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靈鷲山。尼拘陀遊方者跟大約有三千人的遊方者大眾住在優曇波利的遊方者園。
這時候,散陀那居士在中午離開王舍城去探望世尊,他心想: “現在不是探望世尊的時候,世尊正在靜處;現在也不是探望受人尊重的比丘的時候,他們也是在靜處。讓我先往優曇波利的遊方者園,去尼拘陀遊方者那裏吧。” 於是,散陀那居士前往優曇波利的遊方者園,去尼拘陀遊方者那裏。
2.這時候,尼拘陀遊方者跟遊方者大眾坐在一起高談闊論,發出嘈吵及很大的聲音,談論有關國王、盜賊、大臣、軍隊、恐懼、戰爭、食物、飲品、衣服、床具、花環、香油、親屬、車乘、鄉村、市鎮、都城、國家、女士、英雄、街上流言、井邊流言、亡靈、雜事、世間、大海、是非對錯等各種俗世間的說話。
3.尼拘陀遊方者從遠處看見散陀那居士前來,便平息他的大眾說: “賢者們,請保持肅靜。賢者們,請不要作聲。喬答摩沙門有許多白衣在家弟子住在王舍城,前來的散陀那居士是其中的一位。這些尊者喜歡寧靜、讚嘆寧靜,如果知道我們是一群寧靜的大眾,也許會走到我們這裏來。” 尼拘陀遊方者說了這番話後,那些遊方者保持沉默。
4.散陀那居士前往尼拘陀遊方者那裏,和尼拘陀遊方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尼拘陀遊方者說: “賢者,外道遊方者聚集一起高談闊論,發出嘈吵及很大的聲音,談論有關國王、盜賊、大臣、軍隊、恐懼、戰爭、食物、飲品、衣服、床具、花環、香油、親屬、車乘、鄉村、市鎮、都城、國家、女士、英雄、街上流言、井邊流言、亡靈、雜事、世間、大海、是非對錯等各種俗世間的說話。世尊則不同,他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生活在沒有吵雜、寧靜、沒有閒雜人等、遠離人煙、理想的靜處之中。”
5.散陀那居士說了這番話後,尼拘陀遊方者對他說: “居士,你可知道,有誰跟喬答摩沙門交談,有誰跟喬答摩沙門討論,有誰令喬答摩沙門取得高深的智慧呢!喬答摩沙門被空處剝奪智慧,喬答摩沙門跟大眾隔絕,不值得跟喬答摩沙門交談,他只在狹小的範圍來尋找知識。就正如棚中的牛隻只在狹小的範圍來吃草,同樣地,喬答摩沙門被空處剝奪智慧,喬答摩沙門跟大眾隔絕,不值得跟喬答摩沙門交談,他只在狹小的範圍來尋找知識。
“唏,居士,如果喬答摩沙門走到這個大眾來,我們只需一個問題便可以把他擊敗,就像推倒一個空水瓶那樣。”
6.世尊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耳界,聽到散陀那居士與尼拘陀遊方者的談話,於是下靈鷲山前往須摩揭陀蓮池邊的孔雀飼餵處,然後在空曠的地方行禪。
尼拘陀遊方者看見世尊行禪,便平息他的大眾說: “賢者們,請保持肅靜。賢者們,請不要作聲。喬答摩沙門在行禪,這位尊者喜歡寧靜、讚嘆寧靜,如果知道我們是一群寧靜的大眾,也許會走到我們這裏來。如果喬答摩沙門走到這個大眾來,我們會問他這個問題: ‘大德,世尊教導弟子什麼樣的法義,令弟子對梵行取得自信,認同梵行,嚮往梵行呢?’ ”
尼拘陀遊方者說了這番話後,那些遊方者保持沉默。
7.世尊前往尼拘陀遊方者那裏,尼拘陀遊方者對世尊說: “大德世尊,請過來,歡迎到來。大德世尊,你很久沒有到來了。大德世尊,座位已經預備好了,請坐。”
世尊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尼拘陀遊方者以一低座坐在一邊。世尊對尼拘陀遊方者說: “尼拘陀,剛才你們坐在一起談論的是什麼呢?你們談論到哪裏呢?”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尼拘陀遊方者對他說: “大德,我看見世尊行禪,然後說: ‘如果喬答摩沙門走到這個大眾來,我們會問他這個問題: “大德,世尊教導弟子什麼樣的法義,令弟子對梵行取得自信,認同梵行,嚮往梵行呢?” ’ 大德,當我們談論到這裏的時候,世尊便來到了。”
“尼拘陀,你是一個外道,接受外道的教義,持外道的信願,修外道的修習,過外道的生活,這樣是很難明白這個問題的,你還是問在你們師承之中要厭離的東西吧,例如問: ‘大德,哪些是苦行厭離的圓滿,哪些是不圓滿呢?’ ”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那些遊方者發出嘈吵的聲音,他們高聲說: “真是罕見,真是少有!喬答摩沙門有大威德、大力量!不單能夠講解自己的教說,更能自如地講解其他師承的教說!”
