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二十三.波耶尸經

1.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迦葉童子尊者和大約五百人的大比丘僧團在拘薩羅遊行說法,去到一個名叫舍陀毗的市鎮,之後住在舍陀毗北面的身沙波樹園。

這時候,波耶尸王居住在舍陀毗。這個市鎮人口、水草、樹木、穀物豐盛,是拘薩羅王波斯匿賞賜給波耶尸王的最高御賜。

2.這時候,波耶尸王生起這種惡見: “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舍陀毗的婆羅門居士聽到這個消息: “喬答摩的弟子迦葉童子沙門和大約五百人的大比丘僧團在拘薩羅遊行說法,現在來到我們這裏,住在北面的身沙波樹園。迦葉童子沙門聲名遠播,是一位智者、成熟、有智慧、多聞、善於解說、善於議論、年長的阿羅漢。” 他們心想: “去看這樣的阿羅漢是很有益處的。”

於是,舍陀毗的婆羅門居士連群結隊地離開舍陀毗向北走,前往身沙波樹園。

3.這時候,波耶尸王在宮殿的頂層午休,看見舍陀毗的婆羅門居士連群結隊地離開舍陀毗向北走,前往身沙波樹園,於是對他的侍從說: “侍從賢者,為什麼舍陀毗的婆羅門居士連群結隊地離開舍陀毗向北走,前往身沙波樹園呢?”

“賢者,喬答摩的弟子迦葉童子沙門和大約五百人的大比丘僧團在拘薩羅遊行說法,現在來到我們這裏,住在北面的身沙波樹園。迦葉童子賢者聲名遠播,是一位智者、成熟、有智慧、多聞、善於解說、善於議論、年長的阿羅漢。他們去見迦葉童子賢者。”

“侍從賢者,既然這樣,你前往舍陀毗的婆羅門居士那裏,然後對他們說: ‘賢者們,波耶尸王叫你們等一等,他也去見迦葉童子沙門。’

“侍從賢者,之前迦葉童子沙門對那些愚人、不成熟的舍陀毗婆羅門居士宣說,有他世、有化生眾生、有苦樂業的果報。但我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侍從回答波耶尸王: “賢者,是的。” 於是前往舍陀毗的婆羅門居士那裏,然後對他們說: “賢者們,波耶尸王叫你們等一等,他也去見迦葉童子沙門。”

4.於是,舍陀毗的婆羅門居士圍繞著波耶尸王,一起走到身沙波樹園,然後前往迦葉童子尊者那裏。波耶尸王和迦葉童子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一些舍陀毗的婆羅門居士對迦葉童子尊者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一些舍陀毗的婆羅門居士和迦葉童子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一些舍陀毗的婆羅門居士向迦葉童子尊者合掌,然後坐在一邊;一些舍陀毗的婆羅門居士在迦葉童子尊者跟前報上自己的名字和族姓,然後坐在一邊;一些舍陀毗的婆羅門居士保持靜默,然後坐在一邊。

5.波耶尸王對迦葉童子尊者說: “迦葉賢者,我這樣說,我持這種見解: ‘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

“大王,我沒有見過、沒有聽過這種說話和見解。怎麼會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呢!

“大王,既然這樣,我反問你,就隨你自己的意思來答吧。大王,你認為怎樣,日月屬於其他世間還是這個世間呢?日月是天神還是人呢?1

“迦葉賢者,日月屬於其他世間,不屬於這個世間。日月是天神,不是人。”

“大王,從這個道理可知,這是有他世、有化生眾生、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6.“無論迦葉賢者怎樣說,我都是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大王,有沒有一些原因,使你認為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呢?”

“迦葉賢者,是有的。”

“大王,像是什麼原因呢?”

“迦葉賢者,我有一些大臣和親屬,他們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的人。當我知道他們在重病中受苦及不能復原時,便前往他們那裏,然後對他們說: ‘賢者們,一些沙門婆羅門這樣說、持這種見解:任何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都會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賢者們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的人,如果那些沙門婆羅門賢者的說話是真的,賢者們在身壞命終之後便會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賢者們如果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的話,請回來告訴我:這是有他世、有化生眾生、有苦樂業的果報的。賢者們是我信任、信賴的人,將你們親身所見的告訴我,這將使我有如親身所見的那樣。’

“他們回答我: ‘好的。’ 但之後從沒有人回來告訴我,也沒有人派信使回來告訴我。

“迦葉賢者,基於這個原因,我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7.“大王,既然這樣,我反問你,就隨你自己的意思來答吧。大王,你認為怎樣,假如你的下人捉了一個盜賊罪犯後押到你面前說: ‘大德,這是一個盜賊罪犯,請你對他作出判罰吧。’

“你對那個下人說: ‘賢者,既然這樣,你拿粗繩綁著這個人,雙手反綁在背後,剃光他的頭,然後作出駭人的聲音,敲打鼓鈸,押他遊街示眾,之後推出南城門斬首吧。’

“那個下人回答: ‘好的。’ 於是,拿粗繩綁著那個盜賊,雙手反綁在背後,剃光他的頭,然後作出駭人的聲音,敲打鼓鈸,押他遊街示眾,之後推出南城門的刑場坐下來。

“在刑場的盜賊請求行刑人: ‘賢者,請先讓我回到某村落、某市鎮的朋友親屬那裏告別,然後便會立即回來。’ 那個盜賊會得到行刑人答應請求還是會被即時斬首呢?”

