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十六.迦葉相應

一.知足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迦葉對任何衣服都知足,讚嘆對任何衣服都知足;他不會因衣服的原因而生起不正確的欲求,得不到衣服時不會掛慮,得到衣服時不會受衣服束縛、受衣服迷醉、抓著衣服不放;他看見當中的過患,有出離的智慧來受用衣服。

“比丘們,迦葉對任何食物都知足……

“比丘們,迦葉對任何住處都知足……

“比丘們,迦葉對任何醫藥用品都知足,讚嘆對任何醫藥用品都知足;他不會因醫藥用品的原因而生起不正確的欲求,得不到醫藥用品時不會掛慮,得到醫藥用品時不會受醫藥用品束縛、受醫藥用品迷醉、抓著醫藥用品不放;他看見當中的過患,有出離的智慧來受用醫藥用品。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這樣修學,要對任何衣服都知足,讚嘆對任何衣服都知足;不要因衣服的原因而生起不正確的欲求,得不到衣服時不會掛慮,得到衣服時不會受衣服束縛、受衣服迷醉、抓著衣服不放;要看見當中的過患,有出離的智慧來受用衣服。

“要對任何食物都知足……

“要對任何住處都知足……

“要對任何醫藥用品都知足,讚嘆對任何醫藥用品都知足;不要因醫藥用品的原因而生起不正確的欲求,得不到醫藥用品時不會掛慮,得到醫藥用品時不會受醫藥用品束縛、受醫藥用品迷醉、抓著醫藥用品不放;要看見當中的過患,有出離的智慧來受用醫藥用品。

“比丘們,你們應這樣修學。

“比丘們,你們要以迦葉或像迦葉那樣的人為榜樣。你們應跟隨行踐。”

二.沒有愧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大迦葉尊者和舍利弗尊者住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在黃昏離開靜處前往大迦葉尊者那裏,和大迦葉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大迦葉尊者說:“大迦葉賢友,人們說:‘一個不勤奮、沒有愧的人,是沒有能力取得正覺,沒有能力取得湼槃,沒有能力取得最高的安穩的。一個勤奮、有愧的人,是有能力取得正覺,有能力取得湼槃,有能力取得最高的安穩的。’

“大迦葉賢友,‘一個不勤奮、沒有愧的人,是沒有能力取得正覺,沒有能力取得湼槃,沒有能力取得最高的安穩的’這句說話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一個勤奮、有愧的人,是有能力取得正覺,有能力取得湼槃,有能力取得最高的安穩的’這句說話所包含的內容又是什麼呢?”

(一)

“舍利弗賢友,什麼是不勤奮呢?

“舍利弗賢友,一位比丘心想:‘沒有生起的惡不善法生起時,會帶來損害。’但他對此不作出勤奮。

“他心想:‘不捨棄生起了的惡不善法時,會帶來損害。’但他對此不作出勤奮。

“他心想:‘沒有生起的善法不生起時,會帶來損害。’但他對此不作出勤奮。

“他心想:‘生起了的善法消失時,會帶來損害。’但他對此不作出勤奮。

“舍利弗賢友,這就是不勤奮了。

(二)

“舍利弗賢友,什麼是沒有愧呢?

“舍利弗賢友,一位比丘心想:‘沒有生起的惡不善法生起時,會帶來損害。’但他對此沒有愧。

“他心想:‘不捨棄生起了的惡不善法時,會帶來損害。’但他對此沒有愧。

“他心想:‘沒有生起的善法不生起時,會帶來損害。’但他對此沒有愧。

“他心想:‘生起了的善法消失時,會帶來損害。’但他對此沒有愧。

“舍利弗賢友,這就是沒有愧了。

“舍利弗賢友,就是這樣,一個不勤奮、沒有愧的人,是沒有能力取得正覺,沒有能力取得湼槃,沒有能力取得最高的安穩的。

(三)

“舍利弗賢友,什麼是勤奮呢?

“舍利弗賢友,一位比丘心想:‘沒有生起的惡不善法生起時,會帶來損害。’他對此作出勤奮。

“他心想:‘不捨棄生起了的惡不善法時,會帶來損害。’他對此作出勤奮。

“他心想:‘沒有生起的善法不生起時,會帶來損害。’他對此作出勤奮。

“他心想:‘生起了的善法消失時,會帶來損害。’他對此作出勤奮。

“舍利弗賢友,這就是勤奮了。

(四)

“舍利弗賢友,什麼是有愧呢?