8.於是,尼拘陀遊方者令那些遊方者保持肅靜,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我們主張苦行厭離,視苦行厭離為精髓,持續堅守苦行厭離。大德,哪些是苦行厭離的圓滿,哪些是不圓滿呢?”
“尼拘陀,一個苦行裸體外道,不跟隨常人的生活習慣,不用缽而只用手來盛載食物吃,不接受別人呼喚過去取的食物,不接受別人呼喚停下來取的食物,不接受別人帶來的食物,不接受專為自己準備的食物,不接受別人邀請供養的食物,不取盤中的食物,不取鍋中的食物,不在門檻間接受食物,不在棒杖間接受食物,不在杵臼間接受食物,不在有兩人在吃食物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懷孕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哺乳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性交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專作布施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狗看守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蒼蠅群集的地方接受食物,不接受魚類,不接受肉類,不飲酒,不飲果酒,不飲米酒。
“他只去七家化食及只取七口食物,只去六家化食及只取六口食物……以至只去一家化食及只取一口食物;一天化食一次,兩天才化食一次……以至七天才化食一次;一天吃食物一次,兩天才吃食物一次……以至七天才吃食物一次。他以這方法來修習,直至每逢半個月才吃食物一次。
“他只吃野菜、麥、生米、野米、水草、穀、米水渣、芝麻、草、牛糞;他只吃樹下的果子和野果。
“他穿麻、粗麻、裹屍布、破布、樹皮、羚羊皮、羚羊皮條、吉祥草衣、樹皮衣、木條衣、頭髮衣、馬尾毛衣、貓頭鷹羽毛衣。
“他是一個修習拔鬚髮的人,常把自己的鬚髮拔除;他是一個修習長期站立的人,不使用坐具;他是一個修習長時間蹲下的人,盡力保持蹲下的姿勢;他是一個修習睡刺床的人,睡在帶有尖刺的床上;他睡在木板上,睡在地上,側身一個姿勢、滿身塵垢而睡,在空曠的地方鋪蓆而睡;他是一個修習吃穢物的人,只吃污穢的食物;他是一個修習飲水戒的人,只飲生水;他是一個每天沐浴三次的人,晚上也會到水中沐浴。
“尼拘陀,你認為怎樣,這樣的苦行厭離是圓滿還是不圓滿呢?”
“大德,這樣的苦行厭離是圓滿的,不是不圓滿的。”
“尼拘陀,即使說這樣的苦行厭離是圓滿的,我說,可以有各種污染在當中。”
9.“大德,既然說這樣的苦行厭離是圓滿的,為什麼世尊說,可以有各種污染在當中呢?”