“迦葉賢者,那個盜賊不會得到行刑人答應請求,只會被即時斬首。”

“大王,即使在人間的盜賊身為一個人,都不能得到行刑人答應請求,更何況你的大臣和親屬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卻請求地獄的獄卒說: ‘獄卒賢友,請先讓我回到波耶尸王那裏告訴他,這是有他世、有化生眾生、有苦樂業的果報的,然後便會立即回來。’ 獄卒又怎會答應他們的請求呢!

“大王,從這個道理可知,這是有他世、有化生眾生、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8.“無論迦葉賢者怎樣說,我都是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大王,有沒有一些原因,使你認為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呢?”

“迦葉賢者,是有的。”

“大王,像是什麼原因呢?”

“迦葉賢者,我有一些大臣和親屬,他們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的人。當我知道他們在重病中受苦及不能復原時,便前往他們那裏,然後對他們說: ‘賢者們,一些沙門婆羅門這樣說、持這種見解:任何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都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賢者們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的人,如果那些沙門婆羅門賢者的說話是真的,賢者們在身壞命終之後便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賢者們如果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的話,請回來告訴我:這是有他世、有化生眾生、有苦樂業的果報的。賢者們是我信任、信賴的人,將你們親身所見的告訴我,這將使我有如親身所見的那樣。’

“他們回答我: ‘好的。’ 但之後從沒有人回來告訴我,也沒有人派信使回來告訴我。

“迦葉賢者,基於這個原因,我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9.“大王,既然這樣,我將說出一個譬喻,有智慧的人可從譬喻知道這個義理。大王,假如有一個人全身掉進糞坑,於是你吩咐一個下人: ‘賢者,你將那個人從糞坑拖出來吧。’

“你的下人回答: ‘好的。’ 於是便將那個人從糞坑拖了出來。

“你再對下人說: ‘賢者,你用竹刮刮掉那個人身上的糞便吧。’

“你的下人回答: ‘好的。’ 於是便用竹刮刮掉那個人身上的糞便。

“你再對下人說: ‘賢者,你用黃泥皂清洗那個人的身體三次吧。’

“你的下人便用黃泥皂清洗那個人的身體三次。

“你再對下人說: ‘賢者,你替他塗油,用香粉清洗那個人的身體三次吧。’

“你的下人便替他塗油,用香粉清洗那個人的身體三次。

“你再對下人說: ‘賢者,你替那個人修剪鬚髮吧。’

“你的下人便替那個人修剪鬚髮。

“你再對下人說: ‘賢者,你替那個人戴上名貴的花環,塗上名貴的香水,穿上名貴的白衣吧。’

“你的下人便替那個人戴上名貴的花環,塗上名貴的香水,穿上名貴的白衣。

“你再對下人說: ‘賢者,你帶那個人上宮殿,用五欲來侍奉他吧。’

“你的下人便帶那個人上宮殿,用五欲來侍奉他。

“大王,你認為怎樣,那個人沐浴乾淨、塗了香油、剪好鬚髮、戴上花環、穿上白衣,去到宮殿的頂層,他不停得到五欲,具有五欲,享受五欲,身邊圍繞著五欲,這時候他會不會想再次掉進糞坑呢?”

“迦葉賢者,不會。”

“這是什麼原因呢?”

“迦葉賢者,人們視糞坑為不淨、惡臭、使人厭惡、使人不悅的事物。”

“大王,同樣地,天神視人為不淨、惡臭、使人厭惡、使人不悅的事物。人的氣味可使天神退避一百由旬。你的大臣和親屬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正見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又怎會回來告訴你呢!

“大王,從這個道理可知,這是有他世、有化生眾生、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10.“無論迦葉賢者怎樣說,我都是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大王,有沒有一些原因,使你認為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呢?”

“迦葉賢者,是有的。”

“大王,像是什麼原因呢?”

“迦葉賢者,我有一些大臣和親屬,他們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人。當我知道他們在重病中受苦及不能復原時,便前往他們那裏,然後對他們說: ‘賢者們,一些沙門婆羅門這樣說、持這種見解:任何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都會投生在善趣、天界的三十三天之中。賢者們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人,如果那些沙門婆羅門賢者的說話是真的,賢者們在身壞命終之後便會投生在善趣、天界的三十三天之中。賢者們如果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的三十三天之中的話,請回來告訴我:這是有他世、有化生眾生、有苦樂業的果報的。賢者們是我信任、信賴的人,將你們親身所見的告訴我,這將使我有如親身所見的那樣。’

“他們回答我: ‘好的。’ 但之後從沒有人回來告訴我,也沒有人派信使回來告訴我。

“迦葉賢者,基於這個原因,我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11.“大王,既然這樣,我反問你,就隨你自己的意思來答吧。大王,你認為怎樣,人間一百年是三十三天的一日一夜;在三十三天那裏,三十日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三十三天的壽命有一千天年。你的大臣和親屬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的三十三天之中,如果他們心想: ‘讓我們在這兩三天不停得到天界的五欲,具有天界的五欲,享受天界的五欲,身邊圍繞著天界的五欲,之後才回去告訴波耶尸王吧。’ 你認為他們能否回來告訴你呢?”

“迦葉賢者,不能。那時我已經死了很久。

“誰告訴迦葉賢者有三十三天,三十三天這樣長壽呢!我就是不信迦葉賢者所說的有三十三天,三十三天這樣長壽!”

