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十六.大般湼槃經

1.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靈鷲山。

這時候,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1想攻打跋祇。他說: “我要鏟除這個強大的跋祇,我要摧毀跋祇,我要使跋祇永無寧日。”

2.於是,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吩咐大臣雨行婆羅門: “婆羅門,來吧,你前往世尊那裏,用我的名義頂禮世尊雙足,問候世尊,問他是否無疾、無病、輕快、強健、安穩地生活。還有,你這樣說: ‘大德,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想攻打跋祇。他說要鏟除這個強大的跋祇,摧毀跋祇,使跋祇永無寧日。’ 當世尊對攻打跋祇的事情向你作出預言後,好好記著它,然後回來告訴我。如來一定不會說不真實的話。”

3.“大王,遵命。” 大臣雨行婆羅門回答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後,便吩咐安排多部車輛,他登上其中一部,和其他車輛一起從王舍城出發,前往靈鷲山。車輛到了車路的盡頭時,他下車徒步走到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頂禮喬答摩賢者雙足,問世尊是否無疾、無病、輕快、強健、安穩地生活。喬答摩賢者,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想攻打跋祇。他說要鏟除這個強大的跋祇,摧毀跋祇,使跋祇永無寧日。”

4.這時候,阿難尊者站在世尊背後為世尊扇涼。於是,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常常集會,定期集會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常常集會,定期集會。” “阿難,只要跋祇人常常集會,定期集會;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和洽地集會,和洽地散會,和洽地處理跋祇人的事情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和洽地集會,和洽地散會,和洽地處理跋祇人的事情。” “阿難,只要跋祇人和洽地集會,和洽地散會,和洽地處理跋祇人的事情;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不訂新的法規,不廢除固有的法規,遵守和奉行傳統的跋祇律法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不訂新的法規,不廢除固有的法規,遵守和奉行傳統的跋祇律法。” “阿難,只要跋祇人不訂新的法規,不廢除固有的法規,遵守和奉行傳統的跋祇律法;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跋祇的長者,聽從長者的教誨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跋祇的長者,聽從長者的教誨。” “阿難,只要跋祇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跋祇的長者,聽從長者的教誨;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不讓婦女生活在暴力威脅之中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不讓婦女生活在暴力威脅之中。” “阿難,只要跋祇人不讓婦女生活在暴力威脅之中;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跋祇所有的寺廟,布施不斷,建設不斷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跋祇所有的寺廟,布施不斷,建設不斷。” “阿難,只要跋祇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跋祇所有的寺廟,布施不斷,建設不斷;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有一套完善的律法保護、照顧阿羅漢,目的是吸引國外的阿羅漢來本國,及使本國的阿羅漢能夠安穩地生活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有一套完善的律法保護、照顧阿羅漢,目的是吸引國外的阿羅漢來本國,及使本國的阿羅漢能夠安穩地生活。” “阿難,只要跋祇人有一套完善的律法保護、照顧阿羅漢,目的是吸引國外的阿羅漢來本國,及使本國的阿羅漢能夠安穩地生活;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5.於是,世尊對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說: “婆羅門,有一次我住在毗舍離沙蘭達達廟,在那裏我對跋祇人說這七不退法。婆羅門,只要七不退法在跋祇人之中得到確立,只要跋祇人和七不退法相應地生活;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對他說: “喬答摩賢者,跋祇人即使只具備一種不退法,他們都將會日益強盛,不會衰退;更遑論具備七種不退法了!喬答摩賢者,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不能以戰爭來征服跋祇人,除非使用計謀,或除非跋祇人內部分裂才能征服他們。喬答摩賢者,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要告辭了。”

“婆羅門,如果你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聽了世尊的說話後感到歡喜,感到愉快,之後起座離去。

6.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離去不久,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你去叫所有住在王舍城一帶的比丘到大堂聚集。”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叫所有住在王舍城一帶的比丘到大堂聚集。之後,他去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比丘僧團已經聚集好了。如果世尊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於是世尊起座前往大堂,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比丘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七不退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只要比丘常常集會,定期集會;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和洽地集會,和洽地散會,和洽地處理比丘的事情;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訂新的戒律,不廢除固有的戒律,遵守和奉行已有的戒律;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長老比丘有經驗,出家時間長,是僧團之父,是僧團的領導。只要比丘照料、恭敬、尊重、供養長老比丘,聽從長老比丘的教誨;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被導致投生的渴愛所征服;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樂於居住山林;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內心保持念,目的是吸引外間質素好的同修到自己的地方來,及使自己地方質素好的同修能夠安穩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這七不退法在比丘之中得到確立,只要比丘和這七不退法相應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7.“比丘們,我要說另一種七不退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喜好事務,不樂著事務,不耽於事務;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喜好談話,不樂著談話,不耽於談話;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喜好睡眠,不樂著睡眠,不耽於睡眠;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喜好聯羣結黨,不樂著聯羣結黨,不耽於聯羣結黨;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沒有惡欲,不被惡欲所征服;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交惡友,不與惡友為伴,不隨從惡友;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滯留在細小的證悟之中;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這七不退法在比丘之中得到確立,只要比丘和這七不退法相應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8.“比丘們,我要說另一種七不退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只要比丘有信,有慚,有愧,多聞,精進,保持念,有智慧;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這七不退法在比丘之中得到確立,只要比丘和這七不退法相應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9.“比丘們,我要說另一種七不退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只要比丘修習念覺支,修習擇法覺支,修習精進覺支,修習喜覺支,修習猗覺支,修習定覺支,修習捨覺支;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這七不退法在比丘之中得到確立,只要比丘和這七不退法相應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10.“比丘們,我要說另一種七不退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只要比丘修習無常想,修習無我想,修習不淨想,修習過患想,修習斷想,修習無欲想,修習寂滅想;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這七不退法在比丘之中得到確立,只要比丘和這七不退法相應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11.“比丘們,我要說六不退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只要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都以慈心作身業來對待同修;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都以慈心作口業來對待同修;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都以慈心作意業來對待同修;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樂於和具戒的同修共同受用如法取得的東西,即使是缽中的食物,都樂於和人均分;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和同修一起生活在戒之中,他們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和同修一起生活在正見之中,他們的正見是聖者之見,是出世間之見,能使人徹底清除苦;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這六不退法在比丘之中得到確立,只要比丘和這六不退法相應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12.世尊住在王舍城靈鷲山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13.世尊在靈鷲山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芒果樹苗林。”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芒果樹苗林。

14.世尊住在芒果樹苗林一間屬於國王的小屋。當世尊住在芒果樹苗林小屋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15.世尊在芒果樹苗林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那爛陀。”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那爛陀。世尊住在那爛陀的波婆迦芒果園。

16.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世尊說: “大德,我對世尊有這份淨信:無論過去、將來或現在,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覺悟。”

“舍利弗,你說出這樣重、這樣無畏的話,以堅定的語氣作出獅子吼: ‘大德,我對世尊有這份淨信:無論過去、將來或現在,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覺悟。’ 舍利弗,你曾用他心智來觀察過去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戒行,什麼樣的特質,什麼樣的智慧,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解脫嗎?”

“大德,沒有。”

“舍利弗,你曾用他心智來觀察將來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戒行,什麼樣的特質,什麼樣的智慧,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解脫嗎?”

“大德,沒有。”

“舍利弗,你曾用他心智來觀察現在的我,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知道我是什麼樣的戒行,什麼樣的特質,什麼樣的智慧,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解脫嗎?”

“大德,沒有。”

“舍利弗,既然你沒有用他心智來觀察過去、將來、現在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那你為什麼說出這樣重、這樣無畏的話,以堅定的語氣作出獅子吼呢?”

17.“大德,雖然我沒有用他心智來觀察過去、將來、現在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但我能夠從推斷之中明白這個道理。大德,就正如在邊境有一座都城,都城有堅固的地基、堅固的圍牆和一道城門,有一個智慧、聰明、能幹的守門人在那裏,他阻截陌生人入城和讓熟悉的人入城。他在環繞城牆的道路巡視時,看不見城牆有任何裂縫或孔洞,即使貓兒也不能從城牆進出。守門人心想: ‘所有體型大的眾生要進出這座都城,都要通過這道唯一的城門。’

“大德,同樣地,我能夠從推斷之中明白這個道理。大德,過去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都是要通過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善保持在四念處之中,培育七覺支,然後覺悟無上正等正覺。將來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也是要通過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善保持在四念處之中,培育七覺支,然後覺悟無上正等正覺。現在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也是要通過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善保持在四念處之中,培育七覺支,然後覺悟無上正等正覺。”

18.世尊住在那爛陀波婆迦芒果園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19.世尊在那爛陀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波吒釐村。”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波吒釐村。

20.波吒釐村的優婆塞聽到世尊到來的消息,他們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他們對世尊說: “大德,願世尊到我們的客堂來。” 世尊保持沈默以表示接受邀請。

21.波吒釐村的優婆塞知道世尊接受邀請後,他們起座,向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前往客堂。他們去到客堂後,舖蓋整個客堂的地面,擺設坐具,放置水瓶,掛起油燈,之後前往世尊那裏。他們去到世尊那裏後,對世尊作禮,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客堂的地已經舖好,坐具已經擺好,水瓶已經放好,油燈已經掛好了。如果世尊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22.於是,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比丘僧團一起前往客堂。世尊洗足後進入客堂,靠在中央的柱,面向東方坐下來。比丘僧團洗足後進入客堂,靠在西面的牆,面向東方坐下來,向著世尊坐。波吒釐村的優婆塞洗足後進入客堂,靠在東面的牆,面向西方坐下來,向著世尊坐。

23.世尊對波吒釐村的優婆塞說: “居士們,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有五種過患。這五種過患是什麼呢?居士們,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因為放逸,會失去大量財富。這是第一種過患。

“居士們,再者,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會帶來壞名聲。這是第二種過患。

“居士們,再者,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無論去到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等任何大眾之中,都會沒有自信、感到不安。這是第三種過患。

“居士們,再者,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在臨終時內心會昏亂。這是第四種過患。

“居士們,再者,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這是第五種過患。居士們,這些就是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的五種過患了。

24.“居士們,具戒、持戒的人有五種利益。這五種利益是什麼呢?具戒、持戒的人因為不放逸,會得到大量財富。這是第一種利益。

“居士們,再者,具戒、持戒的人會帶來好名聲。這是第二種利益。

“居士們,再者,具戒、持戒的人無論去到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等任何大眾之中,都會有自信、感到心安。這是第三種利益。

“居士們,再者,具戒、持戒的人在臨終時內心不會昏亂。這是第四種利益。

“居士們,再者,具戒、持戒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這是第五種利益。居士們,這些就是具戒、持戒的人的五種利益了。”

25.世尊整夜為波吒釐村的優婆塞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之後著他們離去。世尊說: “居士們,夜快過了。如果你們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波吒釐村的優婆塞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他們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波吒釐村的優婆塞離去不久,世尊便進入靜室。

26.這時候,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在波吒釐村興建一座都城,用來防禦跋祇。這時候,數以千計的天神居住在波吒釐村的土地上。那些大勢力天神所居住的土地,吸引大勢力大臣的心在那土地上興建居所;那些中勢力天神所居住的土地,吸引中勢力大臣的心在那土地上興建居所;那些小勢力天神所居住的土地,吸引小勢力大臣的心在那土地上興建居所。

27.世尊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眼,看見數以千計的天神居住在波吒釐村的土地上。他在清晨的時候起來,問阿難尊者: “阿難,誰在波吒釐村興建都城呢?”

