繞行而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呢?”

“大德,不會。”

“首長,就正如有人拿著酥油瓶走進深水池裏然後把它打破,瓶的碎片會下沉,酥油會上浮,有一大群人聚集一起,然後為酥油祈願、稱頌、合掌繞行,心想:‘酥油,下沉吧。酥油,沉下去吧。酥油,沉到水底去吧。’首長,你認為怎樣,那些酥油會否因為有大群人為它祈願、稱頌或合掌繞行而下沉、沉下去、沉到水底呢?”

“大德,不會。”

“首長,同樣地,任何人如果遠離殺生、遠離偷盜、遠離邪淫、遠離妄語、遠離兩舌、遠離惡口、遠離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即使有一大群人聚集一起,然後為他祈願、稱頌、合掌繞行,心想:‘願這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他在身壞命終之後都只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刀師子首長對他說:“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七.說法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那爛陀的波婆迦芒果園。

這時候,刀師子首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世尊是否時常都悲憫所有眾生的呢?”

“首長,是的,如來時常都悲憫所有眾生。”

“大德,那為什麼世尊對一些人用心說法,但對一些人又不用心說法呢?”

“首長,既然這樣,我反問你,就隨你自己的意思來答吧。首長,你認為怎樣,假如農夫居士有三幅田:肥沃的田,中等的田,低劣、多沙石、鹽分高、土質差的田。首長,你認為怎樣,農夫居士欲想播種時,三幅田播種的先後次序會怎麼樣呢?”

“大德,農夫居士欲想播種時,會先播在肥沃的田,然後播在中等的田,至於低劣、多沙石、鹽分高、土質差的田則可播可不播,這是什麼原因呢?用那些種子來作飼料可能還要好。”

“首長,肥沃的田好比我的比丘、比丘尼,我會為他們宣說開首、中間、結尾都善美,有意義、有好的言辭、圓滿、清淨、開示梵行的法義,這是什麼原因呢?他們以我為島嶼、以我為庇護、以我為安身之處、以我為皈依處。

“首長,中等的田好比我的優婆塞、優婆夷,我也會為他們宣說開首、中間、結尾都善美,有意義、有好的言辭、圓滿、清淨、開示梵行的法義,這是什麼原因呢?他們以我為島嶼、以我為庇護、以我為安身之處、以我為皈依處。

“首長,低劣、多沙石、鹽分高、土質差的田好比外道的沙門、婆羅門、遊方者,我也會為他們宣說開首、中間、結尾都善美,有意義、有好的言辭、圓滿、清淨、開示梵行的法義,這是什麼原因呢?如果他們明白少許文句,便會為他們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首長,又假如一個人有三個水缸:沒穿、沒滲漏的水缸,沒穿、有滲漏的水缸,有穿、有滲漏的水缸。首長,你認為怎樣,那人欲想儲水時,三個水缸倒水的先後次序會怎麼樣呢?”

“大德,那人欲想儲水時,會先將水倒進沒穿、沒滲漏的水缸,然後倒進沒穿、有滲漏的水缸,至於有穿、有滲漏的水缸則可倒可不倒,這是什麼原因呢?用那些水來洗東西可能還要好。”

“首長,沒穿、沒滲漏的水缸好比我的比丘、比丘尼,我會為他們宣說開首、中間、結尾都善美,有意義、有好的言辭、圓滿、清淨、開示梵行的法義,這是什麼原因呢?他們以我為島嶼、以我為庇護、以我為安身之處、以我為皈依處。

“首長,沒穿、有滲漏的水缸好比我的優婆塞、優婆夷,我也會為他們宣說開首、中間、結尾都善美,有意義、有好的言辭、圓滿、清淨、開示梵行的法義,這是什麼原因呢?他們以我為島嶼、以我為庇護、以我為安身之處、以我為皈依處。

“首長,有穿、有滲漏的水缸好比外道的沙門、婆羅門、遊方者,我也會為他們宣說開首、中間、結尾都善美,有意義、有好的言辭、圓滿、清淨、開示梵行的法義,這是什麼原因呢?如果他們明白少許文句,便會為他們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刀師子首長對他說:“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八.號角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那爛陀的波婆迦芒果園。

這時候,刀師子首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刀師子首長說:“首長,尼乾陀.若提子是怎樣對弟子說法的呢?”