“舍利弗賢友,一位比丘心想:‘沒有生起的惡不善法生起時,會帶來損害。’他對此有愧。

“他心想:‘不捨棄生起了的惡不善法時,會帶來損害。’他對此有愧。

“他心想:‘沒有生起的善法不生起時,會帶來損害。’他對此有愧。

“他心想:‘生起了的善法消失時,會帶來損害。’他對此有愧。

“舍利弗賢友,這就是有愧了。

“舍利弗賢友,就是這樣,一個勤奮、有愧的人,是有能力取得正覺,有能力取得湼槃,有能力取得最高的安穩的。”

三.月喻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你們在前往在家人那裏時,要像月喻1那樣:收攝身心,恆常像一個新出家的人那樣不冒失。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人在舊水池邊、陡峭的山路或河邊行走時會收攝身心,同樣地,你們在前往在家人那裏時,要像月喻那樣:收攝身心,恆常像一個新出家的人那樣不冒失。

“比丘們,迦葉在前往在家人那裏時,就像月喻那樣:收攝身心,恆常像一個新出家的人那樣不冒失。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什麼樣的比丘適合前往在家人那裏呢?”

“大德,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領導、法的依處。大德,最好由世尊來說這個義理,我們聽了之後,受持世尊的說話。”

於是,世尊伸出手掌在虛空中搖晃,然後說:“比丘們,就正如這隻手掌不會被虛空阻礙、困著、束縛,同樣地,任何比丘在前往在家人那裏的時候,內心不會被在家生活的事物阻礙、困著、束縛。這位比丘只是心想:‘讓那些想有得著的人取得得著吧,讓那些想作福德的人取得福德吧。’他對自己的得著感到開心、感到悅意,也對別人的得著感到開心、感到悅意。

“比丘們,這樣的比丘適合前往在家人那裏。

“比丘們,迦葉在前往在家人那裏的時候,內心不會被在家生活的事物阻礙、困著、束縛。他只是心想:‘讓那些想有得著的人取得得著吧,讓那些想作福德的人取得福德吧。’他對自己的得著感到開心、感到悅意,也對別人的得著感到開心、感到悅意。

“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什麼樣的比丘不能清淨地說法,什麼樣的比丘能清淨地說法呢?”

“大德,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領導、法的依處。大德,最好由世尊來說這個義理,我們聽了之後,受持世尊的說話。”

“比丘們,既然這樣,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比丘們,任何比丘以這樣的心來為別人說法:

‘如果人們聽我說法就好了!在聽我說法之後,便會對法生起歡喜心,之後便會對我產生淨信。’比丘們,這樣的比丘不能清淨地說法。

“比丘們,任何比丘以這樣的心來為別人說法:‘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如果人們聽我說法就好了!在聽我說法之後,便會明白法義;在明白法義之後,便會跟隨行踐。’這位比丘是因為法義的善美而為別人說法,是因為出於悲心、出於關心、出於悲憫而為別人說法。比丘們,這樣的比丘能清淨地說法。

“比丘們,迦葉以這樣的心來為別人說法:‘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如果人們聽我說法就好了!在聽我說法之後,便會明白法義;在明白法義之後,便會跟隨行踐。’他是因為法義的善美而為別人說法,是因為出於悲心、出於關心、出於悲憫而為別人說法。

“比丘們,你們要以迦葉或像迦葉那樣的人為榜樣。你們應跟隨行踐。”

四.前往在家人那裏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什麼樣的比丘不適合前往在家人那裏,什麼樣的比丘適合前往在家人那裏呢?”

“大德,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領導、法的依處。大德,最好由世尊來說這個義理,我們聽了之後,受持世尊的說話。”

“比丘們,既然這樣,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世尊說:“比丘們,任何比丘以這樣的心前往在家人那裏:‘願他們作布施,不要不布施;願他們布施很多東西,不要布施很少東西;願他們布施細妙的東西,不要布施粗劣的東西;願他們快作布施,不要慢條斯理作布施;願他們用心來布施,不要不用心來布施。’比丘們,當一個比丘以這樣的心前往在家人那裏時,如果人們不作布施,他便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會為他帶來很多苦惱;如果人們布施很少而不是很多東西,他便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會為他帶來很多苦惱;如果人們布施粗劣而不是細妙的東西,他便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會為他帶來很多苦惱;如果人們慢條斯理而不是快作布施,他便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會為他帶來很多苦惱;如果人們不用心而不是用心來布施,他便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會為他帶來很多苦惱。