“大德,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在波吒釐村興建都城,用來防禦跋祇。”

28.“阿難,須尼陀和雨行興建都城,就像曾討教三十三天2似的。阿難,我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眼,看見數以千計的天神居住在波吒釐村的土地上。那些大勢力天神所居住的土地,吸引大勢力大臣的心在那土地上興建居所;那些中勢力天神所居住的土地,吸引中勢力大臣的心在那土地上興建居所;那些小勢力天神所居住的土地,吸引小勢力大臣的心在那土地上興建居所。阿難,只要有賢士在這裏,只要有商旅的道路通達這裏,這裏便將成為一個大都城。這裏將會稱為波吒釐子城,是一個貨物集散地。阿難,將來只有三種東西能威脅波吒釐子城:大火、洪水或內部分裂。”

29.這時候,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去到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站在一邊。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願世尊和比丘僧團接受我們今天的食物。” 世尊保持沈默以表示接受供養。

30.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知道世尊接受邀請後,回到自己的客堂,吩咐準備美味的硬食物和軟食物3,然後使人通知世尊: “喬答摩賢者,現在食物已經準備好了。”

於是,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的客堂。世尊到了客堂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於是,須尼陀和雨行親手將硬食物和軟食物遞送給以佛陀為首的比丘僧團,使比丘得到滿足,使比丘掩缽示意吃飽。當世尊吃完食物,手離開缽的時候,須尼陀和雨行各以低座坐在一邊。

31.當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坐在一邊的時候,世尊對他們說以下偈頌表示謝意:

“一位智慧人,

無論在何地,

供養持淨戒、

修習梵行者,

能向諸天神,

展示其功德。

天神於此人,

尊重及恭敬,

愛護布施者,

猶如母護子。

受天神守護,

恆常得安樂。”

世尊對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說偈表示謝意後,起座離去。

32.這時候,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隨後跟著世尊,他們心想: “如果喬答摩沙門從哪一道城門出城,那一道城門便命名為喬答摩城門;如果他從哪一個渡口過河,那一個渡口便命名為喬答摩渡口。” 世尊從其中一道城門出了城,於是那道城門便命名為喬答摩城門。

33.世尊去到了恆河邊。這時候恆河的河水水漲,漲得烏鴉也可以從地上喝水。人們為了要到對岸,一些人在找尋渡船,一些人在找尋木筏,一些人在綁紮浮囊。這時候,像強壯的人在一伸臂或一屈臂的一瞬間,世尊和比丘僧團從恆河這邊岸隱沒,在恆河的對岸出現。

34.世尊看見人們為了要到對岸,一些人在找尋渡船,一些人在找尋木筏,一些人在綁紮浮囊,於是他有感而發,說出感興偈:

“眾人為渡河,

免受困於水,

築橋與造筏;

智者已渡河。”

第一誦完

1.這時候,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拘胝村。”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拘胝村。世尊住在拘胝村。

2.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四聖諦,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四聖諦是什麼呢?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苦聖諦,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苦集聖諦,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苦滅聖諦,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苦滅之道聖諦,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現在我覺悟、洞悉苦聖諦,覺悟、洞悉苦集聖諦,覺悟、洞悉苦滅聖諦,覺悟、洞悉苦滅之道聖諦,所以我截斷了有愛,盡除了有因,從此不再受後有。”

3.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再說以下偈頌:

“因不如實知,

四聖諦之法;

一生又一生,

長期在漂泊。

今已得見諦,

有因已拔除,

苦根已截斷,

從此無後有。”

4.世尊住在拘胝村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5.世尊在拘胝村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那提迦。”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那提迦。世尊住在那提迦的磚屋。

6.這時候,阿難尊者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阿難尊者對世尊說: “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沙蘭的比丘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難陀的比丘尼命終,她的去向怎麼樣?她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須達多的優婆塞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須闍多的優婆夷命終,她的去向怎麼樣?她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迦拘陀的優婆塞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迦楞伽的優婆塞……名叫尼迦多的優婆塞……名叫迦胝沙婆的優婆塞……名叫兜哆的優婆塞……名叫散兜哆的優婆塞……名叫跋陀的優婆塞……名叫須跋陀的優婆塞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7.“阿難,沙蘭比丘清除了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阿難,難陀比丘尼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阿難,須達多優婆塞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是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

“阿難,須闍多優婆夷斷除了三結,是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阿難,迦拘陀優婆塞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阿難,迦楞伽優婆塞……阿難,尼迦多優婆塞……阿難,迦胝沙婆優婆塞……阿難,兜哆優婆塞……阿難,散兜哆優婆塞……阿難,跋陀優婆塞……阿難,須跋陀優婆塞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阿難,在那提迦有五十多位命終的優婆塞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阿難,在那提迦有九十多位命終的優婆塞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是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

“阿難,在那提迦有五百多位命終的優婆塞斷除了三結,是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8.“阿難,人的命終並不是稀奇的事情,如果人人命終後你都找如來問這些問題,可真是煩擾如來。因此,我要說一個稱為 ‘法鏡’ 的法義。聖弟子如果具有這面法鏡,可以為自己授記: ‘我已盡除地獄、畜生、餓鬼等惡道;我是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9.“阿難,什麼是法鏡的法義呢?

“阿難,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4。’

“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阿難,這就是法鏡的法義。聖弟子如果具有這面法鏡,可以為自己授記: ‘我已盡除地獄、畜生、餓鬼等惡道;我是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

10.世尊住在那提迦磚屋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11.世尊在那提迦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毗舍離。”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毗舍離。世尊住在毗舍離的菴婆巴利園。

12.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比丘應該保持念和覺知,這是我給你們的教法。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有念的比丘呢?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有念的比丘了。

13.“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有覺知的比丘呢?比丘在往還的時候,對往還有覺知;在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的時候,對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有覺知;在屈伸身體的時候,對屈伸身體有覺知;在穿衣持缽的時候,對穿衣持缽有覺知;在飲食、咀嚼、感受味覺的時候,對飲食、咀嚼、感受味覺有覺知;在大便、小便的時候,對大便、小便有覺知;在行走、站立、坐著、睡覺、睡醒、說話、靜默的時候,對行走、站立、坐著、睡覺、睡醒、說話、靜默有覺知。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有覺知的比丘了。比丘們,比丘應該保持念和覺知,這是我給你們的教法。”

14.妓女菴婆巴利聽到世尊到來毗舍離自己的芒果園的消息。她吩咐安排多部車輛,然後登上其中一部,和其他車輛一起從毗舍離出發,前往她自己的園林。車輛到了車路的盡頭時,她下車徒步走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為妓女菴婆巴利說法,對她開示,對她教導,使她景仰,使她歡喜。

妓女菴婆巴利因世尊的說法而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她對世尊說:

“大德,願世尊和比丘僧團明天接受我的食物。”

世尊保持沈默以表示接受供養。妓女菴婆巴利知道世尊接受邀請後,便起座,向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

15.在毗舍離的離車人聽到世尊到來毗舍離菴婆巴利園的消息。他們吩咐安排多部車輛,登上車輛後便從毗舍離出發。一些離車人藍色裝束,穿上藍色衣服和戴上藍色飾物;一些離車人黃色裝束,穿上黃色衣服和戴上黃色飾物;一些離車人紅色裝束,穿上紅色衣服和戴上紅色飾物;一些離車人白色裝束,穿上白色衣服和戴上白色飾物。

16.這時候,妓女菴婆巴利以她的車軸碰撞離車少年的車軸,以她的車輪碰撞離車少年的車輪,以她的車軛碰撞離車少年的車軛。5

“唏,菴婆巴利,為什麼用車軸碰撞我們的車軸,用車輪碰撞我們的車輪,用車軛碰撞我們的車軛?”

“公子們,因為世尊和比丘僧團明天接受我的食物。”

“唏,菴婆巴利,給你十萬,把你的供養轉讓給我們!”

“即使給我整個毗舍離的財物,我也不會將這個大供養轉讓給你們。”

離車人甩手指6嘆息: “我們輸了給菴婆女,我們敗了給菴婆女!”

跟著,離車人前往菴婆巴利園。

17.世尊從遠處看見離車人前來,便對比丘說:

“比丘們,你們當中誰沒有看過三十三天的,來看看離車眾吧,仔細看看離車眾吧!比丘們,離車眾就像三十三天眾。”

18.離車人的車輛到了車路的盡頭時,他們下車徒步走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為離車人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

離車人因世尊的說法而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他們對世尊說:

“大德,願世尊和比丘僧團明天接受我們的食物。”

“離車人,我已經接受了明天妓女菴婆巴利的食物了。”

離車人甩手指嘆息: “我們輸了給菴婆女,我們敗了給菴婆女!”

跟著,離車人聽了世尊的說話後感到歡喜,感到愉快,他們起座,向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

19.妓女菴婆巴利在黎明的時候,吩咐在自己的園林準備美味的硬食物和軟食物,然後使人通知世尊: “大德,現在食物已經準備好了。” 於是,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比丘僧團一起前往妓女菴婆巴利那裏受供養。世尊去到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於是,妓女菴婆巴利親手將硬食物和軟食物遞送給以佛陀為首的比丘僧團,使比丘得到滿足,使比丘掩缽示意吃飽。

當世尊吃完食物,手離開缽的時候,妓女菴婆巴利以一低座坐在一邊。她對世尊說: “大德,我把這個園林布施給以佛陀為首的比丘僧團。”

世尊接受這個園林。之後世尊為妓女菴婆巴利說法,使她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然後起座離去。

20.世尊住在毗舍離菴婆巴利園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21.世尊在毗舍離的菴婆巴利園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畢樓婆村。”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畢樓婆村。世尊住在畢樓婆村。

22.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來吧,你們和朋友、相識、同伴分散在毗舍離過雨季。我在畢樓婆村這裏過雨季。”

“大德,是的。” 比丘回答世尊後,和朋友、相識、同伴分散在毗舍離過雨季。世尊在畢樓婆村那裏過雨季。

23.世尊過雨季的時候,得了很重的病,生起強烈的痛楚,有性命危險。世尊保持念和覺知,忍受這些痛楚而不受困擾。

這時候,世尊心想: “如果我不告訴侍者、不通知比丘僧團便入滅是不適當的,讓我以精進來克服這個病,保存性命。”

於是,世尊以精進來克服這個病,保存性命。跟著,世尊的病消退了。

24.這時候,世尊從病中復元不久,從住所出來,坐在屋蔭下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這時候,阿難尊者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我看見世尊安穩了,我看見世尊復元了。儘管這樣,世尊的病使我現在也感到身體像失去平衡似的,我不能辨別方向,甚至連法也不在心中,但當我想到: ‘如果世尊不對比丘僧團囑咐一些東西,他是不會入滅的。’ 這時候我的內心才稍為紓緩。”

25.“阿難,比丘僧團還期待我說些什麼呢?我已經把法詳盡地宣說了出來,如來是沒有把法保留在自己拳頭之內的。阿難,有人可能會認為我支配著僧團或僧團依靠我,所以他會認為如來應該對比丘僧團囑咐一些東西。但是,如來根本沒有 ‘我支配著僧團’ 或 ‘僧團依靠我’ 這樣想,所以如來哪有東西囑咐比丘僧團呢?