“大德,尼乾陀.若提子這樣對弟子說法:‘所有殺生的人都會下地獄,所有偷盜的人都會下地獄,所有邪淫的人都會下地獄,所有妄語的人都會下地獄;一個人多作某種行為,會引領至某種結果。’大德,尼乾陀.若提子是這樣對弟子說法的。”

“首長,尼乾陀.若提子說:‘一個人多作某種行為,會引領至某種結果。’若是這樣的話,將會沒有人下地獄。

“首長,你認為怎樣,一個殺生的人,在日夜之中,作出殺生的時間多還是不作殺生的時間多呢?”

“大德,一個殺生的人,在日夜之中,作出殺生的時間少,不作殺生的時間多。”

“首長,尼乾陀.若提子說:‘一個人多作某種行為,會引領至某種結果。’若是這樣的話,將會沒有人下地獄。

……偷盜……

……邪淫……

“首長,你認為怎樣,一個妄語的人,在日夜之中,作出妄語的時間多還是不作妄語的時間多呢?”

“大德,一個妄語的人,在日夜之中,作出妄語的時間少,不作妄語的時間多。”

“首長,尼乾陀.若提子說:‘一個人多作某種行為,會引領至某種結果。’若是這樣的話,將會沒有人下地獄。

“首長,一些老師這樣說,他們持這種見解:‘所有殺生的人都會下地獄,所有偷盜的人都會下地獄,所有邪淫的人都會下地獄,所有妄語的人都會下地獄。’他們的弟子對老師生起淨信,他這樣想:

“‘我的老師這樣說,他持這種見解:“所有殺生的人都會下地獄。”’那個弟子得出一種見解:我曾經殺生,因此我會下地獄。首長,如果那個弟子不捨棄這種說話,不捨棄這種心,不放捨這種見,會因此而下墮地獄之中。

“‘……偷盜……

“‘……邪淫……

“‘我的老師這樣說,他持這種見解:“所有妄語的人都會下地獄。”’那個弟子得出一種見解:我曾經妄語,因此我會下地獄。首長,如果那個弟子不捨棄這種說話,不捨棄這種心,不放捨這種見,會因此而下墮地獄之中。

“首長,如來出現於世上,是一位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呵斥殺生、譴責殺生,說不殺生;呵斥偷盜、譴責偷盜,說不偷盜;呵斥邪淫、譴責邪淫,說不邪淫;呵斥妄語、譴責妄語,說不妄語。我的弟子對導師生起敬信,他這樣反思:

“‘世尊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呵斥殺生、譴責殺生,說不殺生。若我曾經做過任何或輕或重的殺生行為,那都是不適當、不善的,我會因此而感到懊悔;我要在將來不作這些惡業。’他這樣反思之後,便捨棄殺生,將來遠離殺生。他因此而捨棄惡業、超越惡業。

“‘……偷盜……

“‘……邪淫……

“‘世尊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呵斥妄語、譴責妄語,說不妄語。若我曾經做過任何或輕或重的妄語行為,那都是不適當、不善的,我會因此而感到懊悔;我要在將來不作這些惡業。’他這樣反思之後,便捨棄妄語,將來遠離妄語。他因此而捨棄惡業、超越惡業。

“他捨棄殺生、遠離殺生,捨棄偷盜、遠離偷盜,捨棄邪淫、遠離邪淫,捨棄妄語、遠離妄語,捨棄兩舌、遠離兩舌,捨棄惡口、遠離惡口,捨棄綺語、遠離綺語,捨棄貪欲、心無貪欲,捨棄瞋恚、心無瞋恚,捨棄邪見、具有正見。

“首長,這位聖弟子清除了貪欲,清除了瞋恚,沒有迷癡,有覺知,保持念;內心帶著慈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慈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首長,就正如一個強壯號角手吹出來的聲音,在四方的人很容易便聽得到。同樣地,這樣勤修慈心解脫的話,狹劣的業便不能留在心中,不能在心中建立。

“……悲心……

“……喜心……

“首長,這位聖弟子清除了貪欲,清除了瞋恚,沒有迷癡,有覺知,保持念;內心帶著捨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捨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首長,就正如一個強壯號角手吹出來的聲音,在四方的人很容易便聽得到。同樣地,這樣勤修捨心解脫的話,狹劣的業便不能留在心中,不能在心中建立。”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刀師子首長對他說:“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九.族人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在拘薩羅遊行說法,去到那爛陀,之後住在那爛陀的波婆迦芒果園。這時候,那爛陀饑荒、生活艱難、農作物枯萎、沒有食物。