“大王,就正如一個與生俱來是盲的人,從來沒有見過光和暗的外色,沒有見過藍色、黃色、紅色、粉紅色,沒有見過平坦和不平坦,沒有見過星星、月亮、太陽,他這樣說: ‘沒有光和暗的外色,也沒有能看見光和暗的外色的人;沒有藍色、黃色、紅色、粉紅色,也沒有能看見藍色、黃色、紅色、粉紅色的人;沒有平坦和不平坦,也沒有能看見平坦和不平坦的人;沒有星星、月亮、太陽,也沒有能看見星星、月亮、太陽的人。我不知道、看不見這些東西,所以,沒有這些東西。’ 大王,那人的說話是正確的解說嗎?”

“迦葉賢者,不正確。有光和暗的外色,也有能看見光和暗的外色的人;有藍色、黃色、紅色、粉紅色,也有能看見藍色、黃色、紅色、粉紅色的人;有平坦和不平坦,也有能看見平坦和不平坦的人;有星星、月亮、太陽,也有能看見星星、月亮、太陽的人。如果說: ‘我不知道、看不見這些東西,所以,沒有這些東西。’ 這是不正確的。”

“大王,同樣地,你對我說: ‘誰告訴迦葉賢者有三十三天,三十三天這樣長壽呢!我就是不信迦葉賢者所說的有三十三天,三十三天這樣長壽!’ 你的說話就像那些與生俱來是盲的人那樣。

“大王,你不能認為以肉眼便能夠看見其他世間。大王,只有那些居住在沒有聲音、沒有嘈吵的森林或樹林的沙門婆羅門,他們保持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取得了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眼,才能看見其他世間和化生的眾生。大王,應要這樣來看其他世間,而不是你認為以肉眼便能夠看見其他世間。

“大王,從這個道理可知,這是有他世、有化生眾生、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12.“無論迦葉賢者怎樣說,我都是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大王,有沒有一些原因,使你認為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呢?”

“迦葉賢者,是有的。”

“大王,像是什麼原因呢?”

“迦葉賢者,我看見一些具有戒行、本性善良的沙門婆羅門,他們是想生存、想不死亡、想快樂、不喜歡痛苦的。我心想: ‘如果這些沙門婆羅門賢者真是知道自己在死後會比現生更好的話,他們現在便會服毒自殺、用刀自殺、吊頸自殺或是跳崖自殺。顯然他們是不知道自己在死後究竟是否會比現生更好,所以他們還是想生存、想不死亡、想快樂、不喜歡痛苦的。’

“迦葉賢者,基於這個原因,我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13.“大王,既然這樣,我將說出一個譬喻,有智慧的人可從譬喻知道這個義理。大王,從前,有一個婆羅門有兩個妻子,一個妻子有一個十多歲的兒子,一個妻子懷了孕。那時候,婆羅門命終了,於是那個年青婆羅門對他的庶母說: ‘賢母,父親所有的財富、物產、銀子、金子都是我的,由我來繼承,你什麼都沒有。’

“年青婆羅門說了這番話後,那個庶母對年青婆羅門說: ‘賢兒,你等到我的胎兒出生吧,如果出生的是男孩子,他便分得一份;如果出生的是女孩子,她便做你的侍婢吧。’

“那個年青婆羅門第二次對他的庶母說: ‘賢母,父親所有的財富、物產、銀子、金子都是我的,由我來繼承,你什麼都沒有。’

“她第二次對年青婆羅門說: ‘賢兒,你等到我的胎兒出生吧,如果出生的是男孩子,他便分得一份;如果出生的是女孩子,她便做你的侍婢吧。’

“那個年青婆羅門第三次對他的庶母說: ‘賢母,父親所有的財富、物產、銀子、金子都是我的,由我來繼承,你什麼都沒有。’

“於是,那個女婆羅門拿起利刀,走入房間,然後劏開腹部,說: ‘這樣我便知道是男孩子或是女孩子了!’

“她摧毀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胎兒和自己的財產。這個愚人、不成熟的女婆羅門由於不如理地求取繼承,令自己遇上了不幸與災禍。

“大王,同樣地,你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你不如理地求證他世,會令自己遇上不幸與災禍,就像那個愚人、不成熟的女婆羅門那樣。

“大王,那些具有戒行、本性善良的沙門婆羅門是不會對時機未成熟的死亡而急於要它成熟的,智者是會等到時機自然成熟的。

“大王,那些具有戒行、本性善良的沙門婆羅門的生命能為人們帶來利益,他們越長時間久住,就會帶來越多福德。他們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利益,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快樂;他們悲憫世間,為天和人帶來福祉、利益、快樂。

“大王,從這個道理可知,這是有他世、有化生眾生、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14.“無論迦葉賢者怎樣說,我都是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大王,有沒有一些原因,使你認為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呢?”

“迦葉賢者,是有的。”

“大王,像是什麼原因呢?”

“迦葉賢者,有一次,我的下人捉了一個盜賊罪犯後押到我面前說: ‘大德,這是一個盜賊罪犯,請你對他作出判罰吧。’

“我對那個下人說: ‘賢者,既然這樣,你將這個人活生生放進甕裏,用濕皮封甕口,塗上厚封泥,然後放在火堆上燒死他吧。’

“那個下人回答我: ‘好的。’ 於是,將那個盜賊活生生放進甕裏,用濕皮封甕口,塗上厚封泥,然後放在火堆上燒死他。

“在我知道那個盜賊已死時,便吩咐人取甕下來,打破封泥,然後揭開甕口。我逐漸行近去看,心想: ‘我會看見盜賊的生命正在離去。’ 但我怎樣也看不見盜賊的生命離去。

“迦葉賢者,基於這個原因,我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15.“大王,既然這樣,我反問你,就隨你自己的意思來答吧。大王,你記得曾否在午休的時候做夢,夢見去到怡人的園林、怡人的樹林、怡人的大地、怡人的蓮花池呢?”

