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aya

十.須跋經

1.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在世尊入滅不久的時候,阿難尊者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須跋.杜帝耶子年青婆羅門逗留在舍衛城處理一些事務。

2.須跋吩咐另一個年青婆羅門: “來吧,你前往阿難沙門那裏,用我的名義問候阿難沙門,問他是否無疾、無病、輕快、強健、安穩地生活。還有,你這樣說: ‘願阿難賢者悲憫,前往須跋的居所就好了。’ ”

3.那個年青婆羅門回答須跋: “賢者,是的。” 於是前往阿難尊者那裏,和阿難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者,須跋說,他問阿難賢者是否無疾、無病、輕快、強健、安穩地生活。他也說,願阿難賢者悲憫,前往他的居所就好了。”

4.年青婆羅門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年青婆羅門,現在不是時候。我今天有病要服藥,明天前往才是適當的時候。”

於是,年青婆羅門起座,回去須跋那裏,然後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須跋。

5.夜晚過後,在上午,阿難尊者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制多比丘以後學沙門的身份隨後而行,一起前往須跋的居所,去到後,坐在為他們預備好的座位上。須跋前往阿難尊者那裏,和阿難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者長期做喬答摩賢者的侍者,長期在他座下,長期在他身邊,阿難賢者應該知道喬答摩賢者稱讚的是什麼,什麼使人得到開展、建立、確立。

“阿難賢者,喬答摩賢者稱讚的是什麼呢?什麼使人得到開展、建立、確立呢?”

6.“年青婆羅門,世尊稱讚三蘊,這三蘊使人得到開展、建立、確立。這三蘊是什麼呢?

“聖者的戒蘊、聖者的定蘊、聖者的慧蘊。

“年青婆羅門,世尊稱讚這三蘊,這三蘊使人得到開展、建立、確立。”

“阿難賢者,什麼是聖者的戒蘊呢?”

7-29.“年青婆羅門,如來出現於世上……(經文省略的內容跟《沙門果經》第四十至六十三段相若,大意是一個人聞法、出家成為一位比丘、持戒)……他具有聖者之戒蘊,親身體驗沒有過失之樂。年青婆羅門,這就是比丘具有戒行了。

30.“年青婆羅門,世尊稱讚這聖者的戒蘊,這聖者的戒蘊使人得到開展、建立、確立。但到這階段還有更高的修行工作需要做。”

“阿難賢者,真是罕見,真是少有!阿難賢者,這真的是圓滿的聖者戒蘊,沒有不圓滿!阿難賢者,我在其他沙門婆羅門之中,從沒有見過這樣圓滿的聖者戒蘊。即使他們看見自己有這樣圓滿的聖者戒蘊,也會自滿不前,心想: ‘我們的修行工作已經到了盡頭,取得沙門的得益,沒有任何更高的修行工作需要做了。’ 但是,阿難賢者說,到這階段還有更高的修行工作需要做。

第一誦完

1-18.“阿難賢者,什麼是聖者的定蘊呢?”

“年青婆羅門,什麼是比丘守護根門呢……(經文省略的內容跟《沙門果經》第六十四至八十二段相若,大意是一位比丘取得初、二、三、四禪)……全身沒有任何一處地方不被清淨、明晰的心所充遍。

19.“年青婆羅門,世尊稱讚這聖者的定蘊,這聖者的定蘊使人得到開展、建立、確立。但到這階段還有更高的修行工作需要做。”

“阿難賢者,真是罕見,真是少有!阿難賢者,這真的是圓滿的聖者定蘊,沒有不圓滿!阿難賢者,我在其他沙門婆羅門之中,從沒有見過這樣圓滿的聖者定蘊。即使他們看見自己有這樣圓滿的聖者定蘊,也會自滿不前,心想: ‘我們的修行工作已經到了盡頭,取得沙門的得益,沒有任何更高的修行工作需要做了。’ 但是,阿難賢者說,到這階段還有更高的修行工作需要做。

20-36.“阿難賢者,什麼是聖者的慧蘊呢?”

“年青婆羅門,當他的內心有定、清淨……(經文省略的內容跟《沙門果經》第八十三至九十八段相若,大意是一位比丘取得漏盡智)……這位比丘的內心有定、清淨、明晰、沒有斑點、沒有污染、柔軟、受駕馭、安住、不動搖時,把心致力於漏盡智,導向漏盡智。他如實知道什麼是苦,如實知道什麼是苦集,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如實知道什麼是苦滅之道;如實知道什麼是漏,如實知道什麼是漏集,如實知道什麼是漏滅,如實知道什麼是漏滅之道。當他有以上的知見時,心便從欲漏、有漏、無明漏之中解脫出來。他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這就是慧蘊了。

37.“年青婆羅門,世尊稱讚這聖者的慧蘊,這聖者的慧蘊使人得到開展、建立、確立。到這階段便沒有更高的修行工作需要做了。”

“阿難賢者,真是罕見,真是少有!阿難賢者,這真的是圓滿的聖者慧蘊,沒有不圓滿!阿難賢者,我在其他沙門婆羅門之中,從沒有見過這樣圓滿的聖者慧蘊。到這階段便沒有更高的修行工作需要做了。

“阿難賢者,妙極了!阿難賢者,妙極了!阿難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喬答摩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阿難賢者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第二誦完