“比丘們,這樣的比丘不適合前往在家人那裏。

“比丘們,任何比丘以這樣的心前往在家人那裏:‘前往別人的家裏,怎可以有這些想法呢:願他們作布施,不要不布施;願他們布施很多東西,不要布施很少東西;願他們布施細妙的東西,不要布施粗劣的東西;願他們快作布施,不要慢條斯理作布施;願他們用心來布施,不要不用心來布施。’比丘們,當一位比丘以這樣的心前往在家人那裏時,如果人們不作布施,他不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不會為他帶來苦惱;如果人們布施很少而不是很多東西,他不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不會為他帶來苦惱;如果人們布施粗劣而不是細妙的東西,他不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不會為他帶來苦惱;如果人們慢條斯理而不是快作布施,他不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不會為他帶來苦惱;如果人們不用心而不是用心來布施,他不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不會為他帶來苦惱。

“比丘們,這樣的比丘適合前往在家人那裏。

“比丘們,迦葉以這樣的心前往在家人那裏:‘前往別人的家裏,怎可以有這些想法呢:願他們作布施,不要不布施;願他們布施很多東西,不要布施很少東西;願他們布施細妙的東西,不要布施粗劣的東西;願他們快作布施,不要慢條斯理作布施;願他們用心來布施,不要不用心來布施。’比丘們,迦葉以這樣的心前往在家人那裏,如果人們不作布施,他不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不會為他帶來苦惱;如果人們布施很少而不是很多東西,他不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不會為他帶來苦惱;如果人們布施粗劣而不是細妙的東西,他不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不會為他帶來苦惱;如果人們慢條斯理而不是快作布施,他不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不會為他帶來苦惱;如果人們不用心而不是用心來布施,他不會生起惱恨,以此為因緣,不會為他帶來苦惱。

“比丘們,你們要以迦葉或像迦葉那樣的人為榜樣。你們應跟隨行踐。”

五.老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大迦葉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大迦葉尊者說:“迦葉,你開始老了,穿粗麻舊布衣的生活對你來說是很艱辛的,你接受居士布施的衣服,接受居士邀請供養的食物,在我身邊一起生活吧。”

“大德,我長期在森林生活,讚嘆在森林生活;長期化食,讚嘆化食;長期穿舊布衣,讚嘆穿舊布衣;長期只擁有三件衣,讚嘆只擁有三件衣;長期少欲,讚嘆少欲;長期知足,讚嘆知足;長期遠離,讚嘆遠離;長期不聯群結黨,讚嘆不聯群結黨;長期作出精進,讚嘆作出精進。”

“迦葉,基於什麼原因,你長期在森林生活,讚嘆在森林生活;長期化食,讚嘆化食;長期穿舊布衣,讚嘆穿舊布衣;長期只擁有三件衣,讚嘆只擁有三件衣;長期少欲,讚嘆少欲;長期知足,讚嘆知足;長期遠離,讚嘆遠離;長期不聯群結黨,讚嘆不聯群結黨;長期作出精進,讚嘆作出精進呢?”

“大德,基於兩種原因:當下親身安住在樂之中和悲憫後來的人。或許後人會仿效,心想:‘聽說那些隨佛修行的佛弟子長期在森林生活,讚嘆在森林生活;長期化食,讚嘆化食;長期穿舊布衣,讚嘆穿舊布衣;長期只擁有三件衣,讚嘆只擁有三件衣;長期少欲,讚嘆少欲;長期知足,讚嘆知足;長期遠離,讚嘆遠離;長期不聯群結黨,讚嘆不聯群結黨;長期作出精進,讚嘆作出精進。’於是他們跟隨行踐,這為他們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大德,基於這兩種原因:當下親身安住在樂之中和悲憫後來的人。我長期在森林生活,讚嘆在森林生活;長期化食,讚嘆化食;長期穿舊布衣,讚嘆穿舊布衣;長期只擁有三件衣,讚嘆只擁有三件衣;長期少欲,讚嘆少欲;長期知足,讚嘆知足;長期遠離,讚嘆遠離;長期不聯群結黨,讚嘆不聯群結黨;長期作出精進,讚嘆作出精進。”

“迦葉,十分好,十分好!迦葉,你為許多眾生帶來利益,為許多眾生帶來快樂;你悲憫世間,為天和人帶來福祉、利益、快樂。

“迦葉,既然這樣,你繼續修持穿粗麻舊布衣、化食、在森林生活吧。”

六.教化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大迦葉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大迦葉尊者說:“迦葉,你去教化比丘吧,為比丘說法語吧。迦葉,或是由我、或是由你去教化比丘,或是由我、或是由你為比丘說法語。”

“大德,現在的比丘具有難教之法,沒有耐性,不善巧受持教法。

“大德,我曾看見一個和阿難共住名叫槃陀的比丘跟一個和阿那律陀共住名叫阿賓耆的比丘互相較量,他們說:‘來吧,看誰說得多,看誰說得妙,看誰說得久吧。’”

於是世尊對另一位比丘說:“比丘,你過來,用我的名義對槃陀比丘和阿賓耆比丘說:‘尊者們,導師叫你們。’”

那位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之後前往槃陀比丘和阿賓耆比丘那裏,對他們說:“尊者們,導師叫你們。”

他們回答那位比丘:“賢友,是的。”之後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

世尊對槃陀比丘和阿賓耆比丘說:“比丘們,聽說你們互相較量,說:‘來吧,看誰說得多,看誰說得妙,看誰說得久吧。’這是真的嗎?”