“尼拘陀,一個苦行人著手修習苦行,當他修習苦行時,內心便高興、自滿。尼拘陀,當他修習苦行時,內心便高興、自滿,這就是他的污染。
“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著手修習苦行,當他修習苦行時,內心便自大、看不起別人。尼拘陀,當他修習苦行時,內心便自大、看不起別人,這就是他的污染。
“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著手修習苦行,當他修習苦行時,迷醉、沉迷於中,內心放逸。尼拘陀,當他修習苦行時,迷醉、沉迷於中,內心放逸,這就是他的污染。
10.“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著手修習苦行,當他修習苦行時為自己帶來一些得著、供養、聲譽;有了那些得著、供養、聲譽時,內心便高興、自滿。尼拘陀,有了那些得著、供養、聲譽時,內心便高興、自滿,這就是他的污染。
“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著手修習苦行,當他修習苦行時為自己帶來一些得著、供養、聲譽;有了那些得著、供養、聲譽時,內心便自大、看不起別人。尼拘陀,有了那些得著、供養、聲譽時,內心便自大、看不起別人,這就是他的污染。
“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著手修習苦行,當他修習苦行時為自己帶來一些得著、供養、聲譽;有了那些得著、供養、聲譽時,迷醉、沉迷於中,內心放逸。尼拘陀,有了那些得著、供養、聲譽時,迷醉、沉迷於中,內心放逸,這就是他的污染。
“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著手修習苦行,他揀擇食物,心想: ‘這些食物適合我,那些食物不合我。’ 當他遇到不合自己的食物時,希望將它丟棄;當他遇到適合自己的食物時,受食物束縛、受食物迷醉、抓著食物不放,他沒有看見當中的過患,沒有出離的智慧來受用食物。尼拘陀,揀擇食物,這就是他的污染。
“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著手修習苦行,他為了得著、供養、聲譽的原因而希望國王、大臣、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外道尊敬自己。尼拘陀,為了得著、供養、聲譽的原因而希望國王、大臣、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外道尊敬自己,這就是他的污染。
11.“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對其他沙門婆羅門沒有歡喜心,心想: ‘這些奢華生活的人什麼都吃!以尖牙利齒吃掉各種根、莖、節、果、種子,竟然還自稱為沙門!’ 尼拘陀,對其他沙門婆羅門沒有歡喜心,這就是他的污染。
“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看見其他沙門婆羅門受族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時,之後心想: ‘這些奢華生活的人受族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我這些儉樸的苦行人反而不受族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 他因為族人的行為而生起嫉妒和吝嗇。尼拘陀,因為族人的行為而生起嫉妒和吝嗇,這就是他的污染。
“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故意在吸引人觀看的地方來修習。尼拘陀,故意在吸引人觀看的地方來修習,這就是他的污染。
“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掩藏自己的缺失,而在族人之間到處說: ‘我是一個苦行人,我是一個苦行人。’ 尼拘陀,掩藏自己的缺失,這就是他的污染。
“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欺瞞別人,確當的事情他說不確當,不確當的事情他說確當,他故意說妄語。尼拘陀,欺瞞別人,故意說妄語,這就是他的污染。
12.“尼拘陀,再者,如來或如來的弟子宣說法義時,一個苦行人對應要認可的法義而不認可。尼拘陀,對應要認可的法義而不認可,這就是他的污染。
“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有忿怒和敵意。尼拘陀,有忿怒和敵意,這就是他的污染。
“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有怨恨、仇恨、嫉妒、吝嗇、奸詐、虛偽、自私、自大;有惡欲,受惡欲所支配;有邪見,執取各種邊見;緊緊取著世俗的見,不易放捨。尼拘陀,有怨恨、仇恨、嫉妒、吝嗇、奸詐、虛偽、自私、自大,有惡欲,有邪見,緊緊取著世俗的見,這就是他的污染。
“尼拘陀,你認為怎樣,這樣的苦行厭離是有污染還是沒有污染的呢?”