這時候,尼乾陀.若提子和尼乾子大眾一起住在那爛陀。刀師子首長是尼乾陀.若提子的弟子,他前往尼乾陀.若提子那裏,對尼乾陀.若提子作禮,然後坐在一邊。尼乾陀.若提子對刀師子首長說:“首長,來吧,你去跟喬答摩沙門辯論吧。如果你跟他辯論的話,你的好名聲將會遠播,人們說:‘刀師子首長能跟這樣有力量、這樣偉大的喬答摩沙門辯論呢!’”

“大德,我怎樣跟這樣有力量、這樣偉大的喬答摩沙門辯論呢?”

“首長,你去喬答摩沙門那裏,然後這樣對他說:‘大德,世尊是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說關心族人、愛護族人、悲憫族人的呢?’

“首長,如果喬答摩沙門這樣解答:‘首長,是的,如來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說關心族人、愛護族人、悲憫族人。’之後你再這樣問他:‘大德,那為什麼世尊在饑荒、生活艱難、農作物枯萎、沒有食物時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遊行說法呢?世尊在摧毀族人,世尊使族人不幸,世尊在傷害族人。’

“首長,當喬答摩沙門被問到這個兩難的問題時,一定沒有能力把它吐出來也沒有能力把它吞下去。”

刀師子首長回答尼乾陀.若提子:“大德,是的。”於是起座對尼乾陀.若提子作禮,右繞尼乾陀.若提子,然後前往世尊那裏。

刀師子首長去到世尊那裏後,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世尊是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說關心族人、愛護族人、悲憫族人的呢?”

“首長,是的,如來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說關心族人、愛護族人、悲憫族人。”

“大德,那為什麼世尊在饑荒、生活艱難、農作物枯萎、沒有食物時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遊行說法呢?世尊在摧毀族人,世尊使族人不幸,世尊在傷害族人。”

“首長,我追憶過去九十一劫,從沒見過任何族人因布施食物的原因而帶來損毀,只見那些有很多財富、產業、金銀的富有族人,全都是因布施而來,因求真而來,因戒行而來。

“首長,有八種原因和條件導致族人受到傷害:或是國王導致族人受到傷害,或是盜賊導致族人受到傷害,或是火災導致族人受到傷害,或是水災導致族人受到傷害,或是積蓄不能提取,或是事業失敗,或是族中有浪費家財、耗盡家財的人,而無常則是第八種。首長,這八種原因和條件導致族人受到傷害。

“首長,有這八種原因和條件出現才會導致族人受到傷害,若這樣說我:‘世尊在摧毀族人,世尊使族人不幸,世尊在傷害族人。’首長,如果不捨棄這種說話,不捨棄這種心,不放捨這種見,會因此而下墮地獄之中。”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刀師子首長對他說:“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十.珠髻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在王宮裏的大眾聚集一起,當中生起一段說話:“沙門釋子是接受金銀錢財、許可使用金銀錢財、拿取金銀錢財的。”

珠髻首長坐在大眾之中,他對大眾說:“賢者們,不要這樣說!沙門釋子是不接受金銀錢財、不許可使用金銀錢財、不拿取金銀錢財的!沙門釋子放下金銀珠寶,離卻金銀錢財。”珠髻首長說服了那些大眾。

於是,珠髻首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世尊,然後再說:“大德,當我解說這個問題時,怎樣才是正確表達世尊的解說,怎樣才不會變成誹謗世尊呢?怎樣才是跟隨法義的解說,不會受到同門的責難呢?”

“首長,你這樣解說是正確的,不會變成誹謗我;這樣說就是跟隨法義的解說,不會受到同門的責難。

“首長,沙門釋子是不接受金銀錢財、不許可使用金銀錢財、不拿取金銀錢財的。沙門釋子放下金銀珠寶,離卻金銀錢財。

“首長,一個人如果接受金銀錢財,他便會接受五欲;一個人如果接受五欲,你便可以肯定地視他為一個非沙門法、非釋子法的人。

“首長,我雖然說,需要草的話可以去尋求草,需要木的話可以去尋求木,需要車的話可以去尋求車,需要工人的話可以去尋求工人,但在任何情形之下我都不說,許可去尋求金銀錢財。”