“大德,是的。”

“比丘們,你們曾聽我說過這樣的法嗎──比丘們,你們要互相較量,來吧,看誰說得多,看誰說得妙,看誰說得久吧?”

“大德,沒有。”

“比丘們,如果你們沒有聽我說過這樣的法,那麼你們兩個愚癡的人有什麼樣的知,有什麼樣的見,在這善說的法和律之中出家,但又互相較量,說:‘來吧,看誰說得多,看誰說得妙,看誰說得久吧’呢?”

於是,槃陀比丘和阿賓耆比丘頂禮世尊雙足,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我們犯了錯!我們這麼糊塗、這麼愚癡、這麼不善。我們在這善說的法和律之中出家,但竟然互相較量,說:‘來吧,看誰說得多,看誰說得妙,看誰說得久吧。’大德,願世尊接納我們的悔過,好讓我們將來約束自己。”

“比丘們,你們確實是犯了錯。你們確實是這麼糊塗、這麼愚癡、這麼不善。你們在這善說的法和律之中出家,但竟然互相較量,說:‘來吧,看誰說得多,看誰說得妙,看誰說得久吧。’比丘們,我接納你們的悔過,你們明白這是過錯之後便會依法改善。比丘們,一個明白什麼是過錯的人便會依法改善,會在將來約束自己,能在聖者之律之中進步。”

七.教化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大迦葉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大迦葉尊者說:“迦葉,你去教化比丘吧,為比丘說法語吧。迦葉,或是由我、或是由你去教化比丘,或是由我、或是由你為比丘說法語。”

“大德,現在的比丘具有難教之法,沒有耐性,不善巧受持教法。

“大德,任何人在善法之中沒有信、沒有慚、沒有愧、沒有精進、沒有慧,他的善法只會一天比一天衰退而不會增長。

“大德,就正如下半月的月亮,月色一天比一天衰退,月輪一天比一天衰退,光亮一天比一天衰退,圓周一天比一天衰退。同樣地,任何人在善法之中沒有信、沒有慚、沒有愧、沒有精進、沒有慧,他的善法只會一天比一天衰退而不會增長。

“大德,一個人沒有信,這是一種衰退;一個人沒有慚,這是一種衰退;一個人沒有愧,這是一種衰退;一個人懈怠,這是一種衰退;一個人劣慧,這是一種衰退;一個人忿怒,這是一種衰退;一個人有敵意,這是一種衰退。大德,沒有能教化別人的比丘,這是一種衰退。

“大德,任何人在善法之中有信、有慚、有愧、有精進、有慧,他的善法只會一天比一天增長而不會衰退。

“大德,就正如上半月的月亮,月色一天比一天增長,月輪一天比一天增長,光亮一天比一天增長,圓周一天比一天增長。同樣地,任何人在善法之中有信、有慚、有愧、有精進、有慧,他的善法只會一天比一天增長而不會衰退。

“大德,一個人有信,這是一種不衰退;一個人有慚,這是一種不衰退;一個人有愧,這是一種不衰退;一個人作出精進,這是一種不衰退;一個人有慧,這是一種不衰退;一個人不忿怒,這是一種不衰退;一個人沒有敵意,這是一種不衰退。大德,有能教化別人的比丘,這是一種不衰退。”

“迦葉,十分好,十分好。迦葉,任何人在善法之中沒有信、沒有慚……(佛陀重複大迦葉尊者的說話一遍)……有能教化別人的比丘,這是一種不衰退。”

八.教化之三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這時候,大迦葉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大迦葉尊者說:“迦葉,你去教化比丘吧,為比丘說法語吧。迦葉,或是由我、或是由你去教化比丘,或是由我、或是由你為比丘說法語。”

“大德,現在的比丘具有難教之法,沒有耐性,不善巧受持教法。”