“阿難,我現在已經老了;我過了很多日子,已經到八十歲了。阿難,就像一部舊牛車需要修補才能繼續行走那樣,如來的身體也需要調理才能繼續支撐下去。有時候為了平息痛楚,如來要心離所有相,進入無相定,那時如來的身體才能得到安穩。

26.“阿難,因此,你們要做自己的島嶼7,做自己的皈依處,不要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以法為島嶼,以法為皈依處,不要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阿難,什麼是比丘做自己的島嶼,做自己的皈依處,不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以法為島嶼,以法為皈依處,不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呢?

“阿難,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阿難,這樣就是比丘做自己的島嶼,做自己的皈依處,不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以法為島嶼,以法為皈依處,不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了。

“阿難,無論現在或我入滅後,任何比丘如果能做自己的島嶼和皈依處,以法為島嶼和皈依處的話,他就是在有修學欲的比丘之中最高的。8

第二誦完

1.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毗舍離化食。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來,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拿坐蓆。我要去遮巴羅廟午休。”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拿起坐蓆,在後面跟隨世尊。

2.世尊前往遮巴羅廟,到了之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阿難尊者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毗舍離是一個怡人的地方,優提那廟、喬答摩廟、七芒果廟、多子廟、沙蘭達達廟、遮巴羅廟是怡人的地方。

3.“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9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4.阿難尊者的內心就像受到魔羅遮蔽那樣,不能明白世尊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因此沒有這樣請求世尊: “大德,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5.世尊第二次及第三次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毗舍離是一個怡人的地方,優提那廟、喬答摩廟、七芒果廟、多子廟、沙蘭達達廟、遮巴羅廟是怡人的地方。

“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阿難尊者的內心就像受到魔羅遮蔽那樣,不能明白世尊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因此沒有這樣請求世尊: “大德,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6.於是,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離去。如果你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他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去到附近一棵樹下坐下來。

7.阿難尊者離去不久,邪惡者魔羅去到世尊那裏,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比丘弟子還沒有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時;在我的比丘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未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時;在我的比丘弟子未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時;我不會入滅。’

8.“大德,現在世尊的比丘弟子聰慧、成熟、自信、多聞、得安穩、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了;現在世尊的比丘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了;現在世尊的比丘弟子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了。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比丘尼弟子……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優婆塞弟子……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優婆夷弟子還沒有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時;在我的優婆夷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未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時;在我的優婆夷弟子未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時;我不會入滅。’ 大德,現在世尊的優婆夷弟子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了;現在世尊的優婆夷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了;現在世尊的優婆夷弟子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了。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梵行沒有流行,沒有興盛,沒有廣泛流傳,沒有遍及眾人時;在我的梵行沒有人宣說時10;我不會入滅。’ 大德,現在世尊的梵行流行、興盛、廣泛流傳、遍及眾人了;現在世尊的梵行有人宣說了。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9.邪惡者魔羅說了這番話後,世尊對他說: “邪惡者,你不用操心。如來將在不久之後入滅。三個月之後,如來便會入滅。”

10.世尊在遮巴羅廟有念、有覺知地捨棄了壽行。當世尊捨棄壽行時,大地發生了使人恐懼、使人驚慌的震動,天上響起了震耳的雷聲,於是他有感而發,說出感興偈:

“可量不可量11

牟尼捨生死;

內有喜與定,

破有行鎧甲。”

11.這時候,阿難尊者心想: “真稀奇!從沒有發生過!這個大地發生極大的震動,發生使人恐懼、使人驚慌的震動,天上響起了震耳的雷聲!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大地出現震動呢?”

12.於是阿難尊者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真稀奇!大德,從沒有發生過!這個大地發生極大的震動,發生使人恐懼、使人驚慌的震動,天上響起了震耳的雷聲!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大地出現震動呢?”

13.“阿難,有八種原因和條件使大地出現震動。哪八種呢?阿難,大地在水之上,水在風之上,風在空之上。有時候,當大風在吹動時,水便受到翻動;當水翻動時,大地便會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一種原因和條件。

14.“阿難,其次,如果大神力的沙門、婆羅門,或大勢力的天神修習很少的水想而修習無量的地想,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二種原因和條件。

15.“阿難,其次,當菩薩從兜率天下生,有念有覺知地進入母胎時,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三種原因和條件。

16.“阿難,其次,當菩薩有念有覺知地從母胎出生時,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四種原因和條件。

17.“阿難,其次,當如來覺悟無上正等正覺時,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五種原因和條件。

18.“阿難,其次,當如來轉無上法輪時,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六種原因和條件。

19.“阿難,其次,當如來有念、有覺知地捨棄壽行時,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七種原因和條件。

20.“阿難,其次,當如來進入無餘湼槃界時,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八種原因和條件。阿難,這些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八種原因和條件了。

21.“阿難,有八種大眾。八種大眾是什麼呢?是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四王天眾、三十三天眾、魔羅眾、梵天眾。

22.“阿難,我記得曾經走進數以百計的剎帝利眾中去,和他們一起坐,一起交談,一起說話;我化作他們的外觀,依隨他們的語言來為他們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他們不知道說話的是誰,他們說: ‘說話的是天還是人呢?’ 我為他們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然後隱沒。他們不知道隱沒的是誰,他們說: ‘隱沒的是天還是人呢?’

23.“阿難,我記得曾經走進數以百計的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四王天眾……三十三天眾……魔羅眾……梵天眾中去,和他們一起坐,一起交談,一起說話;我化作他們的外觀,依隨他們的語言來為他們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他們不知道說話的是誰,他們說: ‘說話的是天還是人呢?’ 我為他們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然後隱沒。他們不知道隱沒的是誰,他們說: ‘隱沒的是天還是人呢?’ 阿難,這些就是八種大眾了。

24.“阿難,有八勝處。八勝處是什麼呢?

25.“一個內有色想的人,少觀看外色的美相和醜相。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一勝處。

26.“一個內有色想的人,多觀看外色的美相和醜相。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二勝處。

27.“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少觀看外色的美相和醜相。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三勝處。

28.“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多觀看外色的美相和醜相。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四勝處。

29.“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藍色的外色:藍色、藍色外相、藍色光澤。有如觀看亞麻花那樣,藍色、藍色外相、藍色光澤;或有如觀看藍色的波羅奈布料那樣,底和面都很幼滑,藍色、藍色外相、藍色光澤。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五勝處。

30.“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黃色的外色:黃色、黃色外相、黃色光澤。有如觀看迦尼迦羅花那樣,黃色、黃色外相、黃色光澤;或有如觀看黃色的波羅奈布料那樣,底和面都很幼滑,黃色、黃色外相、黃色光澤。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六勝處。

31.“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紅色的外色:紅色、紅色外相、紅色光澤。有如觀看木槿花那樣,紅色、紅色外相、紅色光澤;或有如觀看紅色的波羅奈布料那樣,底和面都很幼滑,紅色、紅色外相、紅色光澤。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七勝處。

32.“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白色的外色:白色、白色外相、白色光澤。有如觀看草藥星12那樣,白色、白色外相、白色光澤;或有如觀看白色的波羅奈布料那樣,底和面都很幼滑,白色、白色外相、白色光澤。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八勝處。阿難,這些就是八勝處了。

33.“阿難,有八解脫。八解脫是什麼呢?

“一個具有色身的人觀看色。這是第一解脫。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外色。這是第二解脫。

“內心只安放在美麗的外相。這是第三解脫。

“內心想著無邊的虛空,超越了所有色想,滅除了有對想,不思維各種想,他進入了空無邊處。這是第四解脫。

“內心想著無邊的心識,超越了所有的空無邊處,他進入了識無邊處。這是第五解脫。

“內心想著 ‘沒有任何東西’ ,超越了所有的識無邊處,他進入了無所有處。這是第六解脫。

“超越了所有的無所有處,他進入了非想非非想處。這是第七解脫。

“超越了所有的非想非非想處,他進入了想受滅盡定。這是第八解脫。

“阿難,這些就是八解脫了。

34.“阿難,有一次,我在優樓頻螺的尼連禪河邊初得無上正等正覺,逗留在牧羊人的榕樹下時,邪惡者魔羅走來我那裏,站在一邊,然後對我說: ‘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35.“阿難,邪惡者魔羅說了這番話後,我對他說: ‘邪惡者,在我的比丘弟子還沒有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時;在我的比丘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未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時;在我的比丘弟子未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時;我不會入滅。

‘邪惡者,在我的比丘尼弟子……

‘邪惡者,在我的優婆塞弟子……

‘邪惡者,在我的優婆夷弟子沒有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時;在我的優婆夷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未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時;在我的優婆夷弟子未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時;我不會入滅。

‘邪惡者,在我的梵行沒有流行,沒有興盛,沒有廣泛流傳,沒有遍及眾人時;在我的梵行沒有人宣說時;我不會入滅。’

36.“阿難,今天在遮巴羅廟邪惡者魔羅走來我那裏,站在一邊,然後對我說: ‘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比丘弟子還沒有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時;在我的比丘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未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時;在我的比丘弟子未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時;我不會入滅。” 大德,現在世尊的比丘弟子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了;現在世尊的比丘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了;現在世尊的比丘弟子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了。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比丘尼弟子……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優婆塞弟子……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優婆夷弟子沒有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時;在我的優婆夷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未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時;在我的優婆夷弟子未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時;我不會入滅。” 大德,現在世尊的優婆夷弟子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了;現在世尊的優婆夷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了;現在世尊的優婆夷弟子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了。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梵行沒有流行,沒有興盛,沒有廣泛流傳,沒有遍及眾人時;在我的梵行沒有人宣說時;我不會入滅。” 大德,現在世尊的梵行流行、興盛、廣泛流傳、遍及眾人了;現在世尊的梵行有人宣說了。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37.“阿難,邪惡者魔羅說了這番話後,我對他說: ‘邪惡者,你不用操心。如來將在不久之後入滅。三個月之後,如來便會入滅。’

“阿難,如來今天在遮巴羅廟有念、有覺知地捨棄了壽行。”

38.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大德,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不。不要請求世尊,現在不是請求世尊的時候。”

39.阿難尊者第二次對世尊說……

“阿難,不。不要請求世尊,現在不是請求世尊的時候。”

阿難尊者第三次對世尊說: “大德,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你對如來的覺悟有沒有敬信呢?”

“大德,有。”

“阿難,那你為什麼煩擾如來三次呢?”

40.“大德,我曾在世尊面前聽過,曾在世尊面前受教: ‘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

“阿難,你有沒有敬信呢?”