“迦葉賢者,我記得曾經在午休的時候做夢,夢見去到怡人的園林、怡人的樹林、怡人的大地、怡人的蓮花池。”

“大王,那時候有駝子、侏儒、女僕、婢女等下人守護著你嗎?”

“迦葉賢者,有的,那時候有駝子、侏儒、女僕、婢女等下人守護著我。”

“那麼,他們有看見你的生命離去或回來嗎?”

“迦葉賢者,沒有。”

“大王,即使你活著,別人也看不見你的生命離去或回來,更何況一個死了的人,你又怎能看見他的生命離去或回來呢!

“大王,從這個道理可知,這是有他世、有化生眾生、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16.“無論迦葉賢者怎樣說,我都是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大王,有沒有一些原因,使你認為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呢?”

“迦葉賢者,是有的。”

“大王,像是什麼原因呢?”

“迦葉賢者,有一次,我的下人捉了一個盜賊罪犯後押到我面前說: ‘大德,這是一個盜賊罪犯,請你對他作出判罰吧。’

“我對那個下人說: ‘賢者,既然這樣,你將這個人在活命時檢查一下他,在處死後再檢查一下他吧。’

“那個下人回答我: ‘好的。’ 於是,將那個盜賊在活命時檢查一下他,在處死後再檢查一下他。那個盜賊在活命時比較輕柔,比較柔軟,比較易屈伸;在死後比較粗重,比較僵硬,比較難屈伸。

“迦葉賢者,基於這個原因,我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17.“大王,既然這樣,我將說出一個譬喻,有智慧的人可從譬喻知道這個義理。大王,假如有人檢查一個被烈火燒紅了整天的鐵球,之後在鐵球冷卻下來時再檢查它,究竟鐵球是在哪時比較輕柔、柔軟、易受鍛造呢?是在燒紅的時候還是在冷卻的時候呢?”

“迦葉賢者,被烈火燒紅的鐵球因為有火界,因為有風界,所以這時比較輕柔、柔軟、易受鍛造;冷卻的鐵球因為沒有火界,沒有風界,所以這時比較粗重、堅硬、難受鍛造。”

“大王,同樣地,身體因為有壽、暖、識,所以這時比較輕柔、柔軟、易屈伸;身體因為沒有壽、暖、識,所以這時比較粗重、僵硬、難屈伸。

“大王,從這個道理可知,這是有他世、有化生眾生、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18.“無論迦葉賢者怎樣說,我都是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大王,有沒有一些原因,使你認為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呢?”

“迦葉賢者,是有的。”

“大王,像是什麼原因呢?”

“迦葉賢者,有一次,我的下人捉了一個盜賊罪犯後押到我面前說: ‘大德,這是一個盜賊罪犯,請你對他作出判罰吧。’

“我對那個下人說: ‘賢者,既然這樣,你用不損傷這個人的皮膚、肌肉、腱、骨、骨髓的方式來處死他吧。’

“那個下人回答我: ‘好的。’ 於是,用不損傷那個盜賊的皮膚、肌肉、腱、骨、骨髓的方式來處死他。

“那個盜賊在到了半死的時候,我對那個下人說: ‘賢者,你將這個人面朝上放,或許我們可以看見他的生命怎樣離去。’

“那個下人將那個盜賊面朝上放,但我們看不見那個盜賊的生命怎樣離去。

……將那個盜賊面朝下放……

……將那個盜賊面朝左放……

……將那個盜賊面朝右放……

……將那個盜賊豎立……

……將那個盜賊倒轉……

……掌擊那個盜賊……

……石擊那個盜賊……

……杖擊那個盜賊……

……刀擊那個盜賊……

“於是我再對那個下人說: ‘賢者,你搖晃這個人,或許我們可以看見他的生命怎樣離去。’

“那個下人搖晃那個盜賊,但我們看不見那個盜賊的生命怎樣離去。

“那個盜賊有眼而不能領受到色處,有耳而不能領受到聲處,有鼻而不能領受到香處,有舌而不能領受到味處,有身而不能領受到觸處。

“迦葉賢者,基於這個原因,我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19.“大王,既然這樣,我將說出一個譬喻,有智慧的人可從譬喻知道這個義理。大王,從前,有一個響螺手拿著響螺走到偏遠的地方,他前往一個村落,站在村中吹起響螺三遍,將響螺放在地上,然後坐在一邊。

“那些偏遠地方的人心想: ‘這是什麼聲音呢?這些聲音這樣動聽、使人貪著、使人陶醉、使人迷戀、使人心繫。’

“他們聚集一起,然後問響螺手: ‘賢者,這是什麼聲音呢?這些聲音這樣動聽、使人貪著、使人陶醉、使人迷戀、使人心繫。’

“ ‘賢者們,這就是響螺了。它的聲音這樣動聽、使人貪著、使人陶醉、使人迷戀、使人心繫。’

“於是,他們將那個響螺口朝上放,說: ‘響螺,發聲吧。’ 但響螺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他們將那個響螺口朝下放……

“他們將那個響螺口朝左放……

“他們將那個響螺口朝右放……

“他們將那個響螺豎立……

“他們將那個響螺倒轉……

“他們掌擊那個響螺……

“他們石擊那個響螺……

“他們杖擊那個響螺……

“他們刀擊那個響螺……

“他們搖晃那個響螺,說: ‘響螺,發聲吧。’ 但響螺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那時候,響螺手心想: ‘這些偏遠地方的人怎麼這樣愚笨,不能如理地尋找響螺的發聲方法!’