“大德,這樣的苦行厭離肯定是有污染的,不是沒有污染的。大德,這是有可能找到一個具有全部污染的苦行人的,更不用說找到具有一種或數種污染的苦行人了。”
13.“尼拘陀,一個苦行人著手修習苦行,當他修習苦行時,內心不會高興、自滿。尼拘陀,當他修習苦行時,內心不會高興、自滿,在這方面來說,他是清淨的。
“……內心不會自大、看不起別人……
“……不會迷醉、沉迷於中,內心不會放逸……
“……有了那些得著、供養、聲譽時,內心不會高興、自滿……
“……有了那些得著、供養、聲譽時,內心不會自大、看不起別人……
“……有了那些得著、供養、聲譽時,不會迷醉、沉迷於中,內心不會放逸……
“……不會揀擇食物……
“……不會為了得著、供養、聲譽的原因而希望國王、大臣、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外道尊敬自己……
14.“……不會對其他沙門婆羅門沒有歡喜心……
“……不會因為族人的行為而生起嫉妒和吝嗇……
“……不會故意在吸引人觀看的地方來修習……
“……不會掩藏自己的缺失……
“……不會欺瞞別人,不會故意說妄語……
15.“……不會對應要認可的法義而不認可……
“……沒有忿怒和敵意……
“尼拘陀,再者,一個苦行人沒有怨恨、仇恨、嫉妒、吝嗇、奸詐、虛偽、自私、自大;沒有惡欲,不受惡欲所支配;沒有邪見,不會執取各種邊見;不會緊緊取著世俗的見,不易放捨。尼拘陀,沒有怨恨、仇恨、嫉妒、吝嗇、奸詐、虛偽、自私、自大,沒有惡欲,沒有邪見,不會緊緊取著世俗的見,在這方面來說,他是清淨的。
“尼拘陀,你認為怎樣,這樣的苦行厭離是清淨還是不清淨的呢?”
“大德,這樣的苦行厭離肯定是清淨的,不是不清淨的。這已取得最高的成就,取得樹幹中心的實木。”
“尼拘陀,到這個階段還沒有取得最高的成就,還沒有取得樹幹中心的實木,只是取得樹的粗枝而已。”
16.“大德,究竟要到什麼階段才是取得最高的成就,取得樹幹中心的實木呢?大德,如果世尊使我取得苦行厭離的最高成就,使我取得苦行厭離的樹幹中心的實木就好了。”
“尼拘陀,苦行人是四種律儀的約束者。什麼是四種律儀的約束者呢?尼拘陀,苦行人不殺生,不教別人殺生,不贊同殺生;不偷盜,不教別人偷盜,不贊同偷盜;不妄語,不教別人妄語,不贊同妄語;不欲求,不教別人欲求,不贊同欲求。尼拘陀,這就是四種律儀的約束者了。
“尼拘陀,由於苦行人是這四種律儀的約束者,他的苦行便會進步,不會退轉。他居住在叢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的住處之中。他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然後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
“他捨棄世上的貪欲,超越貪欲;內心清除了貪欲。
“他捨棄瞋恚,心中沒有瞋恚,只有利益和悲憫所有眾生;內心清除了瞋恚。
“他捨棄昏睡,超越昏睡,有光明想,有念和覺知;內心清除了昏睡。
“他捨棄掉悔,沒有激盪,有一個內裏平靜的心;內心清除了掉悔。
“他捨棄疑惑,超越疑惑,沒有疑惑;內心清除了對善法的疑惑。
17.“他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然後內心帶著慈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慈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
“內心帶著悲心……
“內心帶著喜心……
“內心帶著捨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捨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
“尼拘陀,你認為怎樣,這樣的苦行厭離是清淨還是不清淨的呢?”
“大德,這樣的苦行厭離肯定是清淨的,不是不清淨的。這已取得最高的成就,取得樹幹中心的實木。”
“尼拘陀,到這個階段還沒有取得最高的成就,還沒有取得樹幹中心的實木,只是取得樹幹外皮的軟木而已。”
18.“大德,究竟要到什麼階段才是取得最高的成就,取得樹幹中心的實木呢?大德,如果世尊使我取得苦行厭離的最高成就,使我取得苦行厭離的樹幹中心的實木就好了。”
“尼拘陀,苦行人是四種律儀的約束者……他居住在叢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的住處之中……他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然後內心帶著慈心……悲心……喜心……捨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
“他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不論一生、兩生、三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不論無數的成劫、無數的壞劫、無數的成壞劫──在那一生之中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投生到另一生;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再投生到另一生。他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
“尼拘陀,你認為怎樣,這樣的苦行厭離是清淨還是不清淨的呢?”