“大德,有。”

“阿難,這是你的過錯,這是你的過失。你不能明白如來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沒有這樣請求如來: ‘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在當時如果你請求如來兩次,如來都會拒絕;如果你作出第三次請求,如來便會答應你的請求。阿難,這是你的過錯,這是你的過失。

41.“阿難,有一次我住在王舍城靈鷲山,在那裏我也有對你說: ‘阿難,王舍城是一個怡人的地方,靈鷲山是一個怡人的地方。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阿難,你不能明白如來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沒有這樣請求如來: ‘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在當時如果你請求如來兩次,如來都會拒絕;如果你作出第三次請求,如來便會答應你的請求。阿難,這是你的過錯,這是你的過失。

42.“阿難,有一次我住在王舍城喬答摩榕樹園……王舍城盜賊崖……王舍城毗富羅山七葉窟……王舍城仙人山黑石……王舍城尸陀林蛇頭山坡……王舍城多頗達園……王舍城竹園松鼠飼餵處……王舍城耆婆芒果林……阿難,有一次我住在王舍城母胎鹿野苑。

43.“在那裏我也有對你說: ‘阿難,王舍城是一個怡人的地方,靈鷲山、喬答摩榕樹園、盜賊崖、毗富羅山七葉窟、仙人山黑石、尸陀林蛇頭山坡、多頗達園、竹園松鼠飼餵處、耆婆芒果林、母胎鹿野苑是怡人的地方。

44.‘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阿難,你不能明白如來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沒有這樣請求如來: ‘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在當時如果你請求如來兩次,如來都會拒絕;如果你作出第三次請求,如來便會答應你的請求。阿難,這是你的過錯,這是你的過失。

45.“阿難,有一次我住在毗舍離優提那廟,在那裏我也有對你說: ‘阿難,毗舍離是一個怡人的地方,優提那廟是一個怡人的地方。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阿難,你不能明白如來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沒有這樣請求如來: ‘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在當時如果你請求如來兩次,如來都會拒絕;如果你作出第三次請求,如來便會答應你的請求。阿難,這是你的過錯,這是你的過失。

46.“阿難,有一次我住在毗舍離喬答摩廟……毗舍離七芒果廟……毗舍離多子廟……毗舍離沙蘭達達廟……

47.“阿難,今天我在遮巴羅廟這裏對你說: ‘阿難,毗舍離是一個怡人的地方,優提那廟、喬答摩廟、七芒果廟、多子廟、沙蘭達達廟、遮巴羅廟是怡人的地方。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阿難,你不能明白如來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沒有這樣請求如來: ‘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在當時如果你請求如來兩次,如來都會拒絕;如果你作出第三次請求,如來便會答應你的請求。阿難,這是你的過錯,這是你的過失。

48.“阿難,我不是曾經對你說過嗎,所有我們的至親和喜愛的事物都會變化,都會消逝,都會和我們分離;要這些事物不變化,不消逝,不和我們分離是沒有可能的。阿難,任何生、有、眾緣和合的事物都是敗壞法,要它不敗壞是沒有可能的。阿難,如來已經終止、放下、去掉、除卻、捨棄了壽行,如來已經說出: ‘如來將在不久之後入滅。三個月之後,如來便會入滅。’ 沒可能要如來為活命而食言。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大林尖頂講堂。”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49.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大林尖頂講堂,到了之後,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你去叫所有住在毗舍離一帶的比丘到大堂聚集。”

“大德,是的。”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後,便叫所有住在毗舍離一帶的比丘到大堂聚集。之後,他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比丘僧團已經聚集好了。如果世尊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50.於是世尊前往大堂,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比丘說: “比丘們,我從無比智13所證得的法已對你們宣說,你們要好好學習,要接近、培育和修習;這樣的話梵行便會長久延續下去,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利益,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快樂,能悲憫世間,為天和人帶來福祉、利益和快樂。比丘們,我從無比智所證得的法是什麼呢?是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比丘們,這些就是我從無比智所證得的法,你們要好好學習,要接近、培育和修習;這樣的話梵行便會長久延續下去,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利益,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快樂,能悲憫世間,為天和人帶來福祉、利益和快樂。”

51.這時候,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我現在對你們說,行是衰敗法,你們要不放逸地修行取證。如來將在不久之後入滅。三個月之後,如來便會入滅。”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這番話後,接著再說:

“我今已年邁,

生命何短少,

將捨汝而去,

汝應自依止。

正念不放逸,

比丘持淨戒,

專心而思惟,

常隨護自心。

法與律之中,

不放逸而住,

捨輪迴生死,

苦惱得止息。”

第三誦完

1.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毗舍離化食。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來。他像大象那樣觀看毗舍離14,然後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這是如來最後一次看毗舍離了。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賓達村。”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賓達村。世尊住在賓達村。

2.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四種法,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這四種法是什麼呢?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聖者之戒,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聖者之定,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聖者之慧,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聖者之解脫,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現在我覺悟、洞悉聖者之戒,覺悟、洞悉聖者之定,覺悟、洞悉聖者之慧,覺悟、洞悉聖者之解脫,所以我截斷了有愛,盡除了有因,從此不再受後有。”

3.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再說以下偈頌:

“聖者戒定慧,

及無上解脫;

聞名喬答摩,

覺悟此等法。

佛證此法已,

教化諸比丘。

導師得離苦,

具眼者滅盡。”

4.世尊住在賓達村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5.世尊在賓達村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呵提村。” ……

……芒果村……

……閻浮村……

世尊在閻浮村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波伽城。”

6.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波伽城。

7.世尊住在波伽城的阿難廟。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我要說四大教法15,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8.“比丘們,如果有一位比丘說: ‘賢友,我曾在佛陀跟前聽聞及受持這些法、這些律、這些導師的教誡。’ 比丘們,首先不要對這位比丘的說話隨喜,也不要排斥,好好地記著這些字句,然後和經核對,和律比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不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不是佛陀的說話,這位比丘受持錯誤。因此應該捨棄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是佛陀的說話,這位比丘受持正確。比丘們,這是第一大教法,你們應要受持。

9.“比丘們,再者,如果有一位比丘說: ‘在某住處有僧團和著名的長老住在那裏。我曾在那個僧團聽聞及受持這些法、這些律、這些導師的教誡。’ 比丘們,首先不要對這位比丘的說話隨喜,也不要排斥,好好地記著這些字句,然後和經核對,和律比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不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不是佛陀的說話,那個僧團受持錯誤。因此應該捨棄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是佛陀的說話,那個僧團受持正確。比丘們,這是第二大教法,你們應要受持。

10.“比丘們,再者,如果有一位比丘說: ‘在某住處有幾位多聞、熟誦阿含16、持法、持律、持論母的長老比丘住在那裏。我曾在那些長老跟前聽聞及受持這些法、這些律、這些導師的教誡。’ 比丘們,首先不要對這位比丘的說話隨喜,也不要排斥,好好地記著這些字句,然後和經核對,和律比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不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不是佛陀的說話,那些長老受持錯誤。因此應該捨棄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是佛陀的說話,那些長老受持正確。比丘們,這是第三大教法,你們應要受持。

11.“比丘們,再者,如果有一位比丘說: ‘在某住處有一位多聞、熟誦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長老比丘住在那裏。我曾在那位長老跟前聽聞及受持這些法、這些律、這些導師的教誡。’ 比丘們,首先不要對這位比丘的說話隨喜,也不要排斥,好好地記著這些字句,然後和經核對,和律比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不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不是佛陀的說話,那位長老受持錯誤。因此應該捨棄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是佛陀的說話,那位長老受持正確。比丘們,這是第四大教法,你們應要受持。

“比丘們,這些就是四大教法了,你們應要受持。”

12.世尊住在波伽城阿難廟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13.世尊在波伽城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波婆。”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波婆。世尊住在波婆純陀.鐵匠17子的芒果園。

14.純陀.鐵匠子聽到世尊到來波婆自己的芒果園的消息。他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為純陀.鐵匠子說法,對他開示,對他教導,使他景仰,使他歡喜。

15.純陀.鐵匠子因世尊的說法而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他對世尊說: “大德,願世尊和比丘僧團明天接受我的食物。” 世尊保持沈默以表示接受供養。

16.純陀.鐵匠子知道世尊接受邀請後,便起座,向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

17.純陀.鐵匠子在黎明的時候,吩咐在自己的住所準備美味的硬食物和軟食物,還有很多木耳18,然後使人通知世尊: “大德,現在食物已經準備好了。”

18.於是,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比丘僧團一起前往純陀.鐵匠子的住所。世尊去到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純陀.鐵匠子說: “純陀,把所有木耳給我,把其餘所有硬食物和軟食物給比丘僧團。”

純陀.鐵匠子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他把所有木耳給世尊,把其餘所有硬食物和軟食物給比丘僧團。

19.世尊對純陀.鐵匠子說: “純陀,把所有剩下的木耳埋入地下。除了如來之外,我看不見在世間上有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國王、人等能消受這些食物。”

純陀.鐵匠子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他把所有剩下的木耳埋入地下,然後回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為純陀.鐵匠子說法,使他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然後起座離去。

20.世尊吃了純陀.鐵匠子的食物,得了很重的病,他排血,生起強烈的痛楚,有性命危險。世尊保持念和覺知,忍受這些痛楚而不受困擾。

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拘尸那羅。”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此是我所聞:

受純陀食物,

智者得重病,

幾近於殞命。

受用木耳後,

導師重疾生;

世尊帶病說:

“前往拘尸城。”

21.世尊離開道路走到一棵樹下,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過來,替我把大衣摺為四疊。阿難,我很疲倦,要坐下來。”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把大衣摺為四疊。

22.世尊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過來,替我取水。阿難,我很口渴,想要喝水。”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大德,現在有大約五百輛牛車過河,這條少水的河被車輪輾得充滿泥濘和混濁。大德,在不遠的地方就是迦俱陀河,河水清淨、清甜、清涼、清澈,有美麗的河岸,十分怡人。世尊可以去那裏喝水,也可以去浸涼肢體。”

23.世尊第二次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過來,替我取水。阿難,我很口渴,想要喝水。”

阿難尊者第二次對世尊說: “大德,現在有大約五百輛牛車過河,這條少水的河被車輪輾得充滿泥濘和混濁。大德,在不遠的地方就是迦俱陀河,河水清淨、清甜、清涼、清澈,有美麗的河岸,十分怡人。世尊可以去那裏喝水,也可以去浸涼肢體。”

24.世尊第三次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過來,替我取水。阿難,我很口渴,想要喝水。”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拿起缽去小河。當阿難尊者去到小河的時候,被車輪輾得充滿泥濘和混濁的河水變得清澈、清淨、不再混濁。

25.這時候,阿難尊者心想: “真稀奇!從沒有發生過!如來有大能力,大威力;當我來到時,被車輪輾得充滿泥濘和混濁的河水變得清澈、清淨、不再混濁!” 他用缽取了水,回到世尊那裏,之後對世尊說: “大德,真稀奇!大德,從沒有發生過!如來有大能力,大威力;當我去到小河的時候,被車輪輾得充滿泥濘和混濁的河水變得清澈、清淨、不再混濁!讓世尊飲水,讓善逝飲水。”

於是,世尊飲水。

26.這時候,阿羅邏.迦藍19的弟子畢俱沙.武士子從拘尸那羅前往波婆,他在道路上行走。

畢俱沙.武士子看見世尊坐在樹下,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真稀奇!大德,從沒有發生過!大德,遊方者能夠這樣寂靜地安住下來!

27.“大德,在以前,阿羅邏.迦藍離開道路走到一棵樹下午休,有大約五百輛牛車接近他身邊經過。那時候,有一個人在那些牛車後面走路,他去到阿羅邏.迦藍那裏,對他說: ‘大德,你看見五百輛牛車經過嗎?’

“ ‘賢友,我沒有看見。’

“ ‘大德,你聽見牛車經過的聲音嗎?’

“ ‘賢友,我沒有聽見那些聲音。’

“ ‘大德,你睡著覺嗎?’

“ ‘賢友,我不是睡著覺。’

“ ‘大德,你有知覺嗎?’