“於是,當人們在看望的時候,響螺手拿回響螺,吹起響螺三遍,然後拿著響螺離去。

“這時候,偏遠地方的人心想: ‘我們現在得悉,這個響螺因為有人、有吹奏、有風界,所以便能發出聲音;這個響螺因為沒有人、沒有吹奏、沒有風界,所以便不能發出聲音。’

“大王,同樣地,身體因為有壽、暖、識,所以便能往還、站立、坐下、躺臥;所以便能眼看到色,耳聽到聲,鼻嗅到香,舌嚐到味,身感到觸,意想到法。身體因為沒有壽、暖、識,所以便不能往還、站立、坐下、躺臥;所以眼便不能看到色,耳便不能聽到聲,鼻便不能嗅到香,舌便不能嚐到味,身便不能感到觸,意便不能想到法。

“大王,從這個道理可知,這是有他世、有化生眾生、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20.“無論迦葉賢者怎樣說,我都是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大王,有沒有一些原因,使你認為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呢?”

“迦葉賢者,是有的。”

“大王,像是什麼原因呢?”

“迦葉賢者,有一次,我的下人捉了一個盜賊罪犯後押到我面前說: ‘大德,這是一個盜賊罪犯,請你對他作出判罰吧。’

“我對那個下人說: ‘賢者,既然這樣,你割去這個人的皮膚,或許我們可以看見他的生命。’

“那個下人割去那個盜賊的皮膚,但我們看不見那個盜賊的生命。

……割去那個盜賊的肌肉……

……割去那個盜賊的腱……

……割去那個盜賊的骨……

“我對那個下人說: ‘賢者,既然這樣,你割去這個人的骨髓,或許我們可以看見他的生命。’

“那個下人割去那個盜賊的骨髓,但我們看不見那個盜賊的生命。

“迦葉賢者,基於這個原因,我認為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21.“大王,既然這樣,我將說出一個譬喻,有智慧的人可從譬喻知道這個義理。大王,從前,有一個修習火供的扎髮者,他居住在森林的茅屋之中。

“有一次,有些民眾在遷徙,他們的車隊在扎髮者的茅廬附近停留了一夜便離去。於是,那個扎髮者心想: ‘讓我前往車隊停留的地方,或許在那裏能夠取得一些物資。’

“在早上,扎髮者前往車隊停留的地方,在那裏看見一個幼小的棄嬰,他心想: ‘如果沒有人妥善看顧這個孩子,他是會死的。讓我帶走他,然後養育他,照顧他,令他成長吧。’ 於是,扎髮者帶走那個孩子,然後養育他,照顧他,令他成長。

“到了那個孩子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扎髮者要在另一個地方處理一些事務,他對那個孩子說: ‘孩兒,我想去另一個地方,你要看守著這些祭火,不要讓它息滅。如果祭火息滅,這是斧頭,這是木柴,這是乾柴,你用這些東西便能夠生火,然後再看守著這些祭火。’ 扎髮者對那個孩子作出教誡,然後去了另一個地方。

“當那個孩子只顧著玩耍的時候,祭火息滅了。他想起養父的教誡,心想生火及看守祭火。於是用斧頭斬乾柴,心想: ‘或許這樣可以生火。’ 但那樣不能生火。

“他用斧頭將乾柴斬成兩份、三份以至百份,再將乾柴斬成木屑,再將木屑舂成木粉,然後再讓大風吹散那些木粉,心想: ‘或許這樣可以生火。’ 但那樣不能生火。

“那時候,扎髮者完成了事務之後便返回自己的茅廬,他前往那個孩子那裏,問那個孩子: ‘孩兒,為什麼祭火息滅了呢?’ 於是那個孩子把以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扎髮者。

“於是,扎髮者心想: ‘這個孩子是一個愚人,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怎麼會這樣不如理地尋找生火的方法呢!’

“當那個孩子在看望的時候,扎髮者拿起乾柴來生火,然後對他說: ‘孩兒,是這樣來生火的,不是像你這個愚人、不成熟的人那樣,不如理地尋找生火的方法來生火的。’

“大王,同樣地,你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你不如理地求證他世。

“大王,你要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大王,你要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不要讓這些惡見的去處為你長期帶來不利和苦惱!”

22.“無論迦葉賢者怎樣說,我都不能夠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拘薩羅王波斯匿和其他小王都知道我這樣說,都知道我持這種見解: ‘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如果我因迦葉賢者而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他們便會說: ‘波耶尸王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他不能堅持所受持的見。’

“即使令別人生起忿怒,我都要帶著這種見;即使令別人生起怨恨,我都要帶著這種見;即使令別人生起仇恨,我都要帶著這種見。”

23.“大王,既然這樣,我將說出一個譬喻,有智慧的人可從譬喻知道這個義理。大王,從前,有一隊千輛牛車的大車隊要從東部地區駛向西部地區,在行走期間,很快便將途經的水、草、柴、木用盡。車隊中有兩個首領,一個首領帶領五百輛牛車,另一個首領帶領另外五百輛牛車。兩個首領心想: ‘這是一隊千輛牛車的大車隊,我們很快便將途經的水、草、柴、木用盡。讓我們將車隊分開前後兩隊來行走,每隊五百輛牛車吧。’ 於是,他們將車隊前後分開兩隊來行走,每隊五百輛牛車。

“第一隊車隊的首領吩咐人收集很多水、草、柴、木,然後帶領車隊出發。車隊行駛了兩三天之後,遇見一個人駕著驢車迎面前來,那個人紅眼、黑身、帶著弓箭、戴上白蓮花環、衣髮盡濕,驢車的車輪滿是泥濘。車隊首領問他:

“ ‘賢者,你從哪裏來呢?’