十一.跋陀羅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摩利一個名叫優樓頻螺.劫波的市鎮。

這時候,跋陀羅首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如果世尊為我說苦集和苦滅就好了。”

“首長,如果我為你說有關過去生的苦集和苦滅,說過去生是怎麼樣的,你或會對此生起搖擺、生起疑心。如果我為你說有關未來生的苦集和苦滅,說未來生是怎麼樣的,你或會對此生起搖擺、生起疑心。首長,既然我們都坐在當下現生之中,我就為你說當下現生的苦集和苦滅吧。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跋陀羅首長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首長,你認為怎樣,當優樓頻螺.劫波人遭到處斬、收綁、沒收或譴責時,其中有些人會令你生起憂、悲、苦、惱、哀嗎?”

“大德,當優樓頻螺.劫波人遭到處斬、收綁、沒收或譴責時,其中有些人會令我生起憂、悲、苦、惱、哀。”

“首長,當優樓頻螺.劫波人遭到處斬、收綁、沒收或譴責時,其中有些人不會令你生起憂、悲、苦、惱、哀嗎?”

“大德,當優樓頻螺.劫波人在遭受處斬、收綁、沒收或譴責時,其中有些人不會令我生起憂、悲、苦、惱、哀。”

“首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有些人會令你生起憂、悲、苦、惱、哀;是什麼原因和條件,有些人不會令你生起憂、悲、苦、惱、哀呢?”

“大德,那些人會令我生起憂、悲、苦、惱、哀,原因是我對他們有愛著;那些人不會令我生起憂、悲、苦、惱、哀,原因是我對他們沒有愛著。”

“首長,你說:‘那些人會令我生起憂、悲、苦、惱、哀,原因是我對他們有愛著;那些人不會令我生起憂、悲、苦、惱、哀,原因是我對他們沒有愛著。’首長,你因此而見法、知法、得法、入法,法常在心中。你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思考過去生和未來生:過去生無論任何苦,全都是以愛著為根源、以愛著為因緣而生起的,愛著是苦的根本;未來生無論任何苦,全都是以愛著為根源、以愛著為因緣而生起的,愛著是苦的根本。”

“大德,真是罕見!真是少有!大德世尊能這樣善說法義:無論任何苦,全都是以愛著為根源、以愛著為因緣而生起的,愛著是苦的根本。

“大德,我有一個名叫質羅婆尸童子的兒子在外邊居住,每當我起床後都會派一個下人去了解他的情況,只要那個下人還沒回來,我都會心想:‘不要讓質羅婆尸童子有任何異樣、任何苦困!’”

“首長,你認為怎樣,如果質羅婆尸童子遭到處斬、收綁、沒收或譴責,會令你生起憂、悲、苦、惱、哀嗎?”

“大德,如果質羅婆尸童子遭到處斬、收綁、沒收或譴責,我整個人生都會遭到改變,我怎會不生起憂、悲、苦、惱、哀呢!”

“首長,從這個道理可知:無論任何苦,全都是以愛著為根源、以愛著為因緣而生起的,愛著是苦的根本。

“首長,你認為怎樣,在你從未看過、從未聽過質羅婆尸的母親時,你會對她有愛著、有愛意嗎?”

“大德,不會。”

“首長,在你看見、聽見質羅婆尸的母親後,你才會對她有愛著、有愛意嗎?”

“大德,是的。”

“首長,你認為怎樣,如果質羅婆尸的母親遭到處斬、收綁、沒收或譴責,會令你生起憂、悲、苦、惱、哀嗎?”

“大德,如果質羅婆尸的母親遭到處斬、收綁、沒收或譴責,我整個人生都會遭到改變,我怎會不生起憂、悲、苦、惱、哀呢!”

“首長,從這個道理可知:無論任何苦,全都是以愛著為根源、以愛著為因緣而生起的,愛著是苦的根本。”

十二.羅尸耶

這時候,羅尸耶首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我聽人們說:‘喬答摩沙門批評所有苦行,一直都抨擊、敵視所有粗苦的苦行。’大德,世尊是不是這樣說的呢?大德,這樣說會不會變成誹謗世尊呢?怎樣才是跟隨法義的解說,不會受到同門的責難呢?”