“ ‘賢友,是的。’

“ ‘大德,你有知覺,不是睡著覺,但五百輛牛車接近身邊經過也看不見、聽不見。大德,你的大衣不是染滿了塵土嗎?’

“ ‘賢友,是的。’

“大德,於是這個人心想: ‘真稀奇!從沒有發生過!遊方者能夠這樣寂靜地安住下來;他有知覺,不是睡著覺,五百輛牛車接近身邊經過也看不見、聽不見!’ 他對阿羅邏.迦藍表達深信,然後離去。”

28.“畢俱沙,你認為哪樣比較難做到呢?一個人有知覺,不是睡著覺,五百輛牛車接近身邊經過也看不見、聽不見;還是一個人有知覺,不是睡著覺,雨下得嘩啦嘩啦作響,閃電和打雷也看不見、聽不見?”

29.“大德,不要說五百輛牛車看不見、聽不見,即使六百、七百以至十萬輛牛車看不見、聽不見也難不過一個人有知覺,不是睡著覺,雨下得嘩啦嘩啦作響,閃電和打雷也看不見、聽不見。”

30.“畢俱沙,有一次我住在阿偷摩的打穀場。那時候雨下得嘩啦嘩啦作響,閃電和打雷,雷電劈死了打穀場的農夫兩兄弟和四頭牛。畢俱沙,當時很多人從阿偷摩去到農夫兩兄弟和四頭牛被劈死那裏。

31.“畢俱沙,那時候我從打穀場出來,在閘口空曠的地方行禪。有一個人從眾人之中走來我那裏,對我作禮,站在一邊,之後我問這個人:

32.“ ‘賢友,為什麼眾人聚集在一起呢?’

“ ‘大德,之前雨下得嘩啦嘩啦作響,閃電和打雷,雷電劈死了農夫兩兄弟和四頭牛,所以現在眾人在這裏聚集一起。大德,當時你在哪裏呢?’

“ ‘賢友,我就在這裏。’

“ ‘大德,你看見當時的情形嗎?’

“ ‘賢友,我沒有看見。’

“ ‘大德,你聽見那些聲音嗎?’

“ ‘賢友,我沒有聽見那些聲音。’

“ ‘大德,你睡著覺嗎?’

“ ‘賢友,我不是睡著覺。’

“ ‘大德,你有知覺嗎?’

“ ‘賢友,是的。’

“ ‘大德,你有知覺,不是睡著覺,但雨下得嘩啦嘩啦作響,閃電和打雷,雷電劈死了農夫兩兄弟和四頭牛也看不見、聽不見?’

“ ‘賢友,是的。’

33.“畢俱沙,於是這個人心想: ‘真稀奇!從沒有發生過!遊方者能夠這樣寂靜地安住下來;他有知覺,不是睡著覺,雨下得嘩啦嘩啦作響,閃電和打雷,雷電劈死了農夫兩兄弟和四頭牛也看不見、聽不見!’ 他對我表達深信,向我作禮,對我右繞,然後離去。”

34.世尊說了這番話後,畢俱沙.武士子對他說: “大德,所有我對阿羅邏.迦藍的淨信都讓它被大風吹散,都讓它被河水的急流沖走。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大德,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35.畢俱沙.武士子對下人說: “過來,你拿一雙金色的細滑披肩給我。”

下人回答畢俱沙.武士子: “主人,是的。” 之後拿來一雙金色的細滑披肩。

於是畢俱沙.武士子把一雙披肩供養世尊,並說: “大德,世尊悲憫,願大德接受我這雙金色的細滑披肩。”

“畢俱沙,既然這樣,你給我披上一件,給阿難披上一件吧。”

畢俱沙.武士子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給世尊披上一件,給阿難披上一件。

36.世尊為畢俱沙.武士子說法,對他開示,對他教導,使他景仰,使他歡喜。畢俱沙.武士子因世尊的說法而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他起座,向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

37.畢俱沙.武士子離去不久,阿難尊者把自己的披肩披在世尊身上。這時候,在世尊身上一雙金色的細滑披肩似乎變得失去光澤。

於是阿難尊者對世尊說: “大德,真稀奇!大德,從沒有發生過!大德,如來的膚色這麼清淨、這麼明晰,在世尊身上一雙金色的細滑披肩似乎變得失去光澤!”

“阿難,正是這樣。阿難,有兩次如來的膚色是特別清淨、特別明晰的。哪兩次呢?阿難,一次是如來覺悟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一次是如來進入無餘湼槃界的時候。阿難,這兩次如來的膚色是特別清淨、特別明晰的。

38.“阿難,今天後夜時分,如來將會在拘尸那羅武士子的優波跋多那娑羅林雙樹中間入滅。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迦俱陀河。”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披上金披肩,

畢俱沙所供;

導師金色身,

散發明亮光。

39.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迦俱陀河。世尊去到迦俱陀河後,走進河裏沐浴和喝水,之後上岸去到一個芒果園,他對純陀迦尊者說: “純陀迦,過來,替我把大衣摺為四疊。純陀迦,我很疲倦,要躺下來。”

純陀迦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把大衣摺為四疊。

40.世尊右側睡獅子臥,一隻腳比另一隻腳高些20,有念和覺知,心裏知道什麼時候要起來。純陀迦尊者在世尊前面坐下來。

41.佛陀大導師,

前往迦俱河;

河水清又甜,

兼且甚清澈。

導師疲憊身,

浸入於水中;

如來在世間,

最勝無倫匹。

沐浴飲水已,

導師從水出;

旁有比丘眾,

導師在其中。

世尊大導師,

宣講正法者,

世尊大仙人,

前往芒果園。

世尊大導師,

吩咐純陀迦,

將衣摺四疊,

欲躺臥休息。

純陀迦比丘,

聞佛吩咐已,

隨即為世尊,

將衣摺四疊。

導師疲憊身,

躺下來休息;

純陀迦比丘,

坐在世尊前。

42.這時候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可能有人會對純陀.鐵匠子說這樣的話而使他生起懊悔: ‘純陀賢友,你沒有得著,這是你的錯失,如來最後吃了你的食物便入滅。’

“阿難,應這樣清除純陀.鐵匠子的懊悔,為他說: ‘賢友,你有得著,這是你的得益,如來最後吃了你的食物便入滅。純陀賢友,我曾在世尊跟前聽聞及受持,有兩次食物布施同樣有很大的果、很大的報,比起其他的食物布施有更大的果報、更大的利益。哪兩次呢?一次是吃了那些食物,如來覺悟無上正等正覺;一次是吃了那些食物,如來進入無餘湼槃界。這兩次食物布施同樣有很大的果、很大的報,比起其他的食物布施有更大的果報、更大的利益。賢者純陀.鐵匠子所造的業能帶來長壽、美貌、快樂、名聲、生天、為王。’

“阿難,應這樣清除純陀.鐵匠子的懊悔。”

43.這時世尊有感而發,說出感興偈:

“布施積福德,

節制息怨對,

善人捨惡法,

息滅貪瞋癡。”

第四阿羅邏方廣誦完

1.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渡過熙連禪河,去拘尸那羅武士子的優波跋多那娑羅林。”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渡過熙連禪河,前往拘尸那羅武士子的優波跋多那娑羅林。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過來,替我在雙娑羅樹中間舖床,頭向北方21。阿難,我很疲倦,要躺下來。”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在雙娑羅樹中間舖床,頭向北方。於是世尊右側睡獅子臥,一隻腳比另一隻腳高些,有念和覺知。

2.這時不是開花的時候,但雙娑羅樹充滿了盛開的花,紛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曼陀羅花在天空中飄下,紛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檀香粉在天空中飄下,紛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音樂在天空中響起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歌聲在天空中響起以供養如來。

3.這時候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這時不是開花的時候,但雙娑羅樹充滿了盛開的花,紛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曼陀羅花在天空中飄下,紛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檀香粉在天空中飄下,紛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音樂在天空中響起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歌聲在天空中響起以供養如來。

“阿難,以上不算是最高的照料、恭敬、尊重、供養或禮敬如來,如果一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或優婆夷進入正法,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依法而行,他就是對如來作出最高的照料、恭敬、尊重、供養。阿難,所以應這樣修學:進入正法,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依法而行。”

4.這時候優波婆那尊者站在世尊前面為世尊扇涼。世尊著他離去,對他說: “比丘,離去。不要站在我前面。”

阿難尊者心想: “這位優波婆那尊者長期做世尊的侍者,常在世尊跟前,常在世尊附近,但世尊在最後的時刻竟然著他離去,對他說: ‘比丘,離去。不要站在我前面。’ 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世尊著優波婆那尊者離去呢?”

5.於是阿難尊者對世尊說: “大德,這位優波婆那尊者長期做世尊的侍者,常在世尊跟前,常在世尊附近,但世尊在最後的時刻竟然著他離去,對他說: ‘比丘,離去。不要站在我前面。’ 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世尊著優波婆那尊者離去呢?”

“阿難,幾乎所有十方世界的天神都來看如來。在娑羅林方圓十二由旬這個範圍之內連馬毛端也放不下,都被大勢力的天神所擠滿。阿難,天神叫嚷: ‘我們從很遠的地方來看如來。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在世間出現是很稀有的事情,在今天晚上後夜時分,如來將會入滅,但這位大勢力的比丘站在世尊前面遮擋著,使我們看不見如來最後的時刻。’ 阿難,天神在叫嚷。”

6.“大德,在世尊心裏所看見的天神是怎麼樣的呢?”

“阿難,一些在天空的天神,以天空為地想。有的弄亂頭髮在痛泣;有的緊抱雙臂在痛泣;有的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阿難,一些在地上的天神,以地為地想。有的弄亂頭髮在痛泣;有的緊抱雙臂在痛泣;有的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一些離了貪著的天神,他們具有念和覺知,明白到行是無常的,要世尊不入滅是不可能的。”

7.“大德,以前各方的比丘在雨季安居之後,有機會來看如來及受人敬重的大比丘。大德,世尊離去後,我們便沒有這個機會了。”

8.“阿難,有四個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這四個是什麼地方呢?

“阿難,如來出生之處是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

“阿難,如來覺悟無上正等正覺之處是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

“阿難,如來轉無上法輪之處是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

“阿難,如來進入無餘湼槃界之處是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

“阿難,這些就是四個使人敬仰的地方了。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阿難,有敬信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去到這四個地方,心裏便會想起: ‘這就是如來出生之處了。’ ‘這就是如來覺悟無上正等正覺之處了。’ ‘這就是如來轉無上法輪之處了。’ ‘這就是如來進入無餘湼槃界之處了。’

“阿難,任何人以淨信心來朝禮塔寺,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將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9.“大德,對於婦女,我們應怎樣做呢?”

“阿難,不要看她們。”

“大德22,在看見她們的時候,我們應怎樣做呢?”

“阿難,不要和她們談話。”

“大德,在和她們談話的時候,我們應怎樣做呢?”

“阿難,應要保持念。”

10.“大德,對於如來舍利,我們應怎樣做呢?”

“阿難,供養如來舍利的事情不用你們操心,你們應為最高的目標而努力,為最高的目標而修習,為最高的目標而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阿難,有智慧的剎帝利、有智慧的婆羅門、有智慧的居士對如來有很深的淨信,他們將會做供養如來舍利的事情。”

11.“大德,如來舍利怎樣處理呢?”