“ ‘我從某某地方來。’

“ ‘你去哪裏呢?’

“ ‘我去某某地方。’

“ ‘賢者,前面的荒野下大雨嗎?’

“ ‘賢者,是的,前面的荒野下大雨,路上到處是水,有很多水、草、柴、木。賢者,你卸下車上的水、草、柴、木吧,牛車少負載便可以行走得快些,不要讓牛隻過勞啊。’

“於是,車隊首領告訴身邊的人: ‘賢友們,既然那人這樣說,我們便卸下車上的水、草、柴、木,讓牛車少負載,繼續出發吧。’

“身邊的人回答車隊首領: ‘好的。’ 於是,卸下車上的水、草、柴、木,讓牛車少負載,繼續出發。

“車隊到了第一個停駐的地方,完全看不見有水、草、柴、木,到了第二個停駐的地方,也完全看不見有水、草、柴、木,以至到了第七個停駐的地方,也完全看不見有水、草、柴、木。整隊車隊都遇上不幸與災禍,所有人和牛隻都被夜叉與非人吃掉,只剩下白骨。

“這時候,第二隊車隊的首領心想: ‘現在第一隊車隊已經走得很遠了。’ 於是吩咐人收集很多水、草、柴、木,然後帶領車隊出發。車隊行駛了兩三天之後,遇見一個人駕著驢車迎面前來,那個人紅眼、黑身、帶著弓箭、戴上白蓮花環、衣髮盡濕,驢車的車輪滿是泥濘。車隊首領問他:

“ ‘賢者,你從哪裏來呢?’

“ ‘我從某某地方來。’

“ ‘你去哪裏呢?’

“ ‘我去某某地方。’

“ ‘賢者,前面的荒野下大雨嗎?’

“ ‘賢者,是的,前面的荒野下大雨,路上到處是水,有很多水、草、柴、木。賢者,你卸下車上的水、草、柴、木吧,牛車少負載便可以行走得快些,不要讓牛隻過勞啊。’

“於是,車隊首領告訴身邊的人: ‘賢友們,雖然那人這樣說,但他不是我們的朋友,也不是我們的親屬,我們為什麼要相信他呢!我們不要卸下車上的水、草、柴、木,留著車上的貨物和水、草、柴、木,繼續出發吧。’

“身邊的人回答車隊首領: ‘好的。’ 於是,沒有卸下車上的水、草、柴、木,留著車上的貨物和水、草、柴、木,繼續出發。

“車隊到了第一個停駐的地方,完全看不見有水、草、柴、木,到了第二個停駐的地方,也完全看不見有水、草、柴、木,以至到了第七個停駐的地方,也完全看不見有水、草、柴、木。只是看見第一隊車隊所遇上的不幸與災禍,看見所有人和牛隻被夜叉與非人吃剩的白骨。

“於是,車隊首領告訴身邊的人: ‘賢友們,受愚人的車隊首領所帶領,整隊車隊都遇上不幸與災禍!賢友們,既然這樣,卸下我們車隊中那些價值低的貨品,然後裝上第一隊車隊中那些價值高的貨品吧。’

“身邊的人回答車隊首領: ‘好的。’ 於是,卸下第二隊車隊中那些價值低的貨品,然後裝上第一隊車隊中那些價值高的貨品。受智者的車隊首領所帶領,整隊車隊都平安地穿越荒野。

“大王,同樣地,你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你不如理地求證他世,會令自己遇上不幸與災禍,就像第一個車隊首領那樣。那些聆聽你的說話、對你的說話有敬信的人也會遇上不幸與災禍,就像車隊首領身邊那些人那樣。

“大王,你要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大王,你要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不要讓這些惡見的去處為你長期帶來不利和苦惱!”

24.“無論迦葉賢者怎樣說,我都不能夠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拘薩羅王波斯匿和其他小王都知道我這樣說,都知道我持這種見解: ‘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如果我因迦葉賢者而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他們便會說: ‘波耶尸王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他不能堅持所受持的見。’

“即使令別人生起忿怒,我都要帶著這種見;即使令別人生起怨恨,我都要帶著這種見;即使令別人生起仇恨,我都要帶著這種見。”

25.“大王,既然這樣,我將說出一個譬喻,有智慧的人可從譬喻知道這個義理。大王,從前,有一個養豬人從自己的村落去到另一個村落,在那裏,他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乾糞,心想: ‘這麼多乾糞可以給我的豬作為食物,讓我拿走這些乾糞吧。’

“他除下上衣,鋪開上衣來包乾糞,綁好乾糞包,然後頂在頭上來行走。在途中忽然下起大雨,他全身由頭至腳都染上滲流下來的糞汁,他仍然頂著那個糞包來行走。

“人們看見他那樣子,然後對他說: ‘喂,你是神智不清的嗎!你是瘋的嗎!怎麼全身由頭至腳都染上糞汁,都仍然頂著那個糞包!’

“ ‘你們才是神智不清的!你們才是瘋的!這些是我的豬的食物!’

“大王,同樣地,你的說話就像頂糞喻之中所說的那樣。

“大王,你要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大王,你要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不要讓這些惡見的去處為你長期帶來不利和苦惱!”