“首長,我不是這樣說的。這是以不真實的說話來誹謗我。

(一)1

“首長,有兩邊出家人是不應行踐的。

“一邊是追尋欲樂,這是低劣、世俗、屬於凡夫、非聖者、沒有意義的。一邊是自我虐待的苦行,這是痛苦、非聖者、沒有意義的。

“首長,如來不落入這兩邊,覺悟一條中道,這條中道使人生出眼、生出智,帶來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首長,如來所覺悟的中道是什麼呢?這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首長,這就是如來所覺悟的中道,這條中道可使人生出眼、生出智,可帶來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二)

“首長,世上有三種受用物欲的人,是哪三種呢?

“首長,一種是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的人,一種是既以非法與暴力也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的人,一種是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的人。

“首長,在那種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的人之中:一些人不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

“首長,在那種既以非法與暴力也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的人之中:一些人不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

“首長,在那種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的人之中:一些人不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他們受束縛、迷醉、抓著不放、看不見過患、沒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財物;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他們不受束縛、不迷醉、不會抓著不放、看見過患、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財物。

(三.一)

“首長,那種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不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二)

“首長,那種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這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三.三)

“首長,那種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這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三.四)

“首長,那種既以非法與暴力也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不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這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五)

“首長,那種既以非法與暴力也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這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六)

“首長,那種既以非法與暴力也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這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七)

“首長,那種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不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不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這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八)

“首長,那種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這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九)

“首長,那種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受束縛、迷醉、抓著不放、看不見過患、沒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財物的人,有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受束縛、迷醉、抓著不放、看不見過患、沒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財物,這是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這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十)

“首長,那種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不受束縛、不迷醉、不會抓著不放、看見過患、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財物的人,有四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四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不受束縛、不迷醉、不會抓著不放、看見過患、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財物,這是第四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四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四)

“首長,世上有三種過粗苦生活的苦行人,是哪三種呢?

“首長,一些人為了取得善法、為了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2,他們有敬信而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在當中:一種人作自虐苦行,不能取得善法,不能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一種人作自虐苦行,能夠取得善法,不能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一種人作自虐苦行,能夠取得善法,能夠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

(五.一)

“首長,那種作自虐苦行、不能取得善法、不能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的人,有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作自虐苦行,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能取得善法,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能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這是第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過粗苦生活的苦行人有這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五.二)

“首長,那種作自虐苦行、能夠取得善法、不能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的人,有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作自虐苦行,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能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能夠取得善法,這是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首長,那種過粗苦生活的苦行人有這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這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五.三)

“首長,那種作自虐苦行、能夠取得善法、能夠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的人,有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作自虐苦行,這是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能夠取得善法,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能夠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首長,那種過粗苦生活的苦行人有這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這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六)

“首長,有三種清除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這三種清除是什麼呢?

“一個有貪欲的人,以貪欲的原因,會想到惱害自己,會想到惱害他人,會想到惱害自己和他人雙方。當他斷除了貪欲時,不會想到惱害自己,不會想到惱害他人,不會想到惱害自己和他人雙方。這種清除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個有瞋恚的人……

“一個有愚癡的人,以愚癡的原因,會想到惱害自己,會想到惱害他人,會想到惱害自己和他人雙方。當他斷除了愚癡時,不會想到惱害自己,不會想到惱害他人,不會想到惱害自己和他人雙方。這種清除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首長,這三種清除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羅尸耶首長對他說:“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十三.波吒釐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利一個稱為優多羅的市鎮。

這時候,波吒釐首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我聽人們說:‘喬答摩沙門認識幻術。’大德,世尊是不是這樣說的呢?大德,這樣說會不會變成誹謗世尊呢?怎樣才是跟隨法義的解說,不會受到同門的責難呢?”

“首長,你的解說是正確的。這樣說就是正確表達我的解說,不會變成誹謗我;這樣說就是跟隨法義的解說,不會受到同門的責難。”

“大德,我聽那些沙門婆羅門說:‘喬答摩沙門認識幻術,他就是一個欺騙他人的人。’那是真的嗎?我不相信他們。”

“首長,他們說,一個認識幻術的人就是一個欺騙他人的人嗎?”

“世尊,正是這樣。善逝,正是這樣。”

“首長,既然這樣,我反問你,就隨你自己的意思來答吧。

(一)

“首長,你認為怎樣,你認識拘利的紮髮軍嗎?”

“大德,我認識拘利的紮髮軍。”

“首長,你認為怎樣,拘利紮髮軍是做什麼工作的呢?”