“阿難,處理如來舍利就跟處理轉輪王舍利那樣。”

“大德,轉輪王舍利是怎樣處理的呢?”

“阿難,先用潔淨的布包裹轉輪王舍利,再用綿布來包裹,再用潔淨的布來包裹,就是這樣用五百層潔淨的布和五百層綿布來包裹轉輪王舍利,然後把它放進一個盛滿油的鐵棺之中,蓋上鐵棺蓋,用各種香木來火化,最後在繁盛的大路興建轉輪王塔。阿難,這就是處理轉輪王舍利的方法了。

“阿難,處理如來舍利就跟處理轉輪王舍利那樣。在繁盛的大路興建如來塔,人們在那裏獻花環、燃香、髹漆、作禮或生起淨信心,他們將會長期得到利益和快樂。

12.“阿難,有四種人應要為他興建塔。哪四種人呢?

“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辟支佛、如來的弟子、轉輪王。

“阿難,是什麼原因應為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興建塔呢?阿難,人們看見塔後,心想: ‘這就是世尊.阿羅漢.等正覺的塔了。’ 他們會生起淨信心。他們對塔有了淨信心,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阿難,這就是應為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興建塔的原因了。

“阿難,是什麼原因應為辟支佛興建塔呢?阿難,人們看見塔後,心想: ‘這就是辟支佛的塔了。’ 他們會生起淨信心。他們對塔有了淨信心,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阿難,這就是應為辟支佛興建塔的原因了。

“阿難,是什麼原因應為如來的弟子興建塔呢?阿難,人們看見塔後,心想: ‘這就是如來弟子的塔了。’ 他們會生起淨信心。他們對塔有了淨信心,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阿難,這就是應為如來的弟子興建塔的原因了。

“阿難,是什麼原因應為轉輪王興建塔呢?阿難,人們看見塔後,心想: ‘這就是轉輪王的塔了。’ 他們會生起淨信心。他們對塔有了淨信心,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阿難,這就是應為轉輪王興建塔的原因了。

“阿難,這些就是四種應要為他興建塔的人了。”

13.這時候阿難尊者走進住所,依著門楣,站著來哭泣,心想: “我的導師對我有悲憫心,他將入滅了,但我還是一個學人,還需要修學。”

這時候世尊問比丘: “比丘們,阿難在哪裏呢?”

“大德,阿難尊者走進住所,依著門楣,站著來哭泣。”

於是世尊對一位比丘說: “比丘,你過來,用我的名義對阿難說: ‘阿難賢友,導師叫你。’ ”

這位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去到阿難尊者那裏,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友,導師叫你。”

阿難尊者回答這位比丘: “賢友,是的。” 之後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

14.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不。不要憂愁,不要悲傷。阿難,我不是曾經對你說過嗎,所有我們的至親和喜愛的事物都會變化,都會消逝,都會和我們分離;要這些事物不變化,不消逝,不和我們分離是沒有可能的。阿難,任何生、有、眾緣和合的事物都是敗壞法,要它不敗壞是沒有可能的。阿難,你長期為如來的利益和快樂著想,一心一意,以無量的慈心作身業、口業、意業來侍奉如來。阿難,你有功德。作出努力,不久你便會得到無漏。”

15.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過去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都有一位最好的侍者,正如我有阿難那樣。將來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都有一位最好的侍者,正如我有阿難那樣。

“比丘們,阿難是一位智者,他知道什麼是適當的時候讓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外道、外道的弟子去見如來。

16.“比丘們,阿難有四種稀有、難得的特質。這四種特質是什麼呢?

“比丘們,如果比丘眾去見阿難,他們看見阿難時會感到高興;如果阿難對他們說法,他們會對阿難所說的法感到高興;當阿難說完法,靜默下來時,他們會想阿難再說多些。

“比丘們,如果比丘尼眾去見阿難……

“比丘們,如果優婆塞眾去見阿難……

“比丘們,如果優婆夷眾去見阿難,她們看見阿難時會感到高興;如果阿難對她們說法,她們會對阿難所說的法感到高興;當阿難說完法,靜默下來時,她們會想阿難再說多些。

“比丘們,轉輪王有四種稀有、難得的特質。

“比丘們,如果剎帝利眾去見轉輪王,他們看見轉輪王時會感到高興;如果轉輪王對他們說話,他們會對轉輪王所說的話感到高興;當轉輪王說完話,靜默下來時,他們會想轉輪王再說多些。

“比丘們,如果婆羅門眾去見轉輪王……

“比丘們,如果居士眾去見轉輪王……

“比丘們,如果沙門眾去見轉輪王,他們看見轉輪王時會感到高興;如果轉輪王對他們說話,他們會對轉輪王所說的話感到高興;當轉輪王說完話,靜默下來時,他們會想轉輪王再說多些。

“比丘們,就像轉輪王那樣,阿難有四種稀有、難得的特質。

“比丘們,如果比丘眾去見阿難,他們看見阿難時會感到高興;如果阿難對他們說法,他們會對阿難所說的法感到高興;當阿難說完法,靜默下來時,他們會想阿難再說多些。

“比丘們,如果比丘尼眾去見阿難……

“比丘們,如果優婆塞眾去見阿難……

“比丘們,如果優婆夷眾去見阿難,她們看見阿難時會感到高興;如果阿難對她們說法,她們會對阿難所說的法感到高興;當阿難說完法,靜默下來時,她們會想阿難再說多些。

“比丘們,這些就是阿難四種稀有、難得的特質了。”

17.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大德,請世尊不要在這個小城市、荒蕪的城市、不重要的城市入滅。大德,有其他大城市如瞻波、王舍城、舍衛城、沙祇多、拘睒彌、波羅奈等,請世尊在那裏入滅,那裏有很多富有的剎帝利、富有的婆羅門、富有的居士對如來有很深的淨信,他們會供養如來舍利。”

“阿難,不要這樣說。阿難,不要說這裏是個小城市、荒蕪的城市、不重要的城市。

18.“阿難,從前有個轉輪法王稱為大善見。法王征服四方國土,擁有七寶。阿難,拘尸那羅這裏就是當時大善見王的國都,稱為拘舍婆提。國都由東至西闊十二由旬,由南至北長七由旬。

“阿難,拘舍婆提國都富庶、繁榮、人口眾多、食物充足。阿難,天神有一個稱為阿荼槃多的國都,那裏富庶、繁榮、夜叉眾多、食物充足。阿難,就像阿荼槃多那樣,拘舍婆提國都富庶、繁榮、人口眾多、食物充足。

“阿難,拘舍婆提國都日夜離不開十種聲音:象聲、馬聲、車聲、大鼓聲、小鼓聲、琴聲、歌聲、鈸聲、鑼聲、喚人飲食聲。

19.“阿難,你入去拘尸那羅,通知拘尸那羅的武士子: ‘婆舍多23,今天後夜時分如來將會入滅。婆舍多,趕快去!婆舍多,趕快去!不要過後因在自己的地方看不見如來最後一刻而懊悔。’ ”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另一人24入拘尸那羅。

20.這時候,拘尸那羅的武士子聚集在聚集堂裏處理一些事務。阿難去到拘尸那羅武士子的聚集堂,通知拘尸那羅的武士子: “婆舍多,今天後夜時分如來將會入滅。婆舍多,趕快去!婆舍多,趕快去!不要過後因在自己的地方看不見如來最後一刻而懊悔。”

21.聽了阿難尊者的說話後,武士子和他們的妻子、兒子、媳婦都感到痛惜和傷心,內心充滿苦惱。他們有些人弄亂頭髮在痛泣;有些人緊抱雙臂在痛泣;有些人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武士子和他們的妻子、兒子、媳婦帶著痛惜和傷心,內心充滿苦惱地前往優波跋多那娑羅林,去到阿難尊者那裏。

22.阿難尊者心想: “如果我讓拘尸那羅的武士子一個跟一個地頂禮世尊,到這晚完結時他們也不能頂禮完。不如我安排拘尸那羅的武士子一家人跟一家人地頂禮世尊吧。”

於是阿難尊者安排拘尸那羅的武士子一家人跟一家人地頂禮世尊。他逐一稱喚: “大德,這是某某姓名的武士子,跟他的妻子、兒女、親友等眾人一起頂禮世尊雙足。”

阿難尊者用這個方法,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在初夜時分頂禮完世尊。

23.這時候有一位稱為須跋陀的遊方者住在拘尸那羅。他聽到喬答摩沙門將會在當天後夜時分入滅的消息,於是心想:

“我曾經聽過一些年長、祖師輩的遊方者交談,他們說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在世間出現是很罕有的。喬答摩沙門將會在今天後夜時分入滅。我的心裏有一個疑團,而我對喬答摩沙門有淨信,喬答摩沙門能夠幫助我,為我說法,驅除我心裏的疑團。”

24.於是須跋陀遊方者前往武士子的優波跋多那娑羅林,去到阿難尊者那裏,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者,我曾經聽過一些年長、祖師輩的遊方者交談,他們說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在世間出現是很罕有的。喬答摩沙門將會在今天後夜時分入滅。我的心裏有一個疑團,而我對喬答摩沙門有淨信,喬答摩沙門能夠幫助我,為我說法,驅除我心裏的疑團。阿難賢者,我可否去見喬答摩沙門呢?”

須跋陀遊方者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須跋陀賢友,不。不要煩擾如來,世尊很疲倦。”

須跋陀遊方者第二次……

須跋陀遊方者第三次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者,我曾經聽過一些年長、祖師輩的遊方者交談,他們說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在世間出現是很罕有的。喬答摩沙門將會在今天後夜時分入滅。我的心裏有一個疑團,而我對喬答摩沙門有淨信,喬答摩沙門能夠幫助我,為我說法,驅除我心裏的疑團。阿難賢者,我可否去見喬答摩沙門呢?”

須跋陀遊方者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第三次對他說: “須跋陀賢友,不。不要煩擾如來,世尊很疲倦。”

25.世尊聽到阿難尊者和須跋陀遊方者的談話,他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不。不要阻止須跋陀。阿難,讓須跋陀來見如來吧。須跋陀要問我的,都是為了想得究竟智而問,不是為了煩擾而問。無論他問什麼問題,我會為他解釋,他很快便會明白。”

26.於是須跋陀遊方者去到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須跋陀遊方者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一些沙門婆羅門如富蘭那.迦葉、末伽梨.拘舍梨、阿耆多.翅舍欽婆羅、波拘陀.迦旃延、散若耶.毗羅胝子、尼乾陀.若提子擁有教團,擁有教派,是教派的老師,為人所認知,有名望,是宗派的創立人,受很多人推崇;他們都宣稱自己得到最高的智慧。究竟他們全都得不到最高的智慧;還是一些得到,一些得不到呢?”