“迦葉,從前那些長老比丘在森林生活,讚嘆在森林生活;化食,讚嘆化食;穿舊布衣,讚嘆穿舊布衣;只擁有三件衣,讚嘆只擁有三件衣;少欲,讚嘆少欲;知足,讚嘆知足;遠離,讚嘆遠離;不聯群結黨,讚嘆不聯群結黨;作出精進,讚嘆作出精進。在他們遇到同樣的比丘時,會讓座給那些比丘,說:‘比丘,來吧。比丘,你是什麼名字呢?比丘,你真的是一位賢者!比丘,你真的是有修學的意欲!比丘,來吧,請坐。’迦葉,當新比丘看見這情形後,便會跟隨行踐,這為他們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迦葉,現在那些長老比丘不再在森林生活,不再讚嘆在森林生活;不再化食,不再讚嘆化食;不再穿舊布衣,不再讚嘆穿舊布衣;不再只擁有三件衣,不再讚嘆只擁有三件衣;不再少欲,不再讚嘆少欲;不再知足,不再讚嘆知足;不再遠離,不再讚嘆遠離;不再不聯群結黨,不再讚嘆不聯群結黨;不再作出精進,不再讚嘆作出精進。在他們遇到一些著名,有名聲,取得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的比丘時,會讓座給那些比丘,說:‘比丘,來吧。比丘,你是什麼名字呢?比丘,你真的是一位賢者!比丘,你真的是有跟同修共聚的意欲!比丘,來吧,請坐。’迦葉,當新比丘看見這情形後,便會跟隨行踐,這為他們長期帶來不利和苦惱。

“迦葉,如果有人說:‘進入歧途的梵行者使梵行者進入歧途,精通修習的梵行者使梵行者精通修習。’這是一個正確的解說。”

九.禪定與無比智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使內心離開五欲、離開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進入初禪。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使內心離開五欲、離開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進入初禪。

“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平息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進入二禪。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平息覺和觀,內裏平伏、內心安住一境,沒有覺、沒有觀,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樂;進入二禪。

“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進入三禪。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保持捨心,對喜沒有貪著,有念和覺知,通過身體來體會樂──聖者說:‘這人有捨,有念,安住在樂之中。’──進入三禪。

“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滅除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失,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進入四禪。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滅除苦和樂,喜和惱在之前已經消,沒有苦、沒有樂,有捨、念、清淨;進入四禪。

“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使內心想著無邊的虛空,超越所有色想,滅除有對想,不思維各種想,進入空無邊處。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使內心想著無邊的虛空,超越所有色想,滅除有對想,不思維各種想,進入空無邊處。

“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使內心想著無邊的心識,超越所有的空無邊處,進入識無邊處。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使內心想著無邊的心識,超越所有的空無邊處,進入識無邊處。

“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使內心想著‘沒有任何東西’,超越所有的識無邊處,進入無所有處。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使內心想著‘沒有任何東西’,超越所有的識無邊處,進入無所有處。

“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超越所有的無所有處,進入非想非非想處。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超越所有的無所有處,進入非想非非想處。

“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超越所有的非想非非想處,進入想受滅盡定。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超越所有的非想非非想處,進入想受滅盡定。

“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具有無數的神變,能由一人化身多人,由多人化身一人;能隨意顯現,隨意隱沒;穿越圍欄、牆壁、大山有如穿越空間那樣沒有阻礙;從大地進出有如在水中進出那樣;在水上行走有如走在地上那樣不會沉沒;能盤腿而坐,有如鳥兒那樣飛上天空;手掌能觸摸宏偉的日月;身體能走到梵世間。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具有無數的神變,能由一人化身多人,由多人化身一人;能隨意顯現,隨意隱沒;穿越圍欄、牆壁、大山有如穿越空間那樣沒有阻礙;從大地進出有如在水中進出那樣;在水上行走有如走在地上那樣不會沉沒;能盤腿而坐,有如鳥兒那樣飛上天空;手掌能觸摸宏偉的日月;身體能走到梵世間。

“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耳,能聽到天和人兩種聲音,能聽到遠處和近處的聲音。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耳,能聽到天和人兩種聲音,能聽到遠處和近處的聲音。