“大德,拘利若有盜賊,便由他們來驅除;拘利若有信息,便由他們來傳遞。大德,拘利紮髮軍就是做這些工作的。”

“首長,你認為怎樣,你認識的拘利紮髮軍是具有戒行還是戒行不好的呢?”

“大德,我認識的拘利紮髮軍是戒行不好、本性邪惡的。世間上有一些人是戒行不好、本性邪惡的,拘利紮髮軍是其中之一。”

“首長,如果有人說:‘波吒釐首長認識戒行不好、本性邪惡的拘利紮髮軍,他就是一個戒行不好、本性邪惡的人。’這是否一個正確的講說呢?”

“大德,不是。拘利紮髮軍跟我不同,拘利紮髮軍的本性跟我不同。”

“首長,既然你可以得知:‘波吒釐首長認識戒行不好、本性邪惡的拘利紮髮軍,但他不是一個戒行不好、本性邪惡的人。’那麼你便可以得知:‘如來認識幻術,但他不是一個欺騙他人的人。’

“首長,我深知幻術;深知幻術的果報;也深知作幻術欺騙他人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首長,我深知殺生;深知殺生的果報;也深知殺生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偷盜……

“……邪淫……

“……妄語……

“……兩舌……

“……惡口……

“……綺語……

“……貪欲……

“……瞋恚……

“首長,我深知邪見;深知邪見的果報;也深知邪見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二.一)

“首長,一些沙門婆羅門這樣說,他們持這種見解:‘所有殺生的人,在現生之中都會領受到苦惱。所有偷盜的人,在現生之中都會領受到苦惱。所有邪淫的人,在現生之中都會領受到苦惱。所有妄語的人,在現生之中都會領受到苦惱。’

(二.二)

“首長,有些時候人們會見到:有人戴著花環、穿上耳環、沐了浴、塗了油、修了鬚髮、享受著男女欲,有如國王那樣。

“有一個人問:‘賢者們,那人做了什麼事,有如國王那樣呢?’

“人們答:‘賢者,那人打敗國王的敵人,取去敵人的性命,國王很高興,於是賞賜他,因此那人戴著花環、穿上耳環、沐了浴、塗了油、修了鬚髮、享受著男女欲,有如國王那樣。’

“首長,有時人們也會見到:有人被粗繩綁著,雙手被反綁在背後,被剃光了頭;衙差作出駭人的聲音,敲打鼓鈸,押那人遊街示眾,之後推出南城門斬首。

“有一個人問:‘賢者們,那人做了什麼事,會被人斬首呢?’

“人們答:‘賢者,那人是國王的仇敵,他取去一個人的性命,他被國王捉到,然後遭受斬首的刑罰。’

“首長,你認為怎樣,以上兩種事情你曾經見過或聽過嗎?”

“大德,我曾經見過,曾經聽過,在將來也會見到和聽到。”

“首長,若是這樣的話,那些沙門婆羅門這樣說,他們持這種見解:‘所有殺生的人,在現生之中都會領受到苦惱。’那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呢?”

“大德,那是虛假的。”

“首長,說沒有實質的說話、說妄語,那是具有戒行還是戒行不好呢?”

“大德,那是戒行不好。”

“首長,戒行不好、本性邪惡,那是進入邪途還是進入正途呢?”

“大德,那是進入邪途。”

“首長,一個進入邪途的人,他是一個邪見的人還是一個正見的人呢?”

“大德,他是一個邪見的人。”

“首長,一個邪見的人,適宜對他有淨信嗎?”

“大德,不適宜。”

(二.三)

……那人打敗國王的敵人,搶去敵人的寶物,國王很高興,於是賞賜他……(除了“殺生”改作“偷盜”之外,其餘部份跟二.二段相同)……

……那人在村落或森林做盜賊,他被國王捉到,然後遭受斬首的刑罰……

(二.四)

……那人侵犯國王敵人的妻子,國王很高興,於是賞賜他……(除了“殺生”改作“邪淫”之外,其餘部份跟二.二段相同)……

……那人侵犯族中的女人,他被國王捉到,然後遭受斬首的刑罰……

(二.五)

“首長,有些時候人們會見到:有人戴著花環、穿上耳環、沐了浴、塗了油、修了鬚髮、享受著男女欲,有如國王那樣。

“有一個人問:‘賢者們,那人做了什麼事,有如國王那樣呢?’