“須跋陀,不。不要問這些事情。須跋陀,我將要為你說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須跋陀遊方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27.“須跋陀,在任何的法和律之中,如果找不到八正道便找不到沙門,找不到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25;在任何的法和律之中,如果找得到八正道便找得到沙門,找得到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須跋陀,在這裏的法和律之中能找得到八正道,所以只有這裏才能找得到沙門,找得到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其他的教法是沒有沙門的,缺乏沙門的。須跋陀,如果比丘生活在正道之中,世間是不會沒有阿羅漢的。

“我年二十九,

出家尋善法;

從出家至今,

多於五十年。

唯此有正法,

之外無沙門。

“沒有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26其他的教法是沒有沙門的,缺乏沙門的。須跋陀,如果比丘生活在正道之中,世間是不會沒有阿羅漢的。”

28.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須跋陀遊方者對他說: “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大德,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我能在世尊的座下出家,願我能受具足戒。”

“須跋陀,以前曾是外道的人,想在這裏的法和律之中出家和受具足戒,是需要接受四個月觀察期的;過了四個月,比丘滿意的話,便接受他出家,授與他具足戒,讓他成為一位比丘。然而,每個人都不同,有些人是可以豁免的。”

29.“大德,如果外道需要接受四個月觀察期的話,我可以接受四年觀察期,過了四年,比丘滿意的話,便接受我出家,授與我具足戒,讓我成為一位比丘。”

於是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既然這樣,幫他剃度出家吧。”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30.須跋陀遊方者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友,你們有得著。阿難賢友,你們有得益。你們生活在導師跟前。”

須跋陀遊方者在世尊座下出家,受具足戒。受具足戒不久,須跋陀尊者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不久便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這義理,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他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27

須跋陀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他是最後一位世尊眼見的弟子。

第五熙連禪誦完

1.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可能你會這樣想: ‘導師的說話已經成為過去,我們沒有導師了。’ 阿難,不要這樣想。阿難,當我離去後,我所宣說的法和律就是你們的導師了。

2.“阿難,現在比丘之間互相以賢友這個稱謂來稱呼,在我離去之後便不應這樣了。阿難,長老比丘應以名字、族姓或賢友來稱呼年輕比丘,年輕比丘應以大德或尊者來稱呼長老比丘。

3.“阿難,在我離去後,可按僧團的意願廢除細小的戒。

4.“阿難,在我離去後,應向車匿比丘施行梵罰。”

“大德,什麼是梵罰呢?”

“阿難,無論車匿比丘想要什麼,想說什麼,比丘都不和他說話,不給他指示,不對他教誡。”

5.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如果你們任何人對佛、法、僧、道或修行方法有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把問題提出來。不要過後因世尊在面前也沒有問而懊悔。”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比丘保持肅靜。

世尊第二次對比丘說……

世尊第三次對比丘說:

“比丘們,如果你們任何人對佛、法、僧、道或修行方法有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把問題提出來。不要過後因世尊在面前也沒有問而懊悔。”

比丘第三次保持肅靜。

這時候,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如果你是出於對導師的尊敬而不發問,把問題告訴同伴,叫他代你發問吧。”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比丘依然保持肅靜。

6.這時候,阿難尊者對世尊說:

“大德,真稀有!大德,真難得!大德,我有這份淨信:在這個僧團裏,沒有一位比丘對佛、法、僧、道或修行方法有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

“阿難,你是出於淨信而說以上的說話。阿難,如來知道:在這個僧團裏,沒有一位比丘對佛、法、僧、道或修行方法有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阿難,這五百位比丘最低的一位都已得到入流果,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7.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我現在對你們說,行是衰敗法,你們要不放逸地修行取證。”

這是如來最後的說話。

8.這時候,世尊進入初禪。他從初禪出,之後進入二禪。他從二禪出,之後進入三禪。他從三禪出,之後進入四禪。他從四禪出,之後進入空無邊處。他從空無邊處正受出,之後進入識無邊處。他從識無邊處正受出,之後進入無所有處。他從無所有處正受出,之後進入非想非非想處。他從非想非非想處正受出,之後進入想受滅盡定。

這時候,阿難尊者對阿那律陀尊者說:

“阿那律陀大德,世尊入滅了。”

“阿難賢友,世尊不是入滅,他是進入想受滅盡定。”

9.這時候,世尊從想受滅盡定正受出,進入非想非非想處。他從非想非非想處正受出,之後進入無所有處。他從無所有處正受出,之後進入識無邊處。他從識無邊處正受出,之後進入空無邊處。他從空無邊處正受出,之後進入四禪。他從四禪出,之後進入三禪。他從三禪出,之後進入二禪。他從二禪出,之後進入初禪。他從初禪出,之後進入二禪。他從二禪出,之後進入三禪。他從三禪出,之後進入四禪。他從四禪出,之後立刻入滅。

10.當世尊入滅時,大地發生了使人恐懼、使人驚慌的震動,天上響起了震耳的雷聲。

當世尊入滅時,梵天.娑婆世界主說出以下偈頌:

“一切諸眾生,

皆會捨身命;

導師無倫匹,

今亦復如是;

正覺大勢力,

如來今入滅。”

當世尊入滅時,帝釋天.因陀羅說出以下偈頌:

“諸行皆無常,

是生滅之法;

止息生與死,

此是解脫樂。”

當世尊入滅時,阿那律陀尊者說出以下偈頌:

“無有出入息,

內心住不動,

牟尼已離欲,

常處於寂靜。

內心不懈怠,

承受諸病苦;

心解脫湼槃,

如燈盡火滅。”

當世尊入滅時,阿難尊者說出以下偈頌:

“具足一切德,

等正覺入滅;

實使人恐懼,

實使人驚慌。”

當世尊入滅時,還有貪著的比丘,有的緊抱雙臂在痛泣;有的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一些離了貪著的比丘,他們具有念和覺知,明白到行是無常的,要世尊不入滅是不可能的。

11.這時候,阿那律陀尊者對比丘說:

“賢友們,不。不要憂愁,不要悲傷。賢友們,世尊不是曾經對你們說過嗎,所有我們的至親和喜愛的事物都會變化,都會消逝,都會和我們分離;要這些事物不變化,不消逝,不和我們分離是沒有可能的。賢友們,任何生、有、眾緣和合的事物都是敗壞法,要它不敗壞是沒有可能的。賢友們,天神很激動呢。”

“大德,在你心裏所看見的天神是怎麼樣的呢?”

“阿難賢友,一些在天空的天神,以天空為地想。有的弄亂頭髮在痛泣;有的緊抱雙臂在痛泣;有的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阿難賢友,一些在地上的天神,以地為地想。有的弄亂頭髮在痛泣;有的緊抱雙臂在痛泣;有的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一些離了貪著的天神,他們具有念和覺知,明白到行是無常的,要世尊不入滅是不可能的。”

12.阿那律陀尊者和阿難尊者用晚上餘下的時間互相談論佛法。之後,阿那律陀尊者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友,你入去拘尸那羅,通知拘尸那羅的武士子: ‘婆舍多,世尊入滅了。如果你們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

阿難尊者回答阿那律陀尊者: “大德,是的。” 於是,在上午,他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另一人入拘尸那羅。

這時候,拘尸那羅的武士子聚集在聚集堂裏處理有關世尊入滅的事務。阿難尊者去到拘尸那羅武士子的聚集堂,通知拘尸那羅的武士子: “婆舍多,世尊入滅了。如果你們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聽了阿難尊者的說話後,武士子和他們的妻子、兒子、媳婦都感到痛惜和傷心,內心充滿苦惱。他們有些人弄亂頭髮在痛泣;有些人緊抱雙臂在痛泣;有些人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13.這時候,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宣佈: “各位,請集齊拘尸那羅的香花環和所有的樂師來。”

於是武士子集齊拘尸那羅的香花環和所有的樂師,還有五百雙布片,前往優波跋多那娑羅林,去到世尊舍利那裏,之後他們用一整天豎立華蓋和設置花環,及以舞蹈、歌唱、音樂、花環、香等供養世尊舍利。

這時候,拘尸那羅的武士子說:

“今天火化世尊舍利的時間已經過了,明天我們才火化世尊舍利吧。” 第二天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又用一整天豎立華蓋和設置花環,及以舞蹈、歌唱、音樂、花環、香等供養世尊舍利。第三、四、五、六天也是一樣。

14.第七天,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心想: “讓我們以舞蹈、歌唱、音樂、花環、香等供養世尊舍利,把世尊舍利抬到城的南方,然後在城南外面火化吧。”

於是八位已更衣沐浴的武士子族長想要抬起世尊舍利,但是沒法抬得動。

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問阿那律陀尊者: “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八位族長沒法抬得動世尊舍利呢?”

“婆舍多,你們的想法和天神的想法不同。”

15.“大德,天神的想法是怎麼樣的呢?”

“婆舍多,你們的想法是把世尊舍利抬到城的南方,然後在城南外面火化。天神的想法是把世尊舍利抬到城的北方,由北面城門入城,再由東面城門出城,然後在武士子天冠廟火化。”

“大德,既然天神的想法這樣,就按照這樣做吧。”

16.這時候,拘尸那羅滿佈曼陀羅花,即使在廢物堆上,曼陀羅花也深至及膝。天神和拘尸那羅的武士子以天上和人間的舞蹈、歌唱、音樂、花環、香等供養世尊舍利,把世尊舍利抬到城的北方,由北面城門入城,再由東面城門出城,然後把世尊舍利放在武士子天冠廟。

17.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問阿難尊者: “阿難大德,如來舍利怎樣處理呢?”

“婆舍多,處理如來舍利就跟處理轉輪王舍利那樣。”

“阿難大德,轉輪王舍利是怎樣處理的呢?”

“婆舍多,先用潔淨的布包裹轉輪王舍利,再用綿布來包裹,再用潔淨的布來包裹,就是這樣用五百層潔淨的布和五百層綿布來包裹轉輪王舍利,然後把它放進一個盛滿油的鐵棺之中,蓋上鐵棺蓋,用各種香木來火化,最後在繁盛的大路興建轉輪王塔。婆舍多,這就是處理轉輪王舍利的方法了。

“婆舍多,處理如來舍利就跟處理轉輪王舍利那樣。在繁盛的大路興建如來塔,人們在那裏獻花環、燃香、髹漆、作禮或生起淨信心,他們將會長期得到利益和快樂。”

18.於是,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宣佈: “各位,請集齊布片來。”

這時候,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先用潔淨的布包裹如來舍利,再用綿布來包裹,再用潔淨的布來包裹,就是這樣用五百層潔淨的布和五百層綿布來包裹如來舍利,然後把它放進一個盛滿油的鐵棺之中,蓋上鐵棺蓋,準備用各種香木來火化。

19.這時候,大迦葉尊者和大約五百人的大比丘僧團從波婆前往拘尸那羅,他們在道路上行走。大迦葉尊者離開道路走到一顆樹下坐下來。

這時候,有一位邪命外道手上拿著曼陀羅花,從拘尸那羅前往波婆,他在道路上行走。

大迦葉尊者從遠處看見邪命外道,於是問他: “賢友,你知道我導師的消息嗎?”

“賢友,我知。喬答摩沙門入滅至今已經七天了。這朵曼陀羅花是我從那裏拿來的。”

聽了這消息後,還有貪著的比丘,有的緊抱雙臂在痛泣;有的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一些離了貪著的比丘,他們具有念和覺知,明白到行是無常的,要世尊不入滅是不可能的。

20.這時候,有一位年老出家的比丘名叫須跋陀,他坐在眾人之中。年老出家的須跋陀對比丘說:

“賢友們,不。不要憂愁,不要悲傷。我們不用再受那大沙門束縛了。以前大沙門常常煩擾我們,說應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現在我們可以喜歡做便做,不喜歡做便不做了。”

大迦葉尊者對比丘說:

“賢友們,不。不要憂愁,不要悲傷。賢友們,世尊不是曾經對你們說過嗎,所有我們的至親和喜愛的事物都會變化,都會消逝,都會和我們分離;要這些事物不變化,不消逝,不和我們分離是沒有可能的。賢友們,任何生、有、眾緣和合的事物都是敗壞法,要它不敗壞是沒有可能的。”

21.這時候,四位已更衣沐浴的武士子族長想要為世尊的火化柴堆點火,但是沒法點得著火。

於是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問阿那律陀尊者:

“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四位族長沒法點得著火呢?”