“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清楚知道其他人、其他眾生的心:有貪欲的心知道是有貪欲的心,沒有貪欲的心知道是沒有貪欲的心;有瞋恚的心知道是有瞋恚的心,沒有瞋恚的心知道是沒有瞋恚的心;有愚癡的心知道是有愚癡的心,沒有愚癡的心知道是沒有愚癡的心;集中的心知道是集中的心,不集中的心知道是不集中的心;廣大的心知道是廣大的心,不廣大的心知道是不廣大的心;高尚的心知道是高尚的心,不高尚的心知道是不高尚的心;有定的心知道是有定的心,沒有定的心知道是沒有定的心;解脫的心知道是解脫的心,不解脫的心知道是不解脫的心。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清楚知道其他人、其他眾生的心:有貪欲的心知道是有貪欲的心,沒有貪欲的心知道是沒有貪欲的心;有瞋恚的心知道是有瞋恚的心,沒有瞋恚的心知道是沒有瞋恚的心;有愚癡的心知道是有愚癡的心,沒有愚癡的心知道是沒有愚癡的心;集中的心知道是集中的心,不集中的心知道是不集中的心;廣大的心知道是廣大的心,不廣大的心知道是不廣大的心;高尚的心知道是高尚的心,不高尚的心知道是不高尚的心;有定的心知道是有定的心,沒有定的心知道是沒有定的心;解脫的心知道是解脫的心,不解脫的心知道是不解脫的心。

“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不論一生、兩生、三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不論無數的成劫、無數的壞劫、無數的成壞劫──在那一生之中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投生到另一生;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再投生到另一生。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不論一生、兩生、三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不論無數的成劫、無數的壞劫、無數的成壞劫──在那一生之中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投生到另一生;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再投生到另一生。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

“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眼,看見眾生怎樣死後再次投生;知道不同的業使眾生在上等或下等、高種姓或低種姓、善趣或惡趣的地方投生──這些眾生由於具有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責難聖者,懷有邪見,做出由邪見所驅動的業,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那些眾生由於具有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稱讚聖者,懷有正見,做出由正見所驅動的業,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眼,看見眾生怎樣死後再次投生;知道不同的業使眾生在上等或下等、高種姓或低種姓、善趣或惡趣的地方投生──這些眾生由於具有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責難聖者,懷有邪見,做出由邪見所驅動的業,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那些眾生由於具有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稱讚聖者,懷有正見,做出由正見所驅動的業,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比丘們,我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迦葉也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十.住處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大迦葉尊者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一)

這時候,在上午,阿難尊者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前往大迦葉尊者那裏,然後對他說:“迦葉大德,來吧,我們一起前往比丘尼的住處吧。”

“阿難賢友,你自己去吧,你是一個多責任、多事務的人。”

阿難尊者第二次對大迦葉尊者說……

阿難尊者第三次對大迦葉尊者說:“迦葉大德,來吧,我們一起前往比丘尼的住處吧。”

於是,大迦葉尊者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阿難尊者以後學沙門的身份隨後而行,一起前往比丘尼的住處。當到了比丘尼的住處後,大迦葉尊者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

(二)

一些比丘尼前往大迦葉尊者那裏,對大迦葉尊者作禮,然後坐在一邊。大迦葉尊者為那些比丘尼說法,對她們開示,對她們教導,使她們景仰,使她們歡喜,之後起座離去。

這時候,偷羅帝須比丘尼不高興,她說出不高興的說話:“這個大迦葉認為自己是誰?竟敢在阿難.韋提訶牟尼面前說法!就正如針販拿針到針師面前販賣那樣,同樣地,大迦葉竟敢在阿難.韋提訶牟尼面前說法。”

大迦葉尊者聽到偷羅帝須比丘尼這些說話。

(三)

於是,大迦葉尊者對阿難尊者說:“阿難賢友,究竟怎樣,我是針販你是針師,還是我是針師你是針販呢?”

“迦葉大德,請你安忍。這是一個愚癡的女士。”

“阿難賢友,請你停止。不要讓僧團進一步追究你。

“阿難賢友,你認為怎樣,世尊曾否當著你面前,在僧團之中說‘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使內心離開五欲、離開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進入初禪。阿難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使內心離開五欲、離開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進入初禪’呢?”

“大德,不曾。”

“阿難賢友,世尊曾經當著我面前,在僧團之中說:‘比丘們,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使內心離開五欲、離開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進入初禪。大迦葉也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使內心離開五欲、離開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進入初禪。’

……二禪……

……三禪……

……四禪……

……空無邊處……

……識無邊處……

……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

……想受滅盡定……

……無數的神變……

……天耳……

……清楚知道其他人、其他眾生的心……

……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

……天眼……

“阿難賢友,你認為怎樣,世尊曾否當著你面前,在僧團之中說‘比丘們,我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阿難也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呢?”

“大德,不曾。”

“阿難賢友,世尊曾經當著我面前,在僧團之中說:‘比丘們,我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迦葉也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阿難賢友,一頭七肘至七肘半高的雄象,很容易便會被棕櫚樹所遮蓋,我六種無比智也是很容易便會被遮蓋的。”

(四)

偷羅帝須比丘尼離開了梵行。

十一.衣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大迦葉尊者住在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

(一)

這時候,阿難尊者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在南山遊行說法。有大約三十個和阿難尊者共住的比丘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這些比丘大部份都是少年。

(二)

阿難尊者在南山遊行說法了一段時間後,便前往王舍城的竹園松鼠飼餵處,再前往大迦葉尊者那裏,對大迦葉尊者作禮,然後坐在一邊。大迦葉尊者對阿難尊者說:“阿難賢友,因為多少原因,世尊宣說,不可超過三人一起到族人的家中化食呢?”