26.“無論迦葉賢者怎樣說,我都不能夠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拘薩羅王波斯匿和其他小王都知道我這樣說,都知道我持這種見解: ‘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如果我因迦葉賢者而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他們便會說: ‘波耶尸王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他不能堅持所受持的見。’

“即使令別人生起忿怒,我都要帶著這種見;即使令別人生起怨恨,我都要帶著這種見;即使令別人生起仇恨,我都要帶著這種見。”

27.“大王,既然這樣,我將說出一個譬喻,有智慧的人可從譬喻知道這個義理。大王,從前,有兩個賭徒在賭骰子,第一個賭徒每次在輸的時候都是會吞下自己的骰子的,第二個賭徒看見他吞骰子,於是對他說: ‘朋友,將你的骰子給我,我替你的骰子施法,那你便會長勝不敗。’

“ ‘朋友,好的。’

“於是,第一個賭徒將骰子給了第二個賭徒,而第二個賭徒將骰子塗上毒藥,然後對第一個賭徒說: ‘朋友,來吧,我們賭骰子吧。’

“第一個賭徒回答第二個賭徒: ‘好的。’ 於是兩人再一起賭骰子,當第一個賭徒再輸的時候,又再吞下骰子。第二個賭徒看見後,便對第一個賭徒說:

“ ‘塗上劇毒之骰子,

 憤然吞下不醒覺,

 不停吞骰放蕩人,

 劇烈苦痛隨後至。’

“大王,同樣地,你的說話就像賭徒喻之中所說的那樣。

“大王,你要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大王,你要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不要讓這些惡見的去處為你長期帶來不利和苦惱!”

28.“無論迦葉賢者怎樣說,我都不能夠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拘薩羅王波斯匿和其他小王都知道我這樣說,都知道我持這種見解: ‘這是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的。’ 如果我因迦葉賢者而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他們便會說: ‘波耶尸王是一個愚人、不成熟的人,他不能堅持所受持的見。’

“即使令別人生起忿怒,我都要帶著這種見;即使令別人生起怨恨,我都要帶著這種見;即使令別人生起仇恨,我都要帶著這種見。”

29.“大王,既然這樣,我將說出一個譬喻,有智慧的人可從譬喻知道這個義理。大王,從前,有些民眾在遷徙,在附近的地方,有一個人對他的好友說: ‘朋友,讓我們前往那些民眾離開的地方,或許在那裏能夠取得一些財物。’ 他的好友回答那個人: ‘朋友,好的。’ 於是兩個好友前往民眾離開的地方,去到村落的道路上。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麻,於是那個人對好友說: ‘朋友,這裏有一大堆被人丟棄的麻,既然這樣,你扎一綑,我扎一綑,然後我們兩人拿著麻來行走吧。’ 他的好友回答那個人: ‘朋友,好的。’ 於是兩個好友各扎一綑,兩人拿著麻,然後前往另一個村地。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麻線,於是那個人對好友說: ‘朋友,我們拿麻,目的就是想用來造麻線,而這裏有一大堆被人丟棄的麻線,既然這樣,你丟棄你的麻,我丟棄我的麻,然後我們兩人拿著麻線來行走吧。’ 他的好友回答那個人: ‘朋友,我拿著這綑麻走了這麼遠,而且這綑麻又扎得這麼好。你隨你的意思做吧,我不丟棄了。’ 於是那個人丟棄麻,拿著麻線,然後兩人前往另一個村地。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麻布,於是那個人對好友說: ‘朋友,我們拿麻或麻線,目的就是想用來造麻布,而這裏有一大堆被人丟棄的麻布,既然這樣,你丟棄你的麻,我丟棄我的麻線,然後我們兩人拿著麻布來行走吧。’ 他的好友回答那個人: ‘朋友,我拿著這綑麻走了這麼遠,而且這綑麻又扎得這麼好。你隨你的意思做吧,我不丟棄了。’ 於是那個人丟棄麻線,拿著麻布,然後兩人前往另一個村地。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亞麻……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亞麻線……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亞麻布……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棉……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棉線……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棉布……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鐵……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銅……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錫……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鉛……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銀……

“在那裏,他們看見一大堆被人丟棄的金,於是那個人對好友說: ‘朋友,我們拿麻、麻線以至銀,目的就是想用來換作金,而這裏有一大堆被人丟棄的金,既然這樣,你丟棄你的麻,我丟棄我的銀,然後我們兩人拿著金來行走吧。’ 他的好友回答那個人: ‘朋友,我拿著這綑麻走了這麼遠,而且這綑麻又扎得這麼好。你隨你的意思做吧,我不丟棄了。’ 於是那個人丟棄銀,拿著金,然後兩人回去自己的村落。

“在村落那裏,那個拿著麻而回的人,他的父母並不感到歡喜,妻兒並不感到歡喜,親友並不感到歡喜,他沒有因此而得到快樂與喜悅。那個拿著金而回的人,他的父母感到歡喜,妻子感到歡喜,親友感到歡喜,他因此而得到快樂與喜悅。

“大王,同樣地,你的說話就像麻喻之中所說的那樣。

“大王,你要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大王,你要放捨這些惡見的去處!不要讓這些惡見的去處為你長期帶來不利和苦惱!”