“婆舍多,天神的想法不同。”

“大德,天神的想法是怎麼樣的呢?”

“婆舍多,天神的想法是:大迦葉尊者和大約五百人的大比丘僧團從波婆前來,在大迦葉尊者頂禮世尊雙足之後才燃點世尊的火化柴堆。”

“大德,既然天神的想法這樣,就按照這樣做吧。”

22.這時候,大迦葉尊者前往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天冠廟,去到世尊的火化柴堆那裏,之後把大衣覆蓋一邊肩膊28,合掌,右繞火化柴堆三圈,解開世尊雙足,然後頂禮世尊雙足。

五百位比丘也是把大衣覆蓋一邊肩膊,合掌,右繞火化柴堆三圈,然後頂禮世尊雙足。

當大迦葉尊者和五百位比丘頂禮之後,世尊的火化柴堆自己著火起來。

23.世尊舍利在火化後,沒有留下皮膚、肌肉、腱、黏液,沒有灰燼,只有舍利29留下。

就正如燃燒乳酪或油沒有灰燼留下那樣;世尊舍利在火化後,沒有留下皮膚、肌肉、腱、黏液,沒有灰燼,只有舍利留下。五百層布只有最內和最外的兩層焚燒掉。

當火化完之後,天空中流下一道水流撲滅世尊的火化柴堆,從娑羅樹流下另一道水流撲滅世尊的火化柴堆,拘尸那羅的武士子用各種香水撲滅世尊的火化柴堆。

這時候,拘尸那羅的武士子把世尊的舍利放在聚集堂,用長矛結成一個籠保護舍利,外面用弓佈置成圍牆來圍繞。七天以舞蹈、歌唱、音樂、花環、香等供養世尊舍利。

24.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也是剎帝利。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要供奉世尊舍利。”

毗舍離的離車人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們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們也是剎帝利。我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們要供奉世尊舍利。”

迦毗羅衛的釋迦人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們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我們族人之中最崇高的,我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們要供奉世尊舍利。”

阿臘迦波的布利人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們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們也是剎帝利。我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們要供奉世尊舍利。”

羅摩村的拘利人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們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們也是剎帝利。我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們要供奉世尊舍利。”

韋陀提波的婆羅門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是婆羅門。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要供奉世尊舍利。”

波婆的武士子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們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們也是剎帝利。我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們要供奉世尊舍利。”

25.當各個信使說了這番話後,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對眾人說:

“世尊在我們國土入滅。我們不會分世尊舍利。”

當拘尸那羅的武士子說了這番話後,多那婆羅門對眾人說:

“諸賢請諦聽,

我一句說話:

我們之佛陀,

常說忍讓法。

若然為分取,

無上人舍利,

而引至紛爭,

此乃為不善。

諸賢我提議:

舍利分八份;

令眾皆滿足,

得和諧歡悅。

興建舍利塔,

流布於各方;

對具眼世尊,

人人有淨信。”

“婆羅門,既然這樣,你把世尊舍利平均分成八份吧。”

“賢者們,是的。” 多那婆羅門回答眾人後,便把世尊舍利平均分成八份,然後對眾人說:

“賢者們,請把這個載舍利的瓶給我,我也要為這個瓶興建塔,我也要供奉這個瓶。”

眾人把載舍利的瓶給多那婆羅門。

26.畢波利樹林的摩利人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們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們也是剎帝利。我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們要供奉世尊舍利。”

“已經沒有世尊舍利了,世尊舍利全都分完了。你們拿這些焦炭吧。” 摩利人拿走那些焦炭。

27.這時候,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在摩揭陀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毗舍離的離車人在毗舍離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迦毗羅衛的釋迦人在迦毗羅衛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阿臘迦波的布利人在阿臘迦波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羅摩村的拘利人在羅摩村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韋陀提波的婆羅門在韋陀提波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波婆的武士子在波婆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在拘尸那羅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多那婆羅門興建塔來供奉舍利瓶。

畢波利樹林的摩利人在畢波利樹林興建塔來供奉焦炭。

因此有八個舍利塔,第九個是瓶塔,第十個是焦炭塔。

以上是以前所發生的事情。

28.具眼者世尊,

舍利八多那30

其中七多那,

閻浮提31禮敬。

最高人中尊,

一多那舍利,

落在羅摩村,

龍王所禮敬。

另有四犬齒:

在三十三天,

及犍陀羅城,

分別受供養;

及有一犬齒,

在迦楞伽國;

最後一犬齒,

龍王所禮敬。

大威德世尊,

德力照大地,

受德力所照,

大地留光彩。

具眼者世尊,

所流布舍利,

各各皆受到,

悉心所照料。

大威德世尊,

所流布舍利,

天王與龍王、

人王所供養。

於此而頂禮,

於此而合掌,

佛陀甚稀有,

百劫難相遇。32

大般湼槃經完


  1. 在巴利原文中,人名常常由多於一個字詞組成。為了清晰起見,在字詞與字詞之間加上間隔號 “.” 來分隔。另外,在經文中的人名很少用 “前面是名,後面是姓” 的排列方式的,如阿闍世.韋提希子(Ajātasattu Vedehi-putta):阿闍世是名字;他母親的名字是韋提希,所以稱為韋提希(之)子。純陀.鐵匠子(Cunda Kammāra-putta):純陀是名字;他的父業是鐵匠,所以稱為鐵匠子。如來.阿羅漢.等正覺(Tathāgata Arahant Sammā-sambuddha)都是佛陀的稱號,三個字詞連用一起表示對佛陀的尊敬。 

  2. 三十三天之中有一位天神名叫毗首羯磨,他的建築技術出神入化。經文這裏佛陀形容須尼陀和雨行有極佳的築城技術。 

  3. 硬食物是需要用牙齒咬開來吃的食物,如甘蔗、餅乾等;軟食物是放進口來咀嚼的食物,如飯、粥等。 

  4. 阿羅漢至世尊是十個佛陀的稱號,漢傳佛教傳統上稱之為 “如來十號” 。在《長部》的註釋《吉祥悅意》中,引《清淨道論》將無上士和調御者合為 “無上的調御者” 而共成為九號。 

  5. 菴婆巴利以車和離車人相碰,是一種開玩笑的表達形式,以此抒發僧團接受她供養的歡悅。 

  6. 甩手指是把手指使勁一甩,以宣示內心一種強烈的感受。在這裏宣示的是受挫的感受。 

  7. 島嶼的巴利文是dīpa。Dīpa亦可解作 “燈” ,所以在這裏也有人譯作燈的: “你們要做自己的明燈,做自己的皈依處,不要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以法為明燈,以法為皈依處,不要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 這兩種譯法都不失喻意。 

  8. “他就是在有修學欲的比丘之中最高的” 這句句子的巴利原文是tamatagge me te Ānanda bhikkhū bhavissanti ye keci sikkhā-kāmā,當中tamatagge的詞義有幾個可能性的含義,一是 “超越黑暗” (tama + (t) + agge);二是 “最高的甘露” ((t) + amata + agge);三是 “最高” 。現取第三種意思 “最高” 譯出來。 

  9. 劫的巴利文是kappa,它有 “時段” 的意思,通常指一個世間的生滅周期為一劫,但這裏的一劫是指人的壽元,這個時段約一百年。 

  10. 這句句子根據巴利聖典協會的版本是yāvad eva manussehi suppakāsitaṃ,意思是 “……人宣說時” 。但阿那律陀法師說斯里蘭卡的版本是yāva deva manussehi suppakāsitaṃ,意思是 “……天人宣說時” 。現採用巴利聖典協會的版本譯出來。 

  11. “可量” 和 “不可量” 所指的意思不甚清楚。有認為可量是指生死,不可量是指湼槃。 

  12. 草藥星的巴利文是osadhi-tārakā,它所指的是哪顆星沒有定論,一說它是黎明時分在東方一顆最明亮的星,一說金星,一說月亮。 

  13. 無比智(abhiññā)傳統漢譯為 “神通” 或 “六神通” 。 

  14. 大象觀看身後的事物時要全身作一百八十度的轉向。經文中說佛陀像大象那樣觀看毗舍離,是指佛陀轉過身來觀看毗舍離。 

  15. 四大教法是指以法和律來衡量 “四” 種佛陀 “教法” 的來源。 

  16. 阿含(āgama)有 “教典” 的意思。漢譯本的原始佛教經典就是稱為《阿含經》或《阿笈摩》的。 

  17. 巴利文kammāra可指鐵匠或金匠。在《吉祥悅意》中,說純陀為金匠。 

  18. 巴利文sūkara-maddava是一個富爭論性的詞語,在《吉祥悅意》中的解釋是 “不太老、不太嫩的豬的肉” ,但也有學者指是一種 “菌菇類食物” ,漢譯本的《遊行經》譯作 “栴檀樹耳” 。原始佛教(中國人稱它為 “小乘佛教” )的戒律中沒有素食的規定,所以在原始佛教中的佛陀,吃別人如法供養的 “豬肉” 或 “木耳” 都是不成問題的。 

  19. 阿羅邏.迦藍(Āḷāra Kālāma)是一位教授禪修的外道。悉達多太子(覺悟前的佛陀)在尋師訪道期間曾跟隨這位大師學習禪修。 

  20. 一隻腳比另一隻腳高些是避免腳眼雙疊而產生痛楚。 

  21. 當時印度的習慣,人在臨終時頭向北方躺臥。 

  22. 巴利原文在這裏用Bhagavā (世尊)而不是bhante(大德)。現根據上文下理改用 “大德” 。 

  23. 婆舍多是拘尸那羅人的族姓。 

  24. 巴利文atta-dutiyo直譯的意思是 “自己是第二人” 。意思可理解為 “和另一人” 或 “自己是第一也是第二人──即自己一人” 。 

  25. 沙門、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是指初果沙門、二果沙門、三果沙門、四果沙門。 

  26. 這段經文的原文可能有脫漏。 “沒有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 這句的文義應是屬於偈頌部分的,但文體卻是長行的文體及編在長行之中;另一方面,若對照漢譯本《遊行經》,這句句義是在偈頌之中的。現根據巴利文本原本的模式照樣譯出來。 

  27. 巴利文nāparaṃ itthattāya可解作 “沒有下一生” 或 “修行上再沒有要做的東西” 。 

  28. “把大衣覆蓋一邊肩膊” 的巴利文是ekaṃsaṃ cīvaraṃ karoti,傳統漢譯為 “偏袒右肩” ,是比丘向佛陀作禮的一種禮儀。 

  29. 巴利文舍利sarīra有 “身體、骨、遺骸” 等意思。火化後的舍利就是遺骨了。 

  30. 多那(doṇa)是份量的單位,四手掌所盛載之量為一多那。 

  31. 閻浮提(Jambu-dīpa)一般指整個印度或我們的世間,但在這首偈中所指的閻浮提並不包括羅摩村。羅摩村在當時是印度最東北的地方。 

  32. 《吉祥悅意》指出,第二十八段整首偈頌都是後期在斯里蘭卡編加入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