“迦葉大德,因為三種原因,世尊宣說,不可超過三人一起到族人的家中化食:約制行為不好的人,行為好的比丘能安樂地生活;防止惡欲的人聚集而分裂僧團;悲憫族人2。迦葉大德,因為這三種原因,世尊宣說,不可超過三人一起到族人的家中化食。”

“阿難賢友,那你為什麼和這些不守護根門、不飲食知量、不保持覺醒的新比丘一起遊行說法呢?你浪費了穀物,浪費了族人的供養!阿難賢友,你的大眾破散,你的新比丘破散!你真是一個不懂分寸的少年!”

“迦葉大德,我頭上都長出白髮了,現在仍被大迦葉尊者說我是少年。”

“阿難賢友,因為你和這些不守護根門、不飲食知量、不保持覺醒的新比丘一起遊行說法。你浪費了穀物,浪費了族人的供養!阿難賢友,你的大眾破散,你的新比丘破散!你真是一個不懂分寸的少年!”

(三)

偷羅難陀比丘尼聽見“大迦葉以少年來責備阿難.韋提訶牟尼”這個消息,她不高興,說出不高興的說話:“這個之前是外道沙門的大迦葉認為自己是誰?竟敢以少年來責備阿難.韋提訶牟尼!”

大迦葉尊者聽到偷羅難陀比丘尼這些說話,於是對阿難尊者說:“阿難賢友,偷羅難陀比丘尼肯定是倉促、沒有想清楚便說出這樣的說話。阿難賢友,我記得自從剃掉頭髮和鬍鬚、穿著袈裟衣、從家庭生活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以來,除了世尊.阿羅漢.等正覺之外,從沒有跟從過其他老師。

“阿難賢友,以前我過家庭的生活時曾這樣想:‘在家生活有很多障礙,是塵垢之道;出家生活有如空曠的地方那樣沒有障礙。在家生活不易生活在圓滿、清淨、如螺那樣潔白的梵行之中。讓我剃掉頭髮和鬍鬚,穿著袈裟衣,從家庭生活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吧。’

“阿難賢友,後來我用破布做成一件大衣,仿效世間的阿羅漢,剃掉頭髮和鬍鬚,穿著袈裟衣,從家庭生活中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我成為一位出家人,在王舍城和那爛陀途中的多子廟看見世尊,那時我心想:‘我想見導師,我真的是看見他了!我想見善逝,我真的是看見他了!我想見等正覺,我真的是看見他了!’

“阿難賢友,我就在那裏頂禮世尊雙足,然後對他說:‘大德,世尊是我的導師,我是弟子。’

“阿難賢友,我說了這番話後,世尊對我說:‘迦葉,一個沒有知、沒有見的老師,如果對一個像你這樣全心全意的弟子說自己有知有見,這個老師的頭將會破碎3。迦葉,我有知有見,對人說自己有知有見。

“‘迦葉,既然這樣,你應這樣修學:在長老比丘、中比丘、新比丘之中都保持一份深厚的慚愧心。迦葉,你應這樣修學。

“‘迦葉,既然這樣,你應這樣修學:聆聽各種善法,求取義理、思維作意、全心全意地聆聽法義。迦葉,你應這樣修學。

“‘迦葉,既然這樣,你應這樣修學:帶著歡喜心來修身念,不捨棄身念。迦葉,你應這樣修學。’

“阿難賢友,世尊這樣教化我,之後起座離去。阿難賢友,我以欠債人身份受用國人的布施七天,但到第八天便生起了究竟智。

“阿難賢友,有一次,世尊離開道路走到一棵樹下,於是我把那件用破布做成的大衣摺為四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願世尊坐在這裏,這將會為我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阿難賢友,世尊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我說:‘迦葉,你這件用破布做成的大衣很柔軟。’

“‘大德,願世尊悲憫,收下這件用破布做成的大衣吧。’

“‘迦葉,那麼你便要穿我的粗麻舊布衣了。’

“‘大德,我穿世尊的粗麻舊布衣。’