30.“其實我在迦葉賢者說第一個例子時已經心感高興、心感快慰。因為我欲想聽迦葉賢者從多方面的對答,才想到提出頂撞的問題。

“迦葉賢者,妙極了!迦葉賢者,妙極了!迦葉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迦葉賢者,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迦葉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迦葉賢者,我想舉行一場大祭祀,這將為我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請你教我怎樣做吧。”

31.“大王,在祭祀之中屠宰牛,屠宰羊,屠宰雞和豬,繫綁各種動物;主持的人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這樣的祭祀不能帶來大果報、大利益、大光明、大美滿。

“大王,就正如有個農夫拿著種子和鋤頭走入樹林,他在不肥沃、沒有清除殘樹幹的田地之中播下碎裂、腐爛、受風吹日曬的種子,農夫沒有施肥,種子播在不適當的地方,天上沒有下適時的雨水,那些種子能否生長呢?農夫能否得到好收成呢?”

“迦葉賢者,不能。”

“大王,同樣地,在祭祀之中屠宰牛,屠宰羊,屠宰雞和豬,繫綁各種動物;主持的人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這樣的祭祀不能帶來大果報、大利益、大光明、大美滿。

“大王,在祭祀之中不屠宰牛,不屠宰羊,不屠宰雞和豬,不用繫綁各種動物;主持的人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樣的祭祀能帶來大果報、大利益、大光明、大美滿。

“大王,就正如有個農夫拿著種子和鋤頭走入樹林,他在肥沃、清除了殘樹幹的田地之中播下沒有碎裂、沒有腐爛、沒有受風吹日曬的種子,農夫有施肥,種子播在適當的地方,天上有下適時的雨水,那些種子能否生長呢?農夫能否得到好收成呢?”

“迦葉賢者,是能夠的。”

“大王,同樣地,在祭祀之中不屠宰牛,不屠宰羊,不屠宰雞和豬,不用繫綁各種動物;主持的人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樣的祭祀能帶來大果報、大利益、大光明、大美滿。”

32.這時候,波耶尸王設立一個為沙門、婆羅門、窮人、流浪人、乞丐而設的布施場,當中布施的食物是酸粥,布施的衣服是粗衣。主持布施場的是一個名叫優多羅的年青婆羅門,他在布施後說: “由於這個布施場,我和波耶尸王在這世相見,但不會在下世相見。”

波耶尸王聽到優多羅年青婆羅門的說話這個消息,於是問優多羅年青婆羅門: “優多羅兒,聽說你在布施後說: ‘由於這個布施場,我和波耶尸王在這世相見,但不會在下世相見。’ 這是真的嗎?”

“賢者,是的。”

“優多羅兒,為什麼你這樣說呢?我們不是想布施修福,希望取得果報的嗎?”

“賢者的布施場布施的食物是酸粥,那些酸粥即使是賢者的腳也不想碰觸到的,更遑論食用。賢者的布施場布施的衣服是粗衣布,那些粗衣布即使是賢者抺腳也不想用到的,更遑論穿著。賢者是鍾愛與喜歡我們的,但怎麼在鍾愛與喜歡的同時又結合著這些使人不喜歡的布施呢!”

“優多羅兒,既然這樣,我吃什麼食物,就拿那樣的食物來布施吧,我穿什麼衣服,就拿那樣的衣服來布施吧。”

優多羅年青婆羅門回答波耶尸王: “賢者,是的。” 於是,波耶尸王吃什麼食物,就拿那樣的食物來布施,波耶尸王穿什麼衣服,就拿那樣的衣服來布施。

波耶尸王由於沒有恭敬心布施,沒有親手布施,沒有用心布施,沒有放捨布施物,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四王天的空舍利尸天宮之中。主持布施場的優多羅年青婆羅門由於恭敬心布施,親手布施,用心布施,放捨布施物,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的三十三天之中。

33.憍梵波提尊者是時常去空舍利尸天宮午休的。這時候,波耶尸天子前往憍梵波提尊者那裏,對他作禮,然後站在一邊。憍梵波提尊者問波耶尸天子: “賢友,你是誰呢?”

“大德,我之前是波耶尸王。”

“賢友,你之前不是帶著 ‘沒有他世、沒有化生眾生、沒有苦樂業的果報’ 這種見的嗎?”

“大德,我之前曾帶著這種見,但迦葉童子大師使我離開這種惡見的去處。”

“賢友,現在主持布施場的優多羅年青婆羅門投生在哪裏呢?”

“大德,主持布施場的優多羅年青婆羅門由於恭敬心布施,親手布施,用心布施,放捨布施物,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的三十三天之中。我由於沒有恭敬心布施,沒有親手布施,沒有用心布施,沒有放捨布施物,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四王天的空舍利尸天宮之中。

“大德,因此,在憍梵波提尊者回到人間的時候,請你告訴人們: ‘應要恭敬心布施,親手布施,用心布施,放捨布施物。波耶尸王由於沒有恭敬心布施,沒有親手布施,沒有用心布施,沒有放捨布施物,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四王天的空舍利尸天宮之中。主持布施場的優多羅年青婆羅門由於恭敬心布施,親手布施,用心布施,放捨布施物,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的三十三天之中。’ ”

34.於是,在憍梵波提尊者回到人間的時候,告訴人們: “應要恭敬心布施,親手布施,用心布施,放捨布施物。波耶尸王由於沒有恭敬心布施,沒有親手布施,沒有用心布施,沒有放捨布施物,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四王天的空舍利尸天宮之中。主持布施場的優多羅年青婆羅門由於恭敬心布施,親手布施,用心布施,放捨布施物,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的三十三天之中。”


  1. 印度的傳統文化,有將日月神格化為日天子與月天子兩位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