“大德,這樣的苦行厭離肯定是清淨的,不是不清淨的。這已取得最高的成就,取得樹幹中心的實木。”
“尼拘陀,到這個階段還沒有取得最高的成就,還沒有取得樹幹中心的實木,只是取得樹幹中心的軟木而已。”
19.“大德,究竟要到什麼階段才是取得最高的成就,取得樹幹中心的實木呢?大德,如果世尊使我取得苦行厭離的最高成就,使我取得苦行厭離的樹幹中心的實木就好了。”
“尼拘陀,苦行人是四種律儀的約束者……他居住在叢林、樹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曠野、草堆等遠離的住處之中……他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然後內心帶著慈心……悲心……喜心……捨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他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憶起過去無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
“他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眼,看見眾生怎樣死後再次投生;知道不同的業使眾生在上等或下等、高種姓或低種姓、善趣或惡趣的地方投生──這些眾生由於具有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責難聖者,懷有邪見,做出由邪見所驅動的業,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那些眾生由於具有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稱讚聖者,懷有正見,做出由正見所驅動的業,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尼拘陀,你認為怎樣,這樣的苦行厭離是清淨還是不清淨的呢?”
“大德,這樣的苦行厭離肯定是清淨的,不是不清淨的。這已取得最高的成就,取得樹幹中心的實木。”
“尼拘陀,苦行厭離到了這個階段就是取得最高的成就,取得樹幹中心的實木了。
“尼拘陀,剛才你問我: ‘大德,世尊教導弟子什麼樣的法義,令弟子對梵行取得自信,認同梵行,嚮往梵行呢?’ 尼拘陀,我教導弟子更高、更勝的法義,令弟子對梵行取得自信,認同梵行,嚮往梵行。”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那些遊方者發出嘈吵的聲音,他們高聲說: “現在我們的師承沒有了!很多更高的法義我們都不知道!”
20.散陀那居士知道所有外道遊方者對世尊的說話都留心細聽,用心聆聽,用心裝載,於是對尼拘陀遊方者說: “大德尼拘陀,你剛才不是對我說: ‘居士,你可知道,有誰跟喬答摩沙門交談,有誰跟喬答摩沙門討論,有誰令喬答摩沙門取得高深的智慧呢!喬答摩沙門被空處剝奪智慧,喬答摩沙門跟大眾隔絕,不值得跟喬答摩沙門交談,他只在狹小的範圍來尋找知識。就正如棚中的牛隻只在狹小的範圍來吃草,同樣地,喬答摩沙門被空處剝奪智慧,喬答摩沙門跟大眾隔絕,不值得跟喬答摩沙門交談,他只在狹小的範圍來尋找知識。
“ ‘唏,居士,如果喬答摩沙門走到這個大眾來,我們只需一個問題便可以把他擊敗,就像推倒一個空水瓶那樣。’
“現在大德世尊.阿羅漢.等正覺到來了,你來擊敗這個跟大眾隔絕的人吧!你來擊敗這個如棚中牛隻那樣的人吧!你用一個問題來把他擊敗,就像推倒一個空水瓶那樣吧!”
散陀那居士說了這番話後,尼拘陀遊方者沉默不語、不知所措、雙肩下墜、頭面低垂、悶悶不樂、無言以對地坐著。
21.這時候,世尊看見尼拘陀遊方者沉默不語、不知所措、雙肩下墜、頭面低垂、悶悶不樂、無言以對地坐著,之後對他說: “尼拘陀,你真的有這樣說嗎?”
“大德,我這麼糊塗、這麼愚癡、這麼不善,我真的有這樣說。”
“尼拘陀,你認為怎樣,你聽那些年長的祖師輩遊方者說話,當他們談到過去的阿羅漢.等正覺時,究竟是那些世尊時常跟人聚集一起高談闊論,發出嘈吵及很大的聲音,談論各種俗世間的說話,就正如現在你的師承那樣;還是那些世尊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生活在沒有吵雜、寧靜、沒有閒雜人等、遠離人煙、理想的靜處之中,就正如現在我那樣呢?”