“人們答:‘賢者,那人說妄語來取悅國王,國王很高興,於是賞賜他,因此那人戴著花環、穿上耳環、沐了浴、塗了油、修了鬚髮、享受著男女欲,有如國王那樣。’

“首長,有時人們也會見到:有人被粗繩綁著,雙手被反綁在背後,被剃光了頭;衙差作出駭人的聲音,敲打鼓鈸,押那人遊街示眾,之後推出南城門斬首。

“有一個人問:‘賢者們,那人做了什麼事,會被人斬首呢?’

“人們答:‘賢者,那人說妄語令居士或居士子受到損毀,他被國王捉到,然後遭受斬首的刑罰。’

“首長,你認為怎樣,以上兩種事情你曾經見過或聽過嗎?”

“大德,我曾經見過,曾經聽過,在將來也會見到和聽到。”

“首長,若是這樣的話,那些沙門婆羅門這樣說,他們持這種見解:‘所有妄語的人,在現生之中都會領受到苦惱。’那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呢?”

“大德,那是虛假的。”

“首長,說沒有實質的說話、說妄語,那是具有戒行還是戒行不好呢?”

“大德,那是戒行不好。”

“首長,戒行不好、本性邪惡,那是進入邪途還是進入正途呢?”

“大德,那是進入邪途。”

“首長,一個進入邪途的人,他是一個邪見的人還是一個正見的人呢?”

“大德,他是一個邪見的人。”

“首長,一個邪見的人,適宜對他有淨信嗎?”

“大德,不適宜。

(三)

“大德,真是罕見!真是少有!大德,我有一間客堂,那裏有床、有坐具、有水瓶、有油燈。當有沙門或婆羅門到來,我都會盡心盡力供養他們。大德,曾經一次有四個不同見解、不同受持、不同信願的老師到來客堂。

“一個老師這樣說,他持這種見解:‘沒有布施;沒有祭祀;沒有祭品;沒有苦樂業的果報;沒有今生;沒有他世;沒有父恩;沒有母恩;沒有化生的眾生;在世上沒有進入正道、完滿修行的沙門婆羅門,親身以無比智證得有今生和他世。’

“一個老師這樣說,他持這種見解:‘有布施;有祭祀;有祭品;有苦樂業的果報;有今生;有他世;有父恩;有母恩;有化生的眾生;在世上有進入正道、完滿修行的沙門婆羅門,親身以無比智證得有今生和他世。’

“一個老師這樣說,他持這種見解:‘自己親手做或教別人做以下的事情:斬殺、燒殺、使人悲傷、使人疲累、使人顫抖、傷害生命、偷盜、搶劫、爆竊、攔途截劫、侵犯別人妻子、說妄語等都不是作惡。即使在車輪邊緣裝上利刃到處行走,把地上的眾生切割成一堆堆肉,這也沒有惡的因緣,不會有惡報到來。若去恆河南岸殺人、屠殺,斬殺、教別人斬殺,燒殺、教別人燒殺,這也沒有惡的因緣,不會有惡報到來;再去恆河北岸布施、教別人布施,祭祀、教別人祭祀,這也沒有福的因緣,不會有福報到來。布施、自我調伏、自我節制、說真話等沒有福,不會有福報到來。’

“一個老師這樣說,他持這種見解:‘自己親手做或教別人做以下的事情:斬殺、燒殺、使人悲傷、使人疲累、使人顫抖、傷害生命、偷盜、搶劫、爆竊、攔途截劫、侵犯別人妻子、說妄語等都是作惡。若在車輪邊緣裝上利刃到處行走,把地上的眾生切割成一堆堆肉,這有惡的因緣,會有惡報到來。若去恆河南岸殺人、屠殺,斬殺、教別人斬殺,燒殺、教別人燒殺,這有惡的因緣,會有惡報到來;若去恆河北岸布施、教別人布施,祭祀、教別人祭祀,這有福的因緣,會有福報到來。布施、自我調伏、自我節制、說真話等有福,會有福報到來。’

“大德,這真使我搖擺,這真使我疑惑,不知道在他們之中誰說的是真理,誰說的是謊言!”

“首長,你的搖擺是應當的,你的疑惑是應當的。面對使人搖擺的事情,疑惑便會在心中生起。”

“大德,我對世尊有淨信,知道世尊有能力為我說法,使我捨棄那些疑惑法。”

(四.一)

“首長,有一種法定,如果你的內心取得這種定,便能捨棄疑惑。什麼是法定呢?