“阿難賢友,我給了世尊那件用破布做成的大衣,我行踐世尊穿粗麻舊布衣的生活。

“阿難賢友,如果問,誰是世尊的兒子──由世尊的心胸所生,由世尊的口所生,由世尊的法所生,由法化生,是法的繼承者,行踐穿粗麻舊布衣的生活呢?正確的解說就是我了。我是世尊的兒子──由世尊的心胸所生,由世尊的口所生,由世尊的法所生,由法化生,是法的繼承者,行踐穿粗麻舊布衣的生活。

“阿難賢友,我可以隨自己的意欲,使內心離開五欲、離開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由離開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樂;進入初禪。

“……二禪……

“……三禪……

“……四禪……

“……空無邊處……

“……識無邊處……

“……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

“……想受滅盡定……

“……無數的神變……

“……天耳……

“……清楚知道其他人、其他眾生的心……

“……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

“……天眼……

“阿難賢友,我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阿難賢友,一頭七肘至七肘半高的雄象,很容易便會被棕櫚樹所遮蓋,我六種無比智也是很容易便會被遮蓋的。”

(四)

偷羅難陀比丘尼離開了梵行。

十二.死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大迦葉尊者和舍利弗尊者一起住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在黃昏離開靜處前往大迦葉尊者那裏,和大迦葉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大迦葉尊者說:“迦葉賢友,如來死後還存在嗎?”

“舍利弗賢友,世尊不解說‘如來死後還存在’這個問題。”

“迦葉賢友,那麼,如來死後不存在嗎?”

“舍利弗賢友,世尊也不解說‘如來死後不存在’這個問題。”

“迦葉賢友,如來死後既存在也不存在嗎?”

“舍利弗賢友,世尊不解說‘如來死後既存在也不存在’這個問題。”

“迦葉賢友,那麼,如來死後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嗎?”

“舍利弗賢友,世尊也不解說‘如來死後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這個問題。”

“迦葉賢友,為什麼世尊不解說這些問題呢?”

“舍利弗賢友,這些問題沒有意義,不是梵行的基礎,不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因此世尊不解說這些問題。”

“迦葉賢友,世尊解說的是什麼呢?”

“舍利弗賢友,世尊解說什麼是苦,世尊解說什麼是苦集,世尊解說什麼是苦滅,世尊解說什麼是苦滅之道。”

“迦葉賢友,為什麼世尊解說這些義理呢?”

“舍利弗賢友,這些義理有意義,是梵行的基礎,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因此世尊解說這些義理。”

十三.虛假法義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大迦葉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以前少學處但多比丘建立究竟智;是什麼原因和條件,現在多學處但少比丘建立究竟智呢?”

“迦葉,是這樣的,當眾生的質素減退,正法開始消失的時候,便會多學處而少比丘建立究竟智。

“迦葉,在虛假的法義還沒有在世間出現的時候,正法是不會消失的;當虛假的法義在世間出現的時候,正法便會開始消失了。

“迦葉,就正如假金還沒有在世間出現的時候,真金是不會消失的;當假金在世間出現的時候,真金便會開始消失了。

“迦葉,同樣地,在虛假的法義還沒有在世間出現的時候,正法是不會消失的;當虛假的法義在世間出現的時候,正法便會開始消失了。

“迦葉,地界不能令正法消失,水界不能令正法消失,火界不能令正法消失,風界不能令正法消失4,而是由於有愚癡的人出現,這樣便會令到正法開始消失。

“迦葉,正法消失是不會像沉船那樣迅速的。迦葉,有五種東西會導致正法混濁和消失。這五種東西是什麼呢?

“迦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不敬順導師,不敬順法義,不敬順僧團,不敬順修學,不敬順禪定。

“迦葉,這就是會導致正法混濁和消失的五種東西了。

“迦葉,有五種東西會帶來正法久住、清晰、不會消失。這五種東西是什麼呢?

“迦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敬順導師,敬順法義,敬順僧團,敬順修學,敬順禪定。

“迦葉,這就是會帶來正法久住、清晰、不會消失的五種東西了。”

迦葉相應完


  1. 月喻是指月亮在天空運行時,不會受虛空所阻礙、困著、束縛。其比喻跟之後的經文佛陀以手掌在虛空中搖晃相同。 

  2. 這裏的“悲憫族人”有兩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到族人的家中化食,可給族人一個修福的機會;第二重意思是不超過三位比丘到族人的家中化食,可減輕那個家庭的負擔。 

  3. “頭將會破碎”或“頭將會破成七份”是慣用語之一,意思是指“將會遭到很大的不幸”。經文這裏應是說,若一個沒有知見的老師對一個非常誠心的弟子說自己有知有見,這會浪費了一份高質素的求道之心,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因此也會為這個老師帶來很大的不幸。 

  4. 這裏的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是指地震、水災、火災、風災四種自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