“大德,我曾經聽過那些年長的祖師輩遊方者說話,當他們談到過去的阿羅漢.等正覺時,那些世尊不會跟人聚集一起高談闊論,發出嘈吵及很大的聲音,談論各種俗世間的說話,就正如現在我的師承那樣;而是那些世尊以森林、園林、樹林作為住處,生活在沒有吵雜、寧靜、沒有閒雜人等、遠離人煙、理想的靜處之中,就正如現在世尊那樣。”
“尼拘陀,你身為一個智者,身為一個耆老,為什麼不會這樣想: ‘世尊得到覺悟,他說使人覺悟的法;世尊得到調伏,他說使人調伏的法;世尊得到寂靜,他說使人止息的法;世尊得到超脫,他說使人超脫的法;世尊得到湼槃,他說使人湼槃的法。’ ”
22.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尼拘陀遊方者對他說: “大德,我犯了錯!我這麼糊塗、這麼愚癡、這麼不善,我竟然這樣來說世尊!大德,願世尊接納我的悔過,好讓我將來約束自己。”
“尼拘陀,你確實是犯了錯。你確實是這麼糊塗、這麼愚癡、這麼不善,你竟然這樣來說我。尼拘陀,我接納你的悔過,你明白這是過錯之後便會依法改善。尼拘陀,一個明白什麼是過錯的人便會依法改善,會在將來約束自己,能在聖者之律之中進步。
“尼拘陀,我這樣說: ‘來吧,我會教誡有智慧、不虛偽、不奸詐、正直的人,我會為有智慧、不虛偽、不奸詐、正直的人說法。行踐這種教誡的人,可在七年達成目標──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
“尼拘陀,不要說七年,我這樣說: ‘來吧,我會教誡有智慧、不虛偽、不奸詐、正直的人,我會為有智慧、不虛偽、不奸詐、正直的人說法。行踐這種教誡的人,可在六年……五年……四年……三年……兩年……一年達成目標──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
“尼拘陀,不要說一年,我這樣說: ‘來吧,我會教誡有智慧、不虛偽、不奸詐、正直的人,我會為有智慧、不虛偽、不奸詐、正直的人說法。行踐這種教誡的人,可在七個月……六個月……五個月……四個月……三個月……兩個月……一個月……半個月達成目標──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
“尼拘陀,不要說半個月,我這樣說: ‘來吧,我會教誡有智慧、不虛偽、不奸詐、正直的人,我會為有智慧、不虛偽、不奸詐、正直的人說法。行踐這種教誡的人,可在七天達成目標──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
23.“尼拘陀,可能你會這樣想: ‘喬答摩沙門這樣說,是想收納我的弟子。’ 不要這樣想,以你為老師的依然以你為老師。
“尼拘陀,可能你會這樣想: ‘喬答摩沙門這樣說,是想我們離棄自己的義理。’ 不要這樣想,你們的義理依然是你們的義理。
“尼拘陀,可能你會這樣想: ‘喬答摩沙門這樣說,是想我們離棄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要這樣想,你們的生活方式依然是你們的生活方式。
“尼拘陀,可能你會這樣想: ‘喬答摩沙門這樣說,是想建立一些我們師承視為不善的法義。’ 不要這樣想,你們師承視為不善的法義依然是不善的法義。
“尼拘陀,可能你會這樣想: ‘喬答摩沙門這樣說,是想我們離開自己師承視為善的法義。’ 不要這樣想,你們師承視為善的法義依然是善的法義。
“尼拘陀,我這樣說不是想收納你的弟子,不是想你們離棄自己的義理,不是想你們離棄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是想建立一些你們師承視為不善的法義,不是想你們離開自己師承視為善的法義。
“尼拘陀,不善法不斷除,便會有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的生和老死。我宣說斷除這些不善法的法義,你們行踐這種法義,污染法將會斷除,清淨法將會增長,現生將會智慧圓滿充足,能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這義理,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
24.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那些遊方者的內心就像受到魔羅遮蔽那樣,沉默不語、不知所措、雙肩下墜、頭面低垂、悶悶不樂、無言以對地坐著。
這時候世尊心想: “所有這些愚癡的人都被邪惡者魔羅影響,當中沒有一個人這樣想: ‘我要在喬答摩沙門的義理中修習梵行,甚至七天便能達成目標。’ ”
世尊在優曇波利的遊方者園作了獅子吼後,上昇空中,然後飛回靈鷲山。散陀那居士則回去王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