“首長,一位聖弟子捨棄殺生、遠離殺生,捨棄偷盜、遠離偷盜,捨棄邪淫、遠離邪淫,捨棄妄語、遠離妄語,捨棄兩舌、遠離兩舌,捨棄惡口、遠離惡口,捨棄綺語、遠離綺語,捨棄貪欲、心無貪欲,捨棄瞋恚、心無瞋恚,捨棄邪見、具有正見。

(四.二)

“首長,這位聖弟子清除了貪欲,清除了瞋恚,沒有迷癡,有覺知,保持念;內心帶著慈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慈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

“他這樣反思:‘那個老師這樣說,他持這種見解:“沒有布施;沒有祭祀;沒有祭品;沒有苦樂業的果報;沒有今生;沒有他世;沒有父恩;沒有母恩;沒有化生的眾生;在世上沒有進入正道、完滿修行的沙門婆羅門,親身以無比智證得有今生和他世。”如果那個老師賢者的說話是真的,由於我對任何或強或弱的眾生都不傷害,所以不論在這種見解或在相反的見解之中,我都肯定會得到好的結果。任何約束身、口、意的人,都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他因此而生起歡悅;當有歡悅時,喜便會生起;當內心有喜時,身體便會猗息;當身體猗息時便會體驗樂;有樂的人,內心便會定下來。

“首長,這就是法定了。如果你的內心取得這種定,便能捨棄疑惑。

(四.三)

……有布施……(除了第一個老師的見解改作第二個老師的見解之外,其餘部份跟四.二段相同)……

(四.四)

……說妄語等都不是作惡……(除了第一個老師的見解改作第三個老師的見解之外,其餘部份跟四.二段相同)……

(四.五)

“首長,這位聖弟子清除了貪欲,清除了瞋恚,沒有迷癡,有覺知,保持念;內心帶著慈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慈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

“他這樣反思:‘那個老師這樣說,他持這種見解:“自己親手做或教別人做以下的事情:斬殺、燒殺、使人悲傷、使人疲累、使人顫抖、傷害生命、偷盜、搶劫、爆竊、攔途截劫、侵犯別人妻子、說妄語等都是作惡。若在車輪邊緣裝上利刃到處行走,把地上的眾生切割成一堆堆肉,這有惡的因緣,會有惡報到來。若去恆河南岸殺人、屠殺,斬殺、教別人斬殺,燒殺、教別人燒殺,這有惡的因緣,會有惡報到來;若去恆河北岸布施、教別人布施,祭祀、教別人祭祀,這有福的因緣,會有福報到來。布施、自我調伏、自我節制、說真話等有福,會有福報到來。”如果那個老師賢者的說話是真的,由於我對任何或強或弱的眾生都不傷害,所以不論在這種見解或在相反的見解之中,我都肯定會得到好的結果。任何約束身、口、意的人,都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他因此而生起歡悅;當有歡悅時,喜便會生起;當內心有喜時,身體便會猗息;當身體猗息時便會體驗樂;有樂的人,內心便會定下來。

“首長,這就是法定了。如果你的內心取得這種定,便能捨棄疑惑。

(五.一)

……悲心……(除了慈心改作悲心之外,其餘部份跟四.二至四.五段相同)……

(五.二)

……喜心……(除了慈心改作喜心之外,其餘部份跟四.二至四.五段相同)……

(五.三)

……捨心……(除了慈心改作捨心之外,其餘部份跟四.二至四.五段相同)……

(五.四)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波吒釐首長對他說:“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首長相應完


  1. 在巴利原文之中,這篇經文和下一篇經文都附有很多段落數目,為了令譯文暢順及使重複的經文簡潔,譯者對一些段落數目作出了取消、修改與移位。 

  2. “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uttarimanussadhammā alam ariyañāṇadassanavisesaṃ)在經中是一個常用的短語,這個短語所指的內容對佛教的修行者來說,是涵括了各種禪定(尤其是深定)與六種無比智的。但對外道來說,因為外道也能取得深定,也能取得神變智、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天眼智等前五種無比智,但不能取得漏盡智,所以這個短語若用在外道身上,所指的內容應是排除了“聖者的知見與修證”的部份,只有“超於常人的法”那部份的禪定與前